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删繁就简
删繁就简,将长文短教

删繁就简,将长文短教作者:徐青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1年第05期统编本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课文篇幅加长,且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小学生而言,篇幅加长就意味着信息更多、难度更大、消耗时间更长。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长课文教学更有效呢?小学语文界一直都在积极倡导“长文短教”的理念,但究竟该指向何处、落脚在哪里呢?笔者结合统编本教材中一些典型的课例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彰显教材特点,利用语文要素把握长文关键点所谓语文要素,就是构建语文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必需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切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教材编者依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从浅到深、由难到易的原则,将语文能力体系中的相关要素循序渐进地散布在不同的价值点上,给每个单元指明了教学的方向。
即使长文的内容再丰富,教学时也都应聚焦于单元的语文要素,把握单元教学和文本教学的重点和核心。
比如《风娃娃》(二年级上册)一文近五百个字,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就是一篇长课文。
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相处”,体裁是童话故事,编者所设置的语文要素“借助提示,复述课文”。
为了达成这一要素,课后习题提供了讲述故事的策略提示:借助教材田野、河边和廣场的插图和语段中的对应语句。
很显然,这些提示内容都应是教学的重点。
明确了重点,教学时教师还需运用适切的策略。
就这篇课文而言,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基本教学板块:熟读课文,内化语言;段落之间,建构联系;理解内容,想象画面;依托提示,串讲故事。
在这四个教学板块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第二、第三板块。
比如教学这篇课文的第2自然段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针对语段的构段方式进行研讨,提炼出“风娃娃来到哪里,看到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结构,随后引导学生将“田野”这一地点支架与“风车”建立联系,继续阅读文字,想象画面:风娃娃使劲吹,使“风车”转得由慢到快,水也从原本的“断断续续地流着”到最后“哗啦哗啦”向着田野流去,学生在想象中借助语言文字还原“禾苗喝足”和“笑着点头”的画面。
删繁就简的意思是什么

删繁就简的意思是什么删繁就简的意思:删除繁杂部分,使其趋于简明。
英文解释simplify sth. by cutting out the superfluous;simplify complicated material;simplify by weeding out superfluities;condense ;【出自】:《尚书·纬》:“删夷繁乱。
”宋·严羽《历代诗话·诗法家数》:“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
”【示例】:~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清·郑燮《楹联》【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结构】“删繁”为动宾结构,“就简”为动宾结构;“删繁”和“就简”构成连谓结构。
【用法】常作谓语。
【事例】本文内容很好,如果再~就更好了。
【】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拖泥带水、连篇累牍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褒义结构:连动式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正音:删,不能读作“cè”。
成语辨形:删,不能写作“姗”。
中英双语例句一站式服务的目的是删繁就简,实现服务流程和内容的集成、整合。
The aim of One-stop Service is to simplify and integrate the service flow and contents.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生礼仪逐渐褪去了宗教色彩,并删繁就简,出现了世俗化倾向。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life rites are gradually taking off the religious characters and being simplified turning to be secular.。
语言表达和运用 常见考点一

常见考点一删繁就简三秋树——压缩语段1.(2008·广东)下面是一段关于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图书畅销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阅读方面出现的某种值得注意的价值取向。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短、平、快”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文化快餐”,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
在某类读书人群中,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对于雄浑壮丽的大历史却缺乏兴趣。
一些出版部门受利益的驱使,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戏说”满足读者的猎奇窥秘心理。
也有些人满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玩,只强调回归传统,忘记了在“返本”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开新”,忘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
功利主义的阅读价值取向忽略了人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误导着年轻一代。
(1)(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2)(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3)(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答案(1)满足于感性地获取知识。
(2)满足于猎奇而忽视整体。
(3)强调回归传统而忽视创新。
解析这个题目属于压缩语段的一种形式。
要认真分析这段文字的三层意思。
注意找关键语句,可以直接用材料中的句子回答。
2.(2012·四川)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
请用一句话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字。
自钟嵘推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看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
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景仰的荆轲、张良那种忠臣。
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与忠臣。
删繁就简,简出语文好味来

