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绪论1.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规律和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2.国外的教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论》;昆体良:教育应从摇篮里开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世界学前教育的先驱。

创办第一个幼儿园。

著有《幼儿园教育学》《慈母游戏和儿歌》《幼儿园书信集》蒙台梭利:世界上第一位杰出的女性学前教育家。

建立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

3.中国学前教育家:颜之推《颜氏家训》;朱熹《童蒙须知》。

陈鹤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规律和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2.学前教育:指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3.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于1837年,在德国布兰肯堡建立,专门招收3--7岁儿童,1840年取名为幼儿园。

建立者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福禄培尔。

他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4.我国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9月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

1904年更名为武昌蒙养院。

5.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特征:(1)学前教育机构规模的扩大化(2)学前教育机构的多样化(3)学前教育机构师资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4)学前教育机构的手段不断现代化6.我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1932年,民国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标志着中国学前教育向制度化和现代教育转化。

1990年《幼儿园管理条例》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10年《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方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宁波市学前教育促进条例》7.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学前儿童(核心要素)、教师、教育内容、教育环境8.学前教师:是在学前教育机构履行教育职责,对学前儿童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及形式(了解)
• (四)托幼园所一体化
托儿所、幼儿园联在一起,招收出生几个月至六周岁的儿童。主要由 工厂兴办。
• (五)幼儿班
城镇、农村,附设在小学。
• (六)儿童福利院
招收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机构,主要是被父母遗弃的残疾儿童。
• (七)SOS国际儿童村
收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
• (八)家庭教育
第四节、现代学前教育主要理论流派
陶行知
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主要幼儿教 育著作有《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 书》《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 《幼稚园之新大陆》等。强调学 前教育的重要性。
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 劳工幼稚园。
作业
• 一. 名词解释 • 1.恩物 2.学前社会教育 3.学前教育年龄对象 • 二.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前教育主张有 哪些? • 三. 简述蒙台梭利法包含的基本内容。 • 四. 简述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学前教育有哪些 影响? • 五. 简述皮亚杰的学前教育思想。 • 六. 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 主要观点。
第三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 古代欧洲 • 1.柏拉图 《理想国》《法律篇》 提出从学前起,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 教育,对象是哲学家、军人、农民和手工 业者的子女,不包括奴隶的子女。 重视学前期的教育 重视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
第三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2.亚里士多德 《政治观》 把学前教育分成三个阶段:出生前的胎教、出生至5岁的婴 幼儿教育、5-7岁的儿童教育;
第三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2.卢梭 . 代表作:《爱弥儿》 . 强调教育要回归自然,按照 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 教育。 .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 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教育 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 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 童去适应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学ppt课件完整版

学前教育学ppt课件完整版
学前教育学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
• 学前教育学概述 •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 学前教育目标与内容 •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 •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 •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01
学前教育学概述
学前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0-6岁幼儿教育 和相应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 的科学。
特点
社会领域
设计人际交往、社会认知、情 感培养等活动,帮助儿童建立 良好的社会关系。
艺术领域
设计音乐欣赏、美术创作、舞 蹈表演等活动,激发儿童的创 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05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与策略
安全性原则
确保环境安全,消除安 全隐患,保障幼儿身心
健康。
教育性原则
环境创设应与教育目标 相一致,有利于幼儿全
伤和感染。
学前儿童生理发展需求
02
合理的营养、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前儿童生理发展教育策略
03
提供均衡的饮食,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鼓励儿童参加户外活
动,加强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感知觉迅速发展,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情绪情感丰富多变,自 我意识开始萌芽。
语言领域
包括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要求幼儿能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愿意 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 能力,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社会领域
包括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要求幼儿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 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心尊重他人,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 有初步的归属感。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

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历史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

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

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

福禄贝尔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

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

他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还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

他的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1826)、《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幼儿园教育学》(1862)。

虽然福禄贝尔教育理论中有唯心主义观点,但他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

19世纪后期,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为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促进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新教育"运动中学前教育的代表人物,意大利教育家M.蒙台梭利和比利时教育家O.德克罗利,通过对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实验,提出了自己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

蒙台梭利提出:学前儿童经历各种敏感期,易于学习某些知识和技能;教育主要在于提供适合于儿童发展的环境,通过儿童的自由活动促进自我发展。

她强调感官教育,并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

但她的训练方法比较机械,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

德克罗利也主张为儿童提供适当的环境,但他认为儿童应在集体中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让儿童在生活中预备生活"。

