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淮北地区农业灌溉现状及建议

淮北地区农业灌溉现状及建议摘要随着淮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对宿州市埇桥区农业灌溉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分析淮北地区农业灌溉的优缺点,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灌溉;机井灌溉;现状;建议;淮北地区随着淮北地区农业生产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不断转化发展,用水规模在不断加大,加之淮北地区绝大部分区域地表水资源较为缺乏,为确保淮北地区农村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施农业灌溉尤为重要。
1 淮北地区农业灌溉概述1.1 淮北地区气候条件与灌溉的关系宿州市埇桥区属南北交汇处,多年平均年降雨量850 mm。
但降雨的时空和年际分布极不均匀,6—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0%以上,20 d无雨频率为50%以上。
雨量的季节分布并不完全符合农作物生长需水要求,需要进行补充性灌溉。
在秋季作物生长期和秋种季节,20 d无雨频率可达92%,因而干旱是制约淮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淮北地区的农作物要获得丰收,在农作物生育期就需要进行灌溉。
1.2 土壤特性对农业灌溉的影响砂姜黑土是淮北平原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分布面积较广,占淮北平原总面积的1/2以上。
此类土壤胀缩性大,渗透能力差,蓄水保墒能力弱,土壤毛管性能小,易旱易涝。
干旱时土壤干缩形成垄缝,土壤水分蒸发加速,加剧旱情的发展;遇水时土壤又迅速膨胀,封闭土壤中的孔隙,延缓水分滞留时间长,形成涝渍灾害,故砂姜黑土区必须做到旱涝兼治。
1.3 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对农业灌溉的适宜性淮北地区地表水资源主要集中于沿淮及主干河道范围内。
绝大部分区域地表水资源较为缺乏,而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含水层组分布较稳定,地下水资源丰富,按其埋藏深度和补、径、排水力循环和开采条件,自上而下可划分为3个含水层组:浅层(0~50 m)、中深层(50~150 m)、深层(深度大于150 m)。
中深层地下水含水层厚度分布不均匀。
而浅层属潜水至弱承压水,浅层地下水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指标,能满足农业灌溉要求,是农田灌溉开采和广大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层位。
节水型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节水型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节水型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合理的技术、管理和政策手段,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节水型农业的发展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和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节水型农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和改进。
一、存在的问题1.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传统农业中存在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如灌溉方式落后、排灌设施老化、浪费严重等。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业用水在全国用水总量中占比高达70%以上,但农业水利用效率仅为40%左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2. 技术装备不足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利用和节约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农业的开展。
然而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还不高,节水农业技术装备的普及应用还不够,缺乏完善的农业节水设施和技术手段,导致节水型农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3. 农民节水观念淡薄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节水意识和节水意愿直接关系到农业节水实践的有效性。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仍有一部分农户对节水概念认识不足,鲁莽使用水资源,盲目增产粮食,浪费现象仍然存在,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
4. 政策支持不够目前我国对于节水型农业的政策支持还不够,相关的法律法规、财政和税收政策、补助政策、水价政策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对农业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
二、建议1. 加强农业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应加大投入,在节水型设施、节水灌溉技术、土壤水分监测、水肥一体化等方面进行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鼓励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技术合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完善节水型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应当通过制定和落实相应政策、法规、标准和工程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滴灌、喷灌等节水农业技术和设施,提高农业节水意识和技术水平。
淮河流域农业用水问题及保障性对策分析

