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整组备课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整组备课

第三单元整组备课

第三单元整组备课单元内容简析:本单元围绕‚爱的阳光‛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文章,这三篇课文讲述了三个动人的故事,彰显了人间或纯真、或豁达、或深沉的爱、朴实的话语读来感人至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荡涤,让学生体会到爱的真谛。

三篇文章都是以第一人称来写,要读懂课文,就要分析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揣摩人物的感受。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抒写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语文乐园‚我来试试‛这个板块,通过读词思考初步认识以使用比喻义为主的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短文《有趣的民俗》了解各国不同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探究与发现‛让学生虚席揣摩,推敲语言,研究句子的不同表达形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口语交际‛的话题使‚美丽的校园‛,让学生联系自己学校的实际,通过做导游和客人,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将之传递他人。

习作内容使写秋天里的节日,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一个节日来写,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在教学本单元时,要加强整合,围绕单元主题统筹教学安排。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和会认本单元生字,理解并积累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背诵第7课的第三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在读中领悟人物情感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姑娘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体会小姑娘的善良、纯真。

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进一步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懂得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2、感受到课文中小姑娘的纯真可爱和善良的心灵。

3、体会父亲对孩子的一片真爱,从而了解爱的真谛,加强对亲情的认识。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特别是内心活动来体会人物的情感。

单元课时安排:7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课时8 阳光洒下来 2课时9 父爱深深 2课时古诗诵读 1课时语文乐园(三) 6课时7、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材处理思路:课文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在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一、备课目标1.了解本单元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明确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2.掌握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

二、备课内容1.教材分析:对本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整体分析,了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

3.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流程,包括导入、新课讲解、课堂互动、小结等环节。

4.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小组讨论、实验等。

5.教学资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如课件、图片、视频等。

6.作业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7.教学评价:制定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备课流程1.确定备课主题和内容,明确备课目标和要求。

2.教师自行备课,收集相关资料和资源。

3.组织集体备课活动,教师分享自己的备课成果和经验。

4.对备课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5.根据讨论结果,完善备课内容,形成最终的教案。

6.在实际教学中实施教案,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四、备课效果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也可以增强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凝聚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一、备课目的与内容概述1. 备课目的本次集体备课旨在为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备课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等。

2. 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阅读课文《荷花》、课文理解和赏析、学习生字词等。

二、集体备课流程1. 教学目标•正确朗读课文《荷花》。

•掌握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内容。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词语进行表述。

2. 教学内容分析(1)学习课文《荷花》•通过朗读、理解和赏析,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2)生字词学习•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生字词,拓展词汇量。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生字词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2. 教学过程安排(1)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好课文内容和教学材料。

•学生复习前几课内容,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2)课堂教学•老师首先进行课文导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老师辅导学生答疑解惑。

•学生小组讨论课文,并展示讨论成果。

•生字词学习,老师进行逐个讲解,学生跟读,加深记忆。

(3)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文相关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与展望1. 教学反思•本次备课中,师生互动不够紧密,需要加强学生思维的引导,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需要多角度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爱好,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2. 教学展望•在之后的教学中,将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启发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集体备课与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第一章: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本章主要介绍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1.2 教学内容本章将详细解析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文本解读、重点字词句解析、难点问题分析等。

1.3 教学方法本章着重介绍针对第三单元内容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并说明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第二章:课文讲解与练习2.1 课文讲解本章对第三单元的每篇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课文背景、作者简介、课文主题、结构分析等,为教师提供全面的教学参考。

2.2 课文练习针对每篇课文,本章提供一系列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简答、作文等类型,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提高语文能力。

第三章:作业设计与评价3.1 作业设计本章根据第三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各类作业,如课后阅读、抄写、练习题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2 评价方法本章介绍针对第三单元作业的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章: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4.1 教学活动设计本章提供第三单元的教学活动设计,包括课堂导入、课堂讲解、课堂互动、课后作业等环节,帮助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

4.2 教学资源整合本章介绍如何整合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为第三单元的教学提供丰富的支持。

4.3 教学实施建议本章针对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给出具体的教学实施建议,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集体备课交流与反思5.1 集体备课交流本章提供一个集体备课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分享第三单元的教学心得、经验和建议,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5.2 教学反思本章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教学方法,发现并改进不足之处,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技巧6.1 教学策略本章将探讨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中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加强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写作技巧的培养和练习。

词汇和语法的巩固和扩展。

听力材料的理解和口语表达练习。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课文相关的音频和视频材料,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使用教学挂图和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和难点。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和解决问题。

3.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步: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进行写作练习,指导学生写作技巧。

第四步: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五步: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2 教学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音频和视频材料,增加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练习机会。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名称教材名称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2. 教材内容该教材为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共8个单元,涵盖了四年级下册语文考试目标。

