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林刺柏初整

合集下载

毛冬青药材的鉴别研究

毛冬青药材的鉴别研究

D
UAN H J M
I
, CHE N R I - , E NG , N , 3300 29
� 中 药 研 究 �
� � O � :T o e abl � � i� h he � � � m � � e � � hod of � mi c ro c harac e� ri d en i f i ca i on and hi n-l a e r c hrom a og rap h ofI P . M e hod : W e co l l ec e d he � � roo � o fI l e P� be e n f r om � d i f f e re � n pl ac � e , ob e r e he c om m on m i c ro c ha rac er of he c om p o nd and i den i f i d he m b TLC. � Re l � � :� The � � m � i c ro � i d en i f � i c ai on � � � ho he am � e c harac � e r : S arch g r ai n� bo rde red p i e e l� S one c e l l� Cr a lf i be r; The hi n-l a� � � � � � e� r c hrom a og rap h � � ho � � e d ha � he I l e P be c e n had he i mi l a r po ih he m i e d R e f ere nce b anc e and he R e f e re nc e m e di ci ne � � � � � a he � � a me � p o ii on.Con � l � : T he � m� e� hod� e e abl i he d c a n be ed o i d en i f I l e P be c e n and c on rol he q al i ofi. � K :I l e P be c en; m i c ro c harac e r i d en i f i c ai on; hi n-l a er chrom a og rap h

华北石质山区侧柏人工林根系呼吸特征的研究

华北石质山区侧柏人工林根系呼吸特征的研究
A s atR t fot p ao( o 3一er l Pa c ds rnasPat o eL hi HU rao N r bt c: a s o msit n R )f 5ya- d lyl u i tl l a ni t i o iyAe f oh r e o r ri a o t a oe i n t n h t d i t
2 1 . o e pr t n w ss p rt d f m c ba e prt n b tm i l g me o n sme s rd b i 1 0 a t- 0 0 Ro t s i i a e aae o mi i r s i i y s r ao r o r l ao e g d i t d a d wa a ue y L - 0 uo r n h 8
华北 石质 山区侧柏人工林根系呼吸特征的研究
吕海 燕 , 玉 灵 张 劲 松 任 迎 丰 , 李 , , 王 平
( 河北农业大学 , 1 河北 保定 0 10 ; 700 2中国林 业科 学研究 院林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林 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 北京 3河南济源大沟河林场 , 河南 济源 44 8 ) 563 109 ; 00 1
S u y o o tr s ia in o ay ldu re tl ln a in t d fr o e p r to fPltca so ina i p a t to s
i h t od h l r a o rh— Ch n n t e l h i i y a e fNo t — i a i l
摘要 : 通过 用环割法 +基于红外动态分析法 的 L 一80 , 2 1 6月 至 2 1 i 10 于 00年 00年 1 2月对 位于河南 省济 源市

草坪养护的关键问题及其相关措施

草坪养护的关键问题及其相关措施

2016年第12期现代园艺技术应用草坪养护的关键问题及其相关措施郑岭芝(江西省双金柑桔试验站,江西樟树 331213)摘要:针对草坪养护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灌溉、修剪、除草、土壤改良及病虫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相关养护措施。

关键词:草坪养护;灌溉;修剪;除杂草;防病虫草坪的养护过程中,经常遇到灌溉、修剪和杂草危 害、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难题,这些难题也是草坪养护 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难题,总结多数园林 工作者的工作经验,介绍了草坪养护管理措施。

1灌溉浇水草坪养护浇水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重 点浇足浇好返青水与封冻水。

草坪宜用喷灌浇水,新栽 植草坪应采用少量多次的浇水方式。

尽量避开中午阳 光曝晒时浇水,适宜早晚进行。

对于已建成的成熟草 坪,浇水最主要的就是一次性浇足浇透,避免只浇表 土,湿透的土层至少应当到达1〇c m以上。

高温干旱季 节约每周浇1次,湿润根部达1〇c m左右。

其他季节浇 水以保护土壤根部有一定的湿度为宜,雨季适当少浇 或不浇。

2 修剪修剪的最大长处是可增进禾草分蘖,增添草坪的 密度与平整度,科学适度修剪还可以减少因不通风透 光引起的草坪病害,增强抗病性。

修剪时间一般在早晨 或傍晚,避开高温干燥的时段进行。

一般低修剪不超过 5c m,达到10c m左右进行修剪即可;也有的草坪草种 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可以剪至7~8c m,达到15c m才进 行修剪。

