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包公审驴》

五年级下册《包公审驴》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 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
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 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 还是踪影全无。王五又气又 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 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 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 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 文3——10自然段, 找出包公审驴过程的句 子。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 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 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 我再来审它!” 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 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王五一起跟踪前去, 看个究竟.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 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 来的奇案。
1、“闻所未闻”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是奇案?
3、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包公是 一个怎样的人?
讨论:
这个故事中,谁使用了 计谋,结果如何?
课堂巩固练习
一、补充下列的词语。
养家( 糊 )口 悉心( 照 冒名( 顶 )替 闻所( 未
包公审驴
默读课文1——2 自然段,找出描写 两头驴的句子。
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 挣钱养家糊口。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 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 给驴做了一个漂亮的辔头。由于他的悉 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 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 啊!”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料 惊( 慌 )失措 )闻 有生( 以 )来
本文记叙了王五的( 驴 )被人偷换成一
头瘦驴后报了案,( 包公 )运用了智慧,

包公审驴 说课稿

包公审驴 说课稿

包公审驴说课稿【标题】包公审驴说课稿【引言】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包公审驴》。

这是一部以包公为主角的经典故事,通过包公审理一只顽皮的驴子的案件,展现了包公聪明智慧、公正廉洁的形象。

本次说课将围绕故事的背景、故事的内容、故事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故事的背景】《包公审驴》是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中的一则佳话。

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地点是开封府。

当时,包拯担任开封府知府,他以其聪明才智、公正廉洁而闻名于世。

而这只顽皮的驴子则是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它常常捣乱惹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

【二、故事的内容】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一天,一位农民将自己的驴子绑在一棵树上,准备去做其他事情。

这只驴子非常调皮,经常逃跑或捣乱,给农民带来了很多困扰。

当农民回来时,发现驴子不见了,他怀疑驴子又跑掉了。

于是,他来到包公的府衙,请求包公帮助找回驴子。

包公听了农民的诉说后,决定审理这个案件。

他首先询问了农民和周围的人,了解到驴子常常逃跑。

然后,他命令驴子的主人将驴子绑在同一棵树上,并在树下放置一堆鲜嫩的青草。

包公告诉农民,如果驴子不吃这堆青草,那么他就可以断定驴子是有问题的。

第二天,农民带着驴子来到包公的府衙。

他们发现驴子不仅没有逃跑,而且正在大口大口地吃青草。

包公看到这一幕,笑了笑,对农民说:“你看,这只驴子并没有问题,它只是需要更好的照顾和管理。

你要加强对它的看管,提供更好的食物和环境,它就会乖乖听话了。

”【三、故事的意义】《包公审驴》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民间故事,但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首先,故事中的包公展现了他聪明智慧、公正廉洁的形象,他善于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推理,解决问题。

其次,故事告诉我们,对待问题要有全面的视角和客观的态度。

包公并没有一味地责怪驴子,而是从驴子的行为和环境入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故事强调了人与动物的关系。

人类应该对待动物友善,给予它们合适的关爱和照顾,而不是一味地惩罚和折磨它们。

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包公审驴》原文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王五。

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

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一天,王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

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

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

轮到王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

衙役们只好遵命,他们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被告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

到了第三天,又下令升堂了。

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

《包公审驴》教案: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有趣的故事

《包公审驴》教案: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有趣的故事

《包公审驴》教案: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有趣的故事《包公审驴》是一篇古代笑话,讲述了包拯因为一只驴子被偷,而误认为是嫌疑人,并最终将这只无罪的驴子审判、打死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结局悲惨,但却有着深刻的社会和人性意义。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有趣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我们有必要制作一份《包公审驴》教案。

一、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包拯被任命为开封府尹。

有一天,一只驴子被偷走了。

包拯从一位叫做胖婆的女人口中得知,嫌疑人可能是一个叫做李大郎的人,因为他前几天曾经来买过胖婆的酱菜。

包拯于是派人去找到了李大郎,并命令李大郎带领手下追缴赃物。

之后,包拯找到了被偷的驴子,但却发现这只驴子只是单纯的走失了。

包拯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在众人的见证下对这只无辜的驴子进行了审判,并将其打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包公审驴》这个故事的背景和内容。

2.了解这个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分析其中的错误和不合理之处。

3.理解《包公审驴》这个故事所传达的社会和人性意义。

三、教学内容1.故事梗概的讲解老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述《包公审驴》这个故事的梗概。

强调这个故事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设定,以及主要事件的发生过程。

也可以边讲边画图或展示图片,方便学生建立起连贯的故事形象。

2.分析故事中的问题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包公审驴》这个故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

比如,包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性,竟然对一只无辜的驴子进行了审判,并将其打死。

学生们可以针对这样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包拯的做法合理吗?他是不是违背了正义和法律的精神?如果你是包拯,你会怎么做?3.学习故事传达的意义接下来,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包公审驴》个故事所传达的社会和人性意义。

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述和细节的描述,引导学生探讨这个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和人性观。

比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正义和公平,什么是人性中的善与恶,以及什么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包公审驴的阅读理解

包公审驴的阅读理解

包公审驴的阅读理解《包公审驴》阅读理解(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包公审驴》这个有趣的故事。

你说这包公,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青天大老爷呀!可这次要审的居然不是人,是一头驴,是不是很稀奇?话说有个穷人,他靠着一头好驴养家糊口。

