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时 连加 连减(1)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5.6 连加|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5.6   连加|北京版

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连加|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两个数以上的加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 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连加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两个数以上的加法运算3.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加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两个数以上的加法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连加的概念,正确进行两个数以上的加法运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连加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示例演示连加的计算过程。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4.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复习加法的概念,引出连加的概念。

2. 讲解:讲解连加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强调计算的顺序和准确性。

3. 演示:通过示例演示连加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连加的计算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总结:总结连加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强调计算的顺序和准确性。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题,巩固连加的计算能力。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注:本教案适用于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方法中的合作学习法补充和说明:在一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中,合作学习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限,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借助与同伴的互动和合作。

因此,教师应注重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5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核心考点突破试卷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5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核心考点突破试卷

核心考点专项评价5.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一、w我hu会tin填y一tin填。

(共26分)1.小猫钓鱼。

(每空1分,共6分)2.小动物回家。

(每空1分,共8分)3.蜜蜂采花蜜。

(每小题2分,共12分)9-3+27 1+6-4 4 9-7+5 54+6-210 5+4-3 3 6+4-37 二、x细xn心de的n你,sun算y一sun算。

(每小题3分,共27分)三、kn看t图li列sh式j计sun算。

(每小题10分,共20分)1.2.= 5 =四、【新题型】yo要j计sun算xi下min面zh这do道t题,ji就x 需yo要xin先zh知do道wn问ho号de的y意si思。

t图zhnɡ中wn问ho号de的y意si思sh是()。

(7分)①原来有4个圆,又拿来了2个,还要再添上多少个就是10个了②一共有10个圆,左边有6个,右边有几个③原来有10个圆,先去掉了4个,又拿走了2个,还剩多少个五、cnɡ聪mnɡ明de的n你,d答y一d答。

(共20分)1.一共有多少人?(10分)=2.船舱里有几人?(10分)=答案一、1.681053 12.9379570 13.><><>=二、410716982 3三、1.3+1+4=82.5+4-2=7四、③10-4-2=4五、1.3+2+4=92.7-2-3=2方法技能分类评价6.典型问题的巧解一、cnɡ聪mnɡ明de的n你,d答y一d答。

(共30分)1.买两样最多需要多少钱?最少需要多少钱?(8分)4元6元10元2元最多:=最少:=2.每只猫可能吃了几条鱼?(6分)+=+=3.一共吃了几根?(5分)=4.大课间自由活动了,操场上有9人跳绳,4人打乒乓球,6人猜谜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6分)=5.龙龙、蓝蓝、天天三人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每人有15块糖,龙龙输给了蓝蓝3块,赢了天天7块。

龙龙现在有多少块糖?(5分)=二、【开放题】w我hu会t提ch出wn问t题bnɡ并ji解d答。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一、 生活中的数三、加减法 (一)数与代数五、加与减(二)六、购物七、加与减(三)二、观察与测量 空间与图形四、有趣的图形统计与概率 八、统计我和小树一起成长实践活动 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部分:全册知识点一、数与代数(1、2、4、6、7、8单元)1.掌握至少两种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方法,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书写、认读、运用的方法。

2.编制和识记2~9的乘法口诀,知道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

能用一句口诀写两道有关乘法的算式。

熟练运用口诀及乘法口诀的变形计算乘法或解决实际问题。

会归纳整理乘法口诀表。

3.了解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会简单的估算。

4.体会平均分和等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和等分的含义,会用除法表示。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会用口诀准确计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乘除法之间互逆的关系。

了解倍数关系,“倍”的含义及“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6.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

7.正确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正确读写时钟表面上所表示的时间,理解分与秒之间的关系,会计算时间差。

二、空间与图形(3、5单元)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正确含义。

会观察简单的组合图形并根据图形想象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确立“东”的方位,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给定一个方向的情况下会别人其它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够运用简单的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三、统计与概率(9单元)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简单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3.初步体验猜测活动中事情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一生活中的数各课知识点:可爱的校园(数数)知识点: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知识点: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比较各课知识点: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知识点: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知识点: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

