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技术4-11-1
《传感与检测技术》习题及解答

第1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基础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1、电感式传感器有哪些种类?它们的工作原理分别是什么?2、说明3、变气隙长度自感式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善其非线性?怎样提高其灵敏度?答:根据变气隙自感式传感器的计算式:00022l S W L μ=,线圈自感的大小,即线圈自感的输出与线圈的匝数、等效截面积S 0和空气中的磁导率有关,还与磁路上空气隙的长度l 0有关;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100])([200⨯+∆+∆= l ll l r 。
由此可见,要改善非线性,必须使l l∆要小,一般控制在0.1~0.2。
(因要求传感器的灵敏度不能太小,即初始间隙l 0应尽量小,故l ∆不能过大。
)传感器的灵敏度:20022l S W dl dL l L K l ⨯-=≈∆∆≈μ,由此式可以看出,为提高灵敏度可增加线圈匝数W ,增大等效截面积S 0,但这样都会增加传感器的尺寸;同时也可以减小初始间隙l 0,效果最明显。
4、试推导 5、气隙型 6、简述 7、试分析 8、试推导 9、试分析 10、如何通过11、互感式12、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减小和消除它的影响?答:在差动式自感传感器和差动变压器中,衔铁位于零点位置时,理论上电桥输出或差动变压器的两个次级线圈反向串接后电压输出为零。
但实际输出并不为零,这个电压就是零点残余电压。
残差产生原因:①由于差动式自感传感器的两个线圈结构上不对称,如几何尺寸不对称、电气参数不对称。
②存在寄生参数;③供电电源中有高次谐波,而电桥只能对基波较好地预平衡。
④供电电源很好,但磁路本身存在非线性。
⑤工频干扰。
差动变压器的零点残余电压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减少或消除:①设计时,尽量使上、下磁路对称;并提高线圈的品质因素Q=ωL/R;②制造时,上、下磁性材料性能一致,线圈松紧、每层匝数一致等③采用试探法。
在桥臂上串/并电位器,或并联电容等进行调整,调试使零残最小后,再接入阻止相同的固定电阻和电容。
前瞻性应用研究项目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 丛杉 米仿生研究所 常熟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 陶石 陈奠宇 潘春旭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 赵静娜 米仿生研究所
菌丝构筑三维多孔石墨烯基电极材料的研发与 苏州科技大学 刘成宝 应用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 三维石墨烯功能化宏观体制备及储能器件 李鑫恒 所苏州研究院 环境友好高分子复合自修复防水材料的研究与 苏州科技大学 董延茂 应用 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新材料技术与工程示范 新型高性能特种仿生陶瓷基复合材料在骨科植 入领域的应用研究 用于生物器官再造的3D打印高性能成型材料的 研发 新型吸附-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及其实用化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柳后起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 吴健 米仿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 刘敏 米仿生研究所 苏州大学 彭扬
是否答辩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是
汽车3D全景泊车辅助系统产业化 苏州智华汽车电子有限公 项目 司 汽车橡塑件专用针阀式全自动热 流道注射模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多功能汽车仪表台智能产业化研 究 纳米改性新型耐热环保绝缘材料 的研发与产业化 苏州好特斯模具有限公司 苏州万隆汽车零部件股份 有限公司 苏州太湖电工新材料股份 有限公司
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 李密 究院 张书奎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苏州大学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苏州大学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常熟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苏州科技大学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苏州科技大学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工业园区科技和信 息化局 苏州大学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检测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检测三、填空题1、传感技术与信息学科紧密相关,是自动检测和自动转换技术的总称。
2、传感技术就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以获取、信息切换和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3、传感器要完成的两个方面的功能是检测和转换。
4、传感器按形成原理,可以分成物性型和结构型两大类。
5、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切换元件和基本切换电路等三部分共同组成。
6、传感器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7、按输入量分类,传感器包含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8、传感器的输出量存有模拟量和数字量两种。
9、根据传感技术涵盖的基本效应,传感器可分为物理型、化学型和生物型。
10、传感器就是能够体会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需用输入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通常由轻易积极响应于被测量的敏感元件、产生需用信号输入的切换元件以及适当的信号调节切换电路共同组成。
11、传感器就是能够体会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需用输入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就是同时实现传感功能的基本器件。
12、传感器技术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和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将非电量输入转换成电量输出。
13、由传感器的定义所述,传感器必须顺利完成两个方面的功能:检测和切换。
因此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和切换元件共同组成。
14、传感技术是人们为了对被测对象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定性了解和定量掌握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15、根据传感器的构成,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物性型和结构型。
