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名作精练--毕淑敏作品精选精练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毕淑敏作品练习:我在寻找那片野花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之毕淑敏作品练习:我在寻找那片野花①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女同学,叫做荞,家境贫寒,她衣着破烂,夏天总穿短裤,是捡哥哥剩下的。
②我和她同期加入少先队。
那时候,入队仪式很庄重。
新队员的红领巾,是提前交了钱买下的。
荞说她没有钱,哥哥已超龄退队,她可用哥哥的旧领巾。
授巾的仪式那天,当辅导员用托盘把新领巾呈到校长手中时,就提醒校长记得把托盘里的那条旧领巾分给她。
③A满盘的新领巾好似一塘金红的鲤鱼,支棱着翅角。
旧领巾软绵绵地卧着,仿佛混入的灰鲫,落寂孤独。
④校长可能不曾听清这句格外的交待,走到荞的面前时,随手把一条新领巾分给了她。
我看到荞好像被人砸了一下头顶,身体矮了下去。
灿如火苗的红领巾环着她的脖子,也无法映暖她苍白的脸庞。
⑤那个交了新红领巾的钱,却分到一条旧红领巾的女孩,委屈至极。
刚一散会,就怒气冲冲地跑到荞跟前,一把扯住荞的红领巾说:“这是我的!你还给我!”领巾是一个活结,被女孩拽住一股猛挣,就系死了,好似一条绞索,把荞勒得眼珠凸起,喘不过气来。
大伙扑上拉开她俩。
荞满眼都是泪花,窒息得直咳嗽。
⑥我们都觉得那女孩太霸道了。
荞一声未吭,把新领巾折得整整齐齐,还了它的主人。
把旧领巾系好,默默地走了。
⑦后来我问荞,她那样对你,你就不伤心吗?荞说,谁都想要新领巾啊,我能想通。
⑧毕业的时候,荞的成绩很好,可以上重点中学。
但因为家境艰难,只考了一所技工学校,以期早早分担父母的窘困。
荞以后的路,就一直在贫困的底层挣扎。
⑨荞是一家印刷厂的女工。
早几年,厂子还开工时,她送过我一本交通地图。
说是厂里总是印账簿一类的东西,一般人用不上的。
碰上一回印地图,她赶紧给我留了一册,想我有时外出,或许会用得着。
说真的,正因为常常外出,各式地图我很齐备。
但我还是非常高兴地收下了她的馈赠。
我知道,这是她能拿得出的最好的礼物了。
⑩一次聚会,荞终于来了。
她所在的工厂宣布破产。
她成了下岗女工。
她的丈夫出了车祸,伤了腿,从此吃不得重力。
中考语文名作家 毕淑敏作品阅读含答案

毕淑敏一、人物简介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07年,毕淑敏以36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
她的《学会看病》选入语文(人教版)5年级上册第20课。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二、人物经历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
1969年,从军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职。
1980年转业回北京。
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驻校作家。
从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起,到《预约死亡》、《婚姻鞋》和此后的《红处方》《拯救乳房》等长篇小说,毕淑敏就以其作品沉重的主题、磅礴的气势和对人生、社会的冷静理智关怀赢得了广大读者。
毕淑敏作品阅读训练

幸福盲毕淑敏①假设干年前,看过报道,西方某都市的报纸,面向社会征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个题目的答案。
来稿很踊跃,各界人士纷纷应答。
报社组织了权威的评审团,在纷纭的答案中进展遴选和投票,最后得出了三个答案。
因为众口难调意见无法统一,还保存了一个备选答案。
②按照投票者的多寡和权威们的表决,发布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的。
记得大致顺序是这样的:一、给病人做完了一例成功手术,目送病人出院的医生。
二、给孩子刚刚洗完澡,怀抱婴儿面带微笑的母亲:三、在海滩上筑起了一座沙堡的顽童,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备选的答案是:写完了小说最后一个字的作家。
