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电影赏析
诺兰电影的叙事——以影片《敦刻尔克》

诺兰电影的叙事——以影片《敦刻尔克》本文将从影片《敦刻尔克》为研究范本,多方面解析诺兰的电影叙事。
敦刻尔克;战争片;叙事;一、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生平及其电影综述(一)诺兰的成长历程克里斯托弗·诺兰1970年出生于伦敦,父亲是一名广告商,母亲是一位空姐,由于母亲的工作性质,诺兰在小时候经常往返于英美两国,为他以后的创作做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
在他小的时候,电影《星球大战》系列令他记忆深刻并且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他年幼的心灵里住着一个当导演的梦。
与其他著名导演相比,诺兰虽然没有专业的电影知识,但却有着丰富的人生。
《追随》是诺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花了6000美元与他的“16毫米”团队共同拍摄,在电影节上所获得轰动一时间昂诺兰进入到大众的视野。
自电影《追随》之后,开始了诺兰进入导演行业的道路,之后很快他便拍摄了作品《记忆碎片》,正式跻身导演的行列。
(二)诺兰早期的电影作品及其评价《追随》是诺兰的电影处女作,改编自诺兰亲身经历被偷窃的一段故事,讲述不同人群的纠葛,详细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该影片获得了最佳处女作奖。
影片《记忆碎片》用25天完成了拍摄了,改编自诺兰的弟弟乔纳森·诺兰的短篇小说,是通过黑白两种色调进行制作,影片中采用了倒叙和顺时针发展将45个记忆的碎片巧妙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最终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本土票房,并且获得了美国独立精神奖的最佳剧本及最佳导演奖、圣诞斯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剧本奖以及金球奖和奥斯卡奖的剧本奖项提名。
警匪电影《白夜追凶》用全新的制作手法对犯罪故事进行了创作。
该片汇集了三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将本剧的剧情表演的淋漓尽致。
经过此片之后,诺兰彻底迷上了悬疑故事的创作。
但是为了站稳在好莱坞的脚跟,形式上新颖只是一方面,必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蝙蝠侠》锡系列的问世让诺兰霎时间成为了好莱坞具有声望的导演之一,所创造的票房和好评是对他极大的肯定。
评电影《敦刻尔克》

评电影《敦刻尔克》影片《敦刻尔克》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一部战争电影,于2017年上映。
该片以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在法国敦刻尔克海滩上的撤离行动。
影片以其惊险紧张的战斗场面和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赢得了观众的赞誉,并获得了多项奖项的提名和奖项。
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40年,当时法国被纳粹德国侵略,盟军在敦刻尔克海滩上受到围困。
在面临敌军的压迫和围困的情况下,盟军需要进行紧急的撤退,以避免全军覆灭。
影片通过三个平行的情节线索,讲述了陆军、海军和空军在撤离行动中的艰辛经历和英勇抗争。
在陆军情节中,观众跟随着一群年轻的英国士兵,他们身处在敌军包围之中,需要尽快逃离这片险象环生的海滩。
由于敌军的进攻和空袭,士兵们不得不面对种种险境和考验,弥补物资短缺、找寻撤离通道以及逃离敌军的追击成了每个人的生死考验。
观众也可以看到一些市民和志愿者为了拯救伤员和士兵而奋不顾身,呈现出了一幅又一幅令人感动的画面。
在海军情节中,影片展现了一些小型的民用船只在战火纷飞的海域上穿行,他们毫不犹豫地冒着生命危险前来拯救被困的士兵们。
这些勇敢的船长和船员们在没有任何武器和护卫的情况下,奋勇航行在危机四伏的海域上,最终成功地拯救了大批的士兵,展现出了人性的美好和力量。
在空军情节中,影片聚焦于一支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他们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空中战斗。
