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最一般本质及根本源泉
高中政治 必修四哲学生活 人生价值观原理归纳

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
(1)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人只有在劳动中, 在奉献社会中才能创造、实现并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 (2)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 提。要在个人和社会的同一中实现价值。 (3)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要充 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 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 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ຫໍສະໝຸດ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
原理: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在于创 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 人和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二 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 值的基本条件和前提。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 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生价值观原理归纳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 用。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 注意:价值观的两面性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原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 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二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二在高考政治备考中,有很多知识点是我们要背诵的,小编为大家提供《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二》,希望大家喜欢!高考政治:哲学政治知识点一高考政治:哲学政治知识点二23.为什么说条件不存在,规律就不存在,不发挥作用了?条件这一范畴,是指同特定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的。
因此,任何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
离开条件,一切都无法存在,无法理解。
条件对规律的作用也同样如此。
什么是规律?规律就是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作为联系,规律同样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和发挥作用,一旦离开特定的条件,原有的联系过程中断,规律就无法存在、无法发挥作用了。
例如,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价值规律存在的条件,因为价值规律所要求的等价交换作用只能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发挥。
所以,一旦商品经济不复存在,价值规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不能发挥作用了。
规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条件性进一步说明了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同物质一样,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喜欢它,它都存在着,都在起作用,人们不能任意创造或者消灭规律,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必将一事无成,还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正象物质具有可知性一样,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的规律,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作出科学的预见,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
当规律发生作用对人们造成危害时,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作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甚至变害为利。
由此可见,认识规律必须认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对规律的存在和起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价值的内涵和源泉

价值的内涵和源泉消费品是能够给人们当期带来直接效用的财富,而生产力是能够给人们未来带来直接效用的财富。
价值或国民财富的源泉就只有两个:一是自然力,二是人类劳动。
除了生产劳动和交换劳动以外,一切有利于财富创造的服务劳动都是价值的源泉。
标签:价值国民财富内涵源泉一、价值的内涵之所以要讨论价值和国民财富内涵的问题,是因为,(1)不同的价值概念会带来不同的价值理论,而要了解现有价值理论有无局限,需要我们首先讨论清楚价值的内涵;(2)对国民财富赋予的内涵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有关国民财富增长原因的经济增长理论,从而就会影响到人们的经济实践,最终影响到国民财富的增进。
一个不合适的国民财富概念,往往会将一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引入歧途或衰退。
对于国民财富的内涵问题,从法国重商主义开始,人们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了;而对价值内涵问题的探讨,是从斯密开始的。
实际上,国民财富的内涵和价值内涵问题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层面而已,前一个问题是侧重于讨论在产品形式上财富的内涵,而后一个问题侧重于讨论对个人而言商品的意义。
下面就先从讨论价值的内涵开始。
