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传动效率及齿轮疲劳实验(文档)
(完整word版)NGW型行星轮中太阳轮的设计和计算要点

目录一.绪论 (1)二.拟定传动方案及相关参数 (3)1.机构简图的确定 (3)2.齿形与精度 (3)3.齿轮材料及其性能 (4)三.设计计算 (4)1.配齿数 (4)2.初步计算齿轮主要参数 (5)3.几何尺寸计算 (8)4.重合度计算 (9)四.太阳轮的强度计算及强度校核 (10)1.强度计算 (10)(1)外载荷 (12)(2)危险截面的弯矩和轴向力 (12)2.疲劳强度校核 (14)(1)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14)(2)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18)3.安全系数校核 (21)五.零件图和装配图 (25)六.参考文献 (26)一.绪论渐开线行星齿轮减速器是一种至少有一个齿轮绕着位置固定的几何轴线作圆周运动的齿轮传动,这种传动通常用内啮合且多采用几个行星轮同时传递载荷,以使功率分流。
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具有以下优点:传动比范围大、结构紧凑、体积和质量小、效率普遍较高、噪音低以及运转平稳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起重、冶金、工程机械、运输、航空、机床、电工机械以及国防工业等部门作为减速、变速或增速齿轮传动装置。
渐开线行星齿轮减速器所用的行星齿轮传动类型很多,按传动机构中齿轮的啮合方式分为:NGW、NW、NN、NGWN、ZU飞VGW、W.W等,其中的字母表示:N—内啮合,W—外啮合,G—内外啮合公用行星齿轮,ZU—锥齿轮。
NGW型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主要特点有:1、重量轻、体积小。
在相同条件下比硬齿面渐开线圆柱齿轮减速机重量减速轻1/2以上,体积缩小1/2—1/3;2、传动效率高;3、传动功率范围大,可由小于1千瓦到上万千瓦,且功率越大优点越突出,经济效益越高;4、装配型式多样,适用性广,运转平稳,噪音小;5、外齿轮为6级精度,内齿轮为7级精度,使用寿命一般均在十年以上。
因此NGW型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已成为传动中应用最多、传递功率最大的一种行星齿轮传动。
NGW型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原理:当高速轴由电动机驱动时,带动太阳轮回转,再带动行星轮转动,由于内齿圈固定不动,便驱动行星架作输出运动,行星轮在行星架上既作自转又作公转,以此同样的结构组成二级、三级或多级传动。
《机械设计》教材讨论题、思考题及习题(有答案).docx

《机械设计》教材讨论题、思考题及习题绪论讨论题0-1就文中的三个实例分析每部机器,哪部分为原动部分、传动部分和执行部分?分别分析它们是否满足机器的三个特征?并从中举例说明机构、机械零件及构件的含义。
思考题0-1什么是机器?什么是机构?它们各有何特征?一台完整的机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并举例说明。
0-2什么是机械零件、通用零件、专用零件、部件、标准件?指出下列零件各属于哪一类:螺栓,齿轮,轴,曲轴,汽门弹簧,轧根,飞机螺旋桨,汽轮机叶片,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
