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压群芳的低温釉下彩——粉彩

合集下载

粉彩工艺

粉彩工艺

粉彩工艺1.粉彩简介粉彩瓷是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之一,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的美称。

它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特有的艺术风格,它色泽晶莹,瓷画精细优美,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在国外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而被誉为“东方瑰宝”。

1.1粉彩瓷的创作粉彩是釉上彩瓷器的一个品种。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

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

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1.2粉彩的彩绘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

由于砷的乳浊化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

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发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

经研究化验,所谓“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2.粉彩的起源及发展粉彩线条纤秀、画面工整、色彩柔和、绚丽粉润、形象逼真,虽始于清朝,但是更早的则可以追溯至唐朝,唐朝即有“南青北白”的格局,就瓷器本身的发展而言,是从单釉瓷向彩瓷发展的,无论是褐绿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还是斗彩、五彩、粉彩或珐琅彩,都是以白色为衬托,来展现各种色彩的艳丽与美妙的。

多图理清:瓷器中的五彩、硬彩、古彩、珐琅彩、粉彩、软彩、洋彩

多图理清:瓷器中的五彩、硬彩、古彩、珐琅彩、粉彩、软彩、洋彩

多图理清:瓷器中的五彩、硬彩、古彩、珐琅彩、粉彩、软彩、洋彩一、五彩的起源发展提到瓷器工艺中的五彩,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和清代康熙时期的五彩是最兴盛、最典型的两个时期(这里的“五彩”不限于“五”,意指多彩)。

这两个时期的五彩瓷相比,嘉靖万历时期器型偏大、工艺较粗、体量厚重、色彩浓艳,康熙五彩的器型更轻巧、做工更精致;工艺上,嘉靖万历五彩中的蓝色是釉下青花,康熙时期五彩中的蓝色已经有釉上蓝色,并且,康熙五彩的色彩构成更丰富,除了釉上蓝色还有红绿黄蓝紫黑金等更多彩料的运用。

下图可以一目了然:二、五彩与斗彩的区分特别要说明的是,“成化斗彩”这个说法是雍正时期才有的,在成化时期文献中叫“成化五彩”(参见之前发过的《瓷器工艺6:多导图说明白“斗彩”》一文)。

下图顺便说明一下“五彩与斗彩的区别与演绎”。

三、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五彩、珐琅彩、粉彩产生的先后迭代顺序1、釉上五彩是从明代宣德时期开始的。

2、五彩逐渐发展到清代康熙时期,宫廷开始引进了国外彩料,创烧了珐琅彩。

珐琅彩是在景德镇制坯并高温烧成白瓷器——清宫造办处彩绘、低温烧成。

但康熙官窑的主流是颜色釉(高温单色釉瓷器),民窑五彩瓷器发展的比较兴盛,很具有代表性;康熙末期,在珐琅彩的制作基础上又出现了粉彩的烧制工艺,当时的粉彩分为: 白地粉彩瓷器; 绿、黄、紫三彩加上胭脂红彩的运用。

到雍正时期,五彩已不是主流,风格主要是仿成化;同时珐琅彩的制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粉彩仍是雍正朝的主流。

乾隆时期,集成雍正朝基础上,珐琅彩、粉彩瓷都有极精致的出品,粉彩依旧是主流,工艺上更高精、更丰富,在粉彩基础上增加了压印、剔划、绘画(釉上彩、釉下彩)、开光、色釉、镂空、堆塑、描金集于一件器物上;粉彩瓷的用途上也涉及更多领域,比如宗教(菩萨像、五供、贲巴壶、戒牌)、文房用具(笔洗、笔杆、印盒、笔筒)用器比较多。

乾隆中后期对景泰蓝的兴趣替代了对珐琅彩的热爱。

乾隆之后的清朝各代,造办处的珐琅彩已不再重现,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移至景德镇。

清雍正粉彩花乌扁瓶

清雍正粉彩花乌扁瓶

清雍正粉彩花乌扁瓶作者:暂无来源:《走向世界》 2013年第6期撰文/阮浩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国的制瓷工艺几千年来一直独树一帜,尤其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更是瓷器发展的顶峰。

在源远流长、品类繁多的瓷器中,粉彩瓷器是其中的一颗耀眼的东方明珠。

粉彩是在康熙后期出现的,是在釉(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焙烧的彩绘方法,又称“软彩”。

