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实习报告
云南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在我国美丽的云南省,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教育实习活动。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验到了云南的教育现状,以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在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当地学校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育发展的挑战,从而为今后的教育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实习概况1.学校基本情况实习学校位于云南省某地级市,是一所公立完全中学。
学校始建于1958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占地面积33060平方米,建筑面积13306平方米。
共有教学班31个,其中高中10个,初中21个。
在校生1734人,教职工131人,其中专任教师123人,职工8人。
2.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参与了课堂教学、课后辅导、教学研究、班主任工作等多个环节。
通过这些实习内容,我对云南的教育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实习感受与体会1.学生学习心理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我发现云南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学习心理特点:(1)学习态度较为端正,但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2)学习需求较高,但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3)学习目的明确,但部分学生对未来的规划和择业观念较为模糊。
2.教育环境与资源实习学校的硬件设施较为完善,拥有微机室、远程教育设备、实验室、图书室等教学设施。
但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队伍学历结构不尽合理,部分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等。
3.教育理念与实践实习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优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
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的办学质量逐年提高。
然而,我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践行仍有待加强。
四、建议与展望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4.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总之,这次云南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我国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滇西社会实践调查

回荡于滇西旅途的脚步声【摘要】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站在高大宏伟的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的时候,我想整个中华民族都为之沸腾。
时至今日,我们的伟大祖国已经走过了60个春夏与秋冬。
60年的时间里,我们无法忘记我们的祖国怎样从弱小走向富强,无法忘记我们的人民经过怎样的苦苦抗争从日本军国主义的手里夺回我们一直在苦苦追寻的独立与自由。
滇西抗战作为中国抗战史的一个主要部分,给我们留下了太多辛酸的回忆。
【关键词】滇西抗战战争与和平祖国成立60多年前的中国西南部,中日之间进行了一场持久的战争,史书记载为“滇西抗日战争”。
在这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斗之间,我军以伤亡人数多于敌军数倍的劣势之下,在滇西人民的极力支持中,消灭了驻守于此的2万多名日军,取得了滇西抗战的全面性胜利。
滇西抗战史总括一、源于国殇墓园的声音2009年8月25日,我们一行驱车来到腾冲县国殇墓园,国殇墓园位于腾冲县城西南部的小团坡上,那里沉睡着将近万余位在腾冲抗战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他们大多不到20岁,却已经在保家卫国的艰难历程中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故为“殇”,为国捐躯,为“国殇”。
走进国殇墓园,出发前的那种兴奋之感完全被这里的庄严肃穆所取代,在安详的草地上,屹立着许多在抗战时期的英雄雕像,或是倾诉着那些悲壮的场景。
令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位傈僳族妇女在找不到水的情况下,用自己的乳汁喂一位与自己素不相识、却已经受伤的美国士兵,还有令我最为感动的是位于国殇墓园大门右边的“倭塚”,这里葬有三位日本军官,比起靖国神社里污秽的声音,这里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他们的野蛮入侵,给我们的民族留下了深重灾难,而我们却给了他们一种博爱与宽容,给了他们作为人的尊严……往里走,分立于两侧的是两件展厅,在第一展厅内陈列着许多抗战时期留下来的物品,这其中包括各种枪支,弹药,军装,还有那些抗战中血淋淋的图片及其他各种装备。
在第二展厅内则悬挂着许多爱国将领的画像。
实习报告格式

滇西地理综合实习报告(黑体三号)
班级:地理2011级1班姓名:罗婉婷学号:2011022101 (黑体小四号)
一、综合实习概述(黑体四号)
(整个实习过程的总结,应包括实习的前期准备、野外工作、后期总结整理阶段的情况以及建议和意见等)
此次滇西地理综合野外实习……(宋体小四号)
二、专题实习报告(黑体四号)
滇西国际大通道和桥头堡建设的考察分析(黑体四号)摘要:滇西国际大通道和桥头堡建设……(楷体小四号)
关键词:国际大通道;桥头堡;滇西
1基本概况(黑体小四号)
1.1滇西(宋体小四号加粗)
2 滇西国际大通道(黑体小四号)
2.1
3
参考文献:(黑体小四号)
[1] [美]艾伯特·赫希曼著.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7-24.(宋体小四号)
[2] 张文,王筱春,李勤.论云南空间结构调整与协调空间开发秩序的必要性[J].经济问题探索,2006(2):94—99.
[3] 曾博伟.旅游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大有作为 [EB/OL].
/.
