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课件1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共57张ppt)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全文以“论战”为重点,紧扣“论”字选材与剪裁,详写曹 刿言论——战前准备取信于民的作战条件,战后总结胜利经 验,这反映了曹刿的“远谋”。 B.鲁庄公战前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对近臣施加“小惠”和祈 求“神福”上;战中又急于求胜;战后还不知为何胜利。可见 他是个糊涂昏君。 C.课文主要记叙曹刿与庄公的对话及指挥作战的史实,说明 只有取信于民和战略战术得当,把握好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 利。 D.文章惜墨如金,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做到了辞约而意 丰,言简而意明。
4.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向全国发起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5.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对陈胜有所注意。 6.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戍卒多愿听吴广的差遣。
7.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能免于斩刑,但戍守边塞的人十分之六七也得死去。
四、一词多义
五、重点实词
六、重点虚词
七、重点句子翻译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 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3.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邹忌从与徐公比美受蒙蔽的遭遇中,敏锐地感觉到齐王受 蒙蔽的程度比自己更深。 B.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数月之 后,前来进谏的人让朝廷门庭若市。 C.邹忌向他的妻、妾、客询问他与城北徐公谁更美,三人都 认为他比徐公美,但措辞上有细微的差别,由此体现出三人 与他有亲疏远近之别。 D.邹忌将治国安邦的道理寓于日常生活琐事中,有着高超的 进谏艺术,同时,齐王也有勇于纳谏的胆识和气度。二人共 同促进了齐国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战胜敌国的局面。
《曹刿论战》复习课件

品析人物:
3、你觉得曹刿与鲁庄公是什么样的人?
5、你认为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
①政治上取信与民,以民为本,获得人民支 持; ②军事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适 时进攻。
6、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 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 文章说理由) 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 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从纳谏、领导 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走进生活:
• 不仅战争要讲究战略战术,我们在平常的 学习、工作中也得究战略战术,请大家 谈谈你在这方面的认识。
愿:同学们抓住关键时刻,
一鼓作气,超越自我, 攻克难关,攀登高峰。
语句释义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一定注意译准红色词语的意思
语句释义
4、何以战?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7、夫战,勇气也。
一定注意译准红色词语的意思
探究学习。
1、本文记叙了长勺之战,以什么为线索?全文可以分为 几个部分?
复习课
《左传》
关于《左传》
本文选自《 左 传 》, 编 年 体史 这是我国第一部 ______ 书。旧传为春秋时期_______ 左丘明 所作,是一部 史 学 名著和 文 学 名著。
•
知识重现
一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二、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 3、忠之属也
三.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 2、齐师伐我 3、牺牲玉帛 4、又何间焉 5、肉食者鄙 7、虽不能察 8、再而衰 10、忠之属也 11、可以一战
四、重点字词解释:
九年级语文下册 21《曹刿论战》课件 (共23张PPT)

政治上:有见地, 深谋远虑,政治上取信于民
军事上:有谋略、有卓越才能、抓住战机、详察 敌情、后发制人
大智大勇 体现的是一种士人 的风骨和担当
远
谋
鄙
鄙
不鄙
鄙:政治上目光短浅 军事上一无长处 性格上急躁冒进
不鄙:广开言路、虚怀 若谷、从谏如流、身先 士卒、平易坦诚、用人 不疑、不居功自傲、不 耻下问、宽厚明理、明 君,仁君。
• 窥一斑而知全豹
• 揣摩人物语气
•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 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 ——朱熹 • • 人物描写声口毕肖
• “曰” 见其人 • “曰” 定乾坤
缓者缓之 急者急之
思想上:有担当 、 有爱国热忱 、 责任 感 、 危难之际、 挺身而出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曹刿论战
吉林市第十六中学 武秀华
• 我问你答 • 了解文章大概内容
《左传》艺术成就 1出色的叙事艺术,尤长于描写战争。 (写战争不局限于战争情况,不着 重刀光剑影,而是着重写战争起因、 准备、部署、战行动表现人物特色 3洗练传神的语言(精确、传神、富 有表现力)
题目 《曹刿论战》 《长勺之战》 《齐鲁长勺之战》
对联: 庄公 曹刿
对联: 庄公鄙陋急躁迎战 曹刿远谋从容反击
在文字中穿行 领略智慧人生
学曹刿更要学鲁庄公, 愿为今朝众多的曹刿 呼吁有更多的鲁庄公
利用文本空白,想象填 补,走进历史战场。
“瘦身”艺术 剪裁得当(详略得当)
取材精当,构思、落笔、 立意高远 于叙事中总结历史经验 于行文中生动刻画人物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 战役: 政治上取信于民 军事上抓住战机、详察 敌情、后发制人、知己 知彼。
