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赝品让你发财
网上买画卖画骗局细节描写

网上买画卖画骗局细节描写
近来网络上有好几款软件,这个软件上面有很多字画,这些字画其实是乱七八糟的、不知道谁涂鸦的字画。
这个字画你点进去10000块钱买,买来之后马上以10150或者10100块钱你就能把它转卖,转卖的时候就有其他人接手把它买过来,它的流程就是这样的。
这就是妥妥的骗局。
在前一段时间,你还能正常买卖,看着每天10000块钱买来,10150卖出去,好像这个过程很顺利,每天赚150块钱。
但是,骗子是不可能让你这么一直赚下去的。
前四五天乃至半个月,你每天能赚150,让你尝尽了甜头,心里想着一天赚150,一个月不就赚四五千吗?
可是不幸的事情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当你用10000块钱又买了一幅字画的时候,发现转卖不出去了,程序错误了,接着第二天软件下架了。
于是在那一天,几百人、上千人的那10000块钱打了水漂,这一来就是一千万没了。
人家付出的成本可能只有两百万或者三百万,所以他们用两百万或者三百万来钓鱼,这些中老年朋友们就全成了人家的鱼钩上的鱼了。
书画赝品的识别方法

书画赝品的识别方法在书画收藏中很多人被赝品所欺骗了,所以我们要学习点甄别赝品的方法,常见的赝品有什么识别真假方法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书画赝品的识别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赝品造假方法包装一:采用现代技术“合影”近几年,笔者在一些拍卖会的预展上,常会看到某名家与该幅拍品的合影,拍卖行采用此方法的用意是为了证明该幅作品是画家真迹。
前不久,笔者一外地的朋友曾请我安排沪上一位画家去办展销,我问他如果画家不去是否可以,他说展销期间买画的人都想与画家合影,如果画家不去,买家怕买进的作品不可靠,这样将严重影响画家作品的销路和价格。
朋友的一席话也向我透露了市场的一个信息,买家非常看重画家与买家及作品的合影。
而推销赝品的人为了以假乱真,他们会利用现代照相技术将画家与赝品进行合成,买家如果仅凭照片来判定作品真假是很容易被欺骗的。
包装二:请名家在赝品上题跋一般在拍卖场上,只要有大名头或鉴定家的题跋,买家都会踊跃竞投、志在必得。
在买家眼里,花巨资购买这类作品可靠、放心。
记得中国嘉德曾推出过傅抱石的力作《丽人行》,画上就有徐悲鸿、张大千两位大师精彩的题跋,最后该作以1078万元成交;同样,2002年上海敬华秋季拍卖会上,明四家之一仇英的《受天百鹿图》有大书画家、鉴赏家吴湖帆的题跋,结果以198万元拍出,创当时仇英作品的市场最高价。
卖家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向买家证明该作品是真迹。
那么,为何会出现名家或鉴定家在赝品上题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持有赝品的人出钱请名家或鉴定家题跋,而名家或鉴定家受到金钱的驱动而题跋;二是鉴定家走眼。
从以往的经验看,任何一位鉴定家都不可能保证百分百的准确,因为鉴定字画不是依靠仪器,只能凭主观经验。
所以,鉴定家走眼也就在所难免。
包装三:真假混合共同出版过去,我国出版名家画册是比较严格的,现在只要有钱就可以为画家出画册。
需要指出的是:在拍卖场上,买家对拍品是否被发表和着录非常看重,一般拍品只要被着录和发表过,往往会拍出相当理想的价位。
赝品是什么意思啊

赝品是什么意思啊
“赝品”意思是指以假充真的物品或物体,常指廉价的或以假乱真的仿制品,冒充真品来进行欺骗,尤指为了牟利。
也有非盈利的古代书画仿本。
出处:
1、清·蔡云《癖谈》:“而究以年代荒远,人反疑为贋品,
斯仍归於不幸也。
”
2、秦牧《艺海拾贝·细节》:“在艺术史上有过许多这类
的逸话:人们从一些事理的微小的裂缝中发现了可以乱真的赝品。
”
赝品造句:
1、这里满是艺术名品,但每一件都是赝品。
2、这幅画看上去年代久远,实际是最近的一幅赝品。
3、艺术贵在创新,如果只是随波逐流,搞什么模仿、赝品,
那艺术还有什么生命力?
4、这件被众人视为价值连城的古物,原来只是赝品。
5、明朝的瓷器扬名世界,明代也生产了众多赝品。
拍案惊奇话赝品(三)潘天寿、何海霞书法赝品例析