注:行间距为1.5倍。
每个同学都按以上格式,按照学号顺序每个班汇总成一本。
西洱河实习报告

滇西地理综合实习报告一、综合实习概述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下,我们迎来了野外实习。
2014年4月8日8时我们从玉溪师范学院出发,开始了我们8天的野外实习。
我们一路北上,在十点多到达了我们实习的第一站——滇池。
滇池也称昆明湖,古称滇南泽。
滇池为云南省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滇池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形状似胃形,湖底平坦。
北部海埂湖堤以北称“草海”,以南称“外海”。
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
在滇池一个小时多后,我们一路向西,大约下午5点多我们到达了我们向往的地方——大理。
第二天我们从大理的下关出发沿着洱海绕了一圈。
在路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苍山上的冰川地貌、冲积扇等。
亲眼看到了苍山十九峰。
在4月9日下午3点多,我们去了大理喜洲考察了大理白族民居的风格、白族民俗、白族服饰、宗教文化并且品尝了白族的三道茶。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蝴蝶泉,在路上我们看到了大理三塔的外貌,第二天早上我们去了天龙八部城,体会了古代大理南诏国的辉煌。
12点左右我们开始了对苍山的考察、感受植物的垂直地带变化、认识各种植物、岩石。
实地考察了岩层 1 走向、倾向、倾角。
到了腾冲我们考察了火山地貌、黑鱼河、热海、和顺古镇、腾冲火山群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群之一,是目前火山口保存最完整、有较高科考和观赏价值,有大空山、小空山、黑空山、城子楼山等,黑鱼河的柱状节理非常壮观。
腾冲热海是中国三大地热区之一,地热温度之高,蒸气之盛,水热活动之强烈为国内罕见.境内有沸泉,气泉,喷泉,温泉群88处,每一泉群又有若干热水热气出露,其中高温中心“大滚锅”直径3米多,水深1.5米,水温达96.6℃。
结束腾冲的实习,我们到达了我们实习的最后一站——楚雄。
在楚雄我们了解了 2 太阳历,太阳历是彝族人民所创造的天文历法,太阳历中精确地计算出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在彝族的太阳历中,一年分为五季十个月,每季度两个月,每个月三十六天,合计360天,剩下的5-6天为过年日,在古代历法中太阳历为最精确的一部历法。
实习报告swot分析

实习报告swot分析⽣涯设计体验报告我于2011年1⽉17⽇⾄2011年2⽉8⽇在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滇西测试所、云南黄⾦股份公司进⾏实习,主要是在实习单位参与与本专业有关的会计相关⼯作。
在实习期间,通过对三家单位的了解,并根据我⾃⼰的⼯作情况,对三家单位进⾏了分析,以下是我收集的⼀些资料、相关情况以及⾃⼰的⼀些看法。
SWOT分析模型简介在现在的战略规划报告⾥,SWOT分析应该算是⼀个众所周知的⼯具。
来⾃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
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内容进⾏综合和概括,进⽽分析组织的优劣势、⾯临的机会和威胁的⼀种⽅法。
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动聚集在⾃⼰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
SWOT模型含义介绍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的实⼒及其与竞争对⼿的⽐较,⽽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即优劣势)集中在⼀起,然后⽤外部的⼒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评估。
1、机会与威胁分析(OT)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体化过程的加快,全球信息⽹络的建⽴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企业所处的环境更为开放和动荡。
这种变化⼏乎对所有企业都产⽣了深刻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环境分析成为⼀种⽇益重要的企业职能。
环境发展趋势分为两⼤类:⼀类表⽰环境威胁,另⼀类表⽰环境机会。
环境威胁指的是环境中⼀种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战略⾏为,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公司的竞争地位受到削弱。
环境机会就是对公司⾏为富有吸引⼒的领域,在这⼀领域中,该公司将拥有竞争优势。
对环境的分析也可以有不同的⾓度。
⽐如,⼀种简明扼要的⽅法就是PEST 分析,另外⼀种⽐较常见的⽅法就是波特的五⼒分析。
云南实习报告

云南实习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本次在云南地区的实习经历进行总结和分析。
实习期间,我在一家旅游公司担任市场营销实习生,参与了多个项目的策划与执行。
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云南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并掌握了一定的市场营销与推广技巧。
报告将从实习背景、实习内容、实习收获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实习背景云南地区作为中国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
因此,我选择在云南进行市场营销实习,希望能够了解云南旅游业的运作和市场需求,以便将来能在该领域有所发展。
二、实习内容1. 市场调研在实习的第一个月,我负责进行市场调研,了解云南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竞争态势以及潜在的市场机会。
我使用了各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从不同角度获取了市场的信息和意见。
