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与业务介绍

合集下载

ICT业务介绍

ICT业务介绍

ICT业务介绍
1、ICT的业务定义
ICT(信息和通信技术,即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主要是指依托现有的客户关系和传统电信服务优势,进一步向客户端的IT系统延伸,为客户提供集传统电信服务、用户端系统集成及软件开发服务、维护及咨询服务、租赁服务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业务,是面向客户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2、ICT的业务类型
1)CT业务类型:CT业务主要指目前公司经营的传统电信类
业务,包括固定电话、无线市话、数据通信、网元出租、互
联网业务等。

2) IT业务类型:主要包括系统集成、第三方产品销售、租赁服
务、代维服务、软件开发、代理服务、咨询服务等,
3、ICT 业务类型描述:。

网络基础及业务介绍

网络基础及业务介绍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应用
人工智能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金融、医疗、教 育等。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决策、智能推荐 、语音识别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大数据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大数据在商业分析、市场预测、个性化推荐等方面 具有广泛应用,能够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决策支持。
全球互联网的发展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 进步,互联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球 性的信息共享平台。
1983年,TCP/IP协议取代了旧的 ARPANET网络协议,奠定了现代互联 网的基础。
网络的基本组成
硬件设备
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 计算机等,用于数据的传输和处
理。
软件系统
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用于 实现各种网络功能和管理网络资源。
数据匿名化
网络业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收集 用户的个人信息,如何合法、合规地收集 和使用这些信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保护用户隐私,需要对数据进行匿名 化处理,但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三方访问
用户教育
如何防止第三方未经授权地访问和使用用 户的个人信息,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
提高用户对隐私保护的意识,教育用户如 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04 网络业务发展趋势
5G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5G网络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5G网络已成为当前及未来网络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5G网络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 接等优势,能够满足各种新型业务的需求。
5G网络的应用
5G网络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物联网、智能家居、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通过5G网络,可以实 现更高效、更便捷的数据传输和设备连接,提升用户体验。

移动通信网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网基础知识

07
总结与展望
当前移动通信面临挑战和机遇
挑战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移动通信网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网络拥堵、频谱资 源紧张、能耗问题等都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机遇
随着5G、6G等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广泛的覆 盖。这为物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新兴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基站
基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固定设备,负责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基站通 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核心网连接,实现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
03
核心网
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中枢,负责处理和管理各种业务数据。核心网
包括交换设备、传输设备、控制设备等,提供语音、数据等业务的交换
和传输功能。
移动通信网拓扑结构
蜂窝状网络结构
移动性管理
支持用户在移动过程中保持通信连 接,实现无缝切换和漫游。
蜂窝网络结构特点
01
02
03
层次化结构
包括核心网、传输网和接 入网三个层次,各层次之 间通过标准接口连接。
分布式架构
基站之间通过回程链路互 联,形成分布式处理架构 ,提高系统可靠性和扩展 性。
模块化设计
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方 便网络升级和扩展。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
负责制定全球通用的第三代及后续移动通信系统标准。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
负责制定以CDMA2000为核心的移动通信系统标准。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负责制定无线通信、局域网和城域网等领域标准。
协议栈层次结构和功能划分
网络层(NW)
数据链路层(DLL)
负责数据成帧、流量控制、差错 控制等,包括MAC子层和LLC子 层。

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网络是指通过无线技术实现移动设备之间通信的网络。

它是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技术,使得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进行语音通话、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

移动通信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是用户使用的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移动数据终端等。

移动终端通过无线信号与基站进行通信,实现语音、短信、数据传输等功能。

2.基站:基站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关键设备,用于向移动终端提供信号覆盖和通信服务。

基站通常包括天线、无线传输设备和控制单元等组件,可以覆盖一定范围内的移动终端。

3.移动核心网:移动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部分,负责管理和控制移动终端的通信连接。

它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位置注册中心(HLR)、移动管理实体(MM)等功能节点,用于实现移动终端的接入、漫游、位置跟踪等功能。

4.无线接入网络:无线接入网络是基站和移动核心网之间的连接网络,用于传输移动终端和核心网之间的通信数据。

无线接入网络通常采用无线局域网(WLAN)、CDMA、LTE等技术实现。

5.业务支撑系统:业务支撑系统包括计费系统、用户认证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等,用于支持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营和管理。

移动通信网络根据技术标准和覆盖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制式和网络类型,如GSM、CDMA、LTE、5G等。