省 , 面 积 约 为 2 万 km 虽 然 流 域 土 地 面 积 仅 占 7 。
全 国 的 2 9 , 但 由 于 气 候 温 和 、 日 照 丰 富 、 无 霜 .% 期 长 以 及 土 地 质 量 高 等 优 越 的 自 然 条 件 ,使 得 其 耕 地 面 积 占 到 了 全 国 的 1 % 以 上 。 流 域 内 的 淮 北 平 O 原 、 苏 北 平 原 以 及 南 四 湖 西 北 平 原 等 平 原 地 区 ,水
深 度 分析
淮 河 流域 农 业 用水 问题 及
保 障性 对 策 分析
许 朗 , 欧 真 真
( 南京农 业 大学 ,江 苏 南京 2 0 9 ) 105
摘 要 : 淮 河 流 域 是 我 国 重 要 的 粮 食 生 产 基 地 之 一 , 然 而 由 于 气 候 和 地 形 等 自 然 原 因 , 流 域 内 水 资 源 十 分 短 缺 , 长 期 以 来 面 临 着 比 较 严 重 的 用 水 危 机 , 严 重 阻 碍 了 农 业 发 展 和 粮 食 安 全 。 淮 河 流 域 农 业 用 水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主 要 包 括 : 水 资 源 总 量 匮 乏 , 农 业 干 旱 严 重 ; 农 业 用 水 效 率 低 下 , 且 空
资 助 项 目《 候 变 化 对 区域 粮 食 生产 的 影 响 及农 业 应 对 气 策 略 》 KY 2 10 ) ( T 0 0 5
淮 河 流 域 地 处 我 国 东 部 , 位 于 长 江 与 黄 河 之 间 , 流 域 主 要 经 过 河 南 、 安 徽 、 江 苏 和 山 东 4 个
流 域 耕 地 面 积 仅 占 全 国 总 耕 地 面 积 的 1 . 6 , 粮 03%
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日益短缺。
在农业领域,节水灌溉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然而,在实际实践中,农业节水灌溉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 技术水平不高。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水平的普及和推广存在较大难度,尤其是在基层农场、农户中。
2. 农民观念难以改变。
农民传统的灌溉习惯和观念难以改变。
他们习惯于洒水、浇水、泡水等耗费大量水资源的方式。
3. 能力不足。
一些农民抱怨农业节水灌溉设备维修困难、费用高昂,难以负担,加之缺乏系统的管理和技术支持,使得很多农户无法实施节水灌溉。
4. 政策支持不足。
政府在节水灌溉政策与实施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政府对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财政投入较少,没有设立相应的扶持政策。
二、发展对策1. 创新技术。
注重技术的创新,发挥科技的作用。
加强科技研究,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更加成熟,更加适应农业的市场需求,同时帮助农户更好地应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评估和应用机制,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提高其对新技术的接受度。
2. 强化宣传教育。
加强对农业节水灌溉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普及。
通过多种方式,如电视、广播等,向广大农民普及知识和技术,提高农民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和接受度。
3. 建立科学管理体系。
加强对农业节水灌溉设施的管理、花费及维护。
建立十分专业的节水灌溉队伍,提高管理水平,促进节水灌溉设施的维护和保养。
4. 建立政策支持。
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扶持政策,鼓励农民采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同时防止一些不规范的管理和不良的商业活动发生。
5. 加大投入。
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投入更多资金。
政府加强对节水灌溉设施的投入,拨出更多的补贴和扶持资金,提高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率和应用范围。
6. 加强考核评估。
设立相关考核与评估机制,定期对节水灌溉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并制定出详细的考核标准,借此构建一个既能够促进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创新、应用和普及,又能够推动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而节水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农业节水灌溉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就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存在的问题1. 水资源短缺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农业用水需求逐渐增加,而水资源却相对有限。
尤其是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造成灌溉用水难以保障。
2. 传统灌溉方式低效问题传统的灌溉方式主要靠人工或者简单机械设备进行,操作不便,效率低下,导致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3. 农业生产对水质的影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化学品会渗入土壤和水源中,影响水质,导致土壤盐碱化、水体污染等问题。
二、发展对策1. 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例如滴灌、微喷灌、渗漏灌等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灌溉水的用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推广节水灌溉设施对于传统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灌溉设施进行更新换代,推广使用智能化、自动化的灌溉设备,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3. 引导农业生产绿色发展加强对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管理和监控,以及推广有机农业、种植绿色作物等方式,减少对水质的影响。
