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写作思维活动与写作主体素养的关系

合集下载

开学作文的思维转换与文学素养

开学作文的思维转换与文学素养

开学作文的思维转换与文学素养一、引言开学作文是学生们在新学期开始时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却常常迷失在“堆砌词语”和“表达观点”的泥沼中。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思维转换和培养文学素养,以提高开学作文的质量。

二、思维转换的重要性思维转换是开展创造性写作的基础。

传统的写作思维往往侧重于信息的搜集和呈现,缺乏深度和独创性。

而思维转换则强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挖掘潜在的创新点。

通过思维转换,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培养独特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培养文学素养的重要性文学素养是开展优秀作文的基础。

文学素养不仅包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更体现在对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通过培养文学素养,学生能够写出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作文,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产生共鸣。

四、如何进行思维转换进行思维转换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方法:1. 变换视角:换位思考是进行思维转换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生可以试着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换一个角度思考往往能够找到新的灵感。

2. 提问思考:提问是激发思维的有效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思考,以探究问题的本质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3. 多角度比较:通过多角度比较可以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进而激发创作的灵感。

学生可以将不同的物体、人物或观点进行对比,提炼出新的主题或观点。

五、如何培养文学素养培养文学素养需要广泛阅读和深入鉴赏。

以下是一些培养文学素养的方法:1. 阅读经典作品:阅读经典作品是培养文学素养的基础。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经典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等,从中感受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精彩的表达。

2. 深入解读:对于喜欢的作品,学生可以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探究其中的意义和结构,提高阅读的深度和思考的广度。

3. 写作实践:通过实践写作,学生可以将文学素养应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可以模仿经典作品的写作风格、采用巧妙的修辞手法,从而提高自己作文的质量。

六、思维转换与文学素养的关系思维转换与文学素养是相辅相成的。

写作中的文学修养与思维发展

写作中的文学修养与思维发展

写作中的文学修养与思维发展文学修养是指通过阅读、学习和思考,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从而对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理解力和欣赏力的过程。

与此同时,写作也是一种思维发展的方式,通过思考和表达,我们可以进一步梳理思维,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在写作中,文学修养与思维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我们的个人成长与提升。

一、文学修养对写作的重要性文学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通过阅读和研究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艺术形式,对于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文学修养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

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文化,开拓我们的思维空间。

通过了解不同的观点和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增加自己在写作中的素材和观点。

其次,文学修养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学作品通常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多样的句式结构,通过独特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学习和模仿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技巧,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最后,文学修养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常常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通过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加深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进而在写作中注入更多的情感和艺术元素。

二、思维发展对写作的意义思维发展是写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不仅涉及到思路的开阔和逻辑的条理,还包括创造力的发掘和运用。

通过思维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作品更具深度和独特性。

首先,思维发展可以培养逻辑思维。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清晰地组织论点和论据,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

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密,论证更加有力。

通过不断锻炼思维,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写作更具说服力。

其次,思维发展可以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是写作的灵魂所在,它能够使我们的作品更具有独创性和创新性。

浅析思维与写作的关系

浅析思维与写作的关系

浅析思维与写作的关系写作是建立在思维和语言基础之上的,我们可以从思维的角度对写作现象和写作规律等进行系统的阐释,因为思维已作为一种能力直接介入到了写作实践中。

一、思维是写作的基础和核心写作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世界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写作主体在生活实践中,通过特定的感官必然产生一定的感受和知觉,知觉就是在头脑里形成的对外界事物的“感性认识”。

随着感情形象的产生,作者的认识便向高层次发展,作者的思维活动也会进入内心深处,把视觉收回心底,把听觉返入脑际,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态——多维的容体就呈现在作者面前,并在心里产生或再生出一个完整或基本完整的形象,随后作者用语言将形象和情感有机统一起来就完成了记叙文写作这一精神生产劳动。