春夏季未旺盛生长之前和人冬前的最后一次 修剪提高留茬高度1~2c m,以增强草的抗性。

修剪后的 草屑要及时清除。

3 防除杂草草坪中营养环境好,杂草容易生长,草坪杂草危害 是使所有的草坪管理者头痛的问题。

杂草的传播途径 较多,空气、灌溉用水及进人草坪的人员和机械都可传 播,加上土壤是一个巨大的杂草种子库,许多杂草品种 对草坪表现出很大的生长优势。

但由于杂草会消耗草 坪的养分,影响草坪的整齐度和美观,应及时对杂草进 行连根拔除干净,防止杂草结籽传播蔓延。

传统针刺手法及郑氏针法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传统针刺手法及郑氏针法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烧山火手法,是最常用的复式补泻手法。由徐疾 、提插、九六、开阖补泻手法中的补法组合而成。 一般用于沉寒痼冷、命门火衰、脏腑经络元气不足之 证。如中风脱证、瘫痪麻痹、寒湿痹症、四肢厥冷、 腹中寒痛、五更泄泻等,以取其温阳散寒(warming Yang to expel coldness )的作用。如果用于外感风寒, 可取合谷、曲池穴以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Principl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16
一、实施针刺手法的先决条件 A prerequisite for implementation of acupuncture 准确取穴双手配合(accurate selection of acupoints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two hands)是实施针刺手法的 先决条件
行气(transmission of Qi),就是针刺得气后进一步使气循径而行乃 至达到病所的方法(又称运气法、引气法,气至病所法等)。有通 血气、调营卫,提高针刺疗效的作用,常用于远道穴位。操作时可 采用按、压、努倒、添、通经接气、针向迎随等法,促使和引导经 气上下出入,沿经络循行路径向患病之处传导。
Based o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深厚的中国古文化底蕴 严父即严师,郑老幼承家学,在老师与家父的严格 管教下,熟读四书五经并习练书法,系统学习了《内 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等中医经典。出师 时,其父只给了他一把雨伞,一个灯笼,意即:病家 相求,无不既往,虽天色漆黑,雨雪载道,路途遥远 ,亦不为止。
郑毓琳先生仙逝后,其长子
(eldest son)郑魁山先生继承