这驴呀,那叫一个健壮,干活可厉害了。

有一天,把驴拴在市镇门口,自己去办事。

等他回来,驴居然不见了!这可把急坏了,那可是他的宝贝呀。

没办法,只好去报官。

这案子就到了包公手里。

包公那叫一个聪明,他先仔细地问了好多问题,了解了这驴的特点。

然后呢,包公居然让人把的驴给放开,让它随便跑。

大家都纳闷呀,这能行吗?结果这驴跑着跑着,就跑到了一个小偷家里。

原来呀,是这小偷把的好驴给换走了,留下了一头病驴。

包公一审,小偷就全招了。

你看,包公是不是特别厉害!他用这么巧妙的办法就把案子给破了,让找回了自己的驴。

这个故事告诉咱们,遇到问题得动脑子,像包公一样聪明机智,才能解决难题哟!《包公审驴》阅读理解(二)嘿,朋友们!咱们接着聊聊《包公审驴》。

丢了驴,那心里得多难受啊!包公接了这个案子,一点都不慌张。

他呀,脑子一转,就想出了个妙招。

他没有像平常那样到处去查问,而是让的驴自己去“找线索”。

这可真是太新奇啦!大家都在旁边看着,心里都在嘀咕,这能行吗?结果还真行!那头驴跑呀跑,就跑到了小偷那里。

包公一审问,小偷就吓得不行,老老实实交代了。

想想看,如果包公没有这么聪明的办法,这案子说不定就破不了,也就找不回他的驴了。

从这个故事里,咱们能学到不少东西呢。

包公的聪明才智让人佩服,咱们遇到事情也得冷静思考,说不定就能想到好办法。

而且呀,坏人总归是要受到惩罚的,不能做坏事,不然迟早会被发现的。

怎么样,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咱们以后多读这样的故事,也能变得越来越聪明哟!。

《包公审驴》课文

《包公审驴》课文

《包公审驴》课文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王五。

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

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一天,王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

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

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

轮到王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

衙役们只好遵命,他们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被告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

到了第三天,又下令升堂了。

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

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

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

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是!”衙役们齐声答道,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

小学语文课文《包公审驴》

小学语文课文《包公审驴》

小学语文课文《包公审驴》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王五。

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

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一天,王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

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

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

轮到王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

衙役们只好遵命,他们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被告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

到了第三天,又下令升堂了。

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

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

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

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是!”衙役们齐声答道,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包公审驴的故事

包公审驴的故事

包公审驴的故事包公,字文若,河南郓城(今河南省商丘市)人。

北宋时期,他是一位以廉洁公正著称的官员,被后人尊称为“包青天”。

他在任官时,以公正执法、严明廉洁而著称,深受人民敬重。

有一天,有人将一头驴子送到包公的衙门前,声称这头驴子偷吃了他的菜园里的蔬菜。

包公听了以后,便决定审理此案。

于是,包公便传唤了原告和被告,听取双方的陈词,并派人去查看菜园的情况。

经过调查,包公发现原告的菜园里并没有被驴子吃掉的痕迹,而且原告也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驴子就是偷吃了他的蔬菜。

包公思索片刻,便宣布了判决,“此案无证据证明被告的驴子偷吃了原告的蔬菜,因此无法定罪。

”原告闻言大怒,指着驴子大声质问,“包公,你难道看不出这头驴子的肚子比其他驴子要圆润吗?这就是证据!”包公听后,微微一笑,便命人将驴子抬到一旁,对原告说,“你说这头驴子的肚子比其他驴子要圆润,那么我们就将这头驴子剖开,看看里面有没有偷吃蔬菜的痕迹。

”。

原告一听,立刻吓得脸色发白,连忙跪地求饶,“包公大人,我是冤枉的,这头驴子并没有偷吃我的蔬菜,求您饶命!”包公见状,便宣布了最终的判决,“原告诬陷无辜,罪加一等,立即押送入狱。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包公审驴的故事并不是简单的审理一起驴子偷吃蔬菜的案件,而是通过审理此案,包公教育了人们要有确凿的证据才能定罪,不能凭空指控他人。

同时也告诉我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要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包公审驴的故事也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人们常常用来形容公正廉洁的官员,也成为了中国法治精神的一个缩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该像包公一样,保持公正廉洁的品德,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演课本剧
学习导航(二)
1.
默读课文3—11自然段,找出 直接描写包公神态、动作、语言 的语句,用“~~~”画出来,将 自己的理解标注在句子旁。
2.读一读这些语句,找到关键的
词语来概括包公审驴的方法。 法,体会当时的情景。
3.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包公的做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 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 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 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 来审它!”
包拯 包青天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培养抓住 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了解包公在审驴过程中的深思熟虑, 从而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3.通过“表演课本剧”的方式,创设 情境,培养表演能力。


学习导航(一)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 用——画出描写两头驴的词 句。
包公下令道:“现在把它放了,随 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这个故事中,都有谁使用了计谋, 结果如何?
包公的计谋是根据驴能认路的特点,巧妙地 抓住了小偷。 小偷使用瞒天过海的调包计,这样既可以 掩人耳目,又可以脱罪,实际上他使用的是 最愚蠢的计谋,结果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 误”。 刘五将计就计,状告驴,找回自己的宝贝。
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 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 大板,要用劲打!”
包公下令道:“现在把它放 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当然,他们在那里找到 了刘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 也捉住了狡猾的小偷。
学完这个故事后,你觉 得包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足智多谋 沉着冷静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 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 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 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 到时我再来审它!” 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 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 大板,要用劲打!”
2.面对这样两头截然不 同的驴,刘五的心里是怎么 想的?

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 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 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 一个漂亮辔头。由于他的悉 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 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 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毛色难看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 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