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苏教版1
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苏教版初三上)5doc初中语文

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苏教版初三上)5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1、学习多角度介绍景物的方法2、培养观赏大自然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明白得作者把赞颂大自然的制造力与人类的审美能力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
2、难点:了解文章写作角度是如何样转换的。
[教学时数]二教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作者简介:柯蓝先生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在海外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他的名字与事迹被收入«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国现代文学馆也为他及夫人文秋开设了«柯蓝文秋文库»,永久储存其著作及原稿。
他撰写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章回体描述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讲«洋铁桶的故事»,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确信和举荐。
我国文坛泰斗茅盾先生亲悠闲香港著文举荐他所写的惟一一部反映延安大生产运动的中篇小讲«红旗呼啦啦飘»。
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铁窗烈火»获首届电影百花奖,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颂扬。
依照他写的散文«深谷回声»改编而成的电影«黄土地»荣获28项国际大奖。
他的«早霞短笛»散文诗专集,为五十年代的青年争相传抄,阻碍了那一代人的人一辈子价值取向。
二、认真读课文,明白得结构层次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及黄山的地理位置、面积。
第二部分〔3自然段〕:写地质史上,黄山的形成。
第三部分〔4~18自然段〕:写黄山诸景。
第一层〔4~14自然段〕:写黄山峰、石、松。
第二层〔15自然段〕:写黄山的烟云。
第三层〔16~17自然段〕:写黄山日出。
第四层〔18自然段〕:写黄山的温泉。
三、本文写作角度变化专门多,有悬想历史的,有从空中俯视山景的,有让你身临山中边攀登、边观赏的,也有如听导游解讲的。
请你讲讲文章写作角度是如何样转换的。
讨论并归纳:第3自然段讲……形成种种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真是峰峰有奇迹,处处是仙境〞。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苏教版

第三课飞红滴翠记黄山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词语,会读、会写、会运用。
2 、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修辞手法及各种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1 、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和方法。
2 、通开当堂课拓展性练笔活动,熟练应用文字表达对景物赞美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从黄山的形成地质史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味自然美的能力。
2.了解黄山形成的地质史,认识,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作业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文章写了黄山的哪些景物?2.布置学生课前查找有关黄山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3.去过黄山的同学,可带来照片、图片,并准备做简单的讲解。
二、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播放有关黄山的风光片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作者简介3.创作背景4.检查字词:瑰宝地壳丘壑万仞逾越苍穹鳌鱼崛起郁郁葱葱不计其数浮想联翩登峰造极三、初读课文,了解文章所写内容。
1.课文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内容?奇峰、怪石、古松、云雾、日出、温泉2.找出课文在介绍自然景观时,选材组材上和前面两课最大的不同。
作为电视艺术片的脚本,既要体现电视组接自如,可以灵活转换镜头的特点,又要尊重大多数观众的阅读心理、阅读习惯。
文中有跳脱,但基本上还是连的上去的。
有的地方针线很密,如从天都峰到玉屏楼,从莲花峰而下仰视鳌鱼峰等,都是依据行径路线。
第1层(第4-6段),介绍黄山奇峰,着重写天都峰。
第2层(第7-8段),以“迎客松”为主体,介绍黄山松。
第3层(第9-14段),简介莲花峰,细写黄山怪石。
第4层(第15段),描写黄山烟云。
第五层(第16-17段),描写黄山日出。
第三部分(第18段),介绍黄山温泉。
从山上写到山下,为全文作结。
3.研读课文1.研读第8段,你能概括一下黄山松的特点吗?五石不松,形状千变万化,干曲枝虬,苍翠奇特。
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苏教版初三上)3doc初中语文