四、简答题1、什么就是传感器?传感器的共性就是什么?2、解释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包括哪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各自起什么作用?3、请简述传感器技术的分类方法。
4、恳请谈谈你对传感技术的发展趋势的一些观点。
5、试述传感器的定义、共性及共同组成。
三、填空题1、灵敏度是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对输入量变化的比值。
2、系统灵敏度越高,就越难受外界阻碍的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差。
传感器技术习题及答案

传感器技术绪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的传感器是 B ;A. 应变式传感器B. 化学型传感器C. 压电式传感器D. 热电式传感器2、通常意义上的传感器包含了敏感元件和 C 两个组成部分;A. 放大电路B. 数据采集电路C. 转换元件D. 滤波元件3、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连同计算机技术和C ,构成信息技术的完整信息链;A. 汽车制造技术B. 建筑技术C. 传感技术D.监测技术4、传感器按其敏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物理型、化学型和 A 三大类;A. 生物型B. 电子型C. 材料型D. 薄膜型5、随着人们对各项产品技术含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传感器也朝向智能化方面发展,其中,典型的传感器智能化结构模式是B ;A. 传感器+通信技术B. 传感器+微处理器C. 传感器+多媒体技术D. 传感器+计算机6、近年来,仿生传感器的研究越来越热,其主要就是模仿人的D 的传感器;A. 视觉器官B. 听觉器官C. 嗅觉器官D. 感觉器官7、若将计算机比喻成人的大脑,那么传感器则可以比喻为B ;A.眼睛 B. 感觉器官 C. 手 D. 皮肤8、传感器主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功能:检测和D ;A. 测量B. 感知C. 信号调节D. 转换9、传感技术与信息学科紧密相连,是C 和自动转换技术的总称;A. 自动调节B. 自动测量C. 自动检测D. 信息获取10、以下传感器中属于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命名的是 AA.应变式传感器B.速度传感器C.化学型传感器D.能量控制型传感器二、多项选择题1、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满足一些基本的物理定律,其中包含ABCD;A. 能量守恒定律B. 电磁场感应定律C. 欧姆定律D. 胡克定律2、传感技术是一个集物理、化学、材料、器件、电子、生物工程等学科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涉及ABC 等多方面的综合技术;A. 传感检测原理B. 传感器件设计C. 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D. 传感器的销售和售后服务3、目前,传感器以及传感技术、自动检测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领域采用了传感技术的有:ABCD ;A. 工业领域B. 海洋开发领域C. 航天技术领域D. 医疗诊断技术领域4、传感器有多种基本构成类型,包含以下哪几个ABCA. 自源型B. 带激励型C. 外源型D. 自组装型5、下列属于传感器的分类方法的是:ABCDA. 按输入量分B. 按工作原理分C. 按输出量分D. 按能量变换关系分6、下列属于传感器的分类方法的是:ABCDA. 按输入量分B. 按工作原理分C. 按构成分D. 按输出量分7、下列属于传感器的分类方法的是:ABCDA. 按基本效应分B. 按工作原理分C. 按构成分D. 按输出量分8、传感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A.传感技术是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B. 传感技术在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C.传感技术及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D. 传感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9、传感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ABCA.信息获取B.信息转换C.信息处理D.信息传输10、传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ABCDA.提高与改善传感器的技术性能B.开展基础理论研究C.传感器的集成化D.传感器的智能化三、填空题1、传感技术与信息学科紧密相关,是自动检测和自动转换技术的总称;2、传感技术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获取、信息转换和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技术性学科;3、传感器要完成的两个方面的功能是检测和转换;4、传感器按构成原理,可分为物性型和结构型两大类;5、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基本转换电路等三部分组成;6、传感器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7、按输入量分类,传感器包括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8、传感器的输出量有模拟量和数字量两种;9、根据传感技术涵盖的基本效应,传感器可分为物理型、化学型和生物型;10、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通常由直接响应于被测量的敏感元件、产生可用信号输出的转换元件以及相应的信号调节转换电路组成;11、传感器是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是实现传感功能的基本器件;12、传感器技术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和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将非电量输入转换成电量输出;13、由传感器的定义可知,传感器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功能:检测和转换;因此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14、传感技术是人们为了对被测对象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定性了解和定量掌握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15、根据传感器的构成,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物性型和结构型;四、简答题1、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2、解释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包括哪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各自起什么作用3、请简述传感器技术的分类方法;4、请谈谈你对传感技术的发展趋势的一些看法;5、试述传感器的定义、共性及组成;传感器的特性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指标不包括 C ;A. 