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喷吹煤指标

合集下载

煤炭指标详解

煤炭指标详解

煤炭指标详解一、水分(M)煤的水分分为两种,一是内在水分(Minh),是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二是外在水分(Mf),是在开采、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炭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

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总和。

一般来讲,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

褐煤、长焰煤内在水分普通较高,贫煤、无烟煤内在水分较低。

水分的存在对煤的利用极其不利,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运输资源,而且当煤作为燃料时,煤中水分会成为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另外,精煤的水分对炼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水分每增加2%,发热量降低100kcal/kg(大卡/千克);冶炼精煤中水分每增加1%,结焦时间延长5~10min。

二、灰分(A)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

外在灰分是来自顶板和夹研中的岩石碎块,它与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

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

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

灰是有害物质。

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发热量降低100kcal/kg左右。

冶炼精煤中灰分增加,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炭强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1%,焦炭强度下降2%,高炉生产能力下降3%,石灰石用量增加4%。

三、挥发分(V)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称为挥发分。

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

它是鉴别煤炭类别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讲,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加,煤炭挥发分降低。

褐煤、气煤挥发分较高,瘦煤、无烟煤挥发分较低。

四、固定碳含量(FC)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

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

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五、发热量(Q)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的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

煤炭分类及主要质量指标

煤炭分类及主要质量指标

煤炭分类及主要质量指标第一部分煤炭分类及分布一、煤炭分类煤炭主要分为褐煤、烟煤、无烟煤。

按照碳化程度分类,煤可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煤化程度依次提高(1)褐煤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外观呈褐色,光泽暗淡。

褐煤含碳量60%~77%,挥发成分占比大于40%,水分含量较高,约为15%~60%,燃点约270°C,化学反应性强,易风化。

(2)烟煤烟煤为褐煤进一步煤化产物,含碳量约80%~90%,含氢量4%~6%,含氧量10%~15%,多具有一定粘结性,挥发物约占10%~40%,热值约27170~37200千焦/千克(6500~8900千卡/公斤)。

(3)无烟煤无烟煤是所有煤种中煤化程度最高的煤,具有挥发成分低(挥发分≤10%)、密度大、燃点高、无粘结性、燃烧时无烟或少烟等特点。

主要对应下游行业为电力、建材和化工。

目前无烟煤主要分为块煤、精煤和末煤,其中,块煤的主要下游用途是固定床煤气化生产合成氨尿素等;无烟洗精煤因其热值高、含硫量低等特性被广泛用于高炉喷吹、铁矿烧结、水泥建材等领域。

注:高炉喷吹技术是将粉状煤和高炉热风一起从高炉风口喷入高炉,在风口前燃烧,产生热量和一氧化碳,作为高炉的热量和还原剂,代替部分焦炭进行高炉冶炼,从而节省焦炭、降低焦比,降低生铁成本,主要是以无烟煤作为原料洗选而得,部分烟煤也可做为喷吹煤原料。

二、煤炭分布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且具有地域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北富南贫。

我国主要产煤地区为内蒙古、山西、陕西和新疆,其中内蒙古和山西产煤占比超50%。

以2020年上半年为例,我国煤炭产量为18.05亿吨,内蒙古、山西、陕西和新疆分别占全国产量的26.2%、27.0%、17.3%、7.1%。

我国煤炭生产重心正加快向资源禀赋好、开采条件好的地区集中。

大秦铁路是我国首条煤运通道干线铁路,运输的货品以动力煤为主,主要承担晋、蒙、陕等省区的煤炭外运任务。

港口方面,环渤海地区的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天津港是我国重要的煤炭港口,其中秦皇岛港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是我国“北煤南运”大通道的重要枢纽港,秦皇岛煤炭价格和库存数据已成为我国煤炭市场的风向标。

煤种分类标准

煤种分类标准

煤种分类标准主要依据煤的煤化度、挥发分含量、固定碳含量、密度、硬度、燃点等指标进行划分。

在我国,煤种分类主要采用实用分类法,根据煤的用途、加工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分类。

具体来说,我国将煤炭分为以下三大类:
1. 褐煤:煤化度较低,挥发分含量较高,密度较小,硬度较软,燃点较低的煤炭。

2. 烟煤:煤化度较高,挥发分含量适中,密度较大,硬度较大,燃点较高的煤炭。

烟煤主要包括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 焦煤、气肥煤、气煤、12 中粘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等。

