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实验3

合集下载

实验三 观察有丝分裂

实验三 观察有丝分裂

实验三观察有丝分裂知识概要:考点提示: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7为何要漂洗?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5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16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17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18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19压片时用力过大。

20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21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22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23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24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25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26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27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28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有丝分裂观察 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观察 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观察实验报告有丝分裂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而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细胞分裂的过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记录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并深入了解细胞分裂的机制。

材料与方法:1. 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胞分裂的细节。

2. 细胞样本:我们选择了洋葱的根尖作为观察对象,因为根尖细胞在分裂活跃,且细胞数量众多。

3. 盐水:用于制作细胞悬液,保持细胞的正常状态。

4. 盖片和载玻片:用于制作细胞悬液的载体。

5. 染色剂:我们使用了伊红染色剂,用于增强细胞的对比度,便于观察。

实验步骤:1. 将洋葱根尖切下并放入盐水中,用镊子轻轻剥离外层的细胞。

2. 将剥离的细胞放入盖片上,并加入一滴盐水制成细胞悬液。

3. 加入一滴伊红染色剂,轻轻搅拌均匀。

4. 将载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调整镜片至合适的放大倍数。

5. 仔细观察细胞的各个阶段,并记录下来。

结果与讨论:经过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分为五个阶段:前期、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

前期:在这个阶段,细胞核开始逐渐变大,染色质开始凝聚成染色体。

细胞核膜开始消失,纺锤体逐渐形成。

早期:在这个阶段,染色体进一步凝缩,纺锤体的纤维开始连接到染色体的中央区域。

这个阶段是有丝分裂的关键时刻。

中期:在这个阶段,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中央区域,纺锤体的纤维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细胞开始缩小。

晚期:在这个阶段,染色体开始分离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纺锤体的纤维逐渐消失,细胞核膜开始重新形成。

末期:在这个阶段,细胞完全分离成两个子细胞,并形成两个独立的细胞核。

细胞开始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通过观察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我们深入了解了细胞分裂的机制。

有丝分裂是一种高度有序的过程,确保了细胞的遗传物质在分裂过程中的准确传递。

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负责将染色体正确分离到两个子细胞中。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有丝分裂实验报告引言:有丝分裂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细胞分裂方式之一,它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修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及了解其在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 大麦芽酵母细胞- 甘露醇溶液- 乙醇- 青霉素-链霉素溶液- 无菌玻璃片- 显微镜方法:1. 将大麦芽酵母细胞培养在含有甘露醇的培养基中,保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

2. 取适量的培养基中的细胞液滴于无菌玻璃片上。

3. 使用另一片无菌玻璃片将细胞液均匀涂抹开,使其形成一个薄而均匀的细胞涂片。

4. 将细胞涂片浸泡在青霉素-链霉素溶液中,使细胞固定。

5. 用乙醇进行脱水处理,使细胞涂片干燥。

6. 将细胞涂片放置在显微镜下,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并记录所见现象。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涂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麦芽酵母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可分为四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前期阶段:在前期,细胞核逐渐变大,并且染色质开始凝聚成条状。

此时,细胞核膜逐渐消失,细胞质中出现纺锤体。

中期阶段:在中期,染色质进一步凝聚成染色体,并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区域。

纺锤体的纤维逐渐伸长,将染色体拉向两侧。

后期阶段:在后期,染色体分散在两个细胞极端,纺锤体逐渐退缩。

同时,细胞核膜开始重新形成。

末期阶段:在末期,细胞核膜完全形成,染色体解开,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有丝分裂是一种有序而复杂的过程,它确保了细胞遗传物质的准确传递。

2.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凝聚和分散是细胞遗传物质传递的关键步骤。

3. 纺锤体的形成和运动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拉动染色体的运动,确保了染色体的平分到两个新细胞中。

4. 有丝分裂的不同阶段具有明显的特征,通过观察这些特征,我们可以准确地判断细胞处于哪个阶段。

结论:有丝分裂是生物体中细胞分裂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观察大麦芽酵母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命周期和遗传物质的传递。

有丝分裂实验步骤

有丝分裂实验步骤

有丝分裂实验步骤实验前的准备:1.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活酵母细胞、生理盐水、1M哈氏氯。

2.准备显微镜装置:显微镜、玻镜、盖玻片、显微镜载物架。

3.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实验条件,包括温度、pH值和灯光强度。

实验过程:1.从培养皿中取出一部分酵母细胞,将其转移到一个离心管中,然后在离心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以稀释细胞悬浮液,使细胞悬浮液浓度适宜。

