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脑电数据采集分析操作过程

合集下载

ERP数据处理流程总结

ERP数据处理流程总结

ERP数据处理流程总结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企业的各部门、各功能进行整合,并通过统一的软件系统来管理和处理企业的各类数据。

ERP数据处理流程是指企业在实施ERP系统后,对各类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分析和利用的过程。

以下是ERP数据处理流程的详细总结。

一、数据收集:ERP系统通过各类数据采集方式,如手动、半自动和自动化等,收集与企业运营相关的各类数据,包括销售数据、采购数据、库存数据、财务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等。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人工操作、电子数据交换、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等方式进行。

二、数据存储:ERP系统将收集到的各类数据存储在统一的数据库中,以方便后续的数据加工和分析。

数据存储可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或其他适合企业需求的数据存储方式。

三、数据加工:ERP系统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合、数据转换和数据分析等操作。

数据清洗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过滤和处理,剔除无效数据和错误数据,使数据的质量更好。

数据整合是将各部门和各功能的数据进行统一整合,以满足全局分析和决策的需求。

数据转换是将数据从一种格式或结构转换为另一种格式或结构,以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

数据分析是对加工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并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四、数据利用:ERP系统将加工后的数据提供给各级管理者和使用者,并通过报表、图表、指标和仪表盘等形式展现数据的结果和分析。

管理者和使用者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决策、调整和监控企业的运营。

数据利用可以通过ERP系统的界面、移动设备、云平台等途径进行。

五、数据更新:ERP系统需要随时根据企业的运营情况和需求,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更新和维护。

数据更新包括新增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等操作,以确保系统中的数据始终保持准确和最新。

六、数据安全:ERP系统在处理和存储数据的过程中,需要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ERP数据离线分析

ERP数据离线分析

ERP数据离线分析一、行为数据融合1.打开行为数据2.arrange column选出要分析的变量3.导出行为数据,存成DAT文件“编号-m”。

二、转换参考电极1.打开脑电数据cnt 文件2.Launch Montage Editor3.64电极都打圈4.选中M25.在M2列都减0.5,除了M1、M2、VEO、HEO保持原值不变,(M1=VEO=HEO=0,M2=1)。

存为“ref-m1m2”6.Transforms→Linear Derivation,导入“ref-m1m2”,输出为“编号-r”的文件。

三、脑电预览先进行一次脑电预览,去除大的伪迹。

1.Mark a block2.选中大的伪迹区域,选择Reject Block四、去眼电1.Transforms→Ocular artifact reduction2.Trigger:把鼠标移到眼电波幅最大处,看右列的最后一行数字。

如果是正数的话,Trigger就选Positive;如果是负数的话,Trigger就选Negative。

3.Blink values:Channel里选择VEO;4.Output:选择LDR+CNT;5.Review:Maxima 和Blinks的勾都去掉6.等待一会儿,等去完脑电后,把文件存为“编号-r-o”五、脑电再预览再仔细预览一遍脑电,看是否平整。

不平整的要Block掉。

方法如三。

再预览完之后,要Update Changes六、分段1.Epoch file2.Interval随实验要求的变化而变化;3.点Output 后面的,导出文件名为“编号-e”。

七、 基线校正1. Transforms →Baseline correct2. Baseline Interval 随实验要求的变化而变化; 3. 点Output 后面的,导出文件名为“编号-e-b ”。

八、去除伪迹1.Transforms→Artifact rejection2.Criteria是随实验要求的变化而变化;3.Channel选择Specified,点Select;4.先选择Select All,再双击VEO和HEO不分析;九、叠加1.Transforms→Average2.点Sorting Criteria3.选择Type,后面的内容根据实验编程填入各实验条件代码;4.Output为“编号-实验条件代码”,每种实验条件都要叠加,并分别生存相应文件。

脑电数据采集分析

脑电数据采集分析

脑电数据采集1.双击桌面“”图标,进入到记录软件界面。

2.根据实际采用的电极帽,如32导的电极帽或64导的电极帽,在“File”的下拉菜单中的“Open workspace…”打开相应的文件“32CAP.rwksp”或“64CAP.rwksp”。

3.给被试带上电极帽,点击“”,检测电极阻抗值。

做脑电事件相关电位要求每个电极阻抗值在5K欧姆以下。

4.阻抗值通过后,点击“”图标,开始监控脑电图,显示波形。

5.点击“”图标,保存数据。

6.实验结束后,点击“”图标,停止数据保存。

7.点击“”图标,关闭波形显示窗口,数据记录完毕。

脑电事件相关电位(ERP)分析1双击桌桌“”图标,进入分析软件界面。

2在“File”的下拉菜单中,点击“New”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数据路径:Raw Files:原始记录数据存储路径,History Files:随后操作过程存储路径,Export Files:数据输出后的存储路径。

