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五章课时作业1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多酶片中含有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具有辅助消化的作用。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酶片中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C.酶提供化学反应开始时所必需的活化能D.酶在生物体内才起催化作用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酶的催化效率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B.一个酶分子只起一次作用C.酶催化反应能放出更多的能量D.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3.下图曲线表示物质A生成物质P的化学反应,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B.b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C.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D.酶可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的进行4.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斐林试剂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砖红色沉淀B.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最终变成蓝色C.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将蔗糖溶液的浓度由0.3g•mL-1换成0.6g•mL-1时,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效果更明显D.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不会出现大量气泡5.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节PH 值至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和水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和水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和水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和水6.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节PH 值至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和水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和水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和水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和水7.下图是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B.曲线①是对照组C.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D.化合物P抑制该酶的活性8.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

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课时酶的特性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课时酶的特性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课时酶的特性[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酶及其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答案:A2.下面是以过氧化氢为实验材料,根据有关实验结果绘制的曲线图。

其中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 )A BC D解析:B、C两项分别说明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D项中曲线描述错误,催化剂不改变达到平衡时的浓度;A项中加入过氧化氢酶后,达到平衡点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答案:A3.下图表示胃蛋白酶的活性与温度、pH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是37 ℃D.温度为0 ℃时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解析:由题图可知,当pH一定温度不同时,胃蛋白酶的活性不同,当温度一定pH不同时,胃蛋白酶的活性也不同,说明胃蛋白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A项正确;据题图可推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37 ℃,B项正确;由题图知,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0左右,C项错误;温度为0 ℃时酶的活性降低,但是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仍然保持相对稳定,D项正确。

答案:C4.下列关于酶的特性的探究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B.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等量的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C.若探究酶的催化性,可选择等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能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答案:A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甲乙丙(1)图甲、乙、丙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依次为、、。

(2)根据图甲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图乙中BC段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4)根据你的理解,图丙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

答案:(1)催化剂种类H2O2浓度温度 (2)酶具有高效性 (3)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浓度)有限 (4)溶液中H2O2的剩余量[拓展提高]6.据报道,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分解鸡毛的角蛋白酶,有可能被用来“消化”导致疯牛病和人类克雅氏症的毒蛋白。

经实验表明,角蛋白酶确实能够破坏毒蛋白,使其丧失传染能力。

2019-2020学年度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人

2019-2020学年度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人

2019-2020学年度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人教版拔高训练九十五
第1题【单选题】
图1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的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图2表示某生物体内酶的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乙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B、图1中甲酶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糖核苷酸
C、图2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
D、图2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酶的活性不受温度影响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点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B、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
C、在A点提高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D、在C点提高反应物浓度,产物不再增加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如图表示一酶促反应,它所反映的酶的一个特性和a、b、c最可能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
A、高效性、蛋白酶、蛋白质、多肽
B、专一性、淀粉酶、淀粉、麦芽糖
C、专一性、麦芽糖酶、麦芽糖、葡萄糖
D、高效性、脂肪酶、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2017_2018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2017_2018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选择题1.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 B )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解析] 生物体的每个细胞生命活动有差异,因而酶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差异。

2.在过氧化氢酶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结果应该是( C )A.产生气泡B.溶液呈蓝色C.溶液呈紫色D.产生砖红色沉淀[解析] 过氧化氢酶的成份为蛋白质。

3.下列对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酶的产生和催化都是在活细胞内B.酶都是蛋白质C.酶是一类有机物D.酶在反应前后的质和量可变[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酶的概念。

从酶的来源看,酶是在细胞中合成的,而无论是在细胞内,还是在细胞外都能起催化作用。

从其功能来看,酶之所以作为催化剂是因为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在反应前后数量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

从其化学本质上看,酶是有机物,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如下图所示,在下列试管中均加入3mL糨糊。

A、C中各注入2mL清水,B、D中各注入2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保温5min后分别滴入碘酒,不变蓝色的是( B )[解析] B处的淀粉已被酶分解。

5.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

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B.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C.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D.若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解析]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

图中所给出的影响因素为反应物浓度,当在B、C两点时反应物浓度不再是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但提高酶的浓度会使反应速率提高;A点时底物浓度是限制因素,所以提高底物浓度会提高反应速率。

6.如图甲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乙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5.1降低化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5.1降低化

【例1】 (2011·课标全国高考理综,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 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解析:大部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量的酶是RNA,用蛋白酶处理后,乙 酶活性降低,说明乙酶的成分是蛋白质,被蛋白酶处理后被分解,而甲 酶不变,则说明甲酶可能是RNA或者能够抗这种蛋白酶的降解。 答案:B
C.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所有的酶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都可产 生紫色反应
D.所有的酶都只能在常温、常压和中性环境中发挥作用
答案:B
解析: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不是只有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 生,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但也有部分酶 是RNA,不在核糖体上合成,也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虽然大多数 酶都只能在温和的环境中起作用,但也有一些酶能耐受较严酷的环 境,如胃蛋白酶在酸性环境中起作用。
3.酶的催化作用的实验验证
(1)原理:2H2O2
2H2O+O2。
(2)实验设计:
对照组:①H2O2溶液在常温下几乎不分解。
②2H2O290℃ Nhomakorabea
2H
2O

