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套试卷┃2018届青岛市某知名实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3套精选试卷∥2018年山东某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3套精选试卷∥2018年山东某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1.下列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雨滴在空中沿直线匀速下落,是因为雨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人用沿水平方向的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车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小孩从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D.踢出去的足球能够继续在地面上滚动,是由于足球受到了力的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雨滴在空中沿直线匀速下落,原因是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即合力为0,故A错误;B.人用力推车,车未动,车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C.小孩从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为他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故C不错误;D.踢出去的足球能够继续在地面上滚动,是由于惯性,惯性不是力,故D错误。

故选B。

2.如图是小朋友玩滑板车的情景,以下分析合理的是()A.人和车滑行的速度越快,它们受到的惯性作用越大B.人对滑板车的压力和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地面对滑板车的支持力和滑板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如果滑板车在滑行过程中受到的所有力突然消失,滑板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所以描述惯性时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B.人对滑板车的压力和人受到的重力,其受力物体并非同一物体,不满足平衡力的条件,故B不符合题意;C.地面对滑板车的支持力等于人和滑板车的重力之和,其数值大于滑板车受到的重力,所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不符合题意;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如果滑板车在滑行过程中受到的所有力突然消失,滑板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近年来,中国科技成就让世人瞩目;探月“嫦娥”、入海“蛟龙”、中国高铁、“天舟一号”、国产大飞机C919,一大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铁列车因为质量大所以惯性大B.国产大飞机高度升高时,机舱外的大气压变小C.如果绕月飞行的“嫦娥”卫星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将会一直绕月做圆周运动D.“天舟一号”经火箭发射上升的过程中,“天舟一号”的重力势能变大【答案】C【解析】【分析】(1)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2)大气压的大小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气压越小;(3)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重力势能大小根质量和高度有关。

∥3套精选试卷∥2018年青岛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物理试题

∥3套精选试卷∥2018年青岛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物理试题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1.阿基米德曾豪言:“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木棒,我能撬起地球”。

这说明省力杠杆的神奇之处,下面给出的这些杠杆中有一种不是这种杠杆,请将它选出来()A.用羊角锤子起钉子B.用镊子夹取物体C.用起子开启平酒瓶D.钢丝钳【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阿基米德设想的杠杆属于省力杠杆;羊角锤、起子、钢丝钳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镊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

故选B。

2.如图,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和伞的总重力大于空气的阻力B.人和伞的总重力等于空气的阻力C.人和伞的重力势能在增大D.人和伞的动能在减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人和伞的总重力与空气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在下降的过程中,人和伞的重力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C选项错误。

人和伞匀速下降,速度大小不变,人和伞的动能不变,D选项错误。

正确的选项是B。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机械能3.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不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A.活塞式抽水机B.茶壶C.洗手池下水的回水管D.船闸【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A符合题意.B.茶壶的壶盖上有一个小孔,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构成了连通器;故B不符合题意.C.洗手池的回水管,两端开口,下端相通,是连通器的应用;故C不符合题意.D.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连通器,同理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故D不符合题意.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用力水平推水平面上的桌子没推动,此时推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B.自行车车座的面积较大是为了增大压强C.地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 .潜水艇在水面下上升时,受到的压强与浮力都变小【答案】A【解析】【详解】A .小明用力水平推水平面上的桌子没推动,桌子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故A 项正确;B .自行车车座的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故B 项错误;C .地面上静止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受到的支持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 项错误;D .潜水艇在水面下上升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处的深度变小,由F G gV ρ==浮液排排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变,由p gh ρ=可知受到的压强变小,故D 项错误。

