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耳炎治疗方法
耳道炎的治疗方法

耳道炎的治疗方法耳道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通常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
患者常常会出现耳朵疼痛、发痒、耳屎增多、耳道肿胀等症状。
正确的治疗方法对于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耳道炎治疗方法:1. 清洁耳道。
患者应该定期清洁耳朵,避免耳屎在耳道内积聚。
清洁耳朵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尖锐物品,以免损伤耳道皮肤,导致感染。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者医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耳道口周围的皮肤,保持耳道干燥清洁。
2. 使用抗生素药物。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耳道炎,医生通常会开具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规范使用抗生素药物,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者停药,以免引起耐药性或者药物过敏反应。
3. 局部药物治疗。
局部药物治疗是治疗耳道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常见的局部药物包括抗生素滴耳液、抗真菌药物等。
患者在使用局部药物时要注意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者长时间使用。
4. 热敷。
对于一些轻度的耳道炎,可以尝试使用热敷来缓解疼痛和肿胀。
患者可以用热毛巾敷在患耳上,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有助于促进耳道血液循环,缓解炎症。
5. 避免刺激。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避免接触到一些刺激性的物质,如化妆品、香水、油烟等,以免引起过敏反应或者加重炎症。
6. 饮食调理。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坚果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炎症的康复。
总之,对于耳道炎的治疗,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注意日常护理,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免加重病情。
希望患者能够重视耳道炎的治疗,尽早康复。
中耳炎快速止疼的方法

中耳炎快速止疼的方法
首先,可以尝试使用热敷来缓解中耳炎引起的疼痛。
可以用热
毛巾或热水袋敷在患耳周围,每次持续15-20分钟。
热敷可以帮助
舒缓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疼痛感。
其次,可以使用止痛药来缓解中耳炎引起的疼痛。
常见的止痛
药包括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
在服用止痛药之前,一定要按照
医生的建议来使用,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避免出现过
量服用的情况。
另外,可以尝试使用耳滴来缓解中耳炎引起的疼痛。
市面上有
一些特殊配方的耳滴,可以帮助清洁耳朵,并缓解疼痛感。
在使用
耳滴之前,一定要确保耳朵没有破损,避免耳滴进入内耳引起感染。
除此之外,保持耳朵干燥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有中耳炎的患者
要尽量避免水进入耳朵,可以在洗澡或游泳时使用耳塞,避免水进
入耳道引起感染。
最后,及时就医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中耳炎引起的疼痛持续
时间较长,或者伴随着发热、耳鸣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接受
专业的治疗。
总的来说,中耳炎引起的疼痛对患者来说是非常折磨的,但是
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疼痛。
希望本文介绍的中耳炎
快速止疼的方法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但是在使用任何方法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的意见,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希望大家都能够保持
健康,远离中耳炎的困扰。
中耳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中耳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耳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中耳炎的症状一、耳朵疼痛在得了中耳炎的时候,由于炎症侵犯了耳朵的内部,所以大家会产生比较强烈的疼痛感。
一般情况下这种疼痛是搏动性的跳痛,它会由于血液的运输频率而出现疼痛加重减缓的交替状态。
并且在耳朵疼痛的时候,可能会由于体位的不同导致脓液位置的改变,而出现体位性的变化。
二、听力下降得了中耳炎的时候,大多数的患者都会有轻微的听力下降的情况,因为耳朵的严重会影响到声音的传导,并且会干扰细胞对于声音的感知能力,所以很多患者会感觉听声音模模糊糊断断续续的。
三、耳朵流脓在耳朵炎症急性期的时候,耳朵内部会产生比较多的脓液,这是由于身体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发挥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脓液往往是黄色的,并且有可能会流出耳道。
四、头痛中耳炎并不一定只是表现出耳朵的症状,还会有一些患者具有其他部位的症状,就比如说头痛就是中耳炎非常常见的一种表现。
因为耳朵是人们维持平衡的一个重要的部位,耳朵出现了问题会导致人们的定位能力出现偏差,所以就会产生比较强的头痛感。
五、全身症状中耳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导致炎症扩散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全身的症状,尤其是在抵抗力比较低下的时候,很多患者会出现全身发热,全身乏力等情况,这提示大家严重的症状比较严重,需要及时的消炎抗感染。
中耳炎治疗方法中耳炎是中耳内发生了细菌感染,主要的症状为早期感到耳闷,听力渐降,伴耳鸣。
鼓膜未穿孔前,除了耳痛剧烈外,还伴有畏寒、发热等。
当鼓膜穿孔后疼痛骤然减轻,但脓液自中耳流入外耳道,初为血水脓性,以后变为脓液。
一般主要是采取滴耳消炎药物治疗,如果无法改善,是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中耳炎危害在耳朵方面的疾病中,中耳炎是比较常见的,一般在小孩当中是最多见的。
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差,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抗生素对儿童耳部感染的治疗