这些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演进,为用户提供了更快速、更稳定的移动通信服务。

介绍国内六大通讯网络运营商及其业务

介绍国内六大通讯网络运营商及其业务

介绍国内六大通讯网络运营商及其业务我们平时看到新闻所说的国内六大运营商指的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不管是从通讯或者是地面网络角度去看这六家都是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当然他们彼此的侧重点不同,例如:·中国移动主要运营GSM网络;·中国联通是唯一的全业务运营商,同时运营GSM、CDMA、固网;·中国电信和网通运营固定网络,以及无线本地接入PHS小灵通,电信和网通是由原电信拆分的,南北分家,常被称为南电信,北网通;·铁通主要运营全国铁路网沿线的通信;·卫通主要经营通信、广播及其他领域的卫星空间段业务;在IDC领域,中国电信无疑是业务规模最大网络资源最多的,华东沿海、华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区都是电信的主要覆盖范围;中国网通名列第二,网通的机房网络与电信“隔长江而治”,主要分布于华北以及周边地区;中国铁通位则列第三,主要资源集中在华北、东北;移动、联通这些也有少部分机房资源,不过一般是合作方式,机房规模也不大,拿电信少量的带宽。

另外,上面没有提到的长宽其实是有自己的线路,但是却缺少机房资源,只是在一些多线机房有长宽的线路接入;而号称要做国内第七大网络运营商的中电华通,有各地的不少机房资源,不过也是合作形式,主要用的是电信带宽,也有自己的双线机房。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按国家电信体制改革方案组建的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于2002年5月重组挂牌成立。

原中国电信划分南、北两个部分后,中国电信下辖21个省级电信公司,拥有全国长途传输电信网70%的资产,允许在北方十省区域内建设本地电话网和经营本地固定电话等业务。

重组后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由中央管理,是经国务院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的试点。

资产和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实行单列。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580亿元人民币。

目前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各类固定电信网络设施,包括本地无线环路;基于电信网络的语音、数据、图象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进行国际电信业务对外结算,开拓海外通讯市场;经营与通讯及信息业务相关的系统集成、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广告、出版、设备生产销售和进出口、设计施工等业务;并根据市场发展需要,经营国家批准或允许的其他业务。

4G介绍及业务

4G介绍及业务

一:4G(TD-LTE)关键技术4G移动系统网络结构可分为三层:物理网络层、中间环境层、应用网络层。

物理网络层提供接入和路由选择功能,它们由无线和核心网的结合格式完成。

中间环境层的功能有QoS映射、地址变换和完全性管理等。

物理网络层与中间环境层及其应用环境之间的接口是开放的,它使发展和提供新的应用及服务变得更为容易,提供无缝高数据率的无线服务,并运行于多个频带。

1OFDM技术OFDM由多载波调制(MCM)发展而来,OFDM技术是多载波传输方案的实现方式之一,它的调制和解调是分别基于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来实现的,是实现复杂度最低、应用最广的一种多载波传输方案。

在传统的频分复用系统中,各载波上的信号频谱是没有重叠的,以便接收端利用传统的滤波器分离和提取不同载波上的信号。

OFDM 系统是将数据符号调制在传输速率相对较低的、相互之间具有正交性的多个并行子载波上进行传输。

它允许子载波频谱部分重叠,接收端利用各子载波间的正交性恢复发送的数据。

因此,OFDM系统具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

同时,在OFDM符号之间插入循环前缀,可以消除由于多径效应而引起的符号间干扰,能避免在多径信道环境下因保护间隔的插入而影响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

这使得OFDM系统非常适用于多径无线信道环境。

OFDM的优点在于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频谱效率高,OFDM将信道划分为若干子信道,而每个子信道内部都可以认为是平坦衰落的,可采用基于IFFT/FFT的OFDM快速实现方法,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中,OFDM接收机的复杂度比带均衡器的单载波系统简单。

