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语文课外古诗原文加注释

合集下载

小学毕业复习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补充资料

小学毕业复习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补充资料

小学毕业复习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补充资料第一部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建议:本学期复习1——35首,要求会背会默写;其中涉及考试的内容为1.《凉州词》(王翰)2《出塞》(王昌龄)3.《芙蓉楼送辛渐》4.《送元二使安西》5.《望天门山》6.《别董大》7.《春夜喜雨》8.《江畔独步寻花》9.《游子吟》10.《赋得古原草送别》第二部分《诵读经典品味越韵》1《采莲曲》2《关山月》3《怀念周总理》4《阿长与三海经》5《故乡》第三部分《课外小古文补充》6首原文飞去了。

从名言读古文吾日三省吾身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①吾身:为人谋②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④不习乎⑤?——孔子(春秋)《论语·学而》助读①省:检讨,反思。

②谋:谋划事情。

③忠:尽必竭力。

④传:传授的知识。

⑤习:反复练习,学习。

导读快车道古人十分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如孔子在很多方面都垂范后世,令后人“高山仰止“,无限敬佩。

本文记录的是曾子自我反省的范例,同样为后人传诵,广为流传。

译意大观园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身:替别人谋划事情有没有做到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经常复习?”开心演绎场人贵有自知之明,经常反省自己,就能不断进步。

我们可以把每日的反省记在本子上,也可以向自己信任的人倾诉。

从寓言读古文原文”其人曰:列星。

,“晓在天空中行动休息,为什么要担心天地崩坠呢?”那个人说:“天果真是积累的大气啊,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启发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只是积累的大气中三种有光辉的东西,即使掉落下来,也不能使人受到损伤。

”那个人说:“如果地坏了怎么办?”启发他的人说:“地不过是积累起来的土块罢了,它充满了四面空虚的地方,没有地方没有土块。

你缓步徘徊或踏步顿足,整天在地上行动休息,为什么要担心它会损坏呢?”那个人消释了疑虑,感到非常高兴,那个启发他的人也因为他消释了疑虑,感到非常高兴。

开心演绎场1、你能用“杞人忧天”说一句话吗?2、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从课文读古文夸父逐日原文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课外古诗4首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课外古诗4首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课外古诗4首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 4 首原文1.《月夜忆舍弟》1.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注释:1.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驻防。

2.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禁止行人走动。

3.边秋:秋天的边境。

4.露从今夜白:从今夜起就进入了白露节气。

5.有弟皆分散:兄弟们因战乱而离散。

6.无家:因为战乱,家乡已不成家。

7.寄书长不达:寄往家里的书信常常不能送到。

8.况乃:何况,况且。

9.未休兵:战争还没有停止。

3.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2.《长沙过贾谊宅》1.原文: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2.注释:1.谪宦:被贬官。

2.栖迟:停留,居留。

3.楚客:这里指贾谊,也可泛指客居楚地的人。

4.人去后:贾谊已经去世。

5.日斜时:傍晚时分,夕阳西下。

6.汉文:指汉文帝刘恒。

7.有道:有作为、有道德的君主。

8.恩犹薄:指汉文帝对贾谊的恩遇并不深厚。

9.吊:凭吊。

10.寂寂:寂寞、冷落。

11.摇落:凋零,指秋天草木凋零的景象。

3.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的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原文: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注释:1.左迁:降职,贬官。

2.朝奏:早晨向皇帝上奏章。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课外古诗词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课外古诗词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原文: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一、衍生注释:1. “奇树”:佳美、珍贵的树。

2.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3. “攀条”:攀引枝条。

4. “遗(wèi)所思”:赠送给所思念的人。

遗,赠送。

5. “盈”:充满。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庭院中一棵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女主人公攀着树枝折下花朵,想把它送给心中思念的人。

花朵的香气充满了衣袖,可是路途遥远,无法送到思念之人的手中。

最后两句看似说这花没什么珍贵的,只是感叹离别太久了。

其实是借花来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从折花到送不出去,再到自我安慰,情感层层递进,那种无奈与思念,就像涓涓细流在心底流淌,看似平静,实则汹涌。

