大气的压强(第2课时)教学设计
初中科学精品教案—第三节 大气的压强(2)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2)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知道晴朗的天气气压较高,阴雨的天气气压较低。
了解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对液体沸点的影响,并会用这一结论来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探究“气压对液体的沸点的影响”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科学即生活,生活即科学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重点: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难点: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学习过程一、情景引入视频:台风二、新课过程(一)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阅读: P59 第一段展示: P59图2—24 高气压区和低气压区的气流运动讨论:高低气压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天气方面的比较明确:高气压多晴朗天气,低气压区多阴雨天气。
(二)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阅读: P60 1—4自然段思考:1、你喜欢阴雨天还是晴朗的天气?你的情绪通常一样吗?2、你能说说什么是高山反应吗?它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症状,该如何处理?3、大气压的变化对人体还有哪些影响?明确:大气压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1、人的情绪、心情受气压影响较大2、人对气压的变化有逐步适应的过程(高山病的说明)3、减压实验说明:体内也有压强。
当体内外压强失去平衡后,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问题:为什么高山上用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为什么?设问:哪些方法可以使其沸腾的水,停止沸腾呢?能否通过改变压强的方法来实现?实验:P61图2—27 气压对液体的沸点的影响结论: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解释:1、高压锅煮饭的原理。
(注意水易沸腾和食物易熟的关系)2、为什么高山上用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三、课堂小结:学到了什么四、课后作业。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2课时 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运用(教案)

第2课时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运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2.知道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对有关现象进行解释.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的图像,体会利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2.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金属盒气压计、集气瓶(带孔的橡皮塞)、细玻璃管、水(红色)、活塞式抽水机模型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知道气体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知道了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我们生活的大气层中,大气压强又该如何变化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播放课件“高原反应”,并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低海拔地区,当我们乘车旅游到西藏等高海拔地区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适?学生思考、讨论.师大家先不着急知道答案,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就会明白.【进行新课】知识点1 大气压强的变化教师展示金属盒气压计,请一个同学用气压计读出气压值,随后到楼上测出气压,把楼下、楼上测得的气压分别写在黑板上.教师请一个同学上讲台来,做一个简易气压计.(参照教材P41页《想想做做》——“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教师指导制作:取一个瓶子,装上适量红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拿着它(注意手不要接触瓶身,以免瓶子受热,影响瓶内气体的压强)从楼下到楼上,观察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情况,并做另一个记号.(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易气压计的示意图,并将楼下、楼上两处水柱的高度标注在图中)师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如何变化?生:减小.教师播放大气压变化规律的图像,并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大气压变化的图像,看谁能说出它有什么规律?生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生2:在海拔3km以内,每升高1km,大气压减小10kPa;生3:大气压先减小得快些,后减小得慢些.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大气压强的变化”,并讲解.大气压强的变化(多媒体课件)1.大气压强不是确定不变的.影响大气压强的主要因素是高度,跟液体压强相似,越向高空,大气层的厚度越小,大气压就越小,即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由于越向高空,空气越稀薄,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是不均匀的,高度越大,大气压减小得越慢.在海拔3000m以内,每升高10m,大气压约减小100Pa.注意:大气压强的变化与高度是不成正比的,由于空气的密度不是一个定值,高空gh计算大气压强.的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小,因此不能用p=ρ空气2.大气压强还与天气、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板书:大气压强的变化:(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k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2)大气压除了受高度的影响外,还受天气、季节的影响.(3)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师既然大气压的变化与高度有关,大家想一想,气压计还可以作什么用途,应用在哪些方面?生:高度计,飞机在空中飞行、登山运动员测量山的高度等.例题1(用多媒体展示)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700m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因为山上的泉水太寒冷,故有“万古冰雪之汁”之说,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____导致水的_____的缘故.