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模块一 中国近代史 主题4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件

合集下载

河北专版201x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模块一中国近代史主题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河北专版201x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模块一中国近代史主题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模块一 中国梳理过关 考点1 五四运动 2013、2015年考查
关联拓展►1.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含义“新”在中国革命有了
科学的指导思想、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正确的革命方 向和坚定的无产阶级领导者。
2.五四爱国运动只是取得了初步胜利,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根本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正确理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 国革命实际,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成功结合, 开创了中国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 路。它犹如中国革命燃起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 条件。它犹如一盏明灯,启示着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 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探索出“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1)原因:这条道路符合中国的国情。 ①中共能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 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②中共在自身的成长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勇于面对困 难和挫折。
六年真题全练
命题点1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命题解读】本主题内容在近六年河北中考中多具体考查某一重 大历史事件的意义、背景、发展趋势等。2017年下半年中共十九大 在北京召开。因此关于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任务就成 为2018年中考的热点素材,备考时应注意链接。2018年为毛泽东诞 辰125周年,因此对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等 ,或者是对毛泽东同志的成就要重点识记。

安徽省2023中考历史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二中国近代史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课件

安徽省2023中考历史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二中国近代史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课件


救民的新出路。③它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

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2012安徽 15(2)]
考点2 五四运动 (10年4考)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①社会形势: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得民族
异同比较 1.中西近代化探索特点的比较。 (2)中国近代化探索,深受外国(西方)影响,最先开始的是经济领域的近代 化,然后是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最后是思想领域的科学化、理性化。如下图 所示:
(3)原因:西方近代化是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产物,而中国近代化是向西方 学习的过程,不是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生中产生了重要影响。②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背景 。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

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

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化 运 动
兴起 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 《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2012安徽15(1)]
中 外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国内五四运动。②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 联 送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系
考点帮
目录(安徽·中考帮)
• 考点1 新文化运动 (10年3考) • 考点2 五四运动 (10年4考) • 考点3 中国共产党诞生 (10年1考)
拓展帮 史料帮
• 知识纵横 • 异同比较 • 分析探究

2024年人教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024年人教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名为《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陈 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首先提出民 代表人物 独 主和科学;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
秀 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代表 人物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 胡适 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募仿
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
口号和要求
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 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
霖、陆宗舆、章宗祥
运动中心 北京(前期)、上海(后期)
主力军 学生(前期)、工人(后期)
结果
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 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 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 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1919年,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 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先进知识分子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 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 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 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题》一文,指出国人的头脑中仍然装满“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要巩
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
可”。该文作者应是( D )
A. 李鸿章
B. 张謇
C. 梁启超
D. 陈独秀
1
2
3
4
5
6
2. (2022·福建)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赞美家乡风光的 《山中即景》:“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 泉。”他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得益于新文化运动( D ) A. 提倡民主思想 B. 抨击旧道德 C. 主张男女平等 D. 倡导白话文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资料专题一中国近代史(一)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资料专题一中国近代史(一)

了。
《辛丑条
5
八国联 军侵华 1900年 战争
中国、 英美俄 日法德 意奥
中国战 败
《辛丑条 约》
约》后,中 国社会完全 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
会。
表二: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大规模的革命运动或改革
序 号
名称
时间
领 导 人
主要思 事件性 失败原 影响或评




沉重打击
提出了 反封建 在中外 了腐败的
十多万平方公里的?P8
6.左宗棠收复新疆:背景、时间、人物、策略、结果、意
义。 (背景:阿古柏侵入新疆,英俄虎视眈眈,新疆危机。时
间:1876年。人物:左宗棠。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结 果:军事上取得胜利,收回伊犁。意义:缓和了新疆危机,维 护了国家主权。)
7.结合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甲午战争对中 国的危害。
(维新
5
戊戌变 派) 法时期 康有为
梁启超
资产阶级的爱国
政治运动,加快
了中国近代化的
进程。维新派在
帝国主义侵略日
益加深的紧要关
主张变法维新, 头,要求挽救民
/ 救亡图存,振兴 族危亡,发展资
国家。P33
本主义,具有爱
国和进步的意
义。这次变法广
泛传播了资产阶
级政治学说和自
然科学知识,对
中国社会起到了
2
经济力量
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资 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家 实力迅速增强。
已到了封建末世,资本 主义萌芽虽有所增长,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 统治地位。财政日益困
难,国势日衰。
3
军事力量
军力强盛,武器先进。
武器落后,军备松弛, 国防薄弱。

