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束辐照制备的纳米硫化镉研究

第24卷 第3期 辐 射 研 究 与 辐 射 工 艺 学 报 V ol.24, No.3

2006年6月 J. Radiat. Res. Radiat. Process. June 2006

——————————————

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05nm05046)资助

第一作者:陈永康,男,1981年8月出生,2004年毕业于湖南工程学院,现为上海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周瑞敏

收稿日期:初稿2006-01-13,修回 2006-02-22

电子束辐照制备的纳米硫化镉研究

陈永康 周瑞敏 张雪平 饶卫红 郝旭峰 周 菲

(上海大学射线应用研究所 上海 201800)

摘要 在常温常压下,采用电子束辐照法在水溶液体系中合成了纳米硫化镉粒子。X 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产物为面心立方结构晶体的纳米硫化镉;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该纳米粒子形貌呈球状颗粒,平均粒径为15nm ;其光学性能研究表明,其紫外吸收光谱的吸收边波长为487nm ;激发波长为350nm 时,纳米粒子的荧光发射波长的峰值为476nm ,主要为由带边发射引起的发光。用激光粒度仪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浓度对辐射制备纳米硫化镉粒径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聚乙烯醇浓度的增大,纳米粒子的粒径相应减小。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硫化镉,粒径,纳米粒子 中图分类号 O657.32,O613.51,TF123

CdS 是典型的II-VI 族半导体,具有优异的光

电转换特性,常作为太阳能电池的窗口材料。纳米CdS 材料既有别于体相材料又不同于单个分子的特殊性质[1]。量子尺寸效应使CdS 的能级改变、能隙变宽,吸收和发射光谱向短波方向移动,直观上表现为颜色的变化。当CdS 粒度为5—6nm 时,其颜色已由体材料的黄色变为浅黄色。纳米粒子表面效应引起CdS 纳米微粒表面原子输运和构型的变化,同时也引起表面电子自旋构象和电子能谱的变化,对其光学、电学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等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在催化、非线性光学、磁性材料等领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传感器、光催化等[2-4]。纳米CdS 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

关注热点[5-7]

。美国哈佛大学成功研制了一种可自动调控开关新型纳米激光器,由半导体CdS 为原料制成的纳米线制成,直径仅为80—200nm 。将其安装于微芯片上,能提高计算机磁盘和光子计算机的信息存储量,加速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发展。

纳米材料的制备在当前材料科学研究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制备出清洁、可控、高密度且粒度均匀的纳米材料是制备合成工艺研究的目标。各种制备CdS 纳米粒子的方法相继报道,主要有:沉淀法、溶胶-凝胶法(胶体化学方法)、微乳液法、模板合成法、一步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固相热分解法、水热合成方法、γ射线以及微波辐射合成方法

等等[8-11]。

本实验采用电子束辐照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合成纳米CdS 粒子,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报道,并初步讨论了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 )的浓度对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影响。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和制备方法

所使用的试剂:氯化镉(CdCl 2?2.5H 2O ,化学纯)、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5H 2O ,化学纯)、异丙醇(C 3H 8O ,分析纯Isopropyl alcohol ,IPA )、PV A (化学纯,分子量1600)、焦磷酸钠(Na 4P 2O 7?10H 2O ,分析纯)。

主要实验过程如下,首先将一定量配比的CdCl 2和Na 2S 2O 3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异丙醇作为氢氧自由基的清除剂(以提高纳米颗粒的产率)。为抑制晶核生长以及防止粒子团聚,需加入表面活性剂PV A 。对上述溶液作电子束辐照后,可得浅黄色悬浮液。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将该悬浮液洗涤离心分离数次,以去除副产物,收集得到浅黄色产品,在60℃真空烘箱中干燥6h 。实验配方是CdCl 2:0.02mol/L ;Na 2S 2O 3:0.016mol/L ;IPA :25mL/100mL ;PV A :0.16—3.2g/100mL 。