4.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严格限制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保护水源涵养区等措施,保障灌溉水资源供应。
5. 政策支持和投入政府应大力支持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提供相应的补贴和支持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节水灌溉的技术创新和应用。
6. 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和宣传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和了解,推动广大农民主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发展对策,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淮北市农业用水现状及节水潜力分析

淮北市农业用水现状及节水潜力分析从河灌、井灌、水库引水灌溉、节水灌溉几个方面分析了淮北市农业灌溉现状,总结了淮北市灌溉工程及农业节水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农业用水现状,分析了农业节水潜力,分析成果可以指导淮北市农业节水灌溉规划及设计,有利于淮北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节水灌溉;农业用水;节水潜力;灌溉规划Abstracts:It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in Huaibei City from the river irrigation,well irrigation,reservoirs irrigation and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he main problems was summed up about irrigation projects and saving water agricultural. And then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analyzed the agriculture water-saving potential. The results can direc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water-saving agriculture,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of in Huaibei City..Key words:water saving irrigation;agriculture water;water-saving potential;irrigation planning前言:淮北市地處安徽省北部,属淮河流域。
全市总面积2741km2,2009年耕地面积203.92万亩,总人口217.74万人。
淮北市水资源状况及节水措施研究

、
淮北 市概 况
、
根据安徽 省水利科学研 究 院
饮用 水 源 标 准
。
岩 溶 地 下 水有
淮北市现辖濉溪县 和相 山 杜
《 北 市水 资源 及 开 发利用 调 查 评 淮 价》淮北 市多年平 均水资源 总量 为
,
源井 能直接满 足 生 活 饮 用 水 源 标准
三
1
、
集
、
烈 山三 区
。
全 市总 面 积
0 928
.
率为
7 1 7%
.
;
重 复计 算量 为
.
亿
m
占水 资 源 可 利 用 量 的
2
、
22 7%。
水 环 境 分析
对 淮 北 市地 表 水水 质 监 测 站 点 监 测
近 年来
,
随 着淮 北 市社 会 经 济 的
,
润 气候 之 间 的 季 风 气候
,
年平均气温
成果 的 分析结 果 显 示 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 i l【 文 水 资 源 】
模数 为
1
、
14 4 l
.
万
m
3
&
m
。
。
水 资源 可 利 用 量分析
淮 北 市 多年 平 均 水 资 源 可 利用 量 为
4 082
.
亿
m
。
,
水 资源 可 利用 率为
1 304
.
4 8 9%。
.
其 中地 表 水 可 利 用 量 为
亿
m
,
,
占
水资源 可 利用量 的 3 率为
54 3 km
淮北地区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

淮北地区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摘要从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调整农业节水发展模式、推广普及节水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淮北地区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以期为该地区的节水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节水农业;政策法规;发展模式;普及技术;淮北地区淮北地区处在黄淮海大平原的南侧,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之一。
综合自然经济条件、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要求,淮北地区农业生产必须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将节水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为了实现节水技术服务于农业、有利于人民、造福于社会,针对农业节水进行探讨,现结合淮北地区的水文地质、农业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及多年从事基层工作的经验,将该地区节水的主要措施总结如下。
1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及农业经济体制条件下,建立相应的农业节水保障体系。
对农业节水所发挥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进行充分认识[1]。
对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在实施农业节水过程中的的责任和义务及大中型灌区的法律地位和性质进行明确,并对水费制定的原则及计收方法进行确立。
对一些经济法律方面的诸如节约水资源转让、农业节水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明确。