解析:水的沸点的高低与压强有关,当水面上方的压强增大,则水的沸点升高,反之,压强减小,沸点降低.由于高山上大气压强较山脚下低,那么水沸腾时的温度降低,因而米吸收的热量减少,所以米煮不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高压锅煮饭.答案:气压低沸点降低例题2(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______,水对容器底的压强____,瓶子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如果在瓶中装满水,就可以制成一个较准确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请写出它的名称).解析:从山脚到山顶,海拔高度增加,根据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可知,山顶气压低于山脚,玻璃管外部气压减小后,在瓶内气体压强作用下,玻璃管内水柱上升.根据液体压强规律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把瓶子、水和玻璃管看成一个整体,其重力不变,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故瓶子对地面的压强不变;若将瓶子装满水,则在温度变化时,由于水的膨胀和收缩,会使玻璃管内水面变化,相当于温度计原理.答案:变大变大不变温度计知识点2 大气压强的综合运用1.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师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应用大气压,如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抽水机等.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抽水机的工作过程.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介绍它们的结构.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多媒体课件)1.活塞式抽水机上有两个单向开的阀门(如图甲),当提起活塞时,阀门A关闭,大气压使水推开阀门B进入圆筒;压下活塞时,阀门B关闭,活塞下面的水推开阀门A 涌到活塞上面;当向上提活塞时,阀门A关闭,水被活塞提升到出水管.活塞不断地被提起、压下,水被不断地抽上来.甲:活塞式抽水机乙:离心式抽水机2.离心式抽水机如图乙所示,抽水前滤网上单向阀门关闭,往抽水机里灌水到叶轮上;当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时,泵壳里的水也随叶轮高速旋转同时被甩入出水管,这时叶轮转轴附近压强减小,大气压迫使低处的水推开底阀,沿进水管进入泵壳,进来的水又被叶轮甩进出水管,这样一直循环下去,就不断把水抽到高处.说明:由于标准大气压支持10.3m水柱,离心式水泵在安装时,实际吸水扬程(抽水高度)不得超过10m.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吸水扬程最大是多少?(3)离心式水泵的实际扬程与实际吸水扬程、实际压水扬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1)抽水机工作的原理是利用大气压把水压上去的.(2)吸水扬程最大不能超过10m.(3)离心式水泵的实际扬程=实际吸水扬程+实际压水扬程.2.高压锅师请大家思考、回忆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大气压强?请举例说明,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学生分组讨论:如高压锅、罐头制品饮料盖上面的真空安全钮等.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高压锅内气压的计算”,并讲解.高压锅内气压的计算(多媒体课件)1.高压锅的工作原理是提高锅内气压,从而升高锅内水的沸点.在高压锅上套一个限压阀后,锅内气体压强将在限压阀上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F内,除此力之外,限压阀另.外还受到重力G和大气压向下压限压阀的压力F外2.当锅内气压增大到一定限度时,这三个力将保持平衡,放出一部分气体后,限压阀再次压在出气孔上,锅内气压再进一步增大,限压阀总保持平衡,即有关系式:F外+G=F内.再根据压强公式:p=F/S变形有F=pS,则p外S+G=p内S,p内=p外+G/S.板书:高压锅的原理: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例题3 (多媒体展示)如右图所示,张强同学家的高压锅盖上标有“××铝制品厂18cm压力锅”的字样,他测得高压锅限压阀的质量为70g,排气孔的横截面积约为10mm2.问这个高压锅工作时,其内部水蒸气的最大压强为多大?(设大气压p0=1×105Pa,g取10N/kg)分析:分析限压阀的受力可知限压阀共受三个力作用:限压阀自身的重力、大气的压力、锅内气体的压力,且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限压阀处于平衡状态,即可求得.解:由题意得F内=F大气+G,即有355 062701010/110 1.710.1010kg N kgp p mgS Pa Pam--⨯⨯=+=⨯+=⨯⨯内【教师结束语】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确实不少,我们知道了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在海拔3km以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还知道了大气压强除了受高度的影响外,还受天气、季节的影响.气象专家把气压作为预测天气变化的一个重要依据.大气压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如高原反应、抽水机、高压锅就是大气压的典型的应用.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在引导学生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时,采用气压计的测量与简易气压计的制作相结合,这样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大气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空洞的死板记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展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图像,让学生分析找出规律,这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理解,渗透了学科间的教学.2.在介绍抽水机的工作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视觉效果.。
八年级物理下册气体的压强(第2课时)教案

学生回答 :向正在沸腾的水中打气加压,会看 到沸腾的水停止了沸腾 将沸腾的水冷却一会后,会看到不沸 腾的水又沸腾了 学生归纳:气压低,沸点低,气压高 沸点高
知道高压原理是:增大锅内的气压, 提高液体的沸点,从而食物更快的熟 了
以实验 来说明 气压与 沸点的 关系, 从而理 解高压 锅的原 理
她拔不出热水瓶盖子, 你会帮她解决这难题吗,
学生完成计算: P=FL/V=65N*9cm/60ml=65N*0.09m/ 60* 10-6m3=97500pa
上一节 课较匆 忙,本 节课先 将本实 验的重 点再强 调一 下,并 完成有 关计算
讨论结果: 与当天气压相比, 如果测量结果偏小, 是因为针筒内有空气没有排干净 如果测量结果偏大,主要是因为活塞 现针筒内侧的摩擦力较大
教学课题
气体的压强(第 2 课时)教案
三、气体的压强
课时
新授
教 学 目 标
重、难 重点:经历 “测定大气压强数值 ”的过程