为了保护被围困的盟军,这些飞行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一系列的空中作战,最终在战斗中取得了关键的胜利。
他们的表现展现了英勇和自我牺牲精神,彰显了军人的高尚品质和忠诚。
影片的整体氛围紧张刺激,战斗场面真实震撼,特效处理和摄影手法都非常出色。
影片在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上也充满了深度和内涵,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惨烈,更展示了人性的美好和力量。
影片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手法,将三个情节线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全方位地了解整个撤离行动的过程和每个角色的遭遇。
《敦刻尔克》画面造型分析

特写镜头组合的形式,并且配合着俯拍、跟拍、
摇镜头、拉镜头将飞机的运动轨迹与人员活动 完全展现出来,突出战争的残酷给观众带来真 实感。
c
o
l
o
u
r
影片至始至终都是表现出 一种阴冷与压抑。灰色,偏 蓝色的冷色调广泛的运用在 全片的各种桥段之中
男主在小镇快速奔跑,透过冷色调 体现出的小镇街景以及配合运动镜 头的拉镜头,将故事背景中的大军 压境的急迫感与主角恐惧死亡的内 心活动展现出来。
c o m s i t i o n
o f
p i c t u r e
让人物紧贴冷硬的背景物体,瞬间 产生绝望感,引起观众共鸣。比如 这个剧照,有炮弹后遗症的军人误 杀男孩,独自靠在船沿,显得异常 无助。
将主角单独放置画面中心或前排, 以大部队或广阔的天地为背景,更 易突出主角的无助、渺小
画面分明的对角线构图,强 烈的明暗对比配合,使画面 显得广阔、苍凉
主角的脸上打出明暗对比强烈的 光,主角双眼仰视,背后一片黑暗, 船舱外是未知的危险,光线表达出 主角内心的无限恐惧,
-
3
-
1
0
the
m em ber:
end
吴梦云 张文璐
二
O
一
八
年
四
月
十
五
号
D
u
n
k
i
r
k
克 里 斯 托 弗 · 诺 兰 执 导 , 汤 姆 · 哈 迪 、 肯 尼 思 · 布 拉 纳 、 马 克 · 里 朗 斯 、 肯 尼 思 · 布 拉 纳 、 詹 姆 斯 · 达 西 、 哈 里 · 斯 泰 尔 斯 主 演 。
该 片 以 青 年 士 兵 视 角 讲 述 了 二 战 史
敦刻尔克观后感

敦刻尔克观后感电影《敦刻尔克》于2017年上映,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以名为“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向观众展示了二战期间大规模撤退行动中的故事。
影片通过刻画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以及战争背景下人性的考验,令人深感震撼。
以下是我对《敦刻尔克》的观后感。
首先,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的视觉效果。
通过精细的摄影技巧和完美的画面搭配,观众仿佛亲临战争现场,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绝望和无助。
影片中的空中镜头展示了成群的飞机投下的炸弹,大片的烟雾和火焰迅速蔓延,使得战争的残酷与威力得以真实呈现。
同时,海上撤退的场景也给人以震撼。
逼真的海浪和恶劣的天气条件让人感受到了登上军舰的困难和危险。
这些精彩的镜头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战争的残酷现实。
其次,剧情的组织和叙事方式也是影片的亮点之一。
《敦刻尔克》并没有按照传统的线性剧情展开,在时间线上进行了分割和融合。
通过交替展示陆海空三个角度的故事,导演成功地营造出了紧张的氛围。
观众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战争给参与其中的不同人群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煎熬。
其中,飞行员的故事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空中的格斗中,飞行员们面临着生死抉择,他们的勇敢和坚韧令人钦佩。
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观众更容易与影片中的角色产生共鸣。
另外,影片中的音效和配乐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枪声、爆炸声、嘶吼声等真实的战争音效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