万方数据

纳米粒子制备方法

一、纳米粒子的物理制备方法 1.1 机械粉碎法 机械粉碎就是在粉碎力的作用下,固体料块或粒子发生变形进而破裂,产生更微细的颗粒。物料的基本粉碎方式是压碎、剪碎、冲击粉碎和磨碎。一般的粉碎作用力都是这几种力的组合,如球磨机和振动磨是磨碎与冲击粉碎的组合;气流磨是冲击、磨碎与剪碎的组合,等等。理论上,固体粉碎的最小粒径可达0.01~0.05 μ m。然而,用目前的机械粉碎设备与工艺很难达到这一理想值。粉碎极限取决于物料种类、机械应力施加方式、粉碎方法、粉碎工艺条件、粉碎环境等因素。比较典型的纳米粉碎技术有:球磨、振动磨、搅拌磨、气流磨和胶体磨等。其中,气流磨是利用高速气流(300~500m/s)或热蒸气(300~450℃)的能量使粒子相互产生冲击、碰撞、摩擦而被较快粉碎。气流磨技术发展较快,20世纪80年代德国Alpine公司开发的流化床逆向气流磨可粉碎较高硬度的物料粒子,产品粒度达到了1~5μm。降低入磨物粒度后,可得平均粒度1μm的产品,也就是说,产品的粒径下限可达到0.1μm以下。除了产品粒度微细以外,气流粉碎的产品还具有粒度分布窄、粒子表面光滑、形状规则、纯度高、活性大、分散性好等优点。因此,气流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其在陶瓷、磁性材料、医药、化工颜料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2 蒸发凝聚法 蒸发凝聚法是将纳米粒子的原料加热、蒸发,使之成为原子或分子;再使许多原子或分子凝聚,生成极微细的纳米粒子。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粒子一般在5~100nm之间。蒸发法制备纳米粒子大体上可分为:金属烟粒子结晶法、真空蒸发法、气体蒸发法等几类。而按原料加热技术手段不同,又可分为电极蒸发、高频感应蒸发、电子束蒸发、等离子体蒸发、激光束蒸发等几类。 1.3 离子溅射法 用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阴极为蒸发用材料,在两电极间充入Ar(40~250Pa),两极间施加的电压范围为0.3~1.5kV。由于两极间的辉光放电使Ar粒子形成,在电场作用下Ar离子冲击阳极靶材表面,使靶材原子从其表面蒸发出来形成超微粒子,并在附着面上沉积下来。离子的大小及尺寸分布主要取决于两极间的电压、电流、气体压力。靶材的表面积愈大,原子的蒸发速度愈高,超微粒的获得量愈大。溅射法制备纳米微粒材料的优点是:(1)可以制备多种纳米金属,包括高熔点和低熔点金属。常规的热蒸发法只能适用于低熔点金属;(2)能制备出多组元的化合物纳米微粒,如AlS2,Tl48,Cu91,Mn9,ZrO2等;通过加大被溅射阴极表面可加大纳米微粒的获得量。采用磁控溅射与液氮冷凝方法可在表面沉积有方案膜的电镜载网上支撑制备纳米铜颗粒。 1.4 冷冻干燥法 先使干燥的溶液喷雾在冷冻剂中冷冻,然后在低温低压下真空干燥,将溶剂升华除去,就可以得到相应物质的纳米粒子。如果从水溶液出发制备纳米粒子,冻结后将冰升华除去,直接可获得纳米粒子。如果从熔融盐出发,冻结后需要进行热分解,最后得到相应纳米粒子。冷冻干燥法用途比较广泛,特别是以大规模成套设备来生产微细粉末时,其相应成本较低,具有实用性。此外,还有火花放电法,是将电极插入金属粒子的堆积层,利用电极放电在金属粒子之间发生电火花,从而制备出相应的微粉。爆炸烧结法,是利用炸药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以极强的载荷作用于金属套,使得套内的粉末得到压实烧结,通过爆炸法可以得到1μm以下的纳米粒子。活化氢熔融金属反应法的主要特征是将氢气混入等离子体中,这种混合等离子体再加热,待加热物料蒸发,制得相应的纳米粒子。 二、制备纳米粒子的化学方法

文献综述—电子束在食品辐照中的应用

电子束在食品辐照中的应用 摘要 简述了电子束应用于食品辐照的现状,比较了电子加速器与γ 辐射源用于食品辐照的特点,提出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子加速器有取代γ 辐射源的趋势。 【关键词】电子加速器电子束食品辐照前景

Abstract At firs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pplying electron beam in food irradiation was summarized briefly. Then som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features for the electron accelerator and γ radioactive source were conducted. In the end,a prospect that with the further going deep of research and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matching technology, there is a tren d that the electron accelerator will take place of γ radioactive source was proposed. 【Keywords】electron accelerator electron beam food irradiation prospects

食品安全[1-2]不仅关系到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食品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以及公众关注的焦点。辐照技术作为一种优质、高效、安全的食品加工新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处理效果,在减少食品食源性疾病的暴发,保障食品的营养和消费安全,解决国际贸易中外来生物的入侵等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食品辐照用射线源主要有γ 射线、电子束两大类型[3],其中以γ 辐射源应用较为普遍。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电子加速器应用于食品辐照的现状及特点作一综述,旨在推动国内电子加速器在食品辐照领域的发展。 1 电子束食品辐照的研究现状 目前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电子束食品辐照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4-5]中能达到防止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进出口检疫和降解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等作用,具有独特的技术特色和优势[6]。 1.1 低剂量电子束辐照杀灭农产品害虫 食品检疫时,若辐照处理时害虫的虫态为幼虫态,则应在其发育成成虫前死亡;若辐照处理时为成虫,则应保证其没有繁殖下一代的能力。大量研究表明,如果要求电子束辐照处理后商品中的害虫在一天内死亡,需较高剂量的辐照处理,而高剂量的辐照处理会影响商品的品质。采用较低剂量(200~500 Gy)的辐照处理,保证害虫在一定时间内死亡或无繁殖能力,也可达到相同的检疫目的。李淑荣采用电子束[7]对赤拟谷盗成虫、卵、幼虫和蛹进行了辐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赤拟谷盗不同发育阶段对电子束辐照的敏感程度不同,卵最为敏感,辐照的剂量高于210 Gy 不能孵化;305 Gy 的剂量可以完全阻止其幼虫发育为成虫;高于305 Gy 的剂量虽然能羽化为成虫,但羽化后的成虫不能正常存活;采用518 Gy 以上剂量辐照的成虫,在4 周后死亡率为100%,可作为辐照防治赤拟谷盗的有效剂量。 1.2 中剂量电子束辐照减少食品中微生物污染 冷冻及新鲜动物源性食品由于其独特的物理状态和品质特征,采用常见的高温高压、巴氏灭菌等灭菌手段已无能为力,而电子束辐照处理则是目前较好的冷鲜食品灭菌保鲜技术。研究报道利用电子束0~3.85 kGy 辐照无骨猪肉,可以有效杀灭冷鲜肉中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同时经电子束辐照后的纸箱包装产品在冷冻或冷藏条件下贮藏,其品质、口味均无影响,但较长时间存放会影响产品光泽。有研究发现在相同吸收剂量下,γ 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真菌孢子的灭菌效果

