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池塘的改造方法
养鱼池塘规划与施工要点

2022.10池塘养殖是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重要基础。
粗放型的低标准池塘建设标准低,配套条件差,规划不合理,又由于缺乏必要的养护机制,经过多年的使用,养殖池塘普遍出现塘坡塌陷、池底淤积、沟渠路涵闸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养殖池塘产出能力严重下降、养殖病害频繁发生,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为提升传统水产养殖业,全面推进现代渔业和乡村振兴工作,济南市开展了“生态鱼塘整理工程”,实施标准化养殖池塘建设改造,大力发展高效渔业、生态渔业、现代渔业。
通过调研论证,笔者总结提出了标准化养鱼池塘规划与施工的指导性意见。
本文将养鱼池塘规划与施工中的技术要点汇总,仅供内陆地区老旧池塘改造或新池塘建设参考。
一、养殖池塘建设选址要点符合渔业生产要求,符合当地土地规划要求,不能距离村庄太近,不能接近饮用水源地。
合理规划布局,选择健康、生态养殖模式。
交通运输方便,电力供应有保障。
水源充足,水质良好,pH 在6~9;进排水方便。
地理、气候条件适宜,无旱、涝、毒、害等风险。
二、池塘规划与布局要点1.池塘面积池塘面积占整个场区面积的比例不超过80%;根据养殖品种、养殖规格划定养殖区域,同时规划出办公区、投入品存放区、水处理区等。
2.池塘形状池塘形状以长方形为宜,长宽比(2~4)∶1。
池塘朝向主要考虑阳光照射,尽可能使池面最大范围、最长时间接受太阳照射。
选择平坦无山、无遮挡的平原地区,池塘以东西长、南北窄为宜。
3.池塘规划根据养殖需要,规划设计苗种培育池、成鱼池、亲鱼池、越冬池、蓄水池、产卵池、孵化池、隔离池等。
不同类型池塘建议面积、深度如表1所示。
表1不同类型池塘建议面积、深度池塘类型苗种培育池成鱼池塘亲本培育池越冬池对虾养殖池池塘面积(亩)1~23~152~55~102~5池塘深度(米)2~2.52.5~32.5~33~52~2.5养殖水深(米)1.5~22~32~2.541.5~2备注可做孵化、繁育池设计拉网平台可做锦鲤养殖池设计拉网平台设置捕鱼(虾)沟三、池塘施工要点1.池底(1)根据池塘规格自上而下开挖,严禁掏洞开挖。
如何改造鱼塘,需要做哪些工作?

如何改造鱼塘,需要做哪些工作?冬季是改造鱼塘的最佳时候,此时如不及时改造,会直接影响下年养殖生产及效益的提高。
现结合生产实际,简要介绍一下如何改造鱼塘,需要做哪些工作,供参考。
一、因地制宜选择养殖场所池塘选址必须科学合理,一般要求水源稳定且不易受污染源污染,建池的土质以壤土最好。
鱼池形状以长方形为宜,周围不宜有高大的树木及建筑物,以免遮光、挡风及妨碍养殖操作。
养成鱼的池塘,面积以5亩~15亩为宜,水深最好保持在2米~3米之间。
鱼苗、鱼种池面积可在5亩左右,水深在1.5米左右。
要求每个鱼池必须设有单独的注、排水道,要建设好防逃设施,在进排水口建好闸门,用铁丝网或塑料网做好多层滤水网,防止鱼类外逃。
二、因鱼而异确定建设规范鱼塘的建设和改造,一般要求是:小改大或大改小,浅改深,漏改保,死水改活水,低埂改高埂,但同时也要根据当年所养殖的品种及养殖方式而确定改造建设的规范。
养殖成鱼的池塘面积要大,以10亩~15亩为宜,水深2米~2.5米,鱼池长方形,长、宽之比为5∶3,成鱼池与鱼种池的面积之比为8∶2或9∶1。
改造建设还要根据养殖品种而变化。
养殖草鱼、鲢、鳙鱼等,鱼塘水面要改大。
养殖罗非鱼、鲤鱼等,鱼塘水深在提高,池底要有10公分左右的泥沙。
养殖小龙虾等品种,以土池为宜,池岸要稍宽,同时要加固防逃,在池四周的池壁上要打好穴洞,供其产卵栖息。
三、排污清淤改善养殖条件每年底等鱼类全部起塘后,应及时将塘水全部排干后,将池底的淤泥挖起来,堆放在鱼塘的四周斜坡上面,加宽铺厚塘埂,还可把堆放不下的淤泥运到农田、菜地里作肥料。
由于鱼塘清淤工作量大,人力清淤的效率较低,采用泥浆泵、变压水泵配合清淤效果好。