线性度B. 灵敏度C. 频域响应D. 重复性2、下列指标属于衡量传感器动态特性的评价指标的是A ;A. 时域响应B. 线性度C. 零点漂移D. 灵敏度3、一阶传感器输出达到稳态值的50%所需的时间是 A ;A. 延迟时间B. 上升时间C. 峰值时间D. 响应时间4、一阶传感器输出达到稳态值的90%所需的时间是 B ;A. 延迟时间B. 上升时间C. 峰值时间D. 响应时间5、传感器的下列指标全部属于静态特性的是 CA.线性度、灵敏度、阻尼系数B.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稳态误差C.迟滞、重复性、漂移D.精度、时间常数、重复性6、传感器的下列指标全部属于动态特性的是 BA.迟滞、灵敏度、阻尼系数B.幅频特性、相频特性C.重复性、漂移D.精度、时间常数、重复性7、不属于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的是 BA.重复性B.固有频率C.灵敏度D.漂移8、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当传感器输入、输出不随 A 变化时,其输出-输入的特性;AA.时间B.被测量C.环境D.地理位置9、非线性度是测量装置的输出和输入是否保持 C 关系的一种度量;A.相等B.相似C.理想比例D.近似比例10、回程误差表明的是在 C 期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A.多次测量B.同次测量C.正反行程D.不同测量二、多项选择题1.阶跃输入时表征传感器动态特性的指标有哪些ABCA.上升时间B.响应时间C.超调量D.重复性2.动态响应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描述,以下属于用来描述动态响应的方法是:BCDA.精度测试法B.频率响应函数C.传递函数D.脉冲响应函数3. 传感器静态特性包括许多因素,以下属于静态特性因素的有ABCD ;A.迟滞 B.重复性 C.线性度 D.灵敏度4. 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表征的重要指标有:ABCDA.灵敏度B.非线性度C.回程误差D.重复性5.一般而言,传感器的线性度并不是很理想,这就要求使用一定的线性化方法,以下属于线性化方法的有: ABDA.端点线性B.独立线性C.自然样条插值D.最小二乘线性三、填空题1、灵敏度是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对输入量变化的比值;2、系统灵敏度越高,就越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差;3、漂移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现象;4、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在稳态信号下输出量变化对输入量变化的比值;6、衡量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的指标包含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和漂移;7、一个高精度的传感器必须有良好的静态特性和__ 动态特性__,才能完成信号无失真的转换;9、阶跃响应特性是指在输入为阶越函数时,传感器的输出随时间的变化特性;常用响应曲线的上升时间、响应时间、超调量作为评定指标;11、某位移传感器,当输入量变化5mm时,输出电压变化300mv ,其灵敏度为60mv/mm ;四、简答题1、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它有哪些性能指标如何用公式表征这些性能指标2、什么是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其分析方法有哪几种3、什么是传感器的静特性主要指标有哪些有何实际意义4、什么是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哪两大类解释其定义并分别列出描述这两大特性的主要指标;要求每种特性至少列出2种常用指标五、计算题1、试求下列一组数据的端点线性度:2、试计算某压力传感器的迟滞误差和重复性误差一组测试数据如下表示;电阻式传感器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为减小或消除非线性误差的方法可采用B ;A. 提高供电电压B. 提高桥臂比C. 提高桥臂电阻值D. 提高电压灵敏度2、全桥差动电路的电压灵敏度是单臂工作时的 C ;A.不变B. 2倍C. 4倍D. 6倍3、通常用应变式传感器测量 C ;A. 温度B.密度C.加速度D.电阻4、影响金属导电材料应变灵敏系数K的主要因素是A ;A.导电材料电阻率的变化B.导电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C.导电材料物理性质的变化D.导电材料化学性质的变化5、产生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要原因有A ;A.电阻丝有温度系数B.试件与电阻丝的线膨胀系数相同C.电阻丝承受应力方向不同D.电阻丝与试件材料不同6、电阻应变片的线路温度补偿方法有 B ;A.差动电桥补偿法B.补偿块粘贴补偿应变片电桥补偿法C.补偿线圈补偿法D.恒流源温度补偿电路法7、利用相邻双臂桥检测的应变式传感器,为使其灵敏度高、非线性误差小 C ;A.两个桥臂都应当用大电阻值工作应变片B.两个桥臂都应当用两个工作应变片串联C.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反的工作应变片8、关于电阻应变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A.应变片的轴向应变小于径向应变B.金属电阻应变片以压阻效应为主C.半导体应变片以应变效应为主D.金属应变片的灵敏度主要取决于受力后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9、金属丝的电阻随着它所受的机械变形拉伸或压缩的大小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的现象称为金属的B ;A.电阻形变效应B.电阻应变效应C.压电效应D.压阻效应10、 D 是采用真空蒸发或真空沉积等方法,将电阻材料在基底上制成一层各种形式敏感栅而形成应变片;这种应变片灵敏系数高,易实现工业化生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应变片;A.箔式应变片B.半导体应变片C.沉积膜应变片D.薄膜应变片11、由 A 和应变片.以及一些附件补偿元件、保护罩等组成的装置称为应变式传感器;A.弹性元件B.调理电路C.信号采集电路D.敏感元件12、直流电桥平衡的条件是 A ;A 相临两臂电阻的比值相等B 相对两臂电阻的比值相等C相临两臂电阻的比值不相等D 所有电阻都相等13、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为 BA.相邻桥臂阻值乘积相等B.相对桥臂阻值乘积相等C.相对桥臂阻值比值相等D.