《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价值value的名词含义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1)quality of being useful or desirable(即效用);(2)worth of something in terms of money or other goods for which it can be exchanged(即交换价值——某商品可以换得的其他商品的数量或货币数量);(3)what something is considered to be worth (contrasted with the price obtainable)(与市场价格所体现的交换价值不同的、人们对某物的货币评价),如在下文中的含义,I have been offered 500 Yuan RMB for my old car but its value is much higher (译文:我这旧车有人出500元人民币买,但它的价值远高于此数)。
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如果简单地把价值看作是劳动价值,那么“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就完全等同于“劳动是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那么这句话就是一个极为简单的逻辑循环的文字游戏。
显然,动物界只有极微弱的价值现象,或者可以说根本不存在价值现象的,而人类社会特有的价值现象到底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呢?由于人们通常认为自然界有许多事物的使用价值是天生的,不是人类劳动的成果,因此许多人得出结论:劳动是只是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不是使用价值唯一源泉,自然界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之一。
笔者认为: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不仅是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也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然而要清晰地理解这一重要结论,就必须首先理解如下概念: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 二、重新确立劳动价值的度量方式长期以来,劳动价值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非常神秘、高度抽象的概念,除了政治经济学,几乎没有其他学科真正提及它,劳动价值论没有被其他学科所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实事物之间必须具有某种“通约性”才可以进行相互比较和度量,马克思根据劳动的“时间通约性”(即任何劳动都需要耗费时间)来确定劳动价值的度量方式和度量单位,提出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度量劳动价值,并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前提条件作了严格的规定:“社会一般劳动条件、一般劳动强度和一般劳动熟练度”,并指出:劳动价值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是由人的抽象劳动创造出来的,使用价值是一个具体概念,是由人的具体劳动创造的,其结果就把劳动价值概念神秘化、模糊化了。
在农业社会和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初期,劳动的时间通约性在体力劳动和大机器生产过程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劳动者个体,单位时间内所创造或所付出的劳动价值量相差不大,且对“社会一般劳动条件、一般劳动强度和一般劳动熟练度”的认定也较为容易,对于不同劳动强度、劳动复杂度和劳动熟练度之间的比较也较为直观。
但是,进入信息化社会后,劳动的时间通约性在脑力劳动和信息生产过程中体现得越来越模糊,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劳动者个体,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或所付出的劳动价值量差异越来越显著,可能存在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差异,且对“社会一般劳动条件、一般劳动强度和一般劳动熟练度”的认定也相当困难易,对于不同劳动强度、劳动复杂度和劳动熟练度之间的比较也几乎不可能。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59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59(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马克思指出,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 )(分数:2.00)A.手工作坊中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的过程B.商人或高利贷者成为工业资本家的过程C.城市行会组织瓦解的过程D.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解析:解析:马克思指出,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A、B、C三项是创造资本关系的表现或结果,都不符合题意。
3.关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下列正确的观点是 ( )(分数:2.00)A.二者可以兼得B.前者是实体,后者是有用性C.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价值√D.有使用价值,必然有价值解析:解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存在于使用价值之中。
所以,备选C项是正确选项。
备选A、B、D三项观点错误。
二者不可兼得。
价值不是实体。
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4.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下列关于两者的关系正确的观点是 ( )(分数:2.00)A.前者是有用劳动,后者是脑力劳动B.两者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C.两者在时空上是分离的D.两者体现了劳动的社会属性解析:解析:两者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或二重属性。
价值的定义及其特性(一)