抗生素对儿童耳部感染的治疗抗生素是一类针对细菌感染的药物,具有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重要药物。
在儿童耳部感染的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是常见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对儿童耳部感染的治疗的相关问题,包括适用情况、常用药物和用药注意事项等。
一、适用情况儿童耳部感染是指耳朵区域发生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发热等。
当医生诊断出儿童患有中耳炎、外耳道感染等耳部感染时,抗生素的使用就成为可能的治疗方式之一。
二、常用药物1. 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V、阿莫西林等,广谱抗生素,适用于大多数耳部感染。
2. 新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等,能有效治疗耳部感染,但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3. 麦罗培南/舒巴坦:此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适用于耳部感染且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患儿。
以上仅为常见的药物,具体的用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用药注意事项1. 用药剂量和频率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感染情况来确定,严格按医生的建议用药。
2. 完成全程治疗,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自行停药,以免造成细菌耐药。
3. 注意可能的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如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 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产生相互作用或副作用。
5. 长期或频繁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因此,医生在判断使用抗生素时应综合考虑利弊。
6. 抗生素使用期间,要注意观察患儿的身体反应和症状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总结:抗生素在儿童耳部感染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药物、正确合理的用药剂量及频率,可以有效消除儿童耳部感染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过敏反应和耐药性增加等。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儿童耳部感染时,还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督,以确保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随时与医生保持沟通,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小偏方鸡蛋黄油治中耳炎

小偏方鸡蛋黄油治中耳炎
中耳炎是发生在儿童身上的病变,主要是中耳黏膜呈现出了化脓性病变,被细菌病毒入侵而引起的。
患病后往往会呈现出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耳痛等一系列症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的困扰性是比较大的。
鸡蛋黄油滴耳朵。
这个小秘方主要是将鸡蛋煮熟后剥取鸡蛋黄四五枚,放在小锅里慢慢的煎出油,同时将油取出后加冰片少许,滴入耳朵内每天三次。
通过选择这种治疗方法,是可以起到相应的抗炎和缓解疼痛的效果。
以往在农村好多都是采用这个方法医治,现在医疗条件好了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一般耳病的最佳治疗时间是48小时,所以作为父母来讲应该关注孩子的耳朵健康,一旦发现有中耳炎的倾向应该及时带领孩子就医。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中医药治疗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中医药治疗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发生炎症,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中,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急性炎症,伴随有中耳腔积液。
中医学认为,该疾病是由外邪侵袭所致,以湿邪为主,兼有风、热、瘀等因素所致。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原则中医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则是疏风祛湿、利水除痰。
具体来说,中药应当用于宣肺化痰、清热祛湿、解毒止痛等方面,以调整患儿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维护健康。
中医药方1. 桑白皮汤组成:桑白皮30g、连翘15g、黄芩10g、三七10g、生甘草3g、地龙3g、白术2g、陈皮3g、枳壳2g。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透窍。
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50~100毫升。
2. 三妙丸组成:地蒲、荆芥、葛根、薄荷、草果、人工牛黄等药材。
功效:清热解毒,散风止痛,利咽开窍。
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3克。
可用冷开水送服或用草药汁送服。
3. 地骨皮汤组成:地骨皮、黄芩、银花、白芷仁等药材。
功效:祛湿清热,解毒止痛。
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
4. 荆防败毒散组成:荆芥、连翘、板蓝根等药材。
功效:清热解毒,散风止痛,通利咽喉。
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
5. 四神汤组成:人参、桂枝、白术、甘草等药材。
功效:补气健脾,活血通络。
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
总结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的小儿疾病之一,采用中医药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患儿的身体状况。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坚持中药饮片治疗,同时合理调节膳食,加强营养,改善患儿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合理选择中药方,以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耳炎吃什么消炎药