删繁就简,简出语文好味来作者:赵秀琴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4年第11期崔峦先生说:“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简”是简单,但不是“粗糙”,不是“简单化”。
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就是要求我们利用有限的时空,扎实进行语文的学习;要求我们删繁就简,抓住文本,课堂的最关键处做文章,抓住主线,松弛有度,有的放矢。
一、简洁的主线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浅出上做文章。
准确地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科学地补充教材,善于使用教材中最具价值的地方,合理剪裁,大胆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我们来看某次活动中几位特级教师的教学设计:《九色鹿》: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
《林冲棒打洪教头》:朗读语言,聚焦人物,理解发现。
《与象共舞》:整体求略,部分求精,反复揉读。
《珍珠鸟》:读出珍珠鸟的好;写出主人对珍珠鸟的好。
《伯牙绝弦》:读通,读懂,读出味道。
这种教学设计的简约,教学主线的流畅,决不是思路的平庸和内容的简化,而是教学的高效和境界的理想。
在课改调研活动中,不难发现语文课的预设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支离破碎、条块分割。
教师在课堂上搞“语言霸道”,走“形式主义”,导致语文课复杂而又乏味。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在教学预设时,就应该“主干分明、枝叶茂盛”;操作时,就能“删繁就简,轻装上阵”。
因而,语文课上,我们要在深入钻研文本和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舍得“忍痛割爱”,以简洁的主线贯穿最丰富的语言材料,使课堂教学成为一首流畅的诗,以简为美,何愁没有语文味呢?二、简约的过程如果一堂课可以做到简约灵动,那这一定是一堂语文味十足的课,是一堂值得品味的课。
记得一次调研活动中,一位老师执教《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一课,她用较快的语速带领学生们走进这个充满乐趣的世界,他们随着老师的引导,细细品味着每个标点符号的特点和表情,听到学生站起来读的时候,仿佛他们正在“争吵”着。
删繁就简,让语文课堂展示素颜的美

删繁就简,让语文课堂展示素颜的美——“生成”为第二次课堂教学开渠引航总想写一首诗在我走过的田野上哪里有48个稚嫩的脚印陪我总想写一篇反思在空白的稿纸上用心解剖矫情的思想用孩子的笔法画出笨拙的自由我的汗珠就像夏日清晨的露水落地的回响萦绕在耳旁我想让阳光把脑海暴晒一番让灵动的诗句铸成全新的雕像春将老,行未尽。
留一份春天在心里,书一笔桃红柳绿,准备第二次的远航……一届三至六年级的小循环结束了,送走陪我一起成长的孩子们,感觉有很多遗憾留给我,尤其是有些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深深的反侧着我的教学之路,总感觉很多时候我只是紧紧的跟随课本,碌碌无为的讲了那几个词语,那几篇课文,当面对孩子们那几分不能预计的成绩时,我有些幡然醒悟,仿佛如梦初醒,感觉被那几分数左右背后的爱莫能助!我深刻的明白,我交给孩子的能力真的太少太死!同时也觉得应该及时抓住课堂中的某些生成资源,伴着孩子们的脚印成长!现在我站在原地,回忆上过的某节课,优点、不足在回过头审视的时候,清晰可辨!感觉其实那节课还可以这样去上!如果按照课堂一刹那之间的灵感和课后评课老师给我的意见,也许我的那节课会上的更轻松更有效。
烦恼自己底蕴不够,也不敢甩开固有的模式任性一番,但是我清楚反思后的设想的确很美,也很可贵,就像一颗颗小小的珍珠,所缺的一根大胆串联的金线!下面我就《三峡之秋》和《撕纸游戏》谈谈删繁就简的认识。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通过近几年来的教育教学,我深深的感悟到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必须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事求发展。
但真正落实到教学实际中,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阅读和理解比较难的就是写景类课文,其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情感体验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写景类的课文,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文章的语言文字本身去感受情感,而情感需要堆积,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铺设情感基石,学生才能踩着石头,慢慢地走进文章的情景之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删繁就简 合理排序