相邻桥臂阻值之和相等二、填空题1、单位应变引起的电阻值变化量称为电阻丝的灵敏度系数;2、产生电阻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要因素有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和试件材料和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影响;3、直流电桥平衡条件是相邻两臂电阻的比值相等;4、直流电桥的电压灵敏度与电桥的供电电压的关系是正比关系;5、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中,若采用电桥补偿法测量应变时, 工作应变片粘贴在被测试件表面上,补偿应变片粘贴在与被测试件完全相同的补偿块上,且补偿应变片不承受应变;6、半导体应变片工作原理是基于压阻效应,它的灵敏系数比金属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大;7、电阻应变片的配用测量电路采用差动电桥时,不仅可以消除非线性误差同时还能起到提高灵敏度的作用;8、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核心元件是电阻应变片,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应变效应;9、应变式传感器中的测量电路是式将应变片的电阻变化量转换成电量的变化,以便方便地显示被测非电量的大小;10、电阻应变片的配用测量电路采用差动电桥时,不仅可以消除非线性误差, 同时还能起到温度补偿的作用;11、应变式传感器是由弹性元件和电阻应变片及一些附件组成的;12、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它的电阻值将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应变效应;固体受到作用力后电阻率要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压阻效应;13、应变片可以把应变的变化转换为电阻的变化,为显示与记录应变的大小,还要把电阻的变化再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完成上述作用的电路称为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_ __ 信号调节电路_,一般采用测量电桥;14、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误差是由环境温度的改变给测量带来的附加误差,其产生的原因有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和试件材料和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影响;15、要把微小应变引起的微小电阻变化精确的测量出来,需采用特别设计的测量电路,通常采用直流电桥或交流电桥;16、减小或消除非线性误差的方法有提高桥臂比和采用差动电桥;其中差动电桥可分为半桥差动和全桥差动两种方式;三、简答题1、什么叫应变效应利用应变效应解释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2、试简要说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误差产生的原因;3、什么是直流电桥若按桥臂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种各自的输出电压如何计算4、简述电阻应变计产生热输出温度误差的原因及其补偿方法;5、试述应变电桥产生非线性的原因及消减非线性误差的措施;6、金属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在工作原理上有何不同7、简要说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8、请简要一下解释压阻效应;四、计算题1、在半导体应变片电桥电路中,其一桥臂为半导体应变片,其余均为固定电阻,该桥路受到ε=4300μ应变作用;若该电桥测量应变时的非线性误差为1%,n=R2/R1=1,则该应变片的灵敏系数为多少2、图中,设负载电阻为无穷大开路,图中E=4V, R1=R2=R3=R4=100Ω;1R1为金属应变片,其余为外接电阻,当R1的增量为△R1=Ω时,试求电桥的输出电压Uo;2R1,R2都是应变片,且批号相同,感应应变的极性和大小都相同,其余为外接电阻,试求电桥的输出电压Uo;3R1,R2都是应变片,且批号相同,感应应变的大小为△R1=△R2=Ω,但极性相反,其余为外接电阻,试求电桥的输出电压Uo;3、图中,设电阻应变片R1的灵敏度系数K=,未受到应变时,R1=120Ω;当试件受力F时,应变片承受平均应变ε=800μm/m;试求:1应变片的电阻变化量△R1和电阻相对变化量△R1/R1;2将电阻应变片R1置于单臂测量电桥,电桥电源电压为直流3V,求电桥输出的电压及其非线性误差; 3如果要减小非新性误差,应采取何种措施并分析其电桥输出电压及非线性误差大小;4、一应变片的电阻R=120 Ω,k=,用作应变片为800μm/m的传感元件;①.求ΔR/R和ΔR;②.若电源电压U=3V,惠斯登电桥初始平衡,求输出电压U0;11、一个直流应变电桥如图5-38;已知:R1=R2=R3=R4=R=120Ω,E=4V,电阻应变片灵敏度S=2;求:1当R1为工作应变片,其余为外接电阻,R1受力后变化R1/R=1/100时,输出电压为多少2当R2也改为工作应变片,若R2的电阻变化为1/100时,问R1和R2是否能感受同样极性的应变,为什么5、一个直流应变电桥如图a所示,已知R1=R2=R3=R4=R=100Ω, E=4V,电阻应变片灵敏度S=2;求:1当R1为工作应变片,其余为外接电阻,R1受力后变化ΔR1/R=1/100时,输出电压为多少2当R2也改为工作应变片,若R2的电阻变化为1/100时,问R1和R2能否感受同样极性的应变,为什么3若要测量图b所示悬臂梁的受力F, 四个臂全部为应变片,请在梁上标出R1、R2、R3、R4应变片粘贴的位置;6、已知一等强度梁测力系统,Rx为电阻应变片,应变片灵敏系数K=2,未受应变时,Rx = 100;当试件受力F时,应变片承受平均应变ε= 1000μm/m,求:1应变片电阻变化量Rx和电阻相对变化量Rx/Rx ;2将电阻应变片Rx置于单臂测量电桥,电桥电源电压为直流3V,求电桥输出电压及电桥非线性误差; 3若要使电桥电压灵敏度分别为单臂工作时的两倍和四倍,应采取哪些措施分析在不同措施下的电桥输出电压及电桥非线性误差大小;电感式传感器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电感式传感器的常用测量电路不包括 C ;A. 交流电桥B. 变压器式交流电桥C.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D. 谐振式测量电路2、电感式传感器采用变压器式交流电桥测量电路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衔铁上、下移动时,输出电压相位相反B. 衔铁上、下移动时,输出电压随衔铁的位移而变化C. 根据输出的指示可以判断位移的方向D. 当衔铁位于中间位置时,电桥处于平衡状态3、对于差动变压器,采用交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既能反映衔铁位移的大小,也能反映位移的方向B. 既能反映衔铁位移的大小,也能消除零点残余电压C. 既不能反映位移的大小,也不能反映位移的方向D. 既不能反映位移的方向,也不能消除零点残余电压5、差动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配用的测量电路有 B ;A.直流电桥B.变压器式交流电桥C.差动相敏检波电路D.运算放大电路6、通常用差动变压器传感器测量 C ;A.位移B.振动C.加速度D.厚度7、差动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配用的测量电路有 C ;A.直流电桥B.变压器式交流电桥C.差动相敏检波电路D.