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短文两篇》重要知识点
中考资料-2021初中语文七年级词语注音与解释:第7课《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

2021初中语文七年级词语注音与解释:第7课《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贪婪】tānln贪得无厌,不知足。
【堕落】dulu1、沦落;流落。
2、指思想行为趋于下流。
文中是第一种含义。
【点缀】diǎnzhu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冉冉】rǎnrǎn形容事物慢慢变化或移动。
【苦熬】kǔo忍受着痛苦度过(日子)。
【雏形】chxng事物的初步形式。
【丰硕】fēngshu丰富,丰盛。
果实又多又大。
【稀疏】xīshū不稠密。
【累累】lěilěi连续不断;连接成串。
【低回】dīhu纤回曲折。
引申为情感或思绪萦回。
【沉甸甸】chndiandian形容物体因重量过重,像要下坠的样子。
此词可用来形容东西很重,有时也可形容心情沉重。
【眼巴巴】yǎnbābā①形容急切地盼望。
②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繁弦急管】fnxinjguǎn管弦之音繁密而急促。
【红灯绿酒】hngdēnglǜjiǔ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玲珑剔透】lnglngtītu形容精工制造、结构奇巧、内部镂空的手工艺品。
【具体而微】jtǐrwēi整体的各部分都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多姿多彩】duōzīduōcǎi丰富多彩,形容颜色多样,很多种形状和颜色。
【不可磨灭】bkěmmi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回味无穷】huwiwqing回味,从回忆中体会。
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形容俊俏】xngrngjnqio漂亮,聪明灵活。
形容:指容貌神色。
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和意思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嗟来之食机杼稽废时日懿德2.了解文学常识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每篇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三)德育渗透点1.学习古人探求自然,大胆质疑和务实的精神。
2.启发学生注重品德的修养,要洁身自爱。
(四)美育渗透点1.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
2.《乐羊子妻》中所体现的乐羊子妻的廉洁正其与才识过人的质朴美、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1.这两则故事生动活泼,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教学中,可以先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在加强诵读训练的同时,可以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并结合练习一、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讨论时,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对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常识、历史典故等,学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课堂交流;教师也可将教参提供的有关材料印发给学生。
3.掌握“东游、故、去、车盖、盘孟、嗟来之食、跪、感其言”等词语的意思。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是朗读短文,并理解每篇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可以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2.难点是《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
可将短文中三者的言行与复杂的科学知识作比较,体会古人对知识的执著探索精神。
四.课时安排l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及作者作品介绍胶片。
3.文中涉及的科学常识、历史典故打印材料。
4.学生制作生字新词和重点句子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
2.引导学生自行疏通文章,达到能够复述的程度。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基本课文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物超所值)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基本课文知识点归纳:一《忆读书》叙事性记叙文。
冰心,谢婉莹。
1、主题:回忆幼时、少年读书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经验,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内容要点:读书好(获得美的享受、扩大知识面、对写作有很大帮助,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多读书,读好书。
二、《风筝》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主题:批判那些爱封建教育思想影响,无端压制子弟的父兄,抒发了因四周的寒威和冷气面形成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春日温和的憧憬。
2、内容:风筝事件,“我”虐杀弟弟的风筝梦。
3、写法特点:过渡自然,首尾照应。
三、《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散文。
1、主题:赞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2、内容:写母亲勤劳的一生。
3、写作特点: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结构严谨;选村典型;语言朴素;感情真挚;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
四、《小巷深处》1、主题:抒写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激,流露出“我”对自己的无知和自私深深自责。
2、内容:母亲靠卖冰棒微薄收入收养“我”,含辛茹苦培养我,默默让别人带生活费和营养品到学校。
3、写作特点: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细节描写。
五、《春》借景抒情散文,朱自清1、主题:抒发作者对春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2、内容:盼春,画春(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等),赞春。
3、写作特点:语言准确生动;大量运用比喻和拟人;结构严谨,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六、《空诚计》罗贯中1、诸葛亮形象:临危不乱,足智多谋。
2、内容:开端,兵临城下;发展,临危施计;高潮,司马懿中计;结局,孔明释计。
3、写作特点: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生动的细节描写;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七、《心声》1、李京京形象:天真、纯朴、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
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优秀课件:45页