粉彩除了吸收珐琅彩的技术特点外,又在彩料中加入了玻璃白粉,这种玻璃白粉含有氧化砷,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所有颜色都“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和色阶;同时粉彩瓷器又借鉴了西洋的绘画技法,改变了中国传统绘画单线平涂的技法,增加了透视感,纹饰更加细致入微,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雍正时期的粉彩瓷器素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而其中花鸟画一直是主要的装饰题材,在清雍正、乾隆以后,花乌画装饰成为粉彩工艺的主流。

山东博物馆馆藏有一件清雍正年间的粉彩花鸟扁瓶,正是粉彩花鸟瓷器中的罕见珍品。

此粉彩花乌扁瓶为国家二级文物。

该瓶器形完整,高29厘米、腹长23.6厘米、腹宽10.5厘米、底长10.9厘米、底宽5,4厘米。

直口、直颈、扁圆身。

颈、肩有一对耳,耳绘如意云纹。

器身施白釉,主体纹饰为梅花、雀鸟纹。

此瓶为雍正粉彩瓷器中的佼佼者,无论是胎质、造型、绘制工艺还是意蕴,都精妙绝伦。

胎釉造型雍正年间的粉彩,胎土普遍都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

任何一件粉彩珍品,制胎都经过了采石、淘泥、镟坯、画坯、吹釉、满窑、烧窑、彩器、烧炉九道复杂的生产工序,而这仅仅是生产中的几个主要过程。

一件瓷器的生产,正如宋应星在《天工开物》所说:“共计一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此件粉彩花乌扁瓶的胎体上下匀称,修胎规整。

釉面肥润光洁,其润滑的手感、轻巧的造型让人爱不释手。

此时的瓷器分外精细,釉面白净,使粉彩的柔和色彩更能充分显示其清丽的美感,洁白的胎釉更能衬托出梅花雀乌图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造型上,圆润的瓶身呈现雍正年间的典型特征,别致精巧,线条流畅,反映了当时制瓷人的高超的技艺和非凡的创造。

江津博物馆馆藏清代粉彩精品瓷器赏析

江津博物馆馆藏清代粉彩精品瓷器赏析

江津博物馆馆藏清代粉彩精品瓷器赏析作者:丁燕飞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15期摘要:粉彩又叫软彩,是一种低温釉上彩,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到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品种。

粉彩在清雍正年间以后成为景德镇彩瓷的主流,到乾隆时期达到了很高的技艺水平,后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流行不衰,是我国陶瓷器烧制历史上的瑰宝。

江津博物馆馆藏的陶瓷器数量较多,文章从其中9件均为等级文物的粉彩瓷入手,结合清朝各个时期粉彩瓷的特征,对其胎釉、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进行解析,探讨这批粉彩瓷器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从旁印证清代至民国时期江津的社会经济状况。

关键词:清代;民国;粉彩瓷;釉上彩;江津1 江津博物馆概况江津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江津区滨江新城五馆三中心,是江津区的第一个综合性博物馆。

江津位于重庆西南,紧邻重庆主城区,以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

全区面积3218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150万人,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建制史。

江津博物馆的总建筑面积为6406平方米,其中,展厅布展面积3700平方米。

现有馆藏文物共7000余件(套),类型丰富,有陶器、瓷器、玉石器、书画、家具、玻璃器等34类,是重庆地区文物藏品类型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2 江津博物馆馆藏粉彩瓷2.1 瓷盘清嘉庆粉彩福寿三多瓷盘(图1)高4.9厘米,口径38.3厘米,足径18.6厘米。

此盘敞口,圆唇,斜浅腹,矮圈足,足内中央红色方框内红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双行六字篆书款。