价值的定义及其特性(一)普特南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不怀疑物理宇宙在一些方面是“机器”,它不是“关心的”(虽然把它描述为“不关心的”多了一些误导)。
但是,正如康德看到的,物理宇宙忽略的东西正好是使那个宇宙对我们来说是可能的事物,或者是使我们有可能从我们的“感官刺激”——意图的、价值的和指称的“综合”工作——构成那个宇宙的事物。
一句话,没有价值,我们就没有世界。
虽然工具论否认这一点,但是工具论本身也是一个价值系统,尽管是一个病态的价值系统。
不管你同意还是反对这段话之中的某些提法,但是其主旨恐怕大家都会接受。
这就是,对于人类而言,价值是无比重要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价值呢?value(价值)一词来自拉丁语valere。
从词源学讲,这个词的词根的意义十分模糊,其意义遍及所有方面,从是好的到具有体力或勇猛。
它在14世纪进入英语。
可是直到19世纪,该术语几乎完全与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有关,意指物的价格,或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从那个世纪末开始,在新康德主义者、叔本华、尼采的哲学中,该术语的意义扩张了。
同时,以价值为研究对象的学说即价值论(valuetheory)或价值学(axiology)开始得以系统发展,也有人称其为价值科学(scienceofvalue)。
广义地讲,价值泛指人们认为是好的东西,某种因为其自身的缘故而值得估价的东西,这种东西具有人所欲求的、有用的、有兴趣的质。
价值也是主体主观欣赏的或主体投射到客体上的东西。
总之,价值包括所有人做出的、能够闯入个人和社会的各种类型的规范判断的广阔范围(例如道德的、政治的、审美的、宗教的、科学的价值)。
在有关道德哲学的书中,其意义通常被理解为“值得个人或社会想望的行为或目标的特定方式之信念”。
中外哲学家很早就对价值做过研究。
中国古代的哲人在探讨人生的理想和人的行为的评价标准时,围绕义与利、理与欲、志与功的关系进行的争论,即与价值密切相关。
在西方古代哲学史中,毕达哥拉斯认为价值的本质是数;柏拉图认为价值是理性的本质即理念;亚里士多德认为价值在于人的兴趣,至善是一切事物的最高价值;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就是价值;斯多亚学派认为德行才是价值。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田心铭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十二个字: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哪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社会主义全部价值观念中的核心观念,其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之中;而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以理论形态存在于党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中,又以实践形态存在于党和人民奋斗的长期历史和当代现实之中,因而也广泛、深入地存在于亿万中国人民的头脑中。
理论工作者的任务,是认识或发现业已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简明的形式把它概括、表述出来。
这样的工作,是实践和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再认识”。
它作为一种能动的反映,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更加完善的理论形态和更加简洁、明确的表达形式,但决不是另行“发明”观念或编排语词。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实际出发去“发现”它,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中经受了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深入人心,为人民群众耳熟能详、衷心赞同的观念中把它们提炼出来,而不是从理论家们的头脑中去“发明”某种观念。
中国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基本历史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按照逻辑和历史统一的原则,追根溯源,我们应该联系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从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中,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中去追寻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社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建立的,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论源头,应该从马克思主义中去寻找。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既符合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又代表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理论。
第一,它是工人阶级的而不是任何其他阶级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第四章1.商品经济的出发点是商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出发点是商品2.商品是:1、用来交换劳动产品2、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互相交换,原因在于他们在生产中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活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商品。
2.什么是商品经济,它存在和产生的条件是么?答: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①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就是商品经济。
②商品经济存在和产生的基本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2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3.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4.为什么说商品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关系答①商品价值的概念:"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②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在商品交换中,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