军事上:有谋略、有卓越才能、抓住战机、详察 敌情、后发制人
大智大勇 体现的是一种士人 的风骨和担当
远
谋
鄙
鄙
不鄙
鄙:政治上目光短浅 军事上一无长处 性格上急躁冒进
不鄙:广开言路、虚怀 若谷、从谏如流、身先 士卒、平易坦诚、用人 不疑、不居功自傲、不 耻下问、宽厚明理、明 君,仁君。
• 窥一斑而知全豹
• 揣摩人物语气
•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 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 ——朱熹 • • 人物描写声口毕肖
• “曰” 见其人 • “曰” 定乾坤
缓者缓之 急者急之
思想上:有担当 、 有爱国热忱 、 责任 感 、 危难之际、 挺身而出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曹刿论战
吉林市第十六中学 武秀华
• 我问你答 • 了解文章大概内容
《左传》艺术成就 1出色的叙事艺术,尤长于描写战争。 (写战争不局限于战争情况,不着 重刀光剑影,而是着重写战争起因、 准备、部署、战行动表现人物特色 3洗练传神的语言(精确、传神、富 有表现力)
题目 《曹刿论战》 《长勺之战》 《齐鲁长勺之战》
对联: 庄公 曹刿
对联: 庄公鄙陋急躁迎战 曹刿远谋从容反击
在文字中穿行 领略智慧人生
学曹刿更要学鲁庄公, 愿为今朝众多的曹刿 呼吁有更多的鲁庄公
利用文本空白,想象填 补,走进历史战场。
“瘦身”艺术 剪裁得当(详略得当)
取材精当,构思、落笔、 立意高远 于叙事中总结历史经验 于行文中生动刻画人物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 战役: 政治上取信于民 军事上抓住战机、详察 敌情、后发制人、知己 知彼。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7张PPT)

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我走到了你的面前——庄公;你是 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君王。一介草民带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 爱国情怀,来到你的前面,似乎有些张狂的提问,让你一下子 发现了自己在治国与战前准备的不足之处,你广开言路,虚怀 若谷,这等胸襟让我钦佩不已。作为一个统治者,你敢于放权 ,使得曹刿在战中尽情发挥他的才能。我敢说“长勺之战”的 胜利有你份功勋。作为君王的你本应睥睨世界,而你却不耻下 问,让我刮目相看。因为有你,鲁才越来越强大,你真的非常 “了不起”。
曹刿请见 guìjiàn 肉食者谋之 shí 又何间焉 jiàn 肉食者鄙 bǐ 弗敢专也 fú 小惠未徧 biàn 小信未孚 fú
忠之属也 shǔ 公与之乘 chéng 齐师败绩 jì 下视其辙 zhé 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 mǐ
第一段:战前准备
军队
攻打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中考真题
古诗文阅读(1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 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位卑未敢忘忧国。 2、勇于毛遂自荐,承担责任。 3、做事情要一鼓作气。 4、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 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3.我眼中的鲁庄公
拓展延伸
①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 ②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小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6张PPT).ppt

h.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 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 们。
全文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 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 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 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 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 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必以情( 介词,根据 ) 故克之(连词,因此、所以)
故
公问其故( 名词,缘故、原因 )
民弗从也( 动词,听从 )
从
战则请从( 动词,跟随 )
小信未孚( 名词,信用 )
信
必以信( 名词,实情 )
③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 公将鼓之(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
重点句子。
e.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
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 理。
f.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译文: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 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
g.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
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 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未可
可矣 遂逐齐师 谋略过人
军事才能
明确: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 “侵犯”。
曹刿的身份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 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 吧,“位卑未敢忘忧国”。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 什么?