电子束辐照中心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中撰咨询

电子束辐照中心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广州

目录 第一章电子束辐照中心项目概论 (1) 一、电子束辐照中心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二、电子束辐照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 六、电子束辐照中心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 七、电子束辐照中心项目总投资估算 (6) 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 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 十、研究结论 (6) 十一、电子束辐照中心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8)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 第二章电子束辐照中心产品说明 (15) 第三章电子束辐照中心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5) 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5) 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5) 二、厂址选择方案 (16) 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6) 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 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7) 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8)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19) 一、建设内容 (19) (一)土建工程 (19) (二)设备购臵 (20) 二、建设规模 (20)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0) 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0) (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0) (二)原辅材料来源 (20) 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1) 二、基本生产条件 (22)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3)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3) 二、工艺技术方案 (24)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4) (二)技术保障措施 (24) (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4) 电子束辐照中心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5) 三、设备的选择 (25) (一)设备配臵原则 (25) (二)设备配臵方案 (26) 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7) 第八章环境保护 (27) 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8) 二、污染物的来源 (29) (一)电子束辐照中心项目建设期污染源 (29) (二)电子束辐照中心项目运营期污染源 (30)

针对硫化镉的制备方法的总结与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54303924.html, 针对硫化镉的制备方法的总结与展望 作者:唐新峰刘可凡霍原非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4期 摘要:硫化镉是光催化反应领域里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其带隙较窄以至于能够在可 见光范围响应,能够较大程度的利用太阳光,在光催化领域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所以很有必要将硫化的制备镉方法进行总结。本文便综述了机械研磨法、水热合成法、微乳液法、模板合成法、离子交换法、气相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波法等并对这些制备硫化镉的方法进行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硫化镉、机械研磨法、水热合成法、微乳液法、模板合成法、离子交换法、气相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波法、总结与展望 如今能源和环境问题越发严峻,而光催化领域有着应对这两方面问题独特的优势。光催化产氢等有效的利用太阳能有望缓解能源问题,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等又对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光催化领域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硫化镉对于光催化领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但其有着在光反应过程中空穴与光生电子易再次复合,光腐蚀现象较为明显等缺点,需要对其进行改性研究,来达到传导光生电子,克服纯硫化镉的上述缺陷,所以对硫化镉制备进行探究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这些背景,本文综述了机械研磨法、水热合成法、微乳液法、模板合成法、离子交换法气相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波法等并对这些制备硫化镉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总结和展望。 1.机械研磨法 机器研磨法是将镉源和硫源经由机械外力过程直接进行研磨,以使它们相互反应,得到纳米硫化镉。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以 NaS 和 Cd(OH)2 为原料在二十五度下研磨,能够获得粒子半径平均为60nm的硫化镉。但这种方法也容易产生结构缺陷[1]。 2.水热合成法 水热法是在封闭反应釜里,压力大于100MPa,温度高于一百度的水溶液中,物质相互反应的合成方法。这种方法有着成本较低、容易操作、便于控制反应程度等优势。杨志伟[2]等 在以氯化镉、氯化铵、硫脲和氨水为原料制备硫化隔膜的实验中,利用水热法能较为容易的控制硫化镉膜的厚度。利用水热法还可以得到的納米硫化镉。Jang等人便使用乙二胺水热法获得形貌均匀的CdS纳米棒[3]。 3.微乳液法