2.用离心管轻轻搅拌细胞悬浮液,使细胞均匀分布在悬浮液中。

3.用玻璃针或草酸溶液将细胞悬浮液中的细胞吸入显微镜载物架中,然后用盖玻片盖住。

4.将载有细胞的显微镜载物架放入显微镜中,调整镜头和焦距,找到适当的倍率和焦平面。

5.开始观察和记录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注意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包括染色质的凝聚、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核膜的分离和重组等。

6.使用摄像设备或数码相机记录有丝分裂的视频或图片。

实验后的分析:1.回放或打印有丝分裂的录像或图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注意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持续时间、细胞结构的变化和细胞数量的变化。

2.统计和计算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细胞数量和持续时间的平均值,以及其他统计参数。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有丝分裂过程是否正常,比较不同条件下有丝分裂过程的差异,推测不同因素对有丝分裂的影响。

4.将实验结果与已知的有关有丝分裂的知识进行对比和讨论,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5.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的结论,写出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

有丝分裂实验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探索细胞生物学中的诸多问题。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步骤和仔细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可靠的实验结论,为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实验三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实验三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三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指导(攻关不畏难)一、目的要求: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材料用具:洋葱(可以用蒜、葱代替)。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3个,剪刀,镊子,滴管。

质量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0.01g/ml 的或0.02g/ml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三、实验原理:1、在植物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基尖等分生区细胞。

2、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新间期和有丝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多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3、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

四、方法步骤:实验前3—4天,洋葱底部接触广口瓶内清水,温暖环境,经常换水,根长至5㎝剪取根尖2—3㎜洋葱根尖的培养取材质量分数为15%的HCL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1:1)3—5秒根尖酥软清水10秒解离漂洗染色0.01g/ml龙胆紫3—5秒制片弄碎根尖,滴清水,加盖玻片及载玻片,压片观察1、取材和解离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剪取根尖时,一定要剪取生长旺盛,带有分生区的根尖,同时注意关照取的时间,一般在中午10点左右,分裂旺盛。

解离就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解离一定充分待根尖酥为止。

2、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盐酸,防止解离过度和影响染色。

3、加盖玻片时,要注意防止产生气泡,压片时,要尽可能使细胞分散开,细胞在盖玻片下分散显支雾状。

4、观察时要注意边观察边移动装片,以便找到有丝分裂的多个时期。

·实践检验(温故能知新)一、选择题:1、为了观察到洋葱根源有丝分裂多期细胞的分裂相,制作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是()A、染色——解离——漂洗——压片B、解离——漂洗——染色——压片C、解离——染色——漂洗——压片D、染色——漂洗——解离——压片2、一个学生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发现被观察的材料边缘为浅蓝色,中间为白色,下列有关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解离不充分B、漂洗不彻底C、染色时间过短D、染色时间过长3、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能看到的结构是()A、中心体B、叶绿体C、高尔基体D、染色体4、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可以选用()A、发育着的受精卵B、正常发育的卵细胞C、新鲜的种子组织D、生活的肌细胞5、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操作的关键是()A、使根尖解离充分B、使根尖着色好C、使细胞分散开词D、使盖玻片下无气泡6、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时的状态如下图中的哪项:()7、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在盖玻片上再加一块载玻片进行压片的目的不包括:()A、避免压碎盖玻片B、防止盖玻片移动C、避免压碎载玻片D、使压力均匀8、制作洋葱根尖装片过程中,经过5分钟的染色后,常常染不上色或染色不深,分析主要原因是:()A、解离时间不足B、没有充分漂洗残留有较多盐酸C、染色时间不足D、气温过高或过低9、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形态应是图:()10、下图为某学生所绘制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简图,其中不正确的是:()二、简答题:1、请回答有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问题:⑴对洋葱根尖进行解离,可使其组织细胞,解离后,须经才能染色。