③消息入眼,我的第一个反响仿佛被人在眼皮上涂了辣椒油,然而十分疑心它的真实性。
这可能吗?不是什么人闲来无事,编造出来博人一笑的恶作剧吧?还有几分惶惑和恼怒,在心扉最深处,是震惊和不知所措。
④也许有人说,我没看出这消息有什么不对头的啊?再说,这正是大多数人对幸福的理解,不是别有用心或是哗众取宠啊!是的是的,我都明白,可心中还是惶惶不安。
当我静下心来,细细梳理思绪,才明白自己当时的反响,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
原来我是一个幸福盲。
⑤为什么呢?说来惭愧,答案中的四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我都一定程度地拥有了。
我是一个母亲,给婴儿洗澡的事几乎是早年间每日的必修。
我曾是一名医生,手起刀落,给很多病人做过手术,目送着治愈了的病人走出医院的大门的情形,也经历过无数次了。
儿时淘气,虽然没在海滩上筑过繁复的沙堡(这大概和那个国家四面环水有关),但在附近建筑工地的沙堆上挖个洞穴藏个“宝贝〞之类的工程,肯定是经手过了。
另外,在看到上述消息的时候,我已发表过几篇作品,因此那个在备选答案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作家完成最后一字〞之感,也有幸体验过了。
⑥我集这几种公众认为幸福的状态于一身,可我不曾感到幸福,这真是莫名其妙而又痛彻的事情。
我觉察自己出了问题,不是小问题,是大问题。
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我所有的努力和奋斗,犹如沙上建塔。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毕淑敏的小说(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毕淑敏的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盲人看毕淑敏每逢放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
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
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
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多年前,这盲人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
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叫人听了只想快快远离。
他面前盛着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
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
后来,他摆了一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
一天晚上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过来。
原来这一片突然停电,连路灯都灭了。
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
靠拢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
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滋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
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处流,烫了我的手。
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荧火虫尾巴。
”他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住,我……不知道……蜡烛光……该有多大。
荧火虫的尾巴……是多亮。
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只知道……黑了,难受。