(汇总3份试卷)2018年青岛市某知名实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前验收物理试题

(汇总3份试卷)2018年青岛市某知名实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前验收物理试题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1.根据如图所示的几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女孩搬起一个箱子,女孩对箱子做了功B.司机费了很大的力也未能推动汽车,但司机对汽车做了功C.朝鲜族妇女头顶罐子在水平路面匀速行走,妇女对罐子做了功D.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了功【答案】A【解析】【详解】A、女孩搬起一个箱子这个过程中,女孩对箱子有力,且沿力的方向运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女孩对箱子做了功,故A正确;B、司机费了很大的力也未能推动汽车,虽然有力但没有距离,所以司机对汽车没有做功,故B错误;C、朝鲜族妇女头顶罐子在水平路面匀速行走,妇女对罐子有向上的力,但向上并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朝鲜族妇女头顶罐子没有做功,故C错误;D、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地上能继续滚动是由于惯性,此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不再做功,故D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是否做功的条件问题,考虑不做功的几种情况。

2.下列关于简单机械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由于定滑轮可以看作是一个等臂杠杆,因此有了杠杆,就没必要使用定滑轮B.在水平路面上,利用动滑轮匀速拖动汽车时,动力大小一定等于汽车重力的一半C.利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若能省力,则一定费距离D.利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有可能既省力,又省距离【答案】C【解析】【详解】A.定滑轮的本质是等臂杠杆,使用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优点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A错误;B.在水平路面上,利用动滑轮匀速拖动汽车时,动力大小一定等于汽车与地面之间摩擦力大小的一半,故B错误;C.根据功的原理,利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若能省力,则一定费距离,故C正确;D.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故D错误。

3.下列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动滑轮B.扳手C.羊角锤D.镊子【答案】D【解析】【详解】A.动滑轮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相当于省力杠杆,A不符合题意;B.扳手的柄长,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B不符合题意;C.羊角锤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是省力杠杆,C不符合题意;D.镊子的阻力臂大于动力臂,动力大于阻力,是费力杠杆,D符合题意.4.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羊角锤B.镊子C.瓶起子D.托盘天平【答案】B【解析】【分析】判断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通过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即可.【详解】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是省力杠杆;镊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是费力杠杆;瓶起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是省力杠杆;托盘天平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是等臂杠杆,故选B.5.在实验室,用天平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A.力B.质量C.密度D.压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直接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故A不符合题意;B.天平是可以直接测量物体质量多少的仪器,故B符合题意;C.密度的测量需要用到天平和量筒,故C不符合题意;D.压强的测量工具是压强计,故D不符合题意。

〖汇总3套试卷〗青岛市2018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能力测试物理试题

〖汇总3套试卷〗青岛市2018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能力测试物理试题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1.如图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 和B 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之比为2:1,底面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质量m A :m B 和对地面的压强p A :p B 分别为( )A .m A :mB =2:1,p A :p B =2:1B .m A :m B =1:1,p A :p B =2:1C .m A :m B =1:1,p A :p B =1:1D .m A :m B =2:1,p A :p B =1:1【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两物体的体积关系:121:121A A AB B B V S h V S h ⨯===⨯, 由密度公式m Vρ=可得: m V ρ=,因为A 、B 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密度相同,所以m A :m B =ρV A :ρV B =V A :V B =1:1,因为A 和B 放在水平地面上,所以对地面的压力:F=G=mg=ρVg=ρShg ,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强:F Shg p hg S Sρρ===, 所以物体A 、B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 A :p B =ρh A g:ρh B g=h A :h B =2:12.电影《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影片中涉及到许多我们学过的科学知识,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图中,利用木星的冲击波助推地球转向说明力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B.地球坠向木星是因为木星对地球的引力大于地球对木星的引力C.地球发动机喷射的燃气推动地球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地球自转难以停止,是因为自转速度大,惯性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利用木星冲击波助推地球转向,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错误;B.木星对地球的引力与地球对木星的引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错误;C.地球发动机喷射燃气推动地球前进,这是利用了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正确;D.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地球自转难以停止,是因为其惯性大,故D错误。