0-3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0-4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是什么?和前面学过的课程相比较,本课程有什么特点?第一章机械零件设计的基础知识及设计方法简介思考题1-1机械设计的内容和一般程序是什么?1-2机械零件常规设计计算方法有哪几种?各使用于何种情况?1-3机械零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设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1-4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什么是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准则有哪些?1-5合理地选择许用安全系数有何重要意义?影响许用安全系数的因素有哪些?设计时应如何选择?1-6作用在机械零件上的载荷有几种类型?何谓静载荷、变载荷、名义载荷和计算载荷?1-7作用在机械零件中的应力有哪几种类型?何谓静应力、变应力?静载荷能否产生变应力?1-8何谓材料的疲劳极限、疲劳曲线、金属材料的疲劳曲线分成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指出疲劳曲线的有限寿命区和无限寿命区,并写出有限寿命区疲劳曲线方程,材料试件的有限寿命疲劳极限SN如何计算?说明寿命系数K N的意义。
1-9材料的极限应力图是如何作出的?简化极限应力图又是如何作出的?它有何用途?1-10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零件的简化极限应力图与材料试件的简化极限应力图有何不同?如何应用?1-11表面接触疲劳点蚀是如何产生的?根据赫兹公式(Hertz),接触带上的最大接触应力应如何计算?说明赫兹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
带传动及齿轮传动效率实验

实验三带传动及齿轮传动效率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带传动弹性滑动与打滑现象;2、了解带的初拉力、带速等参数的改变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3、掌握摆动式电机的转矩、扭矩、转速差及带传动效率的基本测量方法。
4、了解封闭功率流式齿轮试验台的基本原理、特点及测定齿轮传动效率的方法。
5、通过改变载荷,测出不同载荷下的传动效率和功率。
二、实验内容1、测定不同初拉力下实验带的弹性滑动曲线(ε-F曲线)和效率曲线(η-F曲线)。
2、测定齿轮传动效率,输出T1-T9关系曲线及η-T9曲线。
其中:T1为轮系输入扭矩(即电机输出扭矩);T9为封闭扭矩(即载荷扭矩);η为齿轮传动效率。
三、实验仪器DCSⅡ型带传动测试系统CLS-II型齿轮传动效率测试系统四、实验原理1、带传动测试系统原理(1)调速和加载主动电机的直流电源由可控硅整流装置供给,转动电位器可改变可控硅控制角,提供给主动电机电枢不同的端电压,以实现无级调节电机转速。
本实验台中设计了粗调和细调两个电位器。
可精确的调节主动电机的转速值。
加载是通过改变发电机激磁电压实现的。
逐个按动实验台操作面上的“加载”按扭(即逐个并上发电机负载电阻),使发电机激磁电压加大,电枢电流增大,随之电磁转矩增大。
由于电动机与发电机产生相反的电磁转矩,发电机的电磁转矩对电动机而言,即为负载转矩。
所以改变发电机的激磁电压,也就实现了负载的改变。
本实验台由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左边一台是直流电动机,产生主动转矩,通过皮带,带动右边的直流发电机。
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压通过面板的“加载”按键控制电子开关,逐级接通并联的负载电阻(采用电烙铁的内芯电阻),使发电机的输出功率逐级增加,也即改变了皮带传送的功率大小,使主动直流电动机的负载功率逐级增加。
图1直流发电机加载示意图(2)转速测量两台电机的转速,分别由安装在实验台两电机带轮背后环形槽中的红外交电传感器上测出。
带轮上开有光栅槽,由光电传感器将其角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输入单片计算机中计数,计算得到两电机的动态转速值,并由实验台上的LED 显示器显示上来也可通过微机接口送往PC机进一步处理。
