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AST分型

合集下载

toast分型诊断标准

toast分型诊断标准

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诊断标准及其优缺点分析TOAST分型是一种对缺血性脑卒中病因进行分类的方法,由美国学者Adams等于1993年提出,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五个类型,分别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心源性脑栓塞(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SOE)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这一类型的患者具有颅内、颅外大动脉或其皮质分支因粥样硬化所致的明显狭窄(>50%)或有血管堵塞的临床表现或影像学表现。

具体的诊断标准如下:临床表现:包括失语、忽视、意识改变及运动障碍等皮质损害;脑干、小脑损害体征;间歇性跌行、同一血管支配区域的TIA;颈部血管杂音或搏动减弱等病史。

头颈部影像学表现:脑部CT或核磁共振提示大脑皮质、脑干、小脑或半球皮质下梗死灶直径大于1.5cm。

辅助检查: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或DSA显示,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狭窄大于50%。

但应排除心源性栓塞的可能。

若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或血管造影无异常所见或改变轻微,则该型诊断不能确立。

心源性脑栓塞(CE)这一类型的患者由来源于心脏的栓子致病。

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同LAA型。

具体的诊断标准如下:临床表现:若患者于发病前有一根以上血管所支配区域的TIA或脑卒中,或存在系统性栓塞,则支持心源性栓塞型的诊断。

辅助检查:应可以确定至少有一种栓子是来源于心脏。

应排除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栓塞或血栓形成。

对于存在心源性栓塞中度危险因素,且无其他病因的患者,应定为"可能"心源性栓塞。

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这一类型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腔隙综合征,包括纯运动性卒中、纯感觉性卒中、感觉运动性卒中、共济失调轻偏瘫综合征、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等。

无大脑皮质受累的表现。

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者支持该型诊断。

具体的诊断标准如下:临床表现: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3项标准之一即可确诊。

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TOAST)

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TOAST)

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TOAST)【概念】1.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又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指脑血循环障碍病因导致脑血管堵塞或严重狭窄,使脑血流灌注不足,进而缺血、缺氧导致脑血管供血区脑组织死亡,临床上表现为突发局灶或弥散性的神经功能缺损,能被CT或核磁扫描到的脑梗死,24 h之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包括症状、体征、新的脑梗死病灶)。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为脑血循环障碍病因导致的突发、短暂(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多见)的脑、脊髓或视网膜神经功能缺损,影像学无新的局灶性脑梗死病灶。

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亚型,病理生理过程与缺血性卒中相似,治疗上也与缺血性卒中相似。

TIA是缺血性卒中的预警信号,应按照缺血性卒中处理,是基层医生需要掌握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亚型。

【TOAST分型】缺血性卒中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目前常用的为TOAST分型,按照TOAST 病因分型,缺血性卒中可以分为5型,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心源性栓塞型(cardioembolism)、小血管闭塞型(small⁃vessel occlusion)、其他病因确定型(acute stro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和病因不能确定型(stroke of undetermined etiology)。

结合临床实践的实用性,国内学者在 TOAST 及 CISS病因分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缺血性卒中的新的分类,最后将缺血性卒中分为以下7种: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栓塞、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其他原因脑梗死、原因不明脑梗死。

【危险因素】1.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及低出生体重等,具有这些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者则更需要重视其他可干预危险因素的筛查与干预。

toast分型

toast分型

TOAST亚型分类标准(一)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 这些病人应具备或脑成像提示脑的主干动脉或皮层分支动脉狭窄(>50%)或闭塞,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二)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CE): 这一类别是指心源性疾病产生的栓子导致脑动脉闭塞所致的脑梗死,在TOAST分型法中,列出了造成心源性栓子的高度、中度心源性疾病。

(三)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mall-artery occlusion Lacunar, SA): 这种类型包括其他分类中经常被提到的腔隙性卒中的病人。

