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有什么后遗症
骨折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骨折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骨折患者的护理问题包括:
1. 疼痛:骨折通常会引发疼痛,特别是在活动或移动受伤部位时。
疼痛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2. 活动受限:骨折会导致患者活动能力受限,可能需要使用拐杖、轮椅或其他辅助器具来移动。
活动受限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情绪上的困扰。
3. 伤口感染:如果骨折伴有开放性伤口,存在感染的风险。
感染可能会延长康复时间,并引发其他并发症。
4. 血栓形成:长时间卧床休息会增加患者发生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5. 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长时间不活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
1. 疼痛管理:使用合适的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
同时要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和支持患者舒缓疼痛的姿势。
2. 活动和体位转换:帮助患者进行身体上可能的活动,使用辅助器具来支持行动。
定时进行体位转换以避免压疮的发生。
3. 伤口护理:对开放性伤口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并及时更换敷料。
监测伤口是否存在感染迹象,并及时处理。
4. 预防血栓形成: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如绷带和紧身衣物等预防措施,并根据情况使用抗凝剂。
5. 康复训练:根据医生的建议,提供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以上措施应根据医生和护士的具体指导进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护理。
骨折引起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骨折引起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骨折病人一般入院较急,经整复牵引或固定后,病人常感到疼痛不适,生活失去自理能力,烦躁不安。
作为护理人员,对于这些病人,切不可认为是正常现象,要掌握不同病人的骨折部位、性质、损伤程度及手术经过,要了解常见的并发症,详细观察病情,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症护理。
现就护理骨折病人及对并发症的观察总结如下:一、对骨折病人常见并发症的观察1.休克:多见于股骨、骨盆、脊椎及多发性骨折的病人,是强烈的刺激、出血、疼痛等因素所致。
常并有较严重的肌肉损伤、脏器破裂或神经系统损伤。
又因骨外膜神经分布丰富,当行关节固定时,可由于牵拉引起剧痛或尖锐骨端刺激邻近软组织造成更大损伤引起休克。
表现为烦躁不安或淡漠沉默、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而细弱,血压降低、皮肤湿凉、尿少等,严重时意识丧失、血压测不到、心音微弱,可致死亡。
2.出血: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时,可见有大量的血液由伤口流出。
闭合性骨折合并血管破裂时,局部可发生血肿,出现压迫症状,如肢体骨折并血管破裂可有肢体进行性增大,血肿压迫侧支循环或动脉主干引起疼痛,急性缺血时,还可有皮肤苍白或紫绀、肢体发凉、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感觉和运动障碍、组织水肿、坏死等现象,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所致的大血管损伤,亦可致失血性休克。
3.内脏损伤:如肋骨骨折时可伤及胸膜或肺脏,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
骨盆骨折可伤及尿道、膀胱或直肠,引起腹膜炎或中毒性休克。
脊椎严重骨折时,可合并内脏破裂。
4.神经损伤:如肱骨中段骨折可致桡神经损伤,出现垂腕现象。
腓骨颈骨折可致腓总神经损伤,出现足下垂现象。
5.感染:多见于开放性骨折,受细菌污染未及时处理而致。
可分为化脓性感染和厌氧性感染两种。
化脓性感染时,伤口疼痛、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加快,受伤部位功能障碍,严重时发生脓毒败血症和感染休克。
破伤风的早期症状是咬肌痉挛和疼痛而引起张口困难。
气性坏疽主要为毒血症的表现,体温高、脉搏细弱、伤口剧痛、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恶心呕吐,患部可发生明显的肿胀,有气体溢出,伴有特殊臭味。
骨折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骨折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有哪些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临床由于外伤、交通事故等造成的骨折类型越来越多,为骨科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才能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保证正常的运动和生活。
