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2.地球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________的旋转运动。
(2)方向:________从 从北 南极 极上 上空 空看 看: :呈 呈
时针 时针
预习点答案:预习点1 1.自转 2.(1)自转轴 (2)自西向东 逆 顺
(3)周期
名称 长度
参考点
距地球遥远的同一 恒星日 ________
恒星
太阳日 ________ 太阳
运动速度
地球 公转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绕转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中心
地球
自转 地轴
1恒星日 23时56
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 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约150/小时
自西向东 分4秒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地球 公转
太阳 北逆南顺 1恒星年
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
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 (二)公转运动
地球公转轨道叫黄道. 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
远日点
中心 太阳
近日点
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2、公转周期:1个恒星年
365日6小时9分10秒
3、公转速度
S2
速远
中心
度日 慢点
S3
7月初
S1
太阳
近速 日度 点快
1月初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角速度和线速度)
开普勒第二定律:太阳中心到行星中心的连线在 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预习点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1)概念:赤道平面与________平面之间的交角。 (2)规律: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________ 的大小可以看做是不变的。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二)地球的公转
定义: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1.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 南极上空:顺时针
2、公转周期——1个恒星年
地球公转一周转过360°, 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一个恒星年。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2、地球公转速度
与地球的公转轨道形状,以 及日地距离变化有关
• 开普勒第二定律: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 积相等,因而地球围绕地球的公转是不 等速的
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特征 运动 绕转中心
方向
自转
公转
地轴
太阳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旋转
周期
1恒星日、1太阳日
角速度 速 度 线速度
极点为0,其余各地15°/h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1恒星年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课堂练习
1、同学在8日角:66°34'
地轴与赤道夹角:90°
黄赤交角:23°26'
南北回归线 纬度
假设地轴不倾斜,黄赤交角多大?太阳 始终直射什么位置?
黄道平面
地轴不倾斜,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始终直射赤道。
地轴倾斜23°26´,黄赤交角多大?太阳直 射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 6月22日前
D
春分日
A
夏至日
地球公转示意图
B
秋分日
C
冬至日
(2)左倾左冬
(3)右倾右冬
2、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点所示节气分别是:
A
夏至日
D
B
秋分日
C
冬至日
A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 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太阳 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 | 方向
夏至 远日点
春分 秋分
近日点 冬至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自转
公转
旋转中心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角速度 15˚/h 线速度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旋转中心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角速度 近日点(1月初)最快 线速度 远日点(7月初)最慢 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黄道平面
北极星 地轴
A 夏至
6月22日
春分
D 3月21日 B 9月23日
秋分
C冬至
12月22日
夏至
春分
秋分 春分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冬至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核心归纳
1.黄赤交角的特点
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其
含义如下:
含义
一轴
地轴(自转轴,与赤道面垂直)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周 以太阳为参 1太阳日=24小时(昼夜交替现象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期 照点
周期)
(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
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约为
角速度
速
15°/h(或1°/4min)
平均约1°/d 近日点快(1月 初)
度
因纬度而异,自赤道(1 670 km/h) 平均约 远日点慢(7月
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方法 技巧
(1)日地距离法
如如图,A点日地距离较近,1月初应为冬至日稍后,B点日地距离较远,7月初应为
高考地理复习之 地球运动(讲义)

地球运动一、考向讲解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特征与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为中频考点,近5年课标卷中出现2次,其中时间计算与地球运动特征的考查难度较大。
这两个考点知识具有规律性强、与生活联系紧密、考题区分度大的特点。
2.涉及本专题的高考题,首先让学生在各种地球运动图、光照图或文字材料中,找出关键的地理信息,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然后通过分析、解决具体的情境事件,考查地理实践力。
二、知识体系一般特点:方向、周期、速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晨昏线判定时差地方时与区时计算日界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间上:四季空间上:五带太阳视运动的特点:圆周运动、复合运动、方向、速度三、考点精讲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方向本质都是自西向东,俯视北逆南顺。
侧视北极俯视南极俯视(2)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15°/h。
线速度:自转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最大,约1670km/h;南北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0。
1)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
(4)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
(5)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个恒星年,需时365日6时9分10秒或365.2564日。
(6)公转的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小结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极地俯视北逆南顺周期:恒星日速度:角速度极点为零,其余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方向:自西向东周期:恒星年速度:近日快,远日慢【典例】(2020·衡阳一中模拟)下图为南京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片。
地球的运动全

地球的运动包括哪些?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自转运动 公转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定义: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
地轴: 倾斜的, 空间指向不变,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
1、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2、自转的周期
基本概念: 恒星日 太阳日
参考系不同
恒星 太阳
4、另一种规律概括: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移动的关系 :
直射点移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
向的半球
昼增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二)、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西十二区
日期变更 日期加一天
日期减一天
2006年1月1日9时20分
应用举例 2006年3月1日5时08分
2005年12月31日9时20分 2006年2月28日5时08分
【思考】下列两种情况可能出现吗? 为什么? ①小张在一年内过了两个“五一”节。 ②孪生兄弟俩,弟弟比哥哥先一年出生。
[解析] ①小张先在日界线西侧过节,然后 过日界线到东侧的西12区继续过节。
远日点
(7月初)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 时公转速度较慢
S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
时公转速度较快
近日点
(1月初)
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下列各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的是( A )
A.元旦 B.教师节 C.建军节 D.儿童节
?读图思考
北半球夏半年(图中远日点所在的半圈)的日数是 186天,冬半年(图中近日点所在的半圈)的日数 是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地球的运动(高三第一轮总复习)