有丝分裂实验

有丝分裂实验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Ⅰ、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用碱 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通过高倍镜观察细胞 中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判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Ⅱ、方法步骤
(1)根尖培养: 应每天换水 (防止水中缺氧烂根) (2)实验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观察:低倍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 (4)绘图: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1.解离 10%盐酸解离洋葱根尖 (2—3mm) 使细胞互相分离开来。
2.漂洗
放入清水中漂洗
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3.染色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
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4.制片
用镊子压扁根尖,加载 玻片压散细胞 先用低倍镜观察
使细胞分散,有利于观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观察
找到分生区细胞:正方形, 排列紧密。
④染色:染液(0.01g/mL的龙胆紫或0.02g/mL的醋酸 洋红);时间为3-5分钟;目的是使染色体或染色质 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⑤压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方法(用镊子弄碎根 尖,盖上盖玻片,再放上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 压载玻片)(压片过重会将组织压烂;过轻则细胞未 分散开而重叠。) ⑥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特点:细胞呈正方 形,排列紧密。) ⑦高倍镜观察:找各时期细胞。可见处于间期的细 胞最多,中期最少。不能看到某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 程,因细胞在解离时已被杀死。
Ⅲ、 注意事项
①取材:取生长旺盛、带有分生区的根尖,长度为根 尖的2-3mm。 ②解离:解离液(15%盐酸∶95%酒精溶液=1∶1); 时间:室温3-5分钟,至根尖酥软; 目的:使组织细胞分离开,避免细胞重叠 (时间过短则细胞没有完全分离,过长则解离过度, 染色体成分被破坏。通过解离,细胞会被解离液杀 死。) ③漂洗:用清水漂洗10min,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 防止解离液(盐酸)继续破坏细胞,同时便于染色。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实验简介: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有丝分裂的过程。

我们使用了一束显微镜和特殊染料,对大肠杆菌进行了染色并观察了其有丝分裂的不同阶段。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和规律,对生物学有丰富的意义。

实验步骤:1、将大肠杆菌制成薄片。

2、在薄片上滴加吉姆萨染料。

3、静置10分钟左右,使染料充分渗入细胞。

4、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阶段。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了大肠杆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别为:1、前期:染色质开始凝集成长条状。

2、中期:染色质开始分离成双。

3、后期:染色体相互分离。

4、末期:细胞分裂成两个。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分裂阶段,细胞的形态和染色质的状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也直接反映了分裂过程中的不同步骤。

同时,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许多细节问题,如细胞内蛋白质的变化、染色质的移动等等,这些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意义:有丝分裂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基本现象,对于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和规律,从而更全面地了解细胞分裂的机制和生命活动的本质。

同时,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生物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染色体、蛋白质等,以及一些复杂的分子生物学过程,如DNA复制、基因表达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究生命的奥秘。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了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阶段,对于细胞分裂的机制和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实验还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生命的奥秘,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生物学和医学研究。

相信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解读生命之谜。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报

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了解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步骤。

实验器材和试剂:
1. 光学显微镜
2. 植物根尖切片
3. 甲醇
4. 乙醋酸
5. 蘸片
6. 封片胶
7. 甲基绿染液
实验步骤:
1. 准备植物根尖切片,切割植物的根尖,并用蘸片将根尖切片放置在甲醇中固定。

2. 沥干切片上的甲醇,加入少量的甲基绿染液,静置5-10分钟。

3. 将切片放置在乙醋酸中进行漂洗,去除多余的染料。

4. 将切片沥干,用封片胶将切片盖在玻片上。

5. 用橡皮筋将封片胶固定于玻片上,避免切片移动。

6. 使用光学显微镜将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入40倍或100倍镜头观察切片。

实验结果:
观察到细胞核变形,染色体逐渐凝聚成条状,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在纺锤体上对齐分布。

