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流程
临床标本的采集和运输

XXXX
XXXXX
2
3
准备采集工具:根据采集方法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如注射器、试管、 棉签、滤纸等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在采集过程中,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避 免污染标本和感染采集人员
4床中最常用的标本采集方法之一,以下是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常选择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等较大且清晰的静脉进行采血
消毒:在采血前,需要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以避免感染
穿刺:在消毒后,使用采血 针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将 针头固定在静脉上
收集血液:将血液收集到试 管中,根据需要加入抗凝剂 或防腐剂等
拔针:在采血完成后,迅速 拔出针头,并压迫采血部位 5-10分钟,以避免出血和感 染
2. 尿液采集
尿液采集通常分为两种方式:留置导尿和自然排尿。以下是尿液采集的注意事项
标识:在容器上标识患者信息、标本类型、采集时 间和检测要求等
保护标本: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护标本免受震动 、污染和光照等影响
及时送检:在规定时间内将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 测,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BRILLIANT JOURNEY ABOUT NATURE
感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导师:xxx
目录
CONTENTS
1 临床标本采集前的准备
2
临床标本的采集
3
临床标本的运输
2
1
在进行临床标本 采集之前,需要 做好以下准备工
作
1
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用药情况等, 以便确定采集的标本类型和数量
确定采集方法:根据标本类型和采集部位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 采集方法,包括静脉采血、尿液采集、呼吸道分泌物采集等
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及登记送检流程

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及登记送检流程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及登记送检流程一、制度目的为保障患者安全,规范手术室标本的采集、处理、运送和保存,制定此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手术室所有的组织、细胞、液体等标本采集、处理、运送和保存工作。
三、制度内容1. 标本采集(1)标本采集必须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应尽量在手术中积极采集,并按指示标记。
(2)手术室标本采集前,应确认患者基本信息、标本采集处所、采集部位等信息的准确性。
(3)针对不同标本采集要求,选择适当的采集器具,尽可能避免对患者的伤害。
2. 标本处理(1)对于采集到的组织标本,应立即送入特定的固定液中固定,避免组织构造的变异。
(2)液体标本宜立即送到特定实验室,依照现行标本送检的要求进行保存和处理。
3. 标本保存(1)固定后的组织标本,应在特定的标本盒中标明标本号、患者姓名、采集日期等信息,并送往专门处理实验室。
(2)液体标本应在特定的标本瓶中标明标本号、患者姓名、采集日期等信息,并在温度要求下妥善保管,确保标本完整性和准确性。
4. 标本运送(1)标本的运送需注意标本的保存条件和包装方式。
(2)标本运送应由专人或指定运输车辆进行,并保持稳定的温度条件。
(3)对于液体标本,应尽量在当天送到专门研究室进行分析。
5. 标本登记(1)手术室应建立标本登记制度,对每个标本都必须在特定时间点进行登记。
(2)标本登记应包括标本号、患者姓名、采集日期、采集部位、检测项目、采集者等重要信息。
6. 标本销毁(1)已完成检测的标本应及时销毁;(2)未使用的标本,应在规定时间内销毁。
7. 违规处理(1)未经患者同意而采集标本,存在违规行为,将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2)对于标本保存、运送和处理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应及时报告和整改,并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四、登记送检流程1. 标本采集(1)由负责手术的医生进行标本采集,应确认患者基本信息、采集部位、采集时间等信息的准确性;(2)针对不同标本采集要求,选择适当的采集器具,尽可能避免对患者的伤害。
手术标本送检流程

手术标本送检流程手术标本送检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正确的送检流程可以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为患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下面将详细介绍手术标本送检的流程。
首先,手术标本的采集非常关键。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部位来采集标本。
在采集标本之前,医生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的清洁,以避免细菌的污染。
同时,医生还需要使用无菌器械进行操作,确保标本的无菌状态。
接下来,采集好的标本需要进行正确的标识。
医生需要在标本上标明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并注明标本的采集部位和日期。
这样可以避免标本混淆,确保送检的准确性。
随后,标本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不同类型的标本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比如组织标本需要进行组织固定和包埋,液体标本需要进行离心和抽取上清液。
在处理标本的过程中,医生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完成标本处理后,医生需要填写标本送检单。
送检单上需要详细记录标本的信息,包括采集部位、处理方法、送检项目等。
医生需要认真填写送检单上的每一项内容,确保送检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最后,医生需要将标本送至临床病理科进行检测。
在送检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及时将标本送至病理科,并告知病理医生标本的相关信息。
病理医生将根据标本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测和分析,并向临床医生提供检测报告,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手术标本送检流程包括标本采集、标本标识、标本处理、填写送检单和送检等环节。
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任何环节的差错都可能影响标本的质量和检测结果。
因此,医生在进行手术标本送检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过程控制分析