他的教育体系以3个过程为基础:观察,联想,表现(通过活动,通过口头语言、文字和手工来表示)。

他还重视并亲自编订了一些教学游戏。

蒙台梭利和德克罗利等人推动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中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注意到设置学前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9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0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学前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其历史与人类社会历史一样久远,而学前教 育机构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9世纪之前,学前教育往往在家庭中进行,虽然有人提出了学前儿童公共教育和保育 的思想,但是当时的社会既没有创办学前教育机构的足够物质基础,也没有相应的要求。 19世纪初,大工业机器生产在欧洲得到迅速发展,很多妇女走出家庭进入工厂工作,教 养孩子的需求被提出,此时社会已经具备了创办学前教育机构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因此 学前教育机构首先在欧洲诞生。其中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办了“幼儿学校”,把 1~7岁的幼儿组织起来进行集体保育,这是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在这一时期,学前教 育机构多由慈善家、工业家创办,其实质不过是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
从生理年龄角度来说,广义的学前期指的是0~6岁,狭义的学前期指的是3~6岁,也 称幼儿期。对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进行的教育即为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下位概 念必然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能够影响学龄前儿童身体成长、认知、 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狭义的学前教育特指幼儿园(或其他专业的学 前教育机构)教育,是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教育资源,对0~6岁的儿童施以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的活动。学前教育可细分为0~3岁的早期教育 和3~6岁的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主要由教育工作者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实施,或在亲子园 等早教机构中开展;3~6岁的学前教育在幼儿园中实施。
在学前期,儿童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这时他们的可塑性强,如果受到良好教育,他们就能 形成许多好习惯,如爱清洁、懂礼貌、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等,形成良好的性格、个性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行 为规范。

学前教育学 课件

学前教育学  课件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开展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一 社会政治与学前教育

社会经济与学前教育

社会文化与学前教育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一、社会政治与学前教育
1 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性质的制约作用
学前教育的性质受社会政治的影响,并为政治所决定。
2 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开展的影响作用
① 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 开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
第二节 儿童的开展
二、影响儿童开展的因素——儿童自身的能动性
现代儿童开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开展自始至终都是一 种儿童主体的自我调节活动。外界的环境刺激,只有被主体 选择,成为主体的反响对象时,才会对主体的开展产生影响。
在教育过程中,儿童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 的主体。
教育对儿童开展的影响意义,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 儿童选择的范围,并引导儿童正确地认识外在环境因素对自 身的价值。但是教育只是帮助儿童作出选择,却不能代替他 们做出选择。
第二节 社会变迁与学前教育问题
第三章 儿童观与儿童开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观
一 儿童观的演变历史

儿童观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
第一节 学前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演变历史
儿童是“小大人〞
儿童是“有罪的〞
儿童是“白板〞
儿童是“私有财产〞
儿童是“花草树木〞
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第一节 学前儿童观
初创阶段
▪ 18世纪---20世纪前半 期,学前教 育学成为一 门独立的科 学
开展阶段
▪ 二十世纪中 叶以后至现 在
幼儿园之父----福禄贝尔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31
• (1)教育的本质 • 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
造。教育应该让儿童在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生命力 ,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经验的不断改组改造来实现的。 • (2)教育的目的 • 他认为教育自身无目的,生长的过程就是教育本身的目的。
32
• (3)儿童中心论 • 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本质在于促进儿童的生长,促进儿童经验
7
• (三)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 1. 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 • 2. 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 • 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8
下堂课见
T H A TNHEKEND Y O U
9
• 第二章 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 一、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 • (一)幼儿教育的一般原则 • 1.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 • (2)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 • 2. 发展适宜性 •
28
• (1)幼儿园教育的意义和任务是家庭教育的补充。 • (2)幼儿园教育的方法:①自我活动:基本原理,尊重幼儿的
自主性。②强调游戏的价值:游戏能帮助儿童的发展,是第一位 阐明游戏的教育价值的人。 • (3)幼儿园课程:福禄贝尔建立起一个以活动和游戏为主的幼儿 园课程体系,包括游戏与歌谣、恩物、手工作业、运动、唱歌、 表演和讲故事,其中恩物和作业是最重要的。
的敏感期、出生到6岁动作敏感期。 • (3)创设有准备的环境:有秩序的、充满生机的、愉快的和自由
发展的、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的环境。
37
• (二)国内学前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 1. 康有为 • 康有为关于学校教育制度的设想反映在1884年写成的《大同书》
中。《大同书》倡导“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 这是一个体系完整、前后衔接的学校教育制度,强调早期教育、

学前教育学大纲及重点

学前教育学大纲及重点

学前教育学大纲及重点一、学前教育学概述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幼儿成长、发展和教育的学科。

它涉及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幼儿的生理、心理、社会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幼儿园教育理论与实践、幼儿教师的岗位要求以及教育环境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

