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热带扰动对ENSO的影响
关于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研究的综述

关于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研究的综述一、概述ENSO事件,即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是太平洋赤道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它主要表现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的调整。
这一气候现象不仅影响太平洋地区的气候,而且通过大气环流的调整,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气候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ENSO事件的影响尤为显著。
ENSO事件通过改变中国上空的大气环流,进而影响降水、温度等气候要素,从而对中国的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能源供应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对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气候系统变化规律的认识,而且对于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内外学者对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研究内容涵盖了ENSO事件的成因、发展机制、预测预报,以及对中国降水、温度等气候要素的影响等方面。
同时,随着观测手段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对ENSO事件及其影响的监测和评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但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如何准确预测ENSO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如何全面评估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程度,以及如何有效应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等,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未来,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进一步加剧和人们对气候系统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
1. ENSO事件简介ENSO,即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与大气环流之间相互作用引发的一系列气候现象。
这一现象的显著特征表现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两种异常状态。
厄尔尼诺期间,赤道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而拉尼娜期间则相反,该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降低。
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第一章绪论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它们至少有如下的明显特点。
首先是特殊性与复杂性。
其次,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水—汽—冰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也是在其它星球上所未发现的。
第三,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海洋科学研究也有其显著的特点。
首先,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其次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第三,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新中国建立后不到1年,1950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1959年扩建为海洋研究所。
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部北迁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
1959年在青岛建立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
1964年建立了国家海洋局。
此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又陆续建立了一大批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海洋局等,业已形成了强有力的科研技术队伍。
目前国内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海洋资源调查、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与服务,海水养殖与渔业研究等等。
在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及预报、海洋调查、海洋遥感与卫星海洋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某些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地表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108km2,分属于陆地和海洋。
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故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
ENSO事件在全球的影响

ENSO事件在全球的影响
ENSO事件指厄尔尼诺(ElNino,也包括与其相反的拉尼娜(LaNina))和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这两种现象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被气象学家所,发现,但直至1982-1983年间的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引起全球生态环境的多方面的明显变化,才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注意。
1、ENSO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ENSO事件虽然是发生于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温度和气压的互为高低的现象,但是对于全球各地区的气候却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受ENSO事件影响最严重的地区,除了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以及美国的加州等地区以外,还有亚洲的的印度尼西亚、印度和澳大利亚北部,此三地区虽然远离赤道东太平洋海域,但是上述热带海洋多雨区在厄尔尼诺年时受气压梯度变化的影响(达尔文为高气压,塔西提为低气压)向东移出原来的地区(印度尼西亚、印度和澳大利亚北部),也就是正常的季风雨区受到了干扰。
2、ENSO事件对全球农业的影响
ENSO事件对全球农业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大约近10年来,中国南方许多地区几乎每年都出现多场大暴雨,加上大面积的山林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大量雨水在短时间内倾入低地、盆地,造成洪水灾害,千里农田,几天之内变成汪洋一片造成农业严重减产,甚至绝产。
3、ENSO事件对于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相当大的范围海域内引起表层温度的上升
表层海水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硝酸盐)明显变少
渔业生产
珊瑚礁(群体)的大量死亡
多种海鸟的大量死亡
对于森林和林内其他生物的影响。
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的影响

