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资料左琴科简介(精品)

合集下载

【新】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26《科利亚的木匣》课件.ppt

【新】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26《科利亚的木匣》课件.ppt
课文是按照“_埋__木__匣_” “__挖__木__匣” “__得__到_ 启”示的 顺序来写的?
第一部分:( 1—3 )埋木匣; 第二部分:( 4—12 )挖木匣; 第三部分:( 13 )得到启示。
轻声朗读课文第1至3自然段, 思考问题:
▲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埋木匣时,妈妈和科利亚分别是怎么做的?
反问句
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_敌人_连_我_们_家_的_大_箱_子_都_没_挖_走_,_不_可_能_找_到_我_的_小_木_匣_。
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 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 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 五步。
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 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 匣子。
▲埋木匣时,妈妈和科利亚分别是怎么做的?
用“——”画出写妈妈埋箱子的句子, “~~~~”画出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
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 埋在地下。
只会数到十,就向前走了十步,埋 下了他的木匣。
圈一圈科利亚埋木匣的动作:
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 只会数到十。他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 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6 科利亚的木匣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6 科利亚的木匣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 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 都在起着变化。
这件事情,又让你想到 了些什么呢?能举个例 子说一说吗?
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 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 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还”,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没有 找到匣子。“仍然”也表示结果与 前面一样,只是程度比“还”更进 一层,这里连用这两个词,说明科 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果。
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2、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
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3、“他们家的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走
了。”老师适时引导“房子还在”告诉我们什么? 4、“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
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 老师引导:四个年头,科利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借 助线段图理解。
埋木匣 只有5岁,步子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挖木匣 4年以后,步子大。第一次:12来自345
6
7
8
9 10
第二次:
1
2
3
4
5
❖ 说一说: 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 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 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 写一写:
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
这件事情让科利亚得到了怎样的启 示呢?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 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 都在起着变化。
■ 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我会读 木匣(xiá) 小手锯( )jù 台阶( )jiē 量 ( lián)g
■ 我会写 冰鞋 斧头 手锯 玩意 免得 抢走 难过 算术 当初 随便 仍然 敌人 台阶 所以 懂得

【小学语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科利亚的木匣ppt课件

【小学语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科利亚的木匣ppt课件
读一读,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可 以找到什么依据?
讨论第2种可能性: 数步法可能不管用
找出描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 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
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 了她埋的箱子。
读读这两句,想一想妈妈用的是什么方 法埋箱子、挖箱子的?
讨论第3种可能性: 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1)报纸上说,今天晚上八点有月食。 晚上八点钟,我站在阳台上向天 空望去,月食( 果然 )出现了。
(2)在抗洪前线,解放军战士与洪水 搏斗了十几天。有的战士累得几 次昏倒,(仍然 )不肯离开防洪大 堤。
本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 家门挖三口出十朝她)菜的步园箱,走子埋了下(三了十箱子)。步四,年很后快妈妈从

)。

(2)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 )步, 十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量了
五 (找到)了步木,匣却子没有找到木匣子。后时来间科一利天天
过去亚,从人屋在门一口天起天量长了大(,步)子步也,在他渐就渐变大
在这件事里,科利亚能 有这么大的收获,是因为他 有一种特别好的品质,知道 是什么吗?
选词填空
• 仍然 果然 固然
• 1.爸爸说用一个月的时间学会使用电脑。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爸爸( 果然 )学 会了。
• 2.在自然博物馆里,同学们看到了多姿 多彩的动植物。闭馆的时间快到了, 同学们仍(然 )不想离开。
• 3.这样做( 固然 )能保住他的性命, 可他的一条腿却没了。
(1)战争开始时,妈妈从家门口,量了
改为陈述句: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科利亚的木匣 4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科利亚的木匣 4

