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透镜教案-辽宁省鞍山市育才中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生生间的评价:互相合作,互相鼓励,互相监督,互相检测。
评价量规
通过介绍与观察透镜,实现对教学目标1 的落实。
通过平行光照射透镜的实验,实现对教学目标2 的落实。
通过平行光照射透镜的实验,实现对教学目标3的落实。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节课采取讲练实验结合的形式,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出课题。学生们很容易在遇到月牙形透镜时判断失误,故讲解完两种透镜后,马上跟进练习题,让学生认识到判断透镜种类不能以“凸出来”或“凹下去”作为标准,而要以透镜的形态区分。本课的知识点较为分散,我将其分为了“两种透镜”、“四个概念”、“三条特殊光线”三部分,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很好地验证了光的折射也是可逆的,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物理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基础薄弱,理解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规X性及解题的规X性,同时在小的却容易错的地方,时刻加以点拨。作业与习题的难度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判断两种透镜。
教学指导策略及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分辨透镜的能力。
2、四个概念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来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教学背景分析
单元整体分析:本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上一章中“光的折射”知识的延伸: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时各发生一次折射。对于一束平行入射光而言,光线越远离透镜主轴,出射光偏折程度越大,由此产生了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1透镜教案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1透镜教案

第1节透镜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透镜、薄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知道利用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

4.会用三条特殊光线的规律作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教学难点1.凸透镜光路作图。

2.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激光灯(自制教具)、凸透镜、凹透镜、烧杯、水槽、多媒体设备一套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漫游。

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一座孤岛旁,旅行家们只好下船来到岛上。

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旅行家们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

意外的问题来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

怎么办?正在这时,一个叫克劳波尼的物理学博士想到了一个办法。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扩展:早在我国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说明:放大镜聚光的作用。

设计意图: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问题导入问题: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你能画出一束光在三棱镜中的光路吗?课件展示: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出光在空气与玻璃三棱镜交界面发生折射现象的光路图,并找出偏折的共同点。

说明:人们利用玻璃透光且形状不同时对光的偏折情况不同,把玻璃磨制成各种镜子来为人们服务。

它们的表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这种镜子叫透镜。

它们对光都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情景导入通过课件播放照相机、眼镜、放大镜、望远镜、幻灯机的实物图片,对学生提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5.1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5.1透镜教学设计
4.教学拓展:
(1)课后组织学生参观光学实验室,了解透镜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在现代光学技术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计简单的透镜应用产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工作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注重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课堂讨论等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透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3)发展性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力的概念、运动规律等知识,但对光学部分的内容还较为陌生。在透镜这一章节,学生需要理解抽象的光学原理,对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一些透镜应用,如眼镜、照相机等,但对其工作原理了解不多,这为教学提供了切入点。
在此基础上,学生普遍对实验和观察类活动有较高的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有趣的实验和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透镜成像的规律。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对透镜成像规律的抽象理解、计算透镜相关参数的数学运算等。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光学性质、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难点:
(1)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特别是凸透镜成像的实像与虚像、倒立与正立、放大与缩小的关系。
(2)透镜成像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如何将数学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3)将透镜成像原理应用于实际光学仪器的分析,理解其工作原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倾听和表达。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勇于质疑、敢于挑战,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透镜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激发他们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掌握了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学习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透镜的学习将更为深入地探索光的折射现象。然而,由于透镜成像规律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共同总结透镜成像规律。
3.理论分析: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推导透镜成像公式,理解成像过程中各参数的关系。
(1)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透镜成像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2)鼓励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应用拓展:结合实际光学仪器,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5.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动手实验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对透镜的感知和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实验验证透镜的成像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5.1透镜 (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5.1透镜 (1)

《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是光的折射的深入,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是历年中考的高频考点。

(2)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光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演示实验和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四、教学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光具盘、光源、刻度尺、放大镜、白纸板、老花镜、近视镜五、教学过程课教学新1、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板书)师: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生:①③⑤是凸透镜,②④⑥是凹透镜。