染色质开始分裂,染色体分成两个相同的姐妹染色单体,然后分别迁移到细胞两极,细胞质分裂成两个细胞。

实验结论: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包括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分裂、染色体排列和移动、细胞质分裂等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完成了细胞的复制和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是生物细胞常见的一种方式,能够保持染色体的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的子染色体在纺锤丝
体不分开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的牵引下移向细胞的两极,
C.⑤→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C 项正确。⑥→⑦过程中染 色体解开螺旋变为细丝状
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增加一倍
的染色质,不是 DNA 解旋
D.⑥→⑦过程中 DNA 解旋酶可使染 色体解旋变为细丝状的染色质
酶的作用,DNA 解旋酶作 用于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 构使其氢键断裂,D 项错误。
1.如图甲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 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有丝分 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 的关系,据图回答:
(1)图甲中有____4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4____个染色体组,所 处时期位于图乙的___E_F____段中,图中 m 所在位置哪种细胞器 较多?__线__粒__体____。
图。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C ) 体的复制过程,属于有丝分
裂间期,而核膜解体、核仁
消失发生在前期,A 项错误。 ④→⑤过程中着丝点分裂,
染色单体已分开成为子染
A.①→②过程是有丝分裂间期,此时 细胞内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B.低温处理导致④→⑤过程中染色单
色体,B 项错误。⑤→⑥过 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染 色体组数增加一倍,分开后
4.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加倍”
成分或 时期
结构
原因
DNA 间期
DNA 复制
染色体 后期
着丝点分裂
中心体 间期
中心体复制
新核膜已经形成,细胞 细胞核 末期
质尚未分解
悟规律 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不是全过程都有,但 只有染色单体,其数目就与 DNA 的数目相同。 2.DNA 的加倍和染色单体的形成都是 DNA 分子 复制的结果。 3.染色体的加倍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 体分开,形成了子染色体。
考点二 探寻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1.动植物细胞分裂图像的判定
(1)
细胞分 裂种类
根据①
动物细胞分裂 植物细胞分裂 根据②
高等植物细胞 低等植物细胞
①为 子细胞的形成方式,即有无细胞板形成。
②为 有无中心体 。
(2)根据染色体行为变化判定各时期
① 染色体呈细丝状 ;② 染色体散乱排布 ;③ 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 赤道板上 ;④ 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两移 ;⑤ 染色体变为染色质丝 。
3.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
的是
()
①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
到由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 ②在植
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赤道板
③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两个中
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④在动
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
成两个子细胞 ⑤如果细胞中染色
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之比是 1∶2,
(2)细胞分裂过程中 需要利用大量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来完 成
__D_N__A_的__复__制___,此时细胞处于图乙中_B__C____段,若用秋水仙素作用 于图乙中__C__D____段的某一时期,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图丙对应图乙中__C__D____段的某一时期,处于此分裂时期动植物细 胞的区别主要是_纺__锤__体___形成的方式不同。
4N→2 染色体 2N 2N 2N 4N
N
染色单
0→4N 4N 4N 0
0

2N→4
4N→2
DNA
4N 4N 4N
N
N
曲线 (模型)
破疑难 1.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三者之间的关系
(1) 当 有 染 色 单 体 存 在 时 , 染 色 体 ∶ 染 色 单 体∶DNA=1∶2∶2。
(2)当无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DNA=1∶1。
1、8. 依据生理特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
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
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
A.DNA 自我复制
(D )
B.染色体着丝粒分裂
C.是否出现星射线
D.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2.如图为某种植物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 染色质与染色体规律性变化的模式 图。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②过程是有丝分裂间期,此时 细胞内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它一定不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A.③⑥
B.②④
C.①⑤
D.④⑤
解析
3.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
的是
( D)
①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
到由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 ②在植
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赤道板
③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两个中
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④在动
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
成两个子细胞 ⑤如果细胞中染色
考点二 细胞的的有丝分裂
夯基础
1.相关细胞结构的变化规律
细胞结构
变化规律
纺锤体 核膜、核仁
中心体
形成 →消失
前期 末期
消失 →重建
前期 末期
复制加倍→移向两极→平均分配
间期
前期
末期
2.染色体形态、数目及 DNA 数目变化规律
染色体
变化规律
染色质 前高度螺旋化、变粗变短 染色体
B.低温处理导致④→⑤过程中染色单 体不分开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⑤→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增加一倍
D.⑥→⑦过程中 DNA 解旋酶可使染 色体解旋变为细丝状的染色质
解析
2.如图为某种植物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
解析
染色质与染色体规律性变化的模式 ①→② 过 程 表 示 的 是 染 色

间、末
末解螺旋
前、中、后
②图示及含义:
形态
A——间期,染色质的复制;B——前期,染色质变为染色体; C——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分开变为两条染色体; D——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
行为
复制→散乱

排列→着丝点排列
在赤道板上→着丝点
分裂→子染色体进
入子细胞
数目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2.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其生理作用
细胞器名称 细胞类型
时期
生理作用
核糖体 中心体 高尔基体 线粒体
动、植物 间期(主要)
动物、低 等植物
植物
前期 末期
动、植物 整个细胞周期
有关蛋白 质的合成
纺缍体的 形成
细胞壁的 形成
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量
3.分裂过程中细胞器的分配 (1)中心体经复制后,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随机、不均等分配到两 个子细胞中。
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之比是 1∶2,
它一定不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A.③⑥
B.②④
C.①⑤
D.④⑤
解析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中,纺锤体的形成发生 在分裂前期,①错误;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 形成的是细胞板,②错 误;中心粒复制发生在 分裂间期,③错误;高 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 裂,不能进行核 DNA 的 复制,不会出现一条染 色体上具有两个 DNA 分 子的现象,⑤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