通过清除淤泥、修砌塘埂等,可有效扩大鱼塘容量,增强抗旱保水能力。
一般老池塘每年都要清除池底淤泥,只保留底泥10公分~15公分即可。
四、适时晒塘消除有害生物池塘鱼类起捕后,可把池塘的水放干,利用立冬至立春这段时间昼夜温差大,温度低的有利条件消除池塘的有害生物。
淡水养殖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技术_四

(1)压实法:是一种采用机械或人工夯压池塘表
层、增加土壤密实度来减少池塘渗漏的方法,有原状土
压实和翻松土压实两种。原状土压实主要用于砂壤土池
塘,在池塘成型后,先去除表面的碎石、杂草等杂物
后,通过机械或人工夯实的办法进行压实。翻松土压实
是将池塘底部和坡面的土层挖松耙碎后进行压实的一种
方法。土壤湿度是影响压实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表4
专 家 讲 座 栏目编辑 赵永锋
淡水养殖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技术(四)
徐 皓 1,2 刘兴国 1,2 吴 凡 1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 200092;2.国
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设施与工程岗位,上海 200092)
4.排水渠道 排水渠道是养殖场进排水系统的重 要部分。水产养殖场排水渠道的大小深浅要结合养殖场 的池塘面积、地形特点和水位高程等来确定。排水渠道 一般为明渠结构,也有采取水泥预制板护坡形式的。
成为重要的面源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严重制
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通过池塘改造建设人工湿地、
生态沟渠等生态化处理设施可以有效地净化处理养殖排
放水。
3.池塘防渗 池塘防渗是为了防止和减少鱼池渗
漏损失而实施的维护措施。池塘渗漏不仅增加了生产成
本,还可造成当地的水位上升,出现冷底地、泛酸地等
现象。常见的池塘防渗漏维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养殖场排水渠道一般低于池底30厘米以上,排水渠 道同时作为排洪渠时,其横断面积应与最大洪水流量相 适应。
设计规划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还应充分考虑场地的 具体地形条件,尽可能采取一级动力取水或排水,合理 利用地势条件设计进排水自流形式,降低养殖成本。
七、池塘的改造与维护 1.池塘维护的原则 鱼池经过多年的使用后池底 会出现淤积坍塌等现象,不能满足养殖生产需要,还有 的养殖池塘因布局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养殖需要,就 必须对池塘进行改造。池塘改造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各类池塘的清整方法

各类池塘的清整方法清整池塘是一项改善环境条件、促进养鱼增产的有效措施。
经过一年或多年养鱼的池塘,由于肥料和饵料残渣、鱼类粪便、泥沙杂质的影响,和风、雨、水波侵蚀池埂,使池底积存大量淤泥和腐植质,同时,随水带入各种致病细菌和寄生虫、害鱼或小杂鱼等,对养鱼生产不利。
特别是那些多年未清、淤泥深,容量减少而多病的老鱼塘,如不予以清整,则鱼病将日趋严重。
清塘的方法:成鱼塘清整最适宜在立冬到立春这一段时间进行。
此时天寒温度低,各种潜伏池底的有害生物活动微弱,经不起冰雪严寒的侵袭而死亡。
清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排水清塘:冬季排水后,经过沥水,将池周淤泥堆放敷贴池坡,加宽培厚池埂,池中心的淤泥应运到农田、菜地、宽埂上作肥料。
单靠人力清淤,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条件允许时,最好采用泥浆泵、高压水泵和喷枪组成的水力洗泥机组。