分析不同时期针灸处方的特点

分析不同时期针灸处方的特点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扩展) 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中心 一般项目(2020C22)ꎮ作者简介:刘子娇(1994-)ꎬ女ꎬ汉族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针灸文献研究ꎮE-mail:Laxun2020@163 com通信作者:任玉兰(1977-)ꎬ女ꎬ汉族ꎬ教授㊁硕博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为针灸文献研究ꎮE-mail:renxg2468@163 com分析不同时期针灸处方的特点刘子娇㊀薛㊀冰㊀张㊀敏㊀任玉兰∗成都中医药大学ꎬ四川㊀成都㊀610075ʌ摘㊀要ɔ㊀收集不同时期针灸处方文献ꎬ分析不同时期针灸处方的特点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ꎬ从处方结构㊁刺灸部位㊁刺灸方法及腧穴配伍方面分析不同时期针灸处方的特点ꎮ秦汉时期ꎬ针灸处方结构尚不统一ꎬ刺灸部位多样ꎬ刺血疗法较为普遍ꎻ晋唐时期ꎬ处方结构基本统一ꎬ刺灸部位为具体部位和腧穴ꎬ灸法占据主流ꎻ金元时期ꎬ处方结构更加完整ꎬ刺灸部位规范ꎬ多穴处方开始兴起ꎬ针刺方法得到重视ꎻ明清时期ꎬ处方结构偏向病症与腧穴的联系ꎬ重视病症病因病机的阐述ꎬ腧穴配伍更加成熟ꎬ灸法得到创新运用ꎮʌ关键词ɔ㊀针灸处方ꎻ处方结构ꎻ刺灸部位ꎻ刺灸法ʌ中图分类号ɔR245㊀㊀㊀ʌ文献标志码ɔA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7-8517(2021)08-0013-04AnalysistheCharacteristicsofAcupuncturePrescriptioninDifferentPeriodsLIUZijiao㊀XUEBing㊀ZHANGMin㊀RENYulan∗Chengdu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ꎬChengdu610075ꎬChinaAbstract:Collectingacupunctureprescriptionsfordifferentperiodsꎬthemostrepresentativeprescriptionliteraturewasselectedtoanalyzethecharacteristicsofacupunctureprescriptionindifferentperiodsfromtheprescriptionsstructureꎬacupunctureandmoxibus ̄tionpartsꎬ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methodsandthecompatibilityofacupoints InQinandHanDynastiesꎬtheprescriptionstruc ̄tur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wasnotunifiedꎬandthe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siteswerediverseꎬandthebloodprickingtherapywascommon InJinandTangDynastiesꎬtheprescriptionstructurewasbasicallyunifiedꎬthe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partswerespecificpartsandacupointsꎬandthemoxibustionmethodoccupiedthemainstream DuringtheJinandYuanDynastiesꎬtheprescriptionstructurewasmorecompleteꎬthe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partswerestandardizedꎬthemulti-pointprescriptionbe ̄gantoriseꎬandtheacupuncturemethodwaspaidmoreattentionto DuringtheMingandQingDynastiesꎬtheprescriptionstructuretendedtotherelationbetweenthediseaseandtheacupointsꎬtheexplanationoftheetiologyandpathogenesisofthediseasewasempha ̄sizedꎬthecompatibilityoftheacupointsbecamemorematureꎬandthemoxibustionmethodwasinnovativelyapplied Keywords: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PrescriptionꎻThePrescriptionStructureꎻ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PartsꎻAcu ̄punctureandMoxibustionMethods㊀㊀针灸处方的发展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的实践㊁总结㊁再实践和积累ꎬ形成了一个融理㊁法㊁方穴为一体的知识体系ꎬ其过程是漫长的ꎬ笔者收集不同时期的针灸处方文献ꎬ从处方结构和内容方面分析不同时期针灸处方的特点ꎮ1㊀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已出现针灸处方的雏形ꎬ«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6则针灸医案ꎬ老官山汉墓出土了目前最早的针方专著[1]ꎬ记载40首针刺处方ꎬ但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ꎬ该书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ꎬ同时也是秦汉时期针灸处方的集成之书ꎬ共载针灸处方308首ꎬ即见于针灸处方专篇如«刺腰痛论»«刺疟论»«缪刺论»等ꎬ又穿插于医经理论之中ꎬ如«素问 脏气法时论»«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等ꎮ因秦汉为针灸理论的萌芽时期ꎬ故该书针灸处方存在以下特点ꎮ1 1㊀处方结构不相统一㊀病症㊁腧穴㊁刺灸法㊁刺激量是针灸处方的四大基本元素ꎬ«内经»所载针灸处方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类:①病症+腧穴:厥心痛ꎬ腹胀胸满ꎬ心尤痛甚ꎬ胃心痛也ꎬ取之大都㊁太白ꎮ②病症+刺灸法+腧穴:腰痛上寒ꎬ刺足太阳阳明ꎮ③病症+刺灸法+腧穴+刺激量:阳明令人腰痛ꎬ不可以顾ꎬ顾如有见者ꎬ善悲ꎬ刺阳明于胻前三痏ꎬ上下和之出血ꎬ秋无见血ꎮ④病症+刺灸法+腧穴+补泻:厥头痛ꎬ头痛甚ꎬ耳前后脉涌有热ꎬ泻出其血ꎬ后取足少阳ꎮ以上4条原文可知«内经»针灸处方结构逐步完善ꎬ第1方只记载病症和治疗部位ꎬ未标明刺灸法ꎻ第2方记载了病症㊁刺灸法㊁治疗部位ꎻ第3方不仅对病症描述详细ꎬ还说明具体刺法(刺络放血法)㊁治疗部位㊁刺激量ꎻ第4方包含了病症㊁刺血法㊁治疗部位ꎬ并开始涉及取穴的先后及补泻ꎮ1 2㊀刺灸部位名称多样㊀由于秦汉是腧穴学说尚未成熟ꎬ故«内经»针灸处方中的腧穴名称也并不统一ꎬ既有大量以经脉名命名的 经脉穴 ꎬ如足太阳㊁足阳明㊁足少阳等ꎻ也有很多只有部位而无穴名的具体部位ꎬ如耳前后动脉㊁腕骨下㊁手足爪甲上㊁项中两筋间等ꎻ还有部分有具体名称的穴位ꎬ如大都㊁太白㊁鱼际㊁风府㊁人迎等ꎮ1 3㊀刺血疗法较普遍㊀在«内经»177首的针刺处方中ꎬ有61首采用了刺血疗法ꎬ涉及病症包括痛症(21)㊁疟疾(13)㊁癫狂(7)㊁厥病(3)㊁肺病(2)㊁水肿(1)等ꎬ痛症之中又以腰痛为多(10)ꎬ其次为胸胁痛(4)㊁顑痛(2)ꎮ此外ꎬ«内经»针灸处方中的刺灸部位有不少是 经脉穴 