纳米粒的制备

纳米粒的制备 摘要:近些年纳米技术发展很快,应用于各个领域。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基础,而纳米粒的制备又是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最基本的工作。载药纳米微粒是一种新型的药物缓释制剂,可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从而提高药物疗效[1]。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很多,本文就近些年来的常用方法做一综述。 关键词:纳米粒制备 纳米药物主要是将药物的微粒或将药物吸附包裹在载体中, 制成纳米尺寸 范围的微粒, 再以其为基础制成不同种类的剂型。聚(乳酸-羟基乙酸)( PLGA)和聚乙二醇( PEG)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由两者形成的嵌段共聚物目前已被广泛用作药物载体材料[2,3]。 目前,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主要分3大类:机械粉碎法、物理分散法、化学合成法[4]。 1 机械粉碎法 机械粉碎法利用机械将物质粉碎成纳米级的粒子。除改进传统的机械粉碎设备(如振动球磨、气流粉碎机等)外,还开发了新机械粉碎技术, 如高压均质法- 气穴爆破法、超临界流体- 液膜超声技术等。 机械球磨法以粉碎与研磨为主体实现粉末纳米化,可制备纳米纯元素和合金。1970年,美国INCO公司的Benjamin为制备Ni基氧化物粒子弥散强化合金而研制成机械合金化法。该法工艺简单,制备效率高,能制备出常规方法难以获得的高熔点金属合金纳米材料。近年来,发展出助磨剂物理粉碎法及超声波粉碎法,可制得粒径小于100nm的微粒。鞠宝玲等[5]利用球磨机研磨, 制得粒径为50 nm 左右的四君子汤纳米制剂。 高压均质法- 气穴爆破法是在高压下,将微粉化药物与表面活性剂溶液挤出孔隙。被挤流体在孔隙中的动压瞬间极大地增加, 在挤出孔隙时,静压迅速减小, 产生气穴现象和爆裂,而这种气穴现象和爆裂,足以使药物微粉进一步崩碎。 2 物理分散法 目前, 常用的物理分散法有: 双乳化剂蒸发法、乳化- 溶剂挥发法、溶剂扩散法、高压乳匀法、逆向蒸发法、熔融分散法和溶剂蒸发法等。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radialogical protection test of γ-rays and electron irradiation facilities GBZ141-2002 前言 本标准第4~7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GB10252-1996《钴-60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标准》、GB17279-1998《水池贮源型γ辐照装置设计安全准则》、GB17568-1998《γ辐照装置设计建造和使用规范》配套的放射防护检测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γ源辐照装置和能量小于或等于10MeV的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 本标准规定了辐照装置的分类,各类辐照装置外照射泄漏辐射剂量水平、放射性物质表面污染、贮源井水放射污染相放射源泄漏等项放射防护检测的仪器、方法及评价,也规定了辐射安全设施的检测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放射卫生防护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时进娄云。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推荐了用于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的放射防护检测项目、频率、方法及评价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γ射线和能量小于或等于10MeV的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万法 GB16140 水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 GB/T10252 钴-60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标准 GB17279 水池贮源型γ辐照装置设计安全准则 GB17568 γ辐照装置设计建造和使用规范 3 辐照装置分类 3.1 γ射线辐照装置 按γ放射源的贮源和照射方式分为: Ⅰ类自屏蔽(整装)式干法贮源辐照装置(见附录A图A.1)。 Ⅱ类固定源室(宽视野)干法贮源辐照装置(见附录A图A.2)。 Ⅲ类整装式湿法贮源辐照装置(见附录A图A.3)。 Ⅳ类固定源室(宽视野)湿法贮源辐照装置(见附录A图A.4)。 3.2 电子束辐照装置 按人员可接近辐照装置的情况分为: Ⅰ类配有联锁装置的整体屏蔽装置,运行期间人员实际上不可能接近这种装置的辐射源部件(见附录A图A.5)。 Ⅱ类安装在屏蔽室(辐照室)内的辐照装置,运行期间借助于入口控制系统防止人员进入辐照室(见附录A图A.6)。 4 检测项目、频率与仪器 4.1 外照射泄漏辐射水平检测 4.1.1 检测内容 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检测包括下列内容: (1)装载辐照装置用的γ射线源的运输容器的泄漏辐射检测。 (2)γ射线辐照装置的放射源安装、转移、退役过程中,对操作与工作场所检测。 (3)Ⅰ、Ⅲ类γ射线辐照装置和Ⅰ类电子束辐照装置外部的辐射水平验收和

电子束辐照对PVDF_CB导电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

第21卷第5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 o l.21,N o.5 2005年9月POL Y M ER M A T ER I AL S SC IEN CE AND EN G I N EER I N G Sep t.2005电子束辐照对PVD F CB导电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Ξ 刘 锋1,周持兴1,侯李明2,王 军2 (1.上海交通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240;2.上海维安热电材料有限公司,上海200000) 摘要:在较宽的剂量范围内研究了辐照对炭黑填充的聚偏氟乙烯(PVD F CB)导电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发现在所研究的剂量范围内辐照都能有效降低该体系的室温电阻率。通过D SC测试和X射线衍射实验发现,电子束辐照在一定剂量下能提高体系的结晶度,但不改变体系的晶型。室温电阻率的变化是结晶度、结晶完善程度、晶片厚度和辐照引起的CB与PVD F相容性和界面粘结的变化多重作用的结果。 在一定剂量下电子束辐照能显著提高PVD F CB导电复合体系的P T C效应,消除N T C现象。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炭黑;电子束辐照;P T C效应 中图分类号:O63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555(2005)0520125204 聚合物填充炭黑的导电复合材料具有正温度系数(P T C)效应,可用于自控温加热,过热过流保护。聚偏氟乙烯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熔融温度以及耐长期高温老化,因而利用它制备P T C材料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章明堙[1]等人研究了结晶热历史对PVD F CB复合材料P T C N T C特性的影响,还使用60Co研究了0~400 kGy剂量范围内辐照对体系电阻2温度行为的作用,认为辐照对室温电阻率的影响不大而P T C强度稍有增加、N T C现象不能完全消除。罗延龄[2]制备了聚偏氟乙烯 氟橡胶 炭黑自控温型伴热带,并使用电子束辐照对体系进行交联处理,得出320kGy时体系的N T C现象能得到有效抑止而且对P T C强度影响很小,超过500kGy时体系的P T C强度会大大下降。显然,上述关于辐照对PVD F CB导电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的结论存在矛盾。本文研究了电子束辐照(剂量范围0~900kGy)对低电阻率下PVD F CB导电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还进一步对该体系结构与电性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1 实验部分1.1 实验原料 聚偏氟乙烯:FR902,熔点160℃,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炭黑:粒径49 nm~62nm,DB P吸油值90mL 100g,美国Cabo t公司生产。 1.2 样品制备 按照不同比例将聚偏氟乙烯和炭黑在HAA KE R heoCo rd90型转矩流变仪中,在230℃以30r m in混炼15m in。然后在平板硫化机上于220℃与10M Pa下热压15m in,制备出约1mm厚的样品,趁热将镍箔附在两侧以消除界面电阻,然后在室温12M Pa冷压定型,最后将试样裁成10mm×14mm的样品备用,样品在150℃退火12h,缓慢冷却至室温。 1.3 辐照 采用GJ22型高频高压电子加速器,电子能量为1.7M eV,束流3mA,剂量范围0~900 kGy,辐照过程中使用风机鼓风冷却(样品在辐照前经过退火处理)。 1.4 性能表征 1.4.1 电阻:2008以下采用ZY9734型小电流电阻测试仪,50M8以下使用FLU KE87I V 型数字电阻表,50M8以上使用ZC36型高阻 Ξ收稿日期:2004206201;修订日期:20042092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50390095) 联系人:周持兴

