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1.古诗词三首(有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词三首 一课一练及答案-精品推荐

类文阅读-21 古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词语。
十五夜:地白:2.诗的一、二句分别从、、的角度来写的。
“地白”、“树栖鸦”从写;“冷”从写;“露无声”从写。
这幅凄清的写意图画,衬托了诗人的心境。
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2.视觉听觉触觉视觉触觉听觉孤寂的3.这首诗前两句写幽静清凉的秋景,写出了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你觉得“羌管悠悠霜满地”这一句的意思是。
2.判断题。
(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意思是“征人不能入睡,将军头发花白出征,夫人流下了泪水”。
()(2)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中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景物。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3.找出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用“”画出来。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羌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2.(1)×(2)√(3)√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之情。
5.。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21.古诗词三首课时一名师导读这三首诗词中,诗人们拥有不同的心境和各自的情怀。
王维在秋雨初晴的山间怡然自得,张继在寒霜初降的客船上愁闷无依,纳兰性德则在天涯羁旅的风雪夜思乡情起。
他们用多情的笔墨写出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对家乡的思念,令人回味绵长。
导学典例要素根据字形猜字义汉字中有一部分从它的组成看,就能猜出这个字大概的意思。
例1:根据下面的要求完成练习。
(1)看到“聒”字,由“耳”和“舌”组成,我推测其意思是( )A.耳朵听到的,舌头尝到的。
B.舌头发出的声音很好听。
C.舌头发出的嘈杂声入耳,使人厌烦。
(2)请你根据“愁”字的组成部分试着猜一猜它的字义。
要素诗与画诗歌与绘画关系密切,人们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例2:请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是苏轼对哪位诗人的称赞?请选一选。
( )A.王维B.张继C.李白D.纳兰性德(2)请为下面的图画配上恰当的诗句。
基础典练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浣.女(huàn) 聒.碎(guō)B.河畔.(pàn) 山居秋暝.(mín)C.更.加(gēng) 风一更.(gèng)D.梁山泊.(bó) 枫桥夜泊.(pō)2.巧填同音字。
chóu 忧____ 丝____ ____密恩将____报sì相____ 放____ ____ 庙朝三暮____yú关____ ____乐 ____快竭泽而____3.下面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风/一更,雪/一更。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给下面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随意春芳歇.( )A. 休息B. 停止C. 尽(2)空山新.雨后( )A.刚刚B.刚有的,刚经历到的(3)身向榆关那畔..行( )A.那儿的河畔B.那边,这里指关外C.那河边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有答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1一、积累与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wáng sūn tíng bó fā chóu hé pànyú shù sì yuàn guī huàn nǚ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秋暝(míng)浣女(huàn)那畔(bàn)B.榆关(yú)聒碎(kuò)一更(gēng)C.姑苏(gū)竹喧(xuān)山寺(shì)D.帐灯(zhàng)随意(suí)泊船(bó)3.下列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B.“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态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C.《枫桥夜泊》透过“愁”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孤寂、忧愁的羁旅之情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用错的一项是()A.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C.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6.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边塞情景的是(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B.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8.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词三首 含答案

21 古诗词三首一、填空题(共5题)1.给划线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①月落乌啼________(tí tì)霜满________(m ǎn mán )天。
②姑苏________(sh ū s ū)城外寒________(h ān hán )山寺。
③向榆关那畔________(pàn bàn )行,夜深千帐________(zhàng zàng )灯。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啼——________ 眠——________ 夜深——________ 故园——________3.辨字组词。
落________ 啼________ 眠________ 船________洛________ 帝________ 民________ 舷________4.根据右图完成练习。
[g ēng]①改变,改换;②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③经历。
[gèng]④更加;⑤再,又。
(1)给“更”选择正确的读音。
快二更.________天了,小丽还未到家,爸妈更.________着急了。
