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巩固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古诗词阅读理解考试巩固练习精编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古诗词阅读理解考试巩固练习精编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从军行》的作者是(___)朝诗人(____),他尤其擅长写(_____)诗。
[3]“孤城”中的“孤”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后两句可以体会到将士的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联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____________。
“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____________。
(2)风雪声之联耳更显出了____________,将士们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更加怀念____________。
(3)发挥想象,写一写将士们可能会想到故乡的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人教版古诗词阅读理解考试巩固练习精编题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人教版古诗词阅读理解考试巩固练习精编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理解曾几的《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解题,了解纪行诗,判断。
①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
_____②从“道中”看,诗人写出游,只写到“去”,并没有写到“回”。
_____ [2]请找出诗中两处明显的对比,填写下面的内容。
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这是第一处对比:“梅子黄时”正是江南_____时节,难得有这样“_____”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②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是第二处对比:山路上苍翠的树树,与来的时候一样_____,森林丛中传来_____________,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3]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诗人的心情,判断。
①这首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_____②诗中“绿阴”和“黄鹂”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三衢山秀丽的景色。
_____③“黄鹂四五声”中的“四五”是实写,表明黄鹂的叫声。
_____2. 完成下面练习。
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2]“九曲”的意思是___________,“自天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黄河汹涌澎湃,向前奔流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词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古诗词三首》——课后巩固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

3.《古诗词三首》——课后巩固练1 .根据所学古诗内容填空。
(1)《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__________的景色,但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2)《宿建德江》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_________边时写的一首小诗,描写了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___________所见到的_________的景象,抒发了作者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_____________之情。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我国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__的词。
该词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描写了________的美丽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_________之情。
“西江月”是词牌名,我知道的词牌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翻译诗句。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下面的每行诗都是一幅画,仔细读一读,把你眼中的画面写下来。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小题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考试巩固练习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考试巩固练习部编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望洞庭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白银盘里一青螺。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
[3]“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后两句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镜未磨”三个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
B. 诗中描写了夏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C.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D.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里的青螺。
[6]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先说说,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独坐敬亭山[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并写出作者。
[2]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字把读者引入“静寂”的境界。
[3]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3. 课外阅读。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鉴”的意思是________;“徘徊”的意思是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诗句。
问它(方塘)怎么会这样的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地流来。
六年级部编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六年级部编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示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补充诗句。
[2]请写一写诗的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是_____代爱国诗人_______的绝笔。
诗中描写诗人临终遗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叮咛儿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诗人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希望_____________的爱国情怀。
2. 古诗文阅读。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带点的字词的意思。
乃:___________________花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诗句划节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解释诗句的意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他被后人尊为“诗圣”。
(____)(2)这首诗中没有一个“喜”字,所以题目与诗的内容不符。
(____)[5]诗的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作者直接___________了这场及时雨。
后面六句集中写“夜雨”。
野外一片漆黑,只有点渔火若隐若现。
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该是一片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墨竹图题诗[清]郑板桥衙斋①卧听萧萧②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衙门里官员休息居住的地方。
②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
③些小:小小的。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考试巩固练习精编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考试巩固练习精编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补充诗句,完成练习。
所见牧童骑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林樾。
意欲捕___________,___________闭口立。
(1)补全古诗。
(2)牧童“闭口立”的原因是(用诗中原句回答)。
(3)全诗刻画了一个()的小孩儿形象。
A.工于心计B.调皮捣蛋C.天真烂漫2. 阅读练习。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描绘了、、、、、六种景物。
(2)诗中描写颜色的词是,描写声音的词是。
(3)这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①,香雾空蒙月转廊②。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③烧高烛照红妆④。
(注释)①东风袅袅泛崇光:海棠花在微风吹拂下,浮动着高贵华美的光泽。
②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
③故:于是。
④红妆:把海棠花比作美女。
[1]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_________(季节)的_________(时间)观赏海棠花。
[2]请结合注释写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香雾空蒙月转廊”是从嗅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描写的。