2018-2019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八年(第二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八年(第二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A.春天,踏青时不将玻璃瓶随意丢弃在山林中B.夏天,室内没有人时空调依然开着C.秋天,游玩时将剩余的矿泉水收集后再利用D.冬天,用太阳能热水器替代电热水器2.下列关于力的描述正确的是()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力只能使物体发生形变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无关3.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A.B.C.D.4.下列力学作图中,错误的是()A.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的受力分析B.动力F1的力臂C.水中上浮的小球的受力分析D.动力F的力臂5.下列体育器材的设计有利于减小摩擦的是()A.足球守门员戴的手套表面有胶粒B.运动胶鞋底部刻有花纹C.立定跳远测试时用的踏板表面粗糙D.山地自行车装有滚动轴承6.将一个密度小于甲、乙两种液体的木块分别放在两种液体中,当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4:5,则木块静止时排开两种液体体积之比是()A.1:1 B.4:5 C.5:4 D.2:17.一个足球运动员用100N的力踢一个重为5N的足球,球离脚后在水平草地上向前滚动了30m,在足球滚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是()A.3000J B.500J C.150J D.0J8.对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中针头做得很尖目的是增大压力B.如图中的水壶利用了连通器原理C.如图中钢笔吸墨水利用了帕斯卡定律D.如图中简易喷雾器说明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9.小雨在学校打篮球,不考虑空气阻力,关于他在打篮球过程中的能量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球时,篮球从地上弹回手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B.篮球进筐后,从高处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C.球打到篮板,篮球压缩的过程中,动能增大,弹性势能减小D.投篮时,球从出手到最高点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3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10.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B.越省力的机械,功率越大,机械效率越高C.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物体所受浮力就越大D.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滑动摩擦力11.如图,甲、乙体积均为8×10﹣5m3的两个小球。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青岛版八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青岛版八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绝密★启用前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青岛版八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单选题(计30分)1.(本题3分)以下分别是回收、节水、绿色包装、低碳四个标志,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2.(本题3分)估计的值应在()A. 1和2之间B. 2和3之间C. 3和4之间D. 4和5之间3.(本题3分)下列实数中,在2和3之间的是()A. B. C. D.4.(本题3分)下列计算:;;;其中正确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本题3分)不等式3x+2≥5的解集是()A. x≥1B. x≥37C. x≤1D. x≤﹣16.(本题3分)不等式组()11{22213xx-<++≥的解集是()A. ﹣1<x≤3B. 1≤x<3C. ﹣1≤x<3D. 1<x≤37.(本题3分)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1,则(a+1)(b﹣1)值为()A. 6B. ﹣6C. 3D. ﹣38.(本题3分)一次函数y=(m-2)x+3的图象如图所示,则m的取值范围是( )A. m <2B. 0<m <2C. m <0D. m >2 9.(本题3分)如图,在△ABC 中,∠C=90°,AC=BC=,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方向旋转60°到△AB′C′的位置,连接C′B,则C′B 的长为( ).A. 1B.C. 2D.10.(本题3分)如图,在△ABC 中,∠ACB=15°,△ABC 绕点C 逆时针旋转90°后与△DEC 重合,则∠ACE 的读数是( )A. 105°B. 90°C. 15°D. 120° 二、填空题(计32分)11.(本题4分)如图所示,DE 是△ABC 的中位线,BC=8,则DE=_____.12.(本题4分)菱形中,,其周长为,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13.(本题4分)计算:______________.14.(本题4分)若实数满足,则的立方根为__________.16.(本题4分)16.(本题4分)若6,则xy=_____.17.(本题4分)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一次函数122y x=+的图像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则⊿AOB的面积=____________.18.(本题4分)如图,△ABC中,AB=6,DE∥AC,将△BDE绕点B顺时针旋转得到△BD′E′,点D的对应点D′落在边BC上.已知BE′=5,D′C=4,则BC的长为______.三、解答题(计58分)19.(本题8分)(1)计算:|﹣4|﹣(﹣2)212)0(2)解不等式组32 {1213x xxx-≥+>-.20.(本题8分)20.(本题8分)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BD,CF⊥BD,垂足分别为E ,F .求证:△ADE≌△CBF .21.(本题8分)已知AB=2,AC=,Bc=,在图中的4×4的方格内画△ABC ,使它的顶点都在格点上. (1)求△ABC 的面积;(2)求点A 到BC 边的距离.22.(本题8分)已知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化简|a|﹣.23.(本题8分)某大型快递公司使用机器人进行包裹分拣,若甲机器人工作2 h ,乙机器人工作4 h ,一共可以分拣700件包裹;若甲机器人工作3 h ,乙机器人工作2 h ,一共可以分拣650件包裹.(1)求甲、乙两机器人每小时各分拣多少件包裹;(2)“双十一”期间,快递公司的业务量猛增,要让甲、乙两机器人每天分拣包裹的总数量不低于2250件,它们每天至少要一起工作多少小时?24.(本题9分)某快递公司的每位“快递小哥”日收入与每日的派送量成一次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求每位“快递小哥”的日收入y (元)与日派送量x (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某“快递小哥”的日收入不少于110元,则他至少要派送多少件?25.(本题9分)如图,在菱形ABC D 中,,点E 在对角线B D 上. 