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九一八》说课稿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说课稿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说课稿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说课稿易县高陌中学张立英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易县高陌中学的历史教师张立英,我说课的题目是《难忘九一八》。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引导,参与其中。

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一课为例,进行简单分析。

一说教材(一)本课的地位本节课位于初二中国历史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30年代初的中国,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与老军阀的斗争此起彼伏,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势力还不够强大,正值此时日本开始大规模侵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而引起中国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反映及相互关系的变化,对中国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本课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新课标提倡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制定了如下目标:(1)能够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我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的内容进行整合,针对初二学生的现状,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

初二学生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因此,本课以老师讲述为辅助,把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定为自主、合作、探究。

(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讲述,提高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提高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难忘九一八说课

难忘九一八说课

难忘九一八说课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内容:本课属于八上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主线是中国军民团结抗日------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

本课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由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丢失华北危机,最后导致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是全民族坚决要求抗战的意志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中华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课程目标: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知识目标: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4、能力目标:探讨东北速亡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情感目标: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抗日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责任;分析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全局观;居安思危,勿忘国耻。

 6、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7、教学难点:九一八事变中蒋介石的对日政策及影响;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及影响。

初二历史说课稿《难忘九一八》

初二历史说课稿《难忘九一八》

初二历史说课稿《难忘九一八》
《难忘九一八》互动模式说课稿
 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难忘九一八》,教材的对象是初二年学生,课时为一课时,采用的说课法为“四说法”。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难忘九一八》是初中课本《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很重要。

这一节课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一节课,承上指的是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于1931年至1936年,在这期间,国共两党正在打内战,仍属土地革命时期;启下指的是这一节课主要学习日本开始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开始奋起抵抗,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这一节课也是抗日战争的开始。

随着本节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此外,学习本课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旋律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2、教学目标要求
 基础知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思想教育: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2)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2)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难忘九一八》,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

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

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也有一定的提高,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尤其对社会热点更加关注。

根据以上特点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及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4)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5)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6)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学生有的放矢,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问题的探究,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运用多媒体展示视频课件、图片、文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学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

(3)教育学生发扬抗日英雄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事变 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事变 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事变说课稿前言本节课是八年级历史上册中的第14课,主题为难忘九一八事变。

本课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1. 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掌握本课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的用法。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1.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本课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的用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九一八事变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2. 如何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看待历史。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2. 互动式教学法。

3. 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情景,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研究课文(30分钟)本环节重点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并通过一些案例向学生展示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讨论互动(20分钟)1. 小组讨论:你们如何看待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以及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2. 班级讨论:以小组讨论为基础,展开班级大讨论,促进同学们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知识梳理(10分钟)1. 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重点问题。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课外作业(5分钟)请同学们预下一课,为下一堂课做好准备。

总结本堂课重点讲解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并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看待历史。

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意识。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难忘九一八》的说课稿陈延兵第14课难忘九一八我说课的题目是《难忘九一八》,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

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

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也有一定的提高,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尤其对社会热点更加关注。

根据以上特点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及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4)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5)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6)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学生有的放矢,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问题的探究,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运用多媒体展示视频课件、图片、文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学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

(3)教育学生发扬抗日英雄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说课稿本次说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说课标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二、说教材1、教学内容:《难忘九一八》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包括: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的意义。

2、地位作用:地位作用: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主要介绍了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发生:一是导致了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二是促使国共两党从内战转向合作抗日。

是承上启下的一节课,掌握本课内容,将为全民族抗战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学情【认知分析】本课内容目标达成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的储备,对新生事物感兴趣,尤其对社会热点比较关注。

而且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比较零散、片面,不系统,只有表象的认识,缺乏实质的理解。

【能力分析】他们已经具备了阅读能力,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乐于接受,而对抽象事物则较难理解,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有待训练提高。

本课中通过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问题的讨论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情感分析】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具有朴素的爱憎情感。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反抗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的民族责任感,树立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人生观。

四、说目标、重难点:基于对教材理解的和分析,结合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遵循课程标准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