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苏教版初三上)3doc初中语文同学们都明白,我们祖国山河壮美,风景优美,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为之沉醉,不由自主的挥毫写下千古名篇,并广为传诵,想必同学们也读过许多如此的文章或诗句.现在我就咨询一下同学们一比较简单的咨询题:有关描写山的名句你明白多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了泰山的雄壮、壮美,气概磅礴。
作为五岳之首,泰山够有魅力的了。
然而徐霞客却讲〝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还讲〝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可见黄山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他不是空口无凭的,他一生以〝咨询奇名山大川为志〞,遍历中国各地,因此他讲的话是专门有权威性的。
那么黄山到底有多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写黄山美景的文章«飞红滴翠记黄山»。
在学课文之前,我们先从视觉上感受一下黄山之美。
〔看大屏幕〕看时要求:谈感受。
老师总结:黄山有北方山峰的雄壮宏伟,也有南方峻岭的俊逸潇洒,玲珑剔透的怪石,姿势各异的古松,浩渺无边的云海,还有那充满梦幻色彩的日出,都让我们心旌荡漾,如梦如幻。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在柯蓝笔下黄山有多美。
因此我们学这篇课文更重要是学习它的写作方法和优美的语言〔出示目标〕课文差不多预习了,现在检查一下预习情形。
看大屏幕三条线索:黄山地质的形成:时刻顺序〔从古到今,开头从徐霞客的话谈到黄山的地质形成史,再到黄山现貌。
〕上山到出山:空间顺序〔从上山到出山,历群峰,或观黄山地质形成史,或体验黄山生活〕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温泉等景物并列,相互独立:逻辑顺序题目的意思:1〕a.作者在对黄山进行大印象描写时写道:〝从高空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
〞可见,〝飞红滴翠〞是作者对黄山俯视时的整体描画。
b.作者眺望天都峰登山的男女老少鱼贯而上时,把此景化为〝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暗点〝飞红〞二字,即〝飞红〞是人的彩带,〝滴翠〞是绿的丛林。
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苏教版初三上)1doc初中语文

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苏教版初三上)1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1、学习多角度介绍景物的方法2、培养观赏大自然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明白得作者把赞颂大自然的制造力与人类的审美能力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
2、难点:了解文章写作角度是如何样转换的。
[教学时数] 二教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作者简介:柯蓝先生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在海外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他的名字与事迹被收入«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国现代文学馆也为他及夫人文秋开设了«柯蓝文秋文库»,永久储存其著作及原稿。
他撰写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章回体描述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讲«洋铁桶的故事»,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确信和举荐。
我国文坛泰斗茅盾先生亲悠闲香港著文举荐他所写的惟一一部反映延安大生产运动的中篇小讲«红旗呼啦啦飘»。
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铁窗烈火»获首届电影百花奖,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颂扬。
依照他写的散文«深谷回声»改编而成的电影«黄土地»荣获28项国际大奖。
他的«早霞短笛»散文诗专集,为五十年代的青年争相传抄,阻碍了那一代人的人一辈子价值取向。
二、认真读课文,明白得结构层次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及黄山的地理位置、面积。
第二部分〔3自然段〕:写地质史上,黄山的形成。
第三部分〔4~18自然段〕:写黄山诸景。
第一层〔4~14自然段〕:写黄山峰、石、松。
第二层〔15自然段〕:写黄山的烟云。
第三层〔16~17自然段〕:写黄山日出。
第四层〔18自然段〕:写黄山的温泉。
三、本文写作角度变化专门多,有悬想历史的,有从空中俯视山景的,有让你身临山中边攀登、边观赏的,也有如听导游解讲的。
请你讲讲文章写作角度是如何样转换的。
讨论并归纳:第3自然段讲……形成种种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真是峰峰有奇迹,处处是仙境〞。
(苏教版)《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1

(苏教版)《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1
学习目标:
1、能说出黄山诸景的特点。
2、了解电视解说词的特点,能说清本文写作角度的转换。
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种变换角度多方面写景的方法。
3、能用流畅的语言介绍一处自然景观。
重难点分析:黄山是一个大题材,它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作者用多幅画面组接连缀,从各个方面写出了黄山的特点。
在写景是依据观察和表现的需要,自由地变换角度。
这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教学步骤
一、浏览课文、理清层次
1、导入:很多同学可能都听说过这样两句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高度赞誉。
单从这两句诗我们也可以想象出,黄山在我国山川名胜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走进黄山,去领略黄山那份独特的美。
(苏教版)《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

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课文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
的独特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பைடு நூலகம்方式。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4.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3.教师讲解:课文是电视解说词,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像电视镜头一样变
化很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请在课文中找出角度转换的地方,并说说
它 们是怎样转换的。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最后明确:从高空俯视神游天外了。”是俯视;巍峨黄山取名天都
峰。”是仰望;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登山的集体。”先是
崛(ju?)起:山峰等突起;娇娆:娇艳妖娆;殷勤:热情而周到;
旭(x”)日:刚出来的太阳;阴晦(hu?):阴暗,昏暗;
仙山琼阁:比喻奇异美好的境界。 心往神驰:也作心驰神往;
教学内容:
本文通过描写小溪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补充:逻辑线索如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云
海、日出和温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互独立。课文第二部分还可以分为
五层,分别写黄山奇峰、黄山松、莲花峰、黄山烟云、黄山日出,请找出它
们的起始段落。
学生回答:第一层(46段),第二层(78段),第三层(914段),第四层(15
段),第五层(16一17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苏教版