将线段C E绕点C 顺时针旋转,得到C F ,连接D F.(1)求证:B E=DF ;(2)连接AC , 若EB=EC ,求证:.参考答案1.C【解析】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2.B【解析】【分析】先利用分配律进行计算,然后再进行化简,根据化简的结果即可确定出值的范围.【详解】=,=,而,4<<5,所以2<<3,所以估计的值应在2和3之间,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及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以及“夹逼法”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分析:先求出每个数的范围,逐一分析得出选项.详解:A. 1<<2,不在2和3之间,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1<<2,不在2和3之间,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2<<3,在2和3之间,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 3<<4,不在2和3之间,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能估算出每个数的范围是解本题的关键.4.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二次根式的乘法及平方差公式分别进行计算各选项即可.详解:①∵,故①正确;②∵,故②正确;③∵,故③正确;④∵,故④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二次根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属于基础题,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是关键.5.A【解析】分析: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即可求出答案.详解:3x+2≥5,3x≥3,∴x≥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本题属于基础题型.6.C【解析】解:解不等式112x-<,得:x<3,解不等式2(x+2)+1≥3,得:x≥﹣1,∴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正确求出每一个不等式解集是基础,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B【解析】分析:先解关于x的不等式组得到用a、b表达的解集,并和解集﹣1<x<1对比即可得到a、b的值,再代入(a+1)(b﹣1)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不等式得:,解不等式得:,∴不等式组的解集为:,又∵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1,∴,解得:,∴.故选B.点睛:“通过解不等式组得到解集:,并和解集﹣1<x<1对比从而得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A【解析】如图所示,一次函数y=(m﹣2)x+3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m﹣2<0,解得m<2,故选A.9.B【解析】分析:连接BB′,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B=AB′,判断出△ABB′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可得AB=BB′,然后利用“边边边”证明△ABC′和△B′BC′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BC′=∠B′BC′,延长BC′交AB′于D,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AB′,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然后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D、C′D,然后根据BC′=BD-C′D计算即可得解.详解:如图,连接BB′,∵△ABC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B′C′,∴AB=AB′,∠BAB′=60°,∴△ABB′是等边三角形,∴AB=BB′,在△ABC′和△B′BC′中,,∴△ABC′≌△B′BC′(SSS),∴∠ABC′=∠B′BC′,延长BC′交AB′于D,则BD⊥AB′,∵∠C=90°,AC=BC=,∴AB==2,∴BD=2×=,C′D=×2=1,∴BC′=BD-C′D=-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并求出BC′在等边三角形的高上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10.A【解析】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找到对应点、对应角、对应线段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根据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即对应角相等进行求解是解题的关键.11.4【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DE=12BC=4,故答案为:4.12.【解析】分析: 根据菱形的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BE的长,即可得出菱形的面积.详解:如图所示,过点B作BE⊥DA于点E,∵菱形ABCD中,其周长为24cm,∴AB=AD=6cm,∴BE=AB•sin60°=cm,∴菱形ABCD的面积S=AD•BE=18cm2.故答案为:1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面积以及其性质,得出AE的长是解题关键.13.3【解析】【分析】先分别进行绝对值化简、0次幂的计算,然后再进行加法计算即可得.【详解】=2+1=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知任何非0数的0次幂为1是解题的关键.14.【解析】【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得:2x-3=0,9+4y=0,解方程求出x、y的值后代入xy进行计算后即可求得xy的立方根.【详解】由题意得:2x-3=0,9+4y=0,解得:x=,y=,∴xy=,∴xy 的立方根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立方根等知识,熟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那么每个非负数都为0是解题的关键.15.答案不唯一,例如:【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估算和开平方运算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详解:∵25<26<36,∴,又∵,∴.故答案为:(本题答案不唯一).点睛:满足且开不尽方的数的算术平方根都可以作为本题的答案.16.-3【解析】解:由题意可知:12{12xx-≥-≥,解得:x=12,∴y=0+0﹣6=﹣6,∴xy=﹣3,故答案为:﹣3.17.4【解析】直线y=12x+1的图象与x轴的交A的坐标为(-4,0),与y轴的交点B的坐标为(0,2),所以△AOB的面积为:1424 2⨯⨯=.18.2【解析】解:由旋转可得,BE=BE'=5,BD=BD',∵D'C=4,∴BD'=BC﹣4,即BD=BC﹣4,∵DE∥AC,∴BD BEBA BC=,即456BCBC-=,解得BC=2,即BC的长为2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运用,解题时注意: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依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列方程求解.19.