关于编制电子束辐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电子束辐照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360docs.net/doc/054303924.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关于编制电子束辐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说明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 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专 业 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主管部门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2)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3) 1.1.9项目建设期限 (3)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5)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1.7综合评价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 2.3.1促进我国电子束辐照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 2.4.1政策可行性 (10) 2.4.2市场可行性 (10) 2.4.3技术可行性 (11) 2.4.4管理可行性 (11) 2.4.5财务可行性 (11) 2.5电子束辐照项目发展概况 (12)

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广大消费者的健康,而且对国家经济、政治、国际贸易,以及对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均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由致病微生物兽药、农药等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等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基于有害物质残留和微生物污染等问题,致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而带来的贸易损失也较为严重。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电子束辐照在食品安全控制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一定剂量的电子束辐照不仅可以降解和破坏食品中的有害残留物与食物过敏原,而且还可以增加食品的货架期,电子束辐照加工已成为食品安全控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 食品辐照技术源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已历经半个世纪。目前,我国的食品辐照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基本达到成熟推广和半商业化阶段。按国际辐照食品通用标准,在食品辐照应用方面所采用的辐照源主要有3种类型:放射性核素钴-60射线、机械源产生的x射线和机械源产生的电子束,其中钴-60与电子束应用最广。为促进和推广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品安全控制领域的应用,本文扼要介绍电子束食品辐照技术在国内外食品安全控制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一、电子束辐照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1、电子束辐照技术的原理

电子束辐照的原理是由电子加速器产生的低能或高能电子束射线(通常电子束能量为10MeV,束流功率为数十千瓦以上)通过高能脉冲直接作用破坏活体生物细胞内DNA或通过间接作用使水和小分子物质辐解,产生-H、-OH等活性自由基,与核内物质作用,发生交联反应。较低剂量的电子束能够在不显著影响食品品质的前提下,杀灭病虫害,从而消灭食品中的微生物,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减少防腐剂的使用,使农产品更安全,并能延缓果蔬成熟,抑制蔬菜发芽,延长食品的货架期。并通过其射线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使生物大分子或化学污染物分子发生断裂、交联等一系列反应,从而改变分子原有的生物学或化学特性,降低其毒害性及致敏性。它的特点是用一种装置产生名为“软电子”的微弱电子辐射农产品表面,可有效抑制和杀灭微生物。这种电子波最深只能深入农产品表面50~150μm处,因此它能杀掉农产品表面附着的细菌同时,不致使农产品的内部结构和营养成分遭到破坏。 2、电子束辐照技术的特点 a、操作安全可控性强 电子束辐照技术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辐照室通过合理设计、施工和严格使用管理,作业时完全可以避免电子射线泄漏,加速器断电即切断辐射源,安全可靠。电子束辐照的产生和消失则完全可以通过电源开关来控制,操作简单,不需要辐射源,不污染环境,对操作人员无伤害,可直接应用于连续化生产。而Υ射线辐照需要辐射源,需要有特殊的设