洗塘泥:对淤泥不深的山塘,先将塘水大部排干,然后将塘泥逐块搅成泥浆,边搅边排水,把泥浆注入塘下面的农田作肥料。
种养结合:将鱼塘能排干的部位,种上蚕豆、油菜、绿肥等,通过农作物的根系来通气,吸收和转化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改良土壤、减少病害、开辟饲料资源。
药物清塘:经过清整或没有清整的各类池塘,在放鱼之前,都需要用药物进行一次清塘消毒。
分浅水和深水两种清塘方法。
浅水清塘:在苗种或成鱼放养前10-15天,择晴朗天气,每亩用生石灰30-37.5公斤,用小缸或铁锅将生石灰加水溶化成石灰乳,趁热将石灰乳加水均匀撒布全池。
次日,用铁耙搅动淤泥与石灰,使两者和匀,以增强石灰的药效。
而使用熟石灰清塘时,用量要比生石灰增加50%以上。
深水清塘:有些水源困难,不能排水的池塘,宜采用深水清塘。
用量是,平均水深1米每亩用生石灰130-150公斤。
清塘时可将生石灰放在船舱或船边箩筐中,在塘中反复缓缓推移,使生石灰匀布全池。
次日,两人用挂有沉脚的绳子来回拖几次。
这种办法,虽然生石灰用量大,但清塘效果好。
生石灰清塘具有很多优点:第一,生石灰经水化变成强碱性的氢氧化钙,能有效地杀灭池底的野杂鱼和敌害鱼类、螺、蚌、青泥苔、纤细的水生植物和病原菌等,减少了这些动物和植物与鱼类争夺食物和氧气,减少鱼病,第二,具有强碱性的氢氧化钙,能中和池底污泥中的腐植酸和水中二氧化碳,使水成为适于鱼类生活的微碱性环境,第三,能澄清水质,使悬浮的胶状有机质等胶结沉淀,第四,能使淤泥中被吸附着的氮、磷、钾释放出来,使水质变肥,第五,钙在水中是绿色植物、动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生石灰能直接起到施肥作用。
鱼塘的“五改”改造方法

鱼塘的“五改”改造方法
池塘的改造:不少山塘由于年久失修而淤浅,渗漏;一些坑塘,积水凼、铁路两旁的取土坑,虽然都可以用于养鱼,但这类零星分散的塘、坑、洼、凼,底部高低不平,深浅不一,水源不通,形状多样,捕捞不便,产量低而不稳。
这类水面,在积极设法利用时,要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逐年加以改造,建成适合精养,具有蓄水抗旱能力的稳产高产鱼塘。
浅塘改深塘:将浅塘全面挖深,增大蓄水量,加大水深,使水温不易激变,水质比较稳定,以增加鱼种放养量。
对那些塘深不足2米,水深不足1.5米的浅塘,要挖深、加高加厚塘埂,将池塘加深到2-2.5米,蓄水1.5-2米。
除挖深之外,还可采取大塘套小塘,即在大塘中挖一日低于塘底的小塘或小凼,天旱时可在小凼中蓄水护鱼保种,以利来年养鱼。
漏水塘改保水塘:池塘漏水,肥分随水流失,水位不稳定,养鱼不保收。
就保水性来讲,粘土最好,砂土最差。
对因含砂重而渗漏的塘埂或塘底,塘埂可加上一道用粘土筑的夹心“铁门坎”,池底盖上一层粘土。
排水管和池埂结合部位漏水,则需挖井,然后分层筑实。
漏水塘改保水塘,可以保水,保肥、保鱼,保证鱼能安定生长。
死水塘改活水塘;采取小塘连大塘,池塘连湖库、河溪,扩大集水同等方法,把一塘死水改造成为有适当活水灌注,对养鱼增产,作用极大。
向鱼塘加新水,可增补氧气和一些营养元素,改善水质,促进浮
1。
低洼盐碱地池塘养鱼高产技术

低洼盐碱地池塘养鱼高产技术我省西北部大多属低洼盐碱地,水质由于受土壤成分的影响,pH值高、盐碱度大,一般不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甚至是不毛之地。
近些年,我省通过挖塘改碱,不仅到了排涝降碱的作用,而且还能养鱼、蓄水。
把低洼盐碱地变废为宝,扩大水产养殖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但是,由于我省某些低洼盐碱地区池塘养鱼技术不合理,这些年来养殖产量一直比较低。
但通过合理运用技术,科学养殖,是可以达到高产高效的。
1养殖品种的选择淡水鱼类生活在含适量盐份的水体中,不同的鱼类或同一种鱼类的不同生长期所能适应的最高含盐量是不同的。