(1)2; (2) 2≤x<4.【解析】试题分析:(1)原式第一项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第二项利用乘方的意义计算,第三项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最后一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先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其公共解.试题解析:(1)原式=4-4+3-1=2;(2)22{1213x xxx-≥+-①>②,解不等式①得,x≥2,解不等式②得,x<4,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2≤x<4.20.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易证∠ADE=∠CBF,AD=CB,由AAS证△ADE≌△CBF 即可.试题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CB,AD∥BC,∴∠ADE=∠CBF,∵AE⊥BD,CF⊥BD,∴∠AED=∠CFB=90°,在△ADE和△CBF中,{ADE CBF AED CFBAD CB∠=∠∠=∠=,∴△ADE≌△CBF(AAS).21.(1)2(2)【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已知,观察可得AB边上的高CD长为2,从而不难求得其面积;(2)根据第(1)问求得的面积,再利用面积公式即可求得BC边上的高.详解:,又∵AB=2,∴△ABC如图所示:(1)过点C作CD⊥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则CD=2,∴(2)过点A作AE⊥BC于点E.∴∵,∴AE,即A到BC 边的距离为.点睛:考查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注意等面积法在解题中的运用.22.a-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数轴判断得出:a<0,a+c<0,c-a<0,b>0,进而化简即可.详解:如图所示:a<0,a+c<0,c-a<0,b>0,则原式=-a+a+c-(c-a)-b=a-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得出各部分符号是解题关键.23.(1)甲机器人每小时分拣150件,乙机器人每小时分拣100件包裹;(2)它们每天至少要一起工作9小时.【解析】试题分析:(1)设甲、乙两机器人每小时各分拣x件、y件包裹,根据“若甲机器人工作2h,乙机器人工作4h,一共可以分拣700件包裹;若甲机器人工作3h,乙机器人工作2h,一共可以分拣650件包裹”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2)设它们每天要一起工作t小时,根据“甲、乙两机器人每天分拣包裹的总数量不低于2250件”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设甲机器人每小时分拣x件,乙机器人每小时分拣y件包裹,根据题意得:,解得:.答:甲机器人每小时分拣150件,乙机器人每小时分拣100件包裹.(2)设它们每天要一起工作t小时,根据题意得:(150+100)t≥2250,解得t≥9.答:它们每天至少要一起工作9小时.【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根据题意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不等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4.(1)y=x+70;(2)40.【解析】试题分析:(1)观察函数图象,找出点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由日收入不少于110元,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试题解析:解:(1)设每位“快递小哥”的日收入y(元)与日派送量x(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将(0,70)、(30,100)代入y=kx+b,得:,解得:,∴每位“快递小哥”的日收入y(元)与日派送量x(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x+70.(2)根据题意得:x+70≥110,解得:x≥40.答:某“快递小哥”的日收入不少于110元,则他至少要派送40件.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根据日收入不少于110元,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25.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BC=DC,,再根据,从而可得,继而得=,由旋转的性质可得=,证明≌,即可证得=;(2)根据菱形的对角线的性质可得,,从而得,由,可得,由(1)可知,可推得,即可得,问题得证.【详解】(1)∵四边形ABCD是菱形,∴,,∵,∴,∴,∵线段由线段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在和中,,∴≌,∴;(2)∵四边形ABCD是菱形,∴,,∴,∵,∴,由(1)可知,,∴,∴,∴.【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熟练掌握和应用相关的性质与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精选3套试卷┃2018届青岛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精选3套试卷┃2018届青岛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1.下列情形中,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A.举着杠铃不动B.将弹簧拉力器拉长C.将实心球抛向空中D.把掉在地上的羽毛球捡起来【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做功的两个条件是对物体有力,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A中人对杠铃虽然有力,但没移动距离,故没做功;B、C、D都对物体施加了力,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故它们对物体都没做功.2.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且刻度均匀,各钩码质量相等,如果在杠杆两侧挂钩码处各增加一个质量相等的钩码,杠杆会()A.右端下沉B.左端下沉C.杠杆仍然平衡D.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1L1=F2L2,由于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观察图示可得3×2=2×3,若在杠杆两侧各增加一个钩码可得:F1L1=4×2=8,F2L2=3×3=9,即F1L1<F2L2,故杠杆不会平衡,右端会下沉,故应选A.3.某一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故一定不是平衡力;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满足平衡力条件,是一对平衡力;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方向相同,故一定不是相互作用力;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故一定不是一对平衡力。

