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盐水跟葡萄糖的区别
NS与GS的区别

生理盐水与葡萄糖作为溶媒的运用区别一:用糖水还是用盐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1 )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 (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 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 (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 (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3:配液有的药物溶于糖或盐其效能会好点,这要根据药物说明书选则糖盐.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5: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主要作为能量选用时要首先想到这点.总之,选择时要慎重,尤其是呼吸科,老年病人多,不同程度存在心功能不好,糖尿病,在选盐时要谨慎,选糖时考虑是否加用胰岛素。
二: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1: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
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故建议选盐做溶媒,或在溶媒中加入碳酸氢钠提高PH值。
2.溶媒使用的量一般以说明书规定的最低量控制。
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如青霉素,我在儿科临床中就有看到溶于500ml糖溶液,输了2个多小时,前面的药物都代谢了,还没输完,根本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
现在大多是使用100ml+抗生素,或许是治疗习惯,这样效率比较高。
.为什么抗生素不静推而要静点?第一是因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因(房室模型,表观分布等有关),二是因为油溶液及水(油)混悬液禁用于静注(抗生素多为水混悬液),因为可引起血管栓塞的危险.这在11版新编药物学上有明确指出.2.用盐水还是糖水配伍抗生素的问题:其实这是和药物自身理化性质有关了,通常头孢类,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在盐水的PH值中比较稳定,在外界配好后12小时内静滴都可以,但是在葡萄糖这类大分子物质中,抗生素会络合,稳定性下降.而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有关这个问题的详细解释可以请教药学板块的战友.3.关于溶媒量的问题为什么用100,不用250?其实这个就是习惯问题了,没有绝对要求的,但是对于那些需要限制水输入量的患者(肝硬化腹水,心衰),以及需要迅速把药输完提高血药浓度的,应该用100ml液体配伍.4: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盐水糖水的意义区别

生理盐水与葡萄糖作为溶媒的运用区别一:用糖水还是用盐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1 )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 (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 (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 (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3:配液有的药物溶于糖或盐其效能会好点,这要根据药物说明书选则糖盐.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5: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主要作为能量选用时要首先想到这点.总之,选择时要慎重,尤其是呼吸科,老年病人多,不同程度存在心功能不好,糖尿病,在选盐时要谨慎,选糖时考虑是否加用胰岛素。
二: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1: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
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故建议选盐做溶媒,或在溶媒中加入碳酸氢钠提高PH值。
2.溶媒使用的量一般以说明书规定的最低量控制。
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如青霉素,我在儿科临床中就有看到溶于500ml糖溶液,输了2个多小时,前面的药物都代谢了,还没输完,根本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
现在大多是使用100ml+抗生素,或许是治疗习惯,这样效率比较高。
.为什么抗生素不静推而要静点?第一是因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因(房室模型,表观分布等有关),二是因为油溶液及水(油)混悬液禁用于静注(抗生素多为水混悬液),因为可引起血管栓塞的危险.这在11版新编药物学上有明确指出.2.用盐水还是糖水配伍抗生素的问题:其实这是和药物自身理化性质有关了,通常头孢类,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在盐水的PH值中比较稳定,在外界配好后12小时内静滴都可以,但是在葡萄糖这类大分子物质中,抗生素会络合,稳定性下降.而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有关这个问题的详细解释可以请教药学板块的战友.3.关于溶媒量的问题为什么用100,不用250?其实这个就是习惯问题了,没有绝对要求的,但是对于那些需要限制水输入量的患者(肝硬化腹水,心衰),以及需要迅速把药输完提高血药浓度的,应该用100ml液体配伍.4: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什么时候用生理盐水与葡萄糖

生理盐水与葡萄糖作为溶媒的运用区别一:用糖水还是用盐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1 )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 (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 (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 (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3:配液有的药物溶于糖或盐其效能会好点,这要根据药物说明书选则糖盐.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5: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主要作为能量选用时要首先想到这点.总之,选择时要慎重,尤其是呼吸科,老年病人多,不同程度存在心功能不好,糖尿病,在选盐时要谨慎,选糖时考虑是否加用胰岛素。