运算放大电路二、多项选择题BCDE2、电感式传感器可以对 A BCDE 等物理量进行测量;A位移B振动C压力D流量E比重3、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原因是ABCA传感器的两次级绕组的电气参数不同B传感器的两次级绕组的几何尺寸不对称C磁性材料磁化曲线的非线性D环境温度的升高三、填空题1、电感式传感器是建立在电磁感应基础上的,电感式传感器可以把输入的物理量转换为线圈的自感系数或线圈的自感系数的变化,并通过测量电路进一步转换为电量的变化,进而实现对非电量的测量;2、对变隙式差动变压器,当衔铁上移时,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是反相;3、对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当活动衔铁位于中间位置以上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是同频同相;4、产生电涡流效应后,由于电涡流的影响,线圈的等效机械品质因数下降;5、把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换成线圈互感变化的互感式传感器是根据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制成的,其次级绕组都用顺向串接形式连接,所以又叫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6、变隙式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的主要问题是灵敏度与衔铁位移量的矛盾;这点限制了它的使用,仅适用于微小位移的测量;三、填空题7、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传感器在活动衔铁位于中间位置时,输出电压应该为零;实际不为零,称它为零点残余电压;8、与差动变压器传感器配用的测量电路中,常用的有两种:差动整流电路和相敏检波电路电路;9、变磁阻式传感器的敏感元件由线圈、铁芯和衔铁等三部分组成;10、当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衔铁位于中心位置时,实际输出仍然存在一个微小的非零电压,该电压称为零点残余电压;11、电感式传感器可以把输入的物理量转换为线圈的自感系数或互感系数的变化,并通过测量电路将自感系数或互感系数的变化转换为或电流的变化,从而将非电量转换成电信号的输出,实现对非电量的测量;12、电涡流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主要有调频式和调幅式;电涡流传感器可用于位移测量、振幅测量、转速测量和无损探伤;13、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当街铁移动靠近铁芯时,铁芯上的线圈电感量增加①增加,②减少;四、简答题1、说明差动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主要组成和工作原理;2、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善其非线性怎样提高其灵敏度3、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有几种结构形式各有什么特点4、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减小和消除它的影响5、何谓电涡流效应怎样利电用涡流效应进行位移测量6、说明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的主要组成和工作原理;7、为什么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比变隙式电感传感器有更大的测位移范围8、试比较自感式传感器与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异同;9、简述电感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类型;电容式传感器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如将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接成差动形式,则其灵敏度将 B ;A. 保持不变B.增大一倍C. 减小一倍D.增大两倍2、当变隙式电容传感器的两极板极间的初始距离d0增加时,将引起传感器的DA.灵敏度K0增加B.灵敏度K0不变C.非线性误差增加D.非线性误差减小3、当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两极板间的初始距离d增加时,将引起传感器的 B ;A.灵敏度会增加B.灵敏度会减小C.非线性误差增加D.非线性误差不变4、用电容式传感器测量固体或液体物位时,应该选用 C ;A.变间隙式B.变面积式C.变介电常数式D.空气介质变间隙式5、电容式传感器通常用来测量D ;A.交流电流B.电场强度C.重量D.位移6、下列不属于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的是DA.调频测量电路B.运算放大器电路C.脉冲宽度调制电路D.相敏检波电路7、电容式传感器做成差动结构后,灵敏度提高了A 倍A.1 B.2 C.3 D.0二、多项选择题1、电容式传感器中输入量与输出量关系为线性的有ABA.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B.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C.变电荷型电容传感器D.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2、电容式传感器信号转换电路中, AB 用于单个电容量变化的测量A.调频电路B.运算放大电路C.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D.脉冲宽度调制电路三、填空题1、电容式传感器利用了将非电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来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2、电容式传感器根据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和变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3、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单位距离改变引起的电容相对变化量;4、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单位输入位移所引起的灵敏度与两极板初始间距成反比关系;5、电容式传感器中,变介电常数式多用于液位的测量;电容式传感器中,变面积式常用于较大的位移量的测量;6、变间距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与电容极板初始距离成反比,所以适合于微小位移的测量;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与位移量成正比,所以不适合微小位移的测量;7、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单位距离改变引起的电容相对变化量;三、填空题8、电容式传感器利用了将非电量的变化转化为电容量的变化来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9、电容传感器的输入被测量与输出被测量间的关系,除②①变面积型,②变极距型, ③变介电常数型外是线性的;10、电容式传感器将非电量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来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广泛应用与位移、振动、角度、加速度等机械量的精密测量;11、移动电容式传感器动极板,导致两极板有效覆盖面积A发生变化时,将导致电容量变化,传感器电容改变量与动极板水平位移成线性关系、与动极板角位移成线性关系;12、忽略边缘效应,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关系为线性线性、非线性,变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关系为线性线性、非线性,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关系为非线性线性、非线性;13、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做成差动结构后,灵敏度提高了1 倍,而非线性误差转化为平方关系而得以大大降低;四、简答题1、根据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将其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各适用于什么场合2、如何改善单极式变极距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3、电容式传感器有哪几种类型差动结构的电容传感器有什么优点4、简述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5、影响电容式极距变化型传感器灵敏度的因素有哪些提高其灵敏度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带来什么后果6、根据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说明它的分类,电容传感器能够测量哪些物理参量。