骨折患者的病程较长,治疗后需要在家度过漫长的康复期,但若在康复中存在疏忽,那么就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给患者的机体康复效果带来影响。
因此要积极的了解骨折常见的并发症,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让患者出院后也能保证良好的护理,从而提高骨折的治疗效果。
1骨折常见并发症及具体症状1)愈合畸形若是骨折患者在痊愈前,未能按照医嘱积极的参与康复训练或过早的进行剧烈的运动和劳动,那么就极大概率会造成骨折部位的畸形愈合。
若是出现了骨折畸形愈合,那么就会对肢体功能以及肢体活动范围带来极大的影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比如前臂桡尺骨折出现了畸形愈合,患者在康复后前臂的旋转会因此受限,特别是不能自由的向后旋转。
膝关节、踝关节骨折患者若是过早的运动,那么就会发生创伤性的关节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也造成影响。
骨折患者若出现了愈合畸形,就需要到医院进行就诊,根据医生的诊断可能需要采取矫形手术治疗。
2)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患者的骨折一侧肢体以及骨折部位通过石膏固定后,若是受到人为或非人为的影响出现石膏固定移动的情况,就很容易造成骨折部位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一旦出现这一问题那么就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治疗来促进肢体的康复,严重的患者还需要实施植骨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3)骨缺损骨缺损的发生除了由于车祸等外力的影响,同时与骨折部位感染产生流脓但未能及时清理而影响了细小骨骼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导致骨缺损的主要原因。
由于骨外露无法进一步得到治疗,因此患者会采用骨延长术来治疗骨折部位,然后植皮覆盖创面。
4)脊髓损伤骨髓损伤是由于外部暴力瞬间导致的,是相对比较严重的骨折并发症,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并且配合专业的护理。
目前宣传可以通过脊髓神经移植术、生物手术治疗的医院需要引起警惕,患者及家属不可轻信,生物治疗能够促进神经再生,但是可应用范围非常局限,因此患者需要到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骨折术后 警惕4种并发症

选用截肢 、关节融合或人工关节 置换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
编辑 杨雨伟 ynl e j ycr agw i t . n i @ y o
48 2 0 ( 0 .上 15 )医 祷 常 识 s吃过 大蒜后 ,喝杯牛 奶 ,可 消除大蒜 遗 留在 口中的异味 。
缺 血 性 坏 死
由于 大 腿 的 股 骨 颈 、腕 部 的
舟骨以及足部的距骨等部位的血
管 相 对 较 少 ,一 旦发 生 骨 折 不 但
难 以愈合 ,而且 还容易使局部发
生 缺 血 性 坏 死 。 临 床 证 实 , 老
年 人 若 发生 股 骨颈 骨 折 ,将 有
13 /的人会 发 生股 骨头坏 死 。 / ~1 2 对 于严 重 的 股骨 头 坏 死 的 患 者 可
节 ,多吃新鲜蔬菜及含纤维素多 的食物,保持每天排便 1 次,如3
天 未解 大 便 ,可 给 予缓 泻药 如 润 肠 丸等 ,如 果 已有便 秘 习惯 者 ,
预防肌 肉萎缩 、增强肌力 ,又能 使痰液排出不 畅,容易使支气管 可 以食 物 调 治 ,如蜂 蜜 、香 蕉 、 使 骨折 端 的紧 密 接 触 ,促 进 骨 折 分泌物坠积于肺底 ,若合并感染 橙 等 。新 生 骨 的 形 成需 要 足 量 的 愈合。
分 ,增 加 排 尿 量 ,清 洁 尿道 ,预 骨折 患者如果长期 卧床 ,易 防感 染 。
引起 褥 疮 、坠 积性 肺 炎 、泌 尿 道
直 。此 外 ,被 固定 的 患 肢也 要 进 感染 、便秘等。
便秘
骨 折 患 者 还 要 注 意 饮 食 调
行 适 当 的 收缩 和 放 松 运 动 。如 早 期 可 进 行 肌 肉 的长 收 缩 活 动 ,即 应 固定 不动 ,肌 肉尽 最 大力 量 收
骨折患者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要点

骨折患者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要点一、常见并发症1. 感染- 骨折部位容易受到外界细菌感染,尤其是开放性骨折。
- 护理要点: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并按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
2. 血栓形成- 长时间卧床或固定不动容易导致血栓形成,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 护理要点:进行适当的体位护理,按时主动翻身,做好肢体按摩,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
3. 神经损伤- 骨折会对周围神经造成压迫或牵拉,可能导致感觉异常、肌力减退、麻木等问题。
- 护理要点:定期观察感觉和运动功能,减少对受伤部位的压力,避免额外的牵拉。
4. 关节僵硬- 长时间固定导致周围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度减少,可能导致关节僵硬。