与其它宽带接入技术不同,OFDM可运行在不连续的频带上,这将有利于多用户的分配和分集效果的应用等。

但OFDM技术对频偏和相位噪声比较敏感,而且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大。

2MIMO技术要达到LTE-A提出的目标数据传输速率,需要通过增加天线数量以提高峰值频谱效率,即多天线技术,包括Beam-forming和空间复用。

中国移动业务基础知识概述

中国移动业务基础知识概述

数据传输
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包括移动 宽带、WLAN等。
套餐资费及优惠政策
套餐资费
根据不同业务需求和消费习惯,提供 多种套餐选择,包括语音通话、短信 、数据流量等。
优惠政策
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和消费需求,提供 多种优惠政策,如新用户优惠、学生 优惠、集团优惠等。
03
互联网业务
移动互联网产品与服务概述
04
家庭业务与政企业务
家庭宽带接入、IPTV等家庭业务介绍
家庭宽带接入
中国移动提供的家庭宽带接入服 务,包括ADSL、光纤等多种接入
方式,满足家庭用户的互联网接 入需求。
IPTV
中国移动提供的交互式网络电视服 务,用户可以通过电视观看直播、 点播节目,享受丰富的视听体验。
家庭安防
中国移动提供的家庭安防服务,包 括智能门锁、监控摄像头等,保障 家庭安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是指数据量巨大、复杂度高的数据集合,它需要采用特定的技术进行处理和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是指让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实现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功能的技术。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移动应用开发者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提高应用的智能化水 平和个性化服务能力。同时,这些技术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趋势和竞争状况,为企业的决策 提供有力支持。
政企客户解决方案及成功案例分享
政企客户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针对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包括专线、IDC、云计 算等多种服务,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
成功案例分享
中国移动与政府、企业合作,成功实施了多个项目,包括智慧城市、云计算中 心等,为政企客户提供高效、稳定的服务。

IP网络、宽带型业务简介

IP网络、宽带型业务简介
IP网络/宽带型业务简介
(政企客户经理)
政企客户支撑中心嵌入式团队 2011年11月
目 录
计算机网络
在计算机网络出现的前期,计算机都是独立的设备,每台计算机独立工作, 互不联系。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对计算机系统的组织方式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使计算机之间的相互访问成为可能。不同种类的计算机通过同种类 型的通信协议(protocol)相互通信,产生了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 终端 链路 协议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用通信信道把拥有信息、硬件资源的计算机相 互连接起来,共享网上的各种资源。
3
通信协议
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要相互通信,就必须“听”的懂对方的“语言”,这种 语言就是网络协议,计算机必须运行相同的协议,才能相互通信。由于网络 的种类繁多,网络协议自然也各式各样,但是,大多数网络协议的设计都有 一个共同的特点——协议分层。 4 3 2 1
请问可以用 TCP/IP和你通 信吗?
4 3 2 1
好啊!我刚好也 懂TCP/IP。
Source Host A
4
Destination Host B
OSI模型 OSI模型
提供应用程序间通信 处理数据格式、数据加密等 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话 建立主机端到端连接 寻址和路由选择 提供介质访问、链路管理等 比特流传输
网络号Network ID 主机号Host ID
IP地址:
邮政地址:
街道名称
门牌号码
9
宽带认证方式
自动获取动态IP地址(DHCP) 手工配置静态IP地址 PPPoE拨号认证
10
目 录
中国电信IP网络架构现状
中国电信的IP网络包括骨干网和城域网,骨干网 中国电信的IP网络包括骨干网和城域网,骨干网 分为ChinaNet(163网)和CN2。 分为ChinaNet(163网)和CN2。 ChinaNet网络定位于公共信息交换平台,承载 ChinaNet网络定位于公共信息交换平台,承载 基本的互联网接入业务 CN2网络定位于承载有QoS要求的业务和中国电 CN2网络定位于承载有QoS要求的业务和中国电 信自身的关键业务,网络基本覆盖到各地市 城域网统一承载各类业务,包括基本的互联网接 入业务、有QOS要求的业务及电信自营业务, 入业务、有QOS要求的业务及电信自营业务, 同时上连ChinaNet和 同时上连ChinaNet和CN2 IDC统一承载各类公众业务和自营业务,同时上 IDC统一承载各类公众业务和自营业务,同时上 联ChinaNet和CN2 ChinaNet和 MCE网络定位于承载中国电信自身的关键业务 MCE网络定位于承载中国电信自身的关键业务 ,如软交换、IMS、移动数据增值业务、移动宽 ,如软交换、IMS、移动数据增值业务、移动宽 带业务等,以地市为单位进行网络部署,就近与 CN2进行互联 CN2进行互联 分组域网络定于承载中国电信的移动宽带业务和 移动数据增值业务,以省为单位进行部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网络与业务
一. 邮政通信网概述
邮政通信网由实物传递网和综合计算机网两部分组成。

从功能层次上来说,邮政通信网包括物理网络、业务规范和运行控制体系三大部分。

二. 邮政实物传递网的概念及构成
(一). 邮政实物传递网的概念及构成
1. 收寄端邮件处理中心投递端邮路
(二). 邮政实物传递网的组织结构
1. 邮区中心局体制邮政实物传递网的结构形态
以邮区中心局为基础,三级制的,以直连为主、辅以辐射转口的复合网形式。