二: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1: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
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故建议选盐做溶媒,或在溶媒中加入碳酸氢钠提高PH值。
2.溶媒使用的量一般以说明书规定的最低量控制。
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如青霉素,我在儿科临床中就有看到溶于500ml糖溶液,输了2个多小时,前面的药物都代谢了,还没输完,根本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
现在大多是使用100ml+抗生素,或许是治疗习惯,这样效率比较高。
.为什么抗生素不静推而要静点?第一是因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因(房室模型,表观分布等有关),二是因为油溶液及水(油)混悬液禁用于静注(抗生素多为水混悬液),因为可引起血管栓塞的危险.这在11版新编药物学上有明确指出.2.用盐水还是糖水配伍抗生素的问题:其实这是和药物自身理化性质有关了,通常头孢类,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在盐水的PH值中比较稳定,在外界配好后12小时内静滴都可以,但是在葡萄糖这类大分子物质中,抗生素会络合,稳定性下降.而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有关这个问题的详细解释可以请教药学板块的战友.3.关于溶媒量的问题为什么用100,不用250?其实这个就是习惯问题了,没有绝对要求的,但是对于那些需要限制水输入量的患者(肝硬化腹水,心衰),以及需要迅速把药输完提高血药浓度的,应该用100ml液体配伍.4: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静脉输液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静脉输液的常见药物有哪些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方法,用于将药物或液体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输入患者体内,以快速达到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静脉输液药物,以供参考。
1.生理盐水(0.9%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是最常用的静脉输液药物之一,主要用于补充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它含有适量的氯化钠,与人体体液浓度相近,因此可以有效补充机体缺失的电解质和水分。
2.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是一种含有葡萄糖的静脉输液药物,常用于补充能量和维持血糖水平。
它可供机体产生能量,促进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适用于手术后、重病患者或低血糖患者。
3.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含有氯化钠(盐水)和水分,常用于补充钠离子和维持酸碱平衡。
它能够有效调节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的渗透压差,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
4.钙剂钙剂常用于补充钙离子,维持骨骼、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它们可以有效防治低钙血症、骨质疏松等疾病,并在手术过程中预防和治疗钙离子的不足。
5.氯化钾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含有氯化钾,主要用于补充钾离子。
钾离子对于维持心肌收缩、神经传导和酸碱平衡至关重要,因此在低血钾或血钾不足的患者中常被使用。
6.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常见的药物,在治疗细菌感染的过程中常以静脉输液的形式给予。
静脉注射抗生素可以让药物更快地进入血液循环,达到治疗效果。
常见的静脉输液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仅是一些常见的静脉输液药物,具体使用药物与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而定。
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确保药物按时按量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静脉输液的常见药物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钙剂、氯化钾注射液和抗生素等。
每种药物的应用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当根据医生的指导和监测合理使用。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常见药物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注射液等

常见药物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注射液等常见药物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用于治疗疾病和维持人体健康。
其中常见的药物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注射液等,它们在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些药物进行介绍和分析。
1. 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化学式为NaCl,是一种含有0.9%氯化钠的溶液。
它是一种与人体血浆相似的液体,主要用于输液、补充体液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生理盐水无色透明,pH值接近中性,对人体没有刺激性,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