三、作者介绍:这首诗出自《古诗十九首》,作者已不可考。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这些诗大多是文人模仿乐府民歌而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分隔两地很久了,那天我在院子里看到盛开的花,就像诗里的“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我忍不住摘了一朵,想寄给朋友,可又觉得这怎么能寄过去呢?这时候我就特别能理解诗里“路远莫致之”的无奈,哎,这花就像我的思念,只能在我这儿独自美丽,朋友却看不到,真的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原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衍生注释:1.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2.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3. “螣(téng)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4. “老骥(jì)”:年老的骏马。

骥,良马。

小学语文课外古诗词必背篇目 一年级部分 含释义

小学语文课外古诗词必背篇目 一年级部分  含释义

小学语文课外古诗词必背篇目(2021.3修订稿)1、孺子歌先秦民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①沧浪(láng狼):水名,当时指何处有争议,有说《水经注》所记涢水,春秋时又名清发水;有说汉水;...更广为接受的说法是谓指水清澈的样子,并非特指某一江河。

②濯(zhuó):洗。

缨:结冠的带子,系于冠的两侧,着冠后挽结于颔下。

2、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译文: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

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3、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长在深草丛中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

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4、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牵牛织女星。

5、立秋[宋]刘翰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6、秋凉晚步[宋]杨万里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译文:古人认为秋天是悲伤的,我却认为未必如此,轻微的寒意,正好是令人舒适的天气。

绿色池塘里的荷花虽然都落尽了,但还有新长出来的如铜钱那么圆的小荷叶。

7、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8、秋菊陈毅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译文:秋天的菊花能挺过寒冰霜,就算风霜再恶,也无法对秋菊产生影响,因为它的能够忍耐几乎无法忍受的寒冷,北风和霜冻能对它怎样?秋菊是本性就是坚强的。

2024年部编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2024年部编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2024年部编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古诗词阅读。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西江月》选自《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

[2]解释词语。

(1)别枝:_______ (2)听取:_______(3)见:_______ (4)社林:_______[3]这首词上下阕各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请在横线上写出这首诗的题目。

[2]全诗3句,第1句提出___的现象,第2句描绘__的状况,第3句议论抒情:___。

[3]这首诗通过对萁豆相煎的描写,揭露了__________。

[4]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的另一位兄弟是____________。

3. 古诗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别枝:________________ 社林:_________________[2]画“____”的句子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两个方面描写了农村的丰收景象。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课外阅读。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补充资料整理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补充资料整理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补充资料整理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补充资料整理第一部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建议:本学期复习1——35首,要求会背会默写;其中涉及考试的内容为1.《凉州词》(王翰)2《出塞》(王昌龄)3.《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5.《望天门山》6.《别董大》7.《春夜喜雨》8.《江畔独步寻花》9.《游子吟》10.《赋得古原草送别》第二部分《诵读经典品味越韵》1《采莲曲》2《关山月》3《怀念周总理》4《阿长与三海经》5《故乡》第三部分《课外小古文补充》6首从成语读古文画龙点睛①原文张僧繇(yáo)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②曰:“点之即③飞去。

”人以为诞④,因点其一,须臾⑤,雷电破⑥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张彦远(唐)《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助读①画龙点睛:比喻说话作文,在关键处用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全篇精警。

②每:经常,常常。

③即:就要。

④诞:荒唐,说大话。

⑤须臾:立刻。

⑥破:打破。

导读快车道“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而处在现在这个知识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更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译意大观园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没有点上眼睛。

他经常说:“把眼睛点上去,龙就要飞去了。

”人们认为他荒唐,说大话,于是他就在一条龙上点了眼睛,立刻,雷电打破了墙壁,一条龙乘着云飞上了天空,没有点睛的龙仍然在原来的'地方。

开心演绎场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替龙画眼睛的人似乎没有,但类似‘画龙点睛“的妙事却不少,你能举出一两个这样例子吗?从名言读古文吾日三省吾身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①吾身:为人谋②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④不习乎⑤?——孔子(春秋)《论语·学而》助读①省:检讨,反思。