(2)给“更”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 除旧更.新________ 少不更.事________5.补全诗(词)句,并解释划线词语。
(1)________归浣女 , ________。
________ 歇 , 王孙 ________。
浣女:________ 歇:________王孙:________(2)________乌啼 ________,________ 对愁眠。
啼:________ 眠:________(3)风一更 , ________,聒碎________,________。
更:________ 聒:________二、单选题(共5题)6.下列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
A.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21.《古诗词三首》同步练题一、读拼音,写字词。
祖(宗)发(髮)停(亭)河(河)思)中(央)树夜不能(彎)孙(损)泊(舶)波(泊)船停(亭)河畔,自己上岸,走进寺庙。
二、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竹喧归浣女。
(浣女在竹林中洗衣服时,竹子发出的声音)2.随意春芳歇。
(春天的花香随意散去)3.身向榆关那畔行。
(走向榆关那边的路)4.聒碎乡心梦不成。
(吵闹的声音打碎了乡间的宁静,无法入梦)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在松树林间,明月照耀着清澈的泉水流过石头上)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亮落下,乌鸦啼叫,霜覆盖天空,江边枫树上的渔火映照出诗人的忧愁)四、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王维,“暝”的意思是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乌啼夜半钟声。
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有许许多多的帐篷亮着灯。
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正确。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雨后山间的美景。
2.正确。
诗中的“愁”字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3.正确。
《长相思》是纳兰性德所作,也是词牌名。
4.错误。
语序倒装是古代汉语的一种表达方式,该诗中的语序是正确的。
六、课文内容梳理。
山居秋暝》这首诗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枫桥夜泊》表达出诗人满怀的思乡之情;《长相思》则表达出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七、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
2.选项A正确。
这种叠用的表达方式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既能突出诗句的韵律美,又能表达出行程的遥远和艰辛。
3.主旨句为“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表达了诗人因思乡之情而无法入睡的心境。
八、把你知道的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和大家分享一下。
2019秋最新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词三首 一课一练及答案

类文阅读-21 古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词语。
十五夜:地白:2.诗的一、二句分别从、、的角度来写的。
“地白”、“树栖鸦”从写;“冷”从写;“露无声”从写。
这幅凄清的写意图画,衬托了诗人的心境。
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2.视觉听觉触觉视觉触觉听觉孤寂的3.这首诗前两句写幽静清凉的秋景,写出了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你觉得“羌管悠悠霜满地”这一句的意思是。
2.判断题。
(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意思是“征人不能入睡,将军头发花白出征,夫人流下了泪水”。
()(2)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中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景物。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3.找出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用“”画出来。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羌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2.(1)×(2)√(3)√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之情。
5.。
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词三首(含答案)

21 古诗词三首一、填空题(共5题)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只隔________(zhīzhǐ) 一水间________(jiān jiàn)数重山________(chóng zhòng) 那畔________(bàn pàn)意万重________(chóng zhòng) 聒碎________(guō guā)2.查字典填空。
(1)“畔”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2)“临”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3.比一比,再组词。
洛________ 榆________ 畔________ 甚________络________ 输________ 伴________ 其________4.把下面词语中下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A.间接B.间隔C.松间照D.黑白相间________②A.落叶B.村落C.落伍D.丢三落四________5.我知道下列字词的正确意义(填字母)春风又绿江南岸:江—________ A.长江 B 江河行人临发又开封:行人—________ A .捎信的人 B .走路的人故园无此声:故园—________ A .老的,旧的,过去的 B.故乡,家乡欲作家书意万重:书—________ A .书本 B .信二、单选题(共2题)6.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暝”的意思是。
( )A.王维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张继苦苦思索(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 )。
A.月落寒山寺B.乌啼夜半钟声(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 )。
21-古诗词三首(试题)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考点:赏析诗句