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过程控制分析一、采集前准备1.了解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和要求;2.明确采集时机,根据不同检测项目确定采集时间;3.熟悉相应标本采集培训,了解采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5.准备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6.做好病人的辅助准备工作,如饮食控制、用药情况等。
二、标本采集1.疏导病人情绪,提供安全感,确保标本采集时的合作度;2.按照规范操作流程,正确采集标本;(1)采血: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穿刺技术正确、干净;(2)尿液:采集中段尿,避免第一段和终末段污染;(3)粪便:选择新鲜、清洁的粪便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达实验室;(4)分泌物:遵循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污染;3.确认标本采集完成后,包装标本,避免漏液、溢出及感染风险;4.及时填写采集记录,包括标本类型、采集时间等信息。
三、标本保存1.将采集好的标本妥善保存,避免失效;2.严格控制标本温度,根据标本要求保存在不同的温度和环境中;3.尽量保持标本稳定,避免振荡和高峰冲击;4.避免标本遭受化学物质、紫外线和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5.不同类型的标本应进行合理分类和标识,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四、标本运送1.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如存在感染风险的标本应运送到指定的传染病实验室;2.采用特制的容器和包装材料,防止漏液、破损及污染;3.填写标本运送单,包括标本类型、数量、运送时间等信息;4.监测温度,确保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运输;5.运送途中避免震荡和振荡,减少标本破损的风险;6.及时报告实验室,并核实标本的收取情况。
五、数据录入1.在标本接收时核对收到的标本和相应标本单的信息是否一致;2.及时录入信息,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3.不同的检测项目应当有专人进行录入,避免交叉录入造成的错误;4.录入后应进行校验,确认信息准确无误;5.建立信息追溯机制,便于查找和纠错。
针对以上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采集过程中,病人的配合度可能会影响标本的采集结果,因此可以通过病人教育和沟通来疏导病人情绪,提供安全感;2.在标本采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采集,同时要提醒采集人员注意无菌操作;3.在标本保存过程中,要控制好标本的温度和环境,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4.在标本运送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和包装材料,避免漏液、破损和污染;5.在数据录入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设立校验措施来确保录入正确。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管理制度一、一般原则(一)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且有临床感染症状或伤口恶化或长期不愈合时采集标本。
(二)闭合伤口或穿刺采集标本,皮肤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消毒不少于2遍,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s以上)穿刺采集。
(三)开放伤口用无菌生理盐水充分冲洗伤口部位,不可以用消毒剂。
(四)采集新鲜的感染组织,避免采集浅表的组织碎屑。
(五)若可以采集穿刺物或活检标本,应避免拭子标本。
(六)较大标本用含有少量生理盐水的无菌塑料容器。
二、采集方法(一)封闭性脓肿1.注射器穿刺抽取脓液。
2.若无法抽到脓液,应先皮下注射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再穿剌抽吸脓液:若脓液过多,应先切开引流,在基底部或脓肿壁采集标本。
脓液的量以大于1ml为宜。
3.排除注射器内部及针头的气体,用无菌橡皮塞封闭针头送检:或直接打入血培养瓶中。
疑为厌氧菌,应迅速将脓液打入厌氧血培养瓶中。
(二)组织和活检标本:1.尽量采集足够大的组织,避免在坏死区域采集。
2.将小块的组织放在运输培养基内;较大的放在无菌容器中,并加人少量无菌生理盐水。
(三)开放伤口1.无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浅表部位,去除表面的渗出物和碎屑。
2.用拭子深入伤口的基底部用于培养。
三、标本的标识:填写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深部组织、表浅组织、脓肿和穿刺物等)、标本的来源(腹腔、腿和上臂等),记录标本采集的日期和时间及是否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选择检查项目(需氧培养或厌氧培养)。
四、标本的送检:为了更好地分离病原菌,标本应在采集后的30min 内送到实验室。
送检时应保持标本的湿润。
在送检前或运送过程中,禁止将标本放于冰箱。
若不能及时送检,运输培养基中标本应室温保存,最长不可超过24h。
手术切口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1.贾淑梅临床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3):25
2.美P R默里、E J巴伦、M A法勒、F C特诺维、R H约克临床微生物学手册(上下)科学出版社2005-6
4.厌氧培养标本需保持厌氧状态运送:使用专用运送培养基或用针筒抽取标本后排尽空气,在针头上置无菌橡皮塞后运送。
5.最佳的临床标本送检,包括厌氧菌培养标本,首先取决于所获取标本的量。量少的标本要在采集后的15-30分钟内送检。活检组织如果采用厌氧运送方式,可置于25℃恒温箱存放20至24小时。
6.送检期间要予以安全防护:①放标本的容器必须防漏,禁止将渗漏的标本送往实验室。②严禁将带有裸露针头的注射器送往实验室。
手术切口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对象:临床医务人员
文件编号:RJ-IC-SOP-SSQKBBCJ
编写者:糜琛蓉
审核者:倪语星
版次:01
编写日期:2007-5-30
审核日期:2007-6-10
执行日期:2007-7-1
注:本文件程序仅供本院医务人员使用,未经同意,不得翻印
目的:正确采集手术切口标本并运送
三.采集量:至少采集两个拭子标本,一个用于细菌培养,另一个用于制备涂片染色。最好每天1次,每次采集≥1ml
四.注意事项
1.标本避免干燥;
2.厌氧菌标本避免与空气接触;
3.采样前局部避免使用抗菌药物;
4.如使用消毒液消毒皮肤,须待其干燥后采样。
五.结果判断
感染的判定主要看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因为外环境和皮Βιβλιοθήκη 定植菌也常在手术切口或创面分离到。
内容:
一.采集指征:
手术切口部位有红、肿、热、痛等感染征兆,怀疑有切口感染时。
手术标本送检流程