确定后,保存为一个文件名,下次要调用此数据时,直接在“File”的下拉菜单中点击“Open”打开所保存的文件即可。

原始记录的数据将在左边窗口显示。

3双击左边窗口书本样下面的“Raw Data”显示原始数据波形。

4随后可根据以下步骤分析得到脑电事件相关电位波形A.变更参考电极New Reference :现在的电极帽都是以FCz做为参考电极,而实际分析ERP波形时,大部分都是根据A1A2做为参考电极,所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更换参考电极。

B.眼电纠正Ocular Correction :将眨眼或眼动带来的肌电影响进行纠正。

C.伪迹去除Raw Data Inspection :去除由于设备或被试动作带来的伪差信号。

D.分段Segmentation :根据标志将要进行叠加平均的脑电信号提取出来。

E.基线校正Baseline CorrectionF.叠加平均A verage5变更参考电极:在“Transformations”下拉菜单“Channel Preprocessing”中的选择“New Referece”,按以下弹出窗口操作:最后点击完成。

ERP脑电数据采集分析操作过程

ERP脑电数据采集分析操作过程

ERP脑电数据采集分析操作过程脑电数据采集1.双击桌⾯“”图标,进⼊到记录软件界⾯。

2.根据实际采⽤的电极帽,如32导的电极帽或64导的电极帽,在“File”的下拉菜单中的“Open workspace…”打开相应的⽂件“32CAP.rwksp”或“64CAP.rwksp”。

3.给被试带上电极帽,点击“”,检测电极阻抗值。

做脑电事件相关电位要求每个电极阻抗值在5K欧姆以下。

4.阻抗值通过后,点击“”图标,开始监控脑电图,显⽰波形。

5.点击“”图标,保存数据。

6.实验结束后,点击“”图标,停⽌数据保存。

7.点击“”图标,关闭波形显⽰窗⼝,数据记录完毕。

脑电事件相关电位(ERP)分析1双击桌桌“”图标,进⼊分析软件界⾯。

2在“File”的下拉菜单中,点击“New”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数据路径:Raw Files:原始记录数据存储路径,History Files:随后操作过程存储路径,Export Files:数据输出后的存储路径。

确定后,保存为⼀个⽂件名,下次要调⽤此数据时,直接在“File”的下拉菜单中点击“Open”打开所保存的⽂件即可。

原始记录的数据将在左边窗⼝显⽰。

3双击左边窗⼝书本样下⾯的“Raw Data”显⽰原始数据波形。

4随后可根据以下步骤分析得到脑电事件相关电位波形A.变更参考电极New Reference :现在的电极帽都是以FCz做为参考电极,⽽实际分析ERP波形时,⼤部分都是根据A1A2做为参考电极(BP的电极帽TP9相当A1,TP10相当A2),所以根据实际要求进⾏更换参考电极。

B.眼电纠正Ocular Correction :将眨眼或眼动带来的肌电影响进⾏纠正。

C.伪迹去除Raw Data Inspection :去除由于设备或被试动作带来的伪差信号。

D.滤波Filters:根据所要分析的信号频率,适当设定波形带宽,滤除不必要的信号。

E.分段Segmentation :根据标志将要进⾏叠加平均的脑电信号提取出来。

ERP脑电图功能介绍

ERP脑电图功能介绍

ERP脑电图功能介绍第⼆⼤项. ERP(⼀)事件相关电位的基本概念对⼤脑⾼级⼼理活动如认知过程作出客观评价,我们很难将意识或思维单纯归于⼤脑某⼀部位组织、细胞或神经递质的改变,因为仅采⽤具体、微观的⾃然科学⼿段如神经分⼦⽣物学、神经⽣化学难以解决具体的⼼理活动。

⼆⼗世纪六⼗年代,Sutton提出了事件相关电位的概念,通过平均叠加技术从头颅表⾯记录⼤脑诱发电位来反映认知过程中⼤脑的神经电⽣理改变,因为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过程有密切关系,故被认为是“窥视”⼼理活动的“窗⼝”。

神经电⽣理技术的发展,为研究⼤脑认知活动过程提供了新的⽅法和途径。

事件相关电位(ERP)是⼀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通过有意地赋予刺激仪特殊的⼼理意义,利⽤多个或多样的刺激所引起的脑的电位。

它反映了认知过程中⼤脑的神经点⽣理的变化,也被称为认知电位,也就是指当⼈们对某课题进⾏认知加⼯时,从头颅表⾯记录到的脑点位。

经典的ERP主要成分包括P1、N1、P2、N2、P3,其中前三种称为外源性称为,⽽后两种称为内源性成分。

这⼏种成分的主要特点是:⾸先不仅仅是⼤脑单纯⽣理活动的体现,⽽且反映了⼼理活动的某些⽅⾯;其次,它们的引出必须要有特殊的刺激安排,⽽且是两个以上的刺激或者是刺激的变化。