(三). 邮政实物传递网分级分类
1. 全国干线邮政实物传递网,省邮政实物传递网,邮区运递网三级,其中邮区运递网还包含城市邮政网和农村邮政网。

邮政网的分类,从运行方式来看,分为普件综合网和快件网。

(四). 各级邮政实物传递网的组织
1. 全国干线邮政实物传递网
它以首都为中心,由全国一级干线邮路连接一、二级中心局组成的邮政网路体系;
全国干线网是以一级干线邮路连接各干线邮路通达局、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国际邮件交换站组成。

省内邮政实物传递网:省内网上连干线、下接邮区网,在整个邮政实物传递网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干线网和邮区网的结合部。

邮区邮政实物传递网城市邮政网农村邮政网
(五). 邮政实物传递网的网络管理
一.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及网络管理
(一). 邮政计算机网概述
1. 物理网络软件系统
(二).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组网原则及步骤
1. 组网原则组网步骤
(三).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广域结构
1. 各级节点的构成各层网络的构成
(四).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应用系统
1. 邮务类; 金融类; 电子商务类; 基础类;
(五).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网络管理
1. 故障管理; 配置管理; 性能管理; 安全管理; 计费管理;
6. 资源管理;
7. 统计分析管理;
二. 邮政金融计算机网
(一). 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的概念
(二). 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的网络结构
(三). 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的主要业务功能
邮政通信网概述
一. 邮政通信网概述
邮政通信网由实物传递网和综合计算机网两部分组成。

从功能层次上来说,邮政通信网包括物理网络、业务规范和运行控制体系三大部分。

二. 邮政实物传递网的概念及构成
(一). 邮政实物传递网的概念及构成
1. 收寄端邮件处理中心投递端邮路
(二). 邮政实物传递网的组织结构
1. 邮区中心局体制邮政实物传递网的结构形态
以邮区中心局为基础,三级制的,以直连为主、辅以辐射转口的复合网形式。

(三). 邮政实物传递网分级分类
1. 全国干线邮政实物传递网,省邮政实物传递网,邮区运递网三级,其中邮区运递网还包含城市邮政网和农村邮政网。

邮政网的分类,从运行方式来看,分为普件综合网和快件网。

(四). 各级邮政实物传递网的组织
1. 全国干线邮政实物传递网
它以首都为中心,由全国一级干线邮路连接一、二级中心局组成的邮政网路体系;
全国干线网是以一级干线邮路连接各干线邮路通达局、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国际邮件交换站组成。

省内邮政实物传递网:省内网上连干线、下接邮区网,在整个邮政实物传递网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干线网和邮区网的结合部。

邮区邮政实物传递网城市邮政网农村邮政网
(五). 邮政实物传递网的网络管理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及网络管理
一.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及网络管理
(一). 邮政计算机网概述
1. 物理网络软件系统
(二).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组网原则及步骤
1. 组网原则组网步骤
(三).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广域结构
1. 各级节点的构成各层网络的构成
(四).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应用系统
1. 邮务类; 金融类; 电子商务类; 基础类;
(五).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网络管理
1. 故障管理; 配置管理; 性能管理; 安全管理; 计费管理;
6. 资源管理;
7. 统计分析管理;
二. 邮政金融计算机网
(一). 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的概念
(二). 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的网络结构
(三). 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的主要业务功能
邮政通信三流合一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 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内涵;
二. 三流合一的发展战略和未来发展趋势; 邮政通信业务管理
一. 邮政业务体系
(一). 邮务类业务
(二). 速递物流类业务
(三). 邮政金融类业务
(四). 代理信息类业务
二. 邮政物流
(一). 邮政发展物流的优势和劣势
(二). 邮政在物流市场中定位
(三). 邮政物流的业务流程
(四). 物流业务的发展
三. 电子邮政
(一). 电子邮政的含义
(二). 电子邮政的物质基础
(三). 电子邮政的业务功能
四. 邮政业务管理
(一). 邮政业务管理的内容
(二). 邮政通信服务水平的管理
1、下列不属于邮政实物传递网的物理结构的是( )。

a、收寄端
b、投递端
c、生产人员
d、邮件处理中心
答案:c
解析:从物理结构上讲,邮政实物传递网由收寄端、邮件处理中心、邮路和投递端四个部分组成。

2、下列各项不属于服务网点内容的是( )。

a、服务人口
b、服务面积
c、服务方式
d、服务设施
答案:c
解析:服务网点是指经办邮政业务的机构及其服务设施。

包括服务面积、服务人口、服务设施等具体内容。

3、邮区中心局体制是以( )为通信网络组织的基本封发单位和网络的基本节点。

a、支局
b、县市局
c、省会局
d、邮区中心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