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 用 土 地 情 况 调 查 表

合集下载

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技术要点

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技术要点

农业灾害研究 2023,13(10)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技术要点董海锋,刘 娇广东中鑫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中山 528400摘要 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工作内容是确定地块是否被污染,并通过采样分析了解地块的污染程度和范围。

采样分析过程应可追溯,整个调查过程都应实事求是地反映出地块的污染状况。

地块历史变迁应叙述清晰,过程中地块如有污染,则应准确识别出特征污染因子,土壤、地下水样品采集分析过程中应采取质控手段,测试分析应科学、精准。

在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技术要点,为从事场地污染调查的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调查;分析;要点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10–0305-032019年,生态环境部修订了HJ25系列标准,修订后的HJ25系列标准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环办土壤〔2019〕63号)规定了土壤污染调查工作的内容和报告的评审流程。

现从珠三角地区一些初步调查的案例中归纳出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初步调查报告编制的一些技术要点,供从事场地污染调查的检测人员和调查人员参考。

1 采样分析工作计划第一阶段已进行了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第一阶段的报告成果是制定第二阶段工作计划的基础。

采样分析工作计划技术要点如下。

1.1 要突出项目的特点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为确定监测对象、制定监测计划、编制监测方案。

制定计划前,应再次核实第一阶段已有的资料,并充分关注相邻地块的历史资料。

如后续踏勘发现问题,应补充人员访谈。

1.2 点位布设、采样深度、检测项目、样品数量要合理点位布设方法包括系统随机布点法、系统布点法、分区布点法等。

地块内土壤特征相近的一般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地块内土壤污染特征不明确的可采用系统布点法,地块内污染程度有差异的一般采用分区布点法。

地块外选取1~2个点位作为对照监测点(取表层样品),对照点的位置应选取在受外界影响小的区域。

姜堰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及施肥建议

姜堰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及施肥建议

姜堰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及施肥建议作者:黄卉等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09期摘要通过对2006年采集的1 466个土壤样品分析化验,发现姜堰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达到了18.19 g/kg、1.17 g/kg、15 mg/kg、80 mg/kg,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等主要肥力指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仍有部分耕地有效磷、有效钾较低,达不到高产土壤的要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仍应施用磷、钾元素肥料,以保持土壤中磷、钾元素的动态平衡和增磷补钾工程的成果。

关键词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变化分析;施肥建议;江苏姜堰中图分类号 S1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240-021980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查明了姜堰市土壤的养分含量、类型、数量及分布情况,近30年来,土壤养分状况随着种植模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等不同而发生变化。

为探明全市土壤现有状况,笔者结合2006年实施的农业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全市耕地土壤养分现状调查,为测土配方施肥成果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1 土壤养分状况调查与测定方法土样采集于2006年秋收前后进行。

耕地质量调查采样点的确定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采用国土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土壤类型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以镇、村行政区域为单元,选择代表田块采样,平均每10~20 hm2设定1个肥力调查采样点,采用GPS定位[1-3],对全市逾6万hm2耕地采样,分析了1 466个土壤样品。

采集的土样经风干,去除杂质,过20目和60目的土样筛,用于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

有机质采用重镉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全氮采用半微量开氏法,碱解氮采用蒸馏法,速效磷采用0.5 moL/L 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采用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4-5]。

土地清查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情况调查报告xx[1]

土地清查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情况调查报告xx[1]

土地清查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情况调查报告xx[1]xxxxxxx土地整治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情况调查报告一、项目区概况xxxxxxx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xxxxxxx南部的xxxxxxx,项目区地跨东经112°56'32"~112°58'53",北纬28°52'38"~28°54'36"。

涉及xxxxxxx同洲村、双江村(由原汨江村、小江村合并)、大江村、新莲村、万兴村、龙须村等六个村,人口4800人,土地总面积744.59公顷(已扣除项目区内居民点用地和河流水域及墓葬用地)。

项目区东抵汨罗市楚塘乡牛栏湖村及屈原村;南抵xxxxxxx龙须村、万兴村;西抵xxxxxxx灰滩河;北抵凤凰乡香游湖村、汨江村及灰滩河。

项目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年日照时数1739小时,年平均气温16.7度,全年无霜期265天,年降水量1247.6毫米。