(四)其它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Acute stro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 这一类别包括由其他少见原因引发的脑梗塞(感染性、免疫性、非免疫性血管病及血液病、遣传性血管病变等。

吸食毒品等)。

这组病人应具备临床及CT或MRI发现提示急性缺血性卒中,不管病灶的大小及位置。

血液学检查或血管造影可展示这类卒中的少见原因。

其他检查应排除心源性疾患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证据。

(五)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troke of other undetermined etiology): 这种类型包括:广泛评估仍未发现病因的患者;评估资料不全的患者;两个或更多的病因,不能做最后诊断的病例。

例如1个患者同时存在房颤及同侧动脉狭窄大于50%或是同时存在一种经典的腔隙性梗死及同侧颈动脉狭窄率大于50,均应归为此类。

这5个病因学标准中,前3个是临床上的常见类型,应牢牢掌握。

第4个类型是少见类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检查以确定病因。

TOAST分类的意义:①早期分类有助于预后的早期评价;②确定处于神经功能恶化的高危病人;③预测早期复发性卒中及内科并发症;④判断出院后是否需要长期的看护;⑤预测病人长期的死亡率及致残率;⑥有助于制定长期的二级预防方案;LA型:内腹剥脱术、支架植入术及颅内外动脉搭桥术;药物治疗包括:PAS三联的鸡尾酒疗法(抗血小板聚集、他丁类及丙丁酚);CE型:抗凝治疗;SA型:抗血小板治疗;⑦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疗效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

(完整版)TOAST分型

(完整版)TOAST分型

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根据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TOAST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5个类型,各类型的病因不同,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1.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约占17.3%,这一类型患者通过颈动脉超声波检查发现颈动脉闭塞或狭窄(狭窄≥动脉横断面的50%)。

血管造影或MRA显示颈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50%。

其发生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患者如出现以下表现,对诊断LAA有重要价值,(1)病史中曾出现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多为同一动脉供血区内的多次发作;(2)出现失语、忽视、运动功能受损症状或有小脑、脑干受损症状;(3)颈动脉听诊有杂音、脉搏减弱、两侧血压不对称等;(4)颅脑CT或MRI 检查可发现有大脑皮质或小脑损害,或皮质下、脑干病灶直径>1.5 cm,可能为潜在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5)彩色超声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发现相关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及其分支狭窄程度>50%,或有闭塞;(6)应排除心源性栓塞所致的脑卒中。

1.2心源性脑栓塞(CE)约占9.3%,这一类型是指包括多种可以产生心源性栓子的心脏疾病所引起的脑栓塞。

(1)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与LAA相似;(2)病史中有多次及多个脑血管供应区的TIA或卒中以及其他部位栓塞;(3)有引起心源性栓子的原因,至少存在一种心源性疾病。

1.3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约占30.9%,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3项标准之一即可确诊。

(1)有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有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卒中病灶的最大直径<1.5 cm;(2)临床上有非典型的腔隙梗死的症状,但影像学上未发现有相对应的病灶;(3)临床上具有非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的表现,而影像学检查后发现与临床症状相符的<1.5 cm的病灶。

TOAST分型标准

TOAST分型标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标准TOAST亚型分类标准根据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TOAST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5个类型,各类型的病因不同,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1.1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这一类型患者通过颈动脉超声波检查发现颈动脉闭塞或狭窄(狭窄≥动脉横断面的50%)。

血管造影或MRA显示颈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50%。

其发生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患者如出现以下表现,对诊断LAA有重要价值,(1)病史中曾出现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多为同一动脉供血区内的多次发作;(2)出现失语、忽视、运动功能受损症状或有小脑、脑干受损症状;(3)颈动脉听诊有杂音、脉搏减弱、两侧血压不对称等;(4)颅脑CT或MRI检查可发现有大脑皮质或小脑损害,或皮质下、脑干病灶直径>1.5 cm,可能为潜在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5)彩色超声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发现相关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及其分支狭窄程度>50%,或有闭塞;(6)应排除心源性栓塞所致的脑卒中。