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不同的所有者,交换的双方各有自己的物质利益,因此在相互交换产品时,需要计算生产时耗费的劳动量,而且要等价交换③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劳动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5.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是:具体劳动-(劳动的自然属性)6.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创造新的价值:抽象劳动:-(劳动的社会属性)7.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叫做商品的社会价值,取决于生产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8.(多选)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b与生产该产品的部门劳动率成反比c复杂劳动换算为简单劳动的计量9.(多选考3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①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②与生产该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③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货币的本质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的等价物的商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效用” ) 等 。由此 , 马一举 突破了西方古典 “ 劳动价值论 ” 的理论 局 限 , 立 了光辉 的“ 余价 值理论 ” 尽管 这一 理论在 非根本 创 剩 ( 方面有种 种甚 至是 重要 的缺 陷 )虽然 马克思发 现的是 “ , 商品价 值实体 ” 而不是哲 学上一般 “ , 价值 ” 价值 实体 ”但 马克思 的 的“ , 成功 范例 无疑 给我们 提供 了极 为宝贵 的解 决问题 的思 路和途 径。 反思我 国种种“ 价值 本质说 ”则 无一从“ 值实体” , 价 人手 , 几 乎都 是对 “ 价值 实体 ” 的表象 、 现象 、 面 、 式等 等 的外在 描 侧 形 述 。然 而脱离价值 实体 , 即脱 离了所有价值 事物 的根本 客观基 础、 实体根 源去谈论价值 属性 、 关系 、 等等又如何讲 的清楚 效应 呢?正如离 开商品 中的“ 抽象劳动 ” 如何能讲 清楚商品的价值属 性、 价值关系 呢? 以我 国价值论 主流派 的“ 主客体关系说 ” 为例 。该派认 为 , 价值 “ 主体 与客体相 互作用 的条件下 客体 对主体 的作 用和影 是 响 。对这 种作用 和影响 , 的用效 应来概括 , 的用效用 、 有 有 有用 性来概括 , 的用 意义 来概括” [ 有 。4 1 , 显然 这里严重忽 视了为什么 客体对主体会 有“ 作用 和影响” 这一关键 内容 。我们 知道 了价值 就是某物 ( 客体 ) 对我们 有“ 用” “ 响” 种关系 、 作 、影 这 特性 , 我们 并没 有对 价值 的本 质到底 是什 么 、 以形成 等 , 任何新 的理 何 有 解。就象我们把 “ 品价值 ” 商 轻率地 定义为“ 商品对人 的效用 、 作 用和影响 ” 一样 , 实际上是换 了种称谓 的“ 用即价值 ” , 这 有 论 理
“ 价值实体” 如在我 国价值理论 方面很有影响 的李德顺教 授便 。 认 为,价值 不是一个实体 范畴 , “ ……不能把它 理解为一种 独立 存在物 ; ……价值 是一个关 系范畴 , 它表 明主客 体之 问一个 特
论 上 是 十分 不 彻 底 的 。 再如 次主 流派 的“ 性说 ” 包括 “ 属 ( 满足 需要 说” 认 为 , 客 ) “
规定竟有数十种之多 , 至今莫衷一是。诸 如“ 系说 ”“ 关 、属性说 ” 、 “ 意义说 ” “ 、需要说 ” “ 、第三世界说 ” “ 、 劳动说” 等等 。由于价值 本质 问题是价值理论 的绝对 基础 , 揭开世 间一切价值 现象奥 是 秘 的关键 , 至可 以说 是绝大 多数社会 科学 理论 的基石 , 甚 因而 彻底搞清其庐 山真面 目, 疑是十分必要 的和迫切 的。 无
一
、
哲 学 意义 上 的“ 价值 观 ” “ 值 实体 ” 对 价 的忽 视
目前我 国种 种 “ 价值本 质说 ” 所 以出现这种 “ 之 瞎子 摸象 ” 现象 ( 在事物 的抽象本质 面前我们都 是瞎子 ) 经仔细辨 析可看 , 出, 上述诸种理论都忽 视了纷繁 价值现象 中最根本 的东西——
f_ 王 l强 济? _ 论 问 题曩 - _}
‘ ‘ " 价值 的最 一般本质及 根本 源泉
董 克 强
( 天津理 工大学 法政 学院, 天津 3 0 9 ) 0 13
【 摘 要 】 以往 中外哲学意义 上的“ 价值” 观都 忽视 了从“ 价值 实体” 即价值现 象的根本实体 性载体 、 源去挖掘和 , 根
… …
内在 根本 “ 实体 ” 是什 么。马克思正 是 由于科 学地揭示 了“ 品 商 价值 ” 价值 实体 ”指 出“ 值实体不 外是而且始 终不外是 已 的“ , 价 经耗 费的劳动 力 , —— 劳动 ” “ ,我们 把劳动力 或劳动能力 , 理解 为人 的身体 即活的人体 中存在 的 、 当人生产某种 使用价值 时 每 就运用 的体力和智力 的总和” 。即“ 人类劳 动一般” 而不是古典 ( 政治 经济 学所说 的具 体劳 动 ,更不是 庸俗 政治经 济学所凝结价值; 价值理论的统一; 人格凝值 【 中图分类号 】 O4 【 F 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426 (00 O—09 0 10— 782 1)103—2
近年来 , 国内外思 想界对 “ 价值 ” 问题 的兴趣 和研究 有所增 强。这是人类社会在整体 发展上 已超越 温饱 阶段 , 际发展上 边 已步入 “ 后工 业” 时代或 “ 知识经济 ” 时代 的 自然反 映和必 然结 果。 西方 价值论 已有百年历 史 , 因方 法论上 的根本缺 陷( 但 即排 斥 唯物史观 、 证法 等 )其理 论 , 辩 , 特别是 对价 值本 质的认 识始 终 受思辩 、 唯心 “ 范式 ” 的局 限。 如萨特认 为 :所谓价值 , “ 完全是 你所挑选 的意义 。”l 洛 认 为 : 我确 信 在最 近 几 十年 间 , t z 马斯 “ 建 立从 人的本性 中派生 出的价值体系 , 可以实现 了。”1 就 [ 2 我 国价值论 研究虽仅二十余年 , 因有马克 思主义科学 方法论 但 基 础 , 得很 多可贵成 果 , 取 至少在 原则 和方 向上 明显 比西 方理 论 高出一筹 。 但尽管如此 , 目前我 国价值理论 尚不能说成 熟 。 这 也 突出表现在对价值本质 的认 识 上。 如对“ 价值” 范畴的定义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