常见养殖鱼类的耐盐能力依次为鲫鱼>鲤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应选择适应性强的鱼类进行养殖。
2养殖方式的选择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选择以食饲料鱼为主,搭养鲢鳙鱼的放养模式,驯化投喂颗粒饲料。
由于颗粒饲料营养全面,可满足鱼类生长的营养需要,增强体质,降低盐碱度的影响。
盐碱地区水质最主要特点是浮游动物量大于浮游植物量,由于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即使大量施肥也不易肥水,所以在生产上应加大鳙鱼的放养比例,使鲢鳙比例达到1∶1或2∶1,可有效控制浮游动物大量繁殖。
加快鳙鱼生长速度。
苗种的选择上应注意先测定一下两地水质的pH值,最好选择pH值相近水体的苗种,防止pH值急剧变化,苗种的渗透压失去平衡而引发疾病或死亡。
3浸塘、洗塘与清塘在春季苗种放养前30d左右,放水20cm浸泡池塘,然后将水排掉,在有条件或初次使用的新塘应反复浸泡几次,使土壤中的盐碱成分溶解于水中而排掉。
清塘时应注意不要采用生石灰,因为盐碱地区的水质属于高碱度、高硬度,水体中不缺钙离子,土壤也不呈酸性,不吸附钙离子。
清塘药物最好用漂白粉,水深5~10cm,每亩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10~15kg,杀灭病害。
4注水和施肥水源最好选用盐碱成份含量较低的江河水、水库水等并进行除害,如水源的盐碱度高,不适于养殖,可打井抽取深层地下水,与水源混合,调节pH值,一般井水占到1/3~2/3,单一采用井水应充分曝气、升温,注水应由浅至深,春季放鱼时0.8~1.2m,以后加至2.5~3.0m。
蟹塘改造工程方案

蟹塘改造工程方案一、项目概况蟹塘改造工程是指对原有的蟹养殖场进行改造,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改善环境,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工程。
蟹养殖是中国南方乡村的传统产业,近年来随着人工养殖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蟹养殖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然而,一些传统的蟹塘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急需进行改造和提升。
二、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螃蟹是一种口感鲜美、营养丰富的水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因此,螃蟹养殖行业成为了农村的一个重要产业。
然而,传统的蟹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养殖密度低,生产效率低下,养殖环境污染严重等。
为了充分发挥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蟹塘改造工程应运而生。
三、项目内容1. 基础设施改造对蟹塘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包括改善池塘底部的排水系统,提高养殖池的通水和排水能力,改善蟹塘的泥沙处理系统,确保养殖池水的清洁和通畅。
2. 养殖设备改造采用先进的养殖设备,如水质净化器、水泵等,提高养殖设备的效率和功率,确保水质的清洁和通畅,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