拍案惊奇话赝品(三)潘天寿、何海霞书法赝品例析拙文连载两期,有朋友读后对我说,这种文章虽然用心良苦地揭示了艺术品市场中一些令人痛心的现象,但恐怕会引起一些拍卖公司的不满;而有些赝品已经被人“走眼”相中,乃至花了大把的冤枉钱,这些人看到文章,可能也不太舒服……朋友劝我还是收笔为妙。
可是我想,这些文章本来就是为了向读者介绍在红火的艺术品市场背后的一些现实状况,以引起人们的警惕。
笔者所要抨击的,是那些唯利是图的作伪者。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拍卖公司,其初衷和愿望是良好的,是认真、负责的。
即使由于疏忽大意等原因,曾经推出过某些赝品,对于笔者不点名的涉及与善意的批评,这些拍卖公司是会理解的。
他们必然会严于把关,努力工作,减少失误,净化市场——因为只有这样做,拍卖公司才会真正发展壮大,才能最终赢得市场,从而在行业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对已经花了不少冤枉钱,却不慎买了赝品的那些朋友来说,拙文只能如“苦口良药”“逆耳忠言”了。
如果这些朋友从笔者所举的事例中,能举一反三地总结教训,从而不断“充电”,积累经验,相信今后会少花,甚至不花冤枉钱。
当然,作伪者不会轻易改弦更张,甚至还会不断修炼“道行”,变本加厉地继续从事害人、害己的制假、贩假行为。
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抨击作伪者,尽可能压缩赝品的市场,维护收藏爱好者的利益,是笔者的愿望。
诚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笔者更感激《收藏》杂志社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揭露丑恶、打击伪劣,呼唤公平、公开、公正的艺术品市场秩序,提供了如此之好的平台。
出于这一点,我更应继续写下去,相信也会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和支持。
本期,笔者谈谈市场上名家书法的赝品问题。
一2021年的艺术品市场可谓热火朝天。
其中潘天寿书画作品的价位增长尤为突出。
在中国嘉德2021年春拍中,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突破了千万元大关,以人民币1171.5万元成交。
据“雅昌艺术网2021年国画400成分指数”分析,潘氏绘画作品的当前指数为*****元/平尺,其书法作品的价位也呈迅猛上升之势,平均每平尺约在4万~6万元。
书画高仿复制:“弄假成真”为流芳

书画高仿复制:“弄假成真”为流芳《唐·兰亭序》复制品(局部)(资料图片)《明·孟蜀宫妓图》复制品(资料图片)《唐·文苑图》复制品(局部)(资料图片)今年1月,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发现了王羲之“大报帖”的唐代摹本,并称这是继1973年日本发现王羲之“妹至帖”之后,相隔40年的重大国宝级发现。
生活于公元4世纪的王羲之虽然在书法史上被尊为“书圣”,但并没有真迹流传至今。
今天所能看到最接近他真迹的是唐代的高仿真复制品——双钩廓填本,又称为“响搨”(亦作“响拓”)摹本。
宋代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今石刻辨》记载说:“以纸加碑上,贴于窗户间,以游丝笔就明处圈却字画,填以浓墨,谓之响搨。
”其方法主要是先将融化的蜡涂于纸上,使其透明而不渗墨,再将原作向光放置,如贴在窗户上,将涂过蜡的纸(不渗墨,防止污损原作)覆盖在原作上,依照原作笔画边缘勾摹出轮廓,最后在轮廓内填墨。
这种唐摹本在宋代已被重视,米芾诗云“媪来鹅去已千年,莫怪痴儿收蜡纸”,可见当时已有人把钩摹的蜡纸本当作书法真迹收集。
今天唐摹本更为稀少,被人重视的程度自然远过宋人,几乎视作与真迹同等了。
书画的高仿真复制自古有之,时至今日,复制品依然能起到延续原作生命,使“秘阁珍玩”的艺术品有“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作用。
人工复制:勾描摹写汇精神画案上大小不一的毛笔,瓷盅里五颜六色的颜料……在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一处安静的院落里,工作人员正在复制清代画家丁观鹏的工笔重彩《罗汉像》,他们手下的技艺,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书画复制科的科长张小巍介绍,现在人工复制古书画,一般先对原画照相出片或扫描打印,制作出一个原大的简单副本,再在这个副本上覆盖一种薄而透明的胶版,用墨笔在胶版上依照副本描出一个单色墨稿。
随后将胶片墨稿放在一张白纸上(这样看得更清楚),上面覆盖正式复制用的画纸,按墨稿的轮廓,对比原作,或勾线、或填色、或晕染,反复数次才能完成复制。
书画作伪手段与辨伪