ꎬ黄龙祥[2]认为经脉穴是集诊脉部位与刺灸部位一体的动脉搏动处ꎬ与血脉理论密切相关ꎬ黄涛[3]认为对经脉穴的刺激方法主要以刺脉放血为主ꎬ可见早期刺血疗法在针灸治疗中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ꎮ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医简«刺数»ꎬ虽针方数量偏少ꎬ但其行文体例统一ꎬ相比之下ꎬ«内经»所载针灸处方在体例㊁结构和术语特征方面都呈现多样化ꎬ其原因在于文献来源ꎬ该书针灸处方乃集秦汉时期的百家之书ꎬ每一学派对针灸理论和实践的不同认识以及每个时期经络腧穴学说发展情况的差异ꎬ使得«内经»中的针灸处方出现了体例的多样㊁腧穴名称的不同和治疗方法上的差异ꎬ倒呈现了一幅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ꎮ2 晋唐时期西晋时期皇甫谧第一次系统整理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ꎬ由«素问»㊁«灵枢»㊁«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类集汇编而成ꎮ主要代表的还是东汉以前的针灸处方ꎮ最能反映晋唐时期针灸处方的是«曹氏灸方»«肘后备急方»«小品方»等综合性方书ꎬ而这些医书记载的针灸方基本上被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辑录ꎬ因此ꎬ说此书为晋唐时期针灸处方的集成之作也无不妥ꎮ该书卷三十 孔穴主对法 除妇人病第八为针灸方外ꎬ余系从«黄帝明堂经»和各家腧穴主治内容摘录而来ꎬ并非针灸处方ꎮ另一部分针灸处方内容主要散在于针灸卷外各篇病症的药方之末ꎬ后被孙思邈集中收录于«千金翼方»针灸卷中ꎮ晋唐时期针灸方有以下特点:2 1㊀处方结构基本统一㊀晋唐时期针灸方结构已经统一ꎬ基本包括两种形式ꎬ一是病症㊁刺灸部位㊁刺灸量ꎬ如 心痛ꎬ坚烦气结ꎬ灸太仓百壮 ꎻ二是病症㊁刺灸部位㊁刺激量㊁腧穴定位ꎬ如: 小肠热满ꎬ灸阴都ꎬ随年壮ꎬ穴在挟中脘两边相去一寸是 ꎬ这段时期针灸处方在结构上已经包含了针灸方的基本要素ꎮ对于处方病症没有过多经络㊁脏腑理论的修饰ꎮ直接冠以病症名或症状ꎬ如 劳淋ꎬ灸足太阴百壮ꎬ穴在内踝上三寸ꎬ三报之 ꎮ2 2㊀刺灸部位仍有多样㊀纵观«千金要方»针灸处方ꎬ刺灸部位主要采用3种形式ꎬ一是已经规范命名的腧穴ꎻ二是采用具体部位ꎬ对于显著的身体标志如手足㊁腕踝关节㊁身体横纹处㊁脊椎等ꎬ均以指出刺灸的具体部位ꎬ如: 腰痛ꎬ灸脚跟上横纹中白肉际十壮ꎬ良 ꎬ 嗽ꎬ灸两乳下黑白际各百壮ꎬ即瘥 ꎬ这种描述明确的刺灸部位ꎬ相对来说较为准确㊁易懂ꎮ三是以各种度量定位ꎬ包括竹量㊁杖量㊁绳量和线量㊁蒲量等多种定位方法ꎬ如 腰痛不得俯仰者ꎬ令患人正立ꎬ以竹柱地度至脐ꎬ断竹乃以度背脊ꎬ灸竹上头处ꎬ随年壮ꎮ灸讫藏竹ꎬ勿令人知 ㊁ 咳ꎬ又以蒲当乳头周匝围身ꎬ令前后正平ꎬ当脊骨解中ꎬ灸十壮ꎮ又以绳横量口中ꎬ折绳从脊ꎬ灸绳两头边各八十壮ꎬ三报ꎬ三日毕 ꎬ此种定位方式不仅复杂ꎬ还会因各人取材的形状大小不同而产生误差ꎬ故在后世针灸典籍中少有流传ꎮ2 3㊀重灸轻针思想流行㊀据统计ꎬ«千金要方»所载针灸方656首ꎬ针方仅75首ꎬ灸方有581首ꎬ占88 56%ꎮ反映了晋唐时期的医家们十分崇尚重灸轻针的思想ꎮ刘渝波[4]对«肘后备急方»记载的针灸处方进行统计ꎬ发现109条针灸处方中ꎬ针方仅4处㊁灸方84处ꎮ东晋陈延之在 灸法要穴 中提到 针术须师乃行ꎬ其灸则凡人便施ꎬ为师解经者ꎬ针灸随手而行ꎬ非师解文者ꎬ但依图详文则可灸ꎬ野间无图ꎬ不解文者ꎬ但随病所在便灸之ꎬ皆良法 ꎬ强调了灸方操作的简易性ꎮ«外台秘要方»明堂卷及各篇病症下只录灸法灸方ꎮ也许是因为灸法治病不仅疗效可见ꎬ而且实践性强㊁安全性高ꎬ更容易普及大众ꎬ再加战乱导致医药资源短缺ꎬ针灸治疗的务实性与简易性就显得十分重要ꎮ3㊀宋金元时期宋代针灸处方文献主要包括«圣济总录»和«针灸资生经»ꎬ前者为官方编撰的综合性方书ꎬ针灸门3卷载53类病症相关针灸方ꎬ主要辑自«素问»㊁«灵枢»㊁«千金要方»和«针灸甲乙经»ꎮ后者为王执中编撰的针灸专著ꎬ卷三至卷七罗列了206种病症ꎬ分类十分细致ꎬ各病症下是将腧穴主治㊁针灸方㊁医案混杂排列ꎬ针灸方主要辑自«千金要方»针灸卷外各篇及少量«针灸甲乙经»原文ꎮ二书同为类集性文献ꎬ处方也没有创新性ꎮ金元时期是针灸处方发展活跃的时期ꎬ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国瑞的«针灸玉龙经»和杜思敬的«针经摘英集»ꎮ«针灸玉龙经»有关针灸处方的记载有两篇ꎬ一是 