3. 生态环境改造改善蟹塘的生态环境,加大生态湿地的保护力度,减少养殖池的排污量,提高水质的稳定性和养殖环境的舒适性,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浪费和损耗,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4. 养殖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如循环水养殖技术、养殖密度控制技术等,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减少养殖过程中的风险和损失,提高养殖行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五、项目目标1. 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通过基础设施、养殖设备、生态环境和养殖技术的全面改造,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提供更多、更好的水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2. 改善环境质量通过生态环境的改造,减少养殖池的排污量,提高水质的清洁和通畅,改善养殖环境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 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养殖行业的盈利能力和社会效益。
低位池养殖青石斑鱼技术

低位池养殖青石斑鱼技术一、低位池改造选择面积2000~3335m2、池深1.8米,水深能始终保持在1.2m以上的低位池,保留低位池四周原有的泥土护坡,将池底改造为沙底或沙泥底,池的两端设有进排水口,每1000m2养殖面积配备1台水车式增氧机。
在基础设施改造完成后,用生石灰按100kg/667m2用量清塘消毒,并检查各有关设施是否完好。
二、苗种选择与放养目前青石斑鱼苗的来源有天然鱼苗和人工繁育两种,考虑到天然鱼苗捕获季节性较强,购买渠道不广,且数量不稳定等因素,选定的苗种为人工繁育苗。
1、鱼苗的选择石斑鱼是兼具残食性和领域性的鱼类,购进的青石斑鱼体形最好大小一致,鱼体完整、体色鲜艳、无外伤、无畸形、摄食情况良好,胸鳍及背鳍完全张开,健康有活力。
选定规格较小的鱼苗时可先行标粗再下池放养。
2、鱼苗的消毒苗种在放养前应进行鱼体消毒,消毒鱼苗在苗种到达养殖场地3~4h后方可进行。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很多种,我们采用的是高猛酸钾10~20*10-6浸泡5~10min或福尔马林20~50*10-6浸泡40~10min的方法。
3、鱼苗的放养将消毒好的鱼苗放入标粗池中暂养观察正常后,再将鱼苗按预先定好的放养计划,直接放鱼入池。
放养密度不可过密,因为池塘养殖不如网箱养殖操作起来方便,以30~50尾/m2为宜。
海南春节过后的气温基本上在20℃左右,此时为最佳的放养时间。
三、饲料与投喂1、投喂鲜杂鱼、虾饲料以小杂鱼、虾为主要饵料,鲜度和质量要保证。
饲养过程中,随着鱼苗的生长、体重和水温变化等适当调整投饵率,投饵量要保证80%的鱼吃饱,一般以投饵后40min吃完为适量。
2、鲜杂鱼、虾与配合饲料混合投喂随着海水鱼养殖的不断发展,单一的以鲜杂鱼、虾为饵料,在资源量方面难以满足发展的要求。
通过试验,选用一些日本鳗或欧洲鲍的配合饲料,适当地连同小杂鱼、虾一起混合投喂,养殖效果未见异常。
3、投喂时间据观察,青石斑鱼的生长与投喂频率有很大有关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常规池塘的改造方法
早年开挖的池塘由于设计上的原因和经过数年的养殖生产,大部分存在池形不规则、水面小、水浅、淤泥多等缺点,严重影响产量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
目前,我国对稳产高产鱼池的要求如下:①面积适中,以0.33-0.66公顷(5-10亩)为好;②池水较深,一般水深在2.5米左右;③有良好的水源和水质,注排水方便;④池形整齐,堤埂较高、较宽,池底平整不渗水,洪水时不淹,便于操作,并有一定的面积种植饲料作物。