(6)确定昼夜长短 (7)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8)确定极昼极夜范围
一、地方时和区时:
概念: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1、特征:经度相差1° ,地方时相差 4分钟。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 相同 地
方 时
①、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经度差 (求东 “+”,求西 “- 计 ”) 算 ②、已知某地经度,求另一地经度 : 某地经度=已知经度+两地地方时差×15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太阳高度变化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的 变 化
活动:
任一纬度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有什么 关系?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如何?
夏 至 日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 阳高度角越大
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的180度经线)
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不偏。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北半球向右偏
1. 偏移规律
南半球向左偏
A
B
C
D
2. 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改变气流和水流的方向
北半球河流一般是右岸冲刷,左岸堆积。
实际观察:漓江解放桥、雉山桥、虞山桥附近河段的情况?
N
60 30 0
晨线
晨线
Hale Waihona Puke 晨昏线图类型面面观极点俯视图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运动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和自转的运动。
它具有以下一般特点:1.自转运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即地球每24小时内完成一次自转。
自转使得地球的表面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白天太阳光照到地球的一部分,形成昼间;而夜晚地球背向太阳,无太阳光照射,形成夜间。
2.公转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即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5.24天,我们通常称其为一年。
地球的公转使得季节的变化产生。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会有所变化,这也会导致不同季节的气温和光线强度有所差异。
3.倾斜轴: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23.5度,即地球有一个倾斜轴。
这个倾斜轴的存在使得地球各地区的日照时间和季节产生了差异。
当倾斜轴指向太阳的时候,一个半球将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这个半球将进入夏季;而当倾斜轴背向太阳时,另一个半球将进入冬季。
4.地理时间: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不同地区的时间存在差异。
经度的增加以15度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平均相差1小时。
当我们从一个时区进入另一个时区时,需要调整我们的时间。
5.风和洋流:地球的运动使得风和洋流也产生。
地球自转和不同纬度的倾斜导致了气压和温度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将引起气流和洋流的形成。
气流和洋流对气候和天气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6.长期气候变化:地球的公转周期是较长的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这将导致长期气候变化。
地球的轨道变化和倾斜轴的变化会导致气候变化,例如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
这些长期气候变化是地球运动的结果之一总之,地球的运动是复杂而有规律的。
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的日夜交替和季节变化产生,倾斜轴的存在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独特气候和天气现象。
风和洋流的形成受地球运动的影响,而长期气候变化也是地球运动的一个重要结果。
这些特点使得地球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和多样性的行星。
高中地理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名师导航知识梳理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自转运动①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②地球自转的周期: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点的一日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称一个恒星日;以太阳为参考点的一日时间长度为24小时,称—太阳日。
③地球自转的速度:包括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运动①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②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
③地球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④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天文学上所说的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形成白天,背阳的半球形成黑夜,昼夜不断交替。
(2)产生时差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3)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自转平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目前的角度是23°26′。
它的存在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当北半球夏半年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的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最。
(4)四季的更替: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
疑难突破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剖析: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公转。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可以从运动的方向、运动的周期和运动的速度等三个方面来说明。
对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学习时可利用比较法,通过对比加深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日点
远日点 7月初 远日点慢 近日点快 1月初
开普勒第二定律: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行星, 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应相等。
北极星
北极 66°34′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23°26′
南极
3月21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预习自测答案:
1.A 2.C
【整理学案,巩固记忆】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理解并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3、掌握“二分二至”位置图,黄赤交角的产生 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学案反馈】
优秀学案:
张静
申静
张辉
张利
臧庆经
孙小勇
崔彦鹏
3.结合课文关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描述,在下 图中标绘出表示太阳移动轨迹的一条曲线。
6月22日前后
23º 26´N
夏至
9月23日前后
0º
春分
3月21日前后
秋分
冬至
春分
23º 26´S
12日22前后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课堂小结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角、线)
速度(近、远)
地球公转轨道图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
当堂训练答案 3D 4.B 5.A 6.A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1个恒星 近日点较快 年
【合作探究】
要求: 1.先独立思考2分钟,写出探究题的要点,存在的疑 点做好标注,2分钟后提交小组讨论。 2.负责展示的小组推选出代表到黑板上书面展示。
2题 展示小组 点评小组 三组 六组
3题 四组 五组
2.北极熊为什么每年能比南极的企鹅多晒几天太 阳呢?( 北半球夏半年有186天,冬半年只有 179天。)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时,是北半球的夏 半年,公转速度较慢,所用天数较多;地 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是北半球的冬半 年,公转速度较快,所用天数较少。
潘鑫瑜
李福音
靠斯琴
张威 刘玉琳 初梦雪
李靖闻
王爱慧
存在问题:
1、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特点。
2、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 3、太阳直射范围的变化特点。
1、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特点
1.在极点上,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0
N
2.角速度:除极点外均为15度/小时 3.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S
2、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
(5分钟)
提问 1.地球自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 2.地球公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 3.黄赤交角的成因 4.太阳直射范围的变化特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运动 形式 旋转 中心
速度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1个恒星 日
除两极点, 赤道最大,向 约15°/h 两极递减,极
点为零 平均约1°/d 远日点较慢 平均30km/s 近日点较快 远日点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