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科学一课一练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4.给物体分类∣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一课一练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4.给物体分类∣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一课一练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4.给物体分类∣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4.给物体分类

一、基础达标练

1.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2.选择题。

(1)给物体分类时我们不会用到( )。

A. B. C.

(2)在比较物体的重量时不会用到( )。

A. B. C.

(3)这三种物体可以分成一类,是按照它们的( )分的。

A. 大小

B. 形状

C. 重量

3.读图题。

用笔圈出每行中与其他类别不同的物体。

二、能力提升练

4.实践分析。

将下列蔬菜和水果分类。

5.活动探究。

给下面的物品分类。

(1)按形状分类,都是球形的一组是( )。

A. ①⑤

B. ③⑦

C. ①③

(2)把这些物品按轻重分类时,小欣认为⑦是重的,小浩认为⑦是轻的,你认为( )。A. 小欣是对的 B. 小浩是对的 C. 他们认定轻重的标准不同

(3)按照大小分类,小欣认为⑨是大的,她分类的标准可能是认为比( )大的都算是大的。

A. ②

B. ⑥

C. ⑦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达标练

1.【答案】×;×;√

【解析】【解答】每次分类只能按照一个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即使按照大小分类,各组选择的标准物也可能不同,这就会造成相同的物体,有人认为大,有人认为小。将物体编号有利于按顺序对物体进行分类,避免重复和遗漏。

2.【答案】(1)C

(2)B

(3)B

【解析】【解答】(1)给物体分类时要用眼睛观察,用手记录,嘴不会参与;(2)比较物体的重量时会用天平进行测量;在没有测量仪器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手掂来粗略比较;(3)乒乓球、橙子和足球的大小、轻重都不同,但他们的形状相同。

3.【答案】

【解析】【解答】

二、能力提升练

4.【答案】

【解析】【解答】

5.【答案】(1)C

(2)C

(3)A

【解析】【解答】(1)只有玻璃球和乒乓球是球形的。(2)物体按轻重分类时,每个人对轻重的理解不同,就会造成分类结果的不同。(3)小欣认为⑨是大的,那么她判断大小的标准物一定比⑨小。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最新整理)

2018 学年洒坪中心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寒假,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 分钟的课堂学习 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下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课程的含义是具有 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 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 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科学家这样做”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 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 年级下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 7 个教学内容,“动物”单元有 6 个教学内容, 总计 13 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 1 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 成世界的物质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 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 物质”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 带领学生们展开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2)“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 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 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

一年级下教科版科学《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天津市红桥区跃进里小学陈杰雨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4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物体有很多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描述为大或小、轻或重、光滑或粗糙、透明或不透明,以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等。本课要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开展“分类”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科学和培养科学素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四个活动:1.聚焦分类话题;2.制订分类标准,进行分类;3.研讨,回顾学习过程:4.了解分类的意义。通过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清晰有序地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科学地观察、描述之后进行科学的分类,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明确分类标准的细化是准确分类的要素。教材中提示选用的教学器材为前三节课观察的物体。在本课中,教师要尽量安排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便于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学生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一年级学生逐渐了解了科学课程的特点。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出合作学习和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但是学生各方面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仍处于培养阶段,在行为能力上相对较弱,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同时,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仍需进一步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 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器材准备】 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不干胶贴纸、记号笔、印有圆圈的白纸、学生活动手册、若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小朋友到超市想买酸奶,你能帮他找到酸奶吗?(播放课件,选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超市怎样找到酸奶的)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找酸奶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分类,体会分类对于人们生活的帮助,分类可以让人们更便捷的生活。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 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 1.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 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 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 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 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 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 第2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 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 20xx年春季

、教学进度表

1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是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观察一个物体;2.对比观察两个物体。通过这两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物体具有颜色、形状、气味、粗糙程度、轻重等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后面学习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教材中观察的这些物体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这一课将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官和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析】 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另外,一年级小学生在行为能力上比较弱,课堂上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弱。因此,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生分析: 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未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人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并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的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两个单元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给物体分类》优质课 教学设计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2.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3.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4.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教学准备: 小组: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不干胶贴纸、记号笔、印有圆圈的白纸、学生活动手册、若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 全班: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提问:老师想去买点水果,你觉得哪张图片里摆放的水果,更方便老师挑选呢?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说出分类)(播放课件) 2.回想一下,你曾经有给自己的东西分过类吗?说说你是怎么给他们分类的?(出示课题:给物体分类) 二、探究 1.描述物体特征。 这些都是我们之前研究过的材料,今天我们也要来给它们分分类。但在分类前,老师想先请大家来描述一下它们都有哪些特征?(板书学生说的特征) 这些不同物体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吗? 2.小组讨论。 (1)小组讨论决定:选择其中一项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请一个小组向全班示范如何分类。 (3)交流如何更好的进行分类(教师适时引导要对物体进行“编号”)3.小组活动 (1)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活动手册上。(明确实验要求)(2)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教师适时指导) 三、研讨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学期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1、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设计意图:表述理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说话时要有理有据。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描述来了解学生对物体的观察、比较和描述能力,为教师后面的教学调整提供借鉴。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要认真观察)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学期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观察方法。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了什么,力求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来观察物体的特征,如用眼看颜色或形状、用手摸软硬、用鼻子闻到气味,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描述性词汇,同时为下面的“两两对比观察法”活动埋下伏笔。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 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 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最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后面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 “物体”单元下设: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 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2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动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明如下:21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2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2