1.2 心源性脑栓塞(CE)这一类型是指包括多种可以产生心源性栓子的心脏疾病所引起的脑栓塞。

(1)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与LAA相似;(2)病史中有多次及多个脑血管供应区的TIA或卒中以及其他部位栓塞;(3)有引起心源性栓子的原因,至少存在一种心源性疾病。

1.3 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3项标准之一即可确诊。

(1)有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有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卒中病灶的最大直径<1.5 cm;(2)临床上有非典型的腔隙梗死的症状,但影像学上未发现有相对应的病灶;(3)临床上具有非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的表现,而影像学检查后发现与临床症状相符的<1.5 cm的病灶。

1.4 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SOE)SOE临床上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免疫性、非免疫血管病、高凝状态、血液病、遗传性血管病以及吸毒等所致急性脑梗死。

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和CISS分型 ppt课件

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和CISS分型 ppt课件
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和CISS分型
经典TOAST
2001年英国南伦敦改良-TOAST 2005 年美国 SSS-TOAST 2007 年韩国改良-TOAST 2009年欧美国际卒中专家 A-S-C-O分型
2010年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
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和CISS分型
CISS分型--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
如果是非穿支动脉孤立梗死灶类型,则需排除心源性卒中
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和CISS分型
穿支动脉疾病
诊断标准 与临床症状相吻合的发生在穿支动脉区的 孤立梗死灶,不考虑梗死灶大小 载体动脉无粥样硬化斑块(HR-MRI)或任 何程度狭窄的证据,或其近端相应颅内外 大动脉无易损斑块或粥样硬化性狭窄≥50%。 载体动脉未行HR-MRI检查,即未能排除狭 窄<50%的粥样硬化斑块,也归到此类。 排除了其他病因
粥样硬化
原因不明
无确定病因 难分类病因
多种病因
载体动脉斑块 穿支动脉孤立梗死
堵塞穿支 载体动脉粥样狭窄/斑块 大


动脉到动脉 多发、皮层或
粥 样
栓塞
区域性梗死 MES(+)Leabharlann 硬机化 缺制

低灌注/
交界区梗死
栓子清除下降



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和CISS分型
混合机制
谢谢聆听 开饭!
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和CISS分型
经典TOAST分型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分型
发表时间:1993年
发表地点:美国

toast分型及诊断标准

toast分型及诊断标准

toast分型及诊断标准Toast分型及诊断标准引言:在语言学中,Toast分型及诊断标准是一种用于研究和分类演讲者之间的差异的方法。

Toast分型的概念最早由语言学家沃尔夫根·文邦提出,并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详细介绍Toast分型及其诊断标准,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方法。

一、什么是Toast分型?Toast分型是一种用来描述和分类演讲者之间差异的方法。

它对演讲者的语言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纳整理,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分型。

分型的目的是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不同演讲者之间的差异,并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二、Toast分型的分类及特征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Toast分型主要分为四个类型:托浦尔型、富箱型、娇恩型和突盯型。

每一种分型都具有一些特征,下面将一一介绍。

1. 托浦尔型托浦尔型的主要特征是演讲者更加注重语法和结构的正确性。

他们的演讲通常更加规范和严谨,因为他们追求语言的准确性。

此外,这种类型的演讲者还注重语音语调的修饰,使得他们的演讲更具节奏感和吸引力。

2. 富箱型富箱型的演讲者更注重细节和表达的精确性。

他们的演讲通常非常详细,用词严谨,语言精准。

这种类型的演讲者擅长使用修辞手法和比喻,通过生动的形象使得演讲更加生动有趣。

3. 娇恩型娇恩型的演讲者注重感情和情感的表达。

他们的语言更加直接,表达情感更加真实,能够更好地触动听众的情感共鸣。

这种类型的演讲者常常能够通过自己的热情和感情激发听众的共鸣,使得演讲更具感染力。

4. 突盯型突盯型的演讲者注重观点的清晰和逻辑性。

他们的演讲通常非常直接,用词简练,善于逻辑推理。

这种类型的演讲者通常能够清晰地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听众,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三、诊断标准Toast分型的诊断标准通常通过对演讲者的语言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来实现。