盘口处有描金。

盘内壁施绿釉。

口沿内以粉彩绘如意纹,寓意“万事如意”。

盘中心绘石榴、寿桃和佛手,四周对称分布有花草和四只蝙蝠。

石榴果实熟裂,露出浆果,果粒圆润丰满,如宝石般晶莹剔透,寓意“榴开百子”。

寿桃寓意“长寿”,佛手被称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

佛手中的“佛”同“福”谐音,寓意“有福之手”,有祝福的意思。

盘外壁白地,绘有五只蝙蝠,寓意“五福”。

《尚书·洪范》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 乾隆粉彩 】瓷器鉴赏

【 乾隆粉彩 】瓷器鉴赏

【乾隆粉彩】瓷器鉴赏【乾隆粉彩】瓷器鉴赏西藏博物馆清乾隆粉地粉彩八宝纹贲巴瓶西藏博物馆清乾隆粉地粉彩八宝纹贲巴瓶西藏博物馆清乾隆粉地粉彩八宝纹贲巴瓶乾隆时期绚丽瓷器,国宝级珍品清乾隆粉彩描金《福寿》蕃莲纹双耳瓶清乾隆斗彩焦石鸡纹笔筒清乾隆粉彩描金《福寿》蕃莲纹葫芦瓶清乾隆酱地描金凸雕灵桃瓶清乾隆粉彩缠枝花鸟纹凤耳瓶清乾隆粉彩福寿纹双耳瓶清乾隆粉彩福寿纹双耳瓶清乾隆斗彩鸡缸杯清乾隆高士笔筒清乾隆三秋笔筒清乾隆粉彩花果大碗清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六方瓶共88张,显示40张,查看更多>>国宝故宫瓷王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各种釉彩大瓶" alt="国宝鈥湽使赏踱濃斺斍迩各种釉彩大瓶"src="/DownloadImg/2012/08/2 802/26444539_2" width=385 height=690real_src="/DownloadImg/2012/ 08/2802/26444539_2">各种釉彩大瓶" alt="国宝鈥湽使赏踱濃斺斍迩各种釉彩大瓶"src="/DownloadImg/2012/08/2 802/26444539_3" width=440 height=690real_src="/DownloadImg/2012/ 08/2802/26444539_3">各种釉彩大瓶" alt="国宝鈥湽使赏踱濃斺斍迩各种釉彩大瓶"src="/DownloadImg/2012/08/2 802/26444539_4" width=473 height=690real_src="/DownloadImg/2012/ 08/2802/26444539_4">各种釉彩大瓶"name=image_operate_74121338171780343 alt="国宝鈥湽使赏踱濃斺斍迩各种釉彩大瓶"src="/DownloadImg/2012/08/2 802/26444539_5" width=490 height=550real_src="/DownloadImg/2012/ 08/2802/26444539_5">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清代乾隆年间烧制,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5层之多,其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享有“中华瓷王”的美称。

浅谈釉上新彩与粉彩瓷的艺术

浅谈釉上新彩与粉彩瓷的艺术
人物画的绘画方法有很多,大致的分为:①白描画法 是人类最早、最简洁的绘画表现形式,我国古代称为“线 描”,也有人称为“白画”,它能够把线条的特色发挥到 最完美的境界;②工笔重彩画法则是一种色彩浓艳而略带 装饰性、造型工整细致的画法;③写意画法即以狂草的笔 意画出深具禅意的作品;④大笔泼墨法运用豪放而简洁的 笔墨,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神韵。
体绘画效果。 釉上粉彩瓷创烧始于康熙年间,一直流行
至今不衰,可见它在陶瓷绘画者心中有着不可 忽视的地位;而新彩作为近代发展起来的新起 之秀,如今也越来越受到陶瓷绘画者的青睐, 那么新彩与粉彩到底有着怎样的关联,才能够 使它们一直共存而又互相独立呢?那便要从它 们的共同点开始讨论。首先:与新彩瓷一样, 粉彩的特点也是色彩种类繁多,鲜艳亮丽,能 够协助陶瓷绘画者更加生动地描绘出物象;其 次:新彩瓷与粉彩瓷在制作工艺上可谓是大同 小异,都是先将坯体烧制成白瓷或单色瓷,然 后在其瓷身绘画,绘制完成后再入窑进行二次 烧制,烧制完成后便呈现出了它色彩温润如玉 般的光泽。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1 2017.4期
新彩瓷与粉彩瓷的不同点: 1、颜料的调制 新彩又称“油彩”,其
20
2017.4期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美术论丛
收稿日期:2017-08-09
颜色的调制与油画相同,是以油渗入颜料中调配而成;而 粉彩颜色调配则是用清水调制而成。
2、光泽度的不同 粉彩瓷在经过二次入窑烧制完成 后,所呈现出来的色彩是光鲜亮丽的,犹如玻璃般明黄耀 目;而新彩瓷在经过二次入窑烧制完成后,它所呈现出的 色彩给人们的感觉是古色古香,如同油画般意境悠远,在 光泽度上虽没有粉彩瓷那么圆润,但却多出了几分庄重典 雅的气质。