各地按照政策法规尽快制订适宜该地的《农业节水管理办法》《农业节水工作条例》,以明确农业节水的具体政策,增强其可操作性。
2调整农业节水发展模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过程中,应将农业节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纳入,并协调各地的水资源、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等规划,并在我国当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对农业节水的需求进行充分考虑[2]。
结合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自然经济条件、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确定不同地区及同一地区不同阶段的农业节水发展模式。
应调动农民的节水积极性,使其成为事实上的节水主体,将节水与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融为一体,促进农民的增收。
只有实现农民的增收,才能提高其从事再生产、进行节水投入的积极性[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孙可可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摘要 结合当前淮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的现状,针对该地区节水农业发展中的水资源浪费、节水技术单一、节水农业普及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应采用工程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的有机结合、加强创新与投资、加强组织管理等有效解决节水农业中问题的对策,为淮北地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 淮北地区;节水农业;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S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01-00263-03Study on P roblems and Counterm easures of Developm ent of W ater2saving Agriculture in H u aibei DistrictSUN K e2ke (C ollege of Res ources and Environm ent,S outhwest University,Ch ongqing400716)Abstract C ombining w 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 ent of water2saving agriculture in Huaibei district,effective m easures of the organic com2 bin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n on2engineering water2saving techniques,increasing inn ovations and investm ents,enhancing arrangem ent and m anagem ent and s o on were put forward to s olve the problems occurred during the developm ent of water2saving agriculture,such as the waste of water res ources,the over2 sim plified water2saving techniques,too low popularization rate of water2saving agriculture and s o on,which w ill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water2 saving agriculture in Huaibei district.K ey w ords Huaibei District;W ater2saving agriculture;Problems;C ounterm easures1 淮北地区水资源的特点及节水农业现状淮北地区位于安徽省北部,总面积374万hm2,耕地面积214.4万hm2,占全省耕地的49.8%,人口约为全省的42%。
该地区是安徽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和粮棉主产区。
然而,该地区人均水资源量约为450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4,属于资源型缺水,且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集中表现为:地表水资源较为贫乏;地下水资源虽然较丰富,但超采现象严重,;水资源的时程分布不均,汛期时河水泛滥,非汛区时河流常常干涸见底[1]。
需水量与供水量这一矛盾严重制约着该地区农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淮北地区灌溉面积和节水灌溉面积如表1、2所示。
目前,在淮北地区,由于受到传统灌溉习惯的影响和技术水平的制约,节水农业发展较为滞后。
由表1、2可知,2006年淮北地区节水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比例还比较低,而表1 2006年淮北地区灌溉面积统计表T ab le1 Statistical tab le o f irrigation areas o f H u aibei district in2006×103hm2淮北地区分区C itiesin Huaibeiarea灌溉面积Irrig2ationarea有效实灌面积E ffectiveirrigationarea旱涝保收面积Area w ith yieldassurance regar2dless of droughtor flood机电排灌面积Drainage andirrigationarea by electricm achines阜阳市 356.22 259.63 224.54 433.84 Fuyang C ity宿州市379.68180.66217.79366.43 Suzh ou C ity亳州市282.66133.09176.83296.05 Bozh ou C ity淮北市91.2556.5064.0280.22 Huaibei C ity蚌埠市195.80156.56166.42240.04 Bengbu C ity表2 2006年淮北地区节水灌溉面积统计表T ab le2 Statistical