河南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一 中国近代史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课件

河南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一 中国近代史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课件
12
3.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因素
第一,列强的侵略,迫使清政府打开国门,发现自己的落后。第二,经济工业
化、政治民主化、思想上追求民主与自由,这些近代化大潮流的推动。第三,
一些先进人士的倡导。
4.中外近代化历程的比较
西方近代 化历程
思想解放→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 举例:(英国)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
中国近代 化历程
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民主化、科学化 举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3
名师点睛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毛泽东于1938年提出把7月1日 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的含义 新的领导阶级——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新的革命道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8
9
10
考能提升
知识拓展 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失败后,进步的知识分子为探索救国 救民的道路而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主要表现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辛亥革命的延续,又为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之“新”在于其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冲击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上的近代化探索,其并不意味着近代化结束或完成。洋 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处于近代化的起步阶段。
11
2.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这里的“民 主”,主要是指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这里的“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也包 括从西方传入的某些唯心主义的社会科学理论。陈独秀提出这一口号是因 为:他认为必须树立变革社会的思想,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治,才能顺应社会 历史的发展,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

2023版中考历史复习之1 中国近代史主题一

2023版中考历史复习之1 中国近代史主题一
出现微弱的西化倾向,但人们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传统 服饰的主导地位尚未被动摇。妈姐装、黑胶绸唐装等独具 岭南特色的民俗服饰仍然被保留
中西服饰广 泛并存期
1911— 1919年
左右
人们广泛地接受西方服饰,中西服饰在斗争矛盾中逐渐互 相汲取积极元素,并且相互融合,形成近代中华民族服饰
——整理自伍春明、杨丹琳、莫丹丹《近代广州服饰的历史文化解读》
返回目录
时间 1840—1842年 19世纪60—90年代
1919年 1949年
1978年
事件 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五四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意义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现代 史的开端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
州市中心穿流而过。丰富的 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自然资源为工商业的发展提
1843—1858年,这一时期被称为
供了有利的条件。平坦的陆 “五口通商”时期,五个城市相继开放,
地、充分的水源、适宜的气 使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步入一个新阶段。
候条件,不但适宜人们居住, 古老的广州城,不仅是我国最早通向外
返回目录
知识梳理拓展
考点一 林则徐虎门销烟 /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
1.林则徐虎门销烟 背景: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原因: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 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民族英雄 事迹: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 评价:我国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体现了其敢于反抗、 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史1.1 夏商周了解夏朝的建立和灭亡掌握商朝的兴衰过程掌握周朝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2 秦汉了解秦朝的统一和灭亡掌握汉朝的兴衰过程了解三国鼎立局面1.3 三国两晋南北朝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发展和灭亡掌握两晋的更替过程了解南北朝的并立局面第二章:中国近代史2.1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影响2.2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影响掌握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第三章:中国现代史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影响了解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和影响3.2 改革开放以来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就第四章:世界古代史4.1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了解古埃及的文明特点掌握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了解古罗马的法律制度4.2 古印度、古中国、古阿拉伯了解古印度的文明特点掌握古中国的科技发明了解古阿拉伯的文化成就第五章:世界近代史5.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和主要成就掌握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了解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和影响5.2 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和结果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和影响第六章:世界现代史6.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6.2 冷战、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了解冷战的背景和主要事件掌握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影响了解世界多极化的表现和影响第七章:世界科技发展史7.1 古代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了解古代科技发明的重要性和影响掌握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内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7.2 近现代科技革命、三次工业革命了解近现代科技革命的重要性和影响掌握三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第八章:世界文化发展史8.1 古代文化成就、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的文化成就掌握这些文明的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8.2 近现代文化成就、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现代文学、艺术、科学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文化成就掌握近现代文学、艺术、科学的重要成就和影响第九章:世界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9.1 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了解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过程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影响9.2 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了解殖民扩张的过程和影响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影响第十章:世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0.1 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与全球性环境问题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掌握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影响10.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和内涵掌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其影响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涵盖了中考历史总复习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科技发展史、世界文化发展史、世界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以及世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十个章节。