法西斯的领导人——希特勒 希特勒 法西斯的领导人
法西斯: 法西斯:指反对民主 和自由,主张专政和独裁, 和自由,主张专政和独裁, 实行全面统制和恐怖镇压; 实行全面统制和恐怖镇压; 狂热鼓吹民族主义的行为。 狂热鼓吹民族主义的行为。 它是违反人性的, 它是违反人性的,极其反 动的, 动的,因此受到全人类的 批判和抵抗。 批判和抵抗。
拓展练习,填空: 拓展练习,填空:
科利亚从家门口开始走, 科利亚从家门口开始走, )了十步 就用铲子( 了十步, ( 数 )了十步,就用铲子( 挖 ) 起来。坑挖好了, 起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 )在里面 匣子( )好 在里面, 匣( 放 )在里面,匣子( 放 )好 )上土 用脚( )了 上土, 后,( 盖 )上土,用脚( 踩 )了 ),还在上面( )了一层 ( 踩 ),还在上面( 撒 )了一层 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读读, 读读,然后用自 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四年前,五岁) 四年前,五岁) 10步 10步
(四年后,九岁) 四年后,九岁) 5步
科利亚量了五步, 科利亚量了五步, 又动手挖起来, 又动手挖起来,不多 一会儿, 一会儿,他果然早到 了木匣子。 了木匣子。 说说“果然”的意思。 说说“果然”的意思。
柯里亚开始是怎 样挖的?结果怎样? 样挖的?结果怎样?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 科利亚又是怎样思 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 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 怎样挖出木匣的? 考、怎样挖出木匣的? 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 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 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 你们看, 的木匣子。 的木匣子。”

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科利亚的⽊匣》是⼀篇具有哲理性的课⽂。

本⽂写的是科利亚在战争开始,从家门⼝向前数10步埋下⾃⼰的⼩⽊匣,四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在变化,周围的⼀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科利亚的⽊匣》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科利亚的⽊匣》原⽂ 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

他从家门⼝朝前⾛,数了⼗步,就⽤铲⼦挖起坑来。

坑挖好了,他把⼀个⽊匣放进坑⾥。

⽊匣⾥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斧头、⼩⼿锯和其他⼩玩意⼉。

他放好了⽊匣,盖上⼟,⽤脚踩实,还在上⾯撒了⼀层细沙,免得被⼈发现。

科利亚⼲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了。

科利亚和妈妈、奶奶决定离开村⼦,到喀⼭城去躲避。

家⾥的东西不能都带⾛。

妈妈把⼀些东西放进箱⼦⾥,从家门⼝向前⾛了三⼗步,把箱⼦埋在地下。

科利亚只会数到⼗,就向前⾛了⼗步,埋下了他的⽊匣。

就在那⼀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去了,在那⼉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

科利亚长⼤了,上了⼩学,数数能数到⼀百多了。

法西斯终于被赶⾛了。

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回到了故乡。

他们家的房⼦还在,屋⾥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了。

妈妈说:“不⽤难过,我们还有⼀些东西埋在地下哩。

” 妈妈从家门⼝朝前⾛了三⼗步,挖出了她埋的箱⼦。

她⾼兴地说:“算术真有⽤。

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 科利亚也拿来铲⼦,从家门⼝向前⾛了⼗步,动⼿挖起来。

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

他⼜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伙伴们围上来,都朝着科利亚笑:“你的算术不管事啦!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了。

”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连我们家的⼤箱⼦都没挖⾛,还能找到我的⼩⽊匣吗。

这⾥⾯⼀定有原因。

” 科利亚丢下铲⼦,坐在台阶上,⽤⼿摸着脑门⼉想。

突然,他笑起来,对⼩伙伴们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步⼦也⼩。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6科利亚的木匣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6科利亚的木匣精品课件

xiá 木匣
wā 挖坑
xié 冰鞋
biè 一倍
jù 小手锯
bì 躲避
kā 喀山城
6
冰鞋
斧头
手锯
玩意
免得 当初 台阶
房屋
抢走 随便 所以
管教
难过 仍然 懂得
算术 敌人 挖井
7
liáng

liàng
量具 量度 测量 量角器 打量
nán

nàn
难过 难受 困难
产量 数量 力量
灾难
8
我会写
9
思考:
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科利亚的哪些事?
17
从这些动作词, 你觉得科利亚是 个怎样的人?
数 科利亚从家门口向前走,( )了十步,就用铲子 ( )起坑来。坑( )好了,他把一个木匣 ( 挖 )进坑里。 挖 他( )好了木匣,( )上土,用脚 )实,还在上面( 放 ( )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放 盖 踩 撒
18
从埋东西到挖东西经过了多长时间?
说一说
现在的你和四年前的你 相比有什么变化?
1
26、科利亚的木匣木匣xiá
2
左琴科:(1895—1958)苏联作家。曾在彼得堡大学学 习,后志愿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后加入红军,退 伍后当过鞋匠、演员、电话员,参加过拉皮翁兄弟文学团体。 写有《蓝肚皮先生纳扎尔·伊里奇的故事》《克伦斯基》 《澡堂》《蓝书》等讽刺作品。四十年代因写作中篇小说 《日出之前》和《猴子奇遇记》受到联共(布)中央的批判。 后从事翻译工作。
伙伴们说:“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 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读一读,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找到什么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琴科简介
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左琴科(1895-1958):苏联著名幽默讽刺作家,一八九五年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瓦,父亲是位画家。