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并设计实验
教具
杯、硬纸片、试管、水槽、马德堡半球实验仪、漏斗、乒乓球、纸片、吹 风机。铁架台、烧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探究实验,讨论
教师活动
4、小明想用如下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强:将一个面积为
1×10-3m2 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 挤出里面的空气, 用 最大刻度值是 5N 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如图所示) , 然后计算大气压强。若大气压强为 1.01 ×105P,则吸盘受到的
大气压力是 __________N 。小明发现不能用这个测力计完成
学生阅读,知道以下内容: 海拔越高,大气压越低 冬天与夏天高,晴天与阴天高
1058.大气的压强(2)教案

C、使用加热的炉火小一些D、把糖汁放在密闭容器内加热,并不断向外抽气。
五、【板书设计】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一、增大大气压强:沸点升高减小大气压强:沸点降低二、高压锅工作原理:
课后反思
作批记录
C、高压锅内压强较小,水的沸点高。D、高压锅内压强大,食物膨胀易熟。
6、在一次"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实验中,所用温度计准确。但是观察到水沸腾时的温度计读数为95℃(1)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2)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拓展题:7、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在沸腾时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那么在标准大气压下,应采用方法是()
C、提高火焰温度。D、加密闭盖子再抽出容器的空气烧水。
3、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象中,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A、抽水机把河水往高处抽B、钢笔吸墨水
C、自行车轮胎充足气D、剪去螺丝的尾部,才能吮吸出肉
4、用高压锅煮食物,食物易熟,其原因是()
A、高压锅内水温较高,食物在高温下易熟。B、高压锅内压强较大,水的沸点较低。
2、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1.晴朗天气心情舒畅,阴雨天气感到疲倦和心情不宁。
2.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3.大气压会直接影响人体血液的溶解氧,大气压越高、溶解氧能力越强。
4.正常情况人皮肤内外侧受到的压强相等。
讨论:1、为什么高山上用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
2、为什么高压锅煮东西又快又烂?
教学重点
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吸尘器内部结构
教学准备
二次备课
教
学
流
大气的压强教案(通用13篇)

大气的压强教案大气的压强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气的压强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大气的压强教案篇1课时:1课时教学要求:1.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有压强的事例.2.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教具:橡皮碗一对,茶杯,硬纸片,大、小试管,水.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现在我们学习大气压强的知识.先请同学们看两个实验.演示课本图11—2、11—3实验.演示前说明做法.让学生讨论:什么原因使两个皮碗紧贴在一起拉不开呢?什么原因使硬纸片不掉下来呢?二、大气压强分析上面实验中现象的原因.皮碗周围只有空气,没有别的物体,把皮碗紧压在一起的力,只能是空气产生的.向上托住硬纸片不掉下来的力,也只能是空气产生的.上面的实验证明,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人们很早就对大气压强进行研究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马德堡半球的故事.并讨论原因.讲述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板书:一、大气的压强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三、大气压强有多大1.马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强很大.2.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边做边讲.让学生注意观察玻璃管倒立在水银槽里后,水银柱的变化:先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停止下降,这时水银柱高约760mm.让学生思考并试着回答:(1)水银柱上方是真空还是空气?(2)是什么力量支持着水银柱不落下来?教师解释水银柱不落下来的原因.这个实验表明水银柱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3.大气压强的值引导学生回忆前章学过的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讨论如何计算出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ρgh=13.6kg/m3×9.8N/kg×0.76m=1.01×105Pa.用比喻使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大小:人的手掌面积约为50cm2,作用在手掌上的大气压力约等于500N,相当于一个质量50kg的同学站在手上.可见压力是很大的.板书:2.大气压强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Pa.讨论:大气压强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如果把玻璃管内的水银换成水,大气压强能支持多高的水柱?水银密度是水的13.6倍,所以水柱的高度应为水银柱高的13.6倍,13.6×760mm≈10m.即大气压强约等于10m高(三层楼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介绍大气压发现的历史:抽水机为什么只能把水抽到10m.讨论:大气压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瘪?四、讨论“想想议议”.先猜后演示.再讨论原因,教师归纳、解释.五、布置作业1.课本中本节练习题1、2.2.课本中本章后的习题3.3.阅读章后的“大气压发现的历史”.大气的压强教案篇2学习目标1、知道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了解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及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2、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客观存在;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的。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3《大气的压强(第2课时)》表格教案

科学与生活——飘逸的窗帘
科学与社会——炫酷的尾翼
科学与社会——“1米”左右的安全线
想一想:液体压强是否也与气体压强一样,流速变了压强是否也变化?