九下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2)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背诵;诵读;用含蓄的话指责或劝告
(3)明日徐公来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时间词。明天
2.这篇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 成功终会属于我们。(或: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 恒心和毅力。)
6.走进文本 (1)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答案: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 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2)齐威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 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答案:①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 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 赏等级。②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 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
【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列子,本名列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
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终生致力于道德 学问,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 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述二 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 《汤问》《黄帝》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后被道教尊奉 为“冲虚真人”。
2.图解课文
(3)阅读课文,请分别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曹刿: 鲁庄公: 答案:曹刿:热爱国家,有政治远见,才能卓越,谋略过人。 鲁庄公:政治平庸,军事无知;实事求是,虚心听取;礼贤下 士,任人唯贤;为求真知,不耻下问。
(2)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背诵;诵读;用含蓄的话指责或劝告
(3)明日徐公来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时间词。明天
2.这篇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 成功终会属于我们。(或: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 恒心和毅力。)
6.走进文本 (1)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答案: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 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2)齐威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 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答案:①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 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 赏等级。②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 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
【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列子,本名列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
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终生致力于道德 学问,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 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述二 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 《汤问》《黄帝》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后被道教尊奉 为“冲虚真人”。
2.图解课文
(3)阅读课文,请分别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曹刿: 鲁庄公: 答案:曹刿:热爱国家,有政治远见,才能卓越,谋略过人。 鲁庄公:政治平庸,军事无知;实事求是,虚心听取;礼贤下 士,任人唯贤;为求真知,不耻下问。
《曹刿论战》ppt优秀课件

1、如果给课文的三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你认为最恰 当、得体的是哪一组?为什么?
A、从人物曹刿身上看应为: 请见、从战、论战。
B、从人物庄公身上看应为: 将战、实战、问因。 C、从内容上看应为:战前准备、战争过程、取胜原因。
2、你欣赏曹刿还是欣赏鲁庄公,请畅谈自己的体会自己 的发现。
温馨提示: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品味课文,表达自己的 感受,畅谈自己的体会和自己的发现。
听 范 读 , 纠 字 音 ,
2021/6/20
9 17
美读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画出曹刿“论战”的 句子,从课文中寻找、标注、整理自己喜欢
的语言材料,形成语言积累卡片。
温馨提示:你可以积累①重点词、句②写论战的美句 ③标记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并进行解析和赏析。
2021/6/20
10 17
美品和美悟:
(3)从《曹刿论战》谈鲁庄公鄙乎。
2021/6/20
25
讨论最能激发自己的思维
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胜利的 条件和原因有哪些?
取信于民 彼竭我盈的战略战术 判断敌人动态掌握战机
2021/6/20
26
五赞鲁庄公
《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刿, 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他 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2021/6/20
28
在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在人才层出不穷
的今天,鲁庄公的形象难道不使人倍觉亲切和 可爱吗? 愿为今朝众多的“曹刿”呼吁有更多 的“鲁庄公”!
2021/6/20
29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6 /28202 1/6/28 Monday , June 28, 2021
A、从人物曹刿身上看应为: 请见、从战、论战。
B、从人物庄公身上看应为: 将战、实战、问因。 C、从内容上看应为:战前准备、战争过程、取胜原因。
2、你欣赏曹刿还是欣赏鲁庄公,请畅谈自己的体会自己 的发现。
温馨提示: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品味课文,表达自己的 感受,畅谈自己的体会和自己的发现。
听 范 读 , 纠 字 音 ,
2021/6/20
9 17
美读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画出曹刿“论战”的 句子,从课文中寻找、标注、整理自己喜欢
的语言材料,形成语言积累卡片。
温馨提示:你可以积累①重点词、句②写论战的美句 ③标记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并进行解析和赏析。
2021/6/20
10 17
美品和美悟:
(3)从《曹刿论战》谈鲁庄公鄙乎。
2021/6/20
25
讨论最能激发自己的思维
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胜利的 条件和原因有哪些?
取信于民 彼竭我盈的战略战术 判断敌人动态掌握战机
2021/6/20
26
五赞鲁庄公
《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刿, 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他 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2021/6/20
28
在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在人才层出不穷
的今天,鲁庄公的形象难道不使人倍觉亲切和 可爱吗? 愿为今朝众多的“曹刿”呼吁有更多 的“鲁庄公”!