2. 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是一种含有葡萄糖的液体,添加了一定的葡萄糖浓度可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调节能量供给。
它是一种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能量来源,常用于补充病人的能量需求,维持机体代谢平衡。
葡萄糖溶液透明、无色,通常用于静脉输液和口服液剂。
3. 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含有氯化钠的药物,化学式为NaCl。
它可用于补充体液、改善血容量和血压,调节体液和电解质平衡,还可用于静脉输液和清洗伤口等。
氯化钠注射液有不同浓度可供选择,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调整,并和其他药物配合使用。
除了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钠注射液,还有其他常见的药物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抗生素、镇痛药、止吐药等。
它们在疾病治疗、手术术后恢复、疼痛缓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药物的使用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用药可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总结:常见药物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注射液等,它们在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生理盐水主要用于输液、补充体液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葡萄糖溶液用于补充能量需求,维持机体代谢平衡;氯化钠注射液可用于补充体液、改善血容量和血压。
合理使用药物可更好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
静脉输液的常用输液液体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分别是什么

静脉输液的常用输液液体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分别是什么静脉输液的常用输液液体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分别是什么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将液体直接注入静脉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静脉输液液体的种类繁多,每种液体都具有特定的特点和用途。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静脉输液液体及其特点和用途。
1. 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最常见的输液液体之一,它是一种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的溶液。
生理盐水具有与人体组织液相近的渗透压,因此能够有效维持体液平衡。
它被广泛用于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体液以及稀释其他药物的作用。
2. 5% 葡萄糖盐水5% 葡萄糖盐水是一种葡萄糖和氯化钠混合溶液。
它能够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并维持血液中的正常血糖水平。
它通常用于补充体液、纠正脱水、改善组织灌注以及输注某些药物。
3. 乳酸林格液(Ringer's Lactate)乳酸林格液是一种以乳酸、氯化钠、苏打和钾为成分的溶液。
它具有与体液类似的配方,能够有效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乳酸林格液通常用于休克、失血、烧伤和手术等情况下维持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
4. 人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是一种由人血浆提取的蛋白质溶液。
它具有渗透压增加和胶体渗透压调节的作用,能够维持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灌注。
人血清白蛋白通常用于治疗低蛋白血症、血容量不足和休克等情况。
5. 血浆代用品血浆代用品是以血液组分或合成成分为基础制成的输液液体。
常见的血浆代用品有羟乙基淀粉、明胶和大血红蛋白溶液等。
它们能够提供血容量支持、纠正低蛋白血症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6. 葡萄糖酸钠溶液葡萄糖酸钠溶液是一种葡萄糖和碳酸氢钠混合溶液。
它可提供血糖和电解质的平衡,适用于治疗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和胰岛素过量等情况。
7. 氨基酸溶液氨基酸溶液是由氨基酸、葡萄糖等组成的营养溶液。
它可用于补充蛋白质和提供能量,适用于高能耗或需要营养支持的情况,如重症监护、手术后以及营养不良患者等。
总结:静脉输液的常用输液液体包括生理盐水、5% 葡萄糖盐水、乳酸林格液、人血清白蛋白、血浆代用品、葡萄糖酸钠溶液和氨基酸溶液等。
溶媒

4: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以青霉素类为例,它们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溶于葡萄糖液(PH=3.5~5.5)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而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有关这个问题的详细解释可以请教药学板块的战友.
3.关于溶媒量的问题为什么用100,不用250?其实这个就是习惯问题了,没有绝对要求的,但是对于那些需要限制水输入量的患者(肝硬化腹水,心衰),以及需要迅速把药输完提高血药浓度的,应该用100ml液体配伍.
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 (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 (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
3:配液 有的药物溶于糖或盐其效能会好点,这要根据药物说明书选则糖盐.
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
5: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 而糖主要作为能量 选用时要首先想到这点.
