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历史之商朝成就
商朝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

商朝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王朝,它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商朝的政治制度以王权为核心,实行封建制度,文化成就则表现在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两个方面来探讨商朝对中国历史的重要贡献。
一、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以王权为主导,实行封建制度,特点鲜明。
商王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力,其统治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商王建立了明确的王室血统和继承制度。
商朝实行世袭制,父子承袭商王的位子,这使得王位的继承变得有序稳定。
这一制度确保了王朝的延续,避免了内乱和分裂。
其次,商王通过分封制来控制各个地方的贵族。
商王将国家土地划分为众多的封邑,封给亲信和功臣,作为其赏赐和奖励。
这样一来,各个封地的贵族必须向商王效忠,并向他上缴税赋和军事力量,以保持封地的稳定。
再次,商王设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机构。
商朝设有诸侯、大夫、官吏等职务,分别负责管理不同的地方和事务。
商王通过这些官员来管理国家,确保王权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施行。
总体来说,商朝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王权集中,稳定了社会秩序,为后世中国王朝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文化成就商朝的文化成就主要表现在青铜器和甲骨文两个方面。
青铜器是商朝重要的文化符号,其制作工艺高超,艺术价值极高。
商朝的青铜器大致分为礼器、军器和生活用具三类。
其中,礼器代表了商朝统治阶级的权力和地位,军器则反映出商朝的战争实力,生活用具则反映了商朝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商朝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精湛,包括铸造、雕刻、鎏金等技术,使得青铜器在商朝社会中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最重要的文字,记录了商朝的历史、祭祀、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甲骨文主要刻在龟、龙骨和大象骨上,具有极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字和文字记载制度的形成,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商朝的青铜器和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对于后世的艺术和文字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商朝的科技成就与创新商代的科技发展与创新成果

商朝的科技成就与创新商代的科技发展与创新成果商朝的科技成就与创新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科技发展与创新成果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商朝的科技成就包括冶铸、纺织、农业、建筑等多个领域的创新,为后世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冶铸技术的突破在商代,冶铸技术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与创新。
商代青铜器被誉为古代冶金技术的杰作,体现了商朝人民对金属物质的深入认识和运用。
商代人们采用了青铜器的生产工艺,并且不断改进与创新。
通过对矿石的提炼、合金比例的调整,商朝人成功地生产出了精美的青铜器,如鼎、爵、觚等。
这些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象征着权力与社会地位的象征。
商代的冶铸技术突破为后世的冶金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纺织技术的提高商代的纺织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创新。
商代人民运用简陋的手工纺纱工具对丝、麻、棉等植物纤维进行了纺织。
商代纺织技术的创新在于改进了纺纱工具,使纺纱效率得到了提高,并且推动了纺织工艺的发展。
商代纺织品质地优良,具有丰富的色彩与图案,成为时代的流行。
商代纺织技术的进步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还促进了商业交流与文化传播。
三、农业生产的创新商代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的改进与创新。
商代人民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经验,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商代人民改进了农耕工具,如犁、铫等,使耕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商代人民还注重土地的整理与水利的建设,改善了土壤质量,提高了农田的产出。
商代的农业创新为后世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与借鉴。
四、建筑工艺的发展商代的建筑工艺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与创新。
商代人民在建筑领域运用了木结构、夯土法等建筑技术,并对宫殿、城墙、祭祀建筑等进行了建设与改进。
商代的宫殿建筑宏伟壮观,城墙坚固耐久,祭祀建筑布局合理。
商代建筑工艺的发展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建筑技术的追求与创新,也为后世的建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与启示。
总结商朝的科技成就与创新在古代中国的科技史上独树一帜。
公务员事业编常识——历史盛世

各朝代盛世
1.商朝:武丁盛世。
盘庚迁殷,传政武丁,殷商达到鼎盛时期,
2.西周:成康之治。
周公东征扫平叛乱、治礼乐
3.西汉:
(1)文景之治:文帝刘恒,景帝刘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2)汉武盛世:刘彻,北击匈奴、盐铁官营、独尊儒术、推恩令(3)昭宣中兴:昭帝刘弗陵
4.东汉:
(1)光武中兴:刘秀
(2)明章之治:汉明帝刘庄(建第一古刹白马寺),汉章帝刘炟。
5.北魏:孝文中兴。
拓跋宏汉化改革,史称孝文中兴。
6.隋: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开创。
7.唐:
(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2)永徽之治:唐高宗李治
(3)武周之治:武则天
(4)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8.北宋:
(1)建隆之治:宋太祖赵匡胤
(2)咸平之治:宋真宗赵恒,澶渊之盟
(3)仁宗盛世:宋仁宗赵祯,北宋达到全盛阶段
9.明:
(1)洪武之治:朱元璋
(2)永乐盛世:明成祖朱棣
(3)仁宣之治: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
10.清:康乾盛世,即康熙、雍正、乾隆。
2016年青海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历史之商朝灭亡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6年青海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历史之商朝灭亡【导语】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资料《历史之商朝灭亡》。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
祖庚、祖甲以后诸王,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东南方的诸侯起来反叛。
面对这种情况,商王帝辛(纣)少年英勇,派部下向东征讨莱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将商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但是其连年的征战,极大消耗了国力,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国内兵力空虚,使其对西北的控制下降,给了周以可趁之机。
在周武王时,周起兵攻商,商王帝辛(纣)仓促间只能以奴隶为军抵御周人,结果,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战,“血流浮杵”,国内商军尽墨,帝辛逃到鹿台自焚而死。
商王朝就此灭亡,周王朝建立。
商朝知识点总结高考