O
2
(有气泡产生)
实验组
③2H ④2H
2O2 2O2
Fe3
2H2O O2 (有较多气泡产生)
过氧化氢酶
2H2O O2 (有大量气泡
解析:酶具有专一性,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故①正确;酶的活 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提高,超过最适温 度,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故②错误;酶发挥催化作用后不会立 即降解,而是能重复发挥作用一段时间,故③错误;酶催化化学反应的 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故④正确。

高中生物(课堂作业与章末检测)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高中生物(课堂作业与章末检测)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知识点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无机催化剂和酶都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无机催化剂和酶自身会发生变化B.和无机催化剂不同,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与酶相比,无机催化剂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D.通过加热也可以提高反应的速度,但原理与催化剂不同答案:D解析:无机催化剂和酶反应前后自身均不发生变化,两者催化化学反应的机理相同,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加热提高反应速度的原理是提高反应物中高能量分子的数目,D项正确。

2.如图表示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图解.①表示没有酶催化,②表示有酶催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用无机催化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该试验,则其曲线在①上方B.E2代表有酶催化时所降低的活化能C.其他条件不变,E1越大,则酶的催化效率越高D.条件不变的情况下,E2是不变的,所以增加反应体系中的酶量,反应速率也是不变的答案:C解析:酶的作用机理就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因此活化能就是图中曲线②(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与曲线①(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最高点之间的差值,即E1。

所以B错误。

如果用无机催化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该试验,则其曲线在①下方,②上方,A错误.其他条件不变,E1越大,说明酶降低的活化能越多,则酶的催化效率越高,C正确。

增加反应体系中的酶量,由于酶与底物结合机会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增大,D错误。

知识点二酶的本质3.科学家新提取出某种酶的结晶,并将它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可能是()A.氨基酸B.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C.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D.氨基酸或核糖、磷酸、碱基答案:D解析: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糖、磷酸、碱基,故D正确。

4.下列对酶的表述,科学而准确的是( )A.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其催化作用B.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C.所有的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答案:B解析:酶可以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发挥作用,A错误;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B正确;有些酶的本质是RNA,其合成不是在核糖体上,C、D错误。

高一生物必修1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高一生物必修1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高一生物必修1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相关概念: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数是RNA。

四、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

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二、A TP与ADP的转化:酶ATP ADP + Pi + 能量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相关概念: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 的过程。

2019秋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后习题与探讨答案

2019秋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课后习题与探讨答案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本章出思维导图1教材旁栏问题和练习及答案2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问题探讨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L. Spallanzani, 1729—1799 )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

过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

讨论:1.为什么要将肉块放在金属笼内?【答案】便于取出实验材料(肉块),排除物理性消化对肉块的影响,确定其是否发生了化学性消化。

2.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答案】是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块分解了。

3.怎样才能证明你的推测?【答案】收集胃内的化学物质,看看这些物质在体外是否也能将肉块分解。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探究与实践1.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答案】2号试管放出的气泡多。

这一现象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2.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吗?【答案】不能。

3.3号和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答案】说明FeCl3中的Fe3+和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都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4.3号试管与4号试管相比,哪支试管中的反应速率快?这说明什么?为什么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答案】4号试管的反应速率比3号试管快得多,说明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

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在常温、常压下高效率地进行,只有酶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所以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思考•讨论1.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各有什么积极意义?各有什么局限性?【答案】巴斯德认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合理的;认为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是不正确的。

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是合理的;认为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是不正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酶的概念、作用机理、特性1,2,3,10(中),11(中)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4,6,7,9,12(中),133.酶相关实验的设计及分析5,8,14(中),15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C )①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从体内转化而来③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是固醇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⑨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A.①②⑤B.③⑦⑨C.③④⑧D.④⑤⑥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类物质,少数为RNA,它只有催化功能,在个体发育中起调控作用的是激素。

2.下列各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

正确的图解是( C)解析: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C图中的E 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

3.(2012衡水中学月考)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 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

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D )A.甲B.乙C.丙D.丁解析:酶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所需时间。

4.(2012衡阳八中月考)如图表示酶的有关实验: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注入3 mL淀粉糊。

然后在甲试管中注入2 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试管中注入2 mL清水,振荡这两支试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在35 ℃水浴中保温5 min,乙试管中变蓝B.两支试管内各物质的量要求相同,是为了排除物质用量的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35 ℃是小麦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D.若用该装置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可以用斐林试剂检验颜色变化解析:应先在35 ℃水浴中保温5 min,再滴入1滴碘液检测,否则,甲试管中也会出现蓝色,A项错误;该实验不能证明35 ℃是小麦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恒温条件是为了排除温度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C项错误;底物和酶均只有一种,不能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D项错误。