玉龙歌 ꎬ以歌诀形式编辑针灸处方ꎬ共列91种病症ꎬ载有83首针灸方ꎻ二是 盘石金直刺秘传 共载针灸方53首ꎻ«针经摘英集»为金元医书中针灸内容的集成书ꎬ共收录针方96首ꎬ载入 治病直刺诀 篇ꎮ这个时期的针灸处方主要特点如下:3 1㊀处方结构更加完整㊀金元时期所载针灸处方的结构在 病症㊁刺灸部位㊁刺灸量 的基础上增加了 定位㊁刺法㊁补泻 3个元素ꎬ如:①脊膂强痛泻人中ꎬ挫闪腰疼亦可针ꎮ委中亦是腰疼穴ꎬ任君取用两相通ꎮ人中:即水沟穴ꎬ在鼻下三分衔水突起处是穴ꎮ针三分ꎬ向上些ꎬ少泻无补ꎬ法灸七壮ꎮ委中:在膝后腘纹动脉中ꎮ针一寸ꎬ见血即愈ꎮ(«针灸玉龙经 玉龙歌»)②治肾虚腰痛久不已:刺足少阳经肩井二穴ꎮ次针足太阳经肾俞二穴ꎬ在背俞部第十四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ꎬ与脐平ꎮ针入五分ꎬ留七呼ꎬ可炙ꎬ以年为壮ꎮ(«针经摘英集»)第一首方先用歌诀形式描述腰脊强痛的症状及选穴ꎬ后对方中所选穴位的定位㊁针刺深度㊁针刺方向㊁留针时间㊁艾灸量及补泻要求进行详细的描述ꎮ第二首方更是在腧穴面前标明所属经络ꎬ使针灸处方在结构和内容上更加的完整ꎮ3 2㊀刺灸部位名称统一㊀继北宋王惟一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之后ꎬ腧穴学说已发展成熟ꎬ腧穴的数量㊁命名及归经都已规范统一ꎮ金元时期针灸处方的治疗部位均为统一命名的腧穴ꎬ腧穴定位也以«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为参照标准ꎬ为后人省去了大部分考察 特异穴 的时间ꎮ3 3㊀配穴理论发展丰富㊀在宋以前针灸处方多以单穴方为主ꎬ金元时期大量多穴处方兴起ꎬ如«玉龙歌»83首针灸方中ꎬ单穴方31首ꎬ多穴方52首ꎬ占62 65%ꎻ«盘石金直刺秘传»53首针灸方中ꎬ单穴方15首ꎬ多穴方38首ꎬ占71 69%ꎻ«针经摘英集»96首针方中单方仅13首ꎬ多穴方83首ꎬ占86 45%ꎬ针灸配穴处方已经占据了主流位置ꎮ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配穴理论和方法在这个时期已经发展的开始丰富ꎬ产生了不少针灸配穴理论ꎬ主要内容有交经八穴㊁十二经原穴夫妇相合法㊁穴法相应㊁担截配穴法等[5]ꎮ3 4㊀重视刺法的运用㊀针刺处方自晋以后一度低落ꎬ在金元时期又重新兴起ꎬ与此同时刺法的运用也在金元时期开始丰富ꎬ主要体现在针刺的深度㊁方法及针具的选择三个方面ꎮ如«玉龙歌»治臂腕痛方:手臂相连手腕疼ꎬ液门穴内下针明ꎮ更有一穴名中渚ꎬ泻多勿补疾如轻ꎮ液门: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ꎮ针入一分ꎬ沿皮向后透入阳池ꎬ泻之ꎮ中渚:在小指次指岐骨间ꎬ本节后ꎮ针入一分ꎬ沿皮向后透腕骨ꎬ泻之ꎮ方中液门㊁中渚二穴均在手背掌指关节附近ꎬ部位表浅ꎬ针入一分ꎬ同时采用了一针两穴的透刺法ꎮ«针经摘英集»不仅描述了进针深度ꎬ还详细论述刺法及得气指标ꎬ如治偏正头痛针方: 刺手少阳经丝竹空二穴ꎬ在眉后陷中ꎮ禁灸ꎬ以患人正坐举手下针ꎬ针入三分ꎮ次针足少阳经风池二穴ꎬ在脑后风府穴两旁ꎬ同身寸之各二寸ꎮ针入七分ꎬ吸气五口ꎬ顶上痛为效ꎮ次针手阳明经合谷二穴ꎬ在手大指歧骨间陷中ꎮ随患人咳嗽一声下针ꎬ刺五分ꎬ内捻针ꎬ令病人吸气三口ꎻ次外捻针ꎬ呼气三口ꎻ次又内捻针ꎬ吸气五口ꎬ令人觉针下一道痛如线ꎬ上至头为度ꎬ长呼一口气出针 ꎮ同时该书对处方病症所选的针具也有要求ꎬ涉及的针具包括三棱针㊁长针㊁燔针㊁圆利针和毫针等ꎮ4㊀明清时期明清时期针灸学发展已近成熟ꎬ针灸处方文献更是层出不穷ꎬ单是针灸文献类集的就有«针灸大全»«针灸聚英»«针灸大成»«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逢源»«勉学堂针灸集成»等针灸专著ꎮ最具代表性的是杨继洲的«针灸大成»ꎬ该书是集明以前针灸文献之大成ꎬ卷一载«素问»经文ꎬ卷二㊁卷三收录了金元至明代大量针灸歌赋ꎬ卷八摘录«神应经»«医经小学»«乾坤生意»等针灸文献ꎬ共载670首针灸方ꎬ卷九 治症总要 以问答形式载针灸方151首ꎮ4 1㊀处方偏向症穴对应㊀明代医家不断对针灸歌赋进行补充和发展ꎬ但对于针灸处方歌诀不再像«玉龙歌»一样注重处方结构的完整性ꎬ除«治病十一穴歌»所载11首针灸方结构比较完整外ꎬ其他歌赋更偏向于症穴的对应关系ꎮ如«百症赋» 耳聋气闭ꎬ全凭听会㊁翳风ꎻ面上虫行有验ꎬ迎香可取 ꎬ«肘后歌» 风痹痿厥如何治?