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碳达到多少ppm值会对人身有危害
一氧化碳安全浓度标准

一氧化碳安全浓度标准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毒气体,它是由不完全燃烧有机物质时产生的。
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因此有必要了解一氧化碳的安全浓度标准,以便有效地预防和应对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
一氧化碳的安全浓度标准是指在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根据国际上的相关标准,一氧化碳的安全浓度标准一般为每百万分之二百五十(250 ppm)。
这意味着如果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超过250 ppm,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一氧化碳的主要危害是它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一种称为碳氧血红蛋白的物质,导致血液无法有效地携带氧气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轻度一氧化碳中毒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迷和死亡。
因此,了解一氧化碳的安全浓度标准对于保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来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
首先,要保证室内通风良好,及时清理燃烧产生的废气。
其次,要定期检查家用燃气设备和取暖设备,确保其燃烧完全,避免产生一氧化碳。
最后,要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旦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超过安全标准,报警器就会发出警报,提醒人们及时采取措施。
除了个人防护措施外,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一氧化碳的监测和管理。
加强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监管,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
同时,加强对一氧化碳中毒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一氧化碳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了解一氧化碳的安全浓度标准,预防和应对一氧化碳中毒,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才能有效地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保护人体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大家对一氧化碳安全浓度标准的重视,共同为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而努力。
一氧化碳达到多少ppm值会对人身有危害

CO空气中的含量吸入时间和中毒显示症状
如果考虑体力消耗,正常人接触1小时为35ppm,所以36ppm对人是显然有害的,并且不能超过一小时,如果超了会有明显中毒反应。
下面是一氧化碳中毒机理:
精心整理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是否会造成慢性中毒,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在血液中形成的碳氧血红蛋白可以逐渐解离,只要脱离接触,一氧化碳的毒作用即可逐渐消除,因而不存在一氧化碳的慢性中毒;另一种认为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能引起慢性中毒。
近年来,许多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都证明,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对健康是有影响的,主要表现在: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S.M.艾尔斯等人发现,当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饱和度为8%时,静脉血氧张力降低,从而引起心肌摄取氧量减少和促使某些细胞内氧化酶系统停止活动。
P.阿斯特鲁普等还证明,一氧化碳能促使大血管中类脂质沉积量增加。
当血中碳氧血红蛋白达15%时,能促使大血管内膜对胆固醇
,脑组
精心整理。
一氧化碳危险浓度标准

一氧化碳危险浓度标准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不同数值时,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不同,具体如下:
1.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50ppm,成年人置身其中所允许的最大含量,超过这个含量,就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2.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200ppm,成人置身其中2-3小时后,会有
轻微的头痛、头晕、恶心等不良症状。
3.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400ppm,成人置身其中2h内前额痛,3h
后将有生命危险。
4.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800ppm,成人置身其中45min内头痛、恶心,2-3小时内死亡。
5.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1600ppm,20min内头痛、恶心,1h内死亡。
至于国家规定的一氧化碳报警器限值,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的二级报警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200%OEL,也就是32 ppm。
当现有探测器的测量范围不
能满足测量要求时,一氧化碳的二级报警设定值不得超过10%IDLH,也就
是136 ppm。
此外,根据国家规定,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4PPM可以正常工作,车间空气中CO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具体准确的浓度值,建议咨询相关气体专家或查阅气体安全方面的文献资料。
气体检测标准值

气体检测标准值气体检测是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安全生产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对空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气体浓度超标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健康。
在进行气体检测时,我们需要了解各种气体的标准值,以便及时准确地判断气体浓度是否合格。
下面将对常见气体的检测标准值进行介绍。
首先,氧气是空气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人体和许多生物来说,氧气是必不可少的。
在一般的空气中,氧气的浓度约为21%,而在工作场所和特定环境中,氧气的浓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根据相关标准,一般情况下,氧气的浓度在19.5%至23.5%之间为正常范围,低于19.5%的氧气浓度会导致缺氧,超过23.5%的氧气浓度则可能导致氧气中毒。
其次,二氧化碳是另一个常见的气体成分,它的浓度对于环境和人体健康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应该控制在1000ppm以下,超过这个数值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体健康。
在一些特殊场所,如密闭空间或工业生产现场,二氧化碳的浓度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
另外,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毒气体,它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一氧化碳的浓度超过一定限制时,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根据相关标准,室内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限制为50ppm,超过这个数值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在一些需要特别关注一氧化碳的场所,如地下车库、煤气房等,需要进行定期的一氧化碳监测和控制。
此外,硫化氢、氨气、甲烷等气体的检测标准值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这些气体在工业生产和特定环境中可能会大量产生,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因此,对于这些气体的监测和控制同样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气体检测标准值的了解和掌握对于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健康至关重要。
在进行气体检测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进行准确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co检测标准