呋塞米 析出结晶
布美他尼 析出结晶
苯妥英钠 pH<4时不能完全溶解
碘解磷定 葡萄糖的中间代谢物乙酰辅酶A为合成乙酰胆碱提供乙酰 基,增加有机磷中毒的症状
肝素钠 在pH<6的溶液中很快失效
曲妥珠单抗 蛋白凝固
依托泊苷 不稳定,可形成细微沉淀
羟喜树碱 出现沉淀
氨力农 产生沉淀
2 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或需要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常用二、三代头孢、B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奎诺酮,有时联用大环内酯类或氨基糖苷类。【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加阿奇霉素或加丁卡,有时左氧氟沙星加丁卡,有时候还要根据病人的既往过敏史选用】
生理盐水与葡萄糖的区别

单从抗生素疗效来说,我们科头孢类的多用盐水,奎诺酮类多用糖,青霉素族都用盐,大环内酯类多用糖.我还是认为说明书比较有权威
喹诺酮类类用糖水,大环内酯类大多用糖,其他的尤其是头孢类和青霉素 类用盐水效果比糖水好。但是要兼顾病人是否有糖尿病,电解质是否紊乱,液体入量以及病人的心功能等等诸多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形而上学。
总之,选择时要慎重,尤其是呼吸科,老年病人多,不同程度存在心功能不好,糖尿病,在选盐时要谨慎,选糖时考虑是否加用胰岛素。
二: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
1: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
阿乐欣的说明书上:可溶于5%G-S或5%G-N-S中静脉滴注,也属于B内酰胺类,却没说可用生理盐水溶解使用,为什么?
另外,不知各位对“等渗”液体如何理解?我的印象中,5%G-S和生理盐水在体外都和血浆渗透压相等的,而到体内后5%G-S代谢后没有渗透压,生理盐水仍是和血浆渗透压接近的,因而这两种液体中的“等渗”应是生理盐水。小儿科,使用各种不同张力的液体,(所谓的“张力”,和渗透压应是差不多的),G-S根本不算张力的。然而,我们这儿医生护士都把5%G-S 称为“等渗”,生理盐水根本不是等渗?! 各位同仁如何认为呢? 糖水不算张力是因为它输入体内后会代谢
以上是个人在临床上遇到的一些“小问题”,虽然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不知道对错,向各位请教了!
1抗生素的应用,我还没遇到过静脉推注,为什么静脉滴注能够解决的问题,要静推呢? 一般静推药物多数半衰期短,需要快速发挥药理作用,好像一般的抗生素,半衰期没这么短,如果嫌液体太多,可以给少一些也可,没必要静推(50-100ml)3用盐水的剂量问题:实际上没有太多限制,现在临床上用药液体量主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如果病人对盐水有限制,那么液体量就应该少些,如果病人液体量无明显限制,还需要补充液体量,那么就可以多给些;大家习惯上多选择100-250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盐水与葡萄糖作为溶媒的运用区别一:用糖水还是用盐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1 )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 (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 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 (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 (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3:配液有的药物溶于糖或盐其效能会好点,这要根据药物说明书选则糖盐.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5: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主要作为能量选用时要首先想到这点.总之,选择时要慎重,尤其是呼吸科,老年病人多,不同程度存在心功能不好,糖尿病,在选盐时要谨慎,选糖时考虑是否加用胰岛素。
二: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1: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
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故建议选盐做溶媒,或在溶媒中加入碳酸氢钠提高PH值。
2.溶媒使用的量一般以说明书规定的最低量控制。
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如青霉素,我在儿科临床中就有看到溶于500ml糖溶液,输了2个多小时,前面的药物都代谢了,还没输完,根本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
现在大多是使用100ml+抗生素,或许是治疗习惯,这样效率比较高。