通过市场调研,我深入了解了云南地区游客的偏好和需求,为后续的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了重要参考。
2. 品牌推广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我参与了云南旅游公司的品牌推广工作。
我负责撰写宣传文案、设计宣传海报,并负责策划和组织线上线下的宣传活动。
我还与团队成员合作,通过社交媒体和旅游平台进行品牌宣传,提高了公司在云南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项目策划与执行在实习的最后一个月,我有机会参与了一项重要的旅游项目的策划和执行工作。
这个项目是组织一场大型旅游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云南旅游。
我负责协助项目经理进行项目规划、预算编制和团队管理,同时也参与了活动现场的组织和执行工作。
这个项目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项目管理和协调能力,还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云南旅游市场的了解,还提升了自己的市场营销和项目管理能力。
具体而言,我收获了以下几点:1. 深入了解云南旅游业:通过市场调研和实际参与,我对云南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到了云南地区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游客需求,对于未来在旅游行业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滇西野外实习报告

滇西地理综合实习报告一、综合实习概述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主要受南孟加拉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所以温度带就有温带和亚热带,又因地形地貌复杂,在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故形成了云南地形、植被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又因为云南具有的多民族的特征,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特色经济与旅游环境。
在云南,有着全面而独特的地理环境,在这独特的地理环境下有着极为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种类繁多的植被及土壤,从而产生了各类特点突出的旅游景点。
对我们地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这就是我们最好的活教教材,所以结合地理专业知识点,充分利用云南全面而独特的地理环境,进行此次滇西野外实习。
时间为4月20日到4月28日,路线为:玉溪—大理—保山—腾冲—瑞丽—楚雄—玉溪。
具体行程是: 4月20日早上8点从玉溪出发途经云南省公路疗养院、楚雄彝族自治州于当日下午到达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住在大理古城;21日早上前往喜洲古镇,参观大理白族的代表建筑严家大院,体验了大理很有特色的白族三道茶。
中午去到蝴蝶泉边,参观蝴蝶基地,同时爬了望海亭,俯瞰整个洱海。
下午返回大理途径周城,在周城参观了白族扎染制作艺术。
22日早上启程去到漾濞石门关,是一处典型的峡谷地貌景观,谷呈V字形。
岩石成分主要是片麻岩为主。
22日晚上抵达保山,进行简单的休整调节。
23日早上起来赶往腾冲,途中经过潞江坝,潞江坝由横断山脉纵谷(怒江大峡谷)中的低海拔台地构成。
参观公路博物馆,里面记录了云南各大公路发展历史。
下午经过龙江大桥,是云南省首座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也是亚洲山区最大跨径的钢箱梁悬索桥。
24日早上到达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观察了大空山火山口。
下午到达柱状节理,以及地下暗河—黑鱼河,沿黑鱼河栈道体验了原始的森林风光。
返程途中经过北海湿地。
25日早上到达了热海地质公园,下午和顺古镇了解到了侨乡的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
26日从腾冲出发,中午到达瑞丽市,参观了一寨两国感受了边境人民的生活,然后去到瑞丽口岸,感受了当地边民贸易。
滇西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滇西地理综合实习报告班级:地理2011级一班姓名:XXX 学号:2011022XXX一、综合实习概述2011级地理科学专业的全体同学在学校老师的组织带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顺利完成了为期八天的野外实习工作。
这次滇西野外实习于2014年4月8日开始出发,4月16日归校。
野外实习的路线为:昆明—楚雄—大理—保山野外实习考查主要内容有:(1)昆明的西山断层、断陷湖、工业化及不合理的布局对滇池造成的重度污染。
(2)楚雄彝人古镇旅游开发现状调查研究,彝族民居特色研究,古太阳历(3)大理州下关新城区开发布局研究;以特有的自然景观河白族独特的人文景观为主线的大理旅游业的发展与开发现状的考查(洱海公园、大理三塔寺、蝴蝶泉、天龙八部影视城)及大理古城民居与建筑特色,白族的饮食、建筑、服饰(大理喜洲古镇)等方面的调查,考查了苍山国家地质公园;(4)保山的调查研究主要在高黎贡山植被垂直带分布;大空山、小空山火山地质地貌特征;潞江坝干热河谷热带作物景观考查;腾冲热海温泉开发旅游现状考查。
这次野外实习,能顺利完成实习内容,是经过长时间的前期计划和准备工作,和实习后对野外搜集资料的整理共同组成的。
二、专题实习报告大理白族民居特色摘要: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
其中大理白族独特的建筑风格,是大理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独特的旅游资源,最具白族特色的建筑,有“二坊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形式。
关键词:白族民居旅游开发与保护(一)、民居特色在大理的实习期间,老师组织我们到大理喜洲考查白族的文化特色,在参观白族的建筑的时候,精美的建筑,别致的房屋让人眼前一亮。
白族的住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瓦房。