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气候现象之一。
ENSO事件对于我国的季节降水和温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其影响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影响进行详尽阐述。
一、ENSO事件简介ENSO是指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的变化。
ENSO事件通常包括三个阶段:正常年(La Niña)、厄尔尼诺年(El Niño)和转换期(Neural)。
正常年时,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正常,气候也相对稳定。
而厄尔尼诺年则是海水表面温度显著提高的年份。
ENSO事件的持续时间通常为几个月到两年不等。
二、ENSO对降水的影响ENSO事件会导致我国季节降水量发生变化。
依据历史资料分析,ENSO事件与我国东部地区季风降水的时期际变化具有密切的干系。
在厄尔尼诺年,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量通常偏少。
这是因为ENSO事件会改变赤道太平洋正常的对流活动,抑止夏季风形成和北上。
相反,La Niña年则屡屡伴随着东部地区的降水量较多,这是因为La Niña事件会加强夏季风,造成暖湿气流南下,为我国东部带来丰沛的降水。
除了季节降水量的变化外,ENSO事件还会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产生影响。
在冬季,厄尔尼诺事件往往会导致南方的降水增加,北方的降水缩减。
这是因为ENSO事件使得副热带高压强度减弱,从而影响了北方的冬季降水。
而La Niña事件则会导致南方降水缩减,北方降水增加。
这种时空分布的差异性会对全国的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等产生重要影响。
三、ENSO对温度的影响ENSO事件也对我国的温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El Niño事件中,厄尔尼诺年是我国北方地区温度较高的年份。
这是因为ENSO事件会导致大气环流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我国的气温。
而La Niña事件则通常伴随着北方地区的温度较低。
另外,ENSO事件对于湖泊和河流水温也有影响,从而对水产养殖和渔业资源有一定的影响。
热带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对ENSO发展的影响

热带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对ENSO发展的影响巢清尘;巢纪平【期刊名称】《自然科学进展》【年(卷),期】2001(011)012【摘要】分析了从1955~1998年44a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资料,指出在这一期间共发生了11次E1 Nino事件,这些事件的初始海温正距平无一例外地都在 "暖池"次表层160 m附近生成,发展到一定强度,到西太平洋出现异常的持续西风距平后,暖的海温距平沿着气候的温跃层向东向海表传播,经过1 a左右的时间,传播到赤道东太平洋海表的E1 Nino 3或1、2海域形成通常认为的El Nino事件.进一步分析1960~1999年的850 hPa风场指出,在热带西太平洋西风距平爆发前,赤道东印度洋已经有距平西风持续维持了2 a左右(西南季风),然后距平西风快速地向东发展产生热带西太平洋的距平西风,或真正的强西风,致使西太平洋出现E1 Nino爆发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在这40 a中,这一过程对所有的El Nino事件无一例外.同样的分析方法也用到这44 a中的La Nina事件,冷的海温距平也都首先在"暖池"的次表层形成,然后沿着温跃层向东向表层传播,在热带西太平洋出现东风前,印度洋也早已是持续的东风.【总页数】8页(P1293-1300)【作者】巢清尘;巢纪平【作者单位】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相关文献】1.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水汽输送异常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 [J], 邹梦;乔少博;吴永萍;封国林2.赤道东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海暖池海温场的协同作用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J], 陈迪;高山红;陈锦年;高山3.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热带低压/气旋生成的影响 [J], 祝从文;Tetsuo Nakazawa;李建平4.印度洋海温异常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大气中的两级热力适应 [J], 吴国雄;刘平;刘屹岷;李伟平5.滤除ENSO信号前后夏季热带印度洋海盆尺度海温距平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不同影响 [J], 钱代丽;管兆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的影响

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的影响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指赤道太平洋一种重要的气候现象,其涉及到赤道太平洋海温和大气变化的相互作用。
这一现象周期性地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季节降水和温度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的影响,并具体分析其机制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ENSO事件简介ENSO事件主要由两种相反的现象组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升高,并引起大气环流的反应。
而拉尼娜则是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下降的现象。
ENSO事件的发展通常以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的出现为起点,整个事件周期大约为2至7年。
二、ENSO事件的影响机制ENSO事件的发展通常与海温变化密切相关。
当赤道太平洋东部海域海温升高,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反之,当海温下降,拉尼娜现象出现。
这些海温变化会对大气环流产生显著影响,从而改变全球各地的气候模式。
在ENSO事件中,赤道太平洋的的大气环流通常发生逆转。
即在厄尔尼诺事件中,原本由东向西的赤道反气旋被厄尔尼诺信号削弱或取代,同时亚洲地区出现高压系统减弱的情况。
而在拉尼娜事件中,与之相反的情况出现。
三、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的影响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整体降水量和地区分布。
在厄尔尼诺事件中,我国主要地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通常减少,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同时,南方地区的降水常常增加,尤其是在秋冬季节。
拉尼娜事件则会带来相反的影响,北方地区的降水量较多,南方地区的降水量则减少。
四、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温度的影响ENSO事件同样会对我国的季节温度产生显著影响。
在厄尔尼诺事件中,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偏高,特别是在冬季。
拉尼娜事件则会带来相反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偏低,尤其是在夏季。
ENSO 事件对我国季节温度的变化主要通过改变大气环流模式实现,进而影响陆地上的气温分布。
五、ENSO事件的具体影响案例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的影响具有周期性和时空上的差异。
enso变率 和厄尔尼诺海温 -回复

