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学佛随笔

合集下载

学佛老人去世的文章

学佛老人去世的文章

学佛老人去世的文章一、学佛老人去世,这是一件让人既感慨又充满敬意的事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佛的老人往往有着一种独特的气质。

他们心怀慈悲,就像那些古老寺庙里的佛灯,虽然光芒柔和,却能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

这些老人,平日里总是轻声细语,仿佛生怕惊扰了这个世界的宁静。

1. 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禅意。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没有完全照亮大地的时候,老人可能就已经起床开始诵经了。

那喃喃的诵经声,就像是一种古老的歌谣,在房间里缓缓流淌。

他们对待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善意,哪怕是一只小小的昆虫,也不会轻易去伤害。

这种慈悲心,是学佛给予他们的宝贵财富。

2. 学佛的老人对待生死也有着别样的态度。

他们相信轮回,相信因果。

对于死亡,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坦然。

就像一片树叶,到了该飘落的时候,就会从容地离开枝头。

他们在生前就已经开始为死亡做准备,不是那种消极的等待,而是积极地用佛法来净化自己的心灵。

3. 当老人去世的时候,那种氛围也是很特别的。

房间里可能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那是他们生前常常点的香。

周围的亲人们虽然悲痛,但也知道老人去往了他所向往的地方。

亲人们可能会在老人的身边轻声诵读佛经,为老人祈福送行。

其实,学佛老人的去世也让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有很多思考。

我们的生活往往充满了忙碌和浮躁,而他们却能在佛的世界里找到宁静。

我们有时候会对死亡充满恐惧,而他们却能坦然面对。

这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内心的缺失。

二、学佛老人去世后的丧葬仪式可能也有着独特之处。

1. 在一些地方,学佛老人的葬礼会比较简洁。

他们不会有太多奢华的装饰,一切都以朴素为主。

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物质的东西在死亡面前都是虚幻的。

可能会有一些僧人为老人超度,那超度的仪式充满了庄严感。

僧人们诵经的声音回荡在葬礼现场,仿佛是在引领老人的灵魂走向另一个世界。

2. 葬礼上的人们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

那些和老人一样学佛的朋友,他们的悲痛中更多的是一种祝福。

他们相信老人的灵魂会得到解脱,会去往西方极乐世界。

学佛以后的改变和感言

学佛以后的改变和感言

学佛以后的改变和感言我以前是个特别浮躁的人,整天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心里呀,就像一锅煮沸的粥,乱得很。

那时候的我,脾气大得像炮仗,一点就着。

和家人相处,三句话不到就开始嚷嚷,和朋友呢,也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闹别扭。

我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日子,直到有一天接触到了佛。

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抓到了一根可能通向光明的绳子,我就顺着这根“绳子”开始了解佛。

学佛之后,我发现自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我的心逐渐平静下来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整天慌慌张张的。

以前我看到不顺眼的事情,那肯定是要跳起来大骂一顿的,现在呢?我会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就好比在路上看到有人插队,以前我肯定会冲上去理论,现在我会想,他可能是有什么急事,或者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

这就像我们在花园里看到一朵长得有点歪的花,我们不会去责怪花为什么长歪了,而是会想,是不是土壤不够肥沃,或者是风把它吹歪了呢?我和家人的关系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前我妈唠叨我几句,我就不耐烦地甩门而去。

现在啊,我会静静地听她讲,我发现她的唠叨里其实都是对我的爱。

有一次,我妈又开始唠叨我工作的事情,要是以前,我早就发火了。

可那次我就笑着对我妈说:“妈,您说得对,我会好好努力的。

”我妈当时特别惊讶,她可能都不敢相信我会这么回应她。

从那以后,我们之间的相处变得特别融洽,就像春天里温暖的微风,轻轻拂过心田,特别舒服。

我还有个朋友,以前我们因为一次聚会的事情闹得不愉快。

他想安排在一个我不太喜欢的地方,我就和他吵起来了,最后两个人谁也不理谁。

学佛之后,我就想,友情多珍贵啊,不能因为这么点小事就破坏了。

我主动去找他,我跟他说:“兄弟啊,咱们别为那点事儿置气了,就像两只斗气的小公鸡,多傻呀。

不管在哪聚会,咱们的友情才是最重要的啊。

”他听了我的话,特别感动,我们又像以前一样好得穿一条裤子了。

学佛还让我对生活中的困难有了新的看法。

以前遇到困难,我就觉得自己倒霉透顶了,就像全世界都在和我作对一样。

随笔·闲坐说佛

随笔·闲坐说佛

随笔·闲坐说佛作者:史遇春曾经,跟随先祖母礼佛数载,那是在不谙尘事的年纪。

年少的时节,每晨早起,洗漱,焚香,烧纸,念诵祖母教授的“佛经”。

时至今日,一切模糊又清晰,再回首,许多事,已经不知其然、亦不晓其所以然。

不知那时我所以礼佛者,是否有成年人之想、世俗之念:求功名,求利禄,求解脱,求升登……端坐桌前,诚对纸笔,仔细思量,那些个功名利禄之心、之念、之想,那些个解脱升进之贪、之痴、之妄,应该是没有的。