2021/6/20
29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6 /28202 1/6/28 Monday , June 28, 2021
《曹刿论战》_PPT完美PPT优秀课件

字词检查
4.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 名词作动词,下车。
6.齐师败绩 名词用作动词,大败。
字词检查
六、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 3.可以一战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判断句 判断句 省略句 省略句
字词检查
5.何以战
倒装句,宾语前置。
6.战于长勺
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
指曹刿
击鼓进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
大败
驱车追赶
车轮碾出的痕迹
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未可。”下视其辙,登字词检查
一、注音
1. 曹刿(guì ) 2.又何间(jiàn )焉
3.肉食者鄙( bǐ ) 4.弗(f ú )敢加也 5.小惠未遍(biàn)
6.小信未孚( fú ) 7.公与之乘(chéng)
8.战于长勺( sháo) 9.下视其辙( zhé) 10.登轼(shì )而望 11.彼竭( jié )我盈(yíng ) 12.望其旗靡( mǐ) 13.夫(fú )战 14.牺牲玉帛 (bó)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齐桓公胁 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 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史称 长勺之战。
背景链接
鲁国
齐国(齐襄公)
纠
逃
小白 (齐桓公)
何以战 以 必以情
必以分人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代词,指齐军)
(凭借) (按照) (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肉食者鄙 ⑶而齐不听
⑵神弗福也 ⑷苏秦谓齐王曰
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 译成现代汉语。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⑵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 之处?(2分)
⑤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译: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⑦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⑧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 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 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 就消耗完了。
⑨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齐国那样的大国难以估计,恐怕他们有埋伏。 ⑩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 旗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1、用原文填空。 ①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表明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的句子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忠之属也”指的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曹刿待齐人三鼓之后才下令击鼓进军的原因是 一鼓作气,再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背诵重点词语的意思
齐师伐我
军队
又何间焉
参与
弗敢专也 望其旗靡
不 个人专有 倒下
弗敢加也
虚报
必以信
实情
小信未孚
为人所信服
公将鼓之
击鼓进军
齐师败绩
大败
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
下视其辙
一鼓作气
振作
再而衰
难测也
推测,估计
车轮轧出的痕迹 第二次
遂逐齐师
追赶,追击
既克
战胜
彼竭我盈
忠之属也
登轼而望
古代车子前边的 横木
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应采取 怎样的战略战术原则? 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军事上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②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示例:(1)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2)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 分析的基础上。
当堂训练
【乙】秦攻赵长平,齐
2、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0分钟完成) ①本文叙述的主要史实是什么?课文是按照什么 顺序来叙述的?叙述这一史实的目的是什么?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 么? ③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体现了曹刿怎样的战略 战术思想?
④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⑤你认为曹刿和鲁庄公各是怎样的人?
《 左 传 (复习) 》
曹 刿 论 战
【复习目标】 1、背默课文,掌握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实词的意思。 3、会翻译重点句子。 4、理解文章内容。
自学指导一:
关于《左传》
本文选自《 左 传 》, 编 年 体史 这是我国第一部 ______ 书。旧传为春秋时期_______ 左丘明 所作,是一部 史 学 名著和 文 学 名著。
①本文叙述的主要史实是什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 叙述的?叙述这一史实的目的是什么? 齐鲁长勺之战; 时间顺序; 表现曹刿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给后世以战略 战术的借鉴和启发。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纲,为下文写庄公的目光短浅 作铺垫;表现了曹刿的远谋,为下文写曹刿张本。 ③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体现了曹刿怎样的战略战术思 想? 政治上要取信于民;军事上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楚救之。 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 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 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 “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 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 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
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不敢虚报, 一定对神诚实。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 定要根据实情来处理。
充满,指士气 尽力做好 类 分内的事 正旺盛
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
古义: 指猪、牛、 羊等祭品
鄙陋,目 光短浅 案件,官司 可以凭借
肉食者鄙
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 自己的生命,引申为 丢弃某种利益。
卑鄙 监狱 可能、许可
小大之狱
可以一战
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遍及、普
自学指导二:口头翻译课文
④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 (1)不能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把战争取胜的希望 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从战前和曹 刿的对话可以看出); (2)急躁鲁莽(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3)对军事一无所知。(从“既克,公问其故”可看出) ⑤你认为曹刿和鲁庄公各是怎样的人? 曹 刿:具有爱国思想;有政治远见;沉着冷静; 有军事才能。 鲁庄公:政治上目光短浅;军事上缺乏谋略;但 能虚心纳谏,任用贤才,不失为一位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