co检测标准
CO检测标准是指对室内空气中CO浓度的检测标准,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易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有必要对室内空气中CO进行检测,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CO检测标准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CO的浓度范围进行限制,二是对CO检测设备的精度要求。
在国际上,对室内空气中CO的浓度范围有明确的限制,通常规定最高限制浓度为50ppm,而在中国,有关部门对室内空气中CO的浓度范围也提出了相关规定,最高限制浓度为30ppm。
对于CO检测设备的精度要求,一般要求误差不超过±5%。
此外,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要求检测设备的校准周期不超过6个月,并且要求在检测前对设备进行预热。
总之,CO检测标准是保障人们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定期检测室内空气中的CO浓度,确保室内环境的安全。
- 1 -。
co中毒标准

co中毒标准
CO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或接触到过量的一氧化碳(CO)导致的中毒症状。
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却具有高度的毒性。
以下是CO中毒的一些常见标准或症状:
1. 轻度中毒:CO浓度在35-100 ppm(每百万份)之间,可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嗜睡、心跳加速等症状。
2. 中度中毒:CO浓度在101-200 ppm之间,可导致严重的头痛、呕吐、意识模糊、步履不稳等症状。
3. 重度中毒:CO浓度在201-400 ppm之间,可引起严重的呕吐、晕倒、意识丧失、呼吸困难、抽搐等症状。
4. 极重度中毒:CO浓度超过400 ppm,可导致昏迷、心脏骤停、呼吸停止、死亡等严重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CO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还受到暴露时间的影响。
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CO环境中,即使CO浓度相对较低,也可能引起较严重的中毒症状。
如果怀疑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从CO污染源中转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前,可以尽量打开窗户、门等增加室内通风,并避免进一步接触CO 污染物。
及时发现和处理CO中毒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在居住环境中,以便及早发现异常情况。
co浓度对人体危害

连续1小时
100PPM 500PPM
会意识不清、呕吐 连续2-3分钟 1000PPM
会导致死亡
2-10分钟 10000PPM
死亡
1-2分钟 20000PPM
CO气体不同浓度对人体的伤害
气体种类
危害程度
接触时间 气体浓度
TWA值
连续8小时 16PPM
无明显生理反应
连续8小时 30PPM
无明显后果
连续2小时 50PPM
一氧化碳
大部分人员会发生头疼、 恶心等生理不良反应
会头疼、眩晕
连续8小时 连续1小时
100PPM 500PPM
会意识不清、呕吐 连续2-3分钟 1000PPM
会导致死亡
2-10分钟 1Βιβλιοθήκη 000PPM死亡1-2分钟 20000PPM
CO气体不同浓度对人体的伤害
气体种类
危害程度
接触时间 气体浓度
TWA值
连续8小时 16PPM
无明显生理反应
连续8小时 30PPM
无明显后果
连续2小时 50PPM
一氧化碳
大部分人员会发生头疼、 恶心等生理不良反应
连续8小时
会头疼、眩晕
有害气体检测标准