可见,一篇真正称得上文章的东西,即使再简单,也不是感受材料的任意涂抹和原始材料的直接堆砌,它凝结着作者思考的汗水,闪耀着作者思辨的火花。

它必须通过主体感知,将主体的感受引向一个独立的审美世界——这便是丰富浩瀚的外部世界与曲折深邃的内部世界融为一体的世界。

所以,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无论是文章中的形象、情感、画面,还是文章的主题、结构、方法、技巧或语言表达,都是作者独特的精神创造。

这种精神创造归根到底是作者的某种思维过程。

因此说,思维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

二、思维是写作活动的核心生活、作者、思维、文章、读者是构成写作运动的基本要素,而写作过程,即一个“生活—作者—文章—读者”的互动过程,这种充满生命活力的四维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乃是以思维为核心的,无论是作者与生活,作者与文章,还是读者与文章、作者与读者之间,均以思维为纽带联系在一起。

我们用图式来示意这一写作运动过程:生活→作者↑思维↓读者←文章从上面的图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活动是一种系统运动,这一大系统中包含着三个子系统:生活——作者——文章,是写作的发生系统。

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当今社会,有效的写作能力已经成为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写作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有力推动器。

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在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语文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组织语言材料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这样的过程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其次,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写作是一个创作性的过程,学生需要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去构思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机会追求个性和独特性,展示自己的思维风貌和创造力。

通过创作,学生能够不断拓展思维边界,提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此外,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也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写作需要学生清晰地组织语言材料,把握结构和逻辑,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文字来清晰地传达信息,使读者能够理解自己的观点。

通过写作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最后,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还能够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写作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更要有能力分析、评价和批判不同观点。

通过与他人的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是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写作,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为他们的语文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文写作与文学素养

作文写作与文学素养

作文写作与文学素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作文写作已经成为了中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作文写作,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思维、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拓展想象力。

然而,作文写作并非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更注重的是文学素养的培养。

本文将从作文与文学素养的关系、作文写作的要素以及如何提升文学素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作文与文学素养的关系作文作为文学活动的一种形式,与文学素养有着密切的关联。

文学素养指的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欣赏和创作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

通过作文写作,学生能够锻炼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提升文学素养。

首先,作文写作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在作文过程中,学生需要选择一个主题并展开思路,这就要求他们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节、主题以及意义,进而将这些理解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其次,作文写作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在作文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通过模仿和学习这些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提高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这种欣赏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美学价值,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最后,作文写作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

通过自己的创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融入到作文中,进而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情感体验。

这种创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作文写作的要素作文写作的要素主要包括主题选择、结构安排、语言表达以及逻辑思维。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篇优秀的作文。

首先,主题选择是作文写作的基础。

一个好的主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又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在选择主题时,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经历、观察或者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中寻找灵感,从而展开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其次,结构安排是作文写作的重要一环。

一个清晰、合理的结构能够使文章内容更加有条理、易于理解。

写作主体的基本素养

写作主体的基本素养

一、什么叫写作主体?所谓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

在写作活动中,主体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他的写作素养、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写作活动的进行和作品的质量,可以说,写作正是写作主体素养和能力的体现。

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写作主体的素养。

二、什么叫写作素养?素养通常指一个人通过综合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素养。

写作素养就是作者围绕文章的选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写作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位和审美理想四个方面。

(一)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生活素养是一个整体概念,包括生活材料的获得、生活经验的积累、生活的经历和体验、生活的见解和能力等多层含义。

生活素养与写作活动有何关系呢?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毛泽东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纵观人类一切写作活动,从本源上意义上看,无不来源于社会生活,人的精神、观念、情感等主体意识,都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在人脑中的反映。

比如:应用文书直接涉及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

议论性文章所阐述的是生活中道理。

新闻文体所报道的是生活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件。

文学作品则是生活艺术化反映。

厚实的生活积累(经历、经验、体验等),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所要表现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多样的自然景观。

作者要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要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感受,要记述充满矛盾的情节等,也都要以自己的生活储备为基础。