②谋:谋划事情。

③忠:尽必竭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新雷清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张维屏(1780—1859) 清广东番禹人,字子树,一字南山,号松心子。

道光进士。

署湖北黄梅知县,后为江西南康知州。

道光十六年(1836)退隐。

工诗文,精书法。

鸦片战争期间,愤英军淫掠,支持广州人民抗英,赋《三元里》长诗,歌颂抗英志士,斥责奕山、余保纯媚敌、乞和行径。

又作《三将军歌》,颂扬陈连升、葛云飞、陈化成壮烈殉国的事迹。

著有《松心草堂集》,另辑有《国朝诗人征略》。

诗人赞美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寒尽而带来春天,悄悄地安排好万紫千红的百花含苞待放。

在这寂静之中,正蕴蓄着巨大的爆发力量,就等那一声震撼人心的春雷。

春雷炸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春花盛开的新的世界!流露出诗人迎接新世界来临的喜悦心情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作者简介】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

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

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

工诗,善画山水。

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注释】1.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

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月光照到人家庭院的一半。

2.北斗、南斗:星宿名。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3.偏:偏偏,表示出乎意料。

4.新透:第一次透过。

【译文】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

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

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古诗,需要熟读,也需要鉴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一)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 千鎚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全不怕)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二)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清代: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年级暑假作业语文古诗
1,《塞下曲》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 到了五月,天山依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

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

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

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2,《凉州词三首》(其一)唐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qì),应驮白练到安西。

译文:边城上空,阴雨笼罩,一群大雁低低飞过。

边城原野,芦苇吐芽,如笋破土,竞相生长。

只听见一串串的驼铃声消失在遥远的沙漠中,真希望它们是驮着白练丝绸运往西域交易。

3,《杳杳寒山道》唐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译文:寒山道上一片寂静幽暗,冷寂的涧边一片幽僻寥落。

这里常常有鸟儿啾啾地啼鸣,却空虚冷清罕见人烟。

风淅淅沥沥刮向我面门,雪纷纷扬扬洒落在我身上。

我身处其中天天见不到阳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4,《舟中读元九诗》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译文:把你的诗卷在灯前看,诗读完了灯也快灭了而天还没有亮。

看诗看到眼睛痛,熄灭了灯还在黑暗中坐着,逆风吹着浪花拍打着小船。

5,《丹阳送韦参军》唐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译文: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

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

6,《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酒宴上凄然相对,像是不认识似的;只觉得酒筵上难以强颜欢笑。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8,《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译文: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

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垂柳,依旧轻烟般地笼罩十里长堤。

9,《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10,《浣(huàn)纱女》唐王昌龄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译文:钱塘江边是怎样的人家,江上的女子都像花那样娇艳。

如果是在春秋吴王时代,钱塘江上这些女儿,定会象西施、郑旦那样被选送吴宫,并深藏于吴宫之中,不得出来,但如今已不是过去,今天她们公然出来浣纱了。

11,《辋(wǎng)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yú)醉,狂歌五柳前。

译文: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ōu狂。

12,《暮过山村》唐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zhâ)处,烟火渐相亲。

译文:远远便听到山涧的潺(chán)潺流水声,山上稀稀落落的人家。

怪禽在荒漠旷野上鸣叫,日暮时分让行人(我)感到惊恐。

月亮在太阳未落之时刚刚升起,点燃的烽火没有越过秦地。

看到在零落的桑柘树旁出现了袅袅的炊烟,我渐渐向之靠近。

13,《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yǐ)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今夜的圆圆的秋月是多么皎洁美好,妻子却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
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思念在长安的父亲,还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情。

夜露深重,你乌云似的头发被打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
14,《马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
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