粉彩的硬骨柔情

粉彩的硬骨柔情

粉彩的硬骨柔情韩志辉【摘要】粉彩是一种在瓷胎上绘制后经低温烧制而成的彩绘方法。

它最早出现在清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瓷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启发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

由于其特有的工艺特点,同时也是为了便于同"五彩"相互区别,因此粉彩还拥有一个让人对它心生爱怜的名字——软彩。

【期刊名称】《陶瓷研究》【年(卷),期】2012(030)002【总页数】2页(P110-111)【关键词】粉彩;珐琅彩瓷;低温烧制;制作工艺;工艺特点;新品种;釉上彩;彩绘【作者】韩志辉【作者单位】韩志辉工作室,景德镇市3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4.64粉彩是一种在瓷胎上绘制后经低温烧制而成的彩绘方法。

它最早出现在清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瓷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启发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

由于其特有的工艺特点,同时也是为了便于同“五彩”相互区别,因此粉彩还拥有一个让人对它心生爱怜的名字——软彩。

近年来,粉彩作品特别是清代粉彩瓷器市场价格一路走高,在2007年香港苏富比“花赏瑶华”巴黎名藏春季专场拍卖会中,雍正和乾隆两朝的粉彩珍品屡屡创出千万天价,显示出粉彩这种艺术形式强大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经过300年的传承发展,粉彩在技法上有了长足的创新和发展,近现代出现了粉彩雪景、水点桃花等表现形式。

但有纵观粉彩上百年的发展史,无论是最早康熙晚期的粉彩还是经过改进创新的现代粉彩,均保留以下几方面特征:一、线条丰富柔美、虚实流畅粉彩的勾线分为使用珠明料勾线和粉彩勾线两种,虽然粉彩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包括西方绘画艺术的一些技法和特点,但依然传承了其中国画线条笔韵的精髓。

众所周知,中国画是世界上所有绘画艺术形式中线条最复杂的,这也造就了大部分粉彩重工或兼工代写的特点。

因此,粉彩在线条上,以纤巧精细的线条为主,讲究运笔的流畅,无论曲直、深浅均一气呵成,淡浓婉转、虚实转换之间天地尽显,追求的是对技巧的极致。

艳压群芳的低温釉下彩——粉彩

艳压群芳的低温釉下彩——粉彩

艳压群芳的低温釉下彩——粉彩作者:孙芃芃方益鸣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11期【摘要】粉彩是陶瓷低温釉下彩瓷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传统陶瓷装饰当中的重要类型。

文章通过对粉彩的形成与粉彩艺术特点的分析,更深入的对现代粉彩这一装饰手法进行展望与研究。

【关键词】艺术特色;装饰手法;表现形式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曾出现一颗闪亮的明珠,它色彩绚丽,精美绝伦,璀璨夺目,这就是粉彩瓷。

一、粉彩的形成与发展粉彩是指在烧好的白瓷胎上,用生料作画,填好粉彩颜料后,再次用760摄氏度的温度烧制,烧成后颜色不仅固着在瓷器釉表面,而且光泽晶莹,粉润柔和,用手触摸有明显的凹凸感。

粉彩是于康熙时期,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演变而来的。

此时,开始在五彩纹饰的局部,采用不透明的珐琅质颜料。

雍正时期随着珐琅彩彩料的研制成功,粉彩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绘制技艺逐步成熟,成为彩瓷的主流。

正是因为雍正粉彩所取得的杰出成就,粉彩也被后世称之为雍正彩,此时,在广州珠江沿岸出于对外贸易的需要,逐渐形成了釉上彩瓷作坊,在此地所生产的釉上彩瓷被后世称之为“广彩”。

与此同时,民间窑场也开始了粉彩瓷的生产和制作。

乾隆时期,粉彩瓷更为流行,工艺手法得到了新的发展,而且日臻完善。

装饰手法繁多,先后出现了色地开光装饰、锦边装饰、锦地装饰、锦地开光装饰等。

此时的粉彩色调极为丰富,纹饰精美,是粉彩发展的鼎盛时期。

自乾隆后期开始,粉彩瓷逐渐走向衰落,产量和质量都大不如前。

至清末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彩瓷类型—浅降彩,它是在原有的画料基础上添加了铅粉。

由于画料中含有起溶作用的铅粉,画好后即使不添盖透明颜料,烧成以后纹饰也不会脱色。

画好以后,再薄填赭石、水绿、大绿一类的颜色,烧成以后画面呈现出浅淡的色调,似有中国画浅降山水的意趣,所以被称之为浅降彩。

这一类型的浅降彩,是粉彩为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一次工艺变革,并由此拉开了瓷上绘画的序幕。