井下有害气体检测标准及处理方法(一)一氧化碳(CO)CO浓度不得高于24ppm/m3。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相对密度0.97,微溶于水,能燃烧,当体积浓度达到13%~75%时遇火源有爆炸性。
一氧化碳有剧毒。
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比它与氧气的亲和力大250~300倍。
一氧化碳的中毒程度与中毒浓度、中毒时间、呼吸频率和深度及人的体质有关。
50ppm:成年人置身其中所允许最大含量。
200ppm:数小时后有头痛、心跳、耳鸣等轻微中毒症状。
400ppm:2h可引起前额痛,3h后将有生命危险。
800ppm:45分钟内头痛恶心,2h-3h内死亡。
1600ppm:短时间失去知觉、抽筋、假死。
30min内即可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除上述症状外,最显著的特征是中毒者粘膜和皮肤呈樱桃红色。
(二)硫化氢(H2S)硫化氢是无色、微甜、略带臭鸡蛋味的气体,相对密度为1.19,易溶于水,当浓度达4.3%~46%时具有爆炸性。
硫化氢有剧毒。
它能使人体血液缺氧中毒,对眼睛及呼吸道的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鼻炎、气管炎和肺水肿。
当空气中浓度达到0.0001%时可嗅到臭味,但当浓度较高时(0.005~0.01%),因嗅觉神经中毒麻痹,臭味“减弱”或“消失”,反而嗅不到。
0.025-0.01ppm:人的嗅觉有感。
50-100ppm:1-2小时内出现轻微中毒症状。
100-150ppm:嗅觉神经麻痹,中毒症状明细。
200-250ppm:可忍受0.5-1小时有后遗症。
200-350ppm:6-8分钟即可中毒,4-8小时内死亡。
500-600ppm:一分钟内严重中毒,0.5-4小时内死亡。
600-700ppm:2-15分钟内死亡。
700-1000ppm:立即死亡。
井中硫化氢的主要来源有:坑木等有机物腐烂;含硫矿物的水化;(三)氧气井下氧气含量不得低于20.9%,空气中正常含氧量为21%,氧含量缺少时,就会导致人员窒息.当氧气含量为12%一15%时,人的呼吸就会急促、头痛、眩晕、浑身疲劳无力,动作迟钝;当氧气含量为10%一12%时,人就会出现恶心呕吐、无法行动乃至瘫痪;当氧气含量为6%一8%时,人便会昏倒并失去知觉;当氧气含量低于6%时,6—8分钟的时间内,人就会死亡;当氧气含量为2%一3%时,人在45秒内会立即死亡.GB/T18883-2002确定新风量不应小于30m3/h人,这是根据人体的生理需要量而定的,如要保证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超过国家标准的 0.1%,则必须保证新风量为30m3/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氧化碳达到多少ppm值会对人身有危害CO空气中的含量吸入时间和中毒显示症状
50ppm成年人置身其中所允许的最大含量
200ppm(2-3)h后,有轻微的头痛、头晕、恶心
400ppm2h 内前额痛,3h 后将有生命危险
800ppm45min 内头痛、恶心,(2-3)h内死亡
1600ppm20min 内头痛、恶心,1h内死亡
一氧化碳,分子式CO,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
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74%。
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也可以作为燃料使.
【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我国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急性职业中毒。
CO也是许多国家引起意外生活性中毒中致死人数最多的毒物。
急性CO中毒的发生与接触CO的浓度及时间有关。
我国车间空气中CO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
有资料证明,吸入空气中CO浓度为240mg/m3共3h,Hb中COHb可超过10%;CO 浓度达m时,可使人产生严重的头痛、眩晕等症状,COHb可增高至25%;CO浓度达到117Omg/m3时,吸入超过6Omin可使人发生昏迷,COHb约高至60%。
CO
浓度达到11700mg/m3时,数分钟内可使人致死,COHb可增高至90%。
临床上以急性脑缺氧的症状与体征为主要表现。
接触CO后如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于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即可迅速消失者,属一般接触反应。
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心跳、眼花、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烦躁、步态不稳、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如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但无昏迷。
于离开中毒场所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数小时后,症状逐渐完全恢复。
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面色潮红,多汗、脉快、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
及时移离中毒场所并经抢救后可渐恢复,一般无明显并发症或后遗症。
重度中毒时,意识障碍严重,呈深度昏迷或植物状态。