故选B。

4.下列过程中人对桶做功的是()A.提着捅站立不动B.提若桶水平移动C.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D.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提着桶站立不动,没有移动距离,故A不符合题意;B.提着桶水平移动,力和运动方向垂直,故B不符合题意;C.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物体在提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故C符合题意;D.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力和运动方向垂直,故D不符合题意。

《试卷3份集锦》青岛市某知名实验中学2018-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前冲刺必刷模拟试题

《试卷3份集锦》青岛市某知名实验中学2018-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前冲刺必刷模拟试题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1.图中的用具和设施,不属于连通器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连通器指是: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故选B。

2.如图所示,粗略测量小明同学引体向上运动的功率时,下列物理量不需要测量的是A.单杠的高度B.小明的质量C.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D.做引体向上的时间【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做引体向上运动时,要克服自身重力做功,小明做引体向上时的功率:P=W/t =Gh/t =mgh/t ,其中:m为小明的质量,h为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t为做引体向上所用的时间,实验时需要测量:B、小明的质量,C、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D、做引体向上的时间,不需要测量的量为:A、单杠的高度;故选A.3.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

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并上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省力,甲图所做的总功大B .甲图省力,甲、乙所的总功一样的C .乙图省力,甲、乙所做的总功一样大D .乙图省力乙图做的总功大【答案】C【解析】【详解】 AB .由图知道,甲乙承担物重是绳子的段数分别是:n 甲 =2,n 乙 =3,不计绳重及摩擦时,绳端的拉力是:()1F G G n =+物轮 所以,绳子受的拉力是:()12F G G =+甲物轮 ()13F G G =+乙物轮 所以,F 甲>F 乙,即乙图省力,故AB 不符合题意;CD .又因为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均相同,且W 额 =G 轮h ,W 有用 =G 物h ,所以,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总功相同,故C 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4.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实现的B .水沸腾后,粽叶香味更浓,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 .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D .蒸粽子时用的铁锅的比热容比水的大【答案】B【解析】【详解】A .粽子吸热温度升高,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实现的,故A 错误;B .水沸腾后,粽叶香味更浓,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故B 正确;C .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股C 错误;D .通常情况下,水的比热容最大,蒸粽子时用的铁锅的比热容比水的小,故D 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1.体积相同的铁球、铝块和木块,浸在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 )A .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B .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C .铜块受到的浮力最大D .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铅球、铜块和木块均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的体积;所以,体积相同的铅球、铜块和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F G gV ρ==浮液排排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故选D 。