中耳炎吃什么消炎药中耳炎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病症,它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所以找到科学有效的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而治疗中耳炎最有效的药物则是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青霉素等,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
★一、小儿中耳炎吃什么药?中耳炎主要治疗方案是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药物,常用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头孢霉素等,要求剂量足够、疗程至少1周以上。
其他尚有耳朵局部的处理措施,如清洗、引流脓液、耳用抗生素药物滴剂和少量耳用粉剂等。
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抗生素,不宜擅自停药,目前来说,若是两岁以下的宝宝,使用口服抗生素对抗中耳炎,疗程约为10天;两岁以上且无并发症者,则建议5~7日,但仍需视患者对抗生素治疗的临床反应来调整。
此外,家长的配合度及孩子是否按医嘱服药,如每日服用药物的次数、剂型及味道等,都是影响疗效的因素。
故父母绝对要遵守医生的指示。
如果宝宝不喜欢药水的味道,或是难以服药,可选用味道较佳的糖浆型药物,或是改以肌肉注射来代替。
另外,需注意药物服用完毕后,应再回医院复诊,以确定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更换药物,或是需更久的疗程,治疗一定要彻底,以免留下反复感染,影响听力的后遗症。
有30~70%的宝宝,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性中耳炎10~14天后,会产生中耳积液,大部分的积液会在3个月内,自动经人体吸收、消失,对健康无太大的影响,不需过分担心。
如果宝宝只有中耳积液,没有其他症状,可建议先采用追踪观察的方式,即每1个月或1个半月,做1次耳镜检查;而在追踪其间,应改善家庭环境,如尽量避免接触环境里的香烟;减少使用安抚奶嘴;不要躺着喂奶或喂母乳等。
★二、中耳炎的检查主要有四种★耳内镜检查:检查耳部结构,是否有炎症,鼓膜是否完整,有无病变。
★电测听检查:可客观评价听觉系统功能状态,听力是否有下降情况。
★声抗阻检查:用以对中耳炎症,咽鼓管功能及镫鼓肌反射的了解与诊断,用与鉴别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混合听力损失。
中耳炎在家治疗最佳方法

中耳炎在家治疗最佳方法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通常由感染或病毒引起。
患有中耳炎的人常常会感到耳朵疼痛、发烧、听力下降甚至耳鸣等症状。
虽然中耳炎需要得到医生的治疗,但在家中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家治疗中耳炎的最佳方法。
首先,可以使用热敷来缓解中耳炎的疼痛。
可以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轻轻地敷在患耳上,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天多次。
热敷可以帮助舒缓耳朵周围的肌肉,减轻疼痛感,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病情的康复。
其次,适当休息也是治疗中耳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患有中耳炎的人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和外出活动,尽量保持室内安静,避免过度劳累。
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疾病,促进康复。
另外,保持耳朵清洁也是治疗中耳炎的关键。
患有中耳炎的人应该定期清洁耳朵,避免耳垢的堆积。
同时,要避免使用棉签等尖锐物品进入耳朵,以免刺激耳膜,加重病情。
此外,饮食也是治疗中耳炎的重要因素。
患有中耳炎的人应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同时也要避免食用过冷或过热的食物。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菠菜、坚果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最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治疗中耳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患有中耳炎的人应该避免吸烟和饮酒,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康复。
总之,中耳炎在家治疗的最佳方法包括热敷、适当休息、保持耳朵清洁、饮食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适用于轻度中耳炎,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希望患有中耳炎的朋友们能够早日康复,健康快乐地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治疗法1.成药自疗法(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每日数次,1次数滴。
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服5天。
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焦。
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避免误诊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宝宝被动吸烟,会得中耳炎宝宝中耳的咽鼓管发育不完全,较为粗短平直,周围的骨壁很薄,有的部位还有未完全闭合的骨缝,病毒或细菌很容易从这些“暗道”潜入中耳引起炎症。
最常见的是患了感冒、鼻炎、扁桃体炎的宝宝,抗病力较弱,“引狼入室”的机会大。
但父母的一些“不良”小动作,也会导致中耳炎“袭击”宝宝。
主要有以下情形:1、妈妈躺着喂奶,易使少量乳汁流入宝宝耳中;2、久用安慰奶嘴,引发宝宝频繁吸吮,病菌乘机从鼻腔后端潜入咽鼓管;3、擤鼻涕的方法错误,如用两手指捏住宝宝两侧鼻翼,迫使鼻涕向鼻后孔喷出,通过咽鼓管而污染中耳,据临床统计,约1/3患儿因此得中耳炎;4、乱掏宝宝耳朵,损伤了耳道黏膜或鼓膜引发感染,并蔓延到中耳;5、在宝宝面前吸烟,有害物刺激中耳粘膜,粘液分泌增加变稠,造成中耳积液,形成渗出性中耳炎等。
常小手抓耳,家长莫大意中耳炎给宝宝带来疼痛、干扰进食、睡眠与活动,还损伤听力,累及宝宝一生,家长务必及早发现以免贻误治疗。
宝宝限于语言能力,难以诉说或诉说不清,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只有靠家长细心观察。
宝宝若出现以下信号,应想到中耳炎:1、哭闹不安,拒绝吃奶,或耳后部红肿,不让家人碰触。
2、常用小手抓耳。
3、体温升高,烦躁不安,夜间吵闹,难以入睡。
4、对电视、收音机的声音、鞭炮声、爸妈的呼唤等反应迟钝,提示有听觉障碍。
六个生活细节,预防中耳炎中耳炎是能够预防的,建议家长抓好以下细节:1、严防感冒。
据统计,90%的中耳炎祸起感冒。
2、护理得当。
妈妈喂奶要有一个好体位,包括斜抱位、半卧位或坐位等,切忌躺着喂。
生后6个月后要停止使用安慰奶嘴,代之以小布娃娃和小绒狗等玩具。
经常躺着哭的宝宝,妈妈要用消毒棉棒及时将耳朵蘸干。