减速器试验规范以及实验方法

减速器试验规范目录一、试验目的 (3)二、试验标准 (3)三、试验要求: (3)1. 试验所用仪器 (3)2. 试验润滑要求 (3)3. 试验标准 (4)四、试验前准备 (4)五、空载试验 (4)1.试验装置 (4)2.安装调试 (5)3.负载与转速测试仪器 (5)4.试验方法 (5)5.基本要求 (6)六、超载试验 (6)1.试验装置 (6)2.安装调试 (6)3.负载与转速测试仪器 (7)4.加载步骤 (7)5.超载试验 (7)6.基本要求 (8)七、齿轮接触疲劳寿命试验 (8)八、试验的温度、噪声、振动测试仪器要求 (8)九、测试数据与数据处理 (9)1.数据采集 (9)2.计算转矩(功率)、转速的平均值 (9)3.减速器传动效率 (10)4.减速器热功率曲线 (11)5.负荷性能试验、疲劳寿命试验高速齿轮每齿应为循环数的计算 (11)6.温升计算与温度限额 (12)十、试验合格指标 (12)1.疲劳寿命试验或工业应用试验合格指标 (12)2.产品质量鉴定、认证及出厂验收试验的合格指标 (13)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验证变桨减速器各性能参数达到设计要求,连接稳固,密封可靠。
二、试验标准减速器空载试验参照《JB/T 9050.3-1999圆柱齿轮减速器加载试验方法》中相关要求进行。
三、试验要求:1. 试验所用仪器① 动力源:按齿轮箱的功率选用适当电机② 试验台:按要求搭建③ 测量仪表:a. 温度计、Pt100仪表:用于测量被试齿轮箱润滑油温度,轴承温度。
b. 测振仪:测量振动。
要求测量高速轴,内齿圈外部等处振动量。
c. 声级仪:测量试车噪音。
d. 转速表:测量齿轮箱轴及电机轴转速。
e. 必要时应配有一台1/3倍频程频率分析仪,并进行FFT分析。
2. 试验润滑要求试验用油必须采用与齿轮箱工作时完全一致的油品,润滑油路必须是齿轮箱正常工作时的油路,试验后应更换过滤器。
涂装时,为保证齿轮箱油路的完好性,不应拆卸各元件。
机械设计面试题(附答案)

机械设计面试题(附答案)1.螺纹联接的防松的原因和措施是什么?原因:螺纹联接在冲击,振动和变载的作用下,预紧力可能在某一瞬间消失,联接有可能松脱,高温的螺纹联接,由于温度变形差异等原因,也可能发生松脱现象,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防松。
措施:利用附加摩擦力防松,如用槽型螺母和开口销,止动垫片等,其他方法防松,如冲点法防松,粘合法防松。
2.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1)降低螺栓总拉伸载荷Fa的变化范围:为了减小螺栓刚度,可减螺栓光杆部分直径或采用空心螺杆,也可增加螺杆长度。
被联接件本身的刚度较大,但被联接间的接合面因需要密封而采用软垫片时将降低其刚度,采用金属薄垫片或采用O形密封圈作为密封元件,则仍可保持被连接件原来的刚度值。
2)改善螺纹牙间的载荷分布。
3)减小应力集中。
4)避免或减小附加应力。
3.轮齿的失效形式1)轮齿折断,一般发生在齿根部分,因为轮齿受力时齿根弯曲应力最大,而且有应力集中,可分为过载折断和疲劳折断。
2)齿面点蚀。
3)齿面胶合。
4)齿面磨损。
5)齿面塑性变形。
4.齿轮传动的润滑开式齿轮传动通常采用人工定期加油润滑,可采用润滑油或润滑脂,一般闭式齿轮传动的润滑方式根据齿轮的圆周速度V 的大小而定,当V<=12时多采用油池润滑,当v>12时,不宜采用油池润滑。
这是因为:1)圆周速度过高,齿轮上的油大多被甩出去而达不到啮合区。
2)搅油过于激烈使油的温升增高,降低润滑性能。
3)会搅起箱底沉淀的杂质,加速齿轮的磨损,常采用喷油润滑。
5.为什么蜗杆传动要进行热平衡计算及冷却措施由于蜗杆传动效率低,发热量大,若不及时散热,会引起箱体内油温升高,润滑失效,导致齿轮磨损加剧,甚至出现胶合,因此对连续工作的闭式蜗杆传动要进行热平衡计算。
措施:1)增加散热面积,合理设计箱体结构,铸出或焊上散热片。
2)提高表面传热系数,在蜗杆轴上装置风扇,或在箱体油池内装设蛇形冷却水管。