民国时期,以珠山八友为代表,正式确立了粉彩的绘画性表现语言,开始忽视,甚至是漠视粉彩的装饰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现 代 粉 彩 瓷 与 展 望
粉彩这一装饰手法是在五彩 、珐 琅彩后 陶瓷史上的又一 大创举 ,而它 的发展史可 以称得上是一部 陶瓷装饰 工艺推陈 出新 的历史 。 上世纪 9 0年代 末开始 至今 ,粉彩 艺术瓷 的发展 突飞猛 进 ,可以说是 进入了现代粉彩瓷 的新时代 。这 时期 的粉彩瓷 不再仅仅 拘泥于传统的粉彩瓷绘艺术 ,而是 以陶瓷器物为载 体 ,将诗 书 、画 、印 、工艺等多种装饰综合 一体 ,并 不断发 挥各种装 饰技术的优势 ,挖掘新材料 ,新工艺 与新技 法 ,创 作 出更 富有 现代社会崇 尚的生活情趣 ,同时又兼 备传 统粉彩 艺术 特色与时代气 息的粉彩作品。 粉彩作为一种 陶瓷装饰形式 ,这是 中国陶瓷文化史的重 要组成部 分 ,也是人类物质文化史上 的重要研究 对象。即便 粉 彩走入 当今时代 ,其艺术魅 力也依 旧迷人 。在 现今时代 , 粉 彩工 艺技术 的传 承 与教育 乃保 持其独 一无 二 的地位 和辉 煌 。粉彩 与青花一样 ,已成为 中华文 明历史 与传 统文化的特 有元 素 ,不仅 要传承陶瓷文化 ,还要 中外结合 ,更要 与时俱 进 。总的来说 ,既适合于高档艺术 陶瓷装饰 也适 用于一般 日 用 陶瓷 ,粉彩装饰的工艺价值和艺术价值相 统一协调 ,有利 于当代粉 彩装 饰艺术更好地传承 ,发展 以及创新 ,有着广阔
彩 艺术特 点的分析 ,更深入 的对现代 粉彩这一装饰手法进行展望与研 究。
【 关键词 】艺术特 色;装饰手 法;表现形 式
在我 国历史 的长河 中 ,曾出现一颗闪亮的明珠 ,它色彩 绚丽 ,精美绝伦 ,璀璨夺 目, 这 就是 粉彩瓷。
粉彩的形成与发展 粉彩是指在烧好 的白瓷胎上 ,用生料作画 ,填好粉彩颜 料后 ,再次用 7 6 0 摄 氏度的温度烧制 ,烧成后颜 色不仅 固着 在瓷器釉表 面 ,而且光泽晶莹 ,粉润柔 和 ,用 手触摸有明显 的凹凸感 。 粉彩是于康熙 时期 ,在康熙 五彩的基础上 ,受珐琅彩 的 影响演变 而来 的。此时 ,开始在五彩纹饰 的局部 ,采用不透 明的珐琅质颜料 。 雍正时期 随着珐琅彩彩料 的研制成功 ,粉彩获得 了较 大 的发展 。绘制 技艺逐步成熟 ,成为彩 瓷的主流。正是 因为雍 正粉彩所 取得 的杰 出成就 ,粉彩也被 后世 称之为雍正彩 ,此 时 ,在广州珠 江沿岸 出于对外 贸易的需要 ,逐渐形成 了釉上 彩瓷作坊 ,在 此地所生产的釉上彩瓷 被后 世称之为 “ 广彩 ” 。 与此 同时 ,民间窑场也 开始 了粉 彩瓷的生产和制作 。 乾隆时期 , 粉彩瓷更为流行 , 工艺手法得到 了新的发展 , 而且 日臻完 善。装饰 手法繁 多 ,先后 出现 了色 地开光装 饰 、 锦边装饰 、锦 地装 饰 、锦地开光装饰 等。此时的粉彩色调极 为丰富 ,纹饰精美 ,是粉彩发展的鼎盛时期 。 自乾 隆 后 期 开 始 ,粉 彩 瓷 逐 渐 走 向 衰 落 ,产 量 和 质 量 都 大不如前 。 至清末时期 。出现 了一种新 的彩瓷类型一浅降彩 ,它是 在原有 的画料 基础上添加 了铅粉 。由于画料 中含有起溶作 用 的铅粉 ,画好后 即使不添盖透 明颜料 ,烧 成以后纹饰也不会 脱色 。画好 以后 ,再薄填赭石 、水绿 、大绿一类 的颜色 ,烧 成 以后画面呈现 出浅淡 的色调 , 似 有中国画浅降 山水 的意趣 , 所 以被称之 为浅降彩 这一类型 的浅降彩 ,是粉彩为适应社 会环境 的变化 ,而进行 的一次工艺变 革 ,并 由此拉开 了瓷上 绘画 的序幕 。 民国时期 ,以珠 山八友 为代 表 ,正式确立 了粉彩 的绘 画 性表现语 言 ,开始忽视 ,甚至是漠视 粉彩的装饰意义 。单纯 的追求 画面的审美 意趣 ,这一创作理 念的影响一直延续 到了 当代 。 新 中 国成立 以后 ,粉彩 瓷艺术的创作理念得 到了进一 步 的强化 ,而在创作 思想上更加注重对 现实题材的表现 ,并在 2 O世纪 8 O年代 以后 ,艺术风格 开始走 向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 9 O年 代 中期 ,粉 彩瓷绘 艺术 进入 了全 面的发 展期 ,并 称 为 景德镇陶瓷艺术 的主流 。 二、粉彩的艺术特色 ( 一 )对工 艺 的追求 。首先 在 瓷胎 的选 择上较 为考 究 , 高档粉彩 瓷一 般选用制作精 良 ,质地 纯 白的手工制作 的精 细 白胎 ,并且瓷 胎的釉质要光亮 ,清透 ; 其次 ,是独特 的工 艺
青年与社会
2 0 1 5 年6 月上 第1 6 期 总第5 9 8 期
艳压群芳的低温釉下彩——粉彩
孙芄 苊
( 山东理 工大学
方 益 呜
2 5 5 0 4 9)
美术学院 ,山 东 淄博
【 摘Βιβλιοθήκη 要】 粉彩是 陶瓷低 温釉 下彩 瓷的典型代表 ,也 是我 国传统 陶瓷装饰 当中的重要 类型。 文章通过 对粉彩的形成 与粉