八、九岁到十二、三岁之间,我生也愚,对这世间的一切尚且懵懂、蒙昧。

那颗童稚的心,还未受沾染,对于人世间的繁华纷扰、纠葛缠绕尚不明了。

要说那时的心境是大空明的,我也自知非“金禅子”转世,此说似乎太不合情理,也太过夸张。

今日猜想,大概其时是混沌未开,一片模糊的景状罢了。

因为爱祖母,所以爱祖母终日礼拜的佛陀;因为听祖母讲因果,讲善恶,讲轮回,讲地狱的阴森可怖,讲西方极乐的一片光明,故而敬畏。

因为敬畏,所以虔诚。

而今,回望前尘,常常为自己那时的毅力,为自己的坚持,为自己的虔诚向佛之心所感动。

人生有此一段因缘,即便是多年不问佛事,那佛,亦常在胸中。

后来,人生波动、尘事萦心,长生出尘之想。

曾经有一段时间,希望通过参心禅而悟人生之道。

便在此时,我所力图一悟者,亦非富贵荣华、成仙升登,所求者,唯得除众烦恼,得大解脱,不为红尘俗事所牵绊,不汲汲于名利,不为情事缠绕。

然生性愚钝,慧根不深。

只能在空想中歇脚于灵山脚下,在梦想中闻得十方三世、万千佛国的法鼓齐鸣,雷音震耳,而终难进一层,亲聆法旨,体味天花乱坠、顽石点头的妙境。

得见世尊拈花,迦叶微笑,在我,终成幻想。

自是,便开始了凡俗的生活:饿来吃饭,困了便睡。

只愿法由心生,不再外求。

辗转迁徙,不断行走于故乡以外的他省他县,礼佛之事,我也久已荒废。

幸得母亲逢年过节,不忘在佛前燃清香一拄,我的佛堂才不至于十分冷清。

想来,我之不悟,亦情理中事。

佛得一悟,经百千万劫方才通透。

佛学修行感悟心得体会(3篇)

佛学修行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佛教便以其深邃的智慧、平和的心态和独特的修行方式,吸引着无数追求心灵解脱的人们。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种种压力和困惑,而佛学则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在我接触佛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魅力和力量,以下是我对佛学修行的感悟心得。

一、认识佛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释迦牟尼佛创立。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四圣谛”:苦、集、灭、道。

苦是指世间万物皆无常,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皆属于苦;集是指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和贪嗔痴;灭是指通过修行断除烦恼,达到涅槃的境界;道是指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二、修行心态佛学修行首先需要培养一颗平和、宽容、慈悲的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烦恼和困扰,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矛盾等。

这些烦恼往往源于我们的无明和执着,而佛学修行正是为了帮助我们消除这些烦恼,达到内心的平静。

1. 宽容心态: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

在面对他人的过错和误解时,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抱怨和指责。

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因为我们的心量和宽容程度决定了我们的幸福感。

2. 慈悲心态:慈悲是佛教的核心精神之一。

慈悲心使我们能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从而在利他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救赎。

在修行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慈悲心,关爱身边的人和事。

3. 平和心态:平和心态是修行的基础。

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时,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困扰所动摇。

平和的心态使我们能够冷静思考,理智应对各种问题。

三、修行方法佛学修行有诸多方法,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修行方法:1. 念佛:念佛是佛教修行中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通过反复念诵佛号,可以净化心灵,消除烦恼。

2. 打坐:打坐是佛教修行中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静坐冥想,可以培养专注力,提高心灵境界。

3. 念经:念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佛教教义,增长智慧。

在念经的过程中,我们要全心全意,专注聆听。

学佛的体会

学佛的体会

学佛的体会《学佛的体会》我呀,接触学佛也有一段时间了,今天就想跟大家唠唠我学佛的那些体会。

最开始接触佛,其实就是跟着我奶奶。

我奶奶那可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她每天早上都会在小佛堂里拜拜,嘴里还念念有词的。