一九一三年左琴科入彼得堡大学攻读法律。

一九一五年世界大战期间自愿入伍,在前线中毒气受伤。

一九一八年参加红军,一九一九年因病复员。

后曾当过鞋匠、民警、电话接线员、法院民事调查员及会计等。

一九二一年左琴科步入文坛,同年加入“谢拉皮翁兄弟”文学团体。

二、三十年代左琴科的幽默作品风靡一时,苏联各出版社竞相出版他的各种作品集,许多作品被移译介绍到国外。

左琴科很快成为苏联享有盛誉的幽默讽刺作家。

法捷耶夫曾把左琴科与肖洛霍夫、费定等著名作家并提,认为“这些作家是'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秀作家”。

由于文学成就卓著,左琴科于一九三九年获得苏联红旗勋章。

左琴科的创作体裁多样,有幽默讽刺短篇、杂文、中篇小说、传记性小说、剧作和儿童故事等,其中尤以短篇见长。

他的幽默讽刺艺术继承了果戈理、列斯科夫以及契诃夫早期作品的优秀传统,并且广泛吸取了民间口头文学的丰富营养。

他在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表现形式上作了辛勤的、坚持不懈的探索(其中也有某些失误),在情节结构、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在幽默讽刺艺术上的新开拓,使左琴科的作品在苏联文学史上别开生面,另辟蹊径。

左琴科作为一个富有才华的幽默讽刺作家,对他所处的时代有其独到的理解和体察,他的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市民阶层、普通百姓、公务人员。

作者善于从人们习焉不察的日常琐事中摄取题材,嘲讽形形色色的市侩心理、庸俗习气以及官僚主义作风。

他在描绘那些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时,细致、深刻、一针见血,
形成了整整一画廊的所谓"左琴科式人物"。

这些人物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上,他们有血有肉,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作品的真实性使左琴科的幽默讽刺艺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左琴科作品的语言是形成他作品艺术特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无论叙述者的语言或是人物的语言,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它平易风趣、机智、俏皮、绘声绘色、活灵活现。

左琴科曾说:"我的句子都很短,普通的穷苦老百姓也能读得懂"。

五十年代,苏联恢复出版左琴科的各种故事集以及四、五十年代末发表过的作品。

一九五八年,左琴科在列宁格勒病逝。

左琴科不只是位讽刺家。

他是苏联纪实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苏联儿童文学的倡导者、组织者和代表作家之一,是苏联科研文艺的开拓者之一。

但他首先是位讽刺艺术家,最主要的是位讽刺家,是列斯科夫、果戈理故事体小说在苏联文学中的继往开来者。

他在这方面的成就,不仅给广袤的苏联大地带来了笑声,也给人们带来了与众不同的美学享受,使万千读者以不知他的名字为羞耻。

而这种笑声与美学品味,正是左琴科凭借他丑陋可爱的喜剧假面带给人们的,以致要谈左琴科的艺术成就,就不能不谈他的艺术假面。

他的第一部幽默故事集《蓝肚皮先生纳扎尔·伊里奇的故事》(1922)以及随后的许多中、短篇讽刺小说《贵妇人》(1923)、《狗鼻子》(1923)、《澡堂》(1924)、《产品质量》(1927)、《蓝书》(1934)等,描写革命后社会生活中遗留的旧痕迹和种种陈规陋习,嘲笑了自私、落后、官僚主义等现象。

20年代,他曾经发表过大量的短篇幽默讽刺故事和一组中篇讽刺小说,如《山羊》(1922)收入《感伤故事》(1927--1929)一书中的四部小说。

作家以日常生活为素材,运用夸张、集中、冷嘲热讽等手法,暴露了人们的愚昧落后、猥琐庸俗和吝啬虚伪,为革命胜
利初期一般市民的精神心理特征绘制出一幅幅讽刺画。

这些作品为作家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也使他一再受到“拉普”的激烈评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