阅读理解
3、“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 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这句 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 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 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 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 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 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 感动。
席慕蓉精美片段积累: 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 一篇虚幻的神话 任它 绿草如茵 花开似锦 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 在坠落的昏眩里 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
——席慕蓉《无怨的青春•距离》
拓展阅读
我喜欢回顾,是因为我不喜欢忘记。我 总认为,在世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时 刻似乎都有一种特定的安排,在当时也许不 觉得,但是在以后回想起来,却都有一种深 意。我有过许多美丽的时刻,实在舍不得将 它们忘记。 (摘自《成长的痕迹•回顾所来径》)
积累字词
liǎn 收敛 guō 聒聒 bēi
shù
宽恕
zàn
短暂 cuì 脆弱 gǒu
táo
淘洗
卑微
一丝不苟
基础字词:
• • • • • 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 聒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宽恕(shù) :宽容饶恕。 短暂(zhàn ):时间短。 一丝不苟:(gǒ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 小的地方也不马虎。 • 卑(bē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 上苍:上天。 • 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拓展阅读
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 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 在我之后不会停顿也不会结束,而我的来 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 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 印记。 (摘自《生命的滋味》)
第17课《短文两篇》考点详解(原文 译文 考点)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一、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考点】〔之〕结构助词,译为“的”。
〔可〕动词,译为“值得”。
下文的“可远观”的“可”也是动词,意思是“可以,能够”。
〔者〕代词,指代前面说的“草木”,可以译为“的草木”,也可以采用的字结构,把“可爱者”译为“值得喜爱的”。
〔甚〕表示程度的副词,叫做程度副词,意思是“很,非常”。
〔蕃〕读作fán,意思是“多”,与“繁”是同义词,可以组词“繁多”。
有人把“蕃”理解为“同‘繁’”,这是把“蕃”看作是通假字了。
笔者认为:“蕃”与“繁”读音相同,都可解作“多”,还是应该看作同义词。
【原文】晋陶渊明独爱菊。
【译文】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考点】〔陶渊明〕字元亮,后改名潜,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大诗人。
陶渊明喜爱菊花,在宅边种植菊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表达了与世无争、悠然自得心志。
后来,菊花就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的象征。
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诗写道:“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中“陶家”的“陶”就是指陶渊明。
〔独〕副词,意思是“唯独,只”。
【原文】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考点】〔自〕介词,意思是“从,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来〕动词,表示趋向,即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时间,可以译为:……(以)来,到现在。
这里译为“以来”。
【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也不旁生枝茎。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初一语文上册重点成语《春》【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繁花嫩叶】花儿繁茂叶子嫩绿。
形容美好的春色。
原句: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原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窃读记》【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原句: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睽睽,形容注视的样子。
原句: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店门。
【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
原句:直到好大功夫,才过来一个店员,我赶忙合起来递给他看,煞有介事地问价钱。
【废寝忘食】指不但顾不得睡觉,而且还忘记了吃饭。
这是常形容人们专心致志。
原句:但我也不是个读书能够废寝忘食的人。
【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原句:当三阳春正上座,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也饿得饥肠辘辘。
初一语文上册必考成语《雨的四季》【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原句: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示出一种自然、平静。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原句: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的咄咄逼人。
《论语》十二章【不亦乐乎】用来表示非常快乐的意思。
原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原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原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初一语文上册易错成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迹罕至】很少有人到的地方。
原句: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原句: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课文篇章:
- 《辛弃疾》
- 辛弃疾生平及其作品特点
- 诗词中的感情表达与意境描绘
- 《牛郎织女》
- 传说背景及故事情节
- 课文中的写景描写和人物塑造
- 《白兔奇遇记》
- 小说主题和故事情节
-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的体现
- 《小石潭记》
-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和寓意
- 人物塑造和情感描写
- 《走向共和》
- 历史事件和人物
- 作者观点和文化内涵
文言文篇章:
- 《滕王阁序》
- 课文的背景和作者
- 文章结构和主题
- 《孔雀东南飞》
- 故事背景和情节
- 文言文修辞手法
- 《描写梅花》
- 文章主题和写作手法
- 文中的寓意和情感表达
- 《祭侄文稿》
- 文章的形式和目的
- 文中的表达方式和文学特色- 《乌衣巷》
- 课文的背景和主题
- 文中的情景描写和人物塑造
其他知识点:
- 句子成分及其概念
- 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 现代文阅读技巧
- 文言文阅读技巧
注:以上为初一语文上册的一些重要课文和知识点总结,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相应章节。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

2、“雏形”与“具体而微” 有什么区别?
“雏形”是指未定型前的形式, “具体而微”是指具备了整个 形体,两者形容的外形很有差 别。
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 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 多,经历也愈多,感受 也愈多,生命也就愈 益多姿多彩.
九、板书设计:
奇妙——低回品味——喜悦、新奇 珍 重 第
神圣的事业
面对行道树,我们惟
有牢牢记住他带给我们的人 生启示:在追求中完成自己 的生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 的价值。愿我们像行道树一 样,拥有高贵的心灵,美丽 的人生。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Ⅰ:
• 1、作者认为第一次的感觉怎样?(试用 文中的句子回答) • 2、作者认为“第一次的感觉真好,真奇 妙”,“好”在哪里?“奇妙”在哪里? (试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 3、作者在文中一共写了几个“第一次”? 详写了几个?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散文代表作:《步下红毯之后》《我知道你是谁》
阅读文章,完成要求:
1、把不能理解的语句勾画 出来。 2、寻找文章的中心句。(找中
心句的方法:认为关键的句子画 出来,对比各句,看看那个更能 概括文中的行道树象征无私奉献 的人)。
本文最富哲理的句子: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 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 把深沉给予我们。
美丽的公园
川流不息的车流
你注意过行道树吗?
作者简介:
张晓风,台湾著名女作 家,江苏铜山人。著有散文、 小说、戏剧多种。被推为 “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 一,其作品“柔婉中带刚劲” (余光中语)。“笔如太阳 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 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评论界赞)
听读课文
1、把不能理解的语句勾画出来。 2、你能快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上册:《短文两篇》重要知识点
导读: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烟囱cōng柚yòu子树沉甸diàn甸
霎shà时间剔tī透结实累léi累
点拨:“累”是多音字,要结合语境正确渎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duò)堕落牙yín龈贪(lán)婪
(chú)雏形苦(áo)熬
3.解释下列词语。
(1)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3)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4)低回:留恋。
(5)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6)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7)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8)多姿多彩:本文指生活丰富而充实。
4.行道树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在行道树身上,体现了无私奉
献(或以苦为乐)的精神。
二、重点句子
1.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
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
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2.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三、文学(文体)常识
1.《行道树》节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张晓
风。
2.《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周素珊。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