给宝宝洗澡或洗头时,要用手堵住外耳道口,防止污水流入耳道。
3、家人不要在宝宝室内或当着宝宝的面吸烟,并戒除乱捏小鼻子的习惯。
4、选择清洁卫生的游泳池,游泳时戴耳罩,尽量避免呛水。
5、保持宝宝的鼻腔清洁。
小宝宝可用医用吸鼻器吸出鼻腔中的黏液,大宝宝应教会擤鼻涕。
擤鼻涕的正确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法擤出另一侧。
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可先用浓度淡的麻黄素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6、正确对待耳屎。
宝宝耳屎大多可随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等活动,借助于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自行脱落并排出耳道,不必掏挖。
如果确实过多,甚至造成耳部堵塞时,可先试一试较为安全的清除办法:第一步,在宝宝临睡前滴入1-2滴耳药水;第二步,在病耳塞一个用消毒棉球做成的耳塞,次日取出,耳屎可能粘在上面而被清除掉。
若此法无效,须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中耳炎的介绍中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
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
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
[编辑本段]中耳炎的病理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
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
中耳炎的症状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
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
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
有自听增强。
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
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
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
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
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
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
慢性者耳痛不明显。
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
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编辑本段]应采取的措施当孩子患上中耳炎后,你应该让孩子服用解热镇痛剂溶液,而且让患部靠在包裹着毛贴的热水袋上。
上温水充填热水袋,让头部疼痛的那一侧朝下,以便让耳朵的渗出液排出来。
如果是婴儿耳痛,用一条柔软的毛巾紧靠他的患部即可。
还应该在24小时内带他前去就诊。
中耳炎的检查医生会使用耳镜来检查患儿的耳朵。
假如耳内有渗出物,那么可收集它们,以鉴别引发症状的微生物;还可能会让患儿服用一个疗程的抗生素;在孩子发生中耳炎的3个月后,医生会复检孩子的听力,以确认是否恢复正常。
假如孩子的听力仍然有问题,那么其病因可能就是湿耳。
中耳炎的治疗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3、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4、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
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
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
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
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5、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6.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
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
治疗后的情况中耳炎的症状耳朵渗出的汁液有时可能会在耳内留存长达3个月,所以患儿仍然可能会有部分听力丧失。
耳膜裂开大约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痊愈。
耳咽管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而日渐加宽,这样汁液更容易排出。
因而,中耳也就更不容易发生感染了。
在孩子七八岁之后,就不太可能再发生中耳炎了。
中耳炎的预防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
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因此预防感冒就能减少中耳炎发病的机会。
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
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
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因此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
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另外,吸香烟也会引起中耳炎。
吸烟可引起全身性的动脉硬化,尤其是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使小血管痉挛、黏度增加,给内耳供应血液的微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
引起中耳炎的因素1.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
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因此预防感冒就能减少中耳炎发病的机会。
2.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
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
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因此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
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3.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4.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