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总结、归纳和表述能力;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和识图能力;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难忘九一八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本课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主要知识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

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发动对根据地的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最终爆发,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

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性,同时又理解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动机和目的,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培养学生从视频中捕获信息的能力;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3、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案:(1)、九一八事变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

方案:学生观看视频,然后回答。

教师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由学生带着问题观看。

通过出示阅读蒋介石的密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很快沦亡的原因。

(2)、西安事变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同时又是难点。

方案:通过观看西安事变的影视资料,让学生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出西安事变。

引导学生分析西安事件背景、时间、过程、结果、意义。

通过讨论: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

说说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从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第一方面: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
《难忘九一八》是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篇课。

课文内容主要涉及两个知识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从整个近代史来看,本课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联结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关健事件,是历年中考复习的重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对本节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的: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体会日本侵略
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认识日本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理解中共在西安事变的解决过程中所起的关健作用。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总结、归纳和表述能力,分析、理解材料能力和识图能力,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能力。

(4)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反对战争和侵略,维护本国和世界和平。

本课的重点是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同是又是本课的难点。

第二方面:对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本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从课程标准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努力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对于学生阅读自已能完成的问题,我采用阅读回答的方式;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适量的使用图片和材料,采用情景体验法和讨论、探究等学习法,并结合图示和图表法进行解决;对于学生合作、讨论也难于完成的问题,我采用讲解法。

第三方面: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首先展示九一八事变纪念碑和勿忘国耻钟,联系沈阳的上空每年9月18日都要响起长长警报声,说明沈阳人民不会忘记这个耻辱日,指出做为中国人都不能忘记这个耻辱日,引入本课课题——难忘九一八。

二、认定目标:
明确指出本课的学习目标: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三、在导学达标中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一)九一八事变
这是本课教学的第一个目标,我主要通过6个环节来完成。

环节1、让学生阅读100页第一段内容,采用图表的形式提问完成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经过和结果。

环节2、结合日本的大陆政策和《田中奏折》及日本和中国当时的情况分析九一八事变发生的背景。

环节3、出示柳条湖事件形势图,展示九一八事件的经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日军侵略者为什么要制造柳条湖事件”。

环节4、出示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通过图片形象的说明不抵抗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

环节5、出示日军在东北的滔天罪行图片,并配以《松花江上》的音乐,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反对侵略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环节6、出示东北人民抗战的图片,了解抗日义勇军和抗日游击队——马占山、杨靖宇等人的抗战,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操,知道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二)西安事变(18分钟)
这是本课教学的第二个目标,我主要通过6个环节来完成。

环节1、日军侵占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中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头。

结合一二·九运动的材料,理解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知道中共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进一步认识蒋介石的不抵抗态度,这是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而材料是民族的怒吼课文自读部分的核心内容。

环节2、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在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的感召之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出示二人的照片和二人扣压蒋介石实行兵谏的报纸,明确西安事变的时间及其发动者。

环节3、学生分组讨论:“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教师引导完成。

环节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完成: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置蒋介石?使同学们在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培养参与意识。

环节5、同学们的观点不一,引导学生阅读104页第一段内容,回答当时各主要政治力
量的不同主张是什么。

并出示中共和国民党方面的代表人物的图片,之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理解中共在西安事变中所起的关健作用,对学生进行爱党教育。

环节6、让学生阅读105页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们完成西安事变的结果和历史意义,结合图片明确中共方面的代表是谁。

环节7联系现实,结合日本靖国神社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郞参拜靖国神社等图片,通过教师寄语,使同学认识到历史不容篡改,勿忘国耻,应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四、达标测试(8分钟)
我设计了6道基础性的测试题,与同学们一起完成,共同检验一下学习效果。

五、教学小结,布置作业。

(2分钟)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的结构,更清楚的认识本课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我设计用图示的形式进行小结。

最后用新编《九一八小调》作为材料,布置课下思考题,加深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理解和日本帝国主义罪行的认识。

附小结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