智能传感器 关键技术 卡脖子 重点发展的11个技术方向和建议

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卡脖子重点发展的11个技术方向和建议智能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并收集相关数据的设备。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智能传感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以下是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的11个重点发展方向和建议:1. 多模态传感技术:考虑到不同环境下的传感需求,智能传感器应具备多模态传感技术,以适应多样化的场景。
2. 能耗优化技术:智能传感器通常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因此应发展能耗优化技术,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3. 高精度测量技术:对于某些应用,如工业生产和医疗设备,智能传感器需要具备高精度测量能力,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 大数据处理技术:智能传感器收集的数据量庞大,需要发展适应大数据处理的技术,以提高数据的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5. 低成本制造技术:为了推广应用,智能传感器需要发展低成本制造技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6. 网络通信技术:智能传感器需要具备网络通信能力,以实现与其他设备的连接和数据共享。
7.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智能传感器涉及大量的用户数据,需要发展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8. 自适应感知技术:智能传感器应具备自适应感知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传感参数和采样频率。
9. 高可靠性设计技术:智能传感器常常需要在恶劣环境中工作,需要发展高可靠性设计技术,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10. 多级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传感器的信号通常需要经过多级处理,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需要发展相应的多级信号处理技术。
11. 规范标准和产业链建设:智能传感器的推广离不开规范标准的制定和产业链的建设,需要加强标准化工作和产学研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智能传感器 关键技术 卡脖子 重点发展的11个技术方向和建议

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卡脖子重点发展的11个技术方向和建
议
智能传感器是一种具有感知、计算和通信能力的设备,能够实时感知环境信息并进行处理和传输。
它在物联网、智能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的11个重点发展方向和建议:
1. 低功耗技术:开发新的低功耗芯片和无线通信技术,延长智能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2. 多模态传感技术:将多种传感器集成在一起,实现对环境信息进行多方面的感知和识别。
3. 高精度传感技术: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满足高精度测量和控制需求。
4. 自适应感知技术: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让传感器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感知参数。
5. 大规模网络技术:实现智能传感器之间的高效通信和协作,构建大规模的传感器网络。
6. 安全保护技术:加强对智能传感器的信息安全保护,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7. 自动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开发智能传感器自动故障检测和诊断算法,及时发现和修复传感器故障。
8. 高可靠性设计技术:采用冗余设计和容错技术,提高传感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9. 网络解析技术:将传感器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解析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智能决策。
10. 自主能源技术:探索自主能源供应技术,实现智能传感器的自主工作。
11. 可重构传感技术:开发可重构传感器,实现传感器功能的灵活调整和升级。
建议在发展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时,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提高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
同时,应注重智能传感器的标准化和信息安全保护,加快推广应用和产业化进程,推动智能传感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3-1 传感器主要包括哪几部分?试举例说明。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如气体压力传感器。
其内部的膜盒就是敏感元件,它的外部与大气压力相通,内部感受被测压力p ,当p 发生变化时,引起膜盒上半部分移动,可变线圈是传感器的转换元件,它把输入的位移量转换成电感的变化。
基本电路则是完成上述电感变化量接入基本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
3-2 请举例说明结构型传感器与物性型传感器的区别。
答:结构型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传感器结构参量的变化实现信号变换的。
例如,电容式传感器依靠极板间距离变化引起电容量的变化;电感式传感器依靠衔铁位移引起自感或互感的变化。
物性型传感器则是利用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物理性质的变化来实现信号变换。
例如,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压电式传感器是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等。
3-3 金属电阻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在工作原理上有何区别? 答:金属电阻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的主要区别在于:金属电阻应变片是基于电阻应变效应工作的;半导体应变片则是基于压阻效应工作的。