项目区属河流冲积平原,地面高程25.00 m左右,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项目区内成土母质磊石山为砂岩变质岩,东南高地及部分平原为第四季红色粘土,中部及西北部为河湖冲积物,质地疏松而较肥沃,耕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力较强,宜于水稻、蔬菜、甘蔗种植。

二、土地利用现状1.土地利用结构项目区建设规模为744.59公顷,其中农用地742.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9.76%(水田580.58公顷,占77.97%;旱地69.00公顷,占9.27%;菜地2.09公顷,占0.28%;疏林地9.41公顷,占1.27%;农村道路用地20.56公顷,占2.76%;坑塘水面19.59公顷,占2.63%;农田水利用地19.34公顷,占2.60%;田坎22.22公顷,占2.98%);未利用土地1.8公顷,占0.24%(荒草地1.8公顷,占0.24%)。

土地权属调查检查

土地权属调查检查


籍情调况查(表公的用说、明栏土目地中权填利写限情制况说等明,
调 查
必材情要料况时的)应复进附印行由件调权。利查人。提供的相关证明
土地权属调查内容
通知指界


三方到场


查验证明


指界、签字盖章

设置界标、底图标绘
丈量界址边长
地 籍 总 调 查—土地权属调查
界址调查的步骤
◆界址边长应实地丈量;
土地权属调查检查—检查的方式和方法

◆各所所长是农村集体建设用
地及宅基地地籍调查成果审核第一
责任人。各所要全程参与本辖区农
村集体建设用地及宅基地地籍调查
工作,确保调查过程程序合法,指
界、签字真实有效,界标设置合理
齐全,调查资料齐全完善。在接到
土地权属调查检查—检查的方式和方法
• 辖区作业单位提交的调查成果资 料后,要及时安排人员审查,审查 率100%。检查合格的,审核人员 在地籍调查表“地籍调查结果审 核意见”栏签署合格意见后所长 签字确认;不合格的,注明原因, 退还作业单位修改完善。
土地权属调查检查—检查的方式和方法
二、检查的方式和方法 权属调查成果检查,由各所组
织进行,在作业单位自检(包含自检、 互检、专检)的基础上,各国土所通 过内业资料和实地查看的方法逐宗进 行检查审核,地籍股进行抽查。
土地权属调查检查—检查的方式和方法
• ◆地籍调查作业单位要根据作 业进度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对地籍 调查成果进行自检、互检和专检。 检查合格后,以乡(镇)为单元写 出检查报告,提交辖区国土资源所 进行审核,不合格的,要及时补正, 必须整改合格。
土地权属调查检查—检查的方式和方法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格模板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格模板
监测措施
□有□无
类型
□雨情□泥位□专人值守
威胁危害对象
□城镇□村寨□铁路□公路□航运□饮灌渠道□水库□电站□工厂□矿山
□农田□森林□输电线路□通讯设施□国防设施
威胁人口(人)
威胁财产(万元)
险情等级
影响范围
灾害史
发生时间(年/月/日)
死亡人口
(人)
牲畜损失(头)
房屋(间)
农田(亩)
公共设施
直接损失(万元)
□稳定性差
今后变化
趋势
□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差
已造成
危害
死亡人口(人)
损坏房屋
毁路(m)
毁渠(m)
其它危害
直接损失(万元)
灾情等级
户间
影响范围
潜在危害
威胁人口(人)
威胁财产(万元)
险情等级
监测现状
防治现状
监测建议
□定期目视检查□安装简易监测设施□地面位移监测
防治建议
□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

4

3

2

1
N:
乡(镇)村
最小标高
水系
名称
坐标
X:
Y:
周边交通情况
泥石流沟与主河关系
主河名称
泥石流沟位于主河的
沟口至主河道距离(m)
流动方向
□左岸□右岸
泥石流沟主要参数、现状及灾害史调查
水动力类型
□暴雨□冰川□溃决□地下水
沟口巨石大小(m)
Φa
Φb
Φc
泥砂补给途径
□面蚀□沟岸崩滑□沟底再搬运
补给区位置
□上游□中游□下游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试行)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试行)

