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有感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与审美赏鉴

《世说新语》与审美赏鉴

《世说新语》与审美赏鉴王红利(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2)摘要:魏晋时期,风云际会。

不独文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文学的自觉到文学批评的兴盛.审美风尚也有着极大的转折和变换.人们从追求功名利禄演变到追求风流自适,从重视人的品行、才能、政绩演变到注重人的仪表风神之美,从崇尚自然到关注自然.自觉地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

欣赏自然山水的神韵之美。

《世说新语》这部杰作的出现,中国美学才真正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人物审美评价体系。

关键词:魏晋时期《世说新语》审美赏鉴《世说新语》以极为清简的笔墨广泛宏博而细致精微地记叙了魏晋时期的士人的活动和精神风貌。

笔者试图通过(t i t说新语》一书,对魏晋时期的审美赏鉴作一简略探讨。

对于《世说新语》一书中所体现出的魏晋士人在审美领域的新观念和新风尚.较早有宗白华先生《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详为阐述,文章从美学角度出发并结合其它岂术门类恰切地指出了《世说新语》一书中所体现出的晋人美之种种,对此后的研究起到极大的启发作用,实为将该书所体现出来的魏晋士人言行及其思想与美学结合研究的发轫之作。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魏晋时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血腥的一个时期,然而却又是最富于智慧.取得了极高艺术成就的时代。

宗白华先生曾指出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生气.活泼爱美,美的成就极高的一个时代”。

鲁迅称《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缪惑,亦资一翼,井蛙难与量海龟。

”@可以说郭璞对政治还是存有一些遗憾和无奈。

郭璞的游仙诗带有“自叙”的性质,在他的诗里也袒露了他对政治的态度。

在其《游仙诗》中,特别是第一首和第七首,郭璞在“朱门”、“蓬莱”、“山林”之间做了比较斟酌,最后他决定“高蹈风尘外。

长揖谢夷齐”。

(《游仙诗》其一)他选择“游离于政治,既不热衷也不归避,不作形式上的归隐,而寄意于道术为手段.处于出世与入世之间,在天下纷乱中才可以求生存求发展”。

o 其次是游仙境界的差异。

晋人之美

晋人之美

晋人的精神解放41224008 余莉汉语言文学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这篇文章中,宗白华先生对晋人的美经行了全面的论述,让我们对晋人的生活与精神有了新的认识。

我认为,晋人的美来源于对精神的解放。

宗白华先生认为,在魏晋时期以前的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而在此之后的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佛、道三教的支配”。

而只有在魏晋时期“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

人心里面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动乱的时代,是政治黑暗、兵戈不息、文人抑郁的时代。

但晋人对于山水的观察,是空前的。

宗白华先生说:“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

”晋人对山水的情节,也许是与晋代的玄学兴盛有关吧。

“玄学”的兴起也可看作是魏晋时代文人名士“精神解放”的一种标志。

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以老庄思想为骨架,讨论有关天地万物为何如此存在和如此存在又有何根据的问题,是远离“世务”和“事物”的哲学本体论。

在黑暗的现实中挣扎,不如抛开眼前,追求精神的洒脱与解放。

晋人在不自由中追求自由的态度,也是令人唏嘘可叹的。

晋人精神解放在于,其风物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适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书和草书。

楷书持有法度,天长日久可以磨炼;隶属厚重博大,对笔画之间的布局与搭配有严格要求;唯有行草二体自由狂放,无拘无束。

人称王羲之的字韵高千古,有不凝滞与物的自由精神。

字是人的第二张脸,是自身性格与思想的完美写照,只有追求自由的人才会写出具有自由神韵的字。

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晋人精神上的真自由,真解放,才能使其胸襟像一朵花似的展开,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了解其意义,体会其深层的境地。

晋人让我感动的还有其性情的率真和胸襟的宽仁,其解放人格和自由人格张扬。

现实中人,都有肉体凡身,都有基本的生理和物质方面的需要,都不能脱离具体的衣食住行性等日常俗务而存在,但人可以通过审美超越摆脱肉身的束缚和物质实用性的限制而达到一种自由的精神境界,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