3-4 有一电阻应变片(见图3-105),其灵敏度S 0=2,R =120Ω,设工作时其应变为1000με,问ΔR =?设将此应变片接成图中所示的电路,试求:1)无应变时电流指示值;2)有应变时电流指示值;3)试分析这个变量能否从表中读出?解:由0dR Rs ε=得,0R R s ε∆=∙∙即,6012010001020.24R R s ε-∆=∙∙=⨯⨯⨯=()1.512.5120I mA ==3-5 电容式传感器常用的测量电路有哪几种?答:变压器式交流电桥、直流极化电路、调频电路、运算放大电路。
3-6 一个电容测微仪其传感器的圆形极板半径r=4mm ,工作初始间隙δ=0.3mm,求:图3-105 题3-4图1)工作时,如果传感器与工件的间隙变化量Δδ=±1μm时,电容变化量是多少?2)如果测量电路的灵敏度S1=100mV/pF,读数仪表的灵敏度S2=5格/mV,在Δδ=±1μm时,读数仪表的指示值变化多少格?3-7 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信号如果采用交流电压表指示,能否反映铁芯的移动方向?试描述差动变压器经常采用的差动相敏检波电路的原理。
(整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题及答案--大集合

一、填空(30分,每空1.5分)1、有一温度计,它的量程范围为0∽200℃,精度等级为0.5级。
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为,当测量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
2、在选购线性仪表时,必须考虑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欲测量的倍左右为宜。
3、传感器由、、三部分组成。
4、利用热敏电阻对电动机实施过热保护,应选择型热敏电阻。
5、已知某铜热电阻在0℃时的阻值为50Ω,则其分度号是,对于镍铬-镍硅热电偶其正极是。
6、霍尔元件采用恒流源激励是为了。
7、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如从测量的具体手段来看它属于测量。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在以下几种传感器当中属于自发电型传感器。
A、电容式B、电阻式C、压电式D、电感式2、的数值越大,热电偶的输出热电势就越大。
A、热端直径B、热端和冷端的温度C、热端和冷端的温差D、热电极的电导率3、将超声波(机械振动波)转换成电信号是利用压电材料的。
A、应变效应B、电涡流效应C、压电效应D、逆压电效应4、在电容传感器中,若采用调频法测量转换电路,则电路中。
A、电容和电感均为变量B、电容是变量,电感保持不变C、电感是变量,电容保持不变D、电容和电感均保持不变5、在两片间隙为1mm的两块平行极板的间隙中插入,可测得最大的容量。
A、塑料薄膜B、干的纸C、湿的纸D、玻璃薄片6、热电阻测量转换电路采用三线制是为了A、提高测量灵敏度B、减小非线性误差C、提高电磁兼容性D、减小引线电阻的影响7、当石英晶体受压时,电荷产生在。
A、Z面上B、X面上C、Y面上D、X、Y、Z面上8、汽车衡所用的测力弹性敏感元件是。
A、悬臂梁B、弹簧管C、实心轴D、圆环9、在热电偶测温回路中经常使用补偿导线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补偿热电偶冷端热电势的损失B、起冷端温度补偿作用C、将热电偶冷端延长到远离高温区的地方D、提高灵敏度10、减小霍尔元件的输出不等位电势的办法是。
A、减小激励电流B、减小磁感应强度C、使用电桥调零电位器11、测得某检测仪表的输入信号中,有用信号为20毫伏,干扰电压也为20毫伏, 则此时的信噪比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ω 2M 2 L = L1 − L2 2 2 R 2 + (ω L 2 )
M是σ,µ,f,x的函数 L =L(σ,µ,f,x) 问题6: 增大 增大, 、 、 如何变化 如何变化? 问题 :M增大,L、Q、Z如何变化? Q =Q(σ,µ,f,x) Z=Z(σ,µ,f,x)
=2/δO
六、L-sensor零点残余电压
产生的原因:两线圈的等 效参数不完全相等引起的 谐波干扰。 若太大,会引起末级放大 器饱和,是出厂时的重要 指标,要求:200倍放大后 < 80 mV,即
e <40 uV
0
ξ4-2互感式传感器 M-sensor
互感式传感器是互感线圈随铁芯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变磁 阻装置,类似变压器,但有不同。
磁路 M
transformer M-sensor close open constant variable
常接为差动形式——又称差动变压器 螺线管形式,其原 有变气隙、面积,螺线管 螺线管 理相近,下面以螺线管为例:
一、 M-sensor 结构和工作原理
当原边加某一频率的正弦AC 电压Ùi时,则输出为: Ùo= Ù1 - Ù2 1)当铁芯位于中心位置时, M1=M2, Ù1= Ù2,输出为: Ùo= Ù1 - Ù2 =0 2)当铁芯上移时,M1 > M2, Ù1> Ù2 ,输出为: Ùo= Ù1 - Ù2, Ùo> 0 3)当铁芯下移时,M1<M2, Ù1< Ù2 ,输出为: Ùo= Ù1 - Ù2, Ùo> 0 问题4: 问题 :这样的测量电 路能否判断移动方向? 路能否判断移动方向?
U 0 = ω (M1 − M 2 )
Ui RP 2 + (ω LP ) 2
三、 M-sensor 测量电路
1、全桥差动整流电路
Uo=Ua-Ud= Uab-Ucd 1)当铁芯位于中心位置时, Uab=Ucd,Uo =0 2)当铁芯上移时,M1 > M2, Uab>Ucd ,输出为: Uo >0 2)当铁芯下移时,M1 < M2, Uab<Ucd ,输出为: Uo<0 全波差动整流电路
ξ4-1自感式传感器 L-sensor
问题1:磁路定律? 问题 :磁路定律?
磁路定律:φ=iN/Rm 感生电动势:
εL= -Ldi/dt = -Ndφ/dt
即 Li = N φ
L = N 2 / Rm
li δ Rm = ∑ +2 µ0 S i =1 µi Si
N
li δ δ Rm = ∑ +2 ≈2 µ0 S µ0 S i =1 µi Si
3、变频调幅电路 、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输出电压幅值、频率均发生变 化,此电路只考虑幅值变化、电路简单,成本低, 而且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被广泛使用。
ξ4-4 压磁式传感器 -
利用铁磁材料的压磁效应(磁弹性)原理设计 的sensor 一、压磁效应 铁磁材料在磁场中(磁化)沿磁场方向伸长或 缩短的现象——磁致伸缩效应。 铁磁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其磁学性质变化的现 象——压磁效应。
N
2δ 2 µ0 S L=N / =N µ0 S 2δ
2
L是δ 、 S的函数 ⇒ 是 的函数
变气隙式: L与δ成反比,非线性,但灵敏 变面积式: L与S成正比,线性,但灵敏度差
一、变气隙L-sensor
µ0S 1 1 ( − ) 2 δ δ − ∆δ ∆δ / δ = L 1 − ∆δ / δ
∆L = N
∆ L = L0 [ ∆δ / δ ∆δ / δ − ] 1 − ∆δ / δ 1 + ∆δ / δ
问题2: 问题 :差动两个线圈如 何连接? 何连接
∆L ∆δ / δ ∆δ ∆δ =2 =2 [1 + ( ) 2 + ......] L 1 − (∆δ / δ ) 2 δ δ
灵敏度KL= (∆L/L)/∆δ 提高1倍
=2/δ
2 非线性误差= ∆δ /δ3 减少近1
个数量级
三、变面积L-sensor
µ0ba 2 µ 0 b( a − ∆a ) ∆L = N −N 2δ 2δ ∆a 2 µ 0 ba =N • 2δ a
2
∆L ∆a = L a
灵敏度KL= (∆L/L)/∆a
=1/a
差动形式(大间隙--漏磁)
2
单个coil:L=gbN 其中g=2πµ0/ln(d2/d1)柱面间的 比磁导 ∆L/L=
ξ4-5 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
铁芯
一、测气体压力
线圈
衔铁
线圈 机械调零 铁芯 弹性气管
二、 加速度计
什么类的传感器? 什么类的传感器?