配乐方面,汉斯·季默的作品再次展现了他的才华。
音乐的紧张和悬疑感与影像相得益彰,为剧情的发展添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尤其是在紧张的战斗场面中,配乐更是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绪冲击。
最重要的是,影片展现了人性在战争中的伟大与脆弱。
在面临死亡的边缘,人们的本能和本性得到了最真实的呈现。
片中有许多平民英雄,他们不是军人,但在撤退过程中舍尽一切力量去帮助同胞,展现出人性的善良与勇敢。
同时,也有人在危急时刻表现出自私和懦弱。
评电影《敦刻尔克》

评电影《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战争史诗片。
该片讲述了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600多英国士兵被困在敦刻尔克海滩的故事。
电影一开始就让人进入到紧张的氛围中。
在一场攻击中,主人公汤米和他的战友们逃
脱了敌军的追捕,他们来到了敦刻尔克的海滩。
在海滩上,士兵们排成队,等待着被救援。
在此期间,他们面临着饥渴、感染和空袭等多重威胁。
诺兰导演的刻画方式很有个性,影片没有关键性的谈话场景,而是依靠镜头语言、音
效和环节把人物情感和内心感触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中几乎没有太多背景介绍,但是却
能让观众很容易地感受到敦刻尔克事件的重要性。
电影在技术上也有着很高的表现。
诺兰导演采用了多角度的拍摄方式,让观众在紧张
的时刻感受到动作的力量和速度。
此外,电影的配乐也十分出色,汉斯·季默的音乐为电
影的场景氛围营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敦刻尔克》的演员表演同样出色。
每个角色都很有个性,很有自己的故事。
汤米的
表现十分可圈可点,他的表现几乎没有过多的台词,但是他表情、动作和眼神把角色的复
杂性和生死关头的压力表现得非常好,给了观众很深刻的印象。
总而言之,影片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可怕,还涉及了一些人类交流和传
播的重要性。
这部影片具有高度的娱乐性,却不能让人只绷紧张,或者让人觉得比较冷酷。
这样的剧作,至少值得用心去看一遍。
敦刻尔克丨过去没有奇迹,只有无助;未来没有恩宠,只有无常。

敦刻尔克丨过去没有奇迹,只有无助;未来没有恩宠,只有无常。
二战初期,40万英法盟军一夜之间无家可归,被德军围困于法国东北部与比利时边境接壤的敦刻尔克沙滩上——身前是巨浪滔天的大海,身后是此起彼伏的炮声,身边是瞬间倒下的生命,仰望苍穹,不见星辰,只有无数炸弹暴雨一般从天而降......当你面对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敦刻尔克》,当那种四面楚歌惨绝人寰铺天盖地朝你汹涌澎湃,当一个又一个撕心裂肺的叩问像流弹一样穿越屏幕朝你呼啸而来,当一个又一个鲜活青春的生命像流星划过一样消失在你眼前,你会不会也像我一样,再一次看见自己的恐惧、绝望、迷茫、焦虑与挣扎?我相信每一个观影者都无处可逃。
因为那根本不是电影,那就是你我今生的战场——当你的人生遭遇敦刻尔克,你到底会怎么干?或许你正步履匆匆,奔向地铁;或许你正英姿飒爽,细品咖啡;或许你正闲庭信步,潇洒遛狗;或许你正唉声叹息,凄惶焦虑;或许你正困于斗室,前去无路;或许你正半生狼藉,欠债累累;又或许,你正在你自己的“敦刻尔克”来回踱步,进退两难……当初我们来到这个无所谓爱恨的世界时,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晓得。
等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离开这个滋味千般的世界,还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晓得。
好像唯一可见可感可触碰可呼吸可瞬间逝去的,还就只剩这越来瘦越来越少却越来越重的现在了。
有人说,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听起来是不是好凄绝又好美丽?再看一眼你今生手里捏了一把又一把汗的恐惧、绝望、迷茫、焦虑与挣扎,我们该将它丢去哪里?那日何日?我们莫名其妙就来了。
各有各的父母。
各在各的家庭。
各过各的日子。
看似不同的关系和地方,其实都是一样:理所当然,又身不由己。
看似有选择,其实没得选。
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你是哪国人?谁是敌人?谁又是好人?谁该死?谁又该活?一切都显得那么暧昧和模糊。