3. 无烟煤:煤化度最高,固定碳含量高,密度大,硬度大,燃点最高的煤炭。

无烟煤分为年老无烟煤和典型无烟煤两种。

此外,煤炭还可以按照加工方法和技术要求分为精煤、洗选煤、筛选煤等。

具体分类如下:
1. 精煤:指经过精选加工的煤炭,主要用于炼焦、化工、发电等领域。

精煤可分为冶炼用炼焦精煤、其他用炼焦精煤、喷吹用精煤等。

2. 洗选煤:指经过洗选加工的煤炭,包括洗原煤、洗混煤、洗末煤、洗粉煤、洗特大块、洗大块、洗中块、洗混中块、洗混块、洗混小块、洗粒煤等。

3. 筛选煤:指通过筛选加工的煤炭,主要有筛分原煤、筛分洗选煤、筛分末煤等。

高炉喷吹煤评价指标

高炉喷吹煤评价指标
1.2 硫分%
含硫大于 0.07%,就 会使之产生热脆性而无法使用)。为脱去钢铁中硫,就须在高炉和炼钢炉中多加石灰石,致使成本升 高,生产能力下降。硫分越低越好。喷吹煤硫分应比所用焦炭硫分低 0.2%,即钢厂焦炭硫分为 0.8%, 喷吹煤硫分应不高于 0.6%。
2、山西境内有代表性的喷吹煤指标
山西境内有代表性的喷吹煤 1 号、2 号、3 号、4 号煤质指标和工艺指标见表 1。
2.1 无烟喷吹煤
喷吹煤 2 号煤质好,灰分≤11%,硫分≤0.65%,可磨指数 70~85,可磨性好,是国内最好的高炉喷吹 煤之一,因而价格偏高。喷吹煤 3 号可磨指数 40~50,煤质较硬,磨煤电耗高,煤粉造价高,且对高 炉喷嘴磨损严重。从其反应性看,后者也不如前者,1250℃后,后者反应率只有 59.80%,前者已高 达 90%以上,说明喷吹煤 3 号喷吹综合性能较差。
2.2 贫瘦喷吹煤
在喷吹烟煤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贫瘦煤也是较好的高炉喷吹原料。其挥发分适中,着火点较低, 反应性好,燃烧性强,资源丰富,价格合理。
从煤灰成分看,喷吹煤 1 号煤灰中酸性氧化物(SiO2+Al2O3)含量适中 83.10%,碱性氧化物 (Cao+MgO+Fe2O3+K2O+Na2O)含量 10.07%,有利于高炉造渣和脱硫。但喷吹煤 1 号可磨指数偏 高,煤粉在磨机内易粘结,易堵塞高炉喷嘴。
1.6 燃烧性
煤的燃烧性好,即其着火点低,反应性强。这可使喷入高炉的煤粉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尽可 能多地气化,少量未及气化的煤粉也因反应性强而与高炉煤气中的 CO2 和 H2O 反应而气化,不给高 炉冶炼带来麻烦。另外,燃烧性好的煤也可磨得粗一些,即-200 目占的比例少一些,这为降低磨煤 能耗和费用提供了条件。

各类煤种技术指标详情

各类煤种技术指标详情

各类煤种技术指标详情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根据其热值、灰分、挥发分等技术指标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煤种。

下面是各类煤种常见技术指标的详细介绍。

1.焦炭:焦炭是从冶炼工业中所得到的一种煤炭产品。

它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固定碳、灰分、挥发分、硫含量。

焦炭的固定碳含量一般在80%以上,灰分含量低于15%,挥发分含量低于4%,硫含量低于0.8%。

这些指标直接影响焦炭的热值和燃烧情况。

2.炼焦煤:炼焦煤是一种用于冶金工业中的煤炭,可用于生产焦炭。

其主要技术指标包括灰分、挥发分、硫含量等。

炼焦煤的灰分含量一般在10%以下,挥发分含量在20-32%之间,硫含量低于1.5%。

同时,炼焦煤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结焦性能、透气性以及燃烧性能。

3.烟煤:烟煤是一种热值较高的煤种,适合于发电、加热和多种工业用途。

它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灰分、挥发分、硫含量和压实度等。

烟煤的灰分含量一般在12%以下,挥发分含量在15-40%之间,硫含量低于1%。

此外,烟煤的压实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煤炭的燃烧速率和热值。

4.褐煤:褐煤是一种含水量较高的煤种,热值较低。

其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等。

褐煤的水分含量一般在20-50%之间,灰分含量在15-45%之间,挥发分含量在30-45%之间。

褐煤的热值相对较低,不适合高温燃烧和需要高热值的工业用途。

5.无烟煤:无烟煤是一种烟煤的变种,可以作为高热值和低污染的燃料。

其主要技术指标同样包括灰分、挥发分、硫含量等。

无烟煤的灰分含量一般在12%以下,挥发分含量在15-40%之间,硫含量低于1%。

无烟煤燃烧时烟雾较少,不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

总的来说,不同类别的煤炭具有不同的技术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影响了煤炭的加工和利用方式。