对达不到上述要求的鱼池,应按上述要求进行以下4个方面的改造。
1.小改大。
将原来的小塘,通过拆埂并塘,扩大成0.26-0.4公顷(46 亩)的鱼池,大的
可达0.53-0.66公顷(810亩)。
2.浅改深。
将原来浅的池塘挖深,达到水深2.5米左右(池深3至4米)。
3.死水改活水。
将不与河道相通的死水塘改造成有一条埂与河道相通的活水塘。
4.低埂改高埂。
池埂加高加宽,做到大水不淹,防止逃鱼,且有利于操作和交通。
5.有些旧鱼池有渗水和漏水现象,主要是由于底质不良引起的。
常用的改造方法是在
池底铺黏土或壤土40至50厘米,如池埂边也严重渗漏,还应加30至40厘米的黏土或壤土贴边,铺底和贴边都要打夯压实。
有些地区结合施肥向已灌水的池塘泼撒塘泥,有些靠外河的漏水池塘,可采用池堤中间筑挡水墙的方法来解决漏水问题。
二、盐碱地池塘的改造方法
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以及沿海河口新围垦的土地,还有面积广阔的盐碱地,这些土
地经改造后挖池养鱼,用综合的养鱼技术再来改造盐碱地,经过若干年养鱼,这些土地完全或基
本淡化后,根据需要还可改为农田。
靠海边受海水影响的地区,以氯离子为最多。
在干旱少雨地区,河水含盐量较高,有的可达1000毫克/升以上,高的可达7000毫克/升。
当水的含盐量超过300-500毫克/升时,离子间的比例则有较大的变化,水中碳酸氢根离子的比例下降,氯离子或硫酸根离予的比例增加。
对于补水类型复杂的河流,雨季以地面水补给为主,旱季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其水的化学类型可能发生变化,丰水期常属硫酸盐类,枯水期则为硫酸盐类或氯化物类。
经验证明,我国几种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在盐度5以上时生长较差。
在理论上氯离子本身无毒,硫酸根也无毒,但在缺乏溶解氧并且有丰富有机物的情况下,硫酸根可被细菌还原为硫化物,而硫化氢则对鱼类极有毒性。
采用以下改造盐碱土鱼池的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1.建池时必须通电、通水、通路,挖池和修建排灌渠道要同步进行,一般主河道宽10-12米,河道两端设水闸,以控制水位和流向。
2.引淡排碱。
引进淡水一般只进不排,排出盐碱水一般只排不进。
3.挖池后,需经常灌排水,将雨水和地下水淋洗出的盐碱排除。
但池水抽干后,应立即加进淡水(水位应比外河高),以保持地下水渗透平衡。
否则,靠地下水渗进盛积,其池水的盐度
将很高。
经初步测定,养了3年鱼的鱼池,冬季干池清塘后,如不及时加进淡水,其盐度比干塘前增加0.5倍。
4.施足有机肥料,使“生塘”变为“熟塘”,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应施基肥
750~1000公斤,如有绿肥则更好(但盐蒿、碱蓬等耐碱植物不能作为绿肥),可使池底尽快沉积
一层淤泥,淤泥中的腐殖质等胶体物质镶嵌在土壤间隙中,既有效地防止了沙壤土池渗漏,又使
池水和盐碱土基本隔绝,并能调整ph值,使之不致太高,此项工作是改造盐碱水质的关键措施,
在挖池、灌排水后,应立即进行。
5.池边饲料地种植田菁等降碱排碱绿肥。
田菁既是优质绿肥,又是制造塘泥、提高水
质肥度的好植物,还能疏松土壤,防止土层板结,破坏盐碱土层的毛细管。
这样就能避免下层盐碱随毛细管上泛,为青饲料的种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般池边盐碱地种植两年田菁后,就能种植其他饲料植物。
6.在养鱼第一年,如发现水质清瘦,应经常注入淡水,排除下层陈水。
年底干塘时,老塘水应全部排除,切忌将其注入其他鱼池再用。
对于开挖了4至5年的老塘,池底淤泥沉积过厚,会影响水深和池塘栽鱼量,应在冬季干池后用水力挖塘机将塘泥吸出,沉积在池边饲料地上,这样既可改善池中水质,增加鱼类的活动空间,又能充分利用塘泥,为青饲料的种植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