-现代游记文学作品:选取几篇描绘黄山的现代游记,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作者如何表达对黄山的赞美。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课题:比较课文中对黄山的描绘与现代游记中的描写,分析两者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文章结构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生动。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讨论成果、测试成绩和写作练习,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指出学生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帮助。
-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推荐。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描写黄山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游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结构安排。
②重点词:
-飞红滴翠:形容黄山的美丽景色。
-奇松、怪石、云海:黄山的三大奇观。
-陡峭、险峻:形容黄山的山势。
③重点句:
- “那石壁上的松树,一株株都似盆景里精心培养的,枝叶扶疏,姿态万千。”
- “黄山,一座充满魅力的山,她以她的奇松、怪石、云海吸引着无数游客。”
-表达情感:《飞红滴翠记黄山》情感表达更为热烈直接,而《徐霞客游记》情感表达较为含蓄。
5.应用练习: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为学校即将发行的旅游宣传册撰写一段介绍学校所在地的文字。
示例答案:
位于江南水乡的我校,四面环水,风景如画。校内的古树参天,绿意盎然,仿佛诉说着悠久的历史。曲径通幽的小径,带你走进宁静的教学区,而波光粼粼的湖泊,则映照出校园的活力与生机。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与自然美景的和谐共融。
(苏教版)《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