平房结构多以“三坊一照壁”为主,少数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滇西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一、综合实习概述:
地理专业知识必须通过野外实习的实践活动来丰富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而在这次野外实习过程中,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因此我们地理系开展了为期八天的野外实习。
前期准备工作:在实习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一些关于实习路线中个地方的知识点的资料,比如说滇池和洱海的成因、大理地区古城的形成集发展状况和白族的文化的特点和独特之处、最后了解了腾冲的火山及热海的形成原因等等。
野外实习过程:本次实习的地点是滇西地区,最主要集中在大理和腾冲,整个实习路线是:滇池-洱海公园-洱海-蝴蝶泉-喜洲古镇-苍山-潞江坝-高黎贡山-腾冲火山-柱状节理-黑鱼河-国殇墓园-热海-和顺-楚雄十月太阳历公园-玉溪。
在去滇西这条路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了一路所走过的车窗外景观,从玉溪出发山较矮,而一路向西山便不断的增高增大,可以用山高谷深来形容。
每当经过一个州或市时,都各有特色,比如说到楚雄时当地的民居外墙上都有“粉墙画壁”,而这种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
其公路两旁的路灯也表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表现出彝族对火的崇拜,路灯上的图案都是由火焰的图案融合于其中,这种特色的路灯景观只有在车驶过楚雄境内是猜看到。
在具体的实习中其中滇池、蝴蝶泉、洱海、柱状节理、苍山、火山地热、则侧重对专业知识的丰富和扩展,老师都轮流为我们讲解形成原因,以及让我们用眼睛去观察和体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再次就是让我们体会人们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利用程度和保护程度;国殇墓园则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学们在生活中很难体会到曾经的国家的耻辱,通过这次实习及同学们亲身去感受烈士们为国牺牲的精神和列强的残暴,最终激发我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奉献精神;喜洲古镇、和顺古镇、大理古镇、彝人古镇则侧重于对民族民居、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宗教信仰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对比,通过导游的讲解和自己查阅的资料最终突出了人们的智慧的无限性,同时也让我感受的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着我对这些古镇的兴趣;十月太阳历又侧重了学生对历法的了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代有很多有才能的人,而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最终也创造出另人们惊叹的作品。
后期的总结整理:在后期的总结中,比去之前的想法更上一个层次,在经济上实习的地区开发程度都较高,并且城市建设方面都有较好的规划;在人文方面,真正体会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在自然方面,会感叹大自然的美,自然界无奇不有等。
建议和意见:首先,实习过程中我觉得带队的老师应该有所分工,在讲解方面更应该确定老师所负责的版块,比如说有的老师负责植物和人文知识的讲解,而有的老师应负责岩石和构造地貌的讲解,有的老师应负责经济知识方面的讲解。
这样有序的分工就不会让同学们觉得出去实习和旅游没区别。
其次,在路线的制定上没有必要全去旅游景点,有的地方有时比旅游景点的东西更有优势。
再次,应该让学生劳逸结合,这样学生就会有精力去整理当天所看到和学到的东西。
二、整体实习报告:
喜洲白族文化开发与保护的考察分析
摘要:民族文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特指出,在开发与利用中出现中却出现对资源开发不当的现象。
要充分的开发和保护民族文化,就因当采取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最终让民族文化得到保护。
关键词:滇西、大理、白族、文化生活、开发、保护
1基本概况
1.1大理市喜洲镇
大理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白族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而喜洲镇又是白族文化中的典型,喜洲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其中丰富的民族文化、建筑等是发展旅游资源的有利优势。
1.1.1喜洲镇的发展历史
喜洲镇是南诏古国中留下来的古城之一,也是大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镇内建筑宏伟,成为佛教和商业某一的重镇,在古镇内保存着许多文物古迹。
该镇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1.2喜洲镇的民族文化
居住在云南省,湖南、四川、贵州也有分布。
云南白族有166.3万人,其中80%以上聚居在大理,其他散居于昆明、元江、保山等地。
白族人民结合了当地的自然生态,在服饰、饮食、民风民俗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1.2.1服饰
白族男子的服饰头馋蓝色或者白色的包头,身着白色的对襟衣,下穿白色或蓝色的长裤,肩挂着绣丽图案的挂包。
白族妇女的服饰,大理一带多穿白色上衣,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的“百节鞋”,白族姑娘头上戴的头饰上也有着“风花雪月”的含义。
因为在白族少女的头饰上,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因此,也就形成了她们的头饰现在所呈现的模样。
1.2.2饮食
白族人民主食多为稻米。
副食品有各类蔬菜,野菜和多种山川特产。
