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覆盖流域的水生生态系统和鱼类 (11)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一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世界森林面积逐渐消失图,完成1~3题。
1.目前全世界消失森林最多的大洲是()A.南美洲B.北美洲C.亚洲D.欧洲2.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可以()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繁衍物种④维持生物多样性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⑥保护臭氧层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⑥3.南美洲热带雨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热带原始森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①光合作用较强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④土壤肥沃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题,读图,结合图例判断,亚洲消失森林比重最大,亚洲面积最大,因此亚洲是目前全世界消失森林最多的大洲,C项对。
第2题,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的作用,①对;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②对;有繁衍物种功能,③对;森林生态系统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④对;森林能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⑤对;森林与保护臭氧层关系不大,⑥错。
A项对,B、C、D三项错。
第3题,南美洲热带雨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热带原始森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热带雨林分布区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较多,光合作用较强,①对;水热条件充足,生物循环旺盛,②对;雨林群落的物种多样,生长旺盛,生产力高,③对;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土壤肥力差,多酸性土壤,④错。
B项对,A、C、D三项错。
2.A3.B七里海湿地(距天津市区30千米)芦苇丛生、鸟类众多,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湿地。
下表为1987—2005年间七里海古潟湖湿地面积变化数据。
据此完成4~5题。
时间七里海古潟湖湿地面积/km2天然湿地人工湿地4.七里海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A.提供农副产品B.提供水源C.旅游功能D.维持生物多样性5.关于七里海古潟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工湿地开辟使湿地总面积增加B.湿地面积的变化仅由人为因素造成C.成立专门机构启动生态修复项目D.人工湿地变化使净化水质功能增强4题,七里海湿地距天津市区30千米,芦苇丛生、鸟类众多,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湿地,主要生态功能是维持生物多样性。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流域生态系统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流域生态系统水循环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环境要素之一,涉及到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体的生存和繁衍。
水循环不仅是自然界的一个重要循环系统,同时还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流域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来探讨一下水循环中的流域生态系统。
一、流域生态系统的概念流域是对于一片地区整体的一个分类,是以一条河流或一片水域的水系为主体,囊括了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地表水以及降水在内的全部水资源。
而流域生态系统则是指水循环过程中涉及到的陆地、植被、水、生物、微生物等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二、流域生态系统的组成流域生态系统由多个生态环节组成。
首先是陆地生态环节,包括草地、森林、山地等自然景观;其次是水生生态环节,包括江河湖泊、沼泽、湿地等水域环境和鱼类、浮游动植物等水生生物;最后是微生物环节,包括土壤微生物、水中微生物等。
这三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相形成生态系统。
三、流域生态系统的功能流域生态系统对于水循环的过程有重要的影响。
其主要功能如下:1、维持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流域生态系统可以通过植被覆盖和戴维森运动等作用,增加土壤的渗透性,增加地下水的蓄水能力,使得水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2、保护水体质量和减少污染:流域生态系统可以通过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吸收作用,清除水中的污染物,保护水体的质量。
3、调节气候:流域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等过程,影响着大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而影响着气候。
4、维护生物多样性:流域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基地,其中包括了生态景观和各种动植物,保护了许多珍稀物种。
四、流域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其危害流域生态系统的破坏是导致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目前,流域生态系统受到的破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过度开发水资源:为了满足人类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对于河流、湖泊等水域进行过度开发,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公布日期】2018.03.22•【文号】环生态〔2018〕3号•【施行日期】2018.03.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通知环生态〔2018〕3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厅(局)、渔业厅(局)、水利(水务)厅(局):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切实做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制订了《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落实。
附件: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2018年3月22日附件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我国水生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具有特有程度高、孑遗物种多等特点,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中占据重要地位。
我国江河湖泊众多,生境类型复杂多样,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和繁衍空间,尤其是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重点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水生生物宝库,维系着我国众多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水生经济物种的生存与繁衍。
近年来,我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就地保护体系初步建立,管理制度逐步健全,但是由于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资源过度利用、水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部分流域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濒危程度加剧,水生物种资源严重衰退,已成为影响中国生态安全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确立了以长江为代表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总方向和基本遵循。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推进,为破解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难题,提升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水平,提供了有利契机。
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逐步提高,为重点流域共抓大保护凝聚了社会共识。
新编研究生英语阅读-Unit5课文翻译及分析(西农适用)

Poverty,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文章逻辑:一开始开篇点题提出观点: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农村居民相当依赖自然资源来维持生计,并且随着人口在增加而资源在减少,人口和资源就产生了一种不可持续的矛盾。
而且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自然资源日益匮乏,其中就有红树林,珊瑚礁和热带雨林三个例子,然后最后再提出建议如何改善贫困地区的人们的生活,如何帮助其脱贫。