从《世说新语》谈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从《世说新语》谈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从《世说新语》谈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及其时代意义关键词:魏晋风度;精神内涵;时代意义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奇异、最另类的时代,是人的意识觉醒,追求精神自由、人格尊严及生命价值的时代。

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漢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魏晋名士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一种异于流俗的、超群洒脱的方式生活着并重新思考、诠释生命的意义,构筑了文学史上一道绚烂夺目的风景。

一、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魏晋时代是美的自觉的时代,《世说新语》中晋人发现了人物的美,包括人物的自然美,行为美,更重要的人格美。

如果说道家求真,儒家求善,那么魏晋时期的士人们则求美,他们赋予美特殊的内涵。

宗白华先生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魏晋时期品评人物即是从人物外貌到人物的精神气质,以一种艺术审美的眼光对人物精神风韵进行关注。

对于自然美,魏晋士人特别追慕姿容行止的洒脱俊逸,大都非常重视修饰,出门前非但要傅粉施朱,熏衣修面,还要带齐羽扇、麈尾、玉环、香囊等各种器物挂件,方能从容出入,飘飘若仙。

《世说新语》专门有《容止》篇来表现时人的仪容之美。

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当时以白皙、瘦弱、清俊为美,魏晋士人这种瘦削俊逸的形貌也恰增添了一些仙风道骨的清逸之气。

对于人格美,受魏晋玄学“得意忘象”和佛学“略形取神”审美标准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人物品评活动重视人的内在神韵。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魏晋人常喜爱用自然之物来比喻人物,这是人格美的一种整体表现,这种描述方式使自然美与人格美相互映衬。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美学思想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美学思想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美学思想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美学思想魏晋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鲁迅称魏晋时代是文学艺术的'自觉时代';冯友兰称魏晋为'风流自赏'的时代。

因为乱世,因而思想奔放,无拘无束,不管是'建安七子'还是'竹林七贤',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种生命智慧和生活美学。

值得我们在觉得人生无望时,去寻找一点明媚的光亮。

一、《世说新语》中的诗意美学1.'它是美学的第一真理'——对身体美的诗意追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有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胆追求,那就是:裸身。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阮籍则时常'露头散发,裸祖其踞。

'这是一种近乎奇特的审美意识。

人类从远古走来,好不容易告别了茹毛饮血衣不蔽体的时代,手工业的不断进步让人类有权利有义务去追求后天创造的美丽,《世说新语》却将裸露的身体形象直白的跃然纸上,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但是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最有诗意的韵律。

裸露的身体,拥有最真实最自然最美好的线条,拥有最让人动容的生命气息。

以地为鞋,以空气为衣,以天为帽,身体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与天地交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这才是真正的'以天为盖地为庐',是中国古人追寻的最自然最原始的生命状态。

正如刘伶所言:'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对生命的最初认识,起源于羊水中裸露的自己,所以有什么能比赤裸裸的身体更能体现出生命的诗意呢?这个意义上的美,就像尼采说的:'没有什么是美的,只有人是美的:在这一简单的真理上建立了全部美学,它是美学的第一真理。

' 如果没有对于身体美的自觉认识,那么对世间万物的美学感悟,无论是草木芬芳还是鸟语花香,都略显缥缈空荡。

《宗白华讲美学》读后感2000字

《宗白华讲美学》读后感2000字

《宗白华讲美学》读后感2000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美文摘抄、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宗白华讲美学》读后感2000字宗白华是公认的美学大师,这本《宗白华讲美学》云集了他各个阶段的代表文章。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读后感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读后感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读后感第一篇: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读后感美学作业——读宗白华《论和晋人的美》班级:姓名:学号:美是自由的——读《论和晋人的美》宗白华先生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世说新语》的重新阐释和解读,对晋人的美进行了完美的诉说,让我们对晋人的生活产生了无限的神往,而我却在这其中读出了两个字——自由。