6.带传动的优缺点优点:(1)适用于中心距较大的传动。
齿轮传动实验(演示文稿)

图 1 实验系统组成框图 2.实验台结构 2.实验台结构 (1)机械结构 (1)机械结构
试验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由定轴齿轮副、悬挂齿轮箱、扭力轴、 试验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由定轴齿轮副、悬挂齿轮箱、扭力轴、双万向连轴器 等组成一个封闭机械系统。 等组成一个封闭机械系统。
图 2 实验台机械结构 电机采用外壳悬挂结构,通过浮动联轴器和齿轮轴相联, 电机采用外壳悬挂结构,通过浮动联轴器和齿轮轴相联,与电机悬臂相连的转 矩传感器把电机转矩信号送入实验台电控箱,在数码显示器上直接读出。 矩传感器把电机转矩信号送入实验台电控箱,在数码显示器上直接读出。电机转 速由测速传感器测出,同时送往电控箱中显示。电机采用外壳悬挂结构, 速由测速传感器测出,同时送往电控箱中显示。电机采用外壳悬挂结构,通过浮 动联轴器和齿轮轴相联, 动联轴器和齿轮轴相联,与电机悬臂相连的转矩传感器把电机转矩信号送入实验 台电控箱,在数码显示器上直接读出。电机转速由测速传感器测出, 台电控箱,在数码显示器上直接读出。电机转速由测速传感器测出,同时送往电 控箱中显示。 控箱中显示。
2.实验台与计算机接口 2.实验台与计算机接口 在 DCS-H 型带传动实验台后板上设有RS232串行接口,可通过所附的通讯线直接和计算机 DCS- 型带传动实验台后板上设有RS232串行接口 串行接口, 相联,组成带传动实验系统, 操作步骤为: 相联,组成带传动实验系统, 操作步骤为: (1)将随机携带的通讯线一端接到实验机构 RS232 插座,另一端接到计算机串行输出口(串 (1)将随机携带的通讯线一端接到实验机构 插座,另一端接到计算机串行输出口( 行口1号或串行口2号均可,但无论连线或拆线,都应先关闭计算机和实验机构电源, 行口1号或串行口2号均可,但无论连线或拆线,都应先关闭计算机和实验机构电源, 以免烧坏接口元件) 以免烧坏接口元件)。 (2)打开计算机,运行带传动实验系统,首先选择端口,然后用鼠标点击采集 “数据采集” (2)打开计算机,运行带传动实验系统,首先选择端口, 数据采集” 打开计算机 菜单,等待数据输入。 菜单,等待数据输入。 (3)将实验台粗调速电位器逆时针转到底, 使开关断开, 细调电位器也逆时针旋到底。打开实 (3)将实验台粗调速电位器逆时针转到底 使开关断开, 细调电位器也逆时针旋到底。 将实验台粗调速电位器逆时针转到底, 验机构电源, 清零” 几秒钟后数码管显示“ 自动校零完成。 验机构电源,按“清零”键,几秒钟后数码管显示“0”,自动校零完成。 (4)顺时针转动粗调电位器,开关接通并使主动轮转速稳定在工作转速(一般取200— (4)顺时针转动粗调电位器,开关接通并使主动轮转速稳定在工作转速(一般取200— 顺时针转动粗调电位器 1300rpm 左右), 按下“加载”键再调整主动轮转速(用细调电位器),使其仍保持在工作 左右), 按下“加载”键再调整主动轮转速(用细调电位器) 转速范围内,待转速稳定(一般需2 个显示周期) 再按“加载” 以此往复, 转速范围内,待转速稳定(一般需2-3个显示周期)后,再按“加载”键,以此往复,直 至实验机构面板上的八个发光管指示灯全亮为止。此时, 至实验机构面板上的八个发光管指示灯全亮为止。此时,实验台面板上四组数码管将 全部显示“8888” 表明所采数据已全部送至计算机。 全部显示“8888”, 表明所采数据已全部送至计算机。 (5)当实验机构全部显“8888”时,计算机屏幕将显示所采集的全部八组主、被动轮的转速 (5)当实验机构全部显 8888” 当实验机构全部显“ 计算机屏幕将显示所采集的全部八组主、 和转矩。此时应将电机粗、细调速电位器逆时针转到底, 开关”断开。 和转矩。此时应将电机粗、细调速电位器逆时针转到底,使“开关”断开。 (6)移动鼠标,选择“数据分析”功能,屏幕将显示本次实验的曲线和数据。如果在此次采 (6)移动鼠标,选择“数据分析”功能,屏幕将显示本次实验的曲线和数据。 