”我呆住了。
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
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后来,我很长时间没到他的摊子买东西。
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
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是50元。
”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
文学类文本毕淑敏《家是什么》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8-21题。
家是什么毕淑敏①家是什么?②家会很小很小,螺狮壳是蜗牛的家;家会很大很大,宇宙是星星的家。
家会很轻很轻,像一粒浮尘,被人一指弹掉,不留一丝痕迹;家会很重很重,像一座铅山,压在肩上,寸步难行。
家会很快乐很幸福,像一眼不老的喜泉;家会很凄凉很悲壮,像一汪深不可测的泪潭。
③问年轻人:家是什么?他们回答:家是粉红色的玫瑰,有刺更有蕾。
家是热烈的拥抱、柔情似水的情话和思念时的邮票。
问中年人:家是什么?他们回答:家是心灵与躯体的港湾,能停泊万吨巨轮,也能栖息独木小舟。
家是无私的付出和接纳,家是脱去疲劳的热水澡。
家是一个苹果,你一大口我一小口。
家是一副重担,我愿我这边的力臂短,你那边的力臂长。
问老年人:家是什么?他们回答:家是黄昏湖边的搀扶,家是灯下互相剪去丝丝白发。
家是一件旧风衣,风也是它,雨也是它。
家是虽非一见钟情却望白头偕老的漫漫旅程,家是墓前的一支黄菊。
问孩子:家是什么?他们回答:家是妈妈柔软的手和爸爸宽阔的肩,家是100分时的奖励和不及格时的斥骂。
家是可以耍赖撒谎当皇帝,也得俯首听命当奴隶的地方,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
④问养家的人:家是什么?他说:家是勋章,你挂在胸前,别人也看不见。
家是暗地里逼你不断挣钱的鞭子,直抽得你遍体鳞伤。
问弃家的人:家是什么?他说:家是一种能力,一种学习。
我自忖无力从那里毕业,就中途逃亡了。
问无家的人:家是什么?他说:家是羁绊,家是约束,家是熄灭人创造激情的沼泽地,家是一种奢侈的糜费。
问恋家的人:家是什么?他说:家是树上的喜鹊窝,纵然世界毁灭了,只要有家在,依然有一切。
问恨家的人:家是什么?他说:家是爱情的终点,家是英雄气短的坟墓,家是累赘,家是负担,家是你挂在你项上的枷锁,家是你自卖自身的契约。
⑤我不知世上还有没有另外的场所,会如此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纵观家庭,是大千世界的缩影,人们在家中卸去重要角色的面具,露出天然嘴脸,最坦率最赤裸,人性的善与丑,方寸之间,纤毫毕现。
高考小说专题训练:毕淑敏小说

小说专题训练---毕淑敏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猜透千古之谜毕淑敏早年间,江南有一富豪,酷爱藏书,他家有两册古时传下的医书,集无数医家心血之大成,为杏林一绝。
富豪视若珍宝。
藏在书楼里。
秘不传人。
后来,富豪出门遇险,一位壮士从强盗手里救了他的性命。
富豪感恩不尽,欲以斗载车装的金银答谢。
壮士说,财宝再多,再贵重,也是有价的,我救了你,你的命无价。
富豪说,莫非壮士还要取了我的命去?壮士大笑说,我不是要你的命,是想用你的医书,救普天下人的性命。
富豪想了半天,说,我可以将医书借给你三天,但是三日后的正午,你必须完璧归赵。
说罢,命人从木制书楼里,将饱含檀香气味的医书捧了出来。
壮士得了书后,快马加鞭急如星火地赶回家,请来乡下的诸位学子,连夜赶抄医书。
书是孤本,时间又那样紧迫,萤萤灯火下,抄书人目眦尽裂,总算在规定时间之内,依样画葫芦地描了下来。
壮士把医书还了富豪,长出一口气,心想从此以后,便可以用这本深锁在豪门的医学宝典,造福于天下黎民了。
谁知,抄好的医书拿给方家一看,才知竟是不能用的。
医家以人的性命为本,极需严谨稳当。
这种在匆忙之中由外行人抄下的医方,讹脱衍倒之处甚多,且错得离奇,漏得古怪,寻不出规律,谁敢用它在病人身上做试验呢?壮士造福百姓之心不死,急急赶回富豪家,想晓以大义,再请富豪将医书借出一回,这一次,请行家高手来抄,定当可以精当了。
当他的马热得汗涔涔地到达目的地时,迎接他的是冲天火光。
富豪家因遭雷击燃起大火,藏书楼内所有的典籍已化为灰烬。