许多成功的作品,它们所表现的都是作家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有的还隐含着自己的经历。

很多优秀的作品,无不打上其个人生活的痕迹比如,十年动乱后,在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文学现象,象“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反思文学”等,实际上是一批有着上山下乡的知青作家生活际遇的折射和对这一段生活的深刻反思。

注重培养写作思维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注重培养写作思维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注重培养写作思维能力提高文学素养注重培养写作思维能力提高文学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资深教师,我一直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和提高文学素养视为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报告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一、培养写作思维能力写作思维是指学生在进行写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

提高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对于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方法:1.引导学生进行素材收集:鼓励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通过阅读各类文章,获取广泛的素材。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收集,例如观察周围环境、访谈他人等。

2.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利用图片、文章或实物等材料,让学生描述、分析,并从中得出观点和结论。

3.组织多样化的写作活动:通过不同类型的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例如,写日记、写作文、写故事等。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的主题或者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写作。

二、提高文学素养文学素养是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对文学表达方式的掌握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鉴别能力。

以下是一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方法:1.培养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发现和爱上优秀的文学作品。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2.提供文学鉴赏的指导:通过多媒体、课堂演讲、小组讨论等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情感和语言特点。

并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3.鼓励学生进行创作:给予学生写作的机会和空间,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文学创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写作指导,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结语: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和提高文学素养,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卓越的思维能力,以及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浅析初中作文教学与思维的关系

浅析初中作文教学与思维的关系

浅析初中作文教学与思维的关系作文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无论是学生口头表达还是书面写作,学生的思维都积极参与其中,从审题立意到材料选择,再到谋篇布局,都需要学生的思维参与。

因此学生的写作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一、会想才会写,才能写出优秀文章作文既然是思想的表达,就是说只有想明白才能写清楚,认识的深度决定着写作的深度。

如果学生没有想得清清楚楚也就不知道去写什么,即使写也只能信手胡写,将思维当中的支言片语记下来,导致文章前后不连贯,缺乏主题,或者只是将事物的表面进行了记叙,文章没有深度,没有思想,木质无文。

例如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过分地强调写作技法,记叙文要求学生要写全“六要素”,议论文要写出论点,说明文要写清楚所说明的内容,但是学生在写作时只是在按教师的要求将各部分的内容填空而已。

虽然各类文章写得很完整,但是读起来却味同嚼蜡,生硬难读。

这是因为学生认识片面、表面化,归根到底是学生不会想。

所以要想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必须得让学生先学会想。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真情实感作文既然是思想的记叙,记录的是不同个体的思想,所以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这是因为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广阔性、实践性、深刻性等对学生的作文都会有明显的影响。

一些教师认为学生要学会写作文,就应当多读书,并模仿它书中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不同体裁的文章时是必要的,因为通过模仿学生掌握了不同文体的结构与特点,但是这么做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只会模仿,而是要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写出自己的东西。

其实写作也是学生进行思维创作的一个过程,学生通过模仿掌握了写作的结构形式,然后再在形式中加入自己的内容,这就是创新,就是创作。

因为创新并不完全指创造出一种新的东西从而解决某种问题,它还指将某种东西进行改进,使之更科学,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就是后一种情况。