商朝知识点总结高考商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始。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商朝的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成就,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商朝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商朝历史及其影响。
一、商朝的历史沿革商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其成立时间一般认为是公元前16世纪,而灭亡时间则是公元前11世纪。
商朝的首都在二里头和殷墟,地理分布在今天的河南、陕西和山西等地。
商朝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商朝、中期商朝和晚期商朝。
早期商朝是指商汤和商纣王时期,中期商朝是指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争斗和变革时期,晚期商朝是指商纣王灭亡前的一段时间。
二、商朝社会制度、政治和经济1. 社会制度商朝的社会制度是以封建制度为主要特征的,其社会地位和财富是由出身和职务所决定的,分别有庐舍、大夫、士和仆。
在商朝社会中,大夫是社会地位仅次于国君的一支势力,而庐舍是封建地主的主要成员,他们掌握了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权力。
2. 政治商朝的政治组织架构是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国内政权集中在商王手中,而地方政权则分散在各个藩国之中。
商王是商朝的最高统治者,他们在政治上有着绝对的权力,可以任免大臣和律法。
在中期商朝,诸侯之间争斗十分激烈,经常发生内战和血腥事件。
3. 经济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农民占据了大部分的人口。
农业生产主要以粮食和蔬菜为主,而商朝的手工业也十分发达,冶铁技术、铜器制作和玉器加工都有着长足的进步。
商朝时期,商代王朝逐渐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商朝的文化和教育商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其玉、青铜器、文字等文化成就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商朝的文化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玉器、青铜器、商代书契等方面。
公共基础知识古代数学成就

古代数学在各个文明中都有重要的成就。
以下是一些公共基础知识和古代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1. 古埃及数学:古埃及人开发了一套用于计算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数学方法。
他们使用了分数和简单的代数表达式,并应用于建筑和土地测量等实际问题。
2. 古希腊数学:古希腊人对几何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毕达哥拉斯定理、欧几里得几何、锥面曲线和圆锥曲线等概念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此外,古希腊人还进行了一些数论和无理数的研究。
3. 古印度数学:古印度人发展了一种基于十进制系统的数学体系,他们引入了零的概念,并进行了广泛的数论研究。
古印度人还提出了二次方程的解法,并发现了一些三角函数的性质。
4. 古中国数学:古中国的数学发展可以追溯到商朝和周朝时期。
古中国人发明了九章算术,这是一本包含了各种计算技巧和方法的数学书籍。
古中国人还进行了一些几何和代数方面的研究,如勾股定理和二次方程的解法。
这些只是古代数学成就的一部分,每个文明都有其独特的贡献。
这些成就为后世的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现代数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史之商朝概述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史之商朝概述
【导语】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资料《历史之商朝概述》。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
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左右。
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
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一、商朝之争:1. 商朝的确立:商朝的前身是商族在中原地区形成的一个国家,它也被称为商代,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时期,持续存在了大约1000多年。
公元前1766年,商汤上台,开创了商朝。
2. 商朝的统治: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创中央权力机构体系的朝代,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央集权的基础。
商朝把用劳役办事的技术,发展成了使用武装劳役的制度,形成了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统治。
3. 商朝的文化:商朝的文学文明到达了极其成熟的阶段,最著名的作品有《诗经》和《尚书》,也有众多传说故事,开创了古代小说的先河,形成了古文学的流派基础。
4. 商朝的灭亡:商朝最后的国君是宣公公,他被西周的王武公压垮,宣公公惨死于西河,最终导致商朝被消灭。
二、西周制度:1. 西周的确立:西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其前身是春秋,是一个多民族联合体,它的建立时间大概是公元前1150到前771年。
同时,西周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分封制度的国家。
2. 西周的分封制度:西周分封制度是商王分封制演变而成的,原本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后来逐步发展成半封建半开放的制度,以鼓励贤能,使国家功能更加完善。
3. 西周的法律:西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个完整、系统的社会法律制度的时代,它完善了西周社会的制度,使得国家有更高的文化水平,社会秩序也更加完善。
它的两个主要法律典籍是《尚书》和《周礼》。
4. 西周的灭亡:西周在公元前722年灭亡,之后便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
其灭亡的原因,一方面是西周的分封制度使国家分裂,另一方面,西周的中央集权也越来越弱,继位风气也日益流行,最终导致了国家的溃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历史之商朝成就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历史之商朝成就
在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之前,商部落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部落,在黄河下游一带(今商丘一带)繁衍。
商朝确立统治,就在亳(河南商丘)建都;后来在盘庚时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所以商朝一直也称作殷商。
商朝的势力范围也大大超过了夏朝。
考古学家从安阳的小屯村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说明殷商时代文字已经得到充分广泛的应用,发展得也比较成熟;汉字的结构在甲骨文中已经基本形成。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使我们对商朝的了解更为详细可靠。
商朝对于天文天象的记载、对于干支记时法的运用等在甲骨文上有所反映。
商朝的农业和畜牧、养殖业发展都比较快,尤其是手工业,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都相当成熟,各种常用的器具和礼器、酒器十分精美。
著名的后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公共基础知识考题日趋多样化和灵活。
考生们对如何快速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知识点、有效提高考试成绩非常关注!华图教育网从考生备考角度出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帮助考生快速突破记忆瓶颈,获取考试高分。
1
原文链接:/2017/0522/1565846.html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