我那时候小啊,就好奇,觉得奶奶那小佛堂里的佛像特别神秘。

有一次,我就问奶奶:“奶奶,你老对着那些佛像说话,佛像又不会回答你,你为啥呀?”奶奶呢,就轻轻敲了敲我的小脑袋,笑着说:“小娃子懂啥,这佛呀,在心里头呢,我这是跟佛在心里对话呢。

”我当时就似懂非懂的,眨巴着眼睛看着奶奶。

后来慢慢长大了,自己也开始学着去了解佛。

我发现学佛可不像我之前想的那么简单,不是光拜拜佛像就完事儿了。

我开始跟着一些师父学习佛法,这中间啊,可闹了不少笑话。

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小型的佛友聚会,大家围坐在一起交流学佛的心得。

有个大叔特别激动,手舞足蹈地说:“我学佛之后啊,感觉自己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以前脾气可暴躁了,现在啊,遇到啥事儿都能心平气和的。

”我就接了一句:“大叔,你这是不是有点夸张了呀?我咋感觉我学了这么久,还是会忍不住发火呢?”大家一听都笑了。

这时候旁边一个大姐说话了:“小年轻啊,这学佛又不是一下子就成圣人了,这是个慢慢修心的过程。

你看我,刚开始学佛的时候,也和你一样,心里头那个急啊,老想着咋还没效果呢。

”我听了大姐的话,觉得挺有道理的。

在日常生活里,学佛也给我带来了不少改变。

以前我是个特别小气的人,和朋友出去吃饭,老算计着谁付的钱多谁付的钱少。

有一回和朋友小明出去玩,我们买东西的时候,我又在那算来算去。

突然我就想起了佛法里讲的要懂得放下贪念,不要过于计较得失。

我就跟小明说:“小明啊,今天咱也别算那么清楚了,都这么熟了,计较那些干啥。

”小明瞪大了眼睛看着我,说:“哟,你今天咋这么大方了,转性了啊?”我就嘿嘿一笑说:“这不是学佛有点感悟了嘛。

”学佛还让我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以前走在街上,看到那些乞讨的人,我总是怀疑他们是不是骗子,心里很冷漠。

佛学心得体会及感悟(3篇)

佛学心得体会及感悟(3篇)

第1篇自从接触到佛学以来,我便被其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哲理所吸引。

佛学,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源远流长,历经千年而不衰。

在阅读、思考和实践中,我逐渐领悟到了佛学的真谛,体会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升华。

以下是我对佛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及感悟。

一、佛学的智慧1. 真正的智慧佛学认为,智慧是解脱烦恼、达到涅槃的关键。

这种智慧并非世间所谓的聪明才智,而是指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洞察。

通过修行,我们可以逐步揭开世间万象的虚幻面纱,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这种智慧让我们不再为世间琐事所困扰,从而达到内心的宁静。

2. 生命的意义佛学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修行。

修行并非追求世俗的成功,而是通过修正自己的言行,净化心灵,最终达到涅槃。

在修行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放下执着,学会包容,学会感恩。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二、佛学的修行方法1. 佛教戒律佛教戒律是修行的基础。

戒律包括五戒、十戒、菩萨戒等。

通过遵守戒律,我们可以约束自己的言行,使心灵逐渐净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守时、守规矩、守诚信,以此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2. 佛教禅修禅修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方法。

通过禅修,我们可以静心、净心,从而洞察事物的本质。

禅修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静坐、参禅、念佛等。

在禅修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放下杂念,专注于当下,以达到心灵的升华。

3. 佛教慈悲慈悲是佛教的核心价值观。

佛教认为,慈悲是解脱痛苦、消除烦恼的源泉。

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关心社会,以慈悲之心对待世间万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宽容、理解、包容,让慈悲成为我们行为的指南。

三、佛学的感悟1. 放下执着佛学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皆为虚幻,我们要学会放下执着。

放下执着,意味着不再为名利、地位、财富所困扰,不再为过去的错误、失败所懊悔。

放下执着,我们才能拥有一颗宁静、平和的心。

2. 感恩知足佛学教导我们要感恩知足。

感恩让我们懂得珍惜,知足让我们懂得满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珍惜每一次相遇。

关于佛学信仰的文案

关于佛学信仰的文案

关于佛学信仰的文案1. 佛学信仰啊,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里给人希望。

我有个朋友,以前总是焦虑得不行,整天愁眉苦脸的。

后来接触了佛学,他说就像在迷雾中突然找到了方向,心里开始有了平静的力量。

2. 你知道吗?佛学信仰可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东西。

它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在你迷茫的时候轻声给你指点。

我邻居大妈,遇到家庭矛盾时不知所措,接触佛学后,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懂得包容和谅解了。