观察的对象可以是演讲录音、视频或现场演讲。

根据演讲者的语言风格和特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诊断。

简述脑梗死的toast分型。

简述脑梗死的toast分型。

简述脑梗死的toast分型。

脑梗死的TOAST分型是一种常用的病因学分型,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主要由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病因明确,包括主动脉弓
的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外大动脉硬化,以及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穿通支、动脉到动脉的栓塞、低灌注以及栓子清除率下降导致的脑血管病等。

2.心源性的脑栓塞:由心源性疾病产生的栓子导致脑动脉的闭塞。

常见的心源性疾病包括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脏瓣膜病、人工心脏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脏黏液瘤等。

3.穿支动脉疾病:所有穿支动脉梗死都归为此类。

4.其他病因:包括血管炎症、不良变性等疾病。

5.病因不明确:可能的原因有多个,如多病因的可能性,既有动脉硬化,也有房颤、栓塞
的可能性;或者没有确切病因,找不到确切的病因;以及检查欠缺型,即检查还没有完善。

这种分型有助于医生迅速进行脑梗死病因诊断、危险因素分层、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各种类型脑梗死的预后。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阅读医学类书籍或咨询专业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
根据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TOAST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5个类型,各类型
的病因不同,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1.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约占17.3%,这一类型患者通过颈动脉超声波检查发现颈动脉闭塞或狭窄(狭窄≥动脉横断面的50%)。

血管造影或MRA显示颈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50%。

其发生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患者如出现以下表现,对诊断LAA有重要价值,(1)病史中曾出现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多为同一动脉供血区内的多次发作;(2)出现失语、忽视、运动功能受损症状或有小脑、脑干受损症状;(3)颈动脉听诊有杂音、脉搏减弱、两侧血压不对称等;(4)颅脑CT或MRI 检查可发现有大脑皮质或小脑损害,或皮质下、脑干病灶直径>1.5 cm,可能为潜在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5)彩色超声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发现相关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及其分支狭窄程度>50%,或有闭塞;(6)
应排除心源性栓塞所致的脑卒中。

1.2心源性脑栓塞(CE)约占9.3%,这一类型是指包括多种可以产生心源性栓子的心脏疾病所引起的脑栓塞。

(1)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与LAA相似;(2)病史中有多次及多个脑血管供应区的TIA或卒中以及其他部位栓塞;(3)有引起心源性栓子的原因,至少存在一种心源性疾
病。

1.3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约占30.9%,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3项标准之一即可确诊。

(1)有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有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卒中病灶的最大直径<1.5 cm;(2)临床上有非典型的腔隙梗死的症状,但影像学上未发现有相对应的病灶;(3)临床上具有非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的表现,而影像学检查后发
现与临床症状相符的<1.5 cm的病灶。

1.4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SOE)SOE临床上较为少见,约占0.2%,如感染性、免疫性、非免疫血管病、高凝状态、血液病、遗传性血管病以及吸毒等所致急性脑梗死。

这类患者应具备临床、CT或MRI检查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灶以及病灶的大小及位置。

血液病所致者可进行血液学检查,并应排除大、小动脉病变以及心源性所致的卒中。

1.5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约占4
2.3%,这一类型患者经多方检查未能发现其病因。

以上5个病因分类中,LAA、CE以及SAA是临床上常见的类型,应引起高度重视;S OE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故在病因分类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检查。

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又分为原位血栓形成、穿支动脉闭塞、动脉动脉栓塞和低
灌注四个亚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