文章中关系:这里面的关系是:农业生产产值为GDP的增加贡献了最多的部分,而产业结构中农业独大,制造业工业不强,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并且制造业不发达无法提供足够就业岗位让贫穷地区的人民去从事非农就业。
然后发展,其实就是对应的经济发展嘛,经济发展缓慢,所以农业利用效率不高,所以一方面人们很贫穷,而贫穷又没法去从事非农就业,只能从事农业,而由于农业生产过度依赖自然资源,所以又对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效率又不高,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产值占比高。
然后就是这种循环,原因还是农业生产效率低,又缺少制造业产业链行业,经济发展缓慢,所以最后提出建议,要加大基础设施,卫生医疗和教育的投资,人力资本投资,解决人们对无法便捷获得贷款、交易成本贵,不能从事制造业的问题,提高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提高农业效率。
文章结构:第1段—第2段:introduction,说明了全文的背景: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农村居民相当依赖自然资源维持生计,而人口增加和资源减少就产生了一种不可持续的矛盾;第3段—第7段:current situation,一开始说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珊瑚礁和热带雨林已经开始消亡,然后分别介绍红树林,珊瑚礁和热带雨林流域的现状及其原有的功能;第8段—第12段:suggestions,针对前面说明的现状,提出可行的两种建议,可以直接对贫困地区的人们进行补偿以避免开发,其次是针对贫困地区进行投资,聚焦长期结构性提升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情况;第一段:提出本文的主题: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直接依赖自然资源,并且农业产值在GDP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绝大部分劳动力也是从事农业资源型活动,但是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和资源越来越少,这样产生了矛盾。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知识讲解

4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4.1 陆地生态系统全球陆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但陆地生物群落的现存生物量却占了全球的99%以上,可见,陆地生物群落在整个生物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陆地的环境条件非常复杂,从炎热多雨的赤道到冰雪覆盖的极地,从湿润的沿海到干燥的内陆,形成各种各样的适应环境条件的生物群落和陆地生态系统。
绿色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与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决定着生活于其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与构成。
因此,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几个次级生态系统,它们在空间的分布主要受到水分条件的制约。
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具有众多的营养级和非常复杂的食物网,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
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温度的高低决定着生长季节的长短,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速率,以及生物生产量的水平。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和寒带冻原等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以它巨大的生产量养育着各种各样的消费者和数量巨大的分解者。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20°之间,以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业热带地区面积最大。
这些地区高温多雨;生产者以常绿的高大乔木为主;种群结构复杂,仅乔木就有4〜5个垂直层次;个体数量巨大,每公顷可达50〜70个不同树种;林内还有极其丰富的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食草动物有貘、象、猴、大猩猩和众多的啮齿类动物,食肉动物有虎、豹等,此外,林内还生活着种类和数量上众多的昆虫和鸟类,它们的食物分布在不同的营养级上。
热带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约为37.4 X 109t • a1,占陆地净初级生产总量的32%。
根据初步的估计,大约只有3.8 %的净生产量保持在森林中,其余的部分则在食物链中进行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传递。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1章 第2节 生态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 【答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量大,造成臭氧的生成潜势大;全球和区域臭氧浓度背 景值持续上升,进一步抬高了臭氧浓度;夏季气温高、日照 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有利于污染物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 臭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夏季大气中PM2.5浓度下降,导致光 辐射增强,有利于臭氧生成。
主要类型
成因
酸雨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 气体
光化学 烟雾
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 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 用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
பைடு நூலகம்温室效应 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了大
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
危害 ①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 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 森林;③腐蚀建筑和文物古 迹;④危害人体健康
• 考向2 大气污染及防治
• 2.(2020年河北石家庄二模)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 材料 近地面臭氧污染主要由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 等污染物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形成机理非常 复杂。目前,全球臭氧背景浓度呈增长趋势,平均每年上升1 微克左右。近几年来,臭氧污染成为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过 程中除PM2.5之外的另一个“拦路虎”。2019年,臭氧超标天 数占比为41%左右,仅次于45%的PM2.5。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既是PM2.5的污染较重区域,也是臭氧浓度较高区域,6—7月 为臭氧污染最重月份。此外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臭氧的变
• 材料 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 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 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 污河”。从2015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 施了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等, 由“点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 的流域综合治理。如今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难点解析试题(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难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4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B.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C.生物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2、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的科学家是()A.虎克B.屠呦呦C.林奈D.袁隆平3、银杏俗称“白果”,其叶片可以入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银杏属于()A.裸子植物B.被子植物C.孢子植物D.蕨类植物4、下列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中,属于水生哺乳动物而且正处于灭绝边缘的是()A.大熊猫B.扬子鳄C.中华鲟D.白鳍豚5、据测定,某森林覆盖率高的小溪流域,在干旱季节其水流量较无林小溪流域高4倍,这个事实体现出森林资源的()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无价值6、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是()A.扬子鳄B.朱鹮C.大熊猫D.珙桐7、地球上现有动物约150多万种,对它们进行科学分类能更好地了解它们。