电子束辐照对食品工业的影响

电子束辐照对食品工业的影响 1电子束辐照技术 1.1电子束辐照技术原理 电子束辐照技术是利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低能或高能电子束射线(10MeV以下的电子束),利用高能脉冲直接作用破坏活体生物细胞内DNA或通过间接作用使小分子和水物质发生辐解,形成-OH、-H等活性自由基,与核内物质作用,发生交联反应。 1.2电子束辐照技术特点 电子束辐照是用一种名为“软电子”的微弱电子辐射产品的表面,可有效控制和杀灭微生物。这种电子波最深至产品表面50~150μm处,所以它可杀灭产品表面附着的细菌,并且不引起产品的内部结构营养成分的破坏。目前,电子加速器发展非常迅速,很多人关注到了电子束辐照的优势,世界各国逐渐开始研究电子束辐照对食品的保鲜。国际上允许使用能级低于10MeV的电子束。 1.3电子束辐照装置及系统工作简图 电子加速器是电子束辐照的主要设备,因加速器种类不同,电子束辐照设备的结构和组成也会随之不同,但都分为4个部分:a.加速器主机,分为加速电场系统、控制磁场系统、真空系统;b.离子源或电子枪;c.束流应用装置,分为扫描装置、束下装置、束流靶装置或引出装置;d.控制系统。图1显示了上海束能辐照技术有限公司的ESS-010-03型电子加速器的系统工作图。 2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电子束辐照杀菌/虫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高新绿色技术。电子束辐照技术在水果、蔬菜、肉类等一系列农产品的保鲜中已取得大量的研究性成果,其在脱水蔬菜、香料及调味品等方面的应用也基本进入了工业化生产和商业化贸易,在冷、鲜肉食品以及农、兽药物残留等方面也作了相应的电子束辐照降解等一系列研究,国内外研究学者们也作了相关的有益探索;低剂量电子束辐照草莓、芒果、甜瓜、柑橘、葡萄、梨等新鲜水果,能够有效杀菌/虫,防止微生物的侵染而造成果蔬的腐烂,有效维持果蔬的感官品质和控制致病微生物、虫害,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它们的呼吸强度,降低营养成分消耗的速度,推迟成熟、以及延长货架期等作用。 2.1控制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 由于电子束辐照杀菌不需要对食品加热,因此被称为“coldpasteurization”;食品辐照杀菌必须是有效维持食品原有风味和品质为前提,虽然高剂量能够彻底灭菌,但却使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大大降低,所以不能采用,筛选适宜剂量再结合科学的贮藏方法(如冷藏)能显著延长食品储藏期。其中,电子束辐照杀菌,因为不存在辐射源的问题,安全性能也比较高,还能有效地防止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污染。除此之外,电子束辐照的穿透距离与被辐照产品的密度有关联,一般来说,电子束穿透的距离较短,但电子束剂量率较快,如果采用动态的传送装置,会使产品吸收剂量的不均匀度小于5%,形状规则,厚度小的产品比较适合,反之,则相反。姚周麟等研究表明利用3~6kGy剂量电子束处理即食鱿鱼丝,可最大限度地控制贮藏期间微生物的繁殖,并较好地保持其感官品质;杨文鸽等报道了3~5kGy辐照剂量能有效杀灭泥蚶肉中的微生物,还能改善其风味,不影响泥蚶肉的良好品质;青椒因受到鲜切等机械损伤,受到微生物的侵染,变得容易腐烂,货架期也明显缩短,酸化亚氯酸钠(ASC)与1kGy电子束辐照结合能有效地杀灭鲜切青椒中的单增李斯特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降低了鲜切青椒的腐烂率,较好地维持了鲜切青椒的食用品质,延长了货架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当粒子尺寸达到纳米量级时,粒子将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综述了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按研究纳米粒子的学科分类,可将其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关键词:纳米粒子,物理化学方法中图法分类号,TF123纳米粒子指的是粒径比光波短(100nm以下)而性质处于本体和原子之间的,纳米制备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诞生并崛起的新技术,其基本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当粒子尺寸达到纳米量级时,粒子将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因而表现出许多特有的性质,在催化、滤光、光吸收、医学、磁介质及新材料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按研究纳米粒子的学科分类,可将其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 关键词:纳米粒子;制备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中图法分类号 TF123纳米粒子指的是粒径比光波短(100nm以下)而性质处于本体和原子之间的物质。纳米制备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诞生并崛起的新技术,其基本涵义是:纳米尺寸范围(10-9~10-7m)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造新物质[1]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奇特的力学、电学、磁学、热学、化学性能等,目前正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2] 。 1 制备纳米粒子的物理方法 1.1 机械粉碎法 机械粉碎就是在粉碎力的作用下,固体料 块或粒子发生变形进而破裂,产生更微细的颗粒。物料的基本粉碎方式是压碎、剪碎、冲击粉碎和磨碎。一般的粉碎作用力都是这几种力的组合,如球磨机和振动磨是磨碎与冲击