其中P3是ERP中最受关注和研究的⼀种内源性成分,也是⽤于测谎的最主要指标。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P3就成了ERP的代名词。

(⼆)诱发电位的特征事件相关电位(ERP)是⼀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EPs),也称诱发反应(Evoked Response),是指给予神经系统(从感受器到⼤脑⽪层)特定的刺激,或使⼤脑对刺激(正性或负性)的信息进⾏加⼯,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的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位相的⽣物电反应。

诱发电位应具备如下特征:1.必须在特定的部位才能检测出来;2.都有其特定的波形和电位分布;3.诱发电位的潜伏期与刺激之间有较严格的锁时关系,在给予刺激时⼏乎⽴即或在⼀定时间内瞬时出现。

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提取方法

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提取方法

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提取方法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一种通过脑电图(EEG)记录和分析的电生理信号,用于研究人类大脑在对特定刺激或任务的反应。

提取ERP的方法是通过对EEG信号进行预处理、分析和解释,以获取与特定事件相关的脑电响应。

对于提取ERP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是预处理,包括对EEG信号进行滤波、修正伪迹、去除噪音等,以确保所提取的ERP信号质量。

接下来是事件标记,即根据实验设计中的刺激事件,在EEG信号中标记出特定事件的发生时间点。

然后是将EEG信号按照事件标记进行切割,形成以事件为单位的小片段。

接着,对每个事件片段进行平均处理,以增强事件相关的脑电响应。

最后,通过统计分析和解释,提取出与特定事件相关的ERP波形或特征。

在ERP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是事件标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标记的事件与实际刺激事件相匹配。

其次是对ERP波形的选择和分析,可以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不同的ERP成分进行分析,如P300、N400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和群体效应,以及对于不同任务和刺激的ERP波形差异。

除了基本的ERP提取方法,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和方法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解释。

例如,可以使用时频分析方法,如小波变换,来研究ERP信号在时间和频率上的动态变化。

另外,还可以通过源定位技术,如逆问题求解,来推测ERP波形的激活区域和神经机制。

ERP的提取方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预处理、事件标记、切割、平均和统计分析等步骤。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验设计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ERP结果。

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大脑对特定刺激或任务的反应,对于认知神经科学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ERP经典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ERP经典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Fixation Precue Search Array
不同范围等级提示的空间注意实验范式(Luo et al, Cogn Brain Res, 2001)
ERP in Short SOA
SmallMedianLarge
A. Study Phase(14 faces, SOA 3s, duration 1s)
B. Test Phase (28 faces, repeated 50%, SOA 3.2s, duration 1s)




Time
Learning Stage
TestStage
Old
New
靶刺激在下视野
对侧的背侧枕区、18/19区
(Martinez …Hillyard, 1999,2001)
刺激为白色直立的T(占86%)和倒置的T(靶刺激14% ),被9个十字所包围,并叠加在灰色的棋盘格上以等概率随机出现在左侧视野(LVF)或右侧视野(RVF)。任务是持续注视中央箭头并按键报告箭头所指注意侧的靶刺激,并忽视注意侧对面的刺激物。
300
500
700
-5
-10
-15
5
10
15
20
25
FCz
-100
100
300
500
700
-5
-10
-15
5
10
15
20
25
ms
µV
290 ms
300 ms
欺骗组
简单反应组
二、刺激序列的问题
刺激呈现时间刺激间隔消除重叠成分
1 刺激呈现时间
① 刺激呈现时间长度与任务难度成反比② 当呈现时间短到一定程度,例如视觉刺激在40ms以下,人就不能主观感觉到这个刺激,可利用此特性进行非意识的启动研究③ 撤反应 即刺激物消失也能导致ERP波形的微小改变。避免撤反应的措施一是将刺激呈现时间适当延长或缩短,二是利用相减技术

erp实验原理

erp实验原理

erp实验原理ERP实验原理: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是一种测量脑电活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记录脑电波形来揭示大脑对特定刺激事件的反应过程。

ERP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在实验中,被试个体需要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接受感兴趣的刺激,例如视觉刺激、听觉刺激或触觉刺激。

在刺激之后,记录从被试群体头皮表面的脑电波形。

通过对脑电波形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被试个体对刺激事件的认知、注意和记忆等认知过程。

具体而言,ERP实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实验刺激设计:根据研究的假设和目标,设计特定的刺激类型和实验范式,例如,出现频率可变的视觉刺激或需要被试个体做出反应的听觉刺激。

2. 脑电波记录:将电极阵列放置在被试个体的头皮表面,通过传感器记录脑电波形。

脑电波形是大脑神经元活动所产生的微弱电流在头皮上的分布的反映。

通常是通过一组电极对进行记录,这些电极在头皮上被放置在特定的位置,以捕捉特定脑区的脑电信号。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将脑电波形数据进行预处理,例如去除噪声、滤波和修剪。