了解各类煤种的技术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和应用煤炭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选煤厂设计用的各种标准

选煤厂设计用的各种标准

国内电煤市场需求仍以普通动力煤(d A =14%~20%)为主,优质动力煤(d A =12%~14%)居次。

出口动力煤灰分一般要求小于12%;高炉喷吹用煤灰分要求在10%左右;现在环保部门要求动力煤的硫分含量一般不得大于1%。

“无级调灰”这种煤炭产品灰分能够在大范围内无级调节,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运而生的灵活的煤炭产品新结构。

原煤是指从地上或地下采掘出的毛煤经筛选加工去掉矸石、黄铁矿等后的煤。

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洗选、未经加工的毛煤也叫原煤。

包括天然焦及劣质煤,不包括低热值煤等。

年工作330D ,每天工作16H 。

二班生产,一班检修。

年生产能力:150万T/A 。

日生产能力:4545.45T/D 。

小时生产能力:284.09T/H 。

实际与理论分选密度差值入厂原煤含矸量等级(参考值)煤的发热量等级注:1MJ=1000/4.2大卡=238.095大卡=1000000/4.2卡;5000大卡相当于21.008MJ我国煤的分类指标是什么?我国煤分类国家标准,编号GB5715—86,我国煤炭按煤的煤化程度及工艺性能进行分类,对无烟煤、烟煤和褐煤采用煤化程度参数进行区分。

(1)无烟煤的分类:无烟煤以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干燥无灰基氢含量作煤化程度的指标来区分无烟煤的小,即无烟煤一号、无烟煤二号和无烟煤三号(如表46所示)。

表46 无烟煤的分类(2)烟煤的分类:烟煤煤化程度的参数采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作指标,烟煤粘结性的参数选用粘结指数和胶质层最大厚度(或奥亚膨胀度)作指标来区分类别,即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中粘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共12类。

(3)褐煤的分类:褐煤采用透光率为煤化程度指标,以区分褐煤和烟煤,并把褐煤划分为褐煤一号和褐煤二号。

同时还采用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辅来区分烟煤和褐煤。

表48 褐煤的分类1.煤的用途有哪些?根据煤的性质和各行业对煤炭燃烧和工艺性质的要求,煤的主要用途如下:(1)无烟煤:无烟煤硬度高,机械强度高,固定碳含量高,发热量高,挥发分很低,无粘结性,燃点高,有良好的导电性,在工业上块煤用于生产合成氨的制气、电石、碳化硅、电极,粉煤用于高炉炼铁喷吹,可以节省焦炭。

主要煤质指标分级标准

主要煤质指标分级标准
MF
131~200
高氟煤
HF
>200
七、煤灰熔融性级别
1、煤灰熔融性软化温度(ST)分级(MT/T 853.1)
级别
代号
软化温度ST℃
低软化温度灰
LST
≤1100
较低软化温度灰
RLST
>1100~1250
中等软化温度灰
MST
>1250~1350
较高软化温度灰
RHST
>1350~1500
高软化温度灰
HST
>1500
2、煤灰熔融性流动温度(FT)分级(MT/T 853.2)
级别
代号
流动温度FT℃
低流动温度灰
LFT
≤1150
较低流动温度灰
RLFT
>1150~1300
中等流动温度灰
MFT
>1300~1400
较高流动温度灰
RHFT
>1400~1500
高流动温度灰
HFT
>1500
八、煤的焦油产率级别
级别
焦油产率Tj(%)
4
中高全水分
MHM
>12.0~20.0
5
高全水分
HM
>20.0~40.0
6
特高全水分
SHM
>40.0
低热值煤
LQ
16.30~22.40
特低热值煤
SLQ
<16.30
四、磷含量级别
级别
代号
原煤磷Pd(%)
特低磷煤
P—1
≤0.01
低磷煤
P—2
>0.01~0.05
中磷煤
P—3
>0.05~0.10
高磷煤
P—4
>0.10

中国煤炭分类指标

中国煤炭分类指标

(国家标准局 1986年1月9日发布 GB5751-86)中国煤炭分类,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

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

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

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

如Y值<25mm,则按其Vdaf 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

如Vdaf >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 >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在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 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 >28%的煤,暂定b 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 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 值>37%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分Ad(%)15-35,发热量 Qnet.ar kcal/kg2700-3500,全硫St.d(%) <0.5,挥发分Vdaf(%)≤46, 注:本参数只供参考,实际执行中可根据用户需求调整。