(学生介绍:作者普里什文,他曾经当过农艺师。后来发表文学作品《在鸟 不受惊的地方》一举成名。主要作品收入《普里什文文集》。 ) 3.介绍作者: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 的。 柯蓝,湖南长沙人,散文家、小说家。着作有《早霞断笛》《果园集》 《拾到的纪念册》等散文诗集。 二、设置问题,讨论探究: 1.给学生 5 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理清课文的线索和层 次。教师提示:课文设置了三条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和逻辑线索。等学 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 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基础上,理清课文线索和结构层次。 回答后明确:时间线索是从古到今;空间线索是从上山到出山。课文分三个 部分,第一部分(第 13 段),总写黄山;第二部分(第 417 段),分别介绍黄山的 各种景观;第三部分(第 18 段),介绍黄山温泉。 2.教师补充:逻辑线索如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云 海、日出和温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互独立。课文第二部分还可以分为 五层,分别写黄山奇峰、黄山松、莲花峰、黄山烟云、黄山日出,请找出它
(苏教版)《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
教学内容 :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课文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 的独特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4.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rd(46 段),第二层(78 段),第三层(914 段),第四层(15 段),第五层(16 一 17 段)。 3.教师讲解:课文是电视解说词,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像电视镜头一样变 化很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请在课文中找出角度转换的地方,并说说 它 们是怎样转换的。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最后明确:从高空俯视神游天外了。”是俯视;巍峨黄山取名天都 峰。”是仰望;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登山的集体。”先是 在攀登的旅人中边攀登边观赏,然后改从远处遥望;当我们登上 真是无限风 光在险峰啊!”是从峰顶俯视。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三>语文>初三语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作文、教案、语文、地方、认识、问题、难点、充分、民主、合作、发现、了解、特点、基础、环境、能力、方式、任务、分析、形成、尊重、保护、发挥、提高、创造力、衷心
初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飞红滴翠记
黄山教案苏教版1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词语,会读、会写、会运用。
2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修辞手法及各种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从黄山的形成地质史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导入新课:在我们安徽八百里长江之滨,有一座堪称人间仙境的名山——黄山。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许多佳作,说黄山一幅天然的画卷,一首无言的诗歌……。
你们想去感受这处人间仙境吗?
【播放黄山的电视风光片】
你能说说让你激动的景色
【生自由发言】
黄山真美啊,今天我们看看一个美学家,他和我们一样,被黄丽旖旎的风光深深的陶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心中的黄山美在何处,为什么会这样美以及他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
教学板块之二:一品黄山遨游仙境
下面就先请同学们用几分钟时间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
任务:
1、标画:用标示出课文中所写的景物及作者的感受,想想作者在写景物通过哪些词过度?
2、思考:在认真标画的基础上,归纳出黄山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各有什么特点?
3、表达:根据归纳出来的景物及特点,适当参考文中写景角度的变化,用连贯的语句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黄山的美丽。
【现场组织学生朗读、展示、相互评价】
相信同学们经过精心阅读,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请几位同学讲讲对黄山美在何处?
【师生总结】
奇峰——高耸入云盘空千仞(望而生畏、仰天长
叹、)
古松——苍翠奇特万古长青(傲视风雪、昂首苍穹)
怪石——巧石林立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神游仙境)
云海——澜翻絮涌皎洁柔美(梦幻之宫、人间仙境)
日出——瑰丽辉煌变幻列穷(令人神往、仙山琼阁)
温泉——温度适宜温馨解乏
【教师下水作文】
黄山如些美丽,老师的手庠庠,我们一起来写一段解说词,用连贯的语句向别人简要介绍一下黄山的美丽。
用这种句式:黄山的美,美在……;黄山的美,美在……
【师生共同交流】
总结修改:从高空看黄山,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
黄山之美,美在奇峰:“天都绝峰”高耸入云,险峻万分;“莲花峰”鹤立群峰,含苞跃放。
黄山之美,美在古松:“迎客松”破石而出,怀抱八方来客;傲雪凌霜,昂首苍穹。
黄
山之美,美在怪石:“猴子观海”阴观云海,晴眺太平。
黄山之美,美在云海:澜翻絮涌;轻盈柔美,静中有动。
黄山之美,美在日出:瑰丽辉煌,令人神往。
黄山之美,美在温泉:冷热适宜,温馨解乏。
正是:今生不作黄山客,枉来世上走一遭。
同学们,沉浸在这美丽迷人的风光里,真让人神气飞扬、心旷神怡!老师真忍不住要大声地赞美这壮丽的河山,可又怕惊动了黄山那安甜的梦!那就让我们轻轻地诵读起来吧。
请大家捧起书来,听老师朗读课文的第4段。
同学们,听了老师刚才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跃跃欲试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两三段话,用饱含深情的基调美美地诵读一下吧。
【彩显天都峰图片,加高山流水古筝曲】
教学板块之三:二品黄山仙境探秘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课文的阅读,神游了这座奇特的名山,充分领略了黄山——人间仙境的深刻含义。
那么,黄山的美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在课文的有关章节中,作者作了专门的介绍,请同学们找出这些章节并认真阅读,从中归纳出形成黄山之美的独特的原因。
找出揭示黄山之美成因的有关章节
分析黄山之美的形成原因
【师生共同总结】
自然的鬼斧神工,人们智慧和精心点化
刚才同学们对黄山之美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独立的探究,有心的同学不难发现,课本的“探究·练习”一实际上已经对这个问题作了很好的概括。
1、自然的鬼斧神工:
日晒雨淋,水流侵蚀——“雕刻”“装饰”
气候变冷,冰川侵蚀——造型奇特
2、人类智慧的点化
板块之四:三品黄山装点仙境
出示黄山奇石图片,播放后,最后定格在同一画面。
(百步云梯等)
请同学们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为黄山的怪石写一段解说词,再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时请同学们注意几个问题:1、推选一位组长,由组长安排发言顺序;
2、同学们在讨论时应注意倾听,尊重他人,学会欣赏他人,取长补短。
希望同学们在8分钟时间内完成任务。
刚才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为黄山上几块奇石起了很多精彩的名字,老师衷心为同学们发挥出来的聪明才智喝彩。
教学板块之五:四品黄山指点江山
黄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江山如此多娇”是毛主席给它的题词,“风景如画”是朱德元帅对它的赞誉。
连我们的江泽民主席也曾为它题诗一首“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
”
课后习题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列入受世界保护的人类自然遗产,你能用精炼的语言为黄山这座自然文化遗产写一段颁奖词吗?
2课后将课文反复读上几遍,感受黄山的壮丽神奇。
板书
奇峰——高耸入云盘空千仞(望而生畏、仰天长叹)
古松——苍翠奇特万古长青(傲视风雪、昂首苍穹)
怪石——巧石林立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神游仙境)
云海——澜翻絮涌皎洁柔美(梦幻之宫、人间仙境)
日出——瑰丽辉煌变幻列穷(令人神往、仙山琼阁)
温泉——温度适宜温馨解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