(云南专用)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篇 考点系统复习 板块2 中国近代史 主题四 中华民族的抗日

(云南专用)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篇 考点系统复习 板块2 中国近代史 主题四 中华民族的抗日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独家教育资源为你2提供,thank yo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4 南京大屠杀
考点5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
易错提示►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
胜的神话;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考点6 中共七大的召开
易错提示►1.中共七大讨论的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夺取抗战
3.抗日战争的特点有哪些? (1)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 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与世 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 (3)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倡导 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 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不退 缩,决定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 旗,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 (4)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 胜利。 (5)持久性。是所有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九一八事变后,中 国共产党代表全民族的根本利益,首先高举起武装抗日的大旗,肩负 起民族解放先锋的历史重任;同时还积极倡导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在局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动员和组织人民的力量所作 出的重大贡献,无疑是不可磨灭的。
(3)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日本率先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世界上第一 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确立“十四年抗战”,更能完整地审视中国抗 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密切关联,更能完整地体现中国人民为 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正义与进步事业所付出的巨 大牺牲和作出的重大贡献。
A.使近代中国实现了统一 B.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使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
2.C 本题主要叙述的是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 位,其中“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表明中国抗 日战争的重大意义。故答案为C。
3.[2016·河北,12 题,2分]为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一首 题为《冬夜题□□□□》的诗写道:“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 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和肝。八年烽火山河破 ,三载硝烟宪政残。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 ”“□□□□”应是( B )
胜利,一个是抗战胜利后将走向何方,不是单纯地解决抗战问题。 2.遵义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共七大则
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考点7 抗日战争的胜利 2012、2015、2017年考查
关联拓展►1.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在全民族抗战斗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 相互配合,共同作战,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在正面战场,国民 党部队作战积极,消灭了日军大量兵力,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 中国的战略计划,对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援了敌 后战场的抗日游击战争。 2.日本侵华战争中几个重要阶段中共政治态度的发展变化
六年真题全练
【命题解读】 抗日战争历来是中考的重点内容之一,特别是将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更增添了历史的热点性。近年来 河北中考对这一内容除了考查具体事件的影响外,还从整体上考查 抗战胜利的原因、影响。对此在复习时应注意从整体上梳理不同年 份“中国”和“日本”的相对行为;其次还要注意强化“抗日战争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最后就是要关注如今日本政府的 举动,这往往是中考命题的角度。
1.C 解答本题注意“铁岭”“松江”“日寇”“东北”等信 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到半年就占领了东三省。面对这 一情景,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等同敌人展开斗争,诗篇《露营 之歌》正是对这段历史的写照。
2.[2017·河北,13题,2分]在这场关乎世界和平、人类命运 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 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 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表明,中国抗日战争( C )
1.[2017·河北,20题,3分]著名诗篇《露营之歌》写道:“铁岭 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 天红。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呀!果敢冲锋,逐日寇, 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中国人民“复东北”的壮举应始 于( C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九国公约》的签署 C.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红军长征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3.B 根据材料中“古都兵变”“国共缓攻矛与盾”“八年烽 火山河破”等信息可以判断“□□□□”应是西安事变。故答 分]抗战时期,一位父亲送给参军的 儿子一面“死”字旗,旗上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 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乃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 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 分。”从中,我们能感受到这对父子( D )
考点2 西安事变 2016年考查
易错提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 形成,而非正式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 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考点3 七七事变
易错提示►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而七七事变 是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也是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模块一 中国近代史
主题 4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考点梳理过关 考点1 九一八事变 2017年考查
关联拓展►“八年抗战”修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是什么?
(1)不仅加深了对八年全国抗战的认识,而且也肯定了六年局部抗战 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 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