要怨就怨战争。
战争是谁挑起来的呢?和平不好吗?可是,我们扪心自问,从小到大,我们心里何时真正和平?求学。
《敦刻尔克》:生死一线间的苦难、生存和抵抗

《敦刻尔克》:生死一线间的苦难、生存和抵抗《敦刻尔克》:生死一线间的苦难、生存和抵抗Warner Bros.克里斯托弗?诺兰影片《敦刻尔克》中的一幕,该片讲述二战中一次惨烈的营救行动。
在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的精彩新片《敦刻尔克》(Dunkirk)中,一架燃烧的英国飞机是最令人难忘的画面之一。
电影讲述了二战初期的一场惨烈的战役,时间是在德国入侵波兰数月后,几周前希特勒的部队刚刚开始进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
滑翔的飞机停了下来,为了避免沦为敌人的战利品,飞行员毅然放火烧毁了它。
这幅画面标志着毫无异议的失败,但也象征着抵抗,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惨烈大战。
在虽然宏大却坚持人性视角的《敦刻尔克》里,这是典型的复杂而又洗练的战争场景,这种平衡既是出于美学考虑,也是一种政治选择。
而且,无论就主题、影响力、情感还是场面而言,《敦刻尔克》都是一部“大”片。
诺兰拍片时主要用的是大画幅胶片(在我们的数字时代显得非比寻常),从而得以呈现大量细节。
散布在海滩上的士兵的俯拍镜头,传递着一种令人不安的孤绝——这些人仿佛是地球上最后的生灵,极度孤单,完全被遗弃。
(如果放在电视屏幕上,他们看起来会像蚂蚁一样。
)大画幅胶片还让画面显得更有质感;你会被画面深深吸引,鉴于对话少得可怜,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部电影以一场始于1940年5月的战役为蓝本。
在法国港口城市敦刻尔克,约40万盟军被德国人包围,其中包括20余万英国远征军,也就是驻扎在西欧的英国军队。
在其军队要么会成为俘虏,要么可能被歼灭之际,英国人发起了看似不可能成功的救援。
这场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行动,是英国历史上近乎神话的存在,已经被人在书本中和屏幕上反复重温;它曾出现在1942年的好莱坞催泪片《忠勇之家》(Mrs. Miniver)里,那部电影描绘了战争阴云之下英国人的伤痛和坚忍,旨在鼓励美国人为同盟国提供支持。
战争片往往有着人们熟悉的套路,其中包括《忠勇之家》这样令人哽咽欲泣的后方故事。
敦刻尔克PPT影视鉴赏

敦刻尔克——战争的深渊与人性的救赎二战题材人性背后一个核心三大亮点士兵飞行员船长中将五个故事光与色彩画面构图声音一个核心以二战为题材,讲述背后的人性。
它以二战为题材,却不是战争片。
它想要讲述的不是战争本身,人性或许才是战争背后更深刻的存在。
尽管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在二战的法国战役期间,但导演诺兰却多次强调《敦刻尔克》不是战争片,而是悬疑片。
这是一个关于生存的故事,所以它首先是一部悬疑片。
尽管紧张刺激的程度很高,但它并不是非得展现战争血腥的一面,关于这一面已经有很多拍得不错的电影,我们想做的是用一种不同的方法,去营造不一样的紧张氛围。
——诺兰敦刻尔克光与色彩的艺术渲染氛围刻画人物彰显主题影片开局,几个士兵走在被困的敦刻尔克街道上,此时天空是灰色的,阳光很少,色彩较为丰富,灰色的天空和街道与色彩鲜明干净的房子形成一种对比,更加渲染出这座空城的凄凉,给人一种压抑和丝丝冷意。
在海滩上,士兵登船撤退的画面中,天空与沙滩构成一副灰蒙蒙的画面,光线暗淡,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渲染出撤退时的紧张氛围,给人心灵上的冲击,让观影者仿佛身临其境般能够感受到这种紧张整个画面颜色为墨绿色,光线暗淡,渲染出环境的幽森恐怖,几个海滩上的士兵更加凸显出生命的渺小刻画人物陆军士兵汤米在炮火下勉强逃出邻镇,此时整幅画面以黄色和墨绿色为主,光线充足,主人公眼前的光与背后的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着影片主人公在这场炮火只能听天由命。
刻画人物这张画面中光线暗淡,色彩以灰色为整体色彩布局,浓厚的乌云压着波涛汹涌的海面,突显出海上环境的危险,这更加刻画出英国船主道森营救同胞的英勇无畏与爱国精神,彰显着人性的光辉。
同样的海滩,胜利前(下)与胜利后(上)却截然相反,战争时的海滩,天空与海岸都是墨绿色,光线暗淡,给人一种压迫感,虽没有血腥的画面但却处处充满了死亡的气息;战争后的海滩,当飞行员驾驶飞机回到这里时,处处充满阳光,沙滩是金色的,给人一种温暖心安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兰式战争片