学前教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与规律,提高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水平,推动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学重点内容1. 幼儿成长发展规律幼儿成长发展规律是学前教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研究幼儿的生理、心理、社会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可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幼儿的行为特点和需求,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2. 幼儿园教育理论与实践幼儿园教育理论与实践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需要结合幼儿的成长发展规律和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制定教育方案,设计教学活动,提供适合幼儿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 幼儿教师的岗位要求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从业人员,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学前教育学强调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了解幼儿的成长发展规律,热爱幼儿,关心幼儿,善于与幼儿交流和互动,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发展。

4. 教育环境的组织与管理教育环境的组织与管理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环境包括教室、教具、玩具、图书、游乐场和幼儿活动区等内容。

学前教育学强调教育环境的组织与管理应符合幼儿的成长发展需求,创设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教育环境,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学前教育学发展趋势学前教育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学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未来,学前教育学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加强幼儿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以上便是关于学前教育学大纲及重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可以为您对学前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什么样的活动
A.自发性活动
B.主体性活动
C.生产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
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
A.教育物资
B.教育材料
C.教育媒介
D.教育环境
3.教育的宏观功能是
A.促进经济建设
B.增进社会文明
C.促进社会发展
D.提高人口素质
4.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社会生产
B.经济发展
C.工业革命
D.现代农业
5.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倡导
A.先天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后天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
6.儿童个体发展遵循
A.从脚到头的顺序
B.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C.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D.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7.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这时出现了
A.人本位儿童观
B.家族本位儿童观
C.社会本位儿童观
D.自然本位儿童观
8.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学校1840年更名为幼儿园,该幼儿园始创于
A.1827年
B.1803年
C.1837年
D.1823年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基础支柱是
A.学会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享受
B.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
C.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D.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10.托儿所(或幼儿园托儿班)具有如下特色
A.社会福利性和教育性
B.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
C.保教性和辅助性
D.辅助性和社会性
11.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活动
A.特殊的
B.普通的
C.唯一的
D.少有的
1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和
A.教育材料
B.教育内容
C.教育环境
D.教育信息
13.教育的微观功能是
A.促进社会进步
B.促进文明进步
C.促进经济建设
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14.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最主要社会因素是
A.经济发展
B.社会人口
C.地理环境
D.政治制度
15.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属
A.父母决定论
B.教师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16.在古代社会,人类普遍重视儿童,他们的儿童观是
A.家族本位儿童观
B.社会本位儿童观
C.个人本位儿童观
D.人类自然本位儿童观
17.夸美纽斯出版的幼儿教育方面的著作是
A.《夸美纽斯教育论著全集》
B.《理想国》
C.《母育学校》
D.《太阳城》
18.我国陈鹤琴倡导的教学法为
A.中心综合法
B.完整教学法
C.分科教学法
D.整个教学法
19.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包括
A.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B.促进幼儿智,德,体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C.促进幼儿美,体,智,德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D.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20.托儿所(幼儿园托儿班)的保教原则是
A.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进行教育
B.让婴儿在一日生活中系统学习
C.寓教于养,保教并重
D.保教合一,完整教育
二,名词解释:
1.教育者
2.人的个体社会化
3.儿童发展
4.儿童观
5.教育观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功能.
2.简述儿童发展的特征.
3.简述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4.试述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内容
四,论述题:
1.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正确儿童观包括哪些
2.幼儿园如何作好大班幼儿的入小学教育
一,选择题:
1.D
2.A
3.C
4.B
5.B
6.D
7.A
8.C
9.D 10.B 11.A 12.B 13.D 14.A 15.C 16.B 17.C 18.D 19.D 20.C
二,名词解释:
1.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
2.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3.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4.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5.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三,简答题:
1.教育有两大功能:一是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二是教育的微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儿童发展的特征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则: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
(2)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
(3)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
3."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4.肌肉练习;日常生活训练也是蒙台梭利学校的一个显著特点;初步的知识教育;文化历史教育.
四,论述题:
1.答: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正确儿童观,主要包括下列几点:
(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多层次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2)发展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由于
某一因素的作用而发展,而是由多种因素参与其中的动态发展过程;(3)儿童是发展的主体,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发展的,而不是被动地发展; (4)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
(5)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不可能以年龄或班级为标准来武断地划一;
(6)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在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中发展知识,能力和个性,而不是坐着,只通过听或看教师的说和做而发展;
(7)儿童身心各方面是一个整体,对他们进行的体,智,德,美几方面教育也是互相联系的,应使儿童从小获得初步的全面的发展,不要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的发展;
(8)每个儿童都拥有发展权,受教育权等,这些权力应当受到尊重和爱护.
2.答:(1)培养入学意识:培养幼儿向往入学学习的感情,激发良好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可参加少先队活动和入队仪式;要向大班幼儿提出要求,逐步养成小学生应有的行为习惯;进行毕业离园教育. (2)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
力;培养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学习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一定的读书技能;加强幼儿手的小肌肉协调的训练,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
(4)培养生活适应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