3. 佛学信仰,在我看来,是心灵的避风港。

就好比在大海上漂泊的船只,遇到狂风暴雨时,佛学就是那宁静的港湾。

我自己有段时间工作压力大得快崩溃了,通过学习佛学,感觉找到了能让自己放松下来的角落。

4. 很多人觉得佛学很遥远,其实不然。

它就像我们身边的好朋友,默默地陪伴着。

我有个同学,老是和人起争执,后来在佛学的影响下,他就像一只刺猬收起了尖刺,变得温和起来。

5. 佛学信仰,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滋养。

这就像干旱的土地需要雨水一样,我们的心灵也需要佛学的润泽。

我表哥以前脾气暴躁得很,现在呢,在佛学的熏陶下,就像一湾平静的湖水。

6. 你有没有想过,佛学信仰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我认识一个做生意失败的大叔,他一度很消沉。

但当他开始接触佛学后,就像用那把钥匙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7. 佛学信仰真的很神奇,它就像一个装满智慧宝藏的盒子。

我同事之前老是为了一点小事纠结,自从深入了解佛学后,就像从那个盒子里拿到了智慧的法宝,变得豁达了。

8. 对于我来说,佛学信仰是灵魂的慰藉。

就好比寒冷的冬天里的一团火,温暖着人心。

我家亲戚曾经经历了亲人离世的痛苦,是佛学让他在悲痛中慢慢找到安宁,就像在黑暗中靠近了那团温暖的火。

9. 佛学信仰,你可别小看它。

它像一阵清风,能吹散我们心头的阴霾。

我有个朋友失恋的时候,整个人都像丢了魂似的,在接触佛学之后,就像被那阵清风轻轻拂过,重新振作起来了。

10. 这佛学信仰呀,就像一首悠扬的古曲。

我师父(这里的师父是指在佛学上有深入研究和引导他人的人)曾经说,在浮躁的世界里,我们的心就像杂乱的琴弦,而佛学就像那能让琴弦归位的古曲。

我们家的和尚爸爸作文

我们家的和尚爸爸作文

我们家的和尚爸爸作文“爸爸,你怎么又在那打坐呀!”这是我经常对爸爸说的话。

我家有个特别的爸爸,我和妈妈都戏称他为“和尚爸爸”。

这不,一个阳光正好的周末清晨,我走出房间就看到爸爸正安静地盘腿坐在阳台上,闭着眼睛,嘴里念念有词。

阳光洒在他身上,仿佛给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光辉。

我凑过去,好奇地问:“爸爸,你在干嘛呀?”爸爸缓缓睁开眼睛,微笑着说:“我在冥想呀,宝贝。

”妈妈这时也走了过来,笑着摇摇头说:“你爸爸呀,就爱搞这些神神叨叨的。

”爸爸却一本正经地说:“这可不是神神叨叨,这能让我内心平静,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呢。

”我撇撇嘴说:“哼,我才不信呢,哪有这么神奇呀!”爸爸也不气恼,只是摸摸我的头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啦。

”平日里,爸爸总是特别淡然。

遇到烦心事,别人可能会焦躁不安,可爸爸就像没事儿人一样,依旧该干嘛干嘛。

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低落,回到家就忍不住大哭起来。

爸爸闻声赶来,轻轻地抱着我,说:“宝贝,一次考试没考好不算什么呀,就像人生的道路上会有很多小坎坷,跨过去就好啦,别这么伤心呀。

”我抽泣着问:“爸爸,你都不着急吗?”爸爸笑了笑说:“着急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坦然面对,想办法解决问题呀。

”我心想,爸爸这心态可真像个和尚呀!爸爸还经常带着我和妈妈去寺庙里拜拜。

每次去,他都特别虔诚,那认真的模样,真让人觉得他就是个真正的和尚。

有一次在寺庙里,我看着爸爸那庄重的神情,忍不住问:“爸爸,你为什么这么喜欢来这里呀?”爸爸看着我说:“这里能让我找到内心的宁静呀,宝贝。

就像我们家一样,是我心灵的港湾。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虽然爸爸有时候像个和尚,但他也是最爱我们的爸爸。

他会在我生病时,细心地照顾我;他会在妈妈累的时候,主动承担家务;他会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坚定地站在我们身边。

这样的爸爸,难道不也是一种别样的温暖吗?我们家的和尚爸爸呀,他用他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我和妈妈,让我们也变得更加平和、淡然。

我有时候会想,爸爸是不是真的有什么特别的修行法门呢?哈哈,谁知道呢!但我知道,爸爸就是我最爱的爸爸,他的存在让我们的家变得更加特别,更加有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处逆境随恶缘无慎恚业障即消,处顺境随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
愿天下翁姑以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望世间人子以七分爱妻之心而尊亲
善心善行满娑婆,大慈大悲遍世界。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佛在我心我在佛心心心相应,我念弥陀弥陀念我念念相应。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时事非多。