(电影《敦刻尔克》赏析)
九月份刚开学,我就去看了这部期待已久的《敦刻尔克》。
先不说题材和内容,单冲着导演的名字,我就想去电影院一睹真容,曾导演了《盗梦空间》这部烧脑大作的诺兰,在战争片这种题材能带给我们什么新鲜的花样呢?能说的有很多,最让我印象深刻且感觉独特的有两点,一是它的“非线性叙事”,二是它的“无声胜有声”,这两点交织构成的影片整体节奏,使得它有很强的代入感,在我看过的战争片中属于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
我看过的“非线性叙事”电影也不少,导演诺兰自己的作品也是有几部都尝试过这种手法,但是《敦刻尔克》的叙事线更为特殊,它甚至让我在看第一遍的时候有些理不清、看不懂,懵懵懂懂却始终跟着场景跳来跳去,有时候甚至出现“脸盲”,把这个人当作那个人,直到临近结束几条线合在一起,我才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当时就感觉这应该是老师所讲的蒙太奇手法的一种,而且明显是叙事蒙太奇但又搞不清具体是哪一种,所以刷第二遍之前特地查找了资料,发现导演诺兰其实使用了“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这两种手法。
“平行蒙太奇”是指将同一时间不同物理空间发生的事情剪辑在一起,诺兰将大撤退“空中一小时”、“海上一天”、“陆地一周”打乱剪碎之后又重新拼贴,组成他想呈现给我们的战争,却又没有任何违和感,几个场景的紧急关头来回切换,一边是坠落战机即将沉入海底,想要打破玻璃;一边是等待涨潮飘浮的船只被德军打破,士兵想要靠自己的身躯堵住弹孔。
虽然场景在转换,但是这边紧张那边也危急,带的观众也跟着紧张来紧张去,完全沉入其中。
而这几条情节线最终合而为一,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服务是“交叉蒙太奇”,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
这种剪辑技巧极易引起悬念,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是惊险片、恐怖片和战争片中常用的手法。
《敦刻尔克》正是同时运用了“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使得我在观影过程中,不得不跟着影片节奏同时为几个情景揪心。
第二,影片的台词虽然很少,但是它“无声胜有声”。
炮弹过后的大半影片甚至是无声的,
看得见演员嘴巴在动,动作焦急,甚至生死离别,然而我却什么也听不见,一度以为电影院的设备出了问题,但刚开始的焦躁困惑之后,却有种深深的压抑,像是理解了电影中忍受着炮火纷飞的人物一样,脑袋几乎要不正常但却能更加深刻地沉入这部电影的节奏,诺兰这种“带节奏”的方式着实新颖,但其实在没有台词的时候,电影是有配乐的,可是在当时的我却陷入了电影无声的焦虑,那配乐和电影的画面很好的融为一体,加上影片的蒙太奇手法,三条叙事线在汇合的过程中不断交错而过,还有几个场景的来回转换,这一切的一切组成了《敦刻尔克》的独特节奏,让人能真正沉浸其中,领会诺兰的“战争观”。
不过,鉴赏一部电影不能只是夸赞,缺点也是要谈。
3D大制作加燃烧的经费,还有任性的叙事和悬疑成分,这些加起来构成了诺兰式的战争片。
想把战争片拍好很不容易,因为结局已定,只能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推陈出新,又可能牵扯到敏感的政治问题,加之场景恢宏,这一切的背后是导演要背负更大的压力。
而以往的战争片,很多是讲一场大战役的小故事,或者只讲一个人或者一只部队,似乎“以小见大”在战争电影领域才是聪明的做法,也更容易集中展现故事、表达主题。
但诺兰并不想这样,他就是不按套路出牌,擅长打乱时间,又将打乱的时间联系到一起,通过剪辑的方式讲故事,将一个长时间线的故事融合在了电影院的2个多小时里,但这也正是他的缺点所在,不得不承认的是观影过程中的“片段感”。
而且诺兰在这部电影里想表达的东西可能太多了,以至于真正传达到观众这里,却抓不到重点了,很难弄明白,这部电影是想揭露英国政府为保证英国军人先撤退而牺牲法国部队的卑鄙,还是想体现英国普通老百姓为营救自己子弟兵的英勇,又或者要反映在生死一线间人性的自私。
虽然在“战争”这类电影题材下,以上所说的这些全部能得以展现,但也没有必要全部浓缩在一部电影里,反而让人没有头绪,失去了重点。
不过我觉得,这部电影虽然没有网友们夸的那么神乎其神,也达不到什么战争片的“里程碑”那种程度,但它既然值得我看第二遍来细细品味,我还是要承认它是一部好电影,没有浪费我的
电影票钱,所以“诺兰+战争”这个式子给出的计算结果,在我看来至少是合格的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