书画作伪手段与辨伪真正元人以前无论用何种手段所作的画,只要有水准,如今也是博物馆的珍品,即使明代及清代早期人之伪作,也是这种情况,因此,它们在文物艺术品市场仍有特殊地位。
然而,了解一下明代以后书画作伪手段,对于我们今天鉴识书画仍有启发。
我们把当代最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得出的一些结论辑录在此,一定能给书画爱好者些许启发。
(一)明代书画作伪的情况明代社会经济日趋发达,商品生产和交换打开新局面,主要在淮扬和苏、杭一带较为明显,作为上层建筑范畴的书画艺术,也随之成为商品,因此书画作伪的情况比前代增多,一时古今名家的赝品,充斥泛滥,作伪的手法各式各样。
经常见到的一种手法,是把原画改款、添款,加以改头换面。
这种现象,在明?quot;院画"和"浙派"画中屡有发现。
有些作伪者,把明代院画家的作品名款挖去,改成宋代某画家的名款,冒充宋画出售。
添款的例子如明代的一幅山水画《阔渚晴峰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无款。
画原为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之作,为后人挖去原款,在右下角添上郭熙伪款,企图当成郭熙的山水画。
又明宫廷画师朱端的一幅人物故事画轴(现藏故宫博物院),原画左边中上部有"朱端"二字款,下铃有印章二方。
作伪者将"朱端"二字挖去,印章也刮得模糊不清,把标签写成《宋马远弘衣渡口图》,但经过鉴定比较,其画法风格不类马远,时代风格又不相俘,详细观察,发现画上方中部铃?quot;钦赐一樵图书"朱文方印,此乃皇帝钦赐朱端的专用印章。
他人不能假借。
还有一幅马磷款的《观瀑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但从它的风格看,很明显是明代"浙派"一路画风,因而马磷款是伪造。
再如上海博物馆藏有周臣《观瀑图》轴,是件功力深厚,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后人擦去原款,画上补书唐寅诗题,抬高身价。
类似这种情况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在文献著录中也有过这方面的记载。
清顾复《平生壮观》卷十林良条云?quot;迩来三人(即指林良、吕纪、戴进)之笔寥寥,说者谓洗去名款,竟作宋人款者,强半三人笔也。
赝品古画诈骗案辩论

赝品古画诈骗案辩论2012年8月,郑州市人民法院,一件饱受关注的古宝诈骗案当庭宣判。
老农朱云的祖传古画被鉴宝专家刘岩用“赝品”的名义17万贱买,谁知转眼间这幅画就以8736万的高价被拍卖!这幅画到底是真迹还是赝品?为何前后价格会相差500多倍?最终法院又会如何判决呢?祖传画作朱云本是郑州的普通市民,以务农为生,祖上也曾阔绰过,家里还藏着上了年代的画作。
但一直都是束之高阁,轻易不肯示人,一方面是祖宗所传之物,另一方面也怕被不怀好意之徒盯上。
然而到了朱云这一代,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外面还有一些负债。
因此朱云有心将这幅画换来自家的富足,而且朱云认为祖传的这幅画很有可能就是大名鼎鼎的《嵩阳汉柏图》。
《嵩阳汉柏图》,可是当年清乾隆帝仿效尧禹舜巡狩“五岳”之典时,游历嵩山的嵩阳书院后所作,而画面上的柏树,也大有来历,那可是汉武帝时代栽种下来的。
这幅画的主体—汉柏,栩栩如生,题字部分笔墨也是苍劲有力,留下的章印也颇具贵气。
这些在外行的朱云看来,自家的画就是价值非凡。
如果这幅画被鉴定是真品,其现金价值可足足达到上千万,不说朱云一家三代无忧,起码能给他们家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可是想法再多,朱云也不敢轻易地出售。
毕竟一家人既没有鉴赏这方面的能力,也不熟悉收藏圈,所以就算又听到风声的人过来打听,朱云也是糊弄过去了事。
而在这犹犹豫豫间,找公正的权威去鉴别,似乎成了唯一可行性的道路。
那权威的机构在哪里呢?朱云立马就想到了河南当地热播的鉴宝节目《华豫之门》。
《华豫之门》是河南卫视每周三播出的一档鉴宝类大型文化综艺节目,从2004年推出以来,在几年间一度是台柱子节目,人气是相当之旺。
专业的评审老师,鉴宝活动中的良性互动,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朱云自然不会例外。
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当一件件真品被专家鉴识出来之后,卖家发自内心地怒吼。
心动不如行动,朱云趁着心头的火热,拿着盛放着画作的匣子,前往了改变他之后命运的《华豫之门》海选现场。
走俏的“高仿书画”