- 护理要点:进行定期的康复训练,包括肌肉锻炼、关节活动等,帮助恢复关节活动度。
5. 静脉曲张- 长时间卧床、固定不动可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引起静脉曲张。
- 护理要点:进行适当的下肢抬高、袜子压力绑带、按摩等处理,改善静脉回流。
二、护理要点1. 定期更换敷料- 按医生建议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 定期观察伤口- 观察伤口是否发红、肿胀、有脓液流出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3. 定时服用药物- 按医嘱定时服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
4. 定期康复训练- 骨折恢复后,进行定期的康复训练,包括肌肉锻炼、关节活动等,促进康复和功能恢复。
5. 饮食调理- 合理搭配饮食,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有利于骨折患者的康复。
这份文档介绍了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要点。
通过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定时服用药物、定期康复训练以及饮食调理等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骨折的并发症

骨折的并发症:(1)早期并发症1)休克: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等出血量较大。
2)血管损伤:肱骨髁上骨折可损伤肱动脉;股骨下1/3或胫骨上l/3骨折可损伤胭动脉、锁骨骨折可损伤锁骨下动脉。
3)神经损伤:肱骨干骨折可损伤桡神经;肘关节周围骨折可损伤尺神经、正中神经;腓骨、胫骨骨折可损伤腓总神经;脊椎压缩性骨折可损伤脊髓。
4)内脏损伤:骨盆骨折可损伤膀胱、尿道和直肠;肋骨骨折可损伤胸膜腔及肺肝脾;复杂性损伤常合并颅脑、胸部、腹部损伤。
5)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内压力增高,使软组织血循障碍,肌肉、神经急性缺血而出现的一系列征候群,常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主要表现为肢体剧痛、肿胀、指(趾)呈屈曲状活动受限、局部肤色苍白或发绀、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6)脂肪栓塞:骨折端血肿张力大,使骨髓腔内脂肪微粒进入破裂的静脉内,引起肺、脑血管栓塞。
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或昏迷,甚至突然死亡。
7)感染:开放性骨折易造成化脓性骨髓炎或败血症。
(2)晚期并发症1)关节僵硬:长期固定,功能锻炼不够,血肿机化、肌肉挛缩均可引起。
2)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由骨膜下血肿机化、骨化而成,严重影响邻近关节活动,多由反复暴力复位引起。
3)愈合障碍:延迟愈合与不愈合。
4)畸形愈合:成角、短缩畸形。
5)创伤性关节炎:多发生于关节内骨折。
6)缺血性骨坏死:如股骨颈骨折时的股骨头坏死。
7)缺血性肌挛缩:如发生在前臂掌侧即“爪形手”畸形。
脚踝骨折后遗症 四个表现告诉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脚踝骨折后遗症四个表现告诉你
导语:因为平时很多人都喜欢出去运动,而在运动当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受伤,例如在打篮球的时候,高高跃起之后如果落地不是脚掌的话,可能就会导致
因为平时很多人都喜欢出去运动,而在运动当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受伤,例如在打篮球的时候,高高跃起之后如果落地不是脚掌的话,可能就会导致脚踝扭伤,甚至是脚踝骨折。
那么,脚踝骨折后遗症有哪些表现呢?
1.踝关节活动度受限:
骨裂患者往往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固定”治疗,但去除固定后,却发现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黏连、挛缩,从而影响关节的活动度。
如果踝关节的活动度得不到恢复,走路的姿态就会受影响。
因此,去除外固定后,尽早活动踝关节是关键。
2.外踝局部微循环障碍:
外踝骨裂时常伴有周围软组织及毛细血管不同程度的损伤,会影响软组织的修复。
当人体站立行走时,因重力和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的原因,下肢血液回流常受阻,从而出现局部肿胀、疼痛,但这是创伤后康复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无需紧张。
3.下肢本体感觉功能下降:
人体的关节周围有很多本体感觉感受器,它们是人体大脑对肢体的“控制系统”。
创伤会对这些感受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这就是为什么骨裂愈合后还可能出现走路一瘸一拐的或感觉走不快、不会跑的现象,需要患者在骨裂基本愈合后进行专业的平衡、运动训练才会逐渐康复。
4.畏痛心理:
每个人在创伤后对疼痛的感觉不一样,但大家对伤肢做出本能的保护(如不敢或者害怕活动伤肢)却是一样的。
因此,建议伤者应该接受主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整理)临床执业医师辅导:骨折几种早晚期并发症.