用水槽和饮料瓶盖和针筒模拟,两艘船平行近距离行驶时候发生的现象。
同理可得:流动液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
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讲到这么多,Lucy 和Tim感觉被脑补了一翻。
开心的自驾游也差不多了结束,于是他们就下山了。
到山脚下Lucy 发现自己的矿泉水瓶变瘪了,这回她可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咯。
情感提升:生活处处是科学,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实验证明:液体也同样具有相同的结果。
大气的压强(第2课时)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和气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难点:用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三、材料准备:纸片、四、教学流程:情景火车站,为什么有安全线—两张纸实验—分析得出:气体流速越大,气压越小—解决火车站安全线的问题—乒乓球实验进一步证明—飞机—液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练习五、教学过程师:情景设置: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1米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上候车。
如果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非常危险的。
为什么当列车驶过时不允许旅客站在这条线呢?生:尝试解释原因师:到底是不是像同学们想得这样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检验。
[演示实验]师:(将两张纸竖放)如果我从中间吹气,会看到什么现象?生:猜测(让学生上讲台尝试,其他学生观察现象)两张纸向中间靠拢(追问:这是为什么?)师:引导:两张纸向中间靠拢说明有一个力将两张纸往中间压,那么这个力是谁给的?提示,除了手之外,纸和什么接触了?生:大气师:换句话说,这张纸的两边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
那边的大气压要大?生:外面师:为什么这两边的大气压要大,和A、C两部分的空气相比,B部分的空气有哪些因素什么不同?生:B处空气流速比较快。
师:那也就是说,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从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生: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大,压强越大。
师:那现在,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课前提出来的这个问题,为什么火车附近有一条安全线?生:行驶的火车和人之间的气流速度大,压强变小。
人外侧的大气压大于火车和人之间的气压。
这种情况下,会使人被大气压挤到火车前,这样非常危险。
陈锋--大气的压强教案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取材于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的压强(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感受到了大气压的存在,学生能够利用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测定大气压数值。
第二课时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感知气体、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定性关系;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动手探究,尝试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从而得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伯努利方程)。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对于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做好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体会是关键。
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容易将浮力与升力混淆,浮力从本质上来说是静止液体对物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而升力是流体由于流速不同而产生的压力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2) 能用这一关系解释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2、技能目标:(1) 进一步练习使用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测量出大气压的数值。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感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
(3)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我们周围的生活用品进行科技创新3、情感目标:(1) 初步领略流速改变压强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2) 通过了解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欲望。
[教学重点]1、通过探究实验感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
2、能利用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现象。
[教学难点]1、能利用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现象。
2、指导学生利用本节知识对生活用品进行创新发明。
[学法点拔]1、注意发挥每个实验环节在探究活动中的效能。
2、问题的生活化和实验的拓展。
3、注重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和讨论为主,结合调查和归纳的启发式教学[教学准备]1.教师演示器材:火车进出站、飞机起飞和模拟两船相撞的视频资料、玩具飞机模型、两只小纸船、水盆、水和注射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压强(第二课时)
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31节
课时安排
本节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大小;第二课时为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如果时间允许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安排第三课时为飞机机翼模型的制作或者习题课。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科学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观察、实验、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科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科学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品尝到成功学习的快乐。
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重点
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ppt1
老师有一个问题:在火车的站台上,标有一道平行于铁轨的直线。
当列车驶过时,不允许旅客站在这条线内,以保证人体与铁轨离开足够的距离。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探究实验吧!
[实验] 研究气流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ppt2
(1)找一条薄纸带,捏住纸的一端,让纸自然下垂,当你用嘴朝水平方向吹气时,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若改变吹气的力量和速度,纸带会发生什么变化?
现象:纸向上飘起。
(2)找两张相同的薄纸,用手捏住两张纸的一端,让两张纸自然下垂,相距3-5厘米,并使两张纸保持平行。
沿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时,猜测会出现的现象。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相同吗?
学生猜测:纸条会被气流向两边吹开。
现象:当吹气时,两纸条反而向中间合拢。
分析:吹气时纸条为什么会向中间合拢呢?