方法技巧:赏析诗句=手法+内容+作用
山居秋暝
作者:________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将作者补充完整,写在横线上。
2.诗题中的“暝”字告诉我们诗人写的是初秋景。最后一联流露出诗人。(选序号)
①孤寂忧愁的心情②挽留友人的心情③长久隐居于此的心愿
词意: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7.考查文学常识。
“长相思”是词牌名,作者是清代的纳南性德。
8.考查字词解释。
可以联系句子进行理解。
“故园无此声”意思是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故乡:家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 军白发征夫泪。
11.“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特点是:、
、。
12.这首词下阕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出了归乡、报国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酒”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借“酒”或传达愉悦的感受,或引发深沉的幽思,或展示豪迈的情怀……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
3.发挥适当的想象,把“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画面写具体。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读诗的第一二句,把你想象到的景象写下来,再按要求填空。
景象:
诗句中是静态描写,是动态描写。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古诗词三首
一、读拼音,写词语。
wáng sūn tíng bō fā chóu hé pàn
yú shù sì yuàn guī huàn nǚ
二、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组是()。
A. 秋暝.(míng)浣.女(huàn)
B.榆.关(yú)聒.碎(kuò)
C. 姑.苏(gū)竹喧.(xuān)
D.帐.灯(zhàng)随.意(suí)
三、把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A.间.接 B. 间.隔 C.松间间. D. 黑白相间.()
2. A.落.叶 B. 村落. C. 落.伍 D. 丢三落.四()
四、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暝”的意思是。
( )
A.王维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张继苦苦思索
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
A.月落寒山寺
B.乌啼夜半钟声
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
A.有一千座帐篷亮着灯
B.有许许多多的帐篷亮着灯。
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秋天雨后山间的美景。
()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
3.《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
()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语序倒装,正确的语序应为“浣女归竹喧闹,渔舟下莲动。
”()
七、课文内容梳理。
《山居秋暝》这首诗体现出诗人对________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枫桥夜泊》表达出诗人满怀的________;《长相思》则表达出作者对_________之情。
七、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优美。
B走了一路,很累。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九、课外阅读
当我离开母校的时侯
我坐在校园的树荫下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留恋心情啊六年生活的母校您四周的一草一木,我是那样熟悉。
即使走遍天涯海角,我也不会忘记母校对我的哺育。
如今,我长大了,就要离开您到一个新的校园去了,这怎么不叫我留恋呢?
校园的小树,你可记得:当我第一次投入老师那温暖的怀抱时,觉得是那样幸福。
在这里,学习“a、o、e……”学习“1、2、3……”,我们从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朝气(逢、蓬)勃的少年。
老师,您花费了多少心血啊!
校园的小树,你可记得:在那万籁俱寂的深夜,老师的屋里还亮着一盏灯,老师还在孜孜不倦地伏案工作着。
这么晚了,老师仍在一字一句地批改作业。
老师(向、像)蜡烛一样,献出了全部的光和热。
校园的小树,你可知道?老师那谆谆的教诲已经深深地(克、刻)在我的心里,往事又浮在我的眼前。
啊,母校!我们的深厚感情已经在这里扎下了根。
分别的时候就要到了,您的学生向您道别,您的学生将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激您!
母校,老师,再见了!将来,我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会忘记您对我的辛勤培育。
1.给第一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把短文()里不恰当的字划掉。
3.把短文分成三段(用“‖”画出)
4.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少先队员怎么能怕困难呢?少先队员不能怕困难。
老师对我的关怀,我怎么会忘记?
5.用“~~”画出与画横线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6.你认为下面哪句话最能体现短文的中心思想,请在()里打上“√”。
①表现作者对校园一草一木的留恋。
()
②抒发作者对母校和老师的留恋、赞美的思想感情。
()
③表达作者舍不得离开母校的思想感情。
()
参考答案:
一、王孙停泊发愁河畔榆树寺院归浣女
二、 B.
三、1. C. 2. D.
四、1.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2.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五、1.A 2.B 3.B
六、1.× 2.√ 3.√ 4. √
七、田园愁绪家乡的思念
八、1.清纳兰性德
2.A
3.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九、1.,。
,!
2.划去:逢向克
3.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4自然段)第三段:(第5自然段)4.我不会忘记老师对我的关怀。
5.我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会忘记您对我的辛勤培育。
6.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