enso变率和厄尔尼诺海温-回复Enso变率和厄尔尼诺海温的关系是气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Enso 变率是指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温度和海洋表面高度的变化,而厄尔尼诺则是指太平洋上一股暖化的亚热带海洋表层水流。
本文将从Enso变率和厄尔尼诺的定义开始,逐步分析和解释它们之间的联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Enso变率。
Enso是指El Niño Southern Oscillation(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缩写,是一种与赤道太平洋相关的气候现象。
它与温度、气压和风向等多种气候要素有关。
Enso变率表示了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和大气环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Enso正常状态下,太平洋赤道地区的海洋温度比较稳定,没有明显的变化。
然而,当出现Enso变率时,海洋表面温度会出现异常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是Enso变率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洋表面水温升高。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包括干旱、洪灾和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
厄尔尼诺的发生通常与赤道太平洋上的大气环流紊乱有关。
与厄尔尼诺相对应的是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洋表面水温下降。
拉尼娜现象在气候变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它与厄尔尼诺形成一种周期性变化。
那么,Enso变率和厄尔尼诺海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Enso变率的产生是由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交替出现。
正常情况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发生的频率大致是相等的,但它们的强弱会有所不同。
Enso变率的机制可以追溯到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大气环流异常。
在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上的海洋温度升高,导致大气环流的紊乱和变化。
海洋表面温度的升高会增强大气层的上升气流,从而改变全球范围内的气候模式。
然而,Enso变率的具体机制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有些研究认为,Enso 变率是由海洋表面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大气环流本身是Enso变率的主要驱动因素。
南海热带气旋生成发展过程对ENSO事件的响应分析

南海热带气旋生成发展过程对ENSO事件的响应分析摘要随着全球变暖以及气候与环境恶化的加剧,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不仅频繁发生,且其强度也有增大的趋势。
南海(South China Sea,SCS)既是西太平洋TC重要过境地,同时也是TC发生地(俗称土台风),南海平均每年过境和生成的TC多达10个以上。
TC引发的巨浪、暴雨给近海环境带来严重灾害,对海上作业、交通、海岸防护工程和海洋渔业等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海上和沿海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
厄尔尼诺(El Niño)和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合称ENSO,是热带海洋和大气中的异常现象,具有明显循环特征。
ENSO不仅会影响TC生成发展,还会引诱全球气候异常,给世界许多地区造成严重的旱涝或冷冻天气。
因此,加强全球变暖气候背景下南海TC演变以及ENSO事件关系研究,不仅为我国TC的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还为海洋渔业和工程活动及海上航运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本文首先利用多源遥感及再分析资料,开展了2014年南海超强台风威马逊对南海动力环境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台风过后南海混合层深度平均加深19.3%,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降温有3d的延迟效应,且相对台风路径具有明显的“右侧”强化,而台风引起的强降雨具有明显的“左偏性”。
深入分析表明,台风诱发强的埃克曼抽吸(Ekman pumping velocity,EPV)和上层海水混合,是上层海温的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其次采用中国气象局1950-2017近70年TC数据,系统地分析了正常年、El Niño年、La Niña年南海TC在发生频率,发生地、最大风速、移动速度等关键要素的月季变化,探索了南海局地与非局地(过境)TC对ENSO年及正常年响应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