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部编版】

备课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走进科学课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 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 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 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 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展台、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引领学生阅读第一单元卷首语:眨眼睛,气球飘,我有很多“小问号”。多动手,勤动脑,科学课上探奥妙。二、初步认识“科学”。1、今天学习什么 课?(指定学生回答:科学课) 2、什么是科学? (1)出示图片:(彩虹、火山蘑菇岩、猪笼草、恐龙) 提问:你认识这些自然事物吗?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 密? (2)出示图片:(家居设备组合)

提问:你认识哪些电器?它们都有什么用?你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 吗?(引导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对科学一词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 究的兴趣)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三、通过做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1、科学课上做什么? 引领学生观察图片,深入理解科学课上需要完成的事情。2、我们一起做一做。 (1)教师引领学生观察绿萝的叶子。 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是什么形状的?你还知道哪些形状的叶子?(2)教师做“小 鱼有什么变化”的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3)教师做第4页 中的水溶实验。建议学生回家尝试一下,并做好观察。 教师搜集几个科学家的故事,为学生简单讲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三、拓展活 动 1、给学生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 2、学生回家让父母讲一讲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走进科学课》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我的“小问号”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知道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2、引导儿童乐于探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有关科学常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探索、创造、发明的过程与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儿童爱动 脑筋,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启蒙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自备喜欢的玩具1个。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新版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3.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4.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5.交流评价“我的记录”。 三、小结、延伸 1.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2.要想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应该怎么做?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检测试卷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一年级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同学们,老师领着同学一起做题,听清老师读题和题意说明,读一题做一题,做完的同学举一下手,我们再做下一题。老师相信你们都会做对的,加油! 一、填一填。(每小题2分,共24分) 1.( )、( )可以溶解在水中。 2空气本是( ),( ),但是由于污染,我们吸入的空气有时候有些刺鼻。 2.我们身边的物体( )( )( )。 4.水的特征有( ),( ), ( )。 5.为了发现物体的特征,我们可以从( )( )等方面来比较。。 二、选一选。在括号里填入正确的选项。(每小题4分,共20分) 1.所有物体的形状都是( )。 A. 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B. 完全相同 C. 完全不同 装 订 线 内 禁 止 答 题 学校 年 班 姓名:

2.根据相似特点对事物进行分别归类的方法叫做()。 A.分类 B. 观察 C.推测 3.水是()。 A.固体 B. 气体 C. 液体 4.不容易搭高的物体是()。 A.球体 B长方体 . C. 圆柱体D.正方体 5.比较物体轻重时,通过()的方法更准确。 A. 掂量 B. 预测 C.称量 三、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们在给物体分类时,先给物体编号,然后选择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观察物体时是对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和其他其他特征进行描述。 ( ) 3.想知道桌子上一杯不知名的物体的气味,采用的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扇着闻。() 4.比较物体谁轻谁重时,我们用手掂一掂就行了。() 5.把螺母用不同的方法平铺着放到盒子里,放的螺母的数量一样。()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18学年洒坪中心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寒假,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下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科学家这样做”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下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质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2)“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精品】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国家恢复在1-2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 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要懂得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懂得展示证据的重要,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将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体(固体、液体、气体)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对观察到的物体特征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试着根据物体的一些特征给物体分类。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会加强对物体特征的认识,还将在反复探究中提高对物体属性的理解。这将为学生以后理解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等主要概念奠定基础。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的轻重、颜色、形状、薄厚、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不同的物体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备课本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班级科目科学册别第二册任课教师制定日期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板书设计】 发现物体的特征 看大小、颜色、形状 闻气味两两对比观察法 摸表面粗糙程度 掂轻重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要认真观察)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018】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9月,国家恢复在1-2年级单独 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

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 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语文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全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本课内容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情感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校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此外,课文第一次出现对话,教学要引导学生读好对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认“数、彩”等12个生字,会写“问、有”等5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乛”,认识3个偏旁“彡、穴、刂”。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乛”,认识

3个偏旁“彡、穴、刂”。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学生跟唱: 2.组织学生说一说听完这首歌的感受。 3.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点儿》。 4.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读儿化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雨点儿有大有小。你们听,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正在说说悄悄话呢! 2.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再往下读;把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纠正读得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 4.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①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

部编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部编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大多为六、七岁,他们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围绕质量、体积、状态等表观特征展开。在面对一个物体时,一年级学生大多可以说出其最明显的特征,如黄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但是学生大多不会描述那些不显著的特征,如与质量和体积相关的特征。通常,只有当描述物体特征的任务明确指向与质量或体积相关的特征时,学生才能说出哪个更大、哪个更重。尽管一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不知道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但是他们认识物体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不能描述,而是缺乏认识物体的角度,不能从更多角度、更全面地描述物体,无法稳定地从物体的外部特征、质量和体积三方面认识物体。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一年级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当学生走出教室寻访校园里的小动物时,很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不足”等现象。在观察蜗牛、金鱼等活动中,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观察无序等现象,会有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等问题。为此,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两个单元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

最新部编版2017一年级科学上 册教案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第1课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 1.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 第2课 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