接着,根据实验刺激条件将数据进行分割,以获取特定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平均脑电波形。

ERP是在特定刺激事件后,通过对脑电波形进行平均得到的一种脑电响应。

通过比较不同刺激条件下的ERP波形,我们可以了解大脑对不同刺激事件的认知和加工过程。

4. 统计分析:将ERP波形与特定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结果相关联。

通过对ERP波形进行统计分析,例如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可以确定不同刺激条件下的ERP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ERP实验,可以研究大脑对不同刺激事件的认知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等。

这种方法在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学科领域被广泛应用,为我们深入了解和解释大脑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电数据采集
1.双击桌面“”图标,进入到记录软件界面。

2.根据实际采用的电极帽,如32导的电极帽或64导的电极帽,在“File”的下拉菜单中的“Open workspace…”打开相应的文件“32CAP.rwksp”或“64CAP.rwksp”。

3.给被试带上电极帽,点击“”,检测电极阻抗值。

做脑电事件相关电位要求每个电极阻抗值在5K欧姆以下。

4.阻抗值通过后,点击“”图标,开始监控脑电图,显示波形。

5.点击“”图标,保存数据。

6.实验结束后,点击“”图标,停止数据保存。

7.点击“”图标,关闭波形显示窗口,数据记录完毕。

脑电事件相关电位(ERP)分析1双击桌桌“”图标,进入分析软件界面。

2在“File”的下拉菜单中,点击“New”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数据路径:
Raw Files:原始记录数据存储路径,
History Files:随后操作过程存储路径,
Export Files:数据输出后的存储路径。

确定后,保存为一个文件名,下次要调用此数据时,直接在“File”的下拉菜单中点击“Open”打开所保存的文件即可。

原始记录的数据将在左边窗口显示。

3双击左边窗口书本样下面的“Raw Data”显示原始数据波形。

4随后可根据以下步骤分析得到脑电事件相关电位波形
A.变更参考电极New Reference :现在的电极帽都是以FCz做为参考电极,而实
际分析ERP波形时,大部分都是根据A1A2做为参考电极(BP的电极帽TP9相当A1,TP10相当A2),所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更换参考电极。

B.眼电纠正Ocular Correction :将眨眼或眼动带来的肌电影响进行纠正。

C.伪迹去除Raw Data Inspection :去除由于设备或被试动作带来的伪差信号。

D.滤波Filters:根据所要分析的信号频率,适当设定波形带宽,滤除不必要的信
号。

E.分段Segmentation :根据标志将要进行叠加平均的脑电信号提取出来。

F.基线校正Baseline Correction
G.叠加平均Average
5变更参考电极:在“Transformations”下拉菜单“Channel Preprocessing”中的选择“New Referece”,按以下弹出窗口操作:
最后点击完成。

6眼电纠正:在“Transformations”下拉菜单中的选择“Ocular Correction”,按以下弹出窗口操作:
点击“OK”完成。

7伪迹去除:在“Transformations”下拉菜单中的选择“Raw Data Inspection”,按以下弹出窗口操作:
Manual Inspection:人工伪迹去除,
Semiautomatic Inspection:半自动伪迹去除
Automatic Inspection:全自动伪迹去除
在“Channels”一栏中,除了两导眼电信号外,应将其余的脑电信号导联全部选择上。

在“Criteria”一栏中,设定半自动、自动分析的检测标准。

“Gradient(x)”为两个采样点的梯度变化值;“Max-Min(x)”为波形变化最大绝对值;“Amplitude”为波形变化刻度值;“Low Activity(x)”为波形最小变化值。

8滤波:在“Transformations”下拉菜单选择“Filters”,在弹出的窗口中操作:
Low Cutoff:设置低切滤波值,其中Frequency[Hz]为频率,Time Constant[s]为时间常数,两个参数只要设置其中一个即可,它们可根据F=1/(2πT)互相转换。

High Cutoff:设置高切滤波值。

Notch:设置交流电滤波,根据所采集数据时的交流电压所定,如美国为110V,选择60Hz,而中国为220V,选择50Hz。

Enable Individual Channel Filters:选择后可对每一通道单独设置带宽值。

9分段:在“Transformations”下拉菜单“Segment Analysis Functions”中的选择
“Segmentation”,按以下弹出窗口操作:
最后点击“Finish”完成。

10基线校正:在“Transformations”下拉菜单“Segment Analysis Functions”中的选择
“Baseline Correction”,按以下弹出窗口操作:
11叠加平均:在“Transformations”下拉菜单“Segment Analysis Functions”中的选择
“Average”,按以下弹出窗口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