.为什么抗生素不静推而要静点?第一是因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因(房室模型,表观分布等有关),二是因为油溶液及水(油)混悬液禁用于静注(抗生素多为水混悬液),因为可引起血管栓塞的危险.这在11版新编药物学上有明确指出.2.用盐水还是糖水配伍抗生素的问题:其实这是和药物自身理化性质有关了,通常头孢类,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在盐水的PH值中比较稳定,在外界配好后12小时内静滴都可以,但是在葡萄糖这类大分子物质中,抗生素会络合,稳定性下降.而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有关这个问题的详细解释可以请教药学板块的战友.3.关于溶媒量的问题为什么用100,不用250?其实这个就是习惯问题了,没有绝对要求的,但是对于那些需要限制水输入量的患者(肝硬化腹水,心衰),以及需要迅速把药输完提高血药浓度的,应该用100ml液体配伍.4: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以青霉素类为例,它们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
溶于葡萄糖液(PH=3.5~5.5)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
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
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原则按药品说明书上明确规定配液要求的配制,一般进口药物说明书比较详细,战友可以搜索一些!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特别是培氟沙星,应该用糖水配。
培氟沙星不能见氯离子,否则会形成沉淀。
氨苄西林要用生理盐水不能用葡萄糖。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患者为肺性脑病(2型呼吸衰竭)时候,最好用生理盐水带抗生素,因为使用葡萄糖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潴留,加重肺性脑病.但是有的抗生素只能用糖,如多数大环内酯类.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我觉得若是休克的话,两者都不能用。
因为:休克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用使得用葡萄糖易出现高血糖症,而盐水因所含的钠和氯均比正常细胞间液显著高,休克是肾功能受影响会阻碍钠和氯的排泄而致高氯血症,故不能用。
在扩容治疗中,最好用平衡盐溶液也高渗盐溶液。
单从抗生素疗效来说,我们科头孢类的多用盐水,奎诺酮类多用糖,青霉素族都用盐,大环内酯类多用糖.我还是认为说明书比较有权威喹诺酮类类用糖水,大环内酯类大多用糖,其他的尤其是头孢类和青霉素类用盐水效果比糖水好。
但是要兼顾病人是否有糖尿病,电解质是否紊乱,液体入量以及病人的心功能等等诸多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形而上学。
出来临床不久,有些关于抗生素使用的细节问题时不时困扰自己:1.关于抗生素使用的途径:平时一般都是静脉滴注,但是什么时候考虑用静脉推注?是否所谓重度感染才使用?2.抗生素的配药:抗生素一般都用盐水配液,如果用5%葡萄糖配制疗效会减低。
(当然除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般都用糖水配制之外)。
不知道他在哪里看到这个结论的,也不知道有没有道理。
但是我在何权瀛教授主编的《呼吸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肺炎治疗P66中常用抗生素的药物剂量中只是说“溶剂250ml+药物,静滴”,并没有强调使用盐水配制啊?!3.与抗生素配制的盐水或者糖水的量的问题:现在我的科室使用抗生素大多是使用100ml+抗生素。
有的医生说这样可以提高药物的浓度。
乍一看,好像有理,但是那只是在体外时加100ml配的浓度当然比250ml的高,但是进入体内,面对4-5L的血液,似乎又可以忽略不计了。
所以在何权瀛教授主编的《呼吸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肺炎治疗中并没有强调100ml,而且是250ml的较多。
再说了,感染性疾病一般都伴有发热,需要补充液体,一般都大于1000ml,这样的话好像就更没有必要强调100ml啊。
以上是个人在临床上遇到的一些“小问题”,虽然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不知道对错,向各位请教了!1抗生素的应用,我还没遇到过静脉推注,为什么静脉滴注能够解决的问题,要静推呢?一般静推药物多数半衰期短,需要快速发挥药理作用,好像一般的抗生素,半衰期没这么短,如果嫌液体太多,可以给少一些也可,没必要静推(50-100ml)3用盐水的剂量问题:实际上没有太多限制,现在临床上用药液体量主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如果病人对盐水有限制,那么液体量就应该少些,如果病人液体量无明显限制,还需要补充液体量,那么就可以多给些;大家习惯上多选择100-250左右但静脉推注一定要缓慢“,我在临床上看到别的高年资医生使用静脉推注的时候一般都是都是10-20ml的配液,具体应该推多长时间?我在丁香园下载的一些课件中有关急救药物的使用比如“胺碘酮、西地兰、利多卡因”等药物,一般都是建议10-20min以上。
问了一下病房各位护士推注的速度,她们说一般10~15分钟内推完,有时候推注时,病人会疼痛明显,可能会推上半小时。