走俏的“高仿书画”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8年第2期近年来,仿制古今名画的木版水印书画作品逐步受到市场关注,成交价格与日俱增。
而高仿书画逐年走俏也引发了众藏家对书画临摹、赝品和高仿的概念争论,对于高仿书画的艺术含量、收藏价值及市场前景,也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高仿书画仿真度高高仿书画之所以逐年走俏,自有它自己独有的生存空间。
对于高仿书画,既不能一味的赞赏鼓励,也不能随便一棍子打死。
高仿书画其实是一柄双刃剑。
首先,它具有较高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目前的高仿书画基本上是以木版水印画为主。
木版水印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绘作品,它实际上是一种印刷品,但它所用的材料,诸如纸、绢、墨、颜料等,却与所复制的原作品材料完全一样。
木版水印工艺分为勾画、刻版和刷印三道工序。
首先是勾画,由画师先分版分色,即把画稿上所有同一色调的笔墨,刻在一套木版内,画面上有几种色彩即做出几套版,然后把勾在燕皮纸上的画样反粘在木板上,依据墨线并参照原作雕刻,把深浅浓淡的层次和笔墨情趣如实地反映出来。
各分版刻成后,依次逐版套印成画。
木版水印画除了没有文物价值外,作品的神韵、笔触与真品不分上下。
这些高仿书画制作过程中运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照相扫描设备,利用电脑数字技术和其他科技手段,不但能“克隆”出原书画的笔墨神韵,甚至连古代书画上面的水印、裂纹和霉斑等也一并“克隆”,成为名符其实的高仿书画。
高仿书画的仿真度虽高,但售价却很低廉,一般的名家书画大都在数百元至数千元之间,即便是传世的国宝级古代名画,也就数万元至数十万元左右,它的售价仅为真品的万分之一。
这样的价格对于工薪阶层收藏者来说也都能接受,可以随意买来挂在家里欣赏或装饰家居。
试想有几个藏家可以随便地把价值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买来的大师精品随便挂在家里作摆设!高仿书画的出现,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可以一睹名家书画的“芳容”,对一些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买不起名家名作真品的,则可以买木版水印画来“充饥”,过把收藏瘾,尤其对于广大书画爱好者学画和鉴赏字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书画赝品让你发财
作者:建芳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4年第08期
名家书画是我国特有的、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雅艺术品,真迹价格不可估量。
有的精仿古今名家字画技术,售价极高,供不应求。
提供营销方案,不违法。
仿制效果书法家难辨真伪,绝非印刷品,所用材料宣纸、墨汁、印泥等与书法家完全相同。
学习无需书法基础。
古今名家书法字画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由于它的名贵,千百年来名家伪作层出不穷。
那么,名家赝品有没有艺术价值呢?回答是肯定的。
就是现在的国家博物馆也有一些珍贵的名家摹本,其艺术价值也是极高的。
那么在当今大力打假的喊声中可不可以提倡名家字画赝品不取暴利,而是以极低的价位去销售,从而满足喜爱字画的普通人的需求,并能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这不是一件合情合理的好事吗?书法界泰斗启功老先生就在书画报上说过:我不反对有人仿制我的作品,但要标明赝品,不能用它当作真品赚取暴利。
仿制作品的效果很重要,传统的仿制名家字画大体有两种方法:一是有相当书法功底的书法家用手工直接临写,即临摹法。
这种方法仿制的作品字形误差较大。
二是用印刷方法仿制,但印刷又不能用传统的墨汁,而且由很多像素组成,一眼就能看出是印刷品,无艺术价值。
利用现代方法发明的技术,完全用墨汁创作在宣纸上,与书法家用笔直正书写的效果完全相同,又不失原作的方形及章法,从而达到专业书法家肉眼难辨真伪的目的。
此技术可以将书店的名家书法集、报刊、照片等名家作品进行同比放大(大小无限制),再用特殊方法仿制到宣纸上。
记制的原稿不用名家真迹,所以原稿来源广泛。
技术简单易学,即使无任何书法基础的人也完全可以学会。
用此法作品每人每天可仿制20幅左右。
该技术主要利用小设备操作,仿制后的作品成本很低,正常4尺宣纸以内作品装裱前成本不超过2元,装裱后不超过25
元。
用此技术可仿制:名家印章、名家书法、水墨画、工笔画,用来制作名家牌匾、春联、扇子、雕刻鸵鸟蛋、雕刻晶莹剔透的书画镇尺、版画等。
此项技术仿制的名家字画深受收藏者和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同时对于普通家庭、办公室、企业会议室起到很高雅的装饰效果。
而且售价不高,一般在百元左右,人人买得起,所以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此技术也是下岗工人或零起点创业者的首选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