大杼㊁曲泉真是妙ꎬ两足两胁满难伸ꎬ飞虎神针七分到ꎬ腰软如何去得根ꎬ神妙委中立见 ꎮ在另一方面ꎬ传统形式的针灸方也只记载 病症㊁腧穴 两个元素ꎬ如八卷所载腰痛方 腰痛:肩井环跳阴市三里委中承山阳辅昆仑腰俞肾俞 ꎮ4 2㊀组方配穴发展成熟㊀由于历代医家的不断积累ꎬ到明代时针灸处方的数量迅速增长ꎬ病症分类更加细致ꎬ主要以症状和病因病机进行分类ꎬ如唐代的治腰痛方增加为腰脊强痛㊁腰脚疼痛㊁肾虚腰痛㊁挫闪腰胁痛等ꎮ同时在组方配穴方面ꎬ多穴处方成为主流ꎬ明代处方选穴多以3~7穴为主ꎬ清代又增多ꎬ所用配穴方法包括局部取穴法㊁邻近取穴法㊁局部与邻近取穴配合法㊁远近配穴法㊁上下配穴法㊁前后配穴法㊁表里配穴法㊁手足同名经配穴法㊁络穴配穴法等10种以上的配伍ꎮ4 3㊀处方病症阐述详细㊀明初刘纯编撰的«伤寒治例»和«杂病治例»两卷中载大量针灸方ꎬ被«针灸聚英»和«针灸大成»收录ꎮ所列病症以«伤寒杂病论»为主ꎬ并对病因病机进行阐述ꎬ如偏正头风方: 风池合谷丝竹空ꎬ问曰:以上穴法ꎬ刺如不效ꎬ何也?答曰:亦有痰饮停滞胸膈ꎬ贼风串入脑户ꎬ偏正头风ꎬ发来连臂内痛ꎬ或手足沉冷ꎬ久而不治ꎬ变为瘫痪ꎬ亦分阴阳针之ꎮ或针力不到ꎬ未效ꎬ可刺中脘ꎬ以疏其下疾ꎬ次针三里ꎬ泻去其风ꎬ后针前穴ꎮ中脘三里解溪 («针灸大成 治症总要»)ꎬ该方不仅对偏正头风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ꎬ还对针刺不效或复发的情况列了后备方案ꎮ4 4㊀灸疗法进一步创新㊀灸疗法在晋唐时期曾风靡一时ꎬ但多以直接灸为主ꎬ明清时期灸法在原来直接灸的基础上得到创新ꎬ不仅出现了隔盐灸㊁隔姜灸㊁隔蒜灸㊁附子饼灸等间接灸法ꎬ还发展了雷火神针㊁太乙神针两种以灸代针的灸治法ꎮ«针灸大成»载: 治闪挫诸骨间痛ꎬ及寒湿气而畏刺者ꎮ用沉香㊁木香㊁乳香㊁茵陈㊁羌活㊁干姜㊁穿山甲各三钱ꎬ麝少许ꎬ蕲艾二两ꎬ以绵纸半尺ꎬ先铺艾茵于上ꎬ次将药末掺卷极紧ꎬ收用ꎮ按定痛穴ꎬ笔点记ꎬ外用纸六七层隔穴ꎬ将卷艾药ꎬ名雷火针也ꎬ取太阳真火ꎬ用圆珠火镜皆可ꎬ燃红按穴上ꎬ良久取起ꎬ剪去灰ꎬ再烧再按ꎬ九次即愈ꎮ 此方将中药㊁艾灸融为一体ꎬ隔纸点穴以治疗寒湿之气导致的痛症ꎬ标志着灼烧痛灸向无痛灸的发展ꎮ清代韩贻丰㊁范毓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太乙神针ꎬ并广泛运用于各科疾病ꎮ5 小结纵观秦汉至明清的针灸处方ꎬ秦汉作为针灸处方发展的初期阶段ꎬ不管处方结构还是内容都具有多样性ꎬ在刺激方法上是以针方为主ꎬ刺血疗法为早期针灸治疗的重要手段ꎮ晋唐时期崇尚务实简易ꎬ重灸轻针ꎬ灸方成为主流ꎮ宋金元时期处方结构更加完善ꎬ刺灸部位规范统一ꎬ对针刺方法㊁补泻的运用十分重视ꎮ明清时期注重症穴关系的对应ꎬ同时对处方病症的病因病机进行阐释ꎬ这个时期处方数量剧增ꎬ用穴逐步增加数量ꎬ腧穴配伍理论已经成熟ꎬ灸法方面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ꎮ参考文献[1]任玉兰ꎬ梁繁荣ꎬ李继明ꎬ等.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医简«刺数»内容与价值初探[J].中华医史杂志ꎬ2016ꎬ46(6):355-358.[2]黄龙祥.从«五十二病方» 灸其泰阴㊁泰阳 谈起 十二 经脉穴 源流考[J].中医杂志ꎬ1994ꎬ35(3):152-153.[3]黄涛.针灸方的演变及选穴规律分析[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ꎬ2003.[4]刘渝波ꎬ王毅刚.«肘后备急方»针方学术特点与针灸穴法的源起[J].实用中医药杂志ꎬ2009ꎬ25(2):111-113.[5]裴景春.宋金元时期针灸处方配穴的原则及规律[J].中医药学刊ꎬ2005ꎬ23(6):980-981.(收稿日期:2020-10-10㊀编辑:刘㊀斌)。