附件1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试行)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2年7月目次1 土壤三普的目的与要求 (1)1.1普查目的 (1)1.2普查的思路与目标 (2)2 土壤三普的范围与任务 (2)2.1普查范围 (2)2.2普查内容 (2)2.3技术路线与方法 (3)2.4普查进度安排 (5)2.5普查工作流程 (5)2.6主要成果 (7)3 土壤三普的准备工作 (8)3.1制订全国工作方案与省级实施方案 (8)3.2制定技术规范 (8)3.2.1制定全国土壤三普专项技术规范 (8)3.2.2省级土壤普查操作规范 (9)3.3筹建三普技术专家组 (9)3.4编制土壤普查工作经费预算方案 (9)3.5筛选测试化验实验室 (10)3.5.1检测实验室 (10)3.5.2质量控制实验室 (10)3.6数据安全与保密规定 (11)4 构建土壤普查工作平台 (11)4.1制作土壤普查工作底图 (11)4.1.1图件等资料收集整理 (11)4.1.2生成工作底图 (11)4.2样点预布设 (12)4.2.1基本方法 (12)4.2.2预布设样点省级校核 (12)4.2.3样点编码 (13)4.2.4土壤类型编码 (13)4.2.5样点信息与任务赋值 (13)4.2.6样点信息加密分发 (14)4.2.7预布设样点省级调整 (14)4.3研发土壤普查工作平台系统 (14)5 组织开展土壤普查试点 (15)5.1试点区域选定 (15)5.2培训普查技术队伍 (16)5.3制定试点工作方案 (16)5.4开展试点 (16)6 外业调查采样 (17)6.1外业调查与采样技术规范 (17)6.2外业调查采样组织 (17)6.2.1人员组织 (17)6.2.2工具准备 (17)6.2.3培训与指导 (17)6.3外业调查采样任务 (18)6.3.1样点现场确认 (18)6.3.2样点调查信息与填报 (18)6.3.3样品采集 (18)6.3.4样品量 (18)6.3.5样品包装与运输 (19)6.4外业调查采样的质量控制 (19)7 内业测试化验 (19)7.1土样制备保存流转检测技术规范 (19)7.2样品制备与分发 (20)7.3土壤理化测试指标与方法 (20)7.4测试数据填报与审核 (20)7.5内业测试质量控制 (20)8 土壤生物调查 (21)8.1土壤生物调查任务 (21)8.2样点布设与采样测试 (21)8.3生物调查的成果汇总 (22)9 成果汇总 (22)9.1样品库建设 (22)9.1.1国家级土壤样品库 (22)9.1.2省级土壤样品库 (23)9.2数据汇交与数据库构建 (23)9.2.1数据填报与传输 (23)9.2.2数据审核 (23)9.2.3数据库构建 (24)9.3 土壤制图 (24)9.3.1 数据资料准备 (24)9.3.2 土壤类型制图与更新方法 (24)9.3.3 土壤属性图制作方法 (24)9.3.4 土壤专题图制作方法 (25)9.3.5 制图结果验证评价 (25)9.3.6 图件编制与出版 (25)9.4总结报告编写 (25)9.4.1土壤三普工作报告 (25)9.4.2土壤三普技术报告 (25)9.4.3土壤三普专题报告 (26)9.5土壤普查成果的验收 (26)9.5.1省级土壤普查成果验收 (26)9.5.2国家级土壤普查成果验收 (26)9.5.3土壤普查成果的发布 (26)附表 (27)附表1-1 外业调查指标 (27)附表1-2 剖面样点调查指标 (28)附表2-1 耕地园地土壤样品检测指标 (30)附表2-2 林地草地盐碱荒地土壤样品检测指标 (33)附表2-3 盐碱地水样检测指标 (33)本技术规程统一规范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的总体组织与任务要求,包括资料收集整理与准备工作、外业调查采样与内业测试化验等具体操作流程、质量控制体系、成果汇总与验收等。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绪论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其包括有土壤特征的描述、土壤分类、土壤解译和土壤制图等,也是研究和评价土壤资源,以便充分、合理、持续利用土壤资源的最必要、最为基本手段。

第一章土壤调查的准备工作1.土壤概查:对大的河流流域或省以上范围内的农业区划或土壤改良区划所做的中比例尺的土壤调查。

2.土壤详查:对某一小区域的土壤进行比较详细地了解,以便进行土壤改良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所做的土壤调查。