【点睛】重点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根据液排F gV ρ=,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密度和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所以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时,在同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也肯定相等。

2.如图所示的生活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 .篆刻刀刃很锋利B .书包带做得很宽C.滑雪板的面积较大D.运输车有很多车轮【答案】A【解析】【详解】A. 篆刻刀刃很锋利,是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积增大压强,故A正确;B. 书包带做得很宽,是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强,故B错误;C. 滑雪板的面积较大,是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强,故C错误;D. 运输车有很多车轮,是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强,故D错误。

3.高速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80 km/h.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列车的事故发生,站台上设有安全线,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A.气体流速大,压强小B.气体流速大,压强大C.气体流速小,压强小D.气体流速小,压强大【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人离高速列车比较近时,高速列车的速度很大,人和高速列车的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小,人外侧的压强不变,人受到外侧压强大于人内侧受到的压强,人在较大的压强差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向列车,发生交通事故.4.物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力学问题的思考错误的是()A.玩滑板时,用脚向后蹬地,滑板前行,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在空中飞,是因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在蹦床运动中,说明了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单杠比赛前,运动员手上涂抹镁粉,是为了增大手和杠之间的摩擦【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玩滑板时,用脚向后蹬地,滑板前行,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在空中飞,由于足球具有惯性,故B错误,符合题意;C.蹦床运动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运动员上杠前在手上涂抹镁粉,这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B.当蜡烛在40cm刻度线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正立放大的像C.当蜡烛在15cm刻度线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蜡烛从10cm刻度线移动到30cm刻度线过程中,移动光屏,像越来越小【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50cm-20cm=30cm,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2f,故f=15cm,故A 错误;B.当蜡烛在40cm刻度线时,u=50cm-40cm=10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光屏上接收不到像,故B错误;C.当蜡烛在15cm刻度线时,u=50cm-15cm=35cm>2f,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应用此原理,故C正确;D.蜡烛从10cm刻度线移动到30cm刻度线过程中,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像越来越大,故D错误。

6.一台水压机大活塞的半径是小活塞半径的2倍,如果在小活塞上加500牛顿的压力,则大活塞能顶起物体的重量为()A.1000N B.2000N C.250N D.125N【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于大小面的半径之比是2∶1,故其面积之比是4∶1,已知小面压力F1是500N,据帕斯卡原理可知P1=P2,据P=FS,则500N 1=2 4 F大活塞承受的压力为F2=2000N。

所以在大活塞上能举起2000N重的物体。

故选B。

7.下面哪一个现象的描述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A.冬天,瑞雪飘飘B.秋天,落叶纷飞C.夏天,荷花飘香D.春天,柳枝摇曳【答案】C【解析】【详解】荷花飘香,花香四溢,是花香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属于分子运动;柳枝摇曳、沙尘漫天、落叶纷飞、瑞雪飘飘分别是柳枝、沙尘、落叶、雪花等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C正确。