删繁就简合理排序中文是人类的精华,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语言。
然而,中文也因其繁琐复杂的特性而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困扰。
因此,删繁就简和合理排序成为了重要的语言处理技巧。
下面我们来详细讲一下。
删繁就简是指在语言表达时,尽可能地减少冗余信息,减少无用的重复、繁琐、复杂的讲述,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表达思想。
删繁就简的方法有:1. 删除修饰词。
修饰词往往可以通过改变形容词或副词来达到简化的效果。
例如:修饰词“非常”可以改写成“很”。
2. 合并相同意义的词语。
在表达同一意思的时候,尽可能使用相近的词语将其合并。
例如:将“添加”和“增加”合并成“增加”。
3. 合并冗余的语言表达。
有时候在表达一件事情时,会出现重复的表述。
例如:将“迅速地跑起来”合并成“迅疾奔跑”。
4. 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在表达一件简单的事情时,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使文章更加易于理解。
例如:将“我的汽车经常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我很头疼”改写成“我的车经常出故障,让我很烦”。
合理排序是指在表达思想或事物时,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排列,使文章清晰明了。
合理排序的方法有:1. 按照时间顺序排序。
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序。
例如:在讲述一个故事时,可以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进行描述。
例如:在讲述一座城市的建筑和环境时,可以按照不同地段进行排序。
例如:在讲述一个人物的故事时,可以按照他的经历、性格、事业成就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综上所述,删繁就简和合理排序是在中文表达中非常重要的技巧。
无论是写作还是口语表达,都要注意把它们融入其中,以使表达更为清晰、简洁明了,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念。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作者:何永平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G623.2记得几年前去兰州,在万人大礼堂观看了于永正老师的一堂作文示范课教学,他用PPT 展示了作文要求,用几分钟的时间讲了注意事项,剩下的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练笔,他则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最后十分钟,学生积极朗诵自己当堂创作的作品,不时涌现的优美语句使观课者掌声雷动。
课后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堂真正的课堂,朴实、自主、高效。
于永正先生用他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深刻阐释了语文课堂的真谛:听,说,读,写。
这几天有幸观摩了很多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少教师目标确定面面俱到,流程安排程序繁杂,教学形式花样繁多,分析词句喋喋不休,练习测评无暇进行,文本拓展漫无边际。
教者教得辛辛苦苦,学者学得迷迷糊糊,使一堂课成了低效甚至无效课堂,背离了我们的初衷。
正如纪伯伦名诗: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郑板桥的“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告诉我们,要画出竹子内在的精神“清瘦”,就要“冗繁削尽”。
他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告诉我们,画兰就应删繁就简,不蔓不枝。
在语文课堂上,同样要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以简驭繁,以静驭动,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教师的语言:提纲兼挈领,歧途点迷津干练的教育者就像音乐家一样,语言如行云流水,余音绕梁;片言只语,挥洒自如。
一节课中,教师要学会少说,要把讲读课文的时间压下来,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一是导入简易,紧扣本课重点难点,直入主题,揭示内容,激活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是评价简洁,富有艺术性的简短评价语言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质态的高效甄别评判,更是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的有效动力,确保了学生持续性学习的进行。
三是提问简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会出现理解感知的不同层次性,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追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及时的调控和把握。
语文高考复习板块1 语言策略与技能 学案12 掌握3类压缩题型—删繁就简,精准提炼