从此这两册抄录的医书,就像鸡肋一样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没有人敢用上面的方剂,也没有人舍得丢弃它。
书的纸张黄脆了,布面断裂了,后人就又精心地誉抄一遍。
因为字句的文理不通,每一个抄写的人都依照自己的理解,将它订正改动一番,结果愈加面目全非,几成天书。
医书传到曾祖父手里,曾祖父目光炯炯直逼祖父。
祖父说,您是要我把它们校勘出来?曾祖父说,我希望你能穷毕生的精力,让它死而复生。
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名作精练--毕淑敏作品精选精练

毕淑敏作品精选精练那幅“银与福”羊皮画毕淑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有一座魔鬼城。
它是雅丹地貌形成的沟壑,被飓风的利刃和雨水的指甲还有岁月的剪刀雕刻镂空,造就了千奇百怪的城骸和猛兽的残肢。
最近它被正式辟为地质公园,引来零散游客。
有一处地貌类似“无敌舰队”,无数高大的雅丹(雅丹是维吾尔语,意即陡峭的丘陵)层岩,昂首挺胸,好像被天庭的巨鞭抽打着,中规中矩地朝着一个方向航行,虽悄无声息但一往直前。
每一座舰艇都似五层楼雄伟,朋友们隐入其中玩耍照相。
工作人员一个劲儿叮咛,万万不可走远误入深处,此地渺无人烟,距彭加木和余纯顺的遇难地只有几十公里。
我因脚踝扭伤,无法走进波涛起伏的沙砾,只有坐在一旁看着瀚海发呆。
忽然背后有幽灵般的声音响起:客人,买一幅羊皮画吧,它会带给你好运。
猛回头,见一老媪披着黄色的袍子悄然移近我,枯瘦的手爪挥舞着一卷画轴。
我吓了一跳,觉得这老太简直就像是魔鬼城的常住人口,揉眼看不远处的越野车和天上的昏黄太阳俱在,胆子才壮了一些,问,你的羊皮画上都画了些什么?什么都有,要什么有什么。
它能保佑你。
老女人说着,打开了她的包袱。
羊皮画卷在一起,散发着令人昏昏欲睡的气味。
我一幅幅展开来看,每幅有脸盆底大小,四周缀满了憔悴的草珠子,用细而韧的羊肠线编织成网状,古朴中透着不可捉摸的空灵。
画上多半写着各类经文,绘着炫彩的符咒,完全看不懂。
有一幅很特别,周缘挂着木质流苏,沉甸甸地拉直了薄薄的羊皮,使画上的图案像少女的面颊平展而悦目。
羊皮画分两面,一面染作宝蓝色,一个长相如史前岩画上走下来的小人儿,手舞足蹈,快乐得几乎摔了跟头。
另一面是不均匀的漆黑底子,仿佛百年老灶的坑灰胡乱涂抹而成,其上用某种矿物粉,描了三个歪歪斜斜的汉字——银与福。
我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不解,问,什么意思?老人的目光在稀疏的睫毛下浑不见底,好似注满沙粉的小潭,说,银子,你懂吧,就是钱。
它能保佑你有钱。
看看同伴归来还早,我就同老人聊起来,说,银子是个好东西啊,在城里,有了银子就有了一切,可以有水,有大房子,有汽车……一股沙漠上的焚风刮来,下唇顿时就崩开了口子。
名家散文阅读理解--毕淑敏

常常爱惜毕淑敏①拾起一穗遗落在秋天原野上的麦芒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②当水龙头正酝酿着滴落一颗椭圆形的水珠,一只手紧紧拧住闸门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③当凝望宝蓝的天空因为浓雾而浑浑噩噩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④当注视到一个正义的人无力捍卫自己的尊严,孤苦无助的时候,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⑤人类将这种痛而波动的感觉命名为--爱惜。
⑥我们读这两个字的时候,通常要放低了声音,徐徐地从肺腑最柔软的孔腔吐出,怕惊碎了这薄而透明的温情。
⑦爱惜的大前提是爱。
爱是人类一种最珍贵的体验,它发源于深刻的本能和绵绵的眷恋。
爱先于任何其他情感,轻轻沁入婴儿小而玲珑的心灵。
爱那给予生命的母亲,爱那清冷的空气和滑润的乳汁,爱温暖的太阳和柔和的抚爱,爱飞舞的光影和若隐若现的乐声……⑧爱惜的土壤是喜欢。
当我们喜欢某种东西的时候,就希冀它的长久和广大,忧郁它的衰减和短暂。
当我们对喜爱之物,怀有难以把握的忧虑时,吝啬是一个常会首选的对策。
我们会俭省珍贵的资源,我们会珍爱不可重复的时光,我们会制造机会以期重享愉悦,我们会细水长流反复咀嚼快乐。
⑨于是,爱惜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⑩当我们爱惜的时候,保护的勇气和奋斗的果敢也同时滋生,真爱,需用生命护卫,真爱,就会义无反顾。