但是,以这样的速度进行推注,没有发生过不良反应!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的药物:呋塞米析出结晶布美他尼析出结晶苯妥英钠pH<4时不能完全溶解碘解磷定葡萄糖的中间代谢物乙酰辅酶A为合成乙酰胆碱提供乙酰基,增加有机磷中毒的症状肝素钠在pH<6的溶液中很快失效曲妥珠单抗蛋白凝固依托泊苷不稳定,可形成细微沉淀羟喜树碱出现沉淀氨力农产生沉淀腺苷钴胺维生素B12 与葡萄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替加氟忌与酸性药物配伍。
奈达铂不宜使用氨基酸输液、pH=5以下的酸性输液〔如电解质补液、5%葡萄糖输液或葡萄糖氯化钠输液〕。
替尼泊苷易产生沉淀多柔比星用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溶液溶解稀释本药。
柔红霉素与酸性或碱性溶液配伍易失效。
泮托拉唑注射剂只能用氯化钠注射液或专用溶剂溶解、稀释,禁止用其它溶剂或药物溶解、稀释。
伊曲康唑严禁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氏液稀释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忌与酸性溶液配伍,不推荐使用葡萄糖溶液稀释本药。
葡萄糖的制造需要盐酸,而且还是偏于酸性呢。
我以前对抗生素的溶媒从未加以重视过,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的知识在里面,看了大家的发言真实受益匪浅,关于溶媒的问题小小总结一下:葡萄糖成品溶液PH多为3.5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5.5左右。
1.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类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故建议选盐做溶媒。
3.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故推荐使用糖做溶媒。
我们急诊临床上常用的也就这几类了,当然临床上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例如低钠或糖尿病患者,选择起来就要分清利弊!在有问各位战友一个问题:就是根据血常规白细胞及其分类高低如何选择抗生素?呼吸系统:白细胞总数高了,中性分类也高,选择哪种?白细胞总数高了,中性分类不高,选择哪种?白细胞总数不高,中性分类很高,选择哪种?胃肠道及泌尿系统:白细胞总数高了,中性分类也高,选择哪种?白细胞总数高了,中性分类不高,选择哪种?白细胞总数不高,中性分类很高,选择哪种?据我在呼吸科这些日子一般不是根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的高度来选用抗生素。
而是根据是社区获得还是院内获得来经验性用药:1 青壮年和无基础疾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常用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没钱的患者或者以前没有得过病的农村患者才用,耐药太多)一代头孢和奎诺酮。
【一般学生就用头孢唑啉或者拉定,看胸片炎症范围,白细胞青年人有炎症都能反应起来,所以一般中性和白细胞是同步升高的。
咳嗽剧烈,痰少的,白细胞不高中性高的用阿奇霉素0.5。
年龄稍大的用左氧氟沙星0.4】2 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或需要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常用二、三代头孢、B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奎诺酮,有时联用大环内酯类或氨基糖苷类。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加阿奇霉素或加丁卡,有时左氧氟沙星加丁卡,有时候还要根据病人的既往过敏史选用】3 院内获得性肺炎常用二、三代头孢,B内酰胺/酶抑制剂,奎诺酮或碳青霉烯类。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加左氧氟沙星、或者单用莫西沙星】重症肺炎:社区获得性-用大环内酯联合三代头孢,或联合广谱B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B内酰胺过敏者用奎诺酮联合氨基糖苷。
【一般白细胞即使不很高,中性也会大于85%,单用莫西沙星】院内获得性-用奎诺酮或氨基糖苷联合抗假单孢菌的B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中的任何一种,必要时联用万古霉素。
【倍能、泰能、美平等,有时候有些病人高热、抗生素在其他科已经换了几轮用了一个月的还要加抗真菌的,这种病人常常白细胞和中性都是正常的,或者白细胞高一些,中性比较高,一定要及时重拳出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故建议选盐做溶媒糖水是一种零张力的液体-----它会导致组织液低渗的吧?如果只是应用抗菌药时作为溶媒,那点液量不会影响整体的。
另,葡萄糖溶液在制备时为了灭菌,其PH值偏低,在输入过程中可激活凝血系统,使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对于有凝血倾向的患者应用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