粉碎的组合;气流磨是冲击、磨碎与剪碎的组合,等等。理论上,固体粉碎的最小粒径可达0.01~0.05 μ m。然而,用目前的机械粉碎设备与工艺很难达到这一理想值。粉碎极限取决于物料种类、机械应力施加方式、粉碎方法、粉碎工艺条件、粉碎环境等因素。比较典型的纳米粉碎技术有:球磨、振动磨、搅拌磨、气流磨和胶体磨等。其中,气流磨是利用高速气流(300~500m/s)或热蒸气(300~450℃)的能量使粒子相互产 生冲击、碰撞、摩擦而被较快粉碎。气流磨技术发展较快,20世纪80年代德国Alpine 公司开发 的流化床逆向气流磨可粉碎较高硬度的物料粒子,产品粒度达到了1~5μm。降低入磨物粒度后,可得平均粒度1μm的产品,也就是说,产品的粒径下限可达到0.1μm以下。除了产品粒度微细以外,气流粉碎的产品还具有粒度分布窄、粒子表面光滑、形状规则、纯度高、活性大、分散性好等优点。因此,气流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其在陶瓷、磁性材料、医药、化工颜料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 蒸发凝聚法 蒸发凝聚法是将纳米粒子的原料加热、蒸发,使之成为原子或分子;再使许多原子或分子凝聚,生成极微细的纳米粒子。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粒子一般在5~100nm之间。蒸发法制备纳米粒子大体上可分为:金属烟粒子结晶法、真空蒸发法、气体蒸发法等几类。而按原料加热技术手段不同,又可分为电极蒸发、高频感应蒸发、电子束蒸发、等离子体蒸发、激光束蒸发等几类。1.3 离子溅射法 用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阴极为蒸发用材料,在两电极间充入Ar(40~250Pa),两极间施加的电压范围为0.3~1.5kV。由于两极间的辉光放电使Ar粒子形成,在电场作用下Ar离子冲击阳极靶材表面,使靶材原子从其表面蒸发出来形成超微粒子,并在附着面上沉积下来。离子的大小及尺寸分布主要取决于两极间的电压、电流、气体压力。靶材的表 面积愈大,原子的蒸发速度愈高,超微粒的获得量愈大。溅射法制备纳米微粒材料的优点是: (1)可以制备多种纳米金属,包括高熔点和低熔点金属。常规的热蒸发法只能适用于低熔点金属;(2)能制备出多组元的化合物纳米微粒,如AlS2,Tl48,Cu91,Mn9,ZrO2等;通过加大被溅射阴极表面可加大纳米微粒的获得量。采用磁控溅射与液氮冷凝方法可在表面沉积有方案膜的电镜载网上支撑制备纳米铜颗粒。1.4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由于不同状态的纳米粒子的性质有较大的差异,故人们已经尝试很多方法用简单和多样的合成方法制备特定形貌和大小的金纳米粒子,如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球纳米片和纳米立方。下面将介绍下目前合成金纳米粒子最常用的方法。 1梓檬酸盐还原法 目前在众多的合成金纳米粒子方法中,最方便的方法是还原Au的衍生物。很长的一段时间最流行的方法是在1951年Turkevitch提出的水溶液中用梓檬酸盐还原HAuCl4的方法,可得到20mn左右的金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在水溶液中合成的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金的盐溶液在适当的溶液中分解;第二,在某种还原剂中还原金的盐溶液;最后,在稳定剂中合成稳定的金纳米粒子。目前,最流行的制备金纳米粒子的方法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在水溶液中用梓檬酸盐还原HAuCl4。对于这个方法,通过改变金的浓度和梓檬酸盐的浓度,可以制备出大量的平均粒度的金纳米粒子。 2 Brust-Schiffrin法:两相合成并通过硫醇稳定 人们于1994年提出了合成金纳米粒子的Brust-Schiffrin方法。由于热稳定合成方法简单易行,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此方法在所有领域都有重要的影响。金纳米粒子在有机溶剂中能分散和再溶解,并且没有不可逆的团聚或分解。作为有机分子化合物,它们能很容易的控制和功能化。Faraday的两相合成体系给予合成技术一定的启发,由于Au和S的软性质,这种方法便利用硫醇配体强烈绑住金。四正辛基溴化按作为相转移试剂将AuCV转移到甲苯溶液中,并用NaBH4在正十二硫醇中还原AuCLT。在NaBH4还原过程中,橙色相在几秒内向

深棕色转变(图1): 图1 Au化合物在硫醇溶液中被还原,其Au纳米粒子表面被有机外壳所覆盖 其反应机理如下: 3其它含硫配体 其它含硫配体已经用于稳定金纳米粒子,如黄酸盐和二硫化物等。二硫化物不如硫醇的稳定,但是在催化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同样,硫醚不能很好的约束金纳米粒子,但是Rheinhout 团队利用聚硫醚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利用碘氧化以硫醇为包覆剂的金纳米粒子,使其分解为金的碘化物和二硫化物。Crook等人利用这一现象制备了以金纳米粒子为模版的环胡精的空心球。 4微乳液,反向胶束,表面活性剂,细胞膜和聚合电解质类 在有或是没有硫醇溶液的情况下,使用微乳液,共聚物胶束,反相胶束,表面活性剂,细胞膜和其它两亲物都是合成稳定的金纳米粒子重要探究领域。用表面活性剂合成的两相系统会引起微乳液或是胶束的形成,将金属离子从水相抽离到有机相,从而维持良好的微环境。表面活性剂的双重角色和硫醇与金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可以控制金纳米粒子或是纳米晶体的稳定和生长。聚合电解质也广泛用于金纳米粒子的合成。酸衍生的金纳米粒子的聚合电解质包覆剂己经通过带电的聚合电解质静电自组装 得到了。