没有保护的爱惜,是一朵无蕊的鲜花,可以艳丽,却断无果实;没有爱惜的保护,是粗粝和逼人的威迫,是强权而不是心心相印。
⑾爱惜常常发生。
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打湿眼帘。
⑿爱惜好比一只竹篮。
随着人生的进步,它越编越大了,盛着人自身,盛着绿色,盛着地球上所有的物种,盛着天空和海洋。
(选自《毕淑敏精品散文集》)1.文章开头的一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3分)2.联系文章相关内容,品味下面句中的词语。
(5分)我们读这两个字的时候,通常要放低了声音,徐徐地从肺腑最柔软的孔腔吐出,怕惊碎了这薄而透明的温情。
⑴句中加点的词语突出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⑵为什么用“薄而透明”来修饰“温情”?(3分)3.仔细阅读第⑧、⑨段,谈谈为什么“喜欢”是“爱惜的土壤”?(3分)4.根据文中第⑩段的内容,谈谈“爱惜”和“保护”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淑敏作品精选精练那幅“银与福”羊皮画毕淑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有一座魔鬼城。
它是雅丹地貌形成的沟壑,被飓风的利刃和雨水的指甲还有岁月的剪刀雕刻镂空,造就了千奇百怪的城骸和猛兽的残肢。
最近它被正式辟为地质公园,引来零散游客。
有一处地貌类似“无敌舰队”,无数高大的雅丹(雅丹是维吾尔语,意即陡峭的丘陵)层岩,昂首挺胸,好像被天庭的巨鞭抽打着,中规中矩地朝着一个方向航行,虽悄无声息但一往直前。
每一座舰艇都似五层楼雄伟,朋友们隐入其中玩耍照相。
工作人员一个劲儿叮咛,万万不可走远误入深处,此地渺无人烟,距彭加木和余纯顺的遇难地只有几十公里。
我因脚踝扭伤,无法走进波涛起伏的沙砾,只有坐在一旁看着瀚海发呆。
忽然背后有幽灵般的声音响起:客人,买一幅羊皮画吧,它会带给你好运。
猛回头,见一老媪披着黄色的袍子悄然移近我,枯瘦的手爪挥舞着一卷画轴。
我吓了一跳,觉得这老太简直就像是魔鬼城的常住人口,揉眼看不远处的越野车和天上的昏黄太阳俱在,胆子才壮了一些,问,你的羊皮画上都画了些什么?什么都有,要什么有什么。
它能保佑你。
老女人说着,打开了她的包袱。
羊皮画卷在一起,散发着令人昏昏欲睡的气味。
我一幅幅展开来看,每幅有脸盆底大小,四周缀满了憔悴的草珠子,用细而韧的羊肠线编织成网状,古朴中透着不可捉摸的空灵。
画上多半写着各类经文,绘着炫彩的符咒,完全看不懂。
有一幅很特别,周缘挂着木质流苏,沉甸甸地拉直了薄薄的羊皮,使画上的图案像少女的面颊平展而悦目。
羊皮画分两面,一面染作宝蓝色,一个长相如史前岩画上走下来的小人儿,手舞足蹈,快乐得几乎摔了跟头。
另一面是不均匀的漆黑底子,仿佛百年老灶的坑灰胡乱涂抹而成,其上用某种矿物粉,描了三个歪歪斜斜的汉字——银与福。
我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不解,问,什么意思?老人的目光在稀疏的睫毛下浑不见底,好似注满沙粉的小潭,说,银子,你懂吧,就是钱。
它能保佑你有钱。
看看同伴归来还早,我就同老人聊起来,说,银子是个好东西啊,在城里,有了银子就有了一切,可以有水,有大房子,有汽车……一股沙漠上的焚风刮来,下唇顿时就崩开了口子。
我吐掉牙上的唾沫说,还可以买到空调和游泳池……想想老人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什么叫游泳,就闭了嘴。
老人在风沙中一动不动,说,银子就是银子,银子不是所有的东西。
如果银子是一切,羊皮上就不会写着再送你“福”了。
银子和福是两样东西,你可以有了银子,但是你没有福。
福是另外的赐予。
我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呢?我没有银子,可是我有福。
老人好似一尊沙漠中的石像,说,行的。
你没有银子,可是你能有福。
我说,不见得吧?如果真是那样,就该写着福与银了,而不是现在的顺序。
老人并不恼,说,细细看,看它的四周是什么?我这才注意到羊皮画周边的木流苏,并非普通的纹饰,而是一把又一把的吃饭勺子。
它们由树根雕成,平浅单薄,要是用来舀汤,可真要费不少功夫。
老人说,福的根是要有饭吃,要是没有饭吃,人就成了干尸。
干尸你懂吧?我不住点头。
干尸,当然懂,在魔鬼城,人和干尸只有一步之遥。
老人继续说,有了吃,人就有了福底子。