晋人对于山水的观察,似乎是空前绝后的。

宗白华先生说:“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

”而我却认为,宋人的山水观念是承袭晋人的,宋人的山水画也有对晋人的模仿。

晋人对山水的情节,也许是与晋代的玄学兴盛有关吧,谈玄的同时,激发了人们对山水的兴趣。

这种兴趣是自由的,是无拘无束的。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多么无拘无束的闲情雅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的时代,是政治黑暗、兵戈不息、文人抑郁的时代。

文人对于山水的情节无疑是自身注意力的排泄,与其埋怨时代,还不如游山玩水,痛享人生。

这种崇尚自由而又不自由的境遇与境界,是值得怜悯的。

晋人之美,美在人格;人格之美,美在自由。

晋人在生活上崇尚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宗白华先生说这是“解脱了汉代以来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的结果。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迎来了时代上的大一统,同时也造成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其实在于文化思想上,没有对错之分,没有好坏之别。

“人是生而不自由的”,也许只说是人的肉身吧,思想可以是自由的。

牛棚束缚了季羡林的脚步,却没有束缚他著书立说的思想。

晋人追求自然与个性是自由的象征。

人的自由,归结于人性的自由;人自由了,人与人所构成的社会也就自由了。

晋人重视人与人的交往,崇尚高级的自由社会交往文化。

在晋代,“玄理的辩论和人物的品藻是这社交的主要内容”,“玄理的辩论”,是思维活跃度的辩论,是精神自由度的辩论,而“人物的品藻”,似乎有违“人性自由”之精神。

人生而为自己,何须外人品定?宗白华先生说晋人追求“培养成为一种高级社交文化”,这种文化的代表是“竹林七贤”,是“兰亭集会”。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读后感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读后感

美学作业——读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班级:姓名:学号:美是自由的——读《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宗白华先生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世说新语》的重新阐释和解读,对晋人的美进行了完美的诉说,让我们对晋人的生活产生了无限的神往,而我却在这其中读出了两个字——自由。

晋人对于山水的观察,似乎是空前绝后的。

宗白华先生说:“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

”而我却认为,宋人的山水观念是承袭晋人的,宋人的山水画也有对晋人的模仿。

晋人对山水的情节,也许是与晋代的玄学兴盛有关吧,谈玄的同时,激发了人们对山水的兴趣。

这种兴趣是自由的,是无拘无束的。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多么无拘无束的闲情雅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动乱的时代,是政治黑暗、兵戈不息、文人抑郁的时代。

文人对于山水的情节无疑是自身注意力的排泄,与其埋怨时代,还不如游山玩水,痛享人生。

这种崇尚自由而又不自由的境遇与境界,是值得怜悯的。

晋人之美,美在人格;人格之美,美在自由。

晋人在生活上崇尚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宗白华先生说这是“解脱了汉代以来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的结果。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迎来了时代上的大一统,同时也造成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其实在于文化思想上,没有对错之分,没有好坏之别。

“人是生而不自由的”,也许只说是人的肉身吧,思想可以是自由的。

牛棚束缚了季羡林的脚步,却没有束缚他著书立说的思想。

晋人追求自然与个性是自由的象征。

人的自由,是自由的,魏晋士人的风潮是自由的,民国教书的大先生们是自由的,和谐社会的我们更是自由的,只是各有各的不同而已。

钱学森曾有“世纪之问”,后人也许都清楚答案,也许也都不清楚答案。

每个时代都有一批争取自由的人们,可等到真正争取到了自由,却又成为了自由的牺牲品,也许“自由者”们争取自由的过程是自由的吧,但又有谁想过自己所奋力争取的自由,其实又是一个反自由的牢笼呢?自由就像一位高高在上的女神,让你永远踮脚却步,仰颈长叹。