手术标本送检流程手术标本送检是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送检流程能够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病理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手术标本送检的流程。
1. 标本采集。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手术,并在手术结束后将标本进行采集。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细致和精确,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2. 标本处理。
采集到的标本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固定、包埋等步骤,以保证标本的组织结构不受损坏,并且能够进行后续的病理学检查。
3. 填写送检单。
医生在送检标本的同时,需要填写相应的送检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标本的性状、送检的项目等内容。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病理诊断非常重要。
4. 送检标本。
填写完送检单后,医生将标本和送检单送到病理科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在送检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标本的保存和运输条件,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 病理检查。
病理医生在接收到标本后,会进行相应的病理学检查,包括镜下检查、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学等内容,最终给出病理诊断报告。
6. 诊断报告。
病理医生根据病理学检查的结果,撰写诊断报告,并将报告送回到临床科室,供临床医生参考,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
在整个手术标本送检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标本送检时,务必严格按照规定流程操作,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要求。
希望本文介绍的手术标本送检流程能够对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有所帮助,提高手术标本送检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细菌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细菌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快速准确的病原诊断与监测,不但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合理选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的产生和提高感染的治愈率,而且对预测或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杜绝感染蔓延,以及研究医院感染的发病机制和环节,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严格实施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送检与检验方法是做好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的关键。
为此,我们应按照规范的要求,正确采集,及时运送医院感染标本。
一、医院感染标本的采集和运送(一)基本原则⑴发现医院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二、三级医院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不应低于70%。
⑵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⑶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杂菌污染。
⑷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至实验室,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⑸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子或伤口拭子,宜采用插入运送培养基送检。
•⑹混有正常菌群污染的标本如痰液、尿液、伤口拭子,不可置肉汤培养基内送检。
⑺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⑻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的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
(二)常见医院感染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方法1.血液与骨髓(1)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
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2)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
将采取的血液以无菌方法注入血培养基内。
(3)每次采血量成人5~10毫升,婴幼儿1~5毫升,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
(4)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阶段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对已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可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5)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小时,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皮肤污染菌。
2.尿液(1)中段尿:女性采样前应先用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须翻转包皮冲洗,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灭菌纱布擦干后,收集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流程
流程
单元
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配送工人
A B C
3
4 5
7 8 9 1
根据病情需要采集
标本
准备适当的容量,正确保存,
运送感染标本,核对确认基
本信息。
1.根据标本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容
器。
2.疑为厌氧菌感染,迅速将脓
液打入厌氧菌培养瓶中。
3.用注射器保存脓液,人工用
无菌橡皮塞封闭针头或直接
打入血培养瓶中。
4.选用培养基装存时应检查
培养基的质量。
5.体积较大的组织应加入少
量无菌生理盐水共同存放。
1.禁止将标本放于冰箱。
2.培养基标本应室温保
存单不能超过24h。
1.封闭性脓肿可选用注
射器抽取脓液。
2.足够大的手术组织以
选择大于1mm³为宜,避
免在标记区采集。
3.对开放伤口可选用无
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去除表面的渗出物和碎
屑。
用拭子深入伤口的
基底部采集感染标本。
正确填写患者信息、标
本类型、标本来源、采
集日期和时间及采集前
抗菌素运用情况及选择
检查的项目。
标本应在采集后30
分钟内送到病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