有银子比有福容易,有人有了银子,可是没有福。
有福是最难的。
你要先有了吃饭的勺子,再有了锦上添花的银子,然后,你还要去找福。
银子永远不能骑在福上头。
我从老人手中买下了“银与福”的羊皮画,目送她淡黄色的袍子消失在魔鬼城“无敌舰队”的旗舰之后。
若不是羊皮画玄妙的气味直冲鼻根,我非得认定方才的情形是海市蜃楼。
直到今天,我还不时拿出这幅羊皮画抚摸端详。
每一次,都会有金米样的沙粒掉出,又会被我精心地填回羊皮的皱褶。
心中始终存有疑问,这画是谁的工笔?那老人吗?她如何会写汉字?她躲在魔鬼城,飘然而出,瞬忽而遁,就是为了向被城市腌得两眼发黑的我们展示这古老的箴言吗?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文章通过回忆的形式,讲述了作者在一次到“魔鬼城”旅游的经历中,深刻地体会到雅丹地貌的神奇,并意外地邂逅了一位卖羊皮画的老媪的故事。
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却耐人寻味。
B.那个向“我”兜售羊皮画的老媪飘然而出,瞬忽而遁。
她对“银与福”断断续续的讲述,玄妙深邃,引发了“我”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C.本文语言古典雅致,主题含蓄,让读者领略了沙漠风光的奇特,领略了地域文化的厚重。
D.老人关于“银”与“福”的叙说,不仅散发着神秘和古朴的味道,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也给现代人诸多的人生启示。
【答案】D【解析】A.“深刻地体会到雅丹地貌的神奇”理解有误。
B.“引发了‘我’对自己生活的思考”错,文中并无此内容,应是引发“我”对老媪是否向“我们”展示古老箴言的追问。
C.“古典雅致”错,本文的语言风格应是平实自然。
2.从全文看,那幅“银与福”羊皮画究竟给作者展示了什么古老箴言?(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银”指物质(金钱),“福”指精神(幸福、快乐),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但并不决定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或:活着是幸福的前提,懂得生活才能拥有幸福)。
②金钱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但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并不能代替幸福。
③活着比金钱更重要。
【解析】结合本文,可以得知,“银”指的是物质方面的,而“福”指的是精神方面的。
在回答问题时,要从文本入手,同时联系本文具体作答。
3.请联系现实,从某一个方面谈谈作者和老媪关于“银与福”羊皮画的谈话带给你的启示。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珍爱生命,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②追求金钱、名利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意义,金钱比较容易得到,但幸福却要靠心灵去寻找。
【解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要从金钱与幸福的关系入手,联系实际,谈作者与老媪谈话给你带来的启示。
冻顶百合毕淑敏世界上有没有冻顶百合这种花呢?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是没有的,虽然他很容易逗起一种关于晶莹香花的联想,其实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蹩脚词语。
那一年到台湾访问,记得那天去台湾岛内第一高峰的玉山,随行的一位当地女作家陪同。
山势越来越高了,蜿蜒公路旁突然出现了密集的房屋和人群。
我好奇:这些人要干什么?当地作家淡然说:“卖茶。
”我来了兴趣,问:“什么茶?”女作家更淡然了,说:“冻顶乌龙。
”我马上兴致勃勃地说:“冻顶乌龙可是台湾的名产啊,前些年,大陆很有些人以能喝到台湾正宗的冻顶乌龙为时髦呢!”说着,我拿出手袋,预备下车去买冻顶乌龙。
女作家看着我,叹了一口气说:“就是爱喝冻顶乌龙的人,才给玉山带来了莫大的危机。
”我大不解!女作家说,台湾纬度低,通常不下雪也不结霜。