若将①蜈蚣、②青鱼、③蚯蚓、④狮子四种动物分为两类:①③和②④,则分类依据是A.是否有脊柱B.体温是否恒定C.是否胎生哺乳D.是否用肺呼吸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C.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丰富我国的生物多样性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一定要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9、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包括()A.生态系统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基因多样性D.形态多样性10、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为珠江流域禁渔期。
2024 年新课标高考生物真题卷含答案

2024年新课标高考生物一、单选题1.钙调蛋白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Ca2+感受器。
小鼠钙调蛋白两端有近似对称的球形结构,每个球形结构可结合2个Ca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钙调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Ca2+是钙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C.钙调蛋白球形结构的形成与氢键有关D.钙调蛋白结合Ca2+后,空间结构可能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A、钙调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故A正确;B、Ca2+不是钙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钙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故B错误;C、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氢键等,从而使得肽链能够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钙调蛋白球形结构的形成与氢键有关,故C正确;D、小鼠钙调蛋白两端有近似对称的球形结构,每个球形结构可结合2个Ca2+,钙调蛋白结合Ca2+后,空间结构可能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B。
2.手术切除大鼠部分肝脏后,残留肝细胞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肝脏中的卵圆细胞发生分化也可形成新的肝细胞,使肝脏恢复到原来体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肝细胞增殖过程中,需要进行DNA复制B.肝细胞的自然更新伴随着细胞凋亡的过程C.卵圆细胞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卵圆细胞能形成新的肝细胞,证明其具有全能性【答案】D【解析】A、肝细胞增殖过程中,会发生细胞的分裂使得细胞数目增多,需要进行DNA复制,故A正确;B、肝细胞的自然更新伴随着细胞凋亡的过程,有利于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故B正确;C、卵圆细胞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承担相应功能的蛋白质,故C正确;D、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分裂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卵圆细胞能形成新的肝细胞,未证明其具有全能性,故D错误。
故选D。
3.下列关于森林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的理化性质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B.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C.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属于群落演替D.砍伐树木对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总是负面的【答案】C【解析】A、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故A错误;B、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故B错误;C、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也属于群落演替,故C正确;D、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一定总是负面的,适度的砍伐对森林群落的演替是有意义的,故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ke are feeding on fish, not zooplankton… Biomagnification!
• MeHg biomagnifies when piscivorous fish eat organisms that bioaccumulated MeHg in tissue
Recall pike are piscivores!
Pike are unstoppable killing machines
They’re not very particular!
Mercury in Northern pike (Esox lucius) from Boreal lakes with logged, burned, or undisturbed catchments
• MeHg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Hg in fish and is present in piscivorous fish at concentrations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to impair human health • ~1.3 μg/kg body weight
• Lower pH, higher DOC and increase in Hg can cause increase in MeHg (methylated mercury) in pike
Same site as Quebec study ( and Carignan 2000)
Mercury in Northern pike higher in logged than reference lakes!
FORESTRY 386 / BIOLOGY 402 Aquatic Ecosystems and Fish
Dr. Michael R. Donaldson
michael.donaldson@alumni.ubc.ca courses.forestry.ubc.ca/frst386/
Effects of forestry on lakes and fish Part 2
Topics: environmental changes, alterations to fish and habitat, management issues
Environmental and habitat changes
3. Environment change: Contaminants • Increase in DOC can lower water pH
• No reproductive habitat loss through siltation! • Juvenile abundance remained high • Mean body size did not change • Emergent alevins continued to be produced
Lake trout (Salvelinus namaycush)
• Experiment: 9 year study to artificially remove spawning habitat • Covering with opaque plastic sheeting to simulate siltation
• Direct effects:
–Loss of reproductive habitat due to siltation
–Not much data (Gunn and Seinn 2000)
• Indirect effects:
–Forestry roads provide new access to fishers
4. Environment change: Fine sediments • Could increase rate of entry
–Via streams or roads –Fire could exacerbate
Effects of increasing fine sediments to habitat
causing mobilization of some contaminants (Bishop et al 2000 Water Resources Res)
–E.g., Cu, Mn, Zn, Pb, Hg from the watershed or lake sediments
Northern pike (Esox lucius)
Areas within Boreal Shield landscape of Ontario that are >10 km from roads
John M. Gunn and Rod Sein Effects of forestry roads on reproductive habitat and exploitation of lake trout (Salvelinus namaycush) in three experimental lakes Can. J. Fish. Aquat. Sci. 57(Suppl. 2): 97–104 (2000)
• In Garcia and Carignan study • Hg above the WHO safe consumption limit in all logged lakes! • >0.5 μg/kg for >56cm pike
Environmental and habitat changes
• Piscivores like pike that consume prey containing MeHg will have eventually have greater tissue concentrations than prey
Consumption of predatory fish and human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