褐煤 ,一种介于泥炭与沥青煤之间的棕黑色的低级煤,质量指标随井下采面条件而变化,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褐煤:为半暗半亮型,易点燃,燃烧彻底,灰呈粉状,易排出,属优质褐煤。

具有低硫、低磷、高挥发分、高灰熔点的“两高两低”显著特点。

是火力发电厂、沸腾炉理想的燃料。

二、钢厂用喷吹煤
1.1灰分%
灰分是有害成分。

喷入高炉的煤粉的灰分转变成炉渣,不仅增加石灰石的消耗,又增加吨煤渣量,使焦比升高。

喷吹煤的灰分越低越好。

喷吹煤灰分应比所用焦炭灰分低2%,即钢厂的焦炭灰分为13%,则喷吹煤的灰分应不高于11%。

1.2硫分%
硫分也是一种极为有害的物质。

喷吹煤粉中硫影响生铁和钢的质量(钢铁中含硫大于0.07%,就会使之产生热脆性而无法使用)。

为脱去钢铁中硫,就须在高炉和炼钢炉中多加石灰石,致使成本升高,生产能力下降。

硫分越低越好。

喷吹煤硫分应比所用焦炭硫分低0.2%,即钢厂焦炭硫分为0.8%,喷吹煤硫分应不高于0.6%。

1.3发热量
固定碳含量越高,挥发分含量越低,在风口前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喷入高炉的煤粉是以其放出的热量和形成的还原剂CO、H2等来代替焦炭在高炉内提供热源和还原剂。

发热量越高越好。

在高炉内放出的热量越多,置换比越高。

1.4可磨性
它反映煤的耐磨特性。

可磨指数越大,越易粉碎,磨煤机出力越大,电耗越小,粉煤加工成本越低。

但可磨指数大于90时,在磨机内会有粘结现象。

实践证明,喷吹煤可磨指数为70-90时为最佳。

煤对CO2的反应性即将CO2还原成CO的能力。

它是反映煤气化、燃烧的一个重要指标。

反应性的强弱直接影响炉子的耗煤量、耗氧量及煤气中的有效成分等。

高炉喷吹反应性强的煤,不仅可提高煤粉燃烧率,扩大喷吹量,而且风口区未燃烧的煤粉在高炉的其它部位参加了与CO2的气化反应,减少焦炭的气化反应,对焦炭强度起到保护作用。

1.6燃烧性
煤的燃烧性好,即其着火点低,反应性强。

这可使喷入高炉的煤粉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气化,少量未及气化的煤粉也因反应性强而与高炉煤气中的CO2和H2O反应而气化,不给高炉冶炼带来麻烦。

另外,燃烧性好的煤也可磨得粗一些,即-200目占的比例少一些,这为降低磨煤能耗和费用提供了条件。

1.7爆炸性
悬浮的煤粉与空气或其他氧化剂混合极易发生爆炸,最明显的规律是随挥发分增加,其爆炸性也增加。

一般认为煤粉Vdaf<10%为基本无爆炸性煤,10%<VDAF<25%为有爆炸性煤,Vdaf>25%为强爆炸性煤。

爆炸特性主要采用长管式的测试装置来测定煤粉爆炸火焰返回长度确定煤粉有无爆炸性及其强弱。

一般认为,仅在火源处出现稀少火星或无火星的属于无爆炸性,如无烟煤;返回至喷入端的火焰长度小于400mm的为易燃有爆炸性煤,如贫瘦煤、不粘煤、弱粘煤;返回至喷入端的火焰长度大于400mm的为强爆炸性煤,如气煤等。

1.8煤灰熔融性
煤灰熔融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随加热温度的变化,煤灰的变形、软化和流动特征的物理状态。

煤灰的熔融性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组成。

在煤灰熔融时,Al2O3起“骨架”作用,能明显提高灰的熔融温度,当其含量超过40%时,煤灰的软化温度一般都会超过1500℃;SiO2起“助熔”作用,一般来说,SiO2大于40%的灰熔温度比低于40%的要高100℃左右,而SiO2含量在45%-60%范围内,熔融温度随其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还原性气氛中,氧化铁以FeO形式存在,随其含量增加,煤灰熔融温度开始下降,当FeO摩尔百分数增加到40%时,下降至最低点,此后随着FeO含量的增加,熔融温度又升高。

在氧化性气氛中,氧化铁呈
Fe2O3形式存在,它总是起升高熔融温度的作用;CaO起助熔作用,但其含量超过30%时,它又起升高熔融温度的作用。

其他MgO、Na2O、K2O在煤灰熔融中都起助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