料与瓷胎 的质地 ,相互结合 ,共 同构成 了粉彩 的材质美 。 ( 二 )造 型与 装饰 的完 美结 合。粉 彩首 先遇 到 的问题 , 就是在选定 的瓷胎 上如何进行装饰 ,一般来说 ,陶瓷器皿 的 造型特征 ,主要是 通过造型的线型变化体现 出来 的。如器 物 造型线型 的曲、直 、开 、合 、收 、张等 ,这就要求装饰纹饰 要顺应这些造 型线 型的变化 ,使造型与装饰相协调 。通过对 成功 的粉彩作 品进行 分析 ,一般 都饰 以满 装饰 的图案形式 , 或者在 图案纹饰 当中 ,空出平整的块面开光 ,并在开光处 绘 以山水 ,人物 ,花 鸟 ,而造型线型平直挺拔 的造 型 ,则 多饰 以山水 ,人 物 ,花鸟的通景装饰 ,有时也会对这些造 型的 口 部 ,颈部 ,肩 部 ,足部等饰以与主体纹样相适应或在形式 上 类似 的这样一 些边 饰图案 ,使装饰与造型在 富有节奏 变化 的 同时 ,能够取得协 调的艺术效果 ; 造型与装饰 的结合还体 现 在器皿造 型与装饰 构图的关系上 ,立体 的陶瓷造 型不 像平面 样能够一览无余 ,往往随着器皿造型位置 的变 化 ,装饰 画 面 的主次关 系也会 发生相应的改变 。这就是要求在粉 彩装 饰 纹饰 的设 计上 ,要在 2到 3个观察点上来安排纹饰 的主次关 系,以取得整体上 的协调 和一致 。 ( 三) 广泛 的题材和宽 泛 的表 现形式 。粉 彩材料 的种 类 繁多, 性 能各异 ,有较强的表现力 , 也正 因此粉 彩装 饰的题 材 十分广泛 ,有花鸟草虫 ,鱼虾水藻 ,飞禽走兽 ,山石丛林 , 古今 人物 ,从表 现形 式上来看 ,有 中国画式 的,图案式 的 , 绘 画与 图案结合 的形式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