移动鼠标 集过程中采集的数据有问题,或者采不到数据, 请点击串口选择下拉菜单, 集过程中采集的数据有问题,或者采不到数据, 请点击串口选择下拉菜单, 选择较高级 的机型,或者选择另一端口。 的机型,或者选择另一端口。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评分标准-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制定人:卢学玉审核人:陈伟明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4年9月实验一螺栓的静、动态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螺栓联接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中,如何计算和测量螺栓受力情况及动、静态性能参数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实验通过对螺栓组及单个螺栓的受力测试和分析,要求达到下述目的:1、了解螺栓联接在拧紧过程中各部分的受力情况。
2、计算螺栓相对刚度,并绘制螺栓联接的受力变形图。
3、验证受轴向工作载荷时,预紧螺栓联接的变形规律,及对螺栓总拉力的影响。
4、通过螺栓的动载实验,观察螺栓动应力幅值的变化。
二、实验任务(空心)螺栓联接静、动态实验。
(空心螺杆+刚性垫片+无锥塞)。
三、实验设备及原理(一)概述承受预紧力和工作拉力的紧螺栓连接是常用的且较重要的一种连接形式。
这种连接中零件的受力属于静不定问题。
由理论分析可知,螺栓的总拉力除与预紧力FP 、工作拉力F有关外,还受到螺栓刚度Cb和被连接件刚度Cm等因素的影响。
图1所示为一单个螺栓连接及其受力变形图。
图1 单个螺栓连接及其受力变形图图1a)所示为螺栓刚好拧到与被连接件相接触,但尚未拧紧的状态。
图1b)所示为螺母已拧紧,但螺栓未受工作载荷的状态,此时,螺栓受预紧力FP的拉伸作用,其伸长量为λ1,而被连接件则在FP的压缩作用下产生的压缩量为λ2。
图1c)所示为承受工作载荷F时的情况,此时螺栓所受拉力由FP 增至F,继续伸长量为Δλ,总伸长量为λ1+Δλ。
被连接件则因螺栓伸长而被放松,根据连接的变形协调条件,其压缩变形的减小量应等于螺栓拉伸变形的增加量Δλ。
因此,总压缩量为λ2-Δλ;而被连接件的压缩力由FP减至FP‘,FP‘称为残余预紧力。
由于螺栓和被连接件的变形发生在弹性范围内,上述受力与变形关系线图如图2所示。
图2 受力与变形关系线图由图1可知,螺栓总拉力F0并不等于预紧力FP与工作拉力F之和,而等于残余预紧力FP‘与工作拉力之和,即F0= FP‘+F或F= FP+ ΔF根据刚度定义,C1=FP/λ1,C2=FP/λ2。
济南大学《机械设计》填空,选择(有答案)

第五章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1、普通螺纹的公称直径指的是螺纹的大径,计算螺纹的摩擦力矩时使用的是螺纹的中径,计算螺纹危险截面时使用的是螺纹的小径。
2,、螺纹的升角Φ增大,则连接的自锁性(3)降低;传动的效率(1)提高;牙型角α增大,则连接的自锁性(1)提高,传动的效率(3)降低。
(1)提高(2)不变(3)降低3、在铰制孔用螺栓连接中,螺栓杆与孔的配合为(2)过渡配合(1)间隙配合(2)过渡配合(3)过盈配合4、在螺栓连接的破坏形式中,约有90%的螺栓属于疲劳破坏,疲劳断裂常发生在螺纹根部。
5、在承受横向载荷或螺旋力矩的普通紧螺栓组连接中,螺栓杆(3)。
(1)受切应力(2)受拉应力(3)受扭转切应力和拉应力(4)既可能只受切应力又可能只受拉应力6、紧螺栓连接受轴向外载荷。
假定螺栓的刚度Cb与被连接件的刚度Cm相等,连接的预紧力为F0,要求受载后接合面不分离,当外载荷F等于预紧力F0时,则(4)。
(1)被连接件分离,连接失效(2)被连接件即将分离,连接不可靠(3)连接可靠,但不能继续再加载(4)连接可靠,只要螺栓强度足够,还可以继续加大外载荷F第六章、键、花键、无键连接和销连接1、设计普通平键连接时,键的截面尺寸b×h根据(4)选择。