论《世说新语》与晋人之豪爽美

论《世说新语》与晋人之豪爽美

论 《世说新语》 与晋人之豪爽美
张震英
(河北大学 人文学院, 河北 保定 "><""!)
摘 要: 魏晋风度不仅表现为清谈玄虚、 饮酒纵欲、 荒诞疏放或隐居避世等旷放闲远之美, 而且也 表现为健康明朗、 务实进取、 沉郁悲慨、 阳刚健举的豪爽之美。豪爽美多集中表现在品第较低、 担当武 职、 富有勇略、 胸怀大志的豪雄身上, 在战乱频繁、 内忧外患的时代里, 他们以一种积极、 勇武、 洒脱、 叛 逆、 原始的个性, 从另一方面揭示了魏晋风度之丰富内涵。 关键词: 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 ; 豪爽美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中图分类号: ?!"> ’ )<= $ <""# : !")! ") : ""(< : "; 汉魏之际, 在品评人物政事这一风气的影响下, 以充分展现。篇中首先记载了王敦、 桓温、 桓玄一类 逐渐形成了一股崇尚清谈的社会风气与热衷玄学的 的世之豪雄与众不同的精神面貌、 气质风度和行为举 社会思潮, 流风沿继百年而不衰。魏晋以降, 清谈逐 止。 渐转向虚无, 成为高门大族一类有闲阶级的点缀, 他 们或虚浮夸诞, 或故作姿态, 藉此钓取功名禄位。在 王大将军 年 少 时, 旧 有 田 舍 名, 语音亦 腐朽的门阀制度的荫护下, 士族子弟多不尚实务、 锦 楚。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事。人 皆 多 有 所 衣玉食而坐致公卿, 他们高谈阔论、 互相标榜, 使清谈 知, 唯王都无所闻, 意色殊恶, 自言知打鼓吹。 玄虚之风愈演愈烈。 帝令取鼓与之, 于坐振袖而起, 扬槌奋击, 音 鲁迅在谈及 《世说新语》 时曾深刻地指出: 节谐捷, 神气豪上, 旁若无人。举 座 叹 其 雄 [ ] ! 《豪爽》 篇之一) 爽。 ”( “汉末士流, 已重品目, 声名成毁, 决于片 王处仲自许高尚之目, 尝荒恣于色, 体为 言, 魏晋以来, 乃弥以标格语言相尚, 惟吐属 之敝。左右谏之, 处仲曰: “吾乃不觉此者, 甚 则流于玄虚, 举止则故为疏放, 与汉之惟俊伟 易耳! ” 乃开后阁, 趋诸婢妾数十人出路, 任其 坚卓为重者, 甚不侔矣。盖其时释教广被, 颇 [ ] ! 所之, 时人叹焉。 ( 《豪爽》 篇之二) 扬脱俗之风, 而老庄之说亦大盛, 其因佛而崇 王大 将 军 自 目: “ 高 朗 疏 率, 学通左 老为反动, 而厌离于世间则一致, 相拒而实相 [ ] ! 氏。 ”( 《豪爽》 篇之三) 扇, 终乃汗漫为清谈。渡江以后, 此风弥甚, [<] (@;!) 有违言者, 惟一二枭雄而已。 ” 王敦有 “田舍名” , 指其举止行为, 多诸鄙拙; 语亦 楚声, 不似吴音之娇柔悦耳。当时的南渡士族, 常为 魏晋风度之品评时事人物、 崇尚率真任意、 追求 精于言辞技艺的吴姓士族所鄙夷。名流们又多轻视 内外兼顾的美感、 标榜闲远优雅的神韵旨趣及企羡任 武人, 谓之 “老兵” , 故王似乎处处表现得不合时宜。 诞不群的举止作派等, 前人已有较多的论述, 现姑就 魏晋名流多重行为简脱放达、 语言娇美、 身多技艺并 违言之 “一二枭雄” 颇具人格魅力、 迥异于寻常的豪爽 玄言清谈, 而王作为武人却显示出另一种精神风貌, 美略作评析。 善鼓吹之乐。鼓吹为军乐, 一般多慷慨激越、 音节铿 豪爽一词, 一般多指性情豪放爽快, 气度豪迈, 举 锵, 王之举止 “振袖而起, 扬槌奋击” , 其声音 “音节谐 止大方。 《世说新语》 有 《豪爽》 篇, 记述了晋代人物之 捷” , 其精神气度 “神气豪上, 旁若无人” , 处处表现出 豪放举止与爽快言辞, 晋人之豪爽美也在此篇之中得 迥然不同的豪爽美。王敦出婢妾的行为表现出王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作业
——读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班级:
姓名:
学号:
美是自由的
——读《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宗白华先生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世说新语》的重新阐释和解读,对晋人的美进行了完美的诉说,让我们对晋人的生活产生了无限的神往,而我却在这其中读出了两个字——自由。