临床执业医师辅导:骨折几种早晚期并发症一、骨折的几种早期并发症1.休克:多属于创伤性骨折,是严重创伤、骨折引起的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所致。
2.脂肪栓塞综合征:是由于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郭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经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
所以在临床上长骨骨折的患者可能会伴发脂肪栓塞。
临床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发绀,胸片有广泛性肺实变。
动脉低血氧可致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死亡。
3.重要的内脏器官损伤:1)肝、脾破裂2)肺损伤3)膀胱和尿道损伤:骨盆骨折可损伤后尿道和膀胱,引起尿外漏,下腹部、会阴疼痛、肿胀以及血尿、排尿困难。
4)直肠损伤:骶尾骨骨折可能刺破直肠,出现下腹部疼痛和直肠内出血。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1)重要血管损伤:较多见的有股骨踝上骨折的远端致腘动脉损伤,胫骨上段骨折可损伤胫前或胫后动脉,伸直型肱骨踝上骨折的远端致肱动脉损伤。
2)周围神经损伤:肱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损伤桡神经,腓骨颈骨折易损伤腓总神经。
3)脊髓损伤:多发生在颈段和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时,可以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不同程度的瘫痪,甚至终身残疾。
5.骨筋膜室综合征:由于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骤增或因敷料包扎过紧,严重的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骤减,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
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可形成缺血-水肿-缺血恶性循环,表现为:a.濒临缺血性肌挛缩b.缺血性肌挛缩c.坏疽以上3种结果是骨筋膜室或肢体缺血的3个不同阶段,发展很快,急剧恶化,直至坏疽。
二、骨折的几种晚期并发症1.坠积性肺炎:骨折患者若长期卧床可发生,对老年人尤应注意。
2.压疮:截瘫和严重外伤的患者,长期卧床,骨隆突处,足跟部等长期受压,局部软组织发生血液供应障碍,易形成压疮。
3.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关节扭伤、脱位及关节附近的骨折,若处理不当,血肿较大,经机化,骨化后,在关节附近的软组织内可有广泛的骨化,影响关节活动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骨折后有什么后遗症
导语: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
那么你知道关于骨折后有什么后遗症呢?
骨折是指由于外来暴力或自身结构原因而导致骨头断了、裂缝、粉碎或受压塌陷,而“骨折病”是指因为骨折及其治疗过程中引起的关节肿胀僵硬、功能障碍、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骨关节固定综合征。
骨折后最好能在原先位置长好,比较严重的骨折都会发生错位,需要采用手法或手术复位。
无论如何,骨折后必须设法固定,维持对合位置。
要做到这一点,常常必须限制伤骨及邻近关节活动。
骨骼坚硬,不像皮肤和其他软组织伤口几天就能愈合。
成人骨头一旦断裂,愈合时间至少1个月;长得慢的,三五个月、半年甚至1年以上才长好的也不是没有,其固定时间也相应较长。
伤后气血受损,局部经脉不畅,加之关节被迫长时间地禁锢在石膏或树脂管型内,瘀积不散,周围组织间隙内浆液渗出,纤维蛋白沉积,致使关节内外粘连挛缩、失去弹性。
就像门窗上的合页久不使用便会锈蚀一样,关节如长时间固定不动也会因此“锈蚀”,发生粘连、僵硬。
老年人机体代谢率降低,关节已有或潜在退行性改变,更加容易受累。
肌肉本是关节活动的动力,关节不动,肌肉也跟着“睡觉”,慢慢地发生萎缩。
不少骨折病人拆除外固定器具后,发现里面的肢体明显变细,如摄X线片,还可见到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骨密度下降,这是由于缺少活动、骨钙悄悄流失的结果。
病人年龄越大,固定时间越长,这种变化越严重,恢复起来越困难。
骨折病的预防方法包括:改进骨折固定方法,尽量不固定关节;设法促进愈合,缩短固定时间;采取可靠的内固定,争取早日活动。
但最为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