(1)所传递转矩的大小(2)键的标准(3)轮毂的长度(4)轴的直径2、普通平键连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工作面被压溃,导向平键连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工作面过度磨损。
3、与平键相比,楔键的主要缺点是:(4)(1)键的斜面加工困难(2)键安装时容易损坏(3)键楔紧后在轮毂中产生初应力(4)轴和轴上零件对中性差4、矩形花键连接采用小径定心,渐开线花键连接采用齿形定心。
5、型面曲线为摆线或等距曲线的型面连接与平键连接相比较,(4)不是型面连接的优点。
(1)对中性好(2)轮毂孔的应力集中小(3)装拆方便(4)切削加工方便第八章、带传动1、带传动正常工作时,紧边拉力F1和松边拉力F2满足关系(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齿轮传动效率及齿轮疲劳实验
(附加机械功率、效率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封闭(闭式)齿轮实验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2.了解齿轮疲劳实验的过程,及通过实验测定齿轮疲劳曲线的方法。
3.在封闭齿轮实验机上测定齿轮的传动效率。
4.介绍机械功率、效率测定开式实验台,了解一般机械功率、效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作原理
1.封闭(闭式)传动系统
封闭齿轮实验机具有2个完全相同的齿轮箱(悬挂齿轮箱7和定轴齿轮箱4),每个齿轮箱内都有2个相同的齿轮相互啮合传动(齿轮9与V,齿轮5与5'),两个实验齿轮箱之间山两根轴(一根是用于储能的弹性扭力轴6,另一根为万向节轴10)相联,组成一个封闭的齿轮传动系统。
当山电动机1驱动该传动系统运转起来后,电动机传递给系统的功率被封闭在齿轮传动系统内,既两对齿轮相互自相传动,此时若在动态下脱开电动机,如果不存在各种摩擦力(这是不可能的),且不考虑搅油及其它能量损失,该齿轮传动系统将成为永动系统; 山于存在摩擦力及其它能量损耗,在系统运转起来后,为使系统连续运转下去, 山电动机继续提供系统能耗损失的能量,此时电动机输出的功率仅为系统传动功率的20%左右。
对于实验时间较长的情况,封闭式实验机是有利于节能的。
1•悬挂电动机2.转矩传感器3.转速传感器4•定轴齿轮箱5•泄轴齿轮副6.弹性扭力
轴7.悬挂齿轮箱&加载狂码9.悬挂齿轮副10.万向节轴11.转速脉冲发生器2.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电动机1为直流调速电机,电动机转子与定轴齿轮箱输入轴相联,电动机
采用外壳悬挂支承结构(既电机外壳可绕支承轴线转动);电动机的输出转矩等于电
动机转子与定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电磁力矩,与电动机外壳(定子)相联的转矩传感器2提供的外力矩与作用于定子的电磁力矩相平衡,故转矩传感器测得的力矩即为电动机的输出转矩To;电动机转速为n,电动机输出功率为P u =n・ To/9550 (KW)。
3.封闭系统的加载
当实验台空载时,悬挂齿轮箱的杠杆通常处于水平位置,当加上载荷W 后,对悬挂齿轮箱作用一外加力矩WL,使悬挂齿轮箱产生一定角度的翻转,使两个齿轮箱内的两对齿轮的啮合齿面鼎紧,这时在弹性扭力轴内存在一扭矩T9 (方向与外加负载力矩WL相反),在万向节轴内同样存在一扭矩TJ (方向同样与外加力矩WL相反);若断开扭力轴和万向节轴,取悬挂齿轮箱为隔离体, 可以看出两根轴内的扭矩之和(Tg+TJ)与外加负载力矩WL平衡(即T9+T9'=WL);乂因两轴内的两个扭矩(T9和T9')为同一个封闭环形传动链内的扭矩,故这两个扭矩相等(T9=T9*),即2T9=WL, T9=WL/2 (Nm);由此可以算出该封闭系统内传递的功率为:
P9=T9 n / 9550=WLn/19100 (KW)
其中:n--电动机及封闭系统的转速(rpm);
W-所加祛码的重力(N);
L—加载杠杆(力臂)的长度,L= 0.3 mo
4.单对齿轮传动效率