tab le o f w ater2saving irrigation areas o f H u aibei district in2006×103hm2淮北地区分区C ities in Huaibei area 节水灌溉总面积T otal water2savingirrigation area喷灌面积S praying irrig2ation area微灌面积M icro irrig2ation area低压管灌面积Low pressure pipeirrigation area渠道防渗面积Channel seepage2proofing area其他工程节水面积Area of otherwater2saving projects阜阳市Fuyang C ity 74.70 14.540.26 8.64 12.54 38.72宿州市Suzh ou C ity111.0917.26 2.3239.8721.0530.59亳州市Bozh ou C ity27.89 6.428.85 4.368.26淮北市Huaibei C ity38.4215.09 3.27 4.3214.37 1.37蚌埠市Bengbu C ity28.78 3.64 4.00 6.2514.89 注:2007年安徽水利年鉴。
N ote:T he statistics com e from Water Conservation Yearbook o f Anhui Province(2007).且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现有的灌溉工程主要是土渠输水,田间灌溉方法为传统的大水漫灌,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仅为0.5左右。
因此,如何正确面对并处理好现阶段节水农业中的问题,实现节水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 节水农业发展中的问题2.1 认识上的偏差与意识淡薄 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水作者简介 孙可可(1988-),男,安徽阜阳人,本科生,专业:水文与水资源。
收稿日期 2008210217资源是相当宝贵的,当前淮北地区在发展农业过程中的缺水问题已严重困扰着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十分有必要加强水资源在农业中的利用效率,避免水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并防止出现粮食危机[2]。
然而,长期以来,在许多人们的心中形成“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认识,导致农民对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水资源危机意识和节水意识淡薄,人们仍然普遍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对发展节水农业的接受程度不高。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 ci.2009,37(1):263-265 责任编辑 李玮 责任校对 张士敏2.2 发展模式单一,综合集成水平不高 当前,淮北地区在发展节水农业中,单项技术较为成熟,但未发挥出整体优势,比如,在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中,较为重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与管理节水发展不足,节水水平还不够高,导致节水农业的效益费用比也不高。
虽然在工程节水中省水了,但由于耕作管理不善,往往并未产生出另人满意的效果[3]。
而在工程节水中,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等,发展模式也较为单一,未能很好的做到因地制宜,充分的将多种节水技术相结合,因此,最终没有达到高水平节水农业的目的。
2.3 局部地区灌溉缺乏科学分析,损害生态环境的现象突出 节水灌溉是节水农业中的重点,灌溉后所排放的水因其含盐和含有肥料、农药等污染物,直接排放会导致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等污染,破坏生态环境[4]。
目前,淮北地区在发展节水农业中对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重视不够。
另外,在一些局部地区,由于天然或人为的以蓄为主,造成土壤的盐渍化,进而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
2.4 人们的灌溉知识不足,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目前在淮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水平及农业技术人员的限制,再加上普通农民对灌溉知识的不足,对于在农作物生长期间什么时候该灌多少水,即需求量与补给量的关系情况认识不清,盲目的认为灌水越多,产量越高,实践经验和实验证明,灌水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多,增产幅度有下降的趋势[5]。
实际上,当土壤中的含水量低于调萎含水量时,灌水是十分必要的,而当土壤含水量高于田间持水量时,继续灌水,多余的水就会下渗,并不能让作物吸收利用。
2.5 农业节水设施与技术不完备,不先进,且研发与投资力度不足 目前,淮北地区现有的灌溉工程主要是土渠输水,田间的灌水方法大多为传统的大水漫灌,且由于田间灌溉工程设施不完善,沟渠规划不合理,入地流量不适宜,灌溉措施粗放等原因导致水资源流失现象较为普遍[6]。
再加上许多设施由于长久搁置或年久失修,其运行效率十分不足,设施与技术的落后,深刻地影响着该地区水资源的节约与农业的发展。
而且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节水农业的资金投入不足,许多灌溉工程由于处于亏损状态而难以发挥其效益,严重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
2.6 农业节水政策与法规保障不足 在节水农业推广实施过程中,良好的政策法规保障是关键,而目前节水农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农业节水政策法规也不配套,且尚未建立健全灌溉水的市场机制,以致于只靠较低的水价作为收入的灌溉工程难以取得经济效益,亏损现象较为普遍。
另外,在灌溉管理方面,多由各地方政府进行管理与监督,未形成流域范围的统一管理机制,且农民在管理中的参与度较低,开展节水农业的积极性也较差。
2.7 节水农业技术普及率仍较低 在当前阶段,由于节水农业较其他一些水利工程项目较难立项,政府投资较少,且人们对发展节水农业的迫切性认识不够深入,节水农业只是在用于科研的实验田间应用较广,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