师:同学们学会了用手摸来区分透镜,接下来我们用另外一种方法“看”来区分透镜。

生:动手操作加以区分,然后回答。

师:戴近视镜的同学把你的眼镜借一下,把老花镜和近视镜让同学们传递观察,然后辨别一下近视眼镜和老花镜到底是什么透镜。

生:观察、分析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透镜的画法。

同时学习关于透镜的两个名词——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它们是进一步研究透镜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特别说明:(1)凸透镜的汇聚作用是由于光线通过它的两侧表面发生的两次折射造成的。
(2)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汇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汇聚作用强(光线透过后偏折的厉害)。
认真听讲,实验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笔记,细心体会。
讨论、交流,总结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并汇报。
请同学总结出三条特殊关系
凸透镜:
会聚三条特殊光线
透镜相对于入射光线虚焦点
发散
主光轴、光心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教后反思
重点
难点
重点:凸透镜的汇聚作用。
难点: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的概念。
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一盒透镜组、手电筒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备标注




一引入新课
一、复习提问
请学生回忆第二章所学知识,自己归纳总结。
无规则走到学生中间随意提问
二、引入课题
请同学们举例生活中常见的“镜子”有哪些?
同桌之间互相提问
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进行预习大约5分钟
认真思考并作出回答。
观察示意图,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了解透镜的画法,认识透镜的主光轴,光心。总结主光轴及关心的定义
归纳总结能力培养
学生自己总结记忆最深
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其中
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
进行探究
5.指导学生实验
A、拿一凸透镜正对手电发出的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变得最小、最亮。
实践出真知
合作意识培养
鼓励学生大胆总结归纳
知识梳理
凸透镜焦点、焦距
主光轴、光心
会聚三条特殊光线
透镜相对于入射光线虚焦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1透镜教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1透镜教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1透镜教学案
第一节透镜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知道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概念
对光有会聚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
照相机
透镜应用幻灯机
放大镜
概念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物理实验的设计和应用,能够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使其在动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物理中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验的学科特点。

不足之处在于设计本节时,考虑到下一节课有应用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作图的内容,而将一些与作图有关的知识点后移反思设计,应该补充上必要的知识点,或者将一些题放到下一节讲出后再让学生去做。

同时,实验后学生发表自己观点,讨论总结规律的时间应该多给一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5.1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1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物理八年级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人教版)
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我们把凸透镜对光线的这种作用就叫会聚。

讨论: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一起来验证:
演示实验:利用激光笔和凸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教师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

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引导学生判断是否会聚的标准: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否靠近主光轴。

小结: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会聚作用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实验:利用激光笔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条平行光线,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再放凹透镜。

引导学生类比凸透镜,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 如图是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是凸透镜的是( C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④
2.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几束光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到一点
B.几束光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平行射出
C.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D.几束光经过凹透镜,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会相交
3.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如图所示,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

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A )
A.一定小于8cm B.一定等于8cm
C.一定大于8cm D.可能小于8cm,也可能大于8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学科课时计划
年月日题目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节第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图片,得出透镜的不同结构特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特征及对光的作用。

难点通过实验找出透镜的焦点、焦距,掌握透镜中特殊光线的作图。

媒体使用白板、多媒体电脑、课件;凸透镜、凹透镜、透镜平行光路光栅演示板、蜡烛(或LED 灯具)、老花镜、近视镜、火柴。

教[新课导入] (1)对比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三者对平行光作用的特点,再画图分析平行光射向正放和倒放的三棱镜及长方体的玻璃砖时的光路,引入透镜的主题。

(2)透镜很常见。

投影显示常见的透镜光学器材,如照相机、摄像机、望远镜、投影仪、显微镜、放大镜、近视镜、远视镜等。

[进行新课]
〖引入〗显示照相机镜头组的剖面图,观察镜头的形状。

引出透镜的特点。

透镜的两个表面至少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

一、透镜
〖实验〗学生用手摸透镜,体验透镜的形状,引导按形状分类。

1.分类:根据形状,透镜分为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和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简称主轴。

学过程3.光心:主光轴上的一点,通过这点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C1C2
C1C2C1C2
注意:主光轴画法——点划线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实验〗因为太阳距离地球很远,可认为太阳光是平行光。

让太阳光通过光栅狭缝获得平行光束,分别放柱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光路变化。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2.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F2
f
f
F1
F2
F1
f
F2
F1F2
F1
(1)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会聚于在主轴的一点。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3)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4)太阳光聚焦法: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的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这就是焦距。

清代科学家郑复光实验证实冰透镜可取火。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透镜(对光的作用)分为会聚透镜(凸透镜)和发散透镜(凹透镜)。

4. 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焦点:平行主光轴通过透镜的光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

(2)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3)焦距: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三、特殊光线
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到焦点。

(2)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焦点发出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