这个单元的内容是关于“读书有方”这一主题。

3. 教材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语言技能:1.能够分辨题目的主题与细节;2.能够理解、记忆和识记课文中的句子与文字,能够感知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记叙文理解、阅读优秀作品的能力;3.知道‘画龙点睛’的意思,知道阅读优秀作品的好处;4.认识到学习语文需要努力,知道为什么要背诵古诗词。

二、单元教案1. 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共分为3个主要部分:阅读策略、阅读理解、古诗文背诵。

(1)阅读策略1.通过看图片、听CD、阅读文章,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及其主题;2.通过讲解‘画龙点睛’的意思,让学生认识到阅读优秀作品的好处。

(2)阅读理解1.通过课文阅读,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2.通过阅读测试,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3)古诗文背诵1.通过教师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感;2.通过复读、背诵、审美浸润,让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步骤(1)阅读策略1.利用图片、CD等多个途径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2.向学生讲解‘画龙点睛’的意义和‘蕴含在文字中的道理’的意义;3.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理解,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

(2)阅读理解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并尝试理解故事的主题。

2.进行答题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

(3)古诗文背诵1.向学生朗诵古诗文,使他们感受其韵律、美感;2.通过复读、背诵、审美浸润,让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和阅读技巧。

3.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为阅读理解与古诗文背诵。

4.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

5. 教学评价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进行阅读理解与古诗文背诵,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1.1 教学目标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课文《春夏秋冬》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使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使用教学卡片,进行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练习。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设计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理解课文大意,让学生分段阅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

进行口语表达训练,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尝试进行角色扮演。

3.2 活动设计生字词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进行认读和书写练习。

课文理解活动:让学生分段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讨论课文中的问题。

口语表达活动:让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角色扮演,尝试将课文中的情境表演出来。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检查他们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评价,检查他们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4.2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鼓励他们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予解答,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工具使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小草》《小花》《小树》生词和短语:小草、小花、小树、阳光、土壤、水分、生长、茁壮、美丽、灿烂、绿叶、花朵、枝条句型: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第二步: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模仿语音语调。

第三步:讲解生词和短语,让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和运用。

第四步:练习句型,让学生通过对话或短文的形式进行练习。

第五步: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

2.2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交互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小草》《小花》《小树》生词和短语卡片句型练习册多媒体教学设备3.2 教学材料学生课本练习本铅笔和橡皮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4.2 教学反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课文朗读与理解第二课时:生词和短语学习与练习第三课时:句型练习与口语表达第四课时:小组合作活动与总结5.2 时间安排每课时40分钟,共计160分钟。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目的通过拓展活动,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6.2 活动内容制作植物的成长过程手工艺品。

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植物的生长环境。

6.3 活动步骤第一步:讲解活动要求和目的。

第二步:分发放手工艺品制作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整组备课
主备人:肖红艳
一、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

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重难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考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之后是整十数加减一位数。

在连加减和加减混合中计算顺序已初步掌握,估计计算时易于出错。

须特别注意加强练习。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五、课时安排:8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2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 整理和复习…………………………………1课时
20+40 90-70 80-30 30+10 70-6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加、减整十的算理。

会计算有关加减法。

2.经历探索探索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题目。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当堂训练
一、我最棒
二、 我是口算小能手
70+20
20+30 70-30
0+80
80-50
100-2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
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

当堂训练
一、我会填
1.3个十6个一是().7个十8个一是().
2. 6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 6个十和()个一是63.
二、我会判(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 一个加数是3,另一个加数是35,和是85.()
2. 小明今年11岁,再过20年,他有31岁.()
3. 爸爸今年30岁,再过23年,他有62岁.()
4. 妈妈买白菜用去1元,买韭菜花用去1元5角,共用3元5角.()
5. 23+40=63()
6. 80-(50+20)这个算式先算50+20得70.()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当堂训练
一、我是口算小能手
21+5= 34+4= 44+4= 43+5= 23+5= 4 +23=
33+6= 42+5= 25+3= 22+3= 34+5=
6+31=
37+2= 55+4= 62+4= 24+4= 32+3=
5+34=
25+4= 64+2= 27+2= 54+4= 53+3=
7+21=
二、填一填
1.86读作();二十七写作()。

2.80里面有()个十。

3.7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由5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的数是(),读作()。

5.90前面的数是(),后面的数是()。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当堂训练
一、填一填
1.
先算()减()先算()减()
2.看图填空.
(1)△和○同样多的部分是().
(2)把△比○多的部分圈起来.
(3)△比○多()个;○比△少()个.
二、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38+30○68 42+7○47 56○65-10 70-20○90 56+30○89 37○77-4 36-3○33 45-2○42 52-30○31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当堂训练
一、我是小小邮递员
二、列式计算.
(1)42比40大多少?
(2)最大的两位数比最小的两位数多多少?
(3)40比67少几?
(4)30和20相差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