3.调查底图比例尺的确定范围(1)详细比例尺:1:200-1:5000 变种或更细。

(2)大比例尺:1:1万-1:2.5万土种或变种。

(3)中比例尺:1:5万-1:20万土属、土种。

(4)小比例尺:<1:20万亚类、土属。

(5)复合比例尺:在同一幅图中有两种比例尺。

第二章成土因素与区域景观研究1.成土因素与土壤特性的关系:答案一:(1)成土因素揭示土壤的发生与特性a.关系式:道库恰耶夫公式:S=f(C,O,R,P)T S:土壤体R:地形C:气候P:母质O:生物T:成土时间这个公式明确地表示了土壤与成土条件之间的联系,即它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5种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且各种成土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互相不能代替的,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同地,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产生和发展,同时随着成土因素的变化,随着空间因素的变化,土壤也随着不断地形成和演化着。

(2)土壤发育与母质的关系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母质中的一些性质例如机械性质、坚实度、渗透性、矿物组成和化学特性等都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

母质中的磷、钾、钙、硫和其他元素也影响着土壤的自然肥力。

许多土壤的属性继承了母质的性质。

酸性岩母质含石英、正长石、白云母等抗风化力强的浅色矿物较多,多形成酸性的粗质土;基性岩母质含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抗风化力弱的深色矿物较多,多形成土层较厚的粘质土壤。

从酸性岩母质到基性岩母质随着硅含量的减少,而铁,锰、镁、钙含量显著增加,不同母岩发育的红壤,其化学组成不同,富铝化强度也有差异。

工程地质、地灾野外调查记录表

工程地质、地灾野外调查记录表

附录 C(规范性附录)各类调查观测记录表表C.1~表C.12给出了各类调查观测记录表。

表C.1 一般观测点记录表统一编号:图幅名称:图幅编号:28表C.2 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表29表C.2 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表(续)录:校核:项目负责:填表日期:年月日30表C.3 滑坡灾害及隐患调查表31表C.3 滑坡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1)32表C.3 滑坡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2)校核:项目负责:填表日期:年月日33表C.4 崩塌及危岩体调查表34表C.4 崩塌及危岩体调查表(续1)35表C.4 崩塌及危岩体调查表(续2)校核:项目负责:填表日期:年月日36表C.5 泥石流灾害及隐患调查表37表C.5 泥石流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1)38表C.5 泥石流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2)39表C.6 地面塌陷灾害及隐患调查表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40表C.6 地面塌陷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1)41表C.6 地面塌陷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2)野外调查定点情况说明,是否为前期调查监测预警点,防治管理措施建议,以往工作程度,资料来源等;是否开展工程地质勘察、物探等;样品号照片编号录:校核:项目负责:填表日期:年月日42表C.7 地裂缝灾害及隐患和地震地表破裂调查表(与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相伴生的地裂缝不填此表)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43表C.7 地裂缝灾害及隐患和地震地表破裂调查表(续1)44表C.7 地裂缝灾害及隐患和地震地表破裂调查表(续2)补充性描述:野外调查定点情况说明,是否为前期调查监测预警点,防治管理措施建议,以往工作程度,资料来源等;是否开展工程地质勘察、物探等;样品号照片编号校核:项目负责:填表日期:年月45表C.8 工程地质钻探班报表46表C.9 工程地质钻探野外编录表47表C.10 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48表C.11 坑探工程标本样品采集记录表49表C.12 浅井记录表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征(组)的基本情况
土地总面积
公顷
耕地
公顷
基本农田
公顷
农业人口

劳动力

征用土地总面积
公顷
其中
耕地
公顷
基本农田
公顷
耕地(公顷)
人均耕地(亩)
劳均耕地(亩)
征前
征后
征用耕地
名称
面积
(公顷)
前三年平均产值
(万元/公顷)
灌溉水田
望天田
水浇地
旱地
菜地
合计
征 用 其他土地
名称
面 积
(公顷)
前三年平均产值
(万元/公顷)
林 地
园 地
牧 草 地
交 通 用 地
村庄工矿用地
水 域
未 利 用 土 地
征 用 土 地 涉 及
农业承包户

安置农业人口

安置劳动力

地 上 附 着 物
房屋 平方厘米
树木 棵
备 注
填表责任人: 审核责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