设封闭齿轮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效率为Q ;
封闭齿轮传动系统内传递的有用功率为P9;
封闭齿轮传动系统内的功率损耗(无用功率)等于电动机输出功率Po,即:
Po=( P9 / n)-P9
n=p9 / (Po+PJ 二T9/ (T0+T9)
若忽略轴承的效率,系统总效包也含两级齿轮的传动效率,故单级齿轮的传
动效率为:7=向={〒务
5.封闭功率流方向""
封闭系统内功率流的方向取决于曲外加力矩决定的齿轮啮合齿面间作用力的方向和山电动机转向决定的各齿轮的转向;当一个齿轮所受到的齿面作用力与其转向相反时,该齿轮为主动齿轮,而当齿轮所受到的齿面作用力与其转向
相同时,则该齿轮为从动齿轮;功率流的方向从主动齿轮流向从动齿轮,并封闭成环。
6.齿轮疲劳试验及疲劳曲线的求法
将两对试验齿轮分别安装在悬挂齿轮箱和定轴齿轮箱内,山加载舷码通过加载杠杆施加一定的外载荷,在该载荷下山电动机驱动运转,直至齿轮轮齿发生疲劳破坏,记录该载荷(应力)下所对应的运转循环次数;在不同的外载荷下,试验得到一系列相应的循环次数,山这些试验数据即可绘制出该齿轮的疲劳曲线。
可以看出,通过试验测定齿轮的疲劳曲线,需要比较长的试验时间,学生实验只体会实验过程。
7.机械功率、效率测定开式实验台简介
开式机械功率、效率实验台的组成如图所示。
原动机(电动机)为被测机械提供动力,制动器作为被测机械的负载。
山原动机输出的动力经被测机械传递到制动器,所传递的能量在制动器“消耗掉”(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如热能),形成开式传动系统。
开式传动实验台的组成简便灵活,但能耗较大,适用于被测设备类型多变,实验周期较短的情况。
为了测量被测机械所传递的功率及传动效率,将转矩转速传感器串接在被测机械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上,分别测出两轴上所传递的扭矩和转速,即可算出被测机械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输岀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即为传动效率。
山指导教师在开式实验台上演示机械传动效率的测试过程。
三.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1.打开电源前,应先将电动机调速旋钮逆时针轻旋到头,避免开机时电动机突然启
动。
2.打开电源,按一下“清零键”进行清零;此时,转速显示“0”,电动机转矩显示
“・”,说明系统处于“自动校零”状态;校零结束后,转矩显示为“0”。
3.在保证卸掉所有加载舷码后,调整电动机调速旋钮,使电动机转速为600 r/mino
4.在舷码吊篮上加上第一个舷码(10N),并微调转速使其始终保持在预定转速
(600r/min)左右,在待显示稳定后(一般调速或加载后,转速和转矩显示值跳动2-3次即可达到稳定值),按一下“保持键”,使当时的显示值保持不变, 记录该组数值;然后按一下“加载键”,第一个加载指示灯亮,并脱离“保持”
状态,表示第一点加载结束。
5.在琏码吊篮上加上第二个眩码,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加上8个舷码,8个加载指
示灯全亮,转速及转矩显示器分别显示“8888”,表示实验结束。
6.记录下各组数据后,应先将电机转速慢慢调速至零,然后再关闭实验台电源。
7.由记录数据,作出齿轮封闭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H-T9)曲线。
四.思考题
1.封闭式传动系统为什么能够节能?
2.封闭齿轮传动如何区分主动与被动齿轮?
3.欲改变功率流方向,采用什么方法?
4.改变齿轮工作面采用什么方法?
五.实验报告
1.记录对应外载荷下的转速n、扭矩T9,并计算出系统效率〃和单对齿轮的效率
弘。
2.绘制〃-7;及T.-T.的变化曲线。
3.回答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