常见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正常或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牙关紧闭,或有阵发性去大脑强直,腱壁反射及提睾反射一般消失,腱反射存在或迟钝,并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脑水肿继续加重时,表现持续深度昏迷,连续去脑强直发作,瞳孔对光反应及角膜反射迟钝,体温升高达39~40℃,脉快而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发凉,出现潮式呼吸。
有的患者眼底检查
见视网膜动脉不规则痉挛,静脉充盈,或见乳头水肿,提示颅内压增高并有脑疝形成的
可能。
但不少患者眼底检查阴性,甚至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而病理解剖最后仍证实有
严重的脑水肿。
重度中毒患者经过救治从昏迷中苏醒的过程中,常出现躁动、意识混浊、定向力丧失,或失去远、近记忆力。
部分患者神志恢复后,可发现皮层功能障碍如失用(apraxia)、失认(agnosia)、失写(agraphia)、失语(aphasia)、皮层性失明
或一过性失聪等异常;还可出现以智能障碍为主的精神症状。
此外,短暂的轻度偏瘫、帕金森综合征、舞蹈症、手足徐动症或癫痫大发作等均有人报道。
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多数重度中毒患者仍可完全恢复。
少数出现植物状态的患者,表现为意识丧失、睁眼不语、去脑强直,预后不良。
除上述脑缺氧的表现外,重度中毒者中还可出现其他脏器的缺氧性改变或并发。
部分患者心律不齐,出现严重的心肌损害或休克;并发肺水肿者肺中出现湿啰音,呼吸困难。
约1/5的患者发现肝大,2周后常可缩小。
因应激性胃溃疡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偶有并发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及筋膜间隙综合征(compartmentsyndrome)者,因出现肌红蛋白尿可继发急性肾功衰竭。
有的患者出现皮肤自主神经营养障碍,表现为四肢或躯干部皮肤出现大、小水疱或类似烫伤的皮肤病变,或皮肤成片红肿类似丹毒样改变,经对症处理不难痊愈。
听觉前庭损害可表现为耳聋、耳鸣和眼球震荡;尚有2%~3%的患者出现神经损害,最常受累的是股外侧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腓神经等,可能与昏迷后局部受压有关。
2.迟发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部分急性CO中毒患者于昏迷苏醒后,意识恢复正常,但经2~30天的假愈期后,又出现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称为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
因表现出quot;双相quot;的临床过程,亦有人称之为quot;急性CO中毒神经系统后发症quot;。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
(1)精神症状:突然发生定向力丧失、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障碍、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或出现幻视、错觉、语无伦次、行为失常,表现如急性痴呆木僵型精神病。
(2)脑局灶损害
1)锥体外系神经损害:以帕金森综合征多见,患者四肢呈铅管状或齿轮
样肌张力增高、动作缓慢、步行时双上肢失去随伴运动或出现书写过小症与静止性震颤。
少数患者可出现舞蹈症。
2)锥体系神经损害: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的轻度偏瘫,上肢屈曲强直,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引出一侧或两侧病理反射,也可能出现运动性失语或假性球麻痹。
3)其他:皮层性失明、癫痫发作、顶叶综合征(失认、失用、失写或失算)亦曾有报道。
3.低浓度CO对人体的影响
长期接触低浓度CO是否可以造成慢性中毒,至今尚有争论。
近年来的资料认为,长期接触低浓度CO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两方面的影响:
(1)神经系统:头晕、头痛、耳鸣、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等脑衰弱综合征的症状比较多见,神经行为学测试可发现异常,多于脱离CO接触后即可恢复。
上述症状顽固者,往往有多次轻度急性CO中毒的历史。
(2)心血管系统:心电图可出现心律失常、ST段下降、QT间期延长,或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异常。
在职业接触者COHb饱和度达到5%以上时,可以见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这些酶活性的增高可能与心肌损害有关。
此外,通过人群调查,发现约20%~25%的吸烟者血中COHb高于8%~10%,这些人心肌梗死的猝死率比不吸烟者为高。
近年对63名冠状动脉硬化患者研究发现,在接触CO使COHb水平由%升高至2%及%后,其出现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时间提前,对运动的耐受力明显减低。
这些调查资料,结合动物实验研究,提示在低浓度CO的长期作用下,心血管系统有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其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为氧气的二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