晋人对于山水的观察,似乎是空前绝后的。

宗白华先生说:“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

”而我却认为,宋人的山水观念是承袭晋人的,宋人的山水画也有对晋人的模仿。

晋人对山水的情节,也许是与晋代的玄学兴盛有关吧,谈玄的同时,激发了人们对山水的兴趣。

这种兴趣是自由的,是无拘无束的。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多么无拘无束的闲情雅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动乱的时代,是政治黑暗、兵戈不息、文人抑郁的时代。

文人对于山水的情节无疑是自身注意力的排泄,与其埋怨时代,还不如游山玩水,痛享人生。

这种崇尚自由而又不自由的境遇与境界,是值得怜悯的。

晋人之美,美在人格;人格之美,美在自由。

晋人在生活上崇尚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宗白华先生说这是“解脱了汉代以来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的结果。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迎来了时代上的大一统,同时也造成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其实在于文化思想上,没有对错之分,没有好坏之别。

“人是生而不自由的”,也许只说是人的肉身吧,思想可以是自由的。

牛棚束缚了季羡林的脚步,却没有束缚他著书立说的思想。

晋人追求自然与个性是自由的象征。

人的自由,
归结于人性的自由;人自由了,人与人所构成的社会也就自由了。

晋人重视人与人的交往,崇尚高级的自由社会交往文化。

在晋代,“玄理的辩论和人物的品藻是这社交的主要内容”,“玄理的辩论”,是思维活跃度的辩论,是精神自由度的辩论,而“人物的品藻”,似乎有违“人性自由”之精神。

人生而为自己,何须外人品定?宗白华先生说晋人追求“培养成为一种高级社交文化”,这种文化的代表是“竹林七贤”,是“兰亭集会”。

我也崇尚这种心灵澄澈、毫无狭隘与偏见的“高级社交文化”,在湖光山水间“流觞曲水”,纵酒高歌,是何等的惬意与自由?
晋人的美,是由内而外的神韵之美。

晋人之美不是单纯的“作作”,不是流于体表的虚伪,而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洒脱之美。

晋人的书法造诣为后人所崇敬,尤长于行书和草书。

楷书持有法度,天长日久可以磨炼;隶属厚重博大,对笔画之间的布局与搭配有严格要求;唯有行草二体自由狂放,无拘无束。

人称王羲之的字韵高千古,有不凝滞与物的自由精神。

字是人的第二张脸,是自身性格与思想的完美写照,只有追求自由的人才会写出具有自由神韵的字。

晋人恰似这样一群世人,将自己的自由之精神竭力付诸于一切可能的外界事物,只因为他们本身是自由的,也许他们也将自由付诸于政治吧,只是因为文人们太傻太天真了。

纵观整个魏晋时代,充斥着强烈的“魏晋风骨”,而这种“风骨”,也不是可以只用“自由”一词就可以概括的。

晋人的美是自由的美,可惜在整个华夏文明的长河之中只是昙花一现。

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
是自由的,魏晋士人的风潮是自由的,民国教书的大先生们是自由的,和谐社会的我们更是自由的,只是各有各的不同而已。

钱学森曾有“世纪之问”,后人也许都清楚答案,也许也都不清楚答案。

每个时代都有一批争取自由的人们,可等到真正争取到了自由,却又成为了自由的牺牲品,也许“自由者”们争取自由的过程是自由的吧,但又有谁想过自己所奋力争取的自由,其实又是一个反自由的牢笼呢?自由就像一位高高在上的女神,让你永远踮脚却步,仰颈长叹。

在这个物欲横流、拜金盛行的时代,我们无法理解到自由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只能通过晋人留下的文字,透过历史的窗纱,秉烛探窥,去品味,去感慨。

大学应该是思想最自由、最活跃的地方,当一切都已成为雾霾时,我们还是去投身于晋人的自由之美吧!
人们总是在崇尚自由,却又总是在向不自由的地方走去,这就是自由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