B.诗歌前两句写出了海棠花光彩夺目、香气弥漫的特点。
C.诗歌后两句中,“花睡去”是把花当作人来写,“红妆”是把花比作美丽的女子。
D.从诗歌后两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浓浓的爱花、惜花之情。
[4]生活中,你一定见到过、观察过各种各样的花,你知道下面哪张照片是海棠花吗?(______)(填序号)①②③④4. 课外阅读。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送别老朋友的,时间是(_______),地点是(________),被送的人是(__________)。
小学语文古诗词练习题

小学语文古诗词练习题在古老的中华文化中,诗词一直被视为语文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适合小学生练习的古诗词题目,帮助他们巩固课堂所学并提升对古文化的了解。
1. 下面是一首古诗,里面有一些字被隐藏了,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补全古诗中被隐藏的字。
山川_____云雨均,九州生____五尺人。
_____白条_____海白波,朝舜_____贡允礼遗xxxx。
① A. 每 B. 萧 C. 千 D. 曰② A. 辩 B. 变 C. 从 D. 界③ A. 酒 B. 肉 C. 金 D. 象④ A. 鹿 B. 出 C. 岁 D. 目2. 请你仿照下面的古诗创作一首描述冬天的诗,注意运用对仗和描写细节。
白雪_____空,北风______。
孩_____鹅,冬日______。
_____扶_____扶,_______声。
冰_______,煮______。
① A. 华 B. 蒙 C. 蔚 D. 看② A. 凛 B. 肃 C. 寒 D. 冷③ A. 忽 B. 雪 C. 子 D. 儿④ A. 东 B. 西 C. 北 D. 南⑤ A. 手 B. 头 C. 脚 D. 身⑥ A. 丝 B. 丝 C. 丝 D. 月⑦ A. 饺 B. 汤 C. 面 D. 盐3. 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古文语序。
明月_______天上_______。
阳 _____ ______山_______。
4. 根据所给诗句,回答问题。
夕阳无限好,_______是_____?_____(句一):A. 遗址 B.公园 C. 大海 D. 故乡_____(句二):A. 风雨 B. 云雾 C. 小狗 D. 亲人5. 请你根据古诗的内容,写一段大约80字的小短文。
诗云:白日依山____,黄河______地流。
欲穷______万里____,更上______一层楼。
自然风景差异大,大自然运用惊世妙笔描画山河、江河湖海、日月星辰种种景色。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周末巩固训练专项题完美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周末巩固训练专项题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舟过安仁①[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
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③棹:船桨。
④怪生:怪不得。
[1]《稚子弄冰》一诗中,与《舟过安仁》中的“小童”意思相近的词是______________。
稚子弄冰的过程是取冰、穿冰、________。
两首诗都让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____的儿童。
[2]《舟过安仁》中“无雨都张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用原句作答)[3]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写出了两个孩子巧用计策,借风行船的奇思妙想。
B.《稚子弄冰》围绕“弄”字,突出“稚”字。
炽热的童心让孩子们忘记严寒,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C.“怪生”和“忽作”两词,暗藏着杨万里对天性顽劣的孩子制造恶作剧的不满与责怪。
[4]用自己的话说说“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________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__________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古文练习题
一、填空题(16分)
1.填颜色:
(1)_________日依山尽,_______河入海流。
(2)日暮_______山远,天寒_______屋贫。
(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_______桔_______时。
2.填数字:
(1)飞流直下_______尺,疑是银河落_______天。
(2)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里江陵_______日还。
(3)碧玉妆成_______树高,_______条垂下绿丝绦。
3.填植物: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_村。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_______少一人。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口_______别样红。
二、补充句子(10分)
(1) 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2)江上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飞入寻常百姓家。
(4)__________________ ,清风半夜鸣蝉。
(5)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中“游”名胜。
(10分)
(1)不识_________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_______瓜洲一水间,________只隔数重山。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_______无故人。
(4)朝辞_______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5)________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_______关。
(7)故人西辞_______,烟花三月下_______。
(8)欲把_______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四、填空(12分)
1.《游园不值》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
诗中描写景色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本诗描写了________的美丽景色,广为流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久我们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
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和“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李白送别时写了“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友人离别之情。
他还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成为借景抒情的名句。
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五、选择题(12分)
1、选出全是宋诗的一组。
( )
A《钱塘江春行》、《泊船瓜州》、《蚕妇》
B、《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题西林壁》、《元日》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示儿》、《游园不值》
D、《枫桥夜泊》、《咏柳》、《宿新市徐公店》、
2、瑞安的孙依言、孙诒让父子建造的浙江四大藏书楼之一是( )
A、嘉业堂
B、天一阁
C、玉海楼
D、别下斋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的梅和( )被世人喻为花中四君子。
A、松、竹、兰
B、菊、竹、兰
C、菊、松、竹
D、兰、竹、荷
4、选出李白的作品:( )
A.《古朗月行》B.《登鹤雀楼》C.《送元二使安西》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E.《望天门山》F.《赋得吉原草送别》G.《江南春》
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 )的词句。
A.岳飞B.辛弃疾C.陆游
6、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
A.红色B.花C.树叶
7、诗人杜甫人称( )。
A、诗仙
B、诗圣
C、诗囚
D、诗鬼
8、“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的作者李清照是( )人。
A、宋代
B、唐代
C、清代
D、明代
9、唐贾岛在“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这旬诗中最终是选了
A.推B.敲C.扣D、拉
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词描写的是( )
A、春夜景色
B、夏夜景色
C、秋夜景色
D、冬夜景色
1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孟郊《游子吟》,是一首赞美( )的诗。
A、父爱
B、母爱
C、师爱
D、友情
1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自( )的《小池》。
A、杨万里
B、苏轼
C、贺知章
D、陆游
1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六、判断题(在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
10分)
1、《诉衷情》的作者是宋朝诗人张志和。
( )
2、《过故人庄》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
( )
3、《枫桥夜泊》真切自然地抒发了作者旅途寂寞的心情。
( )
4、“清明时节雨纷纷”的下一句是“牧童遥指杏花村”。
( )
5、《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鹿柴》都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
( )
七、连线(10分)
《如梦令》李清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浣溪沙》岑参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望岳》秦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逢人京使》杜甫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清平乐》黄庭坚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八、根据意思写出诗句(8分)
(1)说明好上加好,更进一步的。
(2)说明生命力强,比喻烈火是扑不灭的。
(3)表达在节假日对亲人无限思念之情。
(4)常用来教育孩子要珍惜劳动果实。
九、写出含有下面字的诗句(12分)
1、月:“举头望明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竹外桃花三两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清明时节雨纷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