5.(2012厦门一中高三期中)下列代谢过程的图解中,a~f代表相应的酶。

若X、Y、Z都积累过量时,才会抑制酶a的活性。

为获得尽可能多的X产物,被抑制的酶最好是( C )A.e和fB.e和cC.dD.b和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X产物,应使图中的代谢过程只沿着①→②→③→X 进行,因此必须抑制③→④的代谢,即被抑制的酶最好是d。

6.(2012忻州一中月考)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

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B.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C.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D.若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解析:增加酶浓度,反应物与酶的结合机会增大,反应速率加快,A项错误;此图为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若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减慢,B项错误;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受酶浓度的限制,反应速率不变,C项错误。

7.(2012济宁一中月考)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解析:在底物浓度相同条件下,酶促反应速度与酶的浓度成正比。

酶的浓度增大,其酶促反应速度就增大,生成相同量的产物所需的时间就短,A、B项正确;图③可表示随着反应的进行,底物浓度越来越小,由于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底物浓度的减少,反应速率也减小,所以图③可以表示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C项错误;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在同样底物浓度的条件下,过氧化氢酶使反应达到平衡点比Fe3+快,因此图②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D项正确。

8.(2011盐城二次调研)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C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解析: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A项错误;蔗糖和碘液不发生颜色反应,B项错误;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8左右,D项设置的pH梯度不合适,D项错误。

9.(2012淮南二中月考)下列关于影响酶反应速率(v)的因素中,条件控制和预期结果的关系合理的是( A )A.有足够的底物,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酶浓度成正比B.酶浓度恒定,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底物浓度成反比C.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pH适宜的条件下——v与温度成反比D.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v与pH成正比解析:在底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超过一定范围,底物浓度增加,由于酶已饱和,反应速率不变,B项错误;在一定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pH)的增大而增大,超过最适值后,随温度(pH)的增大而减小,C、D项错误。

10.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而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下图为某同学所作的酶催化作用的模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图中的A一定是蛋白质,因为A是酶B.若图中的B表示氨基酸,A表示酶,则该生理过程表示脱水缩合C.该模型是物理模型,能很好地解释酶的专一性D.人成熟的红细胞内不能合成酶,也无上述模型表示的生理过程解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项错误;图中的模型表示分解反应,B项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合成酶,但只要是活细胞就能进行新陈代谢,就能发生模型表示的分解反应,如红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D项错误。

11.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在2011年第11期《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妇女子宫内膜中一种名为SGK1的酶含量高低会直接影响妇女生育能力,含量过高会导致不孕,含量过低则易导致流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SGK1的发现有助于不孕症或习惯性流产的研究和治疗B.SGK1的发现有助于新型避孕药物的开发C.SGK1的活性受温度影响较大,而受酸碱度的影响较小D.SGK1的生理作用是催化人体内相应的化学反应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GK1的发现有助于不孕症或习惯性流产的研究和治疗,故A项正确;由于SGK1含量过高会导致不孕,所以SGK1的发现有助于新型避孕药物的开发,故B项正确;SGK1是酶,酶的活性不仅受温度影响较大,而且受酸碱度的影响也较大,故C项错误;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人体内相应的化学反应,故D项正确。

12.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B )A.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B.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C.a、b、c表示底物的浓度,则a>b>cD.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a>b>c解析:若a、b、c表示温度时,在同一反应时间内,a反应物的量最低,说明a最接近最适温度,但不一定是最高温度,A、D项错误;若a、b、c表示底物的浓度,反应物的量不应该相同,不符合图中信息,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酶活性受温度、pH、底物浓度、酶浓度、重金属离子等条件的影响。

请回答:(1)如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在反应物足够多的情况下),从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

②。

③。

(2)人的唾液淀粉酶作用于某种物质(底物)。

温度和pH保持最适值,生成物质的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

该酶作用后的产物是。

如将溶液的pH由2逐渐调到10,生成物质的量将。

若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和底物浓度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质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1)根据不同温度下生成物质量的变化曲线可知酶活性与温度变化间的关系。

(2)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是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

唾液淀粉酶在pH为2时已变性失活。

增加酶浓度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答案:(1)①40 ℃~50 ℃时酶的催化效率最高②40 ℃以下时,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③50 ℃以上时,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其他答案合理也可)(2)麦芽糖不变14.(2012河北正定中学月考)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下图所示),以探究酶促反应的相关问题。

根据实验现象与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下曲线图。

20分钟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2)若土豆片为8片时,和上述实验所得的曲线(实线)相比,实验结果的曲线最可能是下列图中的虚线。

如果要获得更多的气体,在不改变溶液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是,其结果可用图中的虚线表示。

(3)为保证上述实验的科学性,需要控制的其他外界因素有。

解析:(1)20分钟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过氧化氢被完全分解。

(2)若增加土豆片数量,会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在不改变溶液体积的条件下提高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可导致产气量增加。

(3)本实验中的温度、pH、气压等属无关变量,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控制这些变量。

答案:(1)过氧化氢的量有限(2)c 增加过氧化氢的浓度a(3)温度(或pH或气压等)15.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成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

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图所示。

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少许等量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1)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察该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颜色较深的原因是;不变色的试管是,不变色的原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