白族人民喜欢吃冷、酸、辣等口味,并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枞等美味可口的菜肴。
大理等中心地区的白族人民还喜欢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又称“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再切成肉块或肉丝,佐以葱、姜、蒜、醋、辣椒,以宴请客人。
而这次滇西实习中,喜洲镇的白族三道茶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白族人民悠久的饮茶历史。
所谓的“三道茶”即是茶分三道,分别是苦茶、甜茶、回味茶。
第一道是烤制苦茶。
烤至闻到茶香味时,即注入少许开水。
几秒钟后,泡沫稍落,又在罐中加入开水,,片刻就可将茶汤注入盅中。
最后注入适量的开水方可饮用,这样就制作出橙黄透亮的苦茶了。
第二道茶是甜茶,在盅中放入核桃仁片、乳扇片、红糖屑,再同第一道茶一样烤制的茶汤注入盅中饮用。
这样便制作好了甜茶。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把茶水注入盅中后,加数粒花椒、几片生姜、少许桂皮屑和蜂蜜。
这道茶把各种不同的味道融为一体,茶之苦、姜之辣、桂之鲜、花椒之麻、蜂蜜之甜,五味俱全,使人回味,令人难忘。
三道茶的”一苦二甜三回味”蕴涵着白族人民对人生的态度及深厚的文化涵养。
1.2.3节日
三月街又名“观音寺”,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大理旧城西的点苍山麓举行,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一直有“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的美誉。
现在的三月街从原来的聚会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除了三月街还有许多具有特色的民族节日,如绕三灵,火把节等。
1.3喜洲镇白族建筑
喜洲是白族重要的聚居地,该地保存了很多白族的典型民居建筑群。
白族民居吸收了中原的汉地的建筑风格,并结合本民族的居住习惯和传统文化,在院落、门楼、照壁、装饰、彩绘、雕刻等方面都体现出白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精华。
镇内的民居为“三防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形式,民居多是封闭式建筑组合,而门楼又是白族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一滴水”和“三滴水”形式,是最讲究和最繁杂的地方。
2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观念不强,
虽然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但是总会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污染,随着喜洲镇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人流量的不断扩大和增多,相应的就会带来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最为显著的是游客的生活垃圾污染,以及交通中交通工具带来的大气污染,其次是游客对当地的生态资源的破坏,甚至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2.2有严重的商业化倾向
游客需要的是正真的本土民族特色的旅游感受,以及去体验古朴的人民生活方式及居住环境,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镇内的居民不断外迁,取而代之的是外来的以赚钱为利益的商人,大量的餐厅、商业街、茶楼建立起来,使得原来的人文环境过渡的商业化,最终改变了人文景观的原始特性。
2.3古镇的开发深度不够
在古镇内只是纯粹的去看白族的民居以及从生活中浓缩下来的民族歌舞表演,还只是停留在观光的层面上,没有真正的让游人去体验民族的节日、风俗、以及生活方式等。
2.4物质文化旅游较单一
喜洲作为大力古城的发祥地之一,物质文化便不是单一的。
他们对“三道茶”很重视,但是忘记了对“绕三灵”、扎染等这些民间文化遗产的开发。
所以让游人觉得除了喜洲镇有“三道茶”这个民间物质文化遗产之外就没有其他物质文化遗产了。
3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3.1加强环保意识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发展绿色旅游;根据当地的资源承载力来接待游客,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对游客带来的大量污染要及时的进行清理和进行有效的管理。
加强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当地的管理强度,促进当地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2深度挖掘民族文化,丰富其文化内涵
民族文化不仅是突出民族特色,而且还要挖掘民族文化后面的深厚的文化底
蕴。
加强对喜洲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做好收集整理,开发保护的工作。
最终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其文化进行开发。
3.3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商业化的发展
要让本土居民不断入驻古镇,商业化较浓重的商业尽量慢慢在该区淘汰,不断的改善旅游的人文环境的原始本真,使小镇慢慢富有本土民族特色旅游的小镇。
这样才能使该地区的旅游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旅游局.云南导游基础知识.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3):67-69.
[2]殷群.《大理喜洲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建设新思路》.大理学院院报.第9卷第11期
[3]徐嘉瑞著.《大理古代文化史》。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赵勤著.《喜洲史韵》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