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

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轻重(比轻重)知识点: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乘车(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乘车(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乘车(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乘车”这一主题的数学教案。

这节课我们将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主要涉及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知识点。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教材中的第二章第四节“乘车”。

在这一节中,孩子们将学习如何计算乘坐不同交通工具时的票价,以及如何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交通工具的图片,以及一些计算用的纸和笔,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交通工具的图片,让孩子们来说一说他们曾经乘坐过的交通工具,以及他们的感受。

2. 讲解:我会通过一些例子,来讲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例如,如果一个人乘坐了3辆公交车,每辆公交车的票价是2元,那么他总共需要支付多少元?3. 练习:我会让孩子们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4. 应用:我会给孩子们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来解决。

例如,如果一个人先乘坐了2辆公交车,然后又乘坐了3辆地铁,每辆公交车的票价是2元,每辆地铁的票价是3元,那么他总共需要支付多少元?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的妈妈带他去超市购物,先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又买了4个香蕉,每个香蕉2元,还买了一瓶饮料,4元。

请问小明的妈妈一共花费了多少钱?答案:小明的妈妈一共花费了18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还可以拓展一些关于交通工具有趣的知识,让孩子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交通工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我重点关注的是孩子们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理解和应用。

《15.连加、连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15.连加、连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15.连加、连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连加、连减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连加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

2. 学具:教材、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连加、连减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连加、连减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15.连加、连减》2. 板书内容:- 连加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连加、连减题目。

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连加、连减进行计算。

3. 拓展练习:研究连加、连减的其他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3.1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1)PPT课件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3.1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1)PPT课件

9+1-5
理解算式的意义:
9-5+1 9+1-5
这两个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 法,这样的算式就是加减混合 算式。
9- 5+1
下车5人后车上 剩下的人数
上车1人后现在 车上的人数
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9+ 1-5
上车1人后车上 的人数
下车5人后现在 车上的人数
先算加法后算减法
9 - 5 + 1 =5 4
2+ 3 + 2 =7
5
如何读呢?
读作:2加3再加2等于7。
例 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公交车上原来有8人,到七里庄车站后, 从前门下车1人,从后门下车4人,求现 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你能列算式吗?
原有8人
前门下 1人
后门下 还有?人 4人
8-1-4 8-4-1
理解算式的意义: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公交车上原来有9人,到九棵树车站后, 从后门下车5人,从前门上车1人,求现 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你能列算式吗?
从车上原来的人数里减去从 后门下车的人数,再加上从 前门上车的人数就是现在车 上的人数。
9-5+1
你能列算式吗?
也可以用车上原来的人数加 上从前门上车的人数,再减 去从后面下车的人数。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公交车上原来有2人,到三家店车站后, 从前门上车3人,从后门上2人,求现在 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你能列算式吗?
原有2人 前门上3人 后门上2人
三部分人合在一起
2+3+2
理解算式的意义:
2+3+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与减(一)》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与减(一)》教材分析

《加与减(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的内容:“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加法的计算);“还剩下多少”(认识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减法的计算);“可爱的小猫”主要是通过连环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并理解得数是0的计算过程;“猜数游戏”“背土豆”“跳绳”“可爱的企鹅”“小鸡吃食”这五个小板块主要是为了解决6~10的加减法问题;“乘车”的情境中有三个知识点: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是对加减法运算的拓展。

当然,由于数都在10以内,所以只要求直接写得数。

对于两步以上的运算顺序与格式,将在后续的学习中再重点研究。

此单元还包括练习一、练习二、做个加法表、做个减法表、整理与复习等内容。

本单元主要知识点如下:1. 认识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加法的计算。

2. 认识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减法的计算。

3. 0的加减法。

4. 6~10的加减法。

5. 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6. 做个加法表、做个减法表、整理与复习。

学情分析由于本单元教学的对象是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所以说,如何处理好运算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设计教学过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1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他们产生喜欢学、有兴趣学的情感。

教学要求1. 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 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提出并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 在运算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1.根据提供的情境,提出简单问题并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将计算知识的学习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