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二、积累字词
门槛 重荷 头颅 厌恶 纽扣 磐石 捏弄 蹲伏 喧嚣 围裙 蓬勃 流氓 深邃 清晰 踌躇
新课知识:
1、 思考: “客人” 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是怎样的?并说说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女佣眼中的贝多芬: 贝多芬看贝多芬: 客人眼中的贝多芬: 3、精读 6、7、8、9 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 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 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 那些成年 人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 不好好地去利用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 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 。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 .. 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 ④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 “如何使用眼 睛” 。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 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⑤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 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 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呆滞 ( . ) ) 熟视无睹 ( . 惦 ( . )念 )
编写人:廖吉
审稿人:李 金晶
秋 编 写 时 14 年 1 月 使 用 时 14 年 20 日 间: 成 员 姓 名: 日
月 编号 Syzx 号
蓉 、 蔡 间: 使 用 班 初一年级 级 小组:
课题: 一、 学习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4、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识记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感受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导学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重荷.()门槛.()喧嚣.()下颏.()pán石()chóu躇()含xù()深suì()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惹人注目:杂乱无章:不见天日:零乱不堪:3.整体感知。
(1)本文以为线索,请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补充下列事件。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客人”和贝多芬共进晚餐——(2)根据课文,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巩固练习】4.作者分别从哪三个角度来体现贝多芬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的?5.以你对音乐家贝多芬的了解,你认为作者将贝多芬称为音乐巨人是否合适?6.贝多芬曾经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完全把我压倒。
”联系课文谈谈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生命力量?给你什么人生启迪?第2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2.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导学练习】1.完成《金榜学案》P31.4。
2.阅读课文6-9小节,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3.文中贝多芬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谈谈理解。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巩固练习】5.分析下面语句:描写了人物的哪一方面,通过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1)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2)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6.“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体会其中的含义。
7.“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点: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一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运用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二课时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积累词语重hè_______ 深suì_______chóu chú_____ _____ suǒ闭______pán石_______ rě人注目_______ 杂乱无zhāng_______2、查阅资料了解贝多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导学: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2、教师范读课文3、“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自由朗读。
“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二、研读赏析1、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是能触动心弦的句子,用笔画出来。
2、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理清了课文的思想内容,我们再一起认真听一听《命运交响曲》,结合课文,说说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门槛(kǎn)下颏(kē)杂乱无章(zh āng)B、重荷(hé)踌躇(chú)惹人注目(rě)C、含蓄(xù)磐石(pán)小心翼翼(yì)D、深邃(suì)喧嚣(xiāo)无可比拟(nǐ)2、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A、重荷(背或扛)惹人注目(招引)B、深邃(这里指深)杂乱无章(条理)C、踌躇(犹豫)凌乱不堪(能忍受)D、含蓄(本文指包含)小心翼翼(恭敬的样子)3、补全短语小心()()杂乱无()()人注目不见天()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形象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烟台六中语文导学案系列一(阅读)烟台六中七(上)语文导学案课题:《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型:新授执笔:徐循审核:张艳课时:第周第课时时间:2010-10-8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技巧,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学习文中外貌描写的技巧。
学习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
1、音形义互动,给加点字注音。
重荷.()深邃.()踌.()躇.()头颅.()下颏.()含蓄.()磐.()石喧.()嚣惹.()人注目杂乱无章2、作家作品简介。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1820年两耳失聪,其创作气势雄浑,表现出英雄主义的气概。
代表作品有:《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他创作的长篇小说,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许多事迹都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尝试用几句简短的话概括访问过程中发生了哪几件事?2、身边的人对贝多芬是怎样评价的?(提示:从不同角度分析。
)三、精读课文,走近贝多芬。
1、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阅读6、7、9三个小节,思考外貌描写的作用?2、分析贝多芬的性格特征,并从文中找出相应依据。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细读以下几个肖像描写的片段,猜猜他们是谁?1、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三国演义》2、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三国演义》3、她们是六个美丽的孩子,而她们之中那个顶小的要算是最美丽的了。
她的皮肤又光又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
——安徒生《海的女儿》五、说一说,练一练。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外貌描写的写作技巧,请同学们模仿这种方法,仔细观察观察老师给出的图片中人物的外貌特征,用简短的三五句话加以描述,看谁描述得最贴切。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完美版)

音乐巨人贝多芬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给划线的字注音重荷________深邃________踌躇________磐石________锁闭________为难________流氓________厌恶________模仿________头颅________喧嚣________惹人注目____2.成语填空零乱不( ) ( )不作声( )不透风不见( )日掌声( )动无可比(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________(广阔/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________(担负/承担)得起。
二、变身体验,理解句子课堂上,我们已经分析了贝多芬的部分语言,请大家运用“变身体验”的阅读方法,再次详细分析以下句子。
1.“好,你们胆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4.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三、阅读理解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
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
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
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和巴赫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
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运用外貌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品析人物形象,感受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指导】一、自学导航(一)走近作者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当代作家。