宝地年年事业兴,福门代代前程远。

舍万劫之受緾,圆一生之佛果。

专念如来无量寿,即随势至证圆通。

大秧歌谢场词
西方三圣
罗鼓一住便开言,来到西方三圣殿前,
阿弥陀佛中间坐,观音势至列两边。

法藏因地发大心,四十八愿愿愿真,
愿愿把众生接引,愿愿都为众生破迷津。

佛中之王光中极尊,五劫思维苦用心,
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专门接引念佛往生人。

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是王子出身,舍家弃欲行作沙门。

菩提树下证了无上道,创立了佛教亘古今。

释迦成佛转法轮,讲经说法四十九春。

所渡人天无穷尽,个个都证法王身。

释迦道场在灵鹫山,千二百五十大僧团。

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苦苦修练。

如来灵山把花拈,弟子个个默默无言。

只有大迦叶破颜微徽一笑,这才把禅宗与他传。

释迦是位大教育家,四十九年的教育生涯。

赤脚踏遍恒河流域,渡的人数如恒河沙。

本师灭度三千秋,留下净土末法修。

六字洪名一乘愿海,到达彼岸是慈舟。


这座宝刹多高僧,精通佛法苦修行。

复兴庙宇香客盛,宏法利生遐尔闻名。

月照双凤冷清清,古洞香烟袅袅升。

老僧神房观自在,不觉拂晓已天明。

晚击鼓来早敲钟,经声佛号阅耳鸣。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往生成佛在今生。

关帝庙
汉寿庭侯关云长,五缕长髯红脸膛。

坐下追风赤兔马,擎手青龙偃月刀。

亘古义气关云长,桃园结义美名扬。

挂印封金辞曹去,怒闯五关斩六将。

五虎止将关云长,威威烈烈镇荆襄。

单刀赴宴东吴去,藐视孙权笑周郎。

忠义双全关云长,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往生后晋升菩萨位,有求必应美名扬。

阿弥陀佛
弥陀大愿真实不虚,西方极乐人人能去。

一灯照彻千年黑暗,一智灭除万古愚痴。

一句弥陀不可思议,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一句弥陀归元捷径,成佛资粮唯信愿行。

弥勒佛
笑口常开弥勒佛,朝朝暮暮乐呵呵。

大肚能容难容事,五欲六尘全看破。

念佛拜佛顺口溜
口念弥陀拜弥陀,无始罪业化云烟。

越念头脑越清醒,越拜身体越柔软。

越念心地越清净,越拜法喜越充满。

念着念着智慧生,拜着拜着佛光现。

弥陀弥陀直念去,五体投地拜连绵。

阿弥陀佛垂金臂,诸上善人笑开颜。

此生我定生极乐,预知时至作示现。

生到极乐精进班,法身大士作同参。

三世如来加持我,神通相好顿证圆。

供养十方万亿佛,往返只在倾刻间。

倒驾慈航回娑婆,接引人生开法船。

弥陀弥陀直念去,五体投地拜连绵。

弥陀弥陀直念去,五体投地拜连绵。

1、学佛修道究竟怎么回事?其实没有别的,问心!问心!如
果自己能够问心无愧,那么这个人就离成佛不远了!
2、我见他人死,我心急如火,不是急他人,眼看轮到我。

正因为死,才更应该珍惜眼前,更要尽到该尽的责任。

3、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

若在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4、假有金山珠海不如安坐佛堂,纵令封侯拜相何若立往西方。

弘一大师改过十训
1.虚心
2.慎独
3.宽厚
4.吃亏
5.寡言
6.不说人过
7.不文己过
8.不覆己过
9.闻谤不辩10.不嗔怒儒释道宗旨(得了一万事毕)
佛家万法归一;道家抱元守一;儒家执中贯一。

印光大师
1、倘平时识得我此身心,全属幻妄,求一我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

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之烦恼之事。

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决方法也。

2、终日俗物纠缠,终日逍遥物外,俗物纠缠之时即是解脱之时。

达摩老祖禅语
心即佛来佛即心,无人无我无众生。

三心四相打干净,十恶八邪要除清。

恩爱情欲毫不染,贪慎痴爱并不生。

知止定静平天下,一切应物用真心。

生生死死无了期,来来去去何实休。

忙忙碌碌谁体谅,快快乐乐把道修。

世间亲友暂为伴,荒山有谁同携游。

如今了悟世情事,奔向大道得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