所以学生要写出自己的情感,要想将文章写得细腻,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将自己的思想写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责任编辑 : 袁海军)
( ∋
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要从事写作, 他首先要 具备起码的科学文化知识, 对社会、人生具有起码 的了解 , 然后再在此基础上 , 调动思维的因素将所 占有的知识做横向的扩展和纵向的挖掘, 揭示事物 的本质和必然性, 创新出新层次的意义。对写作主 体来说 , 科学文化知识 和社会人生知 识都是必要 的 , 不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 , 就不能顺利地从事写 作。写作主体是具有主动性的人 , 在平时观察生活 和创作文章时就应该多思考 , 善于把握各种机会积 累丰富的文化知识 , 但同时也不可忽视的是, 没有 积极活跃的思维活动, 即使遇到值得储备的文化知 识 , 主体也不会产生强烈的反应 , 甚至熟视无睹, 并且, 没有思维能力的写作主体即使储备了丰富的 写作材料, 也是不能够很好地将其表现于文章成品 中的。 ( 二 ) 与写作主体审美素养的关系 审美就是作为主体的人对客体的美的品鉴和领 会 。审美是写作活动对于主体的基本要求 , 不论 是文学文的写作抑或是应用文的写作都离不开写作 者的审美素养。写作主体超越了一般人对社会生活 的直观反映 , 在更高层次上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思 维 , 社会生活对写作主体的触动也是在高级审美层 次上展开的。所以 , 从触发思维阶段开始 , 整个写 作思维的过程就伴随着丰富的主体审美情感, 它对 于激发主体的活力 , 提升主体的信念与追求, 保持 主体的创造力, 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写作思维是由思维受到社会生活的触发引起的 感受开始的 , 触发思维把主体内在的文化模式、人 生信念、兴趣爱好、审美追求都集中起来与外界刺 激物同化认识, 符合主 体需要的就会 引起情感兴 奋 , 留下深刻印象 , 不符合的就视而不见、无动于 衷 。触发思维的全部过程与社会生活保持着一定 的同步关 系, 在这个过 程中, 写作主 体的审美经 验、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一直贯穿始终, 它们成为 写作思维得以继续进行的内 , 课题批准号 : 20050066。
34
外部动作中所表 现的某些关于速 度、强度、灵活 性、稳定性和敏 捷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 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按思维类型来划分, 将 ! 人 类的类型∀ 分为理智型、艺术型和中间型。理智型 的作者善于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手段揭示生活中 的普遍的本质, 因此这类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善于 运用抽象思维。艺术型的作者 , 其思维特点是鲜明 的直接印象, 形象的直觉和技艺, 丰富的想象, 对 客观事物的知觉十分灵活和敏锐, 因此这类写作者 在写作过程中善于运用形象思维。中间型的作者介 乎 ! 理智型∀ 和 ! 艺 术型∀ 之间 , 兼有 二者的 特 征, 在写作过 程中可融抽象思 维和形象思维 于一 体。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 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 个性心理特征, 是指人较为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及 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是一些最本质、最持久的 心理特征的综合 & 。性格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模式 , 决定一个人思考问题的方法, 但同时, 文如其人 , 鲜明的文章个性也是写作主体个性的反映, 主体的 性格一般都会通过思维活动的整合最终反映在他的 文章里。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 活动的积极倾向, 这种倾向又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 联系着的 。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 也是一种 复杂的行为动机, 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 内部因素 。主体对于感兴趣、爱好的事情一般都 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它, 这时主体的思维活动是比 较活跃的, 他会调动一切思维的因素将这种认识活 动和活动过程延续下去, 促成写作活动的最终完成。 ( 二) 与主体知识文化素养的关系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具有综合性的精神 生产过 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主体需要多方面的文化知识 , 上至天文 , 下至地里 , 古今中外, 无所不包。写作 主体的知识面广 , 文化水平高 , 他掌握的信息量自 然就会很大, 思维也必然开阔 , 就会更善于从多要 素、多层次、多结构、多机制、多过程、多功能、 多因果联系或关系上分析和综合考虑问题, 从而更 深刻地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必然性。因此写作主 体只有具备相当高的知识文化素养才能够在写作的 过程中使思维伸展到较广的领域, 实现从局部到整 体的联系 ; 能够全面考察问题 , 才能够更容易地参 透客观对象的本质。因此 , 写作主体的知识文化素 养直接制约着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思维活动反过来对主体的知识文化素养的形成 35
注释 : ∗ 段建军 , 李伟 . 写作思维学导论 [ M ] . 中国社 会 科学出版社 , 2004: 60, 79. # ∃ 杜福磊 . 中国写作学理论研究 与发展 [ M ] . 中 央 编译出版社 , 2004: 163, 163. %& ∋( ) 路德庆 . 普通写作学教 程 [ M ] . 高等教 育 出版社 , 1994: 35, 36, 37, 37, 137.
动情绪、活跃和升华情感。 因此, 在对写作主体的研究中, 关于主体在写 作行为中的思 维活动的研究就显得相 当重要和必 要。而思维活动与主体其它要素之间的关系也成为 写作主体研究中特别关注的重点。 ( 二 ) 写作主体的素养 除了智能以外 , 写作主体的其它要素还包括智 能和素养。素养, 是指写作主体应具备的素养和修 养 # 。它是写作者在生理遗传的基础上, 通过后天 社会实践的培养和影响 , 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写作 精神品质、写作境界和 写作能力 , 又 可以分为素 养、修养 ∃ 。它 与主 体的 智能 有机 结合、密 不可 分。 对于写作主 体来说, 其素养 主要包括 心理素 养、生活素养、知识文化素养、思想素养以及审美 素养等。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 写作者必 须具备相应的素养 , 它们显示着写作者的实际写作 水平, 与写作的关系极为密切, 是写好文章的主要 内在因素。 二 、写作思维活动与写作主体素养的关系 ( 一 ) 与主体心理素养的关系 写作活动实际上就是写作主体的一种潜在的综 合性、创造性的心理活动, 因而 , 写作思维具有心 理综合性。具体说 , 写作主体的心理素养主要包括 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较稳定的、本质的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就是一个人在他的心理活动和
2008 年第 1 期
现代教育科学 M ODERN EDU CAT ION SCIENCE
No. 1. 2008
试论写作思维活动与写作主体素养的关系
张永明 刘 臻
*
[ 摘要 ] 写作主体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 机整体 , 除了 写作思维活 动这一关 键要素外 , 还 包括主 体的素养 , 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 。 本文以思维 活动为写 作主体的中 心要素 , 探讨 这一中心 要素与 主体各种素养之间的相互关系 。 [ 关键词 ] 写作主体 [ 中图分类号 ] G640 130022) 写作思维 素养 [ 文章编号 ] 1005 5843 ( 2008) 01- 0034- 02 [ 文献标识码 ] A
[ 作者简介 ] 张永明 , 长春理 工大 学文 学院副 教授 ; 刘 臻 , 长 春理 工大 学在 读研 究生 ( 吉 林长 春
写作主体的要素主要有写作主体的思维活动以 及写作主体的智能和素养。上篇论文中 , 我们主要 探讨了写作思维活动与主体智能之间的关系 , 在这 篇论文中 , 我们再对写作思维活动与主体智能的关 系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影 响、相互作用的。 一、写作主体的要素 ( 一) 写作思维活动 写作思维活动是写作主体在写作过程中逐渐形 成的 , 适应写作活动需要的一种表现思维, 也是整 合、序化主体的心理内容并为其寻求、发现或创造 内在语言物化形式的思维过程 。从思维活动的定 义我们可以看到, 写作思维首先是一种表现思维 , 因为写作这一活动的性质或目的就是表现活动, 思 维必然以这一性质或目的为内容。其次 , 写作思维 就是把人的心理活动由繁杂的混乱无序状态加工改 造成完整的心理内容 , 形成明确的表现对象和表现 意愿。再次, 写作思维具体的任务就是发现 创 造语言物化形式 , 就是用语言文字同化心理内容的 过程 , 它本质上就是语言文字思维。 发生认识论心理学 家皮亚杰 说: ! 写作才 思 维。 ∀ 这是因为, 写 作需要 思维 , 写作就 是思维 , 写作发动思维, 写作活跃思维 , 写作创造思维。不 仅如此, 思维的过程始终伴随着认识、思考、情绪 与情感的创造与新生的过程。 ! 写作才思维 ∀ 的深 刻含义还表现为 , 写作还发动认识、创造思维、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