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二)贝多芬及其作品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6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
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贫穷家庭。
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贝多芬显露出了音乐上的才华,但贝多芬常常遭到父亲的打骂。
贝多芬在5岁时患上中耳炎,8岁便开始登台演出。
10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从26岁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
他在痛苦中仍然顽强地创作《英雄交响曲》;在48——57岁年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5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46岁的贝多芬听觉完全丧失,依然坚持音乐创作。
晚年的贝多芬创作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
56岁贝多芬因患上重病未能完成。
(三)读文自主预习,小组展示(1)初读课文A、听课文录音,注意语言语气、感情。
B、组内推荐同学进行朗读展示、朗读点评及赛读活动。
(2)圈点勾画生字词。
(从音、形、义三个方面着手,以课后读读写写以及课文内注释为主)这篇课文中我整理出如下重点字词:(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学习目标:】1、欣赏课文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2、探究贝多芬的人物形象。
3、学习贝多芬不屈的奋力抗争的精神。
【基础导学】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门槛( ) 捏( )弄惹( )人注目清晰( ) 重荷( ) 深邃( )喃喃( ) 沉郁( ) 小心翼翼 ( ) 磐( )石喧嚣( ) 门槛()下颏()重荷()踌躇()2.注意下面这些多音字。
⑴校()(2)壳()(3)藏()(4)行()3.解释下面的词语徒劳:踌躇:杂乱无章:惹人注目:凝重:4.作者链接何为,原名(),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等散文集。
【达标检测】: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2、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哪几件事?3、化身为文章中的一个人物,用人物的语言告诉我们的同学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为“巨人”和同学之间搭一座心桥。
4、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勾画出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幵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6.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试说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
【总结梳理】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4.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5.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能力提升】1.作者将“耳聋”比作了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2.如何理解“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幵且加以引申开的。
”3.“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这是什么原因?4.贝多芬为什么会说“一个人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谈谈你的理解。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乐曲(贝多芬)炼钢铁意志写下一页页辉煌篇章(奥斯特洛夫斯基)【自学检测】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在阅读中你会开阔视野有独到见解!一、通读全篇,整体感知文章。
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你一定行!二、给下列字注音槛()邃()喃()颅()磐()踌躇()()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三、品读课文,与文本对话1、请你抓住文中词句,说说女佣眼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在文章画出读出即可2、找出文中描写客人看到的贝多芬形象的语句,说说客人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贝多芬?身材:身高五英尺左右,两肩极宽,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坚强衣着: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甚至是不整洁的。
由前到后: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一副早已失效的助听器)--------潦倒外貌:脸上呈现出悲剧、愁苦而有力量火一样蓬勃的头发、好像从未梳过眼睛深邃略带灰色、有不可逼视的光鼻子长而重,嘴紧闭下颏略带方形----------刚毅而沉郁3、从贝多芬的话中来看看他(贝多芬看贝多芬)如何看待自己?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对生活的勇猛我孤零零地坐着…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
…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孤独,对音乐执着而苦闷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痛苦却依然顽强【验收学习】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1、文中对贝多芬的哪些描写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描写是怎样理解的?自学检测 3 自主理解我学习,我充实;我努力,我快乐!2、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这次访问的收获。
我对贝多芬的印象是: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审核:
周课时数:总课时数:授课班级与时间:
教师复备栏课题: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型: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重点难点预测】
1、积累字词,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
2、体会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学习作者通过肖像描写展现人物个性特征的
写作方法
【时间预设】自主学习(15’)合作交流(20’)展示提升(10’)
【学法指导】利用工具书识记生字词,默读课文把握文意;根据记叙线索
整理信息;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疑难,展示拓展。
【学习流程】
激趣导入:
一提到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你也许就会想起了贝多芬——这位
遭到命运沉重打击的音乐巨人。
他贫穷、残废、孤独,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欢乐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贝多芬的心灵,学习贝多芬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精神。
一、自主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基础知识:
完成字词的注音或写字及词语解释
三、整体感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本文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贝多芬在耳聋后的生活状态,
刻画出一位喜欢孤独与安静但又渴望被理解与关注的老人,表现出了贝多
芬对音乐的痴迷,不屈服命运的伟大形象。
2、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
→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
→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
A“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
B贝多芬和“客人”会面
C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四、合作探究:
1、这篇文章多处运用肖像描写,从文中找出并加以分析
明确:“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衣饰,“拖在衣服后面的”“早已失效”的助听器,“苦”的脸,蓬乱的头发,都在印证着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
他那“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的“空阔双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都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
2、从文中找出有关贝多芬语言描写的语句,进行分析:
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明确:表达了贝多芬对自己与世隔离的处境的无奈,也表现了他对大自然那种纯净和谐的环境的向往。
⑵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
巴望挣扎出来
明确: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他遭到耳聋的打击,却不甘心放弃他的音乐事业,表现他与不幸做斗争的决心。
⑶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给奏出我在
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明确: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了生命的象征,乐队无法很好的解读贝多芬的心灵,因此他们无法完美地表达音乐家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
3、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4、如何理解“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明确:“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
贝多芬因耳聋与人交流困难,但音乐却会永远伴随他。
三、拓展延伸:
如果你遇到像贝多芬这样的命运,你会怎么样面对呢?
【展示提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全班进行探讨,教师引导
四、教师小结:
贝多芬所以是个“巨人”,不仅指他在音乐上取得的成就,在生活中他更是一个强者,所以我们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做个生活中的强者。
【达标测评】完成《名校课堂》第13课1--6,8--12题
【自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