三、 测厚仪
d愈大,电涡流损 愈大, 愈大 耗愈大, 耗愈大,u2愈小
d
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1-100 mm 分辨力: 分辨力:100 nm 线性度: % 线性度:1%
Chapter 4 电感式传感器及其应用
nonelectric 特征:以磁场为媒介 特征: Nonelectric:位移、振动、压力、加速度、液位、物料面等 :位移、振动、压力、加速度、液位、
特点:结构简单、 线性好、灵敏、可靠、稳定、 特点:结构简单、Ro小、Pout大、线性好、灵敏、可靠、稳定、 寿命长。 寿命长。 缺陷:存在 零点残余 动态响应慢。 零点残余、 缺陷:存在AC零点残余、动态响应慢。 种类:自感式、互感式、电涡流、 种类:自感式、互感式、电涡流、压磁式 L、M-sensors L or M
U 2 - U1 U 2 + U1 2 U1 2 U1 I=i 4 -i3 = − =− , − <0 RM RM RM RM
. , . ,, , , . ,, . ,, . ,,
Ù2负半周 D1、D2导通,
I=i1 -i 2 = U 2 - U1 U 2 + U1 2 U1 2 U1 − =− , − <0 RM RM RM RM
2 2 2 2 L 2 3 0 m 2 2
铜损 分布 电容 铁损
f
电涡流损
R使电感的有效品质因数Q减 小,耗损D增大 问题3: 如何定义 其意义? 如何定义? 问题 :Q如何定义?其意义?
五、 L-sensor输出电路
半桥差动输出 u0 =u/2 * ∆ Z /Z
u0 =u/2 * ∆L /L
Sensor KL= (∆L/L)/∆δ Circuit KC = u0 / (∆L/L) Total K= KL KC = u0 / ∆δ 单位:mV/µm
压磁sensor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 压磁 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1、单方向磁导率变化的压磁sensor[补充]
F 1)自感式
L=N
2)互感式
2
µS
2l
F
N1 uo = ui • kF N2
ui
uo
2、双方向磁导率变化的压磁sensor
问题9:不受作用力时 、 有 问题 :不受作用力时3、4有 输出否? 输出否? 双向压磁sensor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双向压磁 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零点残余电压Ux
--电桥平衡时的输出电压
产生的原因:变压器制作、线 圈和导磁体安装不对称。 若太大,会引起末级放大器饱 和,要减少。
方法:1)从结构上:coils和磁路对称 2)从电路上:差动整流(最彻底)
二、 M-sensor 等效电路
Ùo= Ù1 - Ù2 = -jωM1Ìp – (-jωM2Ìp) 大小为:
. , . , , , . , . , . ,
ξ4-3 电涡流式传感器
一、电涡流效应: 问题 :何为电涡流? 问题5:何为电涡流?
金属或导体在交变的磁场中,导体内 部产生的感生电流。
产生电涡流的2个条件: 1)大块导体 2)变化的磁场
二、 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构成
1)探头:偏平线圈+骨架
高频反射式∆
. . . . . . .
.
I1 =
.
U
ω 2M 2 ω 2M 2 R1 + 2 R2 + j[ω L1 − 2 ω L2 ] R2 + (ω L2 ) 2 R2 + (ω L2 ) 2
ω 2 M L 2 + jω M R 2 . I2 = I1 2 2 R 2 + (ω L 2 )
.
ω 2M 2 ω 2M 2 Z = R1 + 2 R2 + j[ω L1 − 2 ω L2 ] 2 2 R2 + (ω L2 ) R2 + (ω L2 ) (unloaded ) Z 0 = R1 + jω L1
Ù2负半周 D1、D2导通,
. , . , , , . , . , . ,
I=i1 -i 2 =
U 2 + U1 U 2 - U1 2 U1 2 U1 − = , >0 RM RM RM RM
i4
i3
i1
i2
2)当Ù1≠0时, (2)Ù1 、 Ù2反相时, Ù2正半周 D4、D3导通, D4端电压Ù2’ - Ù1’’ ,D3端电压, Ù2’ + Ù1’’ ,
D1 D3 D2 D4
2、二极管相敏检波电路
i4
i3
i1
i2
Ù1 为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电压, Ù2为同频参考电压, 一般U2>U1 , U2=(3~5)U1 1)当Ù1=0时, Ù2正半周 D4、D3导通,i4=i3 ,I= i4-i3 =0 Ù2负半周 D1、D2导通,i2=i1 ,I= i2-i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