肯定是纸条受到了力的作用,而且力的方向是指向内侧。
那么是什么物体施与纸条力的作用呢?我们分析一下:与纸条接触的只有空气。
吹气前,两条纸互相平行,保持一定的间距,没有吸引和推斥,表明它们受到外侧和内侧的力互相平衡;吹气时,两条纸相互靠近。
纸条外侧的气体压强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是纸条内侧的气体压强变小了。
吹气时与不吹气时有什么不同吗?两纸条内侧的气体的流速较大。
可见,气体流速的改变,改变了气体的压强;而且是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再通过全体学生参加的两个简易小实验,让学生体会一下。
[思考] 现在你能解释在火车站的站台上,人为什么要与行驶的列车保持适当距离了吗?ppt3行驶的火车和人之间的气流速度大,压强变小。
人外侧的大气压大于火车和人之间的气压。
这种情况下,会使人大气压挤到火车前,这样非常危险。
[讨论] 把一支玻璃管插入水中,当用另一支玻璃管对着它的上端吹气时,有什么现象?试一试,怎样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ppt4
现象:有水从管口吹出。
解释:玻璃管的上端气流速度大,压强小(小于大气压)。
所以玻璃管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管口出来。
杂技表演(教师演示,并发四至八组的玻璃管、漏斗和乒乓球等器材给学生模拟演示):悬浮在空中的乒乓球和吹不下来的乒乓球。
并问学生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补充实验并解释]:龙卷风为什么能把大树连根拔起?ppt5
台风为什么常常能将屋顶掀起?
教师:跟气体一样,液体的压强也会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
[讲述]:在1912年秋季的一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之一“奥林匹克号”正在大海上航行,离它1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与它平行疾驶。
突然,小军舰偏离了航道,一个劲地向“奥林匹克号”冲去,结果与“奥林匹克号”相撞。
ppt6大家肯定知道原因了。
首先大家要明白:水流动而船不动与船运动而水不动效果时相同的,即运动是相对的(画图说明)。
当两船彼此接近平行行驶时,两船之间的水由于被挤在一起,流速要比外部大一些,压强就要比外部小一些。
这样,水流的压力差将使两船相互“吸引”,外部压强较大的水就把两船挤在一起而发生碰撞事故。
因此,同方向高速平行行驶的船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教师:气体和液体一样,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时都会流动,并且流动的规律也相同,因此人们将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阅读] 学习了流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后,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飞机的飞行原理。
我们发现机翼的翼型不是平的,而是平凸型的。
(图示)ppt7
[解释]教师引导学生解释机翼升力是如何获得的。
我们发现:空气流到机翼前缘后,分成上下两股气流,分别沿机翼的上下表面流过,在机翼后缘又重新汇合向后流去。
机翼的上表面凸起,使流速加快,压强减小;而机翼的下表面流速小,压强增大。
于是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出现了压强差,就有了压力差,这成为飞机上升的动力。
当升力大于飞机重力的时候,飞机就可以升空了。
[补充]:跑车尾翼的形状是上平下凸的,你知道为什么?ppt8
〖本课小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并利用此关系解释相关现象。
〖巩固练习〗ppt9
1.草原犬鼠的空调系统。
图是非洲草原犬鼠洞穴的橫截面示意图,犬鼠的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生物学家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因,他们猜想:草原犬鼠把其中一个的洞口堆成土包状,是为了建一处视野开阔的瞭望台,但是如果这一假设成立的话,它又为什么不在两个洞口都堆上土包呢?你知道犬鼠为什么要在一个洞口堆上土包吗?请在图上标出洞
穴中的空气流动的方向。
2.在靠近桌面边沿的地方放一枚硬币,在硬币前架一个约2 cm高的栏杆,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能跳过栏杆,这是因为[ ]
A.硬币下方的压强比上方的压强大
B.硬币后面的压强比前面的压强大
C.硬币后面的压力比前面的压力大
D.硬币下方的空气密度比上方的大
3.在火车站和地铁站台上,都画有一条安全线,当火车快速开过时,人越过这条线就会有危险。
这是因为,火车开动时,靠近火车的地方气体_________,压强_____,离站台远的地方气体
__________,压强_____,强大的气流会______________。
〖课外作业〗请制作飞机机翼的模型ppt10
【板书设计】
气体
机翼升力获得的原因
液体并排行驶的两船相撞的原因等
教学反思
本节的知识点比较少,只有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并利用此关系解释相关现象。
因此我多加了一些实验和相关知识,使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课后也配置了三道习题。
还有为了使实验更加有说服力,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做的实验有(1)向两条平行的纸张中间吹气,(2)吹不下来的乒乓球等。
讲到的时候发器材给学生(组别不用太多),用好了及时收回,避免学生玩器材而无心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