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68例

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68例

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68例作者:侯素娟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6年第09期[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36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腰臀比、脂肪百分率、甘油三酯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针刺;穴位埋线;单纯性肥胖;甘油三酯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多有家族性肥胖病史,病因主要是遗传因素及饮食过度、营养过剩导致脂肪细胞数量和体积增大而导致体重增加。

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观,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还易诱发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心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

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多采取控制饮食、药物、手术治疗等方法,但研究表明,西医治疗肥胖症效果不理想,甚至会出现反弹等现象。

在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中,肥胖属于“痰饮”、“湿阻”范畴,采用针刺、穴位埋线等治疗方法,效果确切。

本次研究68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针刺联合穴位埋线进行治疗,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136例单纯性肥胖患者。

入选标准:①依据成人肥胖的评价方法,所有患者单纯性肥胖病诊断明确;②所有患者年满18周岁,排除因甲状腺功能减退、下丘脑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肥胖;③排除存在心、脑、肾等功能障碍患者,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④所有患者近半年内未进行任何有关单纯性肥胖的治疗,均知情同意本次治疗方案。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24例,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27.1±1.5)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4±1.3)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13例,年龄19~44岁,平均年龄(26.8±1.2)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8±1.6)年。

一种治疗毛细淋巴管瘤的中药[发明专利]

一种治疗毛细淋巴管瘤的中药[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毛细淋巴管瘤的中药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钟声
申请号:CN201710746727.8
申请日:20170827
公开号:CN109419883A
公开日:
2019030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毛细淋巴管瘤的中药,是由中草药松笔头、独行千里、落新妇根、三钻风、多花八角莲、绣球防风、香花刺、铁篱巴果、迎春花叶、矮人陀、鹩哥舌、活血连、猪毛蕨、水蕨、青娘子、铁棒锤、野牡丹根、青刺尖组成。

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申请人:钟声
地址: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运河路1-1幢二单元101室
国籍:CN
代理机构: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刘伯平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ZL201010185477.3专利产品

ZL201010185477.3专利产品

ZL201010185477.3专利产品
一种曾被二千年前一开国帝王禁用,不得行医、配伍简单仅用三味普通中药组方。

主治:烧伤烫伤、刀伤枪伤、内外肿瘤、刀口不合、芒刺蛇咬,可内服外用传到我辈仅得三成,此药经十多年选药产地比较、功能药效对比根据外治即内治,内服靠肠胃吸收,注射靠血管循环,外用直达病灶并进入血管循环的原理,把副作用降到最低,内服改为外用,用酒把中药发挥生效到最大的药效,制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外用无副作用的药酒。

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在汉中深有体会,天灾人祸无情,经考虑决定此药关系重大不能丧于我手,该让此药造福人类,09年把野生药种植成功,2010年5月申报专利,2011年12月5号拿到证书201010185477.3 ,癌细胞是基因变异、突变,导致免疫力下降,此药组方就是根据抑制癌细胞变异和以变异的癌细胞逐渐减少并提高免疫力,达到治人治病的目的。

此药用于肿瘤见效快,肿瘤手术用此药预防癌细胞扩散、复发、刀口不合、康复快,刀口不合一天见效,所有手术麻醉过后用此药减轻疼痛、止痛,刀口愈合快留疤痕小,红伤感染者用此药恢复快,野外处理红伤不能缝针的情况下,只用此药愈合后疤痕不明显,烧烫伤感染者用此药治愈快、疤痕小,此药用于脸上可祛痘美容、预防传染病,此药还可用于带状疱疹、中耳炎、腱鞘炎、毒疮、褥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