电子束辐照对尼龙610性能的影响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990412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JOURNAL OF RADIATION RESEARCH AND RADIATION PROCESSING 1999年 第17卷 第4期 Vol.17 No.4 1999 电子束辐照对尼龙610性能的影响 张华明 李秀榕 杨克斌 熊瑞林 陈川 徐嘉靖 摘要:在三烯丙基异氰酸酯多官能团辐照敏化剂存在下,采用电子束辐照尼龙610,测试尼龙610辐照前后的力学强度、耐温等级、吸水率和吸油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电子束辐照75kGy后,提高了PA610的力学强度、耐化学溶剂性能和热变形温度。 关键词:尼龙610,电子束辐照,整体性能 STUDIES ON EB RADIATION EFFECT OF THE PA610 ZHANG Huaming LI Xiurong YANG Kebin XIONG Ruilin CHEN Chuan XU Jiaj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AppliedTechnology of CAEP, Chengdu 610003 ) ABSTRACT: Radiation effect of PA610 with polyfunctional monomer-trially isocyanurate (TAIC)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rosslinking effect of EB radiation on PA610 is obvious.After the PA610samples were radiated by EB, dosage 75kGy, the physical characters of PA610 materials were greatly improved, especially their tensile strength being increased about 18% andtheir impact strength about 50%,but their water and lubricant absorptionwere decreased. So, EB radiation can enhance PA610 materials physicalstrenth, resistance to solvents and water and increase theirthermal-deformation teperature. KEYWORDS:Polyamide610, EB radiation, Composite specification 尼龙610作为工程塑料具有广泛的用途,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尼龙610的结构件需耐受矿物油、热水、卤水和强烈的外力冲击。因此,必须对尼龙610材料进行改性。改性方法有很多, 通常有填充玻纤,在尼龙链上接枝第二单体,原位聚合、 共混和交联处理等方法;填充玻纤和接枝第二单体等改性方法仅能改善力学强度和构件的尺寸稳定性,不能改善材料的耐温等级、耐化学溶剂性能和耐矿物油性能。能同时达到力学强度、耐温等级和耐油耐溶剂性能改善的方法是实现尼龙的交联。文献[1~3,5]报道,尼龙交联的种类有尼龙12、尼龙11、尼龙66和尼龙1010,本文通过在尼龙610中加入多官能团敏化剂和卤化铜,研究尼龙610经过电子束辐照后的整体性能的变化。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和设备 file:///E|/qk/fsyjyfsgyxb/fsyj99/fsyj9904/990412.htm(第 1/3 页)2010-3-22 19:08:40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综述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综述 摘要: 纳米材料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功能材料。在纳米材料的当前研究中,其制备方法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的制备工艺过程的研究与控制对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概述了纳米材料传统的及最新的制备方法。纳米材料制备的关键是如何控制颗粒的大小和获得较窄且均匀的粒度分布。 [1] Abstract : Nanometer material is a kind of multi-functional material which was developed in recend . In the current study of it , its produce-methods occupy the important occupation . New methods’ reseach and control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Nanometer materials’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y .This title mainly introduces nanometer materials’traditional and new method of producing . The key of the nanometer material s’ producing Is how to control the grain size and get the narrow and uniform size distribution . 关键词: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 Key words : Nanometer material produce-methods 正文: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等三大类。下面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物理制备方法 早期的物理制备方法是将较粗的物质粉碎,其最常见的物理制备方法有以下三种: 1.真空冷凝法 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离子体,然后骤冷。其特点纯度高、结晶组织好、粒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 1.物理粉碎法 通过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一、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分类: 1、按照物质的原始状态,可分为固相法、液相法和气相法。 2、按照研究纳米粒子的学科分类,可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 3、按照制备的技术分类,可分为机械粉碎法、气体蒸发法、溶液法、等离子体合成法、激光合成法、溶胶凝胶法等。本文着重针对纳米粒子生成机理与制备过程,粗略地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二、纳米颗粒的物理制备方法: (一)蒸发法制备纳米颗粒: 1、定义:直接利用气体或利用各种手段将物质变成气体,使之在气体状态下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在冷却过程中凝聚长大形成纳米粒子。 2、气相蒸发法原理:在高真空室中冲入低压的纯净惰性气体或反应气体,预蒸发的物质置于坩埚,通过加热装置逐渐加热蒸发,产生原物质烟雾。由于惰性气体的对流,烟雾向上移动(与反应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并接近充液氮的冷却棒(77K)。在蒸发过程中原物质原子与惰性气体碰撞损失能量冷却,造成局域的过饱和,形成均匀的成核过程,然后形成原子簇,长大成纳米粒子。收集。 3、按照原料加热蒸发技术手段的不同,可将蒸发法分为: 1)电阻加热; 2)等离子喷射加热;

3)高频感应加热; 4)电子束加热; 5)激光加热; 6)电弧加热; 7)微波加热。 (二)流动油面上的真空蒸发沉积法(VEROS): 1、将物质在真空中连续地蒸发到流动着的油面上,然后把含有纳米粒子的油回收到贮存器内,再经过真空蒸馏、浓缩,制备纳米粒子。 2、优点:可以得到平均粒径小于10nm的各类金属粒子,粒子分布窄。 3、缺点:粒子太细,难以从油中分离。 (三)化学气相冷凝法(CVC): 1、原理:将反应室抽真空,冲入少量的惰性气体,形成数百帕的真空度,(通入反应气体),在加热的反应器内得到目标产物或其前驱体,然后在对流的作用下,到达后部的骤冷转筒器(加入液氮作为冷却介质),转筒后面有一刮刀不断的移去沉积的纳米颗粒,可以提供一个干净的金属表面来进行连续的收集操作。 2、特点:粒径小、分布窄、避免团聚。 三、纳米颗粒的化学合成方法: 1、定义: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包括液相、气相和固相反应,从分子、原子出发制备纳米颗粒物质。 2、化学法包括气相法、液相法和固相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