玉山顶峰,由于海拔高,有时会落下雪挂上霜,台湾话就称其“冻顶”,乌龙本是寻常发酵茶的一种,整个台湾都有出产,但标上了“冻顶”,就说明这茶来自高山。
云雾缭绕,人迹罕至,泉水清冽,日照时短,茶品自然上乘。
冻顶乌龙可卖高价,很多农民就毁了森林,改种茶苗。
天然的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
茶苗需要灭虫和施肥,高山之巅的清清水源也受到了污染。
人们知道这些改变对于玉山是灾难性的,但在利益和金钱的驱动下,冻顶茶园的栽培面积还是越来越大。
她没有别的法子爱护玉山,只有从此拒绝喝冻顶乌龙。
又一年,我到西北出差,主人设宴招待,侍者端上一道新菜,报出菜名“蜜盏金菊”。
纷披的金黄色菊花瓣活灵活现,袅娜多姿,像千手观音,撩动着我们的眼睫毛和鼻翼,共同化做口中的津液。
大家纷纷举筷,赞不绝口。
没想到坐在身边的一位植物学博士却义愤填膺地说道:“菊花瓣纤弱易脆,根本经不起烈火滚油。
这些酷似菊花的花瓣,是百合的根茎雕刻而成的。
而百合这种植物,是植物中的山羊。
”大家实在没法把娇美的百合和攀爬的山羊统一起来,充满疑虑地看着博士。
博士说:“山羊在山上走过,会啃光植物,连苔藓都不放过。
百合需生长在山坡疏松干燥的土壤里,要将其它植物除净,周围没有大树遮挡……几年之后,土壤沙化,农民又开辟新区种植百合。
百合虽好,土地却飞沙走石”。
从此,在餐馆吃饭,我再也没有点过“西芹夏果百合”这道菜。
在菜市场,我再也没有买过西北产的保鲜百合,那些白白净净的百合头挤在一起,好像婴儿高举的拳头,在呼喊着什么。
一个人的力量何其微小啊。
我甚至不相信,这几年中,由于我的不吃不喝不买,台湾玉山上会少种一寸茶亩,西北的坡地上会少开一朵百合,会少沙化一笸黄土。
然而很多人的努力聚集起来,情况也许会有不同。
墙倒众人推一直是个贬义词,但一堵很厚重的墙要訇然倒下,是一定要借众人之手的。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文章在描述台湾女作家的对话时使用了“淡然”“叹了一口气”等词语,主要体现了她对冻顶乌龙茶的态度,也与我的兴趣形成反差,增加艺术张力。
B.作者在讲述故事时使用了“疑问法”展开内容,“冻顶乌龙”使用了“我大不解”,“蜜饯金菊”使用了“大家充满疑惑地看着博士”,也引起读者兴趣。
C.作者对台湾女作家和自己的“拒绝行为”持保留乃至否定态度。
对前者用“没有别的法子”“只有”等词语,对自己用“甚至不相信”的语句,发人深省。
D.文章将白白净净挤在一起的百合头,比作婴儿高举的拳头在呼喊着,既形象生动,触目惊心,感人肺腑;又寓意深远,引人思考,催人赶紧行动起来。
【解析】C项对作者的态度理解错误。
作者对台湾女作家和自己的“拒绝行为”持肯定的积极的态度。
虽然对个人不吃不喝的行为力量感到微小,但在文末还是呼吁将很多人的努力聚集起来。
5.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6分)答:示例:(1)画线句子使用比喻、拟人和侧面烘托等手法描写了“蜜饯百合”这道新菜的色形香味的精美。
(2)画线句子为下文众人的行为起铺垫推动作用,使得众人纷纷举筷和赞不绝口的行为水到渠成。
(3)画线句子与后文植物学博士的行为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了文章戏剧性变化的艺术效果。
6.从全文看,作者用“冻顶百合”作题目,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6分)答:示例:(1)冻顶,指台湾玉山的冻顶乌龙茶及其种植;百合,指西北坡地生长的百合植物及种植。
冻顶百合,借指全中国甚至全世界为了追逐利益及口欲等毁林开荒破坏自然环境的种种灾难行为。
(2)作者借冻顶百合一词,表达了她对全国各地到处存在的破坏自然环境行为的厌恶和不满,所以作者说这是一个蹩脚的词语。
(3)作者用“冻顶百合”这个词语作题目,彰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希望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联合起来,为保护环境、爱惜家园共同努力,形成一股强大的群体环保力量。
(4)“冻顶百合”一词,新鲜奇特,作者以此为题,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增强文章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