学案12掌握三类压缩题型——删繁就简,精准提炼课堂学案复习任务 1.掌握除带句式概括(学案11已训练)以外的主要压缩题型要点。
2.重点掌握新闻类压缩。
考情微观(同学案11)知识图要活动一重点掌握新闻压缩一、新闻要点压缩该题要在分清导语与主体的基础上确定信息层级,保留关键信息。
在新闻压缩语段中,新闻的重要性一般是依次递减的顺序。
导语中的对象、事件、时间、结果等信息都比较重要,属于一级重要信息。
在压缩主体时,要突出新闻的基本要素,优先保留原因、条件、影响等二级信息,方法、途径等则属于三级信息。
同时要删去那些插叙、补叙部分的背景材料及其他相关内容。
因此,在提炼和压缩语段时,应具备信息层级意识,重点把握一级重要信息,适当补足二级信息,根据字数决定三级信息的去留。
关于时间是否保留的问题,很多考生都有困惑。
新闻中的时间信息,从内容上看,包括消息发布时间和主体事件发生时间;从指向性来看,包括具体时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刻)和笼统抽象时间(近日、日前等);从意义上看,包括有纪念意义时间(与首次、划时代等重大时间意义相连)和普通时间。
一般来讲,需要提炼的时间,必须为具体时间和有纪念意义的时间,优先选择主体事件发生时间,删除笼统模糊的时间。
1.(2020·全国Ⅰ)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
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
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语言表达得简洁生动,准确明了往往能表现出生动鲜明的主题思想。
古人作文也讲究整散结合,跌宕起伏,错落有致,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都是用来阐释语言表达要出新要简洁。
语言简洁有表现力。
林语堂说“演讲就如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看”,讲的就是运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最生动的主题,做到“言尽而意无穷”,令人浮想联翩,意味深长。
语言简洁就是言简意赅,凝练厚重,流畅准确。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倘若文字“可削”,表达就会繁冗拖沓,不凝练,“字不得减”或不得换,足见其表达严谨思维缜密。
语言删繁就简求丰富并非句子或文章越短越好越长越疲沓,而是根据表达需要决定。
最短的诗《生活》就一个字:网。
用“网”来喻生活,丰富形象。
也有人觉得《清明》一诗写得烦琐,也来个删繁就简,简写成:清明雨,人断魂。
酒何处?杏花村。
诗改十二个字,够简洁了,但诗歌的韵味全没有了。
语言表达该如何做到删繁就简?
首先对写的事物事理要胸有成竹。
写文章同样需要高屋建瓴,整体设计,好的文章其实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哪里浓墨重彩哪里简笔勾画,都设计得天衣无缝无可挑剔,容不得他人半点的质疑。
《林黛玉进贾府》中对王熙凤出场的衣着打扮不惜笔墨,对贾宝玉、林黛玉也是浓墨重彩,不过王熙凤是借助大家的眼神,而贾宝玉和林黛玉则是借助彼此眼神来描绘,稍一揣摩,可见褒贬。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纷纷扬扬的大雪就简笔勾勒,惜墨如金,就一个字:“紧”。
不仅写出雪下大,更突出林冲处境的危急。
此外,不同的文体对语言表达在做到删繁就简的前提之下也有所不同。
议论文宜准确、严密、概括、鲜明,不宜拐弯抹角,哪怕是比喻论证也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以达说服力强产生巨大震撼作用之目的;记叙文则是自然清新,丰富有意蕴有表现力,哪里详写,哪里略写,都要了如指掌,不能随意摆布。
其次要不断优化和锤炼语言。
不同文体具有不同的语言特点,同样地,塑造不同人物、事物就有不同语言,就是同一人物不同性格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特征也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即使同人同语言在不同场合也会有不同的韵味,这样写的人物才丰满神韵活起来。
魏禧的《大铁椎传》中写大铁锤三次离去都用了同一句话“吾去矣”,同一句话则表达三种不同的意思,值得揣摩玩味,至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这些耳目能详的字例更是优化和锤炼语言的经典范例。
反过来要优化和锤炼语言就得到生活和群众中去,因为生活和群众中有丰富多彩的语言宝库,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是无数文化人深入民间历经千辛万苦采集而成的。
语言在表情达意基础之上要遵循删繁就简原则,让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焕发出层出不穷的意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