8.下列器材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千斤顶B.注射器C.吸盘D.茶壶【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A.图中千斤顶利用了杠杆平衡原理,不是连通器,故A不符合题意;B.注射器在吸药水时,是利用外界大气压大于其内部的压强,即药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注射器内部的,所以,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工作,故B不符合题意;C.吸盘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不是连通器,故C不符合题意;D.茶壶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解释或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纸片会远离,是因为吹气时两纸片间气流速度增大,压强增大的缘故B.乙图中,手离开硬纸片,纸片不下落,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C.丙图中,手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右手指感觉疼是因为右手指受到的压力更大D.丁图中,铁轨下铺设枕木是为了增大压强【答案】B【解析】【分析】(1)根据流体流速越大,流体压强越小,来分析纸两侧的压强大小,可以判断纸的运动情况.(2)水杯倒置纸片不下落可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手指受到的力是相同的.(4)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积有关;【详解】A. 甲图中,吹气时两纸片间气流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压强不变,所以纸会向中间靠拢.故A错误.B. 乙图中,手离开硬纸片,纸片不下落主要是受到大气压作用.故B正确.C. 丙图中,手指同时压铅笔两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左手和右手受到的压力相同,由于右手的受力面积小,铅笔对右手的压强大,所以右手感到疼.故C错误.D. 铁轨下铺设枕木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故D错误.故选B.10.某同学将一圆柱体的底部由接触水面开始竖直缓慢压入水中,圆柱体全部浸入后继续向下压一段距离,共用时t o,此过程中,圆柱体所受的浮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从圆柱体的底部由接触水面开始到完全浸入水中即浸没的过程中,圆柱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在逐渐变大,液体密度不变,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物理知识F浮=ρ液V排g,所以浮力是变大的;而当圆柱体浸没以后,再向水中下沉的时候,圆柱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所以浮力是不变的,故B正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11.杠杆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有时人们使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是为了省力:有时却要使用费力杠杆,那又是为了_____.下列工具中①天平、②扳手、③镊子、④羊角锤、⑤瓶盖起子、⑥筷子、⑦钓鱼杆等都是简单机械,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填序号)【答案】省距离②④⑤【解析】【分析】【详解】[1]人们使用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为了省距离,但要费力;[2]①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②扳手、④羊角锤、⑤瓶盖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③镊子、⑥筷子、⑦钓鱼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12.如图所示,用40N的拉力F匀速提起物体A,不计摩擦,A的重力为_______N。

若物体A在10s内上升4m,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_______J,功率为_______W。

【答案】40 160 16【解析】【分析】【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拉力F的大小是40N,并且物体A匀速上升,所以物体A所受的重力大小等于绳子对它的拉力大小,即A的重力是40N。

[2]物体A在10s内上升4m,那么拉力F的作用点绳端也移动4m,所以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是F 40N4m160JW Fs==⨯=[3]根据WPt=可知,拉力F做的功功率是FF160J16W10sWPt===13.在生活中,我们发现鞋底、轮胎表面都设计有凹凸的花纹,其目的是为了___摩擦,书包、旅行背包的背带都设计得比较宽,其目的是为了__压强。

(两空选填“增大”或“缩小”)【答案】增大减小【解析】【分析】【详解】[1]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

鞋底、轮胎表面都设计有凹凸的花纹,其目的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2]压强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减小压强。

书包、旅行背包的背带都设计得比较宽,其目的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14.如图所示,滑轮下挂重500N 的物体G ,滑轮重40N ,绳和杠杆都是轻质的。

要在图示位置使杠杆平衡,在杠杆的A 点所加的竖直向上的力F 应是(杠杆上标度的间距相等)______N 。

【答案】360【解析】【分析】【详解】杠杆左端受到的拉力'500N 40N ==270N 22G G F ++=物动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1122Fl F l =可知''270N 4=360N 3F l F l ⨯== 15.如图甲所示,一个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足够高且=5NG 容,容器内放有一个实心长方体A ,底面积2A 200cm S =,高A 10cm h =,A 底部的中心通过一段细杆与容器底部相连,现向容器内缓慢注水,一段时间后停止注水,已知在注水过程中,细杆对物体的力F 随水深度h 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细杆的长度为____cm ,然后把一个实心长方体B 放在A 的正上方,水面上升2cm 后恰好与B 的上表面相平,如图丙所示,此时杆对物体的力恰好为0N ,且3B A ρρ=,图丙中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Pa 。

(杆重、体积和形变均不计)【答案】10 2800【解析】【分析】【详解】(1)[1]如图乙所示,当深度为h 